上个月,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拜读了魏书生的《好学生好学法》这本书,书中主要从“明确目的”、“激发兴趣”、“磨练意志”、“发展思维,培养注意力”、“训练记忆力”等方面来阐述学生学***种好方法。从中我也获得了一些启发。
文章开头引用了李大钊的话,鼓励年轻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果目的不明确,就像一艘没有方向的船,只是顺流而下,就不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许多学生学习不好,因为没有清晰而高尚的学问。我国杰出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就确立了“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民族争光”的学***,使自己的学***越来越高。
他在比利时研究实验胚胎学时,同宿舍住着一个**人,他很瞧不起中国人,嘲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童第周愤怒的说:“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这样好不好,你代表你的祖国,我代表我的祖国,从明天起,我不去实验室,和你一起研究经济学,看谁先取得学位。
“那个**人不敢应战,赶紧溜掉了。四年后,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
魏书生告诉我们:在我们心中,有向祖国学习的巨大力量。一个有学***的人,不一定是树立了为祖国学***想的人,但是树立了为祖国学***想的人,一定是有强大学***的人,一定是有益于人民的人。
积极主动的学***,如果明确、持久,就能产生巨大的学***,使学***进步的同时,成为积极有为的人。树立远大理想,首先要热爱祖国。为什么?第
1、 这是因为祖国和母亲一样,只有一个人。为了服务于养育之恩和人性最基本的元素——懂得报恩,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
第二,为了自己的学习、成长、工作,我们也要爱自己的祖国。第
三、为了塑造自己完美人格的需要。第
4、 祖国需要更多的孩子来爱她,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低级学***也可能推动人考上大学,甚至考取博士,但不管他们学业上有多高的成就,就为人而言,他也只会成为低级的、令人讨厌的,甚至有害于人民的人。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学***,魏老师还关注国外科技动态——使学生成为目光远大、胸襟开阔的人;要求学生书桌里有一本伟人传记,将人生导师、名言警句写在座右铭上,使学生较容易地摆脱低层次社会现象的缠绕,抓紧时间为社会尽一份责任。
魏老师建议学生从同龄人中选择追赶的同学做竞争的对手。他说:引导学生追赶自己的同学,这样大家都前有榜样,后有追兵,班级便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
写日记似乎和提高数理化成绩无关,但持之以恒地每天写上七八分钟的日记,能磨练你的意志,增长你的智慧,能使你胸怀更开阔,信心更坚定,看问题更深刻,想问题更全面,学***更科学,这些显然都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每一个坚持全年记日记的人都获得了很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自我期望。许多科学家和优秀学生在谈到他们成功的原因时,一再强调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的最好的老师。
著名作家冰心四五岁时,母亲教她读书,她就对读书产生了兴趣。有一次,她在澡房里偷着看书,时间太久,洗澡水都放凉了,气得母亲把书抢过去,撕破,扔在地上,小冰心竟趔趄地走过去,拾起破旧的书又看了起来,生气的母亲只好笑了。孔子曾经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在内心的力量。
据研究,如果一个学生对学***趣,积极性高,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反之,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30%。所以兴趣不明确的同学要开发兴趣,培养兴趣。比如:
说话演讲激发兴趣。
善于坚守快乐的阵地—不快乐多因自寻烦恼。要先了解一些人不快乐的原因,比尔利特尔在出任心理**传家的14年中,为无数精神抑郁、不愉快的人提供咨询服务,他把这些人不快乐的原因归纳为下面几点:
(1)滚雪球似的扩大事态(2)代人受过***别人的过错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3)盯着消极面老是把注意力放在消极面上,牢记自己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对自己也是如此。(4)以殉难者自居这类人应该改换一下位置,以主人自居,以责任者自居。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智力。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质是民主和科学,民主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魏书生在坚持正确、正面引导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行民主和科学的管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性和创造性,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不受限制,智力得到了最好的发展。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智力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学***去的主要原因是注意力差。他们的注意力就像聚光灯找不到焦点,他们盲目地从东向西拍照。
学***心不在焉,周围一有动静,他就东张西望,一无所获,还常常埋怨环境不好,周围太热闹。魏老师要求学生训练闹中取静的能力,让学生首先确定自己的学***,要具体,易于达到,任务明确之后,规定更准确、具体的完成任务时间。
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指从不同角度利用各种方法来考虑问题,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能根据客观的条件的发展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及时修改自己原定的计划或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要有意识地转变考虑的角度和方法,及时放弃不适当的方法,用更有效的方法代替。
只要多动脑筋,加强学习,在实践中验证新方法,及时总结改进,一定会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自我调整适应的能力。即使思考反应很慢,也不要自卑。你可以通过训练变得敏捷。即使你还很慢,只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你仍然可以学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训练记忆力
许多心理学实验证明,当大脑最有效率时,它是完成任务的最接近时间。让学生每天至少做一分钟家务,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军歌”,昂首挺胸一分钟,搞一分钟记忆力比赛。一分钟记忆力比赛,主要强调学生会珍惜时间,意识到一分钟的宝贵,增强全身心进入记忆状态的能力。
即使学***,非常贪玩好动的学生,一分钟全神贯注注意记忆目标的能力也是有的。如果利用大脑记忆规律,多搞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记忆力比赛,以扶植一个强大的、有良好记忆力的自我。
1、 走路记忆法课间排队吃饭时,学生都手中拿着书或者卡片,开展一个路上记单词的活动,效果会很好。有的学生从这种方法中得到启示、将其他科目和自己每天上学放学所经过的街道、商店、工厂大门、树木等联系起来,增强了记忆的趣味,增强记忆能力,提高了学***。
2、 分段记忆法饭要一口一口吃,文章要一段一段地背诵。这样可以化整为零,增强记忆的信心,化难为易,在记住一段后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记忆的积极性。
3、 重复记忆法有的同学背课文,背了两三遍没背会,就自卑,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还有的今天记住了,过了几天又忘了,埋怨父母没有给自己一个好脑子。实际上,这都不是记忆力不好,而是重复不够,即使记忆力非常好的人,要牢记一点知识,也要反复重复多次。
我国的科学家茅以升在83岁时还能背诵出圆周率**点后100位的准确数值,当人们惊奇的向他询问记忆诀窍时,他的回答是:‘’说起来很简单,重复!重复!
再重复!“采用这种方法要科学地安排重复的次数,间隔,以求得最好的效果。
4、 奇特联想记忆法把该记的知识进行奇特的联想,这样没趣的东西也变得生动有趣,小知识变成了大东西,死知识变成了活事物,新知识又和老知识连起来,记起来轻松,有趣,生动,形象。这是世界上公认的记忆秘诀。许多国家的记忆大师们能在一会功夫认识四五百人,记住他们的相貌、姓名、职业,能在晚会上表演默记整副扑克牌,表演一次记忆数十个单词,都是以这种方法为基础的。
5、 朗读记忆法有的同学默读记得快,也有的同学朗读记得快。日本有位心理学家,叫高木重郎,他曾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
尤其是在头脑不清楚的时候,更应该清醒地读出声来。这是因为朗读能给大脑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点,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了“备战状态。”读一些比较绕嘴的,而且必须要记住的句子,字字声声地读,边读边想,有利记忆。
当然这样做要在课间或教室可以说话时,不能不顾别人只管朗读自己的,干扰了别人的学习。
挤时间的方法。 现代社会的学生必须认识到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就是财富、生命,一切竞争实际上都是时间的竞争,财富可以创造,时间无法复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尽可能多的知识,办尽可能多的事,就要学会挤时间。
魏老师告诉我们几种挤时间的方法,印象最深刻的是统筹合并法,把能够合并起来办的事情,尽量合并起来办,一举两得,几全其美。挤时间是一门学问,学生应该试着钻研这门学问。
魏书生老师说:犹豫是时间的盗贼,许多宝贵的时间在犹豫中溜走了。好犹豫的人,对事情毫无理由地放着不做。
捆住犹豫的方法不少,每位同学犹豫的原因不同,**的方法也不尽一致,但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要千方百计地治,让学生摆脱因犹豫而产生的烦恼,变成坚决果断、雷厉风行的学生。此外,学生应该劳逸结合,使大脑松弛适度,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想提高学***还要做好预习。预***的好处是有助于形成学***性循环。预***生变得主动,站在主动位置上的人当然容易打胜仗。
学***,走在前面,心情好,智力好,自学能力强,于是成绩好;成绩好了,学***动,智力更好,自学能力更强,学***更浓,良性循环链便形成了。所以在讲新课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每个学生也要学会画知识树,把厚书读薄。
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可以涉及很多知识点,讲的再长些也有东西讲。要学生有把书读薄的能力,教师先要做到。老师要把自己所教的那一学科的几册书读成一册书,再把一册书读成几页书,最后把一页书归纳成一页纸,教师有了这种能力,自然容易引导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所以,日后要多学***的语文知识。
上课先定向。魏老师把人的大脑比作汽车,一节课45分钟,老师要引导学生思维的汽车驶向前方行驶多远的路程。不同质量,不同型号的汽车要有哪些区别,这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有的同学上课睡觉,或者上课时听不进去,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看课外书,或偷偷跟同学说悄悄话。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思维方向,不知自己该干些什么。老师讲的目标超出了自己的实际,不愿用力追,也有时老师讲的自己已经懂了,自己不设别的目标,于是大脑也处于不明状态,这样下来一节课当然也没有收获。
那么怎样定向呢?老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一节课的课堂目标。把重点目标写在黑板上,以使学生一目了然。
这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先进学生可以不跟老师的进度,而往下预***难度更大的习题,加深加宽知识面,而不至于跟着大家一起复***会的东西,做无效劳动。后进生要做一些从自己实际出发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题,以不断超越自我,而不至于因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而躺倒不干,纯粹陪坐。
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增强听课时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率,还有利于提高课后复***成课后作业。那么怎样记课堂笔记呢?
首先要明确记课堂笔记的目的。其次,根据上述目的的区分出应该记录的内容。一般说,应该着重记录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老师补充的重要内容2、老师点出学生最容易混淆和最容易出错的的地方。3、老师规归纳的分散在各课各册中的内容。要注意的是,课堂笔记一定要简略,要突出重点。
如果记的内容过多,占用了思考的时间,反而会降低课堂学***。
做好课堂练习 。课堂练******理论到应用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巩固知识和检验学***的重要手段。绝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都安排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学生做练习。
有的同学,听完课后拿到练***做,这是没有学懂知识,应尽快复***,再看看例题。有的同学勉强会做,也常常会发现一些问题,或理解不深,或记忆不牢。这就要边复习,边加强练习,练***,熟练了就好了。
做练***本方法是:仔细审题,认真答题,全面检查。检查应着眼于三点:
一查解题的正确性,二查解题的合理性,三查解题的完满、清楚。
在小学数学的十二册教材中,每册都编排了“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和接触的事物大都与空间和图形有关。教师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这一部分?《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方法。
“体验**、体现亲历”的教学思路就是一种极佳的方法。
首先,设置问题情境以刺激知识需求。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思维的过程,问题教学法的要旨在于为学生创造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激情”氛围,使其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而且尽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预期,让学生怀着由惊奇所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二是搭建体验阶段,挖掘思维潜能。
1、探求转化。数学学习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再创造渠道,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
2、引导发现。数学学习过程和数学思维密切相关,不是让学生仔细地吸收教材或教师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加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通过观察、实验、模仿等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逐步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
第三,提供交流机会,实现合作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帮助、分工协作、相互鼓励等方式促进彼此的学习,形成面对面的促进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要求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头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
自学**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关联的学习要素组成,即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
第二步:解疑导拨合作**。学生自学**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方法、概念、道理要言简意赅、清清楚楚。
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学和讨论所获得的知识,学习从一个例子中得出推论,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第四步:激励评价引深**。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总结**活动前三步的基本收获,还要充分肯定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总结
在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后,引导道路。
假期中,拜读了学校发的《优质提问教学法》一书,其实在读此书之前,关于此类的一些文章和观点也在校中心组的学***课外阅读中有所涉及。拿着这本书,我感觉就像学校分发这本书时说的那样,这本书不是很厚,只有150多页,按照正常的阅读速度,可能很快就能读完。
但是翻开这本书,用心的去阅读之后,发现和自己当初之所想背道而驰,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个图示都值得我去仔细思考、细细品味。
本书一共有8个章节,分别从“问题对课堂的影响”、“优质问题的特点”、“谁来回答问题”“怎样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及“教师如何成为更好的提问者”等这几点上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笔者的研究充满了深深的敬佩之情。真正的让我体会到了优质的问题和优质的提问是优质教学和学***心。现在我将以三个问题的形式谈谈我读这本书的一些经验。
一.什么是优质的问题?
记得书中有一项实践研究,是对教师30分钟内提出了多少问题进行了调查,教师们估计他们大概会提出15个左右的问题,并认为15个问题也是比较合适的数量,但通过研究者进行观察之后发现,教师们大概提了平均50.6个问题。结果是我预期的三倍多。我认为这个结果对那些老师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看到这一幕,我也是很震惊,自己是不是也和研究中的教师一样,不断的对学生抛出一个个问题,把他们问到头晕眼花、哑口无言才罢休。问题多就好吗?我想绝大多数教师对此都是持否定态度的。
然后教师要完善自己的问题,摆脱无意义和非营养性的问题,把高质量的问题留给学生。
这本书回答了质量问题的四个特点:1。能够实现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
重视重要的课程内容。能够在要求的认知水平上促进思维。明确要问的内容。
笔者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高深的。结合到自己身上应该去如何落实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做可能就可以抓住优质问题的关键。
1.问题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
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自己准备时要多大声的朗读几遍,问题是不是清晰,有没有歧义,容不容易理解,自己要先做出了解,不然把一个不清晰的问题问向学生,得到的只能是学生的一脸茫然。同时问出的问题目标必须是明确的,问题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达成什么效果要提前预计好,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才能使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脚手架。
2。问题应该以问题链的形式出现,由浅入深。
我认为课堂上许多问题的设计应该更像是一场战斗,而不是游击战。我们所设计的问题不应该东一枪西一枪,逮到一处是一处,毫无关联。学生太分散很容易迷路。最后,老师需要问什么,学生需要掌握什么,学生不知道。
问题的设计应该向一场战役一样,有组织、有预谋,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形成一个方向明确的问题链,让学生在问题链的指引下,向着知识的彼岸稳步前进。同时前进的路线不应太过崎岖,难度要由浅入深,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在这条路的开始就设置了一座大山,我想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就会知难而返了。
3.问题要尽量能联系实际,引起共鸣。
体育问题通常与技术动作密切相关,许多体育运动是生活中的**和生活中的应用,体育问题应尽可能地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例如:“排球垫球的抬臂动作和持盆泼水有什么相似?
”“不慎摔倒时能否利用前滚翻避免受伤?”这样把教学中的技术动作联系到日常生活中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便于学生去理解、掌握、和应用。
4.优质的问题不是拍脑门就能拍出来的。
优质的问题**于我们教学实践中的积累、**于日常的教学所得、**于我们教学之中存在的困惑、**于日常教学的反思,不是脱离教学实际,仅凭看看教参就能体会出来的。打脑筋的问题只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要能提出优质的问题,理解教材是基础,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收集和整理教学所得,只有两者相联系才能让我们提出的问题有质量、有效果。
二.我是个合格的提问者吗?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于问题教学法的研究,我通常更注重高质量问题的产生,而忽略了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提问者。书中列举了一些教师作为提问者不太恰当的一些行为,比较一下发现很遗憾自己也不能幸免。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错误会极大地影响我们提问的质量。
1.等待时间。
众所周知,老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以便得到答案(等待时间1)。我在课堂上给了学生时间思考问题吗?给了。
时间够吗?不够!这种情况可能不仅是我的错,也是大多数老师所犯的错误之一。
原因是课堂时间很紧张,老师怕浪费一点时间,导致自己的教学计划无法充分实施。但是换位思考,这对学生公平吗?由于教学时间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充分的思考是必要的。这样回答问题的效果自然达不到预期。
等待时间1仍然如此,更不用说等待时间2了。
我认为这可能与我们的教学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追根问底,可能我们的教学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想着尽一切可能的把学生喂饱的思想在作祟,没有把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教师观念是教师行为的基础。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提问者,你应该更新你的想法,不要忘记学生是中心和主体。
教学不要急躁、沉着,要尊重学生及其认知规律。更多的耐心和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书中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学生思考越多,他们的答案就越有价值。
2.谁来回答问题?
谁来回答这些问题?课堂上的选择可能很简单。从举手的学生中选出一个回答。偶尔也会请不举手的学生来回答,正如文中所说,后者实际上是一种规范纪律的做法。这种选取回答学生的方式存在很大弊端,无论是举手的学生还是被选取的学生都是集中在班级里少部分学生当中,除此以外别的学生逐渐被排除在外,最后导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只有少数积极回答者在参与,而更多的学生则神游太虚,思维停滞。
其实喊不举手的学生回答,是一种好的做法,其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让学生更有紧迫感,更少的指望举手的学生去回答问题。但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只看到了片面的规范纪律的一面,而忽视了激活全体学生的作用。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像在平静的湖面中投入一块石子一般,引起震动并波及开来。
书中的自选位置、观点展示等方法无疑让人豁然开朗,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种方法来帮助我们选择学生回答,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上面好好下下功夫,尝试多采用一些新式的做法,让教室里学生的思维都随着问题活跃起来。
3.点拨、反馈和评价。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仅仅做到倾听是远远不够的。有时问题的难度大、层次深,学生并不能准确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教师就要向学生及时的提供帮助,给予学生线索、提示、和探查。通过教师的这些点拨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起学生的记忆,推进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提问学生“为什么篮球运球时要空出掌心?”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手掌心,提醒他注意运球后手掌上灰尘的分布,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空出掌心可以增加手指和掌根触球的面积,从而更好地控制住球。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当及时的给予反馈和评价。在这时教师的反馈一般分为正面肯定的反馈、校正性补充完整的反馈、和否定的反馈三种。反馈时要对答案进行明确,首先让学生知道答案是对的还是错的,其次要让所有学生知道完整的、正确的答案,更高的层次是让学生的新知旧知建立联系,方便学生记忆。
反馈后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表扬、批评或者不予置评。批评会打消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以是不适宜使用的,但是表扬也不应乱用。过分的表扬会减弱其有效性,一般来说岁数小比岁数大的学生更需要表扬,成绩差比成绩好的学生更需要表扬。
教师的表扬要随着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而变化,要具体、要可信、更要发自内心的真诚。只有这样的表扬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 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提问者?启智教学,我应该如何去做?
这两个问题,原本我是准备分开来写心得的。但是在写的时候,我发现这两个问题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有着许多共同点,使我难以区分、难以分割,所以干脆把两个问题合并在一起谈谈感想。
1.保持耐心,坚持理念。
书中的深思型教师是我努力的目标,但通往深思型教师的路程并不会是一帆风顺,一夜之间就能转型成功。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我想到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耐心。一是要对学生有耐心,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信,能够更主动的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是要对自己有耐心,要秉承着启智教学的理念不动摇,不能因为短期内没有成效就灰心泄气,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更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将来有着更大的发展。就像我在体育课上经常向学生说的一样:“我不仅要让你们的体育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要培养你们日常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帮助你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让你受益终身。
”2.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要做好启智教学,成为一名更好的提问者,我认为是离不开平时的积累的。在平时我们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多读书,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所得;多研究,找寻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多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一个优秀提问者所应具备的素质。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才能够把握重点,生成优质的问题;在课堂点拨的时候才能一针见血,帮学生拨开谜云。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点子和办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只有我们的能力更强了,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论,否则,这样的课堂我们未必能够驾驭的了。也只有我们平时多注重积累,才能够做到厚积薄发。
3.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想也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在谋求发展的时候一定不能单兵作战,而要组成一个寻求进步的共同体,利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进行发展。我认为我校最适合组成这个共同体的就是中心学***教研组。中心学***,大家学***的理念、先进的思想,通过中心学***成员把这些理念和思想带到校内每个教师那里去,在学校各处生根发芽。
而在教研组中,组内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来具体落实,可以充分的利用公开课、集体备课来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的寻找更合理的教学组织、更优质的问题生成。
正如书中所说,“不要期望一夜之间改变你的教学策略,至少允许一到两年的时间来把提问行为作为一个目标”。我们才刚刚起步,距离深思型教师道路还很遥远,我们还需要学***的东西来完善自身,但不管怎样我们也要坚定理想、保持信念,为树立我校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启智教学”而倾尽全力!
《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读后感(2篇)
这个寒假度过的还是挺愉悦的,不仅在物质上品尝到了那熟悉的家乡风味,在精神上阅读了《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也感悟良多。特别是在书中读到母语与英语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使用问题时,回想自己在给学生上课的点点滴滴。记得当初在大学上有关教学方面的课程时,书本上对我们的要求是要对学生进行全英文授课,而自己在实验学校上课的时候,尤其是在常态课时,课堂上使用全英语授课的次数不多。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如何使用母语进行教学和答疑,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事实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和母语不仅是相互干扰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要把英语和母语对立起来。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和母语是我们了解和了解世界的两种方式和渠道。
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母语对英语学***显的干扰作用。处于低年级段的学生就更是如此。他们开始学习英语和拼音。拼音和英语都是由字母组成的,所以很容易混淆低年级的学生。
尤其是英语当中的二十六个字母和汉语当中的声母与韵母的差别,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把他们的读音弄反。同时英语句子的组成顺序和中文的顺序有一定的区别,这个对于学生的翻译又会有很大的影响。我记得有些学生在做翻译题时犯了这样的错误。
用母语的思维把下面两个句子理解成了:how are you? (怎么是你?
)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 所以在低年级阶段进行全英文教学反而效果会更低。
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对学生进行全英文授课很有必要。在中国学习的最大障碍是缺乏语言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试着使用英语,控制汉语的使用,是决定英语教学目的的。而高年级的学生对母语已经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了,在课堂上进行全英文授课,提供学生一个学***的环境,培养其预感,这样学***效果更佳,他们的积极性也更高。只有加强英语实践,多用英语,让学生多接触英语,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消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英语的使用能力。
试着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英语。通常,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尽量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使用更多的英语课堂语言。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人,如解释、练习、考试和安排、作业安排、奖励和评论,应该尽量用英语而不是汉语。
例如,我们学校非常常见的课堂组织语言:一、二、三、甲、乙、丙!当你想重复的时候,你可以教学生再次使用。
当学生阅读课文时,他们可以告诉他们此时应该说阅读。
2、使用直观手段,如实物、**、教师的动作、表情和课文情景等。学生可以跳过母语,直接把英语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视觉教具和表演可以与英语联系在一起,巩固记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所教的词一般都是有特定意义的词,所教的句子一般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少用或基本不用母语是完全可能的。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和母语不仅是相互干扰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要把英语和母语对立起来。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和母语是我们了解和了解世界的两种方式和渠道。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英语教学中母语的运用是一种思维的干扰,相反,适当运用母语于外语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作为学生的一种学***加以培养,有效地提高其学***。
在英语教学中,母语既不能太多,也不能被排斥。正确使用母语有助于减少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多数学生希望用母语帮助外语学习。
□吴若愚
在过去的时日里,暴力拆迁所引发的***件都与**有关,曾有地方官发出“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雷人语录。虽然一起起骇人听闻的强拆事件使国人谈拆色变,然而强拆似乎还是得到**的默许,关于拆迁的有关立法总是迟迟不能出台,原因是那些既得利益者跳出来阻挠,执政者虽然看到推土机下的鲜血,又舍不得失去那花花绿绿的钞票,于是只有睁只眼闭只眼的任那坦克式的履带碾碎弱势群体的美梦。
民众总是在诟病这个shehui的血腥,可是却始终要在这xuexing社会中生活,因为这是自己祖先留下的土地,这是上帝赋予的权利。人们都在使用近乎刀剑般犀利的文笔来抨击这个shenhui,可是它却像一只因污染变异的鳄鱼,坚硬的赖皮刀枪不入,它照常无动于衷,我行我素,继续吞噬着无辜的生命。
一个清华大学的法学博士,为什么提起笔写出惊世骇俗的一封公开信,原因是他这个研***的人却无法用法律来真正维护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寄希望于这封文笔犀利的信件。这封信从历史、法律、人文、宗教和世俗等方面论述了暴力拆迁的违法性和野蛮型。他不是针对潍坊**,而是针对这个社会的弊端。
他在信中写到“法律之外还有良心”,说明法律是需要使用法律的人来执行的,如果执法者的良心被狗吃了,颁布再多的法律又有何用呢?
特别是信中说到:中国历史自两宋以来,千年土地八百主,地是主人人是客,富不过三代,穷不到百年,读后感《清华大学法学博士致潍坊市长的公开信读后感》。按照历史经验的观察,虽然不能保障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但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几代之内正常发展,必会有俊彦崛起于孤寒,大致是可信的。
今天无助的村民,怨愤所积,情郁于中,不会永远处于社会的底层;今天可以呼风唤雨的某些人,明天未必风光依旧。”
转告的相关人等,请他们祈祷我不要顺利学成,不要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不要有发出足够的声音以至使他们为难的时候,不要使我有用脚投票的可能,因为我会追究每个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除非我和村民之间的事得到妥善解决,否则绝不会像从未发生过那样。倒掉的房子就如剪短的脐带,切断了我对潍坊的归属感,生于斯长于斯,却无法立足于斯,是谁之过?
这两段让人读了感慨万端,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法学博士对于这个人治社会的极度不信任,只能用历史的经验来告诫那些执政者们这样做的后果,同时也表达了学成后要报仇雪恨的决心,我们看到什么是学富五车的读书人的笔墨,也看到了一个底层百姓的子女为了立足于这个人治社会而作出的努力,与其说是向市长写信,不如说是在控诉社会。没有同情心,我们怎么能表达出这样的慷慨和有力。字字是匕首,句句是投枪,直刺社会的痛处。
我认为,暴力拆迁的实施者、追求者和默许者应该清醒,再追求gdp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他人的生命和权利。如果他们不停在悬崖边,当他们受到惩罚时,他们会后悔的。
有位哲人说过,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可惜我们只是有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人民,因为**不是人民所能选择。
数学教学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简单问题的判断和推理,逐步学会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思考,注重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的培养。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活动意识。
三。在教学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考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获取新知识。
2、 设计提问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获取新知识。
一。充分利用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要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动员学生积极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四。在教学中,要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性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杨辉“有效教学”的最终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从行动策略角度来看,有效备课是指“师生共备”;有效上课是指“师生共学”;有效拓展是指“师生共拓”;有效评课是指“师生和评”。
这种新视野下的新课程有效教学,主张“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思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课堂教学将是师生共同围绕研究主题或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成意义的共同体。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将呈现出问题性、和谐性、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情境性的特点。读了《韩立佛》的教学法后,我深受启发,有了一些想法,也很深刻。
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的四个方面:知识问题、目标具体、主体**和培训课堂。他其实就是在诠释新课标里对于教师、学生、课本、课堂的要求:
教学设计必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教学设计主体化;教师角色应由“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课程整合应由“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转变,实现课程整合适用化;教学模式应由“传递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型,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由“提示型教学方法”向“自主型教学方法”转变,实现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方式应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实现教学方式开放化;教学环境应由“静态平衡”向“动态和谐”转变,实现教学环境和谐化.
2、高质量的预习。韩教授提出了:现在的预习要由以前的“感知预习”转变为“理解预习”,他还提出了“查、画、写、记、练、思”六字诀的预习法,说当学生预习就能自己学会的知识,我们就坚决不讲,多余的时间就练笔。
(专指语文)与此相应的课型就由以前的“复习课”和“新授课”就转变成了“问题生成课”和“问题解决课”。此处对我们设计导学案大有启发。
3、课堂发展形态。韩教授把课堂的发展形态分为由低到高的六种:“教师搭台教师唱—教师搭台师生唱—教师搭台学生唱—师生搭台师生唱—师生搭台学生唱—学生搭台学生唱”,风趣幽默的表述把动态课堂阐述得很准确。
也让我们每一位在听讲座的教师深深地思索:我的课堂在第几层次?我要追求怎样的课堂?
怎么样达到我的目标?……
一起让我们的“绿色课堂”有更丰富的内涵,让我们的孩子们学得更轻松高效。
《我学声乐教学法有感》
摘要: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整体教学法,这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整合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歌唱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声乐教学、发生技巧、歌唱呼吸、情感、声乐艺术。
正文:这学期开设了《声乐教学法》这门课,我想这门课对于我们这些声乐主项的学生来说真是特别的有帮助。
同时也是特别的感谢这门课程的杨宇娟老师,用独特的思维和方式,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声乐教学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正确的方法。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构成、艺术修养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
在一般的声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都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这种具体方法的研究和对声乐的塑造虽然是声乐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观念来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
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嗓音也有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整体训练尤为重要,它不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体训练、歌唱语言处理,歌唱心理的训练等,更重要的还是歌唱的训练。从练声开始,就要和**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练声也要有很好的**感。音程、音阶的练习中,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的活力和生命。
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歌唱呼吸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意大利美声学派中就有着这样的说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唱歌。
”而在我国古代的声乐理论里也有说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和“气动则声发”。今天,我们强调呼吸是声音的源泉,是歌唱的力量,是歌唱的生命。它不仅深刻认识了呼吸的重要性,而且在歌唱中呼吸的作用更加突出。
正确的声音、良好的共鸣乃至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关。因此,在歌唱时只有掌握最自然、最深长、最正确的呼吸,才能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歌唱物质动力,才能更为自如地进入歌唱艺术创造的境界,达到精神和身体的和谐,声音形象和角色形象的统一。
歌唱呼吸又分三大类型:
胸部呼吸:这是一种主要依靠胸部来控制呼吸的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法主要靠下降横膈膜,用腹部肌肉控制气息,唱歌时胸部不抬起,只用凸肚子或者瘪肚子的方式呼吸,或者呼气时小腹不但不收缩,还向外凸出。
胸腹式呼吸:这是目前声乐界大多数人认为最可取的歌唱呼吸方法。它是一种呼吸方法,使用胸部,横膈膜和腹部肌肉来控制呼吸。
科学的呼吸方法要经过长期正确、严格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此外,在实际的的学习过程中,还不能片面地强调歌唱的呼吸,应该把呼吸和发声、吐字咬字以及情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科学地掌握和运用呼吸,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声乐道路,唱出最美、最动听的声音。
在声乐演唱中优美动听的声音是为了表现内心的情感体验,再好的声音,如不能将歌曲情感表现出来,会令听者索然无味,更谈不上感染人。
情感在歌唱中非常重要。它是歌唱的灵魂。当你唱一首歌的时候,重要的是感情而不是你的音色,就算你音色再怎么好但是缺乏感情因素在里面的话,一样的表现不出歌唱的最终目的。歌唱者用优美动人的歌曲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术。
歌唱艺术是歌唱家把体验到或者想象出的愉快、欢乐、忧郁、失望、爽朗、灰心等感情互相转换,通过洗练的语言、动听的歌喉以及优美的旋律音调把作品中待定的情感抒发出来,使听众被这些情感所感染,让听众也像歌唱者或作家一样体验到这些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们对周围的现实、对象和现象有着不同的态度,有着各种各样的内心体验。
”情感,是艺术心理的基本要素。
歌唱就是努力去“感染”,一则感染自己、二则感染别人。所谓感染自己,就是要深入歌曲人物的心里去,从中就能得到强烈的“感染”。当歌唱者受到“感染”后,通过**、情感的表现,就会把自己所受到的感染传达给听众,因此听众也应受到**、情感等的“感染”。
很多人形容一个人的唱歌都用“用心来唱”来形容,一个对**没有心理感受的人,是无法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的内在美,又如何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感受,所以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歌唱的技巧训练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对音色、音质、音准等**基础和**思维进行训练,同时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端地受到外界文化、环境的熏陶,在艺术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修养。
声乐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其内容,现代的声乐艺术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了语言、旋律、声腔、器乐、动作等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当然与之相应的声乐教学应该是一个对学生声乐技巧、艺术修养、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
学完声乐教学法之后,我想在我以后的声乐教授过程中一定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既让我感觉到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又让我为以后的就业有了新的认识。
“学***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法》一书,我受益匪浅。
美术课堂上,当老师命题在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说:“我老想不出该画什么才好”,“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长久下去,只会使学生发展成墨守成规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照抄别人的模式,一离开书本,离开老师就似乎什么也不能表现了;另外,老师敷衍对待美术课,在没有任何设计准备的情况下就走进了课堂,甚至教学中也从不去采用一些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训练。这些现象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屡见不鲜。
因此,在最后一堂课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各种特点(年龄、个性心理、生活环境等)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一。要选择符合阶段特点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的教学内容。
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绘画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设计好分层次的指导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待,因材施教,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提高。
2。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教学内容。
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丰富、生动、多样。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形的魅力》一课时,我利用多**课件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在绿色的草地上,有一只可爱的熊猫在捉蝴蝶。熊猫憨厚、笨拙、可爱的动作让学生们发出一阵阵童稚的笑声,滑稽、幽默的**深深吸引着学生,这时可爱的熊猫问: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椭圆形。
”熊猫翘起大拇指说:“真棒,奖你们一朵七色花。”说着,屏幕上出现了一朵用圆形、三角形、梯形等拼成的七色花。
七色花摇晃着说:“我身上藏着许多的形状,你们找到了吗?”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复***何图形。
这时美丽的蝴蝶飞了过来:“我还要用这些形状拼成好看的图案,你们愿意帮我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一下子就进入了学境中,纷纷操作起来:
duo**的特效让学生进入了想像和创造的空间。拼贴作品有多种形式和形状。
三。我们应该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内容。
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创造的大忌;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如在课业训练中,就不能仅限于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的训练,模仿作为基础训练固然重要,但离开思考总结地一味模仿,很容易导致学生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使作业单
一、乏味、缺少生机,甚至阻碍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种表现”等方法来教学。如上三年级《记忆画风来了》这一课时,可以对学生设问:
“当风吹来时,会出现什么情景”,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风吹的情景有多种多样:有的学生画树干弯弯的;有的画树叶满天飞;有的画帽子飞了;有的画水起大波浪……,总之,十个同学有十幅独特的画,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
现在,我们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谈谈教学内容的选择
初中生从入学初期就进入了早期阶段,在生理上处于儿童期,变化不大。但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以学***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学生在绘画中的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随意减少的,到了有意发展,绘画不再是随意抹黑,而是成为学习任务来完成,具有责任心和主动性。
然而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仍依恋画画,把它看作是一种喜爱的“游戏”,尤其是在紧张的学习中,美术课的作画更加被视为愉悦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无论绘画能力的“强者”还是“弱者”,对美术都抱有浓厚的兴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低年级学生直接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
他们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所以教学中可以采用写生方式来教学。选择好符合他们觉得好奇、能引起其联想、激起兴趣的简单写生对象(如布娃娃、小玩具等)。美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饶有兴趣地完成观察,然后很快饶有兴趣地完成这项小的素描活动。
接下来的时间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老师可以让他们回想自己家中的、幼儿园或是商店所所看到的娃娃、玩具,选择自己喜爱的,把它添画上来。这样既不脱离教材内容,而且设计好的“写生式”和“记忆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还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
另外,在低年级主题画式的教学,像想象画和记忆画,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的很好的手段,他们会用自然世界里留在脑海中的物象为基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画纸上去画去改造。
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的信息,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事实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开了大门,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空谈。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创造性思维,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年龄、生活环境等特点的教学内容。
3.教给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知识将会不断延伸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仅仅停留在“学会”上,还要在“会学”上下工夫。只有懂得如何学习,才能在不断增长的知识中继续学习。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等最基本的语文学***,培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就会在广阔的语文世界里自由飞翔。
4.交流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让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就是分享学习,互享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收集信息、开展综合性学习、配合学生抄报、交流学习等。
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参与,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三本五重教学法”在很早我就曾经拜读过,感觉受益匪浅。可以感觉到,教师是一个致力于教学、务实求实的人。我听说当老师做良心工做的是候。
看完余秋雨的作品,我更愿意相信教育是一个值得努力的职业,有多少人喜欢它。虽然总有那么一些顽皮的学生让你深刻领会“恨铁不成钢”的滋味,但这也正说明你这个教师还未入佳境,你看于老师,在他眼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烦心的事,有的只是跟孩子打成一片的快乐。
我什么时候也能进入这样美好的境地,人生应该是有价值的。
“三本五重教学法”即: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迁移,重积累,重习惯。教育的对象是人,它不同于工业劳动的产物。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也是育人的社会活动。
五重教学法”是1999年12月4日先生在教育部举办的“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上的发言。于永正先生教了近四十年的书,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重教学”。
一、重情趣
先生把“重情趣”摆在“五重教学法”的首位,可见先生对其教学中“情趣”的重视程度,他认为“情”字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请,二是对语文教学有请,上课有请。a先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最需要老师的同情和理解。他从不用尺子来衡量整个班级,因为当他用尺子来衡量整个班级时,他只能衡量失望、沮丧甚至愤怒。
所以,于永正先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从不企图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想一想,在平常的教学中,对于某些差生的表现,我们为什么生气、愤怒,甚至出现了不理智的行为,就是因为忽略了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是用一把尺子量全班的结果。
作为语文教师,不爱语文教学就教不好语文,更要紧的是上课要有情,只有关注了教材和学生才能体现一个“情”字,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前,先生总是找准的感情基调,一遍又一遍地练读,不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决不罢休。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将工作室发的《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认真研读了一遍。说研读真的不为过,因为这是一本可以好好研究,并且能够亲自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的指导用书。
曾经好多次看书,都有这样一种感受,理论太多了,实践太少了。理论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光说理论,吹得天花乱坠,对实际的教学还是只能起到很小的帮助。理论应用于实践,并不是说说就可以的。
而韩立福教授的这本书让我深深觉得很实用。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学习过程,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而且是一个持续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的最终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成长。有效教学是一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从行动策略看,有效备课是指师生共同备课;有效课堂是指师生共同学习;有效拓展是指师生共同发展;有效评价是指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评价。
新课程在这一新视野下的有效教学,倡导“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思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将是师生围绕研究课题或课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产生意义的社区。
这一理论使我对课堂有了新的认识,这种感觉在看到课堂类型范式后更加强烈。目前的教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实后总体感觉效率较低。我反思后感觉有以下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
一、教师方面
一。我的角色没有改变,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也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在环境上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桌椅摆成适合小组学习型,小组分工也明确,但是我依然在讲台上按原有讲授方式在教授,学生依旧在各行其事。学生新鲜几天后就烦了,学习意识上又回到了原有的状态。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并最终失去了它的功能。
2。学生分组不合理,合作学习机制不建立,组内管理自由松散。我随意指定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组长我临时指定,没有建立合作规章或公约,未明确组长的职责,谁是学科长也不明确,往往是组长自己说了算。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不知所措,组员观望和等待,其结果是各行其事,合作学习难以进行。
3、小组内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我仍然注重对少数个别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对群体的整体评价;仍然注重对学习成绩的评价,忽视了群体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技能、合作学习的过程评价。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内在需求。其突出表现是:有的善于表现的学习优秀学生以我为中心,独霸话语权,不知尊重他人;有的学习表现差的学生消极退缩,不论讨论如何激烈,总是低头观望;还有的学生依赖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搭车现象突出。
2、学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由于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作学习公约和规范,只顾形式,不顾实质,导致效能低下。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有效策略:针对我分析的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的原因,结合韩博士的理论,我认为,建构高效能的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遵循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和要求,而且要符合学习共同体的性质和特征。所以,在具体行动策略上,应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一、 激发愿景
学习愿景是影响和引导每个学生努力学习的心理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动力系统和有效机制。建立班级愿景,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学习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特征是一种有集体愿景的团队学习。
组织学生讨论班上的短期学习愿景和长期学习愿景。使学生个体愿景与小组愿景、小组愿景与班级团队愿景结合起来,让学生齐心协力为实现团队愿景而努力奋斗。使学生树立团队责任感和荣辱感,从心里感受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团队进步而学习,从而增加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学习力,为大面积提高团队学习力奠定基础。
二、 完善评价机制
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建立和完善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责任、角色和责任。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入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级学习责任,体现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代表、学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负责任地学习,多角度地评价,保证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率。
进入有效的教学,创设优良的课堂,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实践。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和谐、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