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把观看影视作品作为娱乐消遣的方式,每次看完,我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写下自己看完文章或影片后的感受就是观后感,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巩固所收获的新知识。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名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是否想更深入地了解“梅花观后感”下面的资料或能帮到你,要获取更多资讯请到我们的官方网站!

梅花观后感【篇1】

标题“梅花香自苦寒来”给人一种深思的感觉。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深被梅花所传达的坚强与乐观精神所打动。梅花不怕苦寒,却能在寒冷的冬季中绽放出独特的芬芳,给人们带来温暖与希望。这种毅力让人敬佩,并且给人们带来许多启示和感悟。

富有智慧的人类,让梅花成为一种有灵魂的花。因为梅花能在寒冷的冬天中开放,这种象征着希望和坚强的特征使其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主题。其中最知名的是陆游的一首《示儿》:“门前冷落鞍马稀,白首不相离。勿谓当时无望迹,荒烟依旧平生意。”这首诗中,陆游用梅花作为表述自己坚韧不屈的精神追求和坦然面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从梅花的形势出发,陆游描绘了自己在荒凉岁月中依然保持乐观、积极与自强不息的坚韧生命力。

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的芬芳正是从苦寒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这令我想到了人生的苦难与成长。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境。但正是这些困境和挫折,犹如苦寒对梅花一样,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坚强和幸福。梅花因为寒冷的环境而开放,人们应该因为困境而更加努力和乐观。当我们克服困难时,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这种坚强的态度使我们在逆境中不畏艰辛,坚守信念,并且努力向前。梅花教会我们,面对困难不要退缩,要积极挑战。正如一位著名的曾志英先生说过:“无论命运如何不好,人生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下完成的,我们要把困难当作挑战。”

梅花的香气散发出一股清新的气息,这种清新正是苦寒后所散发出的。梅花是冬天中难得的美景,它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这给人一种启示,即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挫折和困境,都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梅花芬芳背后的故事,是苦寒和困难培养出的,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正能量。当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正如乾封二年的太学生,有一次他公寓中失火烧楼,当他走出来时,他叹息了一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吾所诺之所为如是者,分姻也。”再次可以看到这种乐观和积极的精神在困境中,他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和坚韧。

梅花香自苦寒来,它所传达的精神鼓舞了许多人。正如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说:“壮士未卷纯萧薄,大音时亦悦有所慕”,梅花鼓舞了王安石的精神,使他在困境中保持了积极的精神面貌。王安石是北宋初年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当他的变法遭到反对时,他依然保持了崇高的精神风貌。他引领全国人民在苦难中奋发向前,取得了重大的政治成就。这让我想到了梅花的香气,正是来自于苦寒中。梅花的芬芳鼓舞了许多人,正如王安石被梅花的坚韧精神所感染一样,使他保持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梅花的香气只有那么一小段时间,因此它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写作题材。以梅花为主题的诗词作品不胜枚举,例如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人生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面貌。诗中的“更上一层楼”正是梅花的香气在那一刻所传递出来的信号,让人们在困境中不断追求,不断向前。正是这种力量令梅花成为文人雅士心目中的奋斗目标之一。

总之,“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标题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感悟。梅花的坚韧和乐观精神鼓舞了许多人去面对困境和困难。正如陆游所说:“门前冷落鞍马稀,白首不相离。勿谓当时无望迹,荒烟依旧平生意。”我们应该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守信念,努力向前。梅花教会了我们,不要胆怯,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得更远,拥有更多的收获。

梅花观后感【篇2】

有句老话:画家不作粉面和肥面,但他们害怕人们会认为我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些话都是描写梅花的诗句。昨天我们就学了一篇描写梅花的课文叫--《梅花魂》。

文中主要写着:梅花的精神品格和老华侨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让我们了解到一个外公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热爱。

作者出身在东南亚的星岛上,有一次,作者五岁的那年,又一次在书房玩耍,一不小心就把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看到了,顿时拉下脸来说:“这清白的墨梅图,是玷污的吗?”外祖父用保险刀片轻轻地刮去污渍,又用细绸子慢慢的抹净。

“我”看见外祖父大发雷霆,“我”的心里很害怕:“一枝梅花吗,有什么稀罕的。”有一天,妈妈对“我”说:

“莺儿,我们要回中国了。”“为什么要回去呀?”“应为那才是我们的祖国。

”“就是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是的”我小小的心充满了好奇。回国的那一天,外祖父早早的起床送我他最喜欢的墨梅图,外祖父还说: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越是寒冷,越是与虞灵、俞秀气在一起。它也是最有个性、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花。莺儿,你应该保护那张梅花的**。船要开了,妈妈狠下心,拉我上船,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一起上了船。

这篇课文激起了我对梅花的喜爱,更表现了外祖父拥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

古人曾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从这些着名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梅花是多么的纯洁,它那不畏严寒的品性曾经影响着多少世人。本文通过对梅花的描写,描述了一位华侨老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让我们深切体会一位热爱祖国、希望回到祖国的老人的童心。

看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父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其实外祖父爱梅花,爱的是梅花的精神;赞梅花,赞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因为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作为华夏的儿女,我们要学***那种不图外表,不媚世俗,一身清气,高洁自重的精神,这也是《梅花魂》给我的启示。

《梅花魂》这篇课文主要讲外祖父教“我”不要忘记祖国,要有梅的品格。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它具有强大的普遍吸引力和驱动力。它象征着不屈不挠、勇敢自强的精神。中华民族有许多像梅花一样勇敢的人,例如: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面对皇帝的富贵和金银,从不动摇。女儿柳娘写信给他说,只要他向家人投降,就可以团聚,面对女儿的来信,他从不动摇。连先皇来劝降,他只跪着,泪流满面地说:“圣驾请回”。

临死之前,他只说了十四个大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们要学梅花不屈不挠,奋勇当先,在百花凋零的严冬顶风怒放。我们在学***要像梅花一样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迎难而上,不怕吃苦,顽强奋斗,取得最终的胜利!

你热爱祖国吗?今天,我们学***篇名叫《梅花魂》的文章就是写的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

作者看见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会想起她漂泊他乡、葬身异处的外祖父。

作者小时候,她的外祖父抱着她在大交椅上,每当读到思乡的句子时,常有一两颗晶莹的泪珠,落在作者的腮边。

作者的外祖父的家里有不少古玩,作者偶尔摆弄,老人不甚在意,可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有一次,作者不小心在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老人大发脾气,作者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见老人训斥她妈妈。作者不明白老人为什么这么看重梅花画。后来,当作者正要回家时,老人告诉作者梅花是中国的名花。人可以没有钱,没有才华,没有健康,但离不开和梅花一样的骨气、气质和性格。

是的,梅花不仅是异朵花,也是海外华侨华人的精神支柱。这也是外国游客对祖国的一种热爱和尊重。梅花在风欺雪压时,才能显出它自己的骨气、品格。中国人就像梅花,风欺雪压就是中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中国人却更能显示出中国人的骨气,显出了中国人的品质,显出了中国人和梅花一样的秉性!

一个远在异乡的游子如此眷念自己的祖国,我们也更应该爱自己的祖国,让祖国更强壮!《梅花魂》深深感动着我。

梅花观后感【篇3】

有人喜欢美丽的,富有深深情意的玫瑰,有人喜欢高贵迷人的牡丹,有人喜欢洁白无暇的荷花,当读了陈慧瑛写的作品——《梅花魂》这篇文章时,我被梅花的精神而深深的震撼了。

“读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当外祖父深情的念完这首诗后伤心落泪,我想起自己的祖国,是呀!我们自己就出生在自己的家乡,没有什么可思念的,所以,我们是如何也体会不出外祖父哪种思乡之情,如果我们不好好的去珍惜,保护自己的家乡,哪才叫生在富中不知富呢!

回想起外祖父喜欢梅花,梅花,是最有品格,有骨气,有灵魂的花儿。旁的花都是春天才开放,而梅花却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是的,梅花那坚仞不拔,和风雪战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同学们,我们是未来世界的顶梁柱,从现在开始,学习梅花的精神,保护好我们的家乡,不辜负人们的希望。

梅花观后感【篇4】

成功是靠勤奋得来的,并不是天赋。这是我读《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感受。

本文主要介绍越王勾践院子里的一棵梅花树。为了开出美丽的花朵,它在风雪中几度挺立,最后开出了芳香的花朵。但勾践因为看到这颗梅花树经历了磨难终于开了花,心里很感动。所以,勾践就发誓一定要铲平吴国,如果没有铲平,他就誓不生还。

读完这篇*,我感叹万千。一棵梅花树为了完成心中的梦想,不顾寒冷的冬天,在雪地里绽放。大雪是冬天的象征,冬天多冷啊!

更何况是下了雪。而这棵梅花树,居然挺住了凛冽的寒风,开了花;而勾践,正是吸取了这棵梅花树的精神,天天舔苦胆、卧茅草,终于铲平了吴国。

是啊,成功是靠勤奋才得来的,有人曾经说过:成功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付出和百分之一的灵感。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就是一个例子:

他小时候只读了三个月的书。在他的一生中,有流浪、饥饿和痛苦,还有无数令人沮丧的失败。可他一心爱科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每次试验,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地工作。

肚子饿得厉害,就胡乱吃点东西;眼皮困得撩不起来了,就伏在桌上打个盹儿。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艰难的日子,试验终于成功了。

成功取决于勤奋。没有这样的勤奋爱迪生怎么能成功呢?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有一次,班上进行了一次小测验。考试前一天晚上,我满脑子想着自己已经**了,所以没有再复习了。结果,我没有得到一个理想的测试。

经过这一次的教训,我明白了一定要复习好,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我加倍复习,上课认真听讲。我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是啊,成功靠勤奋。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梅花观后感【篇5】

今天,我看了《名医扁鹊》,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出自古代文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里面的扁鹊列传。下面有一个浓缩版的故事给大家欣赏一下: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有一天扁鹊来到虢国,听说太子病死了,就问门卫:“太子的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门卫如实回答了他,扁鹊探明太子的病情后求门卫放他进去救太子,门卫见他说得胸有成竹,就放了他进,虢君也答应了。最后,扁鹊不仅治好了太子的病,人们还对他多一分好感。

听完了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疑惑,扁鹊猜测太子的病怎么这么准?为什么别人又不知道呢?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许多人以为秦越人天生医术了得,错了,秦琥人青年时研究医术,十分刻苦,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张继科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知道吧?!他是最年轻的乒乓球大满贯得主,他是天生就得到大满贯的?不你错了!他是靠先天的力量和后天的训练还有一后只有一天放假才得到大满贯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只要有付出,就不怕没有收获。

六年级:黎润翔

梅花观后感【篇6】

今天,我们学***篇很感人的课文,名字叫《梅花魂》。文章讲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学完这一课,我的心中久久难以平静:课文中的外祖父那么思念故乡,甚至连家具陈设也是中国的风格,可见他是多么爱国。他把对祖国浓厚的感情,都通过对梅花的热爱体现出来。

因为,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代言人。外祖父因为一幅墨梅图大发脾气,其实是不容许神圣的祖国受到玷污;因为不能一同回国,就将寄托自己爱国之情的墨梅图送给“我”让“我”带回祖国,更是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地思念之情。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声音,那就是:

祖国是多么神圣,没有什么比得上祖国在自己心中的价值。

学了这个之后,让我们看看自己。我们的爱国主义往往停留在口头的一面,也就是说,当面对国旗这个国家的象征时,往往并不严重。有些同学在升旗仪式上根本没有做到严肃认真,敬礼也不好好敬,个别同学只是把一只手在半空中悬着,手指耷拉着,不像在敬礼,倒像在投降;在唱国歌的时候,还有人故意出怪声或者干脆不唱,一点儿也不庄严,有人甚至还冲着后面嘻嘻笑——跟课文中的外祖父相比,我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就像文章中的爷爷,他多么想回到祖国!可是,他只能通过一幅墨梅图寄托这份情感。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热爱伟大祖国,让我们有能力为今天的祖先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梅花观后感【篇7】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几生修得到梅花》读后感(一):暗香弥漫,绽放千树

听说陈更出书了,我自然要看看。因为在诗词大会的时候,对她就很是另眼相待,灵、伶、凌,不知道这些化成文字会是什么样子?

书一拿到,《几生修得到梅花》,书名就劈面惊人,这句宋诗我总觉得是不羁与谦逊的最完美结合。恩,有点意思。

得了时间我便翻开读,上篇是鉴人,下篇是品文,一书两看,一鱼两吃。人,都是我们熟悉的人,都是历史上人们写了又写,撰了又撰,研究了又研究的人,能有什么新意?人们越熟悉的便越是不好呈现啊。说实话,解读诗人和诗词的书,我也是读了一些的,个才子佳人,君子朝堂,在爱情中唏嘘,在尘世间慨叹,笔法都已经很细腻了,该有的词汇也都用得差不多了,还有什么角度、什么角落是被遗忘的吗?看了书才发现,哦,担心真是多余了。角度若说不刁钻,却又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若说是刁钻,却又是让人觉得一点就透的,好像经过她这么一说,我就会立刻跟上一句:可不就是这么回事!

别人且不说,就说李太白先生吧,再熟悉不过的人了,3、4岁的孩子哪个不能背上几首他的诗?又有哪个人不知道几个他的小故事?明明李白的诗恣意潇洒,神思飞扬,可是偏偏陈更就读出了他的疲惫,看到了他破碎的英雄梦想。再说杜甫,以往我的印象中,杜甫都是瘦瘦的,倔强的,留着胡子,愁眉不展地天天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导致他的诗我也不大喜欢,跟看教科书一样刻板,可是陈更却叫他情圣,她笔下的杜甫,才应该是真真正正的有血有肉的杜甫,而不是历史书中的那个老人家。

下篇的诗词,有几首我也算是熟悉,之前读的时候,字面觉得很美,比如: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多美啊,多有画面感啊,那么陈更要如何解读这首诗?她说:木头人的话,总要缓缓味之。厉害了!以前读诗,跃然纸上,文字转化成画卷,是2D的世界,跟着陈更读诗,是3D的享受,更为立体,更加真实。

她是怎样做到的呢?我想大概和她学理工科有些关系吧,文科生毕竟更加感性一些,情仇爱恨都在心中辗转几次,丰富了又丰富,润色了又润色,一件事情定要兜兜转转,绕上几圈,才小心翼翼地捧出来;理科生就理智得多,一语中的,少修饰,去繁杂,也因此难免显得冰冷,不够意趣盎然。而一个有才情爱读诗的理科生,就完美得多。陈更的笔调既有着文科生的温暖,又带着理科生的睿智,既柔媚娇俏,又有着小小的冷幽默;看她的书,就仿佛拉着你的手,带着你一步步穿越回去,摆上茶,斟满酒,倚在窗子边,听着诗人给你讲他们的故事,而窗外梅花开得正好。几生修得到梅花?即便修不到,能赏一赏也是极好的。

书中的内容,我就不再多透露了,毕竟大家要去自己体会的,实实在在的一本好书,要记得在心静的时候好好读,而心浮气躁的时候,无聊打发时间的时候就不要读了,可惜了书,真的!

《几生修得到梅花》读后感(二):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不成熟的点评。

还未出版,就让人充满了期待。

一个从来不知道追星是什么滋味的人终于现在可以尝到了

至此认识陈更,已经或许接近半年。陈更让我了解和走进了诗词,诗词让我了解和走进了陈更。

也因此,首次知道了诗词并不是课本上冷冰冰的晦涩难解,并不是通过应试教育上一个必备的技巧和技能,更不是硬着头皮晃头晃脑强硬塞进脑海中的苍白无力。更因此,了解到李白并不是单纯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潇洒,也有其为人夫、人父的呛人,了解到初唐四杰的戏剧人生,了解到一直情系扬州的杜牧,了解到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东坡的旷达和深情,了解到前面才得一个李清照的浓浓愁情和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

没有走进诗词,或许你只了解这些诗人词人的一粟作品,以及寥寥数句的个人简介,永远不会懂得他们的情感变化和为何会有这些变化。可是在这个快速获取信息的时代,想要淡然地看一本书已经成为一种难得可贵,又有多少人真正去了解一下诗词呢。也有很多人问我,你背这些看这些有什么用呢。对啊,有什么用呢。可是我反而觉得,并不是什么东西都需要用利益性眼光去看待。正取你运动,或者不是因为你想要健康,仅仅只是喜欢运动。那么于我而言,诗词也是这样的存在。仅仅是因为喜欢,我看了读了背了,我开心,这就足够了。

在诗词的浩瀚中,我仅仅只是了解其片面。但是也避免不了成为一个花心的人我爱沉郁顿挫的杜甫,爱飘逸洒脱的李白,爱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爱浓愁和酒的李清照,爱旷达深情交织在一起的东坡,爱到垂垂老去仍然深情吟诵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放翁,爱昨夜松边醉倒的辛弃疾,爱知与谁同的欧阳修喜欢的人太多太多,喜欢的诗句也太多太多了。而我终于也可以从诗句中,粗略感受到那些或磅礴大气或细腻婉转的情感变化,在阅读过程中与现代书一般无二或欢笑或流泪。

古人克服了那么多的苦难才写出这么好的东西,又经历了种种困难得以传递到我们手中,难道我们不应该花点时间,去了解一番吗?或者说,难道不值得我们花费些许时间,去了解一番吗?但是也要相信,它们绝对拥有魅力,吸引你爱上它们,进而成为一个花心的人,爱上它们的作者。

诗词对于工科的陈更,仅仅只是爱好。没有过多的堆积词藻,也没有过深探讨。更多的是启迪诗词的魅力,正如一块指向诗词的指示牌(当然要附上些许介绍),为我们扣了一扣诗词的大门。

但是那许许多多的文学爱好者,不正是走这样的道路吗?

未来还有很长很长,真是很高兴遇到你,陈更,很高兴遇到你,诗词。

希望你却顾来径的时候,也有翠微这样的美景和宁静。

(不对我也很喜欢很喜欢王维啊居然漏了捂脸)

《几生修得到梅花》读后感(三):陈更的读诗小札《几生修得到梅花》

文/女流氓越来越相信遇见一些事和一些人不是偶然的,冥冥之中的契机积攒成缘分让你遇见就遇见了,最后让人心中生出无限欢喜,心里吼了很长时间的空谷回音终于在山的另一边得到了回复,所以怎么会舍得与之错过呢?生活中给我最多最安定的惊喜就是书与作者。正如这本《几生修得到梅花》: 去年有段时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吵得沸沸扬扬,我那时抽空看了一期,当时那期节目正好有陈更出场,但并没有记得主持人和嘉宾说的诗句,反而记住了北大女博士输掉比赛后黯然伤神的那一瞬间,这好像是一个契机,让我很久之后被一本书唤醒回忆,与之不期而遇。直到无意间在新华书店看到封面和书名时突然间震住了,翻了几页才想起来那副被遗忘的神情,原来她就是那个陈更。就像突然回旋起一段旧日里听过的旋律后脑子被卡住,绞尽脑汁都想不起来,忽在这时,旁边有人哼唱起来就柳暗花明了。 花了几天时间跟着这位北大理工科博士带着少女情怀的诗意灵魂窥探到了许多古代诗人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和八卦轶事,见识到了一首首小诗在一个敏感细腻的姑娘心里埋下了多少温柔呵护的种子,体会到了生活与诗词互相交汇的泪点和笑点,也让我改变了对诗词的看法并重新端正了读诗的态度。当然,还能让同样理工科的读者会心一笑:原来我们理工科也没有别人所想象的那么不解风情么。 蒙曼老师的推荐序中有几句话击中了我:时下文学青年几乎成了贬义词,但我觉得,一个青年爱好文艺,本来是最自然的事,如果连青年都那么世故,那么无趣,人生也罢,社会也罢,还有什么希望呢?我坚信一个爱诗的女孩子,会造出更好的机器人,也会造出更美好的人生。 而我也坚信,能在平淡无奇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开垦一方净土,在那里饮酒落花,风和日丽,牛羊无事,百姓下棋,不为凡尘事务兴衰荣辱所打扰,旁若无人地做着美梦。这样的人更能吸引到诗和远方,吸引到美好的一切。 陈更介绍了很多不同时期的诗人,抛开诗人生平事迹为官经历不说,很多诗词歌赋名著典故信手拈来,总让我自卑感随之而生,但是这份自卑是我能坦坦荡荡接受的,于我而言是积极阳光的,鞭策着我格外宠溺这项不可辜负的爱好。在书上看过一句话说书读得越多越自卑,当时不理解,现在理解了。即使现在读的书根本算不上多,但也有了同样的感触。鉴于对诗词这方面皮毛未及,我也不过多列举书中的诗词,我想,有诗心的人必定会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诗意。 看了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古诗词独立于生活和思考是没有生命的,像塑料花一样看着美艳却看不到蝶飞,蜂舞,闻不到安神的花香。在某个程度上来说,它也像我们学习英文单词一样有着分割不开的语境。把自己的经历,回忆,感受,情绪,信念结合着诗句,经过糅合,渗透,最后形成自己的东西,带着这些东西生活,让诗意遍布在每个细胞里,带着诗情画意去做一个生活艺术家。 最让我感动的是文末的一个真实事件:一位监狱中的陌生人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后,给陈更写了一封感谢信。他因年轻气盛为朋友报仇犯了法,出狱时已然而立,是诗词让他重新体会到了世界依然那么美好。以前一直听说艺术有多么多么神奇,文化有多么多么伟大,没想到震撼人心的力量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不由得想起了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安迪在狱中悠闲自得的样子。 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跑到海边玩耍的小孩,贪心地捡拾了许多美丽的贝壳,没想到玩得尽兴之余,欢笑声竟然传得这么远,传到了别人的心里,使人对这海洋也有了向往。――陈更

《几生修得到梅花》读后感(四):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

文|轻禅

近几年,有关于诗词、成语的节目很受大众喜欢,伴随着这些节目,也有一些喜爱诗词、成语之人为人所知。看《中国诗词大会》的话,自然会记住一些名字,武亦姝、彭敏,当然还有陈更,相较于武亦姝与彭敏,陈更还有点不同,那就是她非文科出身,她对诗词是真的喜爱,在参加过第一次之后,用接下来的时间精心研读诗词,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连续三次拿到擂主的称号。

读诗,陈更有自己的方式,究竟有哪些方式,看一看她写的《几生修得到梅花》一书便知。这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陈更是研究诗人词人,通过他们的生平境遇,理解诗词,我认为这是寻找诗词最根本的源泉;第二部分中,陈更分析了自己喜欢的一些诗词,譬如《古诗十九首》、《孟珠》、《送陈章甫》等。她分析古诗词的意境,用自己唯美的文字写出感受,只看她唯美的文字,就已然被深深打动。

上篇《两个时空的邂逅》,陈更邂逅了李白、杜甫、王昌龄、李贺、杜牧等等,她想用这些人的一首诗来代表一个人,可对于李白,她又找不到最为合适的一首,就选了最具仙气的一首《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如此气魄,也唯有李白才能写出来。李白的一生,皆是如此,若是看《中国诗词大会》,就能够知道董卿与蒙曼老师的对话,若是选一个诗人的话,蒙曼老师只选李白,她这样说李白:李白这个人呢没有烟火气,所以也不知道事故艰难。的确如此,年轻时候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许是因为年轻气盛,可年老还能写出为君谈笑静胡沙。这是何等豪气,自信!

在陈更的眼中,白居易是最多情的人,他能够用诗赞颂世间美好,天地万物。于诗词中,白居易是柔情的,他热爱大自然,诗词中流露出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她写柳宗元是君子,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即便是遭遇一夜倾覆,与京城诀别,他的心中还是无时无刻不惦念君主。

在下篇《素心读诗词》中,不难看出陈更对诗词真正的热爱。她用诗一样美好的语言,将诗词的意境描绘的栩栩如生,若非热爱,只怕很难体会。在《钱起给你童话世界》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让我动容:所谓诗境与万物相通,感天地含情,而让人心中,常存温情。这是陈更对诗的感触,寥寥几句,就能够看出,她究竟多么热爱诗词。

如今这个时代,能静下心来读诗词的人,只怕是不多,能让心彻底融入的诗词中,体会其中意境之人,少之又少。为此,我觉得很悲哀,诗词绝对是历史留下的一笔财富,若是能有更多人热爱,应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几生修得到梅花》是陈更对诗词的感悟,而她,就如同书的名字一样,像梅花,默默的散发着自己的香气。

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这就是我所认识的陈更,她热爱诗词,从诗词中读出了诗境。

《几生修得到梅花》读后感(五):隔牖风惊竹 开门雪满山

《几生修得到梅花》

能写这样一本书的家伙,大概先要背一万首诗吧。

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正如陶潜的这两句诗一般,陈更的这本书更像一篇散文诗。没有矫揉造作的句子,故弄玄虚的铺垫,就像一个亲切的朋友,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坐在山南的溪边,和我们讲着那些年的那些诗词的故事。

如果说读一首诗,我们只看到了字面意思,就如我们去观察一棵树只看到了它的轮廓,但是却忽略了滋养它的光照与氧气,土壤与山泉。诗词的背后不是简单的词语的堆砌与重构,它是诗人整个人生态度和性情的缩影,不管它描写的是落花,是羁旅,是万里黄沙,还是思念悼亡,这些诗词,都要放在诗人词人所处时代的宏大背景下才能真正地被读懂。而这本书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从诗人所处的大环境到人物性格,从他们的人生际遇到辗转之所,讲述了那一千多年前的明月和杨柳,飞花与山涧,青苔和细雨的故事。这些都在诗人笔下变成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存在。陈更的书里,这些诗人零碎的片段仿佛被赋予了别样的滋味,那些甘苦与酸甜,喜悦与哀愁,跃然纸上,生动而活泼。

从陈更的笔下,我看到了令玄宗悔恨不已的九龄风度;看到了喜欢写送别诗的边塞诗人王昌龄;走马川行雪海边的岑参;也看到了梦觉犹可待,赤子心不死的陆放翁。

其中讲到白居易《再因公事到骆口驿》时有一段描写甚是精彩:山一直等在这里,热烈的迎他,在夏日捧出洁白的云朵,在秋日染出静美的秋红。可他每一次都不是为山而来,无暇细细赏它,无心慢慢看它。他觉得辜负,他觉得歉疚。 书里这段话让我想到了莫奈的画,那些睡莲就静静的待在池塘中,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光线和色彩就在那里等他,悄悄地溜到他的身边,钻进他的心里,偷偷地跳到了他的画板上。那种喜爱,是看不够的。诗人和画家一样,把那些最细微的感情,小心地放进了他们的作品里。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讲:诗人不是麻木不仁的,诗人是以天地为中心,有一种仁爱的心,对于草木鸟兽都有一种关心,都有一种爱护,所以诗人要有宇宙,要有关怀爱物的仁心,这是做诗人的开始。

除了对于诗词细腻的解读,陈更此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用自己的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诠释了古诗词在这平凡世界里的意义。它褪去了古老的外衣,走进了关中平原的小院子,故乡最让我眷恋的,是晴朗的黄昏,极遥远的地平线,浮现一抹远山的线条。还有每年夏天,若能赶上雨天,站在老屋的小院里,会看到围墙外的天空,灰色的背景下,几只黑色的燕子停在黑色的输电线上,十分干净,十分安静。

那些极其细致的描写,正是缘于我们心中的挂念,白居易两度见山心有愧,而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又"皆因王事",而错过了多少"夏云白" "秋树红"?

通常我们读诗,总力求读懂意思,而忽略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这不是高下之分,而是一种色彩的标签,它能很清晰的停留在记忆深处。陈更常常从特殊的角度分析诗人的特点,比如讲陆游时提到: 王维常常绕着弯子反问你,李商隐爱打哑谜,但陆游一定会掏心窝子。读王维、李商隐是品茶,余味悠长,即在红、白之外另有东西。而陆游常给你一碗热辣的羊肉汤,,你说那是高境界,这是低境界,姑且凭你去说。 人固然应学会品味淡雅轻茶,可是你能少了热乎喷香的羊肉汤?如此形象且具象的画面恐怕是一辈子也不会忘了,说起羊肉汤就想起那个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陆大人了。

在这本书里,没有严肃的学术讨论;没有刻板的考究认证;书里更多的在写那些年诗人们那些离我们遥远又接近的那些心情。我们仿佛看到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的枯荷听雨声的李商隐立于秋天的荷塘之畔的孤独身影;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东坡居士醉酒之后的潇洒姿态;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李清照晚年的忧愁光景。这些生命中的感慨,不止是感慨,也是无奈。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况周颐《惠风词话》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那个诗词大会的漂亮女孩在写书

这一次

不是北大的机器人博士生

也不是参赛选手

她就是陈更

一个朴素的诗词姑娘

《几生修得到梅花》读后感(六):诗词风韵

一身民国时期的装束,衬得她更显画中人。她是那样的温婉,她有一幅弯弯的柳叶眉,漆黑如夜般的大眼,嘴角微微翘起。她笑得温婉,如星子般的眼,在黑夜中灼灼生辉。当她看着你时,仿佛你便是她的全世界。这便是我看见封面上陈更时的第一印象。

陈更,北京大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的博士生。陈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前,已在诗词圈小有名气此前,她陆续参加过《中华好诗词》《成语英雄》《最爱是中华》《最爱中国字》等多个国学节目,并取得不错成绩。

《几生修得到梅花》读后感(七):那个从诗中走来的女子

中国的诗词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骄傲。说到诗词,我们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情感要抒发。那么你通常怎样读诗?你又是怎样去解读诗中韵味的?我们且来看一看北大才女陈更是怎样读诗、解诗的。

认识陈更是从《中国诗词大会》开始的,然后才是读其书、知其人。《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节目,它聚集了一群书卷气特别浓厚的小伙伴们,陈更便是这群小伙伴中的其中之一。陈更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不俗表现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个稳重知性的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她的打扮与诗词特别应景。但不曾想到,这个对中国古诗词如此谙熟的稳重姑娘竟然是九零后,更令我感到惊讶的是,陈更本科专业是自动化,研究生的主攻方向是机器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竟在诗词方面有如此深的造诣,我简直对她佩服地五体投地。

《几生修得到梅花》记录了陈更在读诗过程中对诗词的所思、所感、所悟,尤其是通过作者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联系诗词的意境,从而为读者还原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古代诗人们。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两个时空的邂逅主要是通过诗词写诗人。陈更以时尚而现代的语言来描述诗人当时的生活与思想,读起来,你竟会恍惚觉得这些可爱的诗人似乎穿越到现代来了呢。这种描写方式随意但却十分具有生活性,或许有点失了诗词的高雅,但却让读者读得畅快,一看便懂。读《几生修得到梅花》,你会觉得自己仿佛与那些遥远的古代诗人们没有了时空的界限,他们与我们来说不在是高冷的、呆板的,我们在诗中与他们邂逅,亲切而自然,像久违的老朋友。

下篇素心读诗词,记叙了陈更对诗词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其中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十九首》、《题僧壁》等,印象特别深刻的一篇是陈更对《送陈章甫》的解读,这首诗我曾经读到过,并不陌生,但对于这首诗的作者李颀却是在读了陈更的这篇文章后才有所了解。这个诗红人不红的安安静静写诗的美男子身处诗词兴盛的唐代,相比于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隐等大牌们,生、卒年份与生平事迹均不详的李颀就只能算是无名小辈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唐诗选集《唐诗三百首》中,大名鼎鼎的白居易与刘禹锡被收录其中的诗分别是六首和四首,然而李颀却有七首诗被收录其中!归根结底,并非李颀的成就不高,而是他的志向在诗不在名,他只做自己。

陈更自小在农村长大,中国古诗词中描写田园生活的为数不少,这部分诗词也正是陈更最为喜欢与欣赏的。诗与乡村总是相得益彰、辉映成趣。我觉得,正是田园乡村的成长经历温润了陈更恬淡的性情、可爱的诗心。

陈更读诗的方式是我最为欣赏的。许多好的诗句,她总是慢慢读、细细品,合上书沉吟一边,然后抬起头想一想在今天这种凡事都讲求快节奏的时代里,这样的慢阅读显得是如此难得可贵。过快的生活节奏产生了诸如快餐文化名著速读等一系列的拔节似的阅读方式,我总觉得这些这样的阅读于我们文化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读诗要慢下来,而其他形式的文本阅读是不是也应该放慢一下脚步呢?

《几生修得到梅花》读后感(八):且歌且行

这本《几生修得到梅花》的作者是一位爱诗词的工科文艺女青年,用敏感的灵魂触摸世间美好的诗词,颂出一阕爱悦者的赞歌。一直觉得诗句的出现是为了恰逢其时点化世人,将自然的奇妙、善意和用心娓娓道来。而阅读这样一本读诗札记,可以更好地了解别人眼中诗的模样。

诗词是很奇妙的创作,短小的语句就可以道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可以融入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绘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诗人总会以其独特的气质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透明的童话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气象万千的家国情殇,也能看到整个世界跨越千年,仍能散发出雨后初夏的栀子花的清香,世界清丽而透亮,满满的爱与青春的味道,草木清香。

从前不懂得田园诗的妙处,而今最爱这一题材,清丽的景色,却寓意幽远。落叶、飞鸟亦有情,与世界对话,仿佛眼前的一切都充满诗意和灵性了,美好事物对我们的爱与我们对美好事物的爱就如此圆满地交织在一起了。

本书的作者陈更是1992年生人,来自陕西咸阳。很是年轻的一位作者,但她对诗词的理解很深。理性而又浪漫,孤傲也接地气,知性大方但不矫情,才华横溢但不傲娇,灵魂里透着无与伦比的思想和感悟,这是很多人对陈更的印象。

很喜欢陈更对这句山空松子落的解读:在寂静的天地之间,有成熟饱满的松果儿噗嗒一声落在厚厚的、积年的深林落叶上,这样的声响,能让人顿然感觉到生机,但背景是清秋的空山,又顿然感觉到凄凉,这是丘丹所在的地方。禅化的隐居境界该如何描摹?这一颗松子落,已然胜过万语千言。你也能隐隐感到,俗世政务缠身的韦应物,对这禅境的向往,都含蓄地表现在了此刻对它的想象里了。

她对于诗词的解读是有温度的,看似平白的诗句,其下满是深情,于无声处听惊雷说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吧。几生修得到梅花这样的书名也自带一股墨香。在诗词的大千世界里,一边前行一边求索,从此言笑清浅,不离不弃,怎能称不上是一大幸事。这些语句会在我们的人生里变成走夜路时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永远伴在左右。

有些诗词在跨越了百年的时光,仍能令我们动容不已。通过那字里行间,几乎可以一窥那个时代的全貌,可观可感。文字后面是大时代的风浪,命似浮萍,随波逐流,我们知道那真实的人生就藏在这些句子背后。

《几生修得到梅花》读后感(九):读诗是为了让灵魂更温暖评《几生修得到梅花》

那些既会吟诗又会作诗的人都长什么样?带着这个问题,我曾不惜耗费数个时日,回看了《中华好诗词》的往期节目,其中北大才女陈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她在节目中最卓越的成绩,还当属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连任三期擂主,让人们在敬佩她的才情的同时,也记住了她的名字。砚滴将干难句癖,愧吾三日未临书。陈更以此句作为微博签名,可见其在自我激励与勤勉方面的严格要求与高度自律。在《几生修得到梅花》这本书中,作者陈更用细腻、灵动的笔触,为我们描摹了古代大诗人们独一无二的气质,很多感悟,让实验室中的她将平平仄仄化成一身诗意。

图片为作者陈更本人,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

《几生修得到梅花》读后感(十):在诗词中延续生命的情味

近几年,综艺节目清流频现,许是经济发展了,大众更需要有情致的生活,或者追寻曾经的美好。诗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种种情感与心思集于数十字中。有的郁积深沉的愁绪,有的开悟人生,有的抒怀壮志人事有代谢,情怀总相同。世间有多少种诱惑,诗词里便有多少种追寻。因此,品读诗词一度热了起来。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出来的陈更,带来了自己对诗词的感悟。

《几生修得到梅花》是陈更的诗词读后感。分为两篇,上篇《两个时空的邂逅》,由作品而作者,由作者到读者,诗词是载体,在诗词中读者与作者邂逅,听听作者的人生经历分享。21位作者,有熟悉的陶渊明、李白、杜甫,也有不太熟悉的张先。即便是大众熟知的大家,陈更也读出了另一番风景,给他们下了耳目一新的判词。诸如:遇见一个君子柳宗元;想做星星的他不一样的范成大。下篇《素心读诗词》,更多从一首首诗词的角度,阐释一个故事、一份情感。16首诗词,多为不脍炙人口的作品,显现出陈更的阅读广度。陈更选择这些诗词的标准,在《感子故意长深情路人白居易》。一文中,她引用叶嘉莹先生的话,判断、比较诗词风格的不同、高下,首先看一首诗词的情意是否深远,能有多大的兴发感动的力量,引起你多少的想象和联想。不能说书中的这些诗词都是中国诗词中最好的,但对陈更来说,曾被这些诗篇感动,也希望能让你想起曾经的感动大多作品读后,会有所沉吟,有所触发,也就与陈更相遇。

不必局限其90后和工科博士的身份,陈更的文字是细腻温婉的,也有诸多网络流行语;感触是深情勃发的,颇有白落梅之风。这些诗词历经千年,在生活的某处相遇,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心生感动。陈更写陆游赤子心不死想到爷爷;由白居易的两度见山心有愧体悟到生命中的忠厚相守和对父母的陪伴。从陈更对诗词的选择和读后感中,我们可以感知她的内心是温情、温婉、淡雅又是有力量的。虽然与机器人打交道,正如蒙曼在该书序言中所写,一个喜欢诗的女孩子,会造出更好的机器人,也会造出更美好的人生。

当下忙碌浮动的社会,人们都在追求内心的平静,向往诗和远方,期盼能够诗意的栖居。何其难矣?又何其易哉!诗词是能教人安静的,教人温情的。品读诗词,两个时空的交流与对话,唤醒心灵,进而获得更多没有机会经历的体验,让生命的延续更深更长。变成更美好的自己。(方怀银)

此生修得到梅花----陈更《几生修得到梅花》我很少看电视,在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上发现陈更,纯属意外。

意外的不仅仅是她读诗看人的真才气,还有她八万里打得到一竿子的神跨界。涨姿势了!由此我同意蒙曼女士那种坚信:一个喜欢诗的女孩子,会造出更好的机器人,也会造出更美好的人生。

初读《几生修得到梅花》,感觉有些俏皮。每次读陶渊明,我都不禁感叹,这小日子过得,真滋润啊!此时,如我天真的读者自然会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然而,不是。陈更从陶渊明搬家开始写,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原来陶渊明的幼年丧父、误入尘网、生活所迫、家中失火、居无定所都不适合娓娓道来,那样太沉重,也太不忍,索性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得了。谁让他写出了《桃花源记》呢!千古就这么一个陶渊明。

从九龄风度开始,小姑凉的卖弄一发不可收拾。王昌龄的七绝声切、人间离别,王维的飘洋过海、难抵其心,虽不乏字字珠玑、流畅可喜,但终究知识堆积、自带骄傲的聪明伶俐。封面那位蓝袄青裙,清澈的眼神里时不时来一点不明觉厉。越过走马的岑参、疲惫英雄李白和他的战友情圣杜甫,还有灿若星辰的韦应物、白居易、柳宗元、李贺杜牧李商隐、安静专家张先,啊!终于迎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苏东坡。

小题目又是美好的一天,起笔成段:东坡又睡过去了。幕天席地、任性妄眠的游侠豪情跃然纸上。说起苏东坡,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除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天涯何处无芳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如梦的那位贬谪的文豪,世人对他几乎又并无熟识。于是,寥寥七页,苏轼的雄放恣肆、甘雨随车、博观约取,酣畅淋漓。正如秦观同学之总结,东坡的才识中最高深的是他的人生观,其次是治国经世的担当与识见,最后,才是文学。

年少不读苏东坡,读懂依旧是少年。这个冬天,陈更版苏东坡与蒋勋版苏东坡在秀水不期而遇,三苏三王三州因此铭刻于心。三苏即唐宋八大家之苏洵、苏轼、苏辙;三王乃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三州则是滋养东坡华丽逆袭的三大圣地黄州、惠州、儋州。

东坡之后,不得不开始认真看《梅花》,虽然已经过半。但也无妨,简单清澈、万物通灵的一代诗宗杨万里不是到了五十岁才找到诚斋体吗?还有,别以为小姑凉的口袋里只有疲惫生活的李白和孤鸾舞镜的李清照,还有快意恩仇陆放翁、从未老去辛弃疾、云里雾里皆姜夔,更有安静写诗安静看云用作品说话诗红人不红的美男子李颀、恩遇敕使传宣坐赐茶赶上月钩初上紫薇花的周必大呢!

几近书尾,早已佩服得废寝忘食,以至时有回翻回味。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此时的李商隐,在我脑海里就是叶商隐;我欲醉眠芳草,杜宇一声春晓:脑海里转而晃过叶东坡;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温柔恬淡,恰似叶李颀;堂前扑枣任西邻,正思戎马泪盈巾:百种千层,莫非仁音,只有来自最亲最暖的叶子美!

在后记里,实诚的陈更回忆起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读书不做笔记,不思考,时间久了,大半就付之东风了。我是不想让它们付之东风的,所以看书时,脑筋转得很勤快,笔头也动得很勤快。她坦言:从漫长的时光里积淀起来的。

明白了,这么好看的书,不是一天写成的。

梅花观后感【篇8】

【篇一:读《梅花魂》有感作文】

古人曾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从这些着名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梅花是多么的纯洁,它那不畏严寒的品性曾经影响着多少世人。本文通过描写梅花的秉性,叙述了一位华侨老人身在异乡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让我们深切的领会到一位身在异乡的老人那一颗热爱祖国、盼望回到祖国的赤子之心。

读了这篇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外祖父想回到自己祖国的强烈欲望。其实外祖父爱梅花,爱的是梅花的精神;赞梅花,赞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因为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作为华夏的儿女,我们要学习梅花那种不图外表,不媚世俗,一身清气,高洁自重的精神,这也是《梅花魂》给我的启示。

【篇二:读《梅花魂》有感作文】

“我是中国人民得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得祖国和人民。——邓小平”读到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梅花魂》里的外祖父。

文章主要讲的是“我”通过回忆几件事,来表现外祖父思念、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非常敬佩作者的外祖父,就像吉鸿昌以样,以前,中国还很落后,那时的美国人都瞧不起中国人,嘲笑中国人,吉鸿昌很生气,就用笔在一块木板上写着“我是中国人”五个大字。挂在胸前。说到这里我脸都红了,他们身在异国他乡,都如此思念、热爱祖国,而我呢?我生在祖国,长在祖国,每天吃国家的粮食、穿国家的衣服。却连唱国歌、向国旗敬礼都心不在焉,想起来可真是惭愧呀!

我特别喜欢外祖父说的这句“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而我呢?却恰恰相反,我一旦遇到困难就低头折节了,比如学羽毛球,羽毛球有很多的招式,要把这些招式的步骤都记下来,还要重复练习几百次,我心想:这个羽毛球这么难学,就干脆不学了。读了这段话,我的脑袋顿时清醒了过来,我原来的做法是知难而退,我现在要知难而进!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外祖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而我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他身在一国他乡都如此热爱自己的祖国,而我却不但不而爱自己的祖国,有时反而有点恨自己的祖国:为什么别的国家能那么繁华、那么强盛,而我的国家却低人一等?“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现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读到这句话,我才知道我错了。我住的房子、穿的衣服、吃的饭,都是国家所给予我的,而我却没有为国家做出以点贡献,没有国家,就不可能有我。所以我不是要怪自己的祖国,而是要感激自己的祖国才对!

【篇三:读《梅花魂》有感作文】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叫《梅花魂》,这篇文章给我的感悟很深。

《梅花魂》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漂泊在海外的老华侨对梅花的挚爱和对祖国的深深眷念之情。

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念祖国的心。”我喜欢这一段,是因为它让我切身地感受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朵朵梅花寄深情,情有独钟因爱国。”我感受到一位老人,尽管离开自己的祖国已经很久,但对祖国的感情依然是那样的深、那样的浓、那样的执着,实在让我感动、敬佩。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更应该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满怀理想,报效祖国。

我喜欢这篇文章,因为它让我知道了华夏儿女必须要有与梅花一样的精神。

【篇四:读《梅花魂》有感作文】

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之一,它那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学完《梅花魂》这篇课文,我对梅花精神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作者出生在东南亚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作者在外祖父的书房玩耍时,不小心把一副用水墨画的梅花图给弄脏了,外祖父很生气。说梅花图是不可以随便糟蹋的,因为梅花是我们祖国的名花,也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作者和妈妈回国,外祖父由于年纪大了,不能回国,他是那样伤心。临行前,外祖父送给作者他那一幅格外珍藏的梅花图和一条绣着梅花的手绢,告诫她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多少年过去了,当作者看到那幅梅花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时,便会想起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和外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这篇课文语意含蓄、感情深厚,揭示了“梅花魂”的含义,也揭示了一位老华侨的爱国情怀。一位老人,漂泊海外,不能回到祖国感受美丽的大好河山,不能亲自走一走那蕴含着浓情的乡土,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可是,老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却那样深沉,那样执着,不因岁月而改变。老人喜爱梅花,他的人格也像梅花一样,坚贞纯洁。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也要像梅花一样,做一个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不管历经多少风雨也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梅花魂给了我无限的启迪,我也要做一个有梅花秉性的人。

【篇五:读《梅花魂》有感作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宝剑锋重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梅花是多么纯洁,它那不畏严寒的品性曾经影响多少世人。我想起了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课文——《梅花魂》。

梅花冒着严寒开放,被人们赋予坚强品格的代表,被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课文以梅花为线索,回忆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诵诗落泪、珍爱梅图、无法回国、赠墨梅图和递梅花绢。

“外祖父”是一个中国人。当他在异国他乡听到、读到中国人写的思念家乡的诗句时,眼泪不禁流了下来;当他看到“我”那脏兮兮的小手上的污渍留在墨梅图上时,训斥了“我”妈妈;当说起要回国时,“外祖父”的眼泪又流了下来;当他赠给“我”墨梅图时,是那么郑重;当他送给“我”梅花绢时,又是那么泪眼朦胧……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既然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就要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怎样的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都要是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梅花魂》给了我无限启迪,我要学做有梅花秉性的人!

【篇六:读《梅花魂》有感作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从这些著名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梅花是多么的纯洁,它那不畏严寒的品性曾经影响着多少世人。而我又想到了我们所学的课文《梅花魂》这一课,更加让我对梅花产生了许多敬佩之情。

本文通过描写梅花的秉性,叙述了一位华侨老人身在异乡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让我们深切的领会到一位身在异乡的老人那一颗热爱祖国、盼望回到祖国的赤子之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出生在东南亚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作者在外祖父的书房玩耍时,不小心把一副用水墨画的梅花图给弄脏了,外祖父很生气。说梅花图是不可以随便糟蹋的,因为梅花是我们祖国的名花,愈是寒冷,它却俞精神、俞秀气,也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而作者和妈妈回国的那一天,外祖父由于年纪大了,不能回国,却是那样的伤心、痛楚。但是在临走时,外祖父送给作者他那一幅格外珍藏的梅花图和一条绣着梅花的手绢,告诫他无论在怎么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可是在那悲凉的情绪中,外祖父显得是那样的苍老。多少年过去了,当作者看到那幅梅花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时,便会想起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和外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再读此文,思绪飞扬,不仅是梅花的高洁影响着我,激荡着我的更是如梅花一样清逸飘香的思乡情怀,爱国之心。更能体现出外祖父拥有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我们也要像梅花一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