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相信很多人知道,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在古代,诗词是用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文学。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事物的审美修养。那么,你知道在哪找诗句的句子吗?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2、裳(ch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3、兰舟:此处为床的雅称。

4、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5、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6、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8、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翻译: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jzd365.coM更多诗句小编推荐

李清照:春残


《春残》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春残何事苦思乡,

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

蔷薇风细一帘香。

注释:

1、梁燕语多:指栖于梁头上的燕子不停地喃呢。

赏析:

此诗当作于绍兴二年(1132)春末。作者定居杭州,春季患病,病中愈加思念亡夫故乡而作此诗。

此诗中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写梁燕语多的用意是:在残春里,燕子也知道春尽了,不停地喃呢叫唤着自己的主人,家乡是美好的。本是作者自己思乡,却赋予燕子也叫唤着思乡,更加浓厚了思乡的主题和氛围。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着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行香子


《行香子》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释:

1、蛩:这里指蟋蟀。

2、梧桐:从立秋起开始落叶。故称:一叶知秋的树木。

3、云阶月地:云做阶梯月做地。

4、关锁:关卡封锁。

5、重:《花草粹编》作里。

6、槎:即木筏。

7、星桥鹊架:传说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晚,有喜鹊在星河中搭桥,牛即织女相会一次。

8、莫是:莫非是,难道是。

9、霎会:一会儿。

赏析:

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首从人间的七夕着笔,写周围环境的沉寂和抒发主人公孤独痛苦的心情。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大兴夸张之笔,说那几张飘然落地的梧桐老叶是。呜蛩所惊落,极写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烘托了词人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间。天上愁浓的联想,把自己的心境与牛郎织女的离愁紧紧地编织在一起,成为所托之事与所言之情的纽带。下面写牛郎织女的故事:云阶月地,关锁千重。描写牛郎,织女远隔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正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正所谓:纵浮搓来,浮槎去,不相逢。整个上片由人间写到天上,于叙述中旬旬含情,句句扣紧着词人的感情脉搏。最后,在下片词人的感情已经完全化他为我,将自己夫妻的境况与牛郎、织女的境况融合为一,因此,她从现实自我处境出发,展开了奇特的联想: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天宇间风雨变幻莫测,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现在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这种推测联想,完全是移情的结果,含蓄婉转地抒写了人间七夕夫妻不得相见的难言苦衷。

尾句写天上七夕的自然景色,与首句人间七夕之景遥相呼应:一边是风雨飘忽,阴晴不定的银河两岸,一边是蟋蟀低吟、梧桐落叶的深闺庭院,这就开创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词人孤寂悲伧的心情。尾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成功地提炼了口语,用排句形式集中描绘了宇宙天体的瞬息万变,在创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增添了词的音乐美。

总的看,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开头是寂静的人间七夕,结尾是风云变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绘牛郎织女的离愁,衬出词人自身的绵绵别恨。描绘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于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体验为天帝所责,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织女的境遇。这首词鼓起想象的羽翼,翱翔于天地之间。开头,从静夜蛩鸣、梧桐叶落,想到自己身处在离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联想到将要相会的天上的牛郎织女的艰难处境。她为牛郎织女感叹,感叹他们为浓重的离愁所苦,纵浮槎来去,也不能相逢;她为牛郎织女忧虑,忧虑他们经年才见,见后又别,别恨难穷。最后,又遥望太空,寄情于风云变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从中作梗,盼望牛郎织女不再有波折,顺利实现一年一度的会晤。从而,使真、善、美得到统一。这首诗词是咏七夕词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周密:玉京秋


《玉京秋》

周密

长安独客,

又见西风,

素月丹枫,

凄然其为秋也,

因调夹钟羽一解。

烟水阔,

高林弄残照,

晚蜩凄切。

碧砧度韵,

银床飘叶。

衣湿桐阴露冷,

采凉花时赋秋雪。

叹轻别,

一襟幽事,

砌虫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

怨歌长琼壶暗缺。

翠扇恩疏,

红花香褪,

翻成消歇。

玉骨西风,

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

楚箫咽,

谁寄西楼淡月。

赏析:

此词为客旅临安,感秋伤怀之作。上片写景伤别。烟水阔五句写词人黄昏伫望之景,以宏大的笔势展现了一幅烟云浩渺,秋水辽阔,高林蔽日的苍茫空远的秋景。碧砧度韵由物及人、写出临安妇女寒夜捣衣,令人联想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感人情景,曲写出对家乡妻子的怀念。叹轻别三句,借物传情,借蟋蟀悲凄的啼叫传达满怀幽怨。下片写客思怨恨。客思二句以客思、怨歌总上挽下,申发幽事之恨怨。恨最恨以两恨字揭示出人生巨恨深痛乃在遭到闲弃!堪称辞情哀绝。最后以箫咽之凄切,月夜之寄情,营构悠远的意境,留给读者凄寂无穷的余韵。陈廷焯赞此词精金百炼,既雄秀,又婉雅(《白雨斋词话》)。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作者:李璟

原文: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

1、菡萏:荷花的别名。

2、韶光:美好的时光。

3、梦回:梦醒。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这里泛指边塞。

4、吹彻:吹到最后一曲。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翻译: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

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

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

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小楼中醒来吹笙以思念亲人,

可是由于时间长久,寒气逼人,

虽还想吹但已经不能吹了。

(想起故人旧事),

(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赏析:

上片写秋色凋零之悲感,下片写细雨梦回之远思。时空交错,境极高远,而语言却自然沉郁,读之令人凄然欲绝。李璟贵为国主,雄踞一方,何至作此等缠绵怅悒之语?其实乃是一种超越尊卑贫富、寿夭得失的生命意识的呈现。在看似柔婉的词语背后,是对人生浮沉的大感慨。王安石称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有感于其刻画人生离恨之凄迷动人。王国维以为: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则是以寄托说词,把它同屈原以美人芳草比喻政治联系起来,便显得更高远而浑成了。

感谢您阅读“迷你句子网”的《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秋秋语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