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舍其智者胜天下”,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原文】

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

【译文】

谋划保全自身的人依靠其智计,也要舍其智计。

【释义】

在我们如今这个充满物质的社会里,争名夺利的事情每天都时有发生。在名利权位面前,人们穷尽智计,不停谋划,忘乎所以,一个个争得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可到头来,这些争得你死我活的人,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丧黄泉。而那些舍弃智慧,本本分分做事的人反而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他们的成功源于他们对知止智慧的深刻把握。

【事典】

曹植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自幼聪慧,才华高旷,10岁便能诵读诗、文、辞赋,深得曹操的器重,被曹操认定为诸子中最可定大事者和自己的接班人。他的兄长曹丕虽为太子,但深深感到自己的地位已受到威胁,在争夺皇位继承权问题上,忧心忡忡,就向身边的谋士吴质求助。吴质给他出了两条计策,一是输诚,就是在父王面前表现自己的诚意;二是设疑,就是想法让父王怀疑曹植。

有一次曹操亲自率军远征,曹丕、曹植和文武大臣都到城外为他送行。曹植早就做好了准备,当着众人的面开始高声朗诵自己作的歌功颂德、文采华丽的文章来讨父亲欢心,并以此显示自己的才能。曹操听完这篇漂亮的文章连连称好,曹植自然很是得意,而曹丕心里自然有些不爽了,但他又不知该怎么办,因为论文笔他知道自己无法与曹植相媲美。

身边的谋士吴质深知曹操这个人虽然重才,但是更重情,写不出漂亮的文章,只要能动之以情就可以了,于是,在耳边悄悄给曹丕出计说:王当行,流涕可也。意思是让曹丕痛哭来表达对父王的牵挂和依依不舍之情。

曹丕明白了这个意思,于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头痛哭起来,哭得泣不成声。曹操问他为何如此伤心?曹丕才哽咽着说:父王年事已高,还要挂帅亲征,作为儿子心里又担忧又难过,所以痛哭流涕。曹操被儿子这片孝心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大臣也动情地陪着一起哭了起来,将刚才曹植念的那篇漂亮文章忘得一干二净。

文武大臣离散之后还对曹操两个儿子的表现议论纷纷,对曹丕的孝心大加赞赏,而对曹植颇有微词,认为他只晓得为自己扬名,未免有点作秀卖弄自己的成分在里面,有悖人子孝道,恐怕难以担当一国之君的重任。就这样曹丕保住了本属于自己的太子位,在曹操死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帝王的继承人,然后又顺利夺下弟弟曹彰的兵权,坐稳了魏王之位。

在帮助曹丕成就帝位的过程中,起到作用最大的还要数贾诩。当时曹丕遇急,忙向贴身大臣贾诩求助,问他该怎么办,贾诩非常淡然地说:愿您弘扬道德,加强修养,像个寒士一样做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儿子的理数,就足够了。

表面上看贾诩好像是在让曹丕学唱高调,实际上却触及了为人的要义,这个要义或说关键就是真诚做人。不管一个人是经商、从政,还是求学,首先的一点是要学会做人,只要守住了做人的本分,做好自己该做的,不玩弄花招,不耍小聪明,最后成功就非自己莫属了。历数古今中外取得杰出成就的名人志士无一例外的都是在做人上都很成功的典型。

贾诩对曹丕的教导与吴质所传授的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曹植所背诵的那些华丽辞章人们听后就忘记了,唯有最质朴无华、感人至深、无需修饰流露而出的父子亲情最为真切,最为珍贵,这

【事典启悟】

曹丕是极不情愿将自己的太子位拱手让给弟弟曹植的,他想全力以赴,一争高低,但又明白自己论才华根本不是弟弟的对手,胜出的可能性很小,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但经过贴身谋士的指点,他领悟到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人生智慧,既然争不过不如不争,舍弃那些穷于谋划的小计谋,做好孝子应该做的事情,不矫揉造作,父王自然会做出公平的决断。最后,曹丕果然以不争的处世态度赢得了父王的心。

在我们如今这个充满物欲的社会里,名利之争、权位之争也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有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恨不得将对手置于死地而后快,结果这些欲望如同一个巨大的旋涡,将工于心计的人们卷入了痛苦深渊,把自己搞得伤痕累累,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此一来,争不如不争。

所谓的不争不是让你放弃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是通过不争的方式达到胜出的目的,这才是竞争中最有涵养的一种境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富裕人家的老爷子养了一大堆老婆,生下了一大堆儿子,年老体迈的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于是想在儿子中间找一位自己的接班人来统管整个大家族。把这个权力交给谁呢?他见到自己的儿子为了争得这份权力,相互厮杀,拼得你死我活,只有最小的儿子没有参与这场争夺战,只是在一边默默地为老爷子做事献孝心,老爷子最后决定将权力交给了这个最让他放心的小儿子。这就是舍弃智者胜天下的道理。

jzd365.Com更多名人名言延伸阅读

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


【原文】

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

【译文】

地位过于尊贵了就会潜藏危险,有智慧的人不会追求过高的地位。

【释义】

有句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从人的本性来讲,谁都想拥有高人一等的尊位,谁也不想地位低人一等,但是,隋朝大儒文中子在《止学》中却告诫人们说位尊实危,智者不就,如果盲目追求位尊反倒是愚者了。乍一听,觉得很特别,但细细咀嚼品味,这句话绝不是什么怪诞之语,而是充满辩证法的箴言警句。智者不就高位,因为知道轮回;位尊者责任众大,须臾之间不敢忘也;古人云:位卑未敢忘忧国!而更何况位尊者了,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去追求过高的地位。

【事典】

范蠡是越王勾践身边的大臣,辅佐勾践20多年,帮助勾践灭掉吴国、报仇雪恨,并成就了一番霸业。事后,勾践以范蠡功大,封他做了个上将军。然而,被封了高官以后他却上书向越王请辞,说:君王自勉吧!我不再回到越国了。

勾践说:我不明白你说的话。

范蠡说:做臣子的,君王有忧愁,臣子就应为君王排忧解难;君王受到凌辱,臣子就应拼死维护君王的尊严。从前国君受辱于吴,臣不离开,就是为了报亡国之仇。今日大仇已报,臣不敢居功享乐。

勾践十分不解,拼命挽留他说:你曾遍历辛苦,难道不是为了有一天能享受富贵吗?现在你功高位尊,正是尽享富贵的时候,怎么可以轻言放弃呢?

范蠡沉默不语,不肯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勾践说:寡人将分越国的一半给你。如果你不接受的话,寡人将杀掉你。

范蠡认识到吴国灭亡以后,越国的形势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更深知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福的为人,早已做好了离开越国的心理准备。

范蠡回到家中,家人对他弃官不做的做法大加指责:以你的战功以及跟大王的交情,享受人生富贵是理所当然的,如今的富贵来之不易,你不可以就这么轻易地让它溜走啊!

范蠡说:盛名之下,其实难久;人不知止,其祸必生。越王为人,忍辱妒功,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这样的君主岂能轻信?

于是范蠡趁着夜色,毅然乘坐一条轻舟,带领家眷乘水路逃到了齐国偏远的海畔,从此在海边耕田,再创家业与勾践不再有来往。

范蠡头脑聪明,经营有方,加之苦心不懈,不长时间,就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翁。

齐王非常欣赏他的能力,便想请他出任宰相。面对突如其来的殊荣,家人都力劝他不可再次丧失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但范蠡没有为之心动,而是婉言谢绝了。

家人对此十分不解,范蠡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意识是说,治家能积累千金,居官能升至将相,这确实是莫大的荣耀。可是,荣耀太长久了若不思退,不用理智制止放纵之念,反而会成为祸害的根源。

于是,他退回了相印,决定散尽家财远走,以后再没有回朝廷做官,直到古稀之年寿终正寝。这在古代,尤其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生叱咤风云而又能消灾避祸、颐养天年,善始善终,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难怪从司马迁到后来的文人骚客,都毫不吝惜笔墨讴歌范蠡,敬佩他的建功立业以及不贪恋权位的智慧。

【事典启悟】

在常人看来,范蠡未免过于糊涂了,苦战20多年熬来的高职高位在一念间就完全抛弃了,放着高官厚禄不知享用却去做生意、种地,这不是脑子进水吗?殊不知,他选择离开越国,拒绝齐王,正是源于他知止的人生大智慧。

从人的本性来讲,谁都想拥有尊贵的地位,谁也不想地位低人一等。但是地位过高,就如同骑在一头癫虎上一般,欲行不得,欲下不能。如果侥幸不死,还可逃过大劫,但也难免贻祸子孙,如果稍差一些便要葬身虎口了。纵观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许多名将,善始者多,善终者寥寥无几,就是因为他们在高位的诱惑面前不懂得知止的道理。

况且,大权在握,雄霸一方,养尊处优,最容易沾上腐败的习气。搞腐败,当然就会有危险了,因为法律要管你,制度要管你,老百姓的眼睛也在盯着你,弄不好还会一头栽进监狱,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看看那些贪官们,凭借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大捞油水,这样的人位越尊,会越认为谋取私利的条件越充分,会越感觉谁也拿他们没办法,结果给自身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危险。

此外,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爬上这样的高位,肯定有很多的得意之笔,但这恰恰可能变成自己最为可怕的东西,使人忘乎所以。因为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显贵背后潜伏着凶险。

总而言之,人的一念之差,往往决定着一生的生死福祉。若贪念高位,不加约束,祸发之日再想收手,恐怕就悔之不及了。

墨子名言: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

2、非独国有染,士亦有染。

3、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4、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也。

5、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6、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7、交相钩,交相强,犹若相害也。

8、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9、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

10、节俭则昌,淫佚则亡。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11、讲话不求多而求智,不求文采而求明察。

12、是以知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

13、可誉而不誉,非仁也。

14、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灸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具将相之才,其文韬武略和宏大抱负,不仅仅被当世,而且也惠及后人。他出身贫苦, 少有志操,真宗祥符八年(时年26岁)举进士及第。他的宦海生涯,有进有退。进则忧其民,退则忧其君,到仁宗庆历六年写《岳阳楼记》时已 58岁,已被贬谪多次。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范仲淹始终都没有懈怠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使命。因此,他在《岳阳楼记》中倾吐自己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对过去人生的回顾,是对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实践的精妙总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应把大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二位,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许多仁人志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鞭策自己。自古以来,为天下事先忧后乐的不乏其人:战国的屈子,为国振兴,虽九死而犹不侮,最终忧死于汨罗江。
宋代名将岳飞,为了抗金保国,收复失地,驰骋沙场。他不畏奸臣谗言,不顾国君昏庸,在被召回朝廷遇害之前,还念念不忘直捣黄龙,救回二圣,收复大好河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见元顺帝昏庸无能,天下群雄并起,割据一方,战火不断,黎民百姓深受其苦,他卧薪尝胆,遍访能人,组织起红巾军,转战南北,为的是让百姓过上安乐的生活。在有了一定的实力后,他部下常遇春、徐达、李善长等请他称王,朱元璋却说:天下百姓上有病灾之忧,我岂能此时称王享乐,百姓一日不得安乐,我一日不称王。统一全国后他出巡,建百姓安居乐业,才在金陵(现在南京市)称帝。这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写照吗?
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不为乌纱帽落地而愁,却为鸦片输入,白银外流的国难而忧,镇守虎门,誓死禁烟。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被千古传颂,他们堪称中华民族的脊梁。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先天下之忧而忧,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疾呼,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毛泽东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革命,为缔造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为了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丰功伟绩。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革命的征途中,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英雄人物,革命事业才兴旺发达,历史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
为什么这些人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从他们的事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只有从内心里,从灵魂深处饱含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才能先忧国忧民,后考虑自己,甚至不考虑自己。假如没有这种爱国爱民之心,很可能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历史上祸国殃民的也是不乏其例的,像宋代的奏桧,明代的吴三桂等等,他们卖国求荣,残害忠良,将祖国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民族的敌人,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们的作为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背道而驰,他们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襟怀。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仍然需要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去,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只有这样,才算做 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周恩来心怀天下的名言


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任何人都会犯错误,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地犯错误。错误,可以说是要陪伴人的一生的。智者千虑尚有一失呢!问题是怎样对待错误?是硬着头皮采取不承认主义?是搪塞、遮掩?是文过饰非甚或嫁祸于人?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

我们爱我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

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

我们踢球,最主要的是练好身体报效中华啊!

只要能煅练好身体,输几个球算得了什么!

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

誓做中华的主人。周恩来

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吗

事急矣,时逼矣;非常之势,多难之秋,至斯亦云极矣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

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照顾全局,相忍为党

奔向自由自在的春天,打破一向的束缚,勇敢地奔啊奔。

愿同中国人民及一切真正为民主而努力的党派,为真和平真民主奋斗到底。

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 。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

李宗仁先生要回来,我们欢迎,程思远先生回来,我们也欢迎。 这一条,适于海外所有人士。

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树;一棵树上落下一片叶子而已。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与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处读书

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出自孟子的《告子下》。意思是说,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他的这一番话旨在告诫人们:成功需有才智、毅力与耐力。苦难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人只有在苦难中才会想到怎样去挑战苦难、战胜苦难。
而人生,恰好是一个挑战苦难、战胜苦难的过程。人生的过程是不能省略的,欢乐时不能,苦难时同样不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敢于挑战苦难、勇于战胜苦难的人意志才更加坚强,才能勇敢地走向幸福的彼岸!
对王永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王永庆并没读过多少书,从小在米店当学徒,后来一步步发迹,成为闻名世界的塑料大王。那么,王永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四个字吃苦耐劳。
著名的瘦鹅理论,就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小时候,王永庆家里十分贫穷。由他在兄妹中排行老大,从小就担负着繁重的家务。6岁起,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赤着脚,担着水桶,一步步爬上屋后两百多级高的小山坡,再赶到山下的水潭里去汲水,然后从原路挑回家,一天要往返五、六趟,十分辛苦。不过,这也锻炼了他的耐力。
小学毕业后,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王永庆没有继续去上初中,而是来到嘉义一家米店当学徒。在那待了大概一年,他的父亲见他有独立创业的潜能,就向亲戚朋友借了两百块钱,帮他开了一家米店。
米店虽小,但王永庆精心经营着。为了建立客户关系,他用心盘算每个客户的消耗量,比如一家十口人,每月需大米20公斤,五口之家就是10公斤,他按照这个数量设定标准,当他估计某某家的米差不多快吃完了的时候,就主动地将米送到顾客家里,这种周到的服务一方面确保顾客家中不会缺米,另一方面也给顾客提供了方便,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的顾客更是感激不尽,自从买过王永庆的大米后,再也没到别家米店去买过米。
王永庆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单独卖米,他并不满足,为了减少从碾米厂采购的中间环节,增加利润,他增添了碾米设备,自己碾米卖。在王永庆经营米店的同时,他的隔壁有一家日本人经营的碾米厂,一般到了下午五点钟就要停工休息,但王永庆则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半,所以,结果是:紧邻的两家碾米厂,日本人的业绩总落后于王永庆。
王永庆正是由于具有此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后来在经营台塑企业时便变得得心应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坦然面对。取得成功,成名之后,王永庆深有体会地说:对我而言,挫折等于是提醒我,某些地方疏忽犯错了,必须进行理性分析,以作为下次处事的参考与借鉴,这样便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所不能忍的挫折,并从中获益,挫折的杀伤力就等于说减了半,因此,我成功的秘诀就是四个字吃苦耐劳。
吃苦是人生必经之路,不可逾越。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来。王永庆,正是经过小时候的艰难困苦的磨砺,吃了必要的苦,耐了必要的劳,才有了他后来事业的成功。
谁想不经历苦难就一步跨上成功,那是难以想象的,只有那些经受得各种挫折和艰辛磨砺的人才,才能有辉煌的成功。台湾著名实业家王永庆是这样的,希腊船王奧纳西斯、香港亿万富翁霍英东、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世界文学大家高尔基,他们青少年时代无一不是吃尽了人间的千辛万苦,才换来了最后的成功。常言道,有钱难买少时贫。没有深刻的人生体验,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苦难洗礼,又如何能磨炼出坚强的人格和不屈的意志呢?
要知道,成才和成功并非是件简单的事,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干不出一番大事业的,而这坚强的人格和不屈的意志,只有在苦难中才能磨练出来,舍此必无他途。
别林斯基也说得好: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青年朋友们,在苦难这所大学里,好好锻炼,迎难而上,只要你不被其击倒,那么,你,就一定能成就自己。

贵不骄纵才会保全其身


【原文】
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
【译文】
势力总会有消减的时候,人终究会有一死,不骄纵的人才会惠及后代。
【释义】
富不奢淫,贵不骄纵,只有虚其心,低调为人,韬光养晦,不争虚妄之名于人先,才能实其腹而获得恒久不去之成就。
【事典】
唐肃宗将京师收复后的一天,李泌晋见肃宗,被肃宗留下来一起喝酒,尔后一起睡觉。可见君臣二人关系非同一般,但李泌并没有因自己是皇上的宠臣骄纵自己。这期间,李泌觉察到宦官李辅国掌权范围越来越大,并和张良娣、中书令崔圆三人一起向皇上进谗言,企图加害李泌。李泌知道自己一个人寡不敌众,只好选择退隐山林,以保全个人性命及整个家族。
在隐退之前,他决定尽自己所能,保全皇太子李俶。
当天晚上,李泌对肃宗说:臣已经对皇上的知遇之恩有所回报,臣请求皇上允许我归于平民。
肃宗听后不解地问道:爱臣与朕患难与共多年,有难同受,理应有乐同享,你为什么要离开呢?
李泌说:臣有五方面的原因不可以留下来,希望陛下能让臣离去,以保全自身。
肃宗说:你说的是哪五个方面呢?
李泌解释说:我跟随陛下多年,我的功劳太高,事迹太奇,陛下任我太重,宠任我太深,综合这五个方面来分析,如果陛下不让臣离开,臣会遭遇杀身之祸。
肃宗说:不知爱臣为何怀疑朕要加害于你?朕又不是杀人狂。
李泌说:臣相信陛下不会加害于我,我才敢请求退隐,臣所说被杀,不是说陛下会加害于我,是说那五个方面会给臣招致杀身之祸。臣知道陛下非常信任我,起初臣还不敢随便说话,等局势太平了,臣还有什么不敢说的呢?
肃宗说:朕明白了,当初你想北伐,朕没有采纳你的主张,你不高兴。
李泌说:不是,我说的是建宁王一事。
肃宗说:建宁王被小人利用,企图篡夺储位,朕能不将他赐死吗?
李泌说:建宁王如果有这种不轨图谋,广平王一定会怨恨他,可是广平王总觉得弟弟死得冤枉,每提及此事便泪如雨下。再说当时,陛下想用建宁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臣改用广平王。如果建宁王有以上不轨图谋,一定会对臣怀恨在心,但是他认为我是对陛下一片忠心,所以对我更加亲善。
肃宗听后,潸然泪下地说:先生分析得有道理,但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提起它了。
李泌说:臣并不是想追查陛下的过错,而是为了使陛下对将来有所警戒。唐代武则天掌朝时,曾错杀太子弘,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担心太子位难保,当时就写了一首《黄台瓜》,词中说: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尤可为,四摘抱蔓归。没想到不但没有感动武则天,反而自身遭贬。陛下已经错摘一瓜,千万不可一错再错了。
肃宗听了很是惭愧:我当把这首诗写在绅带(大带子)上,提醒自己不要再做出错误的决定。
李泌说:陛下心里清楚就可以了,何必将内心的想法表现在外面呢?
这次君臣谈话之后,李泌才放心地归隐衡山。肃宗时刻将李泌的话记在心间,虽然张良娣、李辅国欲伤害太子,肃宗总能在危急时刻维护太子,太子最终得以保全,后来太子登上皇位后,对李泌很是尊重。
【事典启悟】
一家富贵千家怨,位高权重之人的境地往往是上猜下忌,古今中外也不知有多少人死在这上面!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有眼光的人在权势面前要知足,更知止,要知道功成名就之时,也就是应该归隐山林之时,灿烂至极归于平淡,才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李泌是有知止之明的,他的策略是斗不过则躲,只要太子即位,他就有机会重返政治舞台,如果太子保不住,他在朝廷内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及早抽身局外才是明智之举。

四年级名言警句: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英雄常食苦难与试练的面包。──罗曼·罗兰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

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必须体验过痛苦,才体会到生的快乐。──大仲马

5、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6、天下决无一蹴即成之事。──邹韬奋

7、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9、学习有两忌,自高和自狭。──书摘

10、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11、言动举止,至微至粗之事,皆当合理。──黄宗羲

12、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雨果

13、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1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众见其利者,非利也。


【原文】
众见其利者,非利也。
【译文】
大家都认为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
【释义】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不同利益团体之间为争夺一块肥肉,互不相让、角逐厮杀的事件,结果却弄得两败俱伤:利益既得者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往往是得不偿失;没能得到利益的,更是损失惨重。这种争夺利益的心理,对自身是一种伤害,还容易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以肥肉作为诱饵隔岸观斗,坐收渔翁之利。头脑清醒者应懂得克制自己,因为别人都能看得到的利益,自己还要去争取,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事典】
杜瑛是我国元代时期的一位大教育家,饱读诗书,对天下得失分析得头头是道,身边的人都劝他凭自己的才华谋个一官半职,以享荣华富贵。但是,杜瑛对仕途一点不感兴趣,而是选择了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教书先生,把自己的所学无私地传授给学生。
当时相州(现在的河南安阳市)有一个叫粘合圭的人在听说杜瑛的大名后,特意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宅第,请他到家中当孩子的私人教师。就这样,杜瑛举家由河北霸县搬迁到了相州。
粘合圭对杜瑛的到来很是殷勤,关切地对他说:这些年来先生四处游走教学,身无居所,日子过得很是清贫,从现在开始您就住在这个宅第里好了,我还会分给您部分良田,您可以一边教书,一边种地,好好享受人生清福了。
杜瑛这时才意识到粘合圭是当地有权有势的富贵人家,曾经做过中书这样的大官,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但是,杜瑛并没有接受粘合圭的好意,郑重地推辞说:无功不受禄,我不能随便要别人的田地和住宅,还是过清贫的日子心里比较舒坦。无论粘合圭如何劝说,杜瑛坚决辞而不受,只是答应暂时租住在此。
有一天,杜瑛闲暇时正在房屋内休息,有一位懂风水的先生路过他租住的房宅,神秘地告诉杜瑛说:你所住的房子下面埋藏着大量的黄金白银,一定会让你一辈子都享用不尽。
杜瑛听后,一点都没动心,只是神情平淡地说:我一向安贫乐道,从来不想将那些不义之财占为己有,即使有万两黄金,在我看来也会如同粪土一样!
风水先生见此,也就没趣地离开了。
杜瑛的家人听说住宅下埋有大量金银财宝的喜事后,就劝说杜瑛道:不妨挖开看看,如果是真的,那真是老天爷在救济我们!
不行!杜瑛坚决不同意这样做,即便真的埋藏有金银,那也是他人的财物,我们不应该随便动别人的东西,我教书挣来的薪水虽然不多,但是维持基本的家庭开支还是够用的,我们不能为了生活享受,于做人的基本原则都不顾。
家人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从此再也没有动过开挖房下财产的心思,而是一心一意地靠着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几年后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生活得到很大改善,把租借来的房子还给了粘合圭。
【事典启悟】
安贫乐道的杜瑛对唾手可得的利益无动于衷,对他人给予的好处辞而不受,仍然过着清贫的日子,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逐渐过上了富有的日子,坚守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与那些争名夺利,争得头破血流的好利者相比,这种淡泊名利的做法确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喜欢《舍其智者胜天下》一文吗?“迷你句子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名人名言,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天下语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