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变革的新时代,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指重新审视、反向思考的意义。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教学反思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作社活动总结 篇1

“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题改革的热点。大力培养师生读书之风,让阅读这条开满鲜花的道路越走越宽。

活动开展以来来,师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以经典诗文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似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

一、传承历史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我校以读书活动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古诗文诵读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形成自己的特色教育。

(一)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1、科学安排诵读内容。在开展”读、说、写、画、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随机渗透诗文教学,让年级组老师共同协商选定每周诵读内容,制定诵读计划,借助文本让学生积累诗文。比如:课文中学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老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李白的诗,描写祖国山河的诗等等。

2、精心编辑校本教材。为了便于老师系统地安排诗文诵读内容,学校为每个学生订阅了《经典诗文诵读》。各年级课题组的成员对文本进行甄别,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的差异,选择那些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作品推荐给孩子们。

3、全力保证诵读效果。对于要求孩子们必背的篇目,我们能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诵读效果。

4、积极开展多项活动。把诵读中华古诗文作为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内容。我们先后开展了古诗文“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宝贝”评比活动。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赛诗会、经典诵读展示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竞赛活动和专题辩论赛、名诗欣赏、“走近李白”、“古诗考级”等主题活动,犹如一缕缕春风,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在千古美文中,学生体味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品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必将受用终身。在刚刚结束的读书节活动中,全校老师都参与了“诗文朗诵”赛,从刚毕业的老师到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从老师到校长,全员参与,共同成长。

(二)为了深化和巩固中华经典诗文的研究成果,形成全校诵读诗文新的热潮,学校还制定了多项措施促进诵读活动的开展。

其一,成立古诗文诵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研讨会或座谈会,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总结诵读活动好的做法,并在全校进行推广。

其二,班级建立古诗文背诵个人档案。每生一诵读本,用于记录学生已背过的古诗文题目内容、熟练程度等。

其三,学校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的诗文诵读活动情况予以督促、评估,并列入年终考核。

二、实践研究目标明确,措施到位

在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的进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使活动实施者清醒认识到只有明确正确的活动方向,采取合理的措施,才不会使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我们在诗文诵读研究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活动目标要明确

第一、轻形式重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第二、不求数量只求质量。质量第一,数量第二。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不能只单纯追求背诵数量,更不能把背古诗文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文的质量。第三、不讲速度讲效果。速度和效果并非相辅相成。搞古诗文诵读,宁可慢一些,但求好一些。在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目标明确,就能保证活动的过程不流于形式,能沉下心来研究诵读艺术,研究记忆方法,研究诗文鉴赏,以适于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的.方法方式把诗文诵读活动推向深入。

(二)活动措施要合理

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出评估细则,在期末对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效果进行验收评估。形成学生自查,教师检查,学校普查的多层次的评估体系。

学校经常组织小型多样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心得,探讨成功得失,相互取长补短。在进行语文实践考试中,还专门把诵读的掌握情况列入考核范围,以引起师生的重视。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促进学生的诵读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初见成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培养了学生吟咏古诗,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学生在诵读中自动识字,随着诵读活动开展,识字量逐渐增加,同时我们还发现古诗文诵读对提高学生记忆力,专注力也有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在活动中,学生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写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原来很多学生不愿意写作文,通过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象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古诗文运用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而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活动则成了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回顾这一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的诗文诵读实验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映日荷花别样红”!

创作社活动总结 篇2

一、诗歌搜集渠道太过单一,如过独木桥

因为本班学生是外来民工子女,家里配备电脑的只有两三个,学生们大多从书本上进行搜集。搜集到的诗歌也多是唐诗,宋词和元曲微乎其微,外国诗更是凤毛麟角。有一次,布置同学搜集同名诗歌,结果多数同学是早上回校,匆匆从同学那里摘抄的。这本来是利用电脑网络轻而易举的事。因为没有现代多媒体的参与,这次的诗歌综合性学习逊色很多。

二、诗歌知识量贫乏,似管中窥豹。

虽然在知识竞赛中学生了解,背诵,考核了许多诗歌知识和诗歌名句,但是对于浩瀚的知识海洋来说,那真是沧海一粟。在考试时还是让学生束手无策。只有好学生满篇文字,让人有成就感,后进生的试卷真是“七零八落”,惨不忍睹。今后还应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诗歌。

三、活动总结比较枯燥,犹记流水帐

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了两周,其中收获了太多的喜悦,学生也在活动中享受着乐趣,但落实到活动总结中,很多同学却完全失去了诗意。总结是停留在浅层的收获只是没有用心去思考,只是罗列学到的知识,很少使用诗情画意、童真童趣的句子。一篇文章看下来,很少有让人记住的语言。当然其中也不缺乏精品佳作,让我重温诗歌的浪漫、神奇和多姿多彩。

创作社活动总结 篇3

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何使小学生积极地背诵与积累更多的古诗?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尝试用"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赏意境"四步古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兴趣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教学古诗《暮江吟》在学生初步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深秋的江边,从日落时到夜晚的景色该是怎样的?要求学生想象出诗中所描写景物的色彩和形状来:火红的残阳,一半碧绿一半鲜红的江水,珍珠似的露水,弯弓似的月亮。这样,在学生的脑际便出现了一幅夕阳斜照江水,月光映衬露珠,令人心旷神怡的秋色江景图。然后让同学中的画画爱好者根据字面意思画出一幅图,接着让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画的画,然后让全班同学根据每句诗意认真揣摩,议一议谁画得最准确,最能体现古诗的已经,课堂气氛活跃。在同学的评议中,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体会到诗人对深秋上暮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二、读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大多节奏鲜明,韵律优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示范点拨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停顿、抑扬变化,可以配合着音乐、动作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读

出古诗的味道,感受古诗特有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如何使学生"美读得其法",教学可分三步进行:一是首先要确定基调。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三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掌握方法,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

三、明诗意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例如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只有二十个字,既有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又有诗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亦有诗人无限的进取和探索精神。正是因为这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要设身处地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去体验诗人的情感经历,再来引导孩子们理解诗的中心、体验诗的情感。

要使孩子们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来,做到"自化其身。"古诗时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诗,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极力描绘了渔翁垂钓时的气候和景物。教学时,适当介绍一下这是诗人被贬永州后所写的,诗中描写渔翁"独钓寒中雪",表面上是在写我行我素、身处孤寒之界的渔翁,实际上是反映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听完介绍,再读全篇,相信孩子们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会油然而生。所谓"诗言志,歌咏言",诗中意境的理解是古诗教学中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四、赏意境

古人作诗,十分重视意境。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意境又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亦即"情中景";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亦即"景中情"。

"意境"引起人的美感,首先在于它的生动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是情中景。如王维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什么奇观,惟有"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必须用一个"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圆""直"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于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达到了至高的艺术境界。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你可以想象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渐渐远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线之处;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与"雪上空留马行处"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社活动总结 篇4

诗,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存在,是真善美在语言艺术中的化身。童年时读诗、学诗可以使一个人从起步阶段便诗意地栖居在人生的大地上, 于潜移默化之间锤炼一颗美好而丰盈的心灵。正因如此,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少年儿童的诗教。 孔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 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对于不积极学《 诗》的伯鱼,孔子于中庭训曰:“ 不学《 诗》,无以言。”这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诗对童年与人生的重要性。

而在应试教育的功利氛围中, 诗歌教育在我国语文教学实践中被冷落已经很久了。 在一连声倡导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养、重回传统的教育口号中,诗歌教学却一直未被重视。 相反,2014 年竟然出现上海删除一年级课本中全部古诗的事件。 由此可见部分学校、 教师对诗歌的轻忽已经到了何种严重的程度。但可喜的是,国家领导适时地指出了诗歌对塑造少年儿童精神的重要性, 使全社会再次形成了重视诗歌教学的良性氛围。 落实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广大一线教师理应思考如何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使学生亲近诗歌,并逐步具备诗歌修养。笔者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围绕“ 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综合性活动,通过整体着眼、涵泳细节的阅读感悟法,初步将学生引进了诗歌之门。

一、用诗歌去碰撞童心

六年级学生在此前五年中, 已经接触并学习了一些诗歌,并初步感知了诗歌分行、精短、齐整、押韵的形式特点, 但是还远远没有对诗歌形成整体性认识,也还没有将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区别开来。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诗歌作品不分古今中外,无非是一篇“ 课文”,与散文、寓言、童话并没有显见的区别。鉴于此,通过集中的诗歌单元,使其对诗歌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就很有必要。

“ 轻叩诗歌的大门” 这一综合性教学活动在设计上很具匠心。它基于学生前五年的诗歌学习,将学生的思维从零碎的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的层面。 其重点在于通过收集、整理、朗读、交流、品悟及试写的系列活动, 使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初步具备读诗、品诗、写诗的修养。 而“ 轻叩”一词道出了这一活动的本质特点,即这一活动是充满趣味的,是“ 轻”的,是期待“ 叩击”之后的“ 回声”的。 所以在将学生导入诗歌之门前,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正像牵牛饮水不能强按头, 引导学生系统性地接触诗歌,决不能强硬地将其摁在诗歌上,而应想方设法让诗歌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笔者的做法是,以美妙的诗歌撞击童心童趣,撞出美感的火星,点燃学生学诗的兴趣。

如在本次活动中, 笔者就利用教材里的中外名诗去碰撞童心,去感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奇妙,去体验“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色彩和“ 爸爸的鼾声”的幽默。 这种富有童趣的诗句迅速感染了学生,使他们久久沉浸在诗歌带来的乐趣中。

二、用童心去感悟诗境

诗歌异于其他文体的一个显着标志便是它的含混性,即诗歌作品不像散文、小说、寓言、童话那样主题明晰,它是含蓄、隐晦而多义的。真正的诗歌作品都具有某种“ 复调”,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对之进行解释,这就使学生常常“ 读不懂”诗歌。 而“ 轻叩”诗歌的大门,正是要通过有效地“ 读”,将学生引进诗歌世界。

笔者以为,要想“ 读懂”一首诗,不能从细枝末节去解析,而首先应该从整体上感悟,通过反复诵读去捕捉诗人的心跳。 据说, 古代宿儒给蒙童讲诗并不多作解释,而只令其熟读成诵,“ 久而自解”.这并非古人偷懒,而是因为其熟谙诗歌对人心的某种提示作用, 一遍遍用心诵读,就是一次次的心灵暗示。这就像诗歌之手在一次一次地叩击“ 心门”,起始可能没有回音,但慢慢便有了共鸣。 所谓“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之意。

所以在本单元活动中,笔者尤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去整体感悟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心境,并明确告诉学生“ 诗不是用来懂的,而是用来感悟的,放开心灵,在诗意的花丛中像蜜蜂那样去采撷吧”!

三、用童心去涵泳诗歌

诗歌留给读者的精神遗产, 在很多时候可能并不是它的宏大主题与整体意境, 而常常是篇中的某个微小细节带来的怦然心动,这便是名句的力量。名句之所以“ 名”,正是因为它在短短的句式中容纳了大量的信息与磅礴的美感。 所以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必须引导学生注重赏析诗歌作品的细节,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诗歌的感受更为深入细微。 而“ 深入细微”正是诗歌作品的审美特质。

在本次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 我心中的名句”征集活动。如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的“ 明月别枝惊鹊”一句,笔者让学生联系老电影《 少林寺》 主题曲的歌词,比较“ 晨钟惊飞鸟”与“ 明月别枝惊鹊”的不同。学生通过涵泳品悟,认识到寺院的“ 晨钟”发出轰然鸣响,惊起酣睡的飞鸟,这是日常经验,而在春天深山里的夜晚,月亮破云而出的一刹那,惊动枝头鹊鸟的不是响动,而是月亮的光芒,由此体会到“ 月出”那一刹那惊心动魄的明亮。学生受到启发之后,也纷纷献上他们用心品悟出的名句。

四、让童心化为一首诗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因为一旦在广泛持久的阅读中对诗的感悟深入而细微了,心灵便自然生发出诗情与诗意,诗歌的句式、节奏与韵律也便熟谙于心,这个时候,写诗便成为某种必然。但由于古诗写作限制较多,容易束缚小学生的性情, 所以我们更多地倡导学生多写些能反映童年生活的现代诗。

在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模仿阅读教材中儿童诗小辑里的作品,学着试写自己的诗歌处女作。 因为厦门是著名的海滨城市,学生对大海以及海边的生物十分熟悉,所以在学《 我们去看海》后,笔者提倡学生以“ 大海在我心中”为主题写一首二十行之内的小诗。

在写作时,可以自由联想,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让笔者欣喜的是,第一次写诗的学生竟然写出了《 大海,我是你心中的一条小船》《 鼓浪屿的星星》《 跟着海鸥飞过这片大海》等诗篇,其中的一些句子既充满稚气,又让人不禁感慨,诗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儿童,而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五、让诗意在童心中永驻

之所以说中国是诗的国度, 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国家曾经有过成千上万饱读诗书并写诗、 爱诗的人。 对这些人而言,诗歌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他们人生的依托与慰藉,并成为终生的生活方式。而面向小学生的诗歌教育也绝不能是即兴式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像完任务一样教完便放任不管。笔者以为,我们必须通过系统的跟踪式教学,以有效的考评与激励模式,让诗歌成为学生的终生爱好,让诗意永驻在学生心间。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诗歌育人、养人、提高人的终极目标。

创作社活动总结 篇5

我参加了古诗词教学的听课以及培训活动,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感触颇深,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古诗词课,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堂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让我们受益匪浅。高老师执教《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让我印象最深刻。高老师用学生最熟悉的《静夜思》导入,再通过简介作者、写作背景等,让学生来整体感知词,使学生对词有更深的理解,更能体会词的意境。学生结合注释,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学中高老师融入学生最熟悉的节日中秋,让学生融入具体的场景中,更能体会出词人当时的心情。每个问题都设置得相当好,让整个课堂很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以及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老师的风采以及培训,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通过此次学习,对我在以后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定思路,在以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是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没有让学生深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就得借助一些相关资料,如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通过这些介绍,学生才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吟唱教学法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要求老师要具备诗词底蕴,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对古诗词感兴趣,在快乐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