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为您介绍有关“了凡观后感”的内容接下来请看。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大家能很轻松地在线上观影,我们在深思中会领悟到不一样的观点。 记录观后感,有助于提高自身能力,观后感的内容切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写作品名观后感时应该从什么角度开始着手呢?感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分享帮助更多人!

了凡观后感 篇1

我们人活在世上、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有父母、兄妹、老师、同学、领导、同事、、、诸如此类的各种关系,所以我们得尊重和爱惜各种关系,把根连上、我们的生命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四季长青的!

连根还得养根,只有连上根、生命才会有力量,就我们凡人来说,最基本的孝悌才是生命的根本,以前总认为自己还算是个孝顺的人,听父母的话、从不顶撞父母、还一直是父母的骄傲、持续学***年之后、方知自己在孝上差得很远、我曾在我家根上动了一把无形的刀、现在想来还隐隐作痛!

我们姊妹七人、四个姐姐两个哥哥我最小、或许我一直很乖、学***也很出色、大家对我的婚姻期望值很高,因为我这个年龄有正式工作的很少、做出纳员工种又不错,所以介绍对象的真的不少,当年我还算有自知之明、没敢好高鹜远!在和老公过礼时、因为找车的事我大哥和文家发生几句口角、但是几句话就插过去了,订婚宴圆满结束!大哥那天喝了很多酒。当他向父亲汇报时,他和他父亲谈论了桌上的事情。父子俩又吵了起来。父亲不让哥哥管事情。哥哥生气了三年没回家。回来后,全家和哥哥也有了隔阂!

我对哥更是梗梗于怀,每次见面也只是打个招呼而已,现在想想、我造了多大的呀、我让哥因为我断了三年的根,又因为我伤了那么多年的根,大哥当年也是小有成绩的人,因为我现在混得一贫如洗、我总说女儿叛逆不懂事、找不到自己这么多年错在**、我没连好根呀,虽然当年小不懂事、没有及时调解家人之间的关系、但事情必竞由我引起、以后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2oxx年我一定安排一次全家聚会,让全家人都坐下来畅所欲言、给老妈一份和谐温暖、兄弟睦、孝在中呀!

以上是关于家庭的感受,在工作中我们要联系到根!稻盛和夫的管理思想是,我们的企业管理是诚信的!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任务是增强员工的活力!

张姐爱我们、引导我们学***规、学***文化、我们外市县的姐妹们能否修己度人、言行一致,把企业的根连上、把圣贤的根连上、让远离公司的外市县员工透过我们的言谈举止感受到公司的光茫、感受到张姐的爱那?

能、一定能!我们在公司里学到得太多了、一定把爱折射到员工身上,让员工每天感觉到家的温暖、把恩记心里、让爱传出去!

《了凡生意经》第二集读后感

这集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利他原则,我们把生命看清楚了,就不会有烦恼了,也就不怕什么了!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爱和帮助别人,这自然会受到尊重!就像我们的张姐,处处为别人着想,凡事尽心尽量去帮人,从没考虑个人得失,总是让身边的人先开心快乐起来,她心中装着员工,员工心中自然也装着张姐,大家在姐身上看到了知足感恩敬业无私,自然心悦诚服、言听计从!

第二说的是五福、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五福临门,可是这只是祝福而己,生活中有几人能心想事成、几家能五福临门那!凡先生告诉我们,人要长寿,要富有,要健康,要贤惠,要有好德结局!平时,我们要多培养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打不报怨地长寿

多付出,多给予,才能多拥有,自然能过上富而贵的生活:不计较,轻名利,多欣赏,多赞美,心情愉悦、自然生活健康安宁:尊老爱幼、孝老悌兄、广爱众生、博爱世人、上天皆有好生之德:

积德一世、行善一生、寿终正寝、无疾而终,方乃五福临门呀!

我们有幸进入企业、有幸接触**规,从中学会了那么多的待人接物的道理,知道自己过去错在**、欠缺在**、那么我们从现在起,认真活过、开心快乐、修己度人,那么我们离五福临门也就相差无几了!

《了凡生意经》第三集观后感

这一集智然老师着重说了花未全开月未圆,最初没弄明白真正的含义,很是费解,听老师'再三解释后,方恍然大悟,,我们平时总说花好月圆,可是那只是我们的希望而已!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而且我们做人必须谦卑、恭敬、不必急于求成、事事但管耕耘,不问收获,人生的财富不是争来的,是修来的,每每可以事上开花、但要保持平和谦卑的心态、不能心上开花,人一旦内心失重、心上开花、就将前功尽弃、一事无成了!

惜衣惜食不为惜财,是惜福呀!我以前就是个非常节俭的人,但总是担心别人说我小气,现在学***知道,原来这不是小气,而是惜福,老师说人年青时要多吃苦、多承担、多付出、多历练自己、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未来才意志坚定、不畏险阻,愈拙愈勇、多付出少索取、才能成就完美人生!

《了凡生意经》第四集观后感

智然老师说长寿家族才有大福呀!以前肤浅地认为是活不干、是心不操就是有福之人了、现在看来自己的想法多么可笑!以前我总说自己家族有长寿史,希望自己能继承父母的长寿基因,可以活到九十九,如今知道了,不是家族有什么长寿史,而是我们祖上有德,修己度人、与世无争、**之美、曰积月累后便形成五福了!

财富不是幻想或竞争的结果,而是善行的积累!为人不必苛求自己有多大的财富、家有房田千顷、我们只住一间:纵有山珍海味、也只是一曰三餐:

只要每天与世无争、任劳任愿、我们的生活就会愈久弥甜,我们的未耒也会日趋灿烂!所以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智慧才华,纵然我们不能象慈善家张姐那样出重资去助人,但是生活中一句感恩的话语,一个会心地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同样给人耳目一新、勇往直前的鼓励和支持!

《了凡生意经》第五集观后感

智然老师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唯谦受福,福中有康宁!这集还是讲谦德之孝,教我们为人处事谦德为先,谦受益,满招损!

知错看谦德,改过修谦德!提起改过,真不是简单的事,都会改了犯、犯了再改,有决心的人立地成佛,没上进心的就成了老改犯了,空口立誓,碌碌无为!

智然老师的话让我感触很深:他说女同志爱冷手脚,是因为心中的怨恨!一直以来我都手脚冰凉,迷信说手脚凉的人一没人疼,我信以为真,常常为此暗自神伤!

今天才弄明白不是没人疼,是自己怨气太大!其实,我对团队和身边的人都很宽容,但我不能容忍我丈夫的傲慢和不理解!感觉学**规一年来自己成长变化很大,周围人不止一次的夸我谦和善良、有包容心,老公却视而不见,他越看不到我改变,我越报怨:

越报怨,手脚越凉!有些事就开始恶性循环了!其实不是人家熟视无睹,是自己高高在上的心没有放下,人家没有看到你的谦德,自然不会说你改变!

只要你诚心去做生活中的每件事,不求事事如意,但求无愧我心,就足矣了,干嘛还去计较人家是否看到那,那不是又有求的心了吗?那与我们的初衷又背道而驰了呀!

总之人生改过没有那么简单,不是每次对不起都能换回没关系:也不是每句我错了都能换回我也错了!生活充满了欢乐和悲伤,欢乐和变化无常。只有生死是大事,别人是小事。找对方向,谦虚地走,只需付出,不问收获,祝福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正所谓,你只负责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了凡观后感 篇2

一、吾日三省吾身:

回顾记录一天的善恶得过,好的地方继续保持;过的地方及时改正,充实自我的德行,行善积德,莫因“因循”而耽误一生。[因循:得过且过,没有人生的大追求]

二、改过之法:

1、要有羞耻心:

沉溺于情欲,以为别人不知道而私下做一些不义的事,还没有愧疚之心,一天天沦为禽兽而不自知,世界上羞耻的事莫过于此

2、要有敬畏心

此处宣扬天地在上,我们很难欺骗鬼神。即使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做坏事,头顶的神明,也看得清清楚楚,一一记录。我虽是总觉得鬼神是不存在的,更多的'我觉得是欺瞒不了自己,毕竟做了不义之事,没有愧疚之心的人也不会在意这些道道而继续为之;有愧疚之心的人便要忍受愧疚的煎熬,怎可继续为之?嗯,想来便是如此。

3、要有勇猛心

不知过失则矣,既知不改是为何?正如“知道不做仍为不知”,立即行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读后感·小的过错,就像芒刺钻进了肉里,应当迅速剔除;大的过错,就如毒蛇咬了手指,应当赶紧砍掉手指。

4、解决之道

善于改正过错的人,在还没有付诸行动改正错误之前,就先把其中的道理彻底弄明白了。

一心培植良善的心念,一心去做善良的事情,每时每刻显现的都是正念,持之以恒!

了凡观后感 篇3

《了凡四训》 又名《命自我立》, 是xx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了凡。这本书是袁的家训。它教会他的儿子袁天启了解命运的真相,分辨善恶的标准,改变故事。今天,编辑与同学们分享了凡四训的四篇文章样本。欢迎阅读和学习!

《了凡四训》,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这本书是他用来教导儿子袁天琦认识命运的真谛,明辨是非,改变行善方式,行善积德谦虚。书中他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全书共分为四章,开篇的第一章【立命之学】中袁先生就讲述了自己从“被命数所困”到“努力改变命运”的真实经历,读了之后我深有感触。

从他的故事中,让我们真正明白“创造生命”的意义,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和改变命运,而不是被命运束缚和禁锢。

在因果关系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有一定的数,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关于命数已定,云谷禅师这样描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我的理解是:人的命数虽定,但要看我们对待它的态度。行极善的人们,命运是固然拘束不住他的,因为他不断的累积善果和福报,这极大的福报可以消抵原本命里的不吉变为吉祥;而行恶的人,命数同样不能确定的,因为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极大的恶果也可以使原本的福报变成祸事。

我们的命运最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它可以通过我们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完善来改变。我们是它的主人。

正如书中袁了凡追问命数是否可改时云谷禅师说的第一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句的意思是说:

个人的命运是由自己创造的,祝福需要由自己获得。如果一个人制造了**,他自然会得到祝福。如果一个人培养了善,他自然会得到祝福。紧接着禅师又列举出佛经里的句子--“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来证明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改变命运的事实。但要注意,这句并不是鼓励大家为求功名富贵、子嗣美色而去做善事,这样单纯只为一己贪念而为善,没有真心诚意,反而是造了更大的业障。

我觉得,在现代的社会当中,知识改变命运,机会改变命运的例子有很多,他们都是经过不断的自我提升、努力才能达到的。要想有所改变,我们就应该从现在起在平日里有所积累。有这样一句古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多读书,多学习,多做有意义的事,多做好事,不学爱,不做坏事。要心存善念、积德行善,无贪念、无恶念。只要这样每时每刻的累积,就可以真的效法了凡先生那样,来改造自己的命运。

正如《了》文后面章节中所说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读此书,从她说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与我甚是要好,xx机缘巧合结缘佛教,xx暑假回家乡与她见面,言谈间对生的从容、对死的坦然让我刮目,临别送我几本书,其中一本——《了凡四训》,暑假期间得空细细品读,颇有些许沉淀,借此机以为记。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人生已定,心也已定,就没有妄想。

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任何错觉。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

”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

“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仅考入进士,而且还生了两个儿子,活到74岁。

这正是《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直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

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纵览《了凡四训》一书,才发觉它不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种种阴霾。

路漫漫,把每一天当成修行。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

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

第一个层次只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找出故障并全部改变。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峰禅师的话:“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有益於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此外,在积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 “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淫、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如果借用他人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归纳那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四封家书,主题思想是告诉我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命运究竟如何能够改变,书中主要是通过袁了凡先生如何在云谷禅师的教导下,通过自己不断的行善而改变原孔先生为他算定的命,来告诫世人只有不断的行善才能彻底改变命运。一个常人很难做到没有忽视乱想的念头,那就会被阴阳气数所束缚,也就有了定数。

但一个很好的人,有了行善的力量,命运就不会控制他。当然极恶的人,定数也拘不住他,原本他可以享福,但是由于恶事做得太多,最后也享受不了了。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行善,什么是善?做好事,首先,我们必须有改变的心。要改过要先有发“羞耻心”。

没有“羞耻心”的人,经常沉溺于美酒佳肴、赌博、****等等卑劣的行为,也会失掉人格,和禽兽没有两样。上次跟有人在聊因果报应的时候,提到一点现在很多人在外面乱搞性关系,我提到:今天他搞其他人,假设哪一天他的亲人或者他的下一代的下一代受到报应,他会有什么感受?

有时候,真的是会报应在他身边的人或者他自己的身上的。

改过,还要有畏惧的心。佛家常言道:三尺头上有神明。

人在做,天在看。很多时候,我们自欺欺人,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隐蔽,没有人知道。其实,这个道理古人在《掩耳盗铃》中的道理应该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了。

说到这个,我想起南怀瑾大师曾经说到的,现在很多人,乱搞男女关系,以为没有人知道,其实在做那种事情的时候,有很多幽灵在旁边等着投胎呢!有成千上万的幽灵在看着你们做的事情。

改过,最后还要有毅力、有勇猛之心。我们人很多时候都比较懒惰,有了过失得过且过,没有毅力。要改过,今天发现了过失,今天就要立马去改,不可推迟到明天,因为明天又复明天了。

行善,只有改过之心是不够的,还要去做一些善事。行善的事情很多,按照袁先生的概况,大概有下面十种:与人为善、爱敬存心、**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那么做这些事情是不是就一定是善呢?未必,中锋禅师认为:做多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

若是你做的事情,可以使别人得到好处,即使骂人、打人,也是善的;如果是为了自己,就算你是恭敬人,礼貌待人也是恶。

也许你是一个唯物者,认为我迷信或者在瞎扯蛋。当然不会要求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因果报应或者幽灵的存在,因为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讲不清楚。我们先来做这样一个分析,善事有分为阳善和阴德,所谓阳善就是做的善事是被人知道的,所谓阴德是所做的善事是不被人知道的。

接下来你细细想一下你做了很多善事会怎么样?如果你做的很多是阳善,今天你帮助那么多的人,哪一天你落难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人来拉你一把的。当然我们做的善事主要不是为了这个,但是有些人还是有情的。

再说,你做的阴德,那么没有人知道你做的善事,你坚持做了,你的人生境界已经到达一个很高的层次了,你的心态也相当的好。对人生的得与失你也不会去计较很多了,这样的情况下你还不会快乐吗?从这两点来说,我是赞同行善的可以改变命运的。

也许我的论点或者论据不是很充分,观点是片面的,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不在于你这辈子是否轰轰烈烈,而在于有没有意义。多行善的人生我觉得会是很有意义的。

了凡观后感 篇4

《了凡四训》观后心得

这学期学习了宗教文化专题讲座这门课。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了凡四训》。这是明代袁洁凡先生为教育后代而写的家训。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重要讲述了了凡一生改变命运的经过,举出了许多古人通过积德行善而加官进爵,造福子孙后代的故事。鼓励子孙后代修身养性,扶贫扶弱,惩恶扬善,改善命运。

故事首先介绍了凡大师生活中的两种不同情况,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其中令他改变一生的是云谷禅师。云谷禅师为他答疑解惑,并教他行善积德的方法,至此,袁黄便发心修善,发誓不愿如凡夫一样终了此生,于是一生勤修善行从不懈怠,成为后人通过积德行善而改变命运的榜样……虽然看似我们的命运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出来,但是命运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只有不断刻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修身养性,原来先天不足的缺陷可以通过后天来完善。“知识改变命运,积善造福人类”,这些微不足道的道理现在再细细的品味事多的深邃啊。

第一篇,“立命之学”。命由天做,福自己求。古人道:

举头三尺有神明。敬畏天,心身光明,不愧为真正的君子英雄。现代的社会之所以很少见到君子豪杰,是因为社会能干扰人清净本心的因素太多了,世人已经很少有人能保持意念的清净了,也很少有人能深信因果报应之事了,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放纵烦恼习气,不能不让人为之叹息!

只要牢记自己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优势,终将有好的结果。佛法中的因果报应之说,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

一个善人,自会有很好的人缘,那么很多人来帮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会比别人大很多!我自认为自己身上还有很多浮躁的东西,要想改造命运,就要努力去改正。高考期间,我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为心中理想的大学而努力奋斗。

我盲目追求一种快乐轻松的生活方式,每天都在无知中度过。因此,高考不尽如人意。为此,我开始抱怨上天的不公,怨恨自己命运多舛的生活。现在我看着凡先生的生活,我非常羡慕他。他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的生活简单而快乐。当他知道自己的命运时,他非常平静,向他祈求祝福,最后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我的大学之旅才刚刚开始。为了以后过上美好的生活,我要看不起以前的命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博览群书,让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篇“改过之法”。“若不反躬内省,而途向外驰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佛教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凡先生告戒我们三个心知耻心发畏心改过的勇心论语》有“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的错误。士季说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你犯了错也没关系。能够理解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人进步,使人进步。知道错误并能改变它们是一种责任。它不仅对你自己负责,也对你的家庭负责。它也对国家负责。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此事后,尽量回避和允许,并没有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以为他怕老实,蔺相如却说:

“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的宽容和让步,就是把民族危机摆在前面,把个人仇恨摆在后面!”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因为他后来明白自己的错误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所以他改正了错误。知错能改是一种进步。唐太宗善纳谏言,只要大臣们指出不对的,就必然会改正,所以才有了“贞观之治”。

知错能改这种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的,唐太宗都能放下帝王的身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掩饰自已的错误呢?在革命斗争中,我们党也放过了严重的错误。后来,当我们认识到错误的时候,我们成立了著名的荣誉委员会,挽救了中国革命,最终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认识错误并加以纠正,可以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使我们进步,使整个社会进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错能改。

第三篇“积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积阳德,做了好事别人都不知道的叫积阴德。这些善事最多只能称作半善,施恩望报就是不真诚的善,所得的果报也是很有限的,只有在行善的时候做到“三轮体空”,即在做好事的时候,不要看到布施的我,不要以为自己肯做好事就很了不起,也不要看见受布施的人,不可以把受布施的人看作是得了我的恩惠,过后更不要一直记心里,应该淡忘,只有发乎真诚自然的善行才是真正的满善啊!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家庭和睦,事业顺利,千祥云集,但上天是公平的,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得到福报。英国首相丘吉尔年轻时被一个农民从粪坑里救出。他父亲花钱帮助儿子上学。那个农民的儿子在长大后发现了青霉素。后来,农夫的儿子用他发现的青霉素救了丘吉尔的命。

在当今社会,只要为官的切实为百姓做几件实事,不**腐-败,那就是好官,也许我们没有机会救别人的性命,也许我们没有能力支援穷苦的家庭,但只要我们不放弃积德行善,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小事也是一种善良。当别人有麻烦时,不要陷入麻烦。当别人丑的时候,不要取笑他们。当别人幸运时,用真诚的心祝福他们!

第四篇“谦德之效”。“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

翻开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有多少志士仁人、文人墨客,由于谦虚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永载史册,又有多少人由于骄傲而悔恨终生。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恢复汉室,竟三顾诸葛亮的茅庐。他并不以诸葛亮的自卑为荣,而是降低自己的地位,一次又一次地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终感其诚,答应为他奔走效劳再如,吴王夫差因为打败了越王勾践而骄傲起来,终日花天酒地,不理朝政,后来,终于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所消灭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和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不要因为别人不如自己,而轻视别人;人各有长处,应向别人请教,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样,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置身于整个集体之中,干好一切事情。 我以前也是很骄傲的。

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位同学向我问问题,当时我想,就这样简单的问题,还值得问?给你讲也是白浪费我的时间!于是,推辞说“没空”,便走了。

后来班里同学都疏远了我,在选三好学生时,我只得了三票,同学们还给我提了不少意见,说我不关心同学,说我太骄傲,说我…… 当时,我真气坏了!由于骄傲,我的学习也慢慢落后了。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意识到骄傲给我带来的伤害。我开始向同学们学习,互相学习。就这样,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永远铭刻。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后福),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后患)”。总而言之,行善必得善果,造恶必得恶果,要想改变命运,只有行善积德,行善未果只能是自己善力不够,为命数所束缚,不能怀疑。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坚信善恶的报应,学习了凡先生改过迁善,改变命运的精神,一定能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了凡观后感 篇5

查知坊读此书,从她说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与我甚是要好,xx机缘巧合结缘佛教,xx暑假回家乡与她见面,言谈间对生的从容、对死的坦然让我刮目,临别送我几本书,其中一本---《了凡四训》,暑假期间得空细细品读,颇有些许沉淀,借此机以为记。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人生已定,那么心就定了,就没有妄想。

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任何错觉。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

”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

“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仅承认进了进士,而且还生了两个儿子,活到74岁。

这正是《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是有错,也有错,只要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能回归自然和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直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

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纵览《了凡四训》一书,才发觉它不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种种阴霾。

路漫漫,把每一天当成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