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工作总结 篇1

近日,大足城区持续的高温天气,已经多天未降雨水,严重影响城区公园植株生长存活。为迎战高温天气,确保苗木成活率,大足区公园管理所采取洒水车浇灌、抽水机抽水浇灌和搭建遮阳网等方式,全力以赴、多措并举打赢抗旱保苗攻艰战。

一、召开专题会议,探讨解决方案。大足区公园所园景科召开专题会议,科学有效制定抗旱保苗方案,将抗旱保苗纳入近期园林绿化管护的重中之重,采取“定人”、“定时”、“定责”的方法,划分路段,分片负责,确保各项抗旱工作任务的落实,切实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的工作态度。

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灌溉效果。根据高温天气给绿化植物造成了严重的萎焉脱水现象,合理安排了浇水时间,选择在清晨和夜晚温度相对较低时进行,避免工人们在高温时段作业,确保良好的浇灌效果。需水量大的花草树木要加大浇灌力度,采取多渠道浇灌措施,利用消防水龙头、洒水车等用水途径,有效避开用水高峰期。

三、加强督导检查,全力抗旱保苗。为了打赢这场抗旱保苗的攻艰战,需要不断加强工作调度,全面巡查督查,随时关注各种绿化植物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进行整改,全力做到全覆盖、无遗漏,保障城区绿化植物成果不受损害,确保绿植安全度夏。

下一步大足区公园管理所持续开展抗旱保苗工作,确保园林植物正常生长,不断巩固全区园林绿化景观效果,让市民切身感受到绿化环境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抗旱工作总结 篇2

燕子埠镇地处高亢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用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村民。今年以来,面对部分地区旱情,燕子埠镇把抗旱打井工作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在辖区16个行政村实施抗旱打井工作。

燕子埠镇村民王西康说:“我们种地都用井水浇水,但井少地多不够用,而且有的地离井口太远,影响庄稼收成。”

为鼓励村民抗旱打井,燕子埠镇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给予村民每口井30%资金补贴,补贴政策一出台,群众积极响应,特别是燕子埠、鹿寨等北部村庄的田间地头,钻井机、挖掘机的轰鸣声,奏响了这个夏季最动听的抗旱协奏曲。

正在田间协助村民打井的燕子埠村党总支书记李永说:“这是我们村今年打的第17口井,下午还有2口井要打,打井完成后,能基本满足村里用水问题。”

截至目前,燕子埠镇已累计投入抗旱井专用镇财政补贴18多万元,鼓励群众新建机井160余座,有效实现了全镇农业生产抗旱保种工作全覆盖。

“现在有了抗旱井,等于给土地上了保险,只要人不懒,肯定就有好收成。”村民王西康对记者说。

“没打井之前,因为缺水小麦不能灌溉,每亩产量只有500斤左右,今年自家有灌溉井了,种啥都有保障,心里踏实。”村民邹强对记者说。

燕子埠镇组织委员邹金光表示:“燕子埠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年上半年共梳理五大类56项民生实事项目,将把它们切实推进下去。接下来,还将同步实施辖区内生产道路铺设、路灯安装、蔬菜市场提档升级等工程,在有效解决全镇农业灌溉问题的同时,努力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有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抗旱工作总结 篇3

20xx年,我省先后发生了严重春旱和第8号台风暴雨等三次洪涝灾害。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省防指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以急为先,通过科学调度、有效防控、全力抗灾,取得了抗旱保苗和防御暴雨洪水的重大胜利,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干旱及洪涝灾害损失,防汛抗旱减灾效益达86亿元。

一、旱情、汛情及灾情

(一)旱情及旱灾。20xx年10月下旬至20xx年2月上旬,我省合肥以北降雨持续偏少,淮北地区平均降雨1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成,淮北西北部偏少达8~9成,降水量之少约为50年一遇。我省淮北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局部特大干旱;合肥以北江淮丘陵区发生中度干旱,局部严重干旱。

一是降雨异常偏少,无有效降雨天数多。去年10月下旬至今年2月8日的110多天内,淮北地区平均降雨2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7成,其中淮北西北部偏少8~9成,降水量之少为50年一遇。亳州、阜阳部分县区最长连续无雨日达100~112天,为历史所罕见。加之入冬以后,我省先后遭受3次强冷空气影响,最低气温达零下12~13度,寒潮天气给小麦带来不同程度的冻害,对受旱的小麦危害加重。

二是土壤失墒严重,难以满足作物生长。受持续少雨影响,从20xx年11月开始,淮北地区农田土壤逐步失墒,旱情日益加重。20xx年1月6日,淮北地区虽普遍降小雨,但没有改变缺墒加剧趋势。2月6日,10~20厘米深土壤平均含水率达到阶段性低点16.8%,土壤墒情不能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要。

三是秋冬春连旱,受旱范围广。20xx年12月上旬,阜阳、亳州等地开始出现旱情,12月下旬发展到整个淮北地区,今年1月中旬又扩大到合肥以北地区,形成秋冬春连旱。全省共有9个市、55个县(市、区)发生不同程度旱情,最大受旱面积达2905.5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2%,其中严重干旱1229万亩。

抗旱工作总结 篇4

    ****年的防汛工作,是在我市持续数年干旱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和严重性,扎实认真地做好防御暴雨洪水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了防洪工程建设,完善和落实了防洪预案,改善了防汛通讯条件,提高了整体防洪能力。同时,在汛期抗旱保秋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sO100    今年我国自南到北除海河流域都发生了全流域或局部暴雨洪水,我市汛期没有遭受洪灾损失,但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整个汛期始终处于临战状态,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成效显著,尤其河道清障工作成绩突出,在10月15日全省防汛工作总结表彰会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被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授予清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下汛以后,10月10日-12日,我市出现了历史同期最大降雨,同时沿海发生了特大风暴潮,使我市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由于我们警惕性高,措施得力,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战胜了风暴潮,使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没死一个人。市防办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风暴潮先进集体称号。我办为青县兴建的农村供水公司运营良好,受到了省厅通报表扬。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雨情汛情    今年是我市持续干旱的第七个年头。进入****年以来,全市又一直干旱少雨。一至五月份,全市平均累计降雨量46.4毫米,只相当多年均值的40%。按沧州的气候规律,六、七、八三个月为多雨季节,但今年气候反常,麦收后仍然降雨稀少。干旱持续到7月底,全市受旱面积达703万亩,其中成灾342万亩,绝收68万亩。7月30日至31日,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后,旱象基本解除。但随之而来的又是“秋吊”,八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61.9毫米,较正常年份少五至六成。汛期的六、七、八三个月全市平均累计降雨量263.5毫米,比多年均值少三至四成。    我市各行洪河道上游地区,今年汛期也没有大范围的暴雨发生,我市各主要行洪排沥河道汛期都未来水,白洋淀也无入淀水量,到八月底,十方院水位仍在6.0米(大沽)以下,处于干淀状态。    10月10日8时至12日8时,受冷空气影响,我市普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平均降雨量160毫米,降雨最大的泊头市营子乡265毫米,沧州市区降雨200毫米。我市10月份多年平均降雨24.8毫米,在10月份如此强的降雨是我市有水文记录以来没有的,在海河流域500多年的史料记载中也是罕见的。    与此同时,沿海黄骅、海兴、黄骅港开发区、南大港农尝中捷农场等5县(市、区、场)遭受特大风暴潮袭击。11日凌晨5时,出现最高潮位3.9米(黄海高程),超过50年一遇。风力持续10级,阵风11~12级。潮水越过海堤缺口和海防路,侵入内地5~10公里,沿河道上溯50公里。11傍晚和12日凌晨5时又分别出现两次仅次于11日凌晨的高潮位。    二、主要做法    1、搞好防汛宣传,破除麻痹思想。鉴于我市连年干旱,干部群众对防汛抗洪普遍存在麻痹思想的情况,整个汛期我们都坚持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搞好防汛宣传工作。一是宣传沧州旱涝交替为害的自然特点。二是宣传暴雨洪水的突发性和严重性。三是宣传沧州特殊的防洪地位,我市北邻京津,境内有京沪、京九铁路干线;有华北大港油田等重要能源基地等,地理位置重要,防洪任务艰巨,是河北省防汛四保的前沿阵地,一旦防洪失事后果不堪设想。四是宣传“63.8”、“96.8”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通过一系列的防汛宣传,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水患意识,破除了对防汛抗洪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为做好防汛准备,落实抗洪措施扫清了思想障碍。    2、工程检查贯穿始终。河淀堤防是防御洪水的主要工程设施。检查发现工程隐患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把工程检查贯穿防汛工作的始终。从3月开始,市、县两级水务部门就组织了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主要行洪排沥河道堤防及建筑物,进行拉网式检查,进一步检查了险工险段和病险建筑物的情况,对查出的问题,逐一登记造册,并区别情况,进行处理。市水务局长崔宝才、主管局长李文章、防办主任李兰贵分别带队进行现场检查督导,跑遍了全市主要河道堤防。对投资少,用工少的小问题,责成受益乡村,结合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处理;对问题比较大,投资多,用工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认真制定安全度汛措施。做到行政领导,技术参谋、抢险方案、抢险物料、抢险队伍“五落实”。有的则列为应急度汛工程,由市财政投资,重点进行处理。    3、落实防汛责任制。针对今年各级领导干部换届调整的情况。5月29日,市委、市政府以沧字(****)39号文

抗旱工作总结 篇5

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x季防汛防旱工作的通知》(x汛办发〔20xx〕116号)文件要求,xx镇镇政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对所在辖区进行全面检查,现将我镇防汛抗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防汛抗旱工作情况

为做好“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准备工作,在年初对防汛抗旱工作做出早安排,完善了防汛抗旱工作预案,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进一步全面落实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做到思想到位,措施落实,并完善社区防汛预案,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以确保安全度汛。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认真分析今年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充分估计气候异常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到高度戒备、周密部署、科学调度。进一步加强领导,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各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防汛抗旱工作的一切事宜。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利用会议、标语、横幅和微信平台等宣传载体,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增强防汛抗旱意识,消除人民的麻痹心理。目前,结合疫情防控和鼠疫工作宣传,入户宣传近1万户,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通过微信发放防汛抗旱类知识信息30余条,转发达4000余人次。

(三)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和技能演练。针对我镇防汛抗旱工作的现状,组织综合性应急救援救灾队伍开展了防汛演练、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镇防汛抗旱应急救援救灾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加强检查督促工作。我镇积极落实领导班子、各社区书记、主任防汛抗旱责任制和防汛抗旱职责,及时上报、反馈情况。同时,加强对防汛抗旱责任制的检查督促工作,制定了检查督促制度,要求镇督查考核工作组随时进行检查,以进一步落实防汛抗旱职责。

(五)严肃防汛纪律,加强防汛值班管理。按照防汛抗旱工作有关规定,我镇及时修订了防汛值班制度,实行防汛值班责任制、首长带班工作制,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值班,严格遵守各项防汛抗旱工作制度,坚守值班岗位,认真履行值班职责,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汛情发展,及时掌握并向上级部门反映重要情况、及时上报报雨情雨量,做到上报情况及时、准确。

(六)将防汛抗旱工作与棚户区改造紧密结合,着力消除安全隐患。x季来临后,我镇结合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组织防汛抗旱队伍持续深入辖区平房区开展全面摸排检查,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防汛抗旱工作的文件会议精神,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继续完善好防汛抗旱工作预案,落实好防汛责任制。

(二)实行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方式,把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实行群防群治。

(三)加大对防汛物资的筹备,完善各种防汛抗旱设施。

(四)加强对综合性应急救援救灾队伍的训练,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防汛抗旱队伍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五)加强防汛抗旱工作调度,做到早安排、早落实,确保工作到位、责任到人。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防汛抗旱工作总结精选8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抗旱工作总结 篇6

干旱近两年,群众450亩田缺水无法耕种!粮食安全事关民生大计,旱情就是命令!

自2019年秋季以来,广东已连续两年出现秋冬春季节性气候干旱,粤东地区旱情尤为严峻,持续的旱情牵动了广大地质人的心。为缓解我省,尤其是粤东地区严峻旱情,省地质局党组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部署,着眼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地质找水技术优势,着力解决好群众“饮水难”“用水难”,自筹资金400多万元在粤东粤西部分乡村开展公益抗旱打井专项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自5月25日开始,深圳局、地调院、地灾中心、地质一队、地质二队、地质四队、佛山局、物探队、测绘院、水文队、环境院、辐射监测中心、有色地防中心等13家单位响应局党组号召,迅速集结了80余名水文地质、地质、物探、钻探等专业技术人员、10余台(套)设备,第一时间进驻工作区(汕头、揭阳、潮州、湛江部分乡村),全面铺开水井钻探工作。前两期共施工14口抗旱井,日总出水量超3500立方米,可优先缓解约2.23万人的日常生活用水短缺,为562亩农田灌溉提供保障。

7月上旬,由广东省地质局和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入驻潮州市饶平县大埕镇。省地质局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了解到干旱情况后,立即组织协调开展第三期公益抗旱打井行动。驻镇第25天就成功打出第一口水井,日涌水量超400立方米,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打响乡村振兴“第一炮”。

发挥自身优势,自筹百万助民抗旱找水打井

工作队刚到时发现,大埕镇已近两年未形成有效降雨,设计库容235万立方米的水吼水库蓄水量不足2万立方米,导致约450亩水田无法按时播种,当地群众面临着严峻的农业用水短缺难题。

省地质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工作部署,将大埕镇抗旱打井工作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清单,要求在今年六七月份粤东地区成功实施13口抗旱井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优势、主动作为。指示由局环境部组织协调,地调院牵头,物探队、环境院、测绘院等局属单位参与,抽调专业技术精兵强将,自筹经费100余万元开展助民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切实解决大埕镇农业生产用水短缺难题,为乡村振兴工作做好保障。

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水井顺利出水

局属各单位迅速响应,共抽调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及物探等专业技术人员20余名,组织“地质党员抗旱找水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率领这支综合性专业技术团队进驻大埕镇,攻坚克难、开展工作。

团队深感时间紧、任务重,既要与水稻种植的时节赛跑,又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最大程度上保证地质调查数据翔实准确,为确定水井点位提供坚实技术支撑。面对重重困难,工作队员充分发挥“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精神,夙兴夜寐、争分夺秒,白天在炎炎烈日下开展野外工作,晚上进行技术会商,综合分析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质物探资料。

经过连续两周白 黑的奋战,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钻井位置6个,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打井方案。7月29日,在大埕镇委、镇政府领导的见证下,广东省地质局助力大埕镇乡村振兴抗旱找水钻井顺利开工。

8月8日,第一口水井顺利出水,日涌水量超400立方米,其他5口水井钻探工作正在高效有序推进当中。

融合力量蓄势待发,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在此次抗旱找水打井工作中,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身先士卒、行动迅速,既表明了派出单位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决心,也彰显了地质人为民服务的情怀和迎难而上的担当。

在后续工作中,省地质局和国机智能将继续发挥双方行业优势,形成强大合力,从坚持不懈防返贫、集中力量抓党建、多点开花拓产业等方面发力,全力协助大埕镇委、镇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抗旱工作总结 篇7

根据《金川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转发关于开展地方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清查工作的通知》(金区汛指办〔20xx〕7号)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了防汛抗旱物资清查工作,现将清查情况及20xx年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思想高度重视,坚决扛起工作责任。

我局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将防汛抗旱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牢固树立防汛工作无小事,真正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不断提高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主动作为,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工作。

二、积极储备物资,严格防汛值日值班。

一是积极储备铁锹、手电、雨衣等应急救援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台账,对不足的部分及时进行补充更换,防汛抗旱物资存放于指定地点,确保随用随取。

二是从全局干部职工中挑选精锐力量组成防汛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做到一旦发生险情,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迅速到位,全力以赴,有序开展各类地质灾害、防洪抢险等工作。

三是严格落实值日值班工作有关规定,实行防汛值班、当班、领导带班制,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值日值班人员坚守值班岗位,认真履行值班职责,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汛情发展,及时掌握并向上级部门反映重要情况,做到上报情况及时、准确。

三、认真履职尽责,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一是健全和完善了金川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立了《金川区20xx年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表》,形成一张“县(区)+镇+村+群测群防员”为一体的`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体系网。

二是针对金川区25处地质灾害点,按照“一点一表”原则,每一个地质灾害点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点防御预案表》。三是按照“一点一卡”和“一户一卡”原则,向受灾害威胁的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41份。四是向两镇、各街道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单位印发了《关于开展金川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范围、排查方法、工作步骤、责任分工等提出明确要求。五是组织开展了金川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暨村级自然资源协管员业务培训。通过业务知识培训,充分发挥监测员地灾监测预警“前哨”作用,为开展地质灾害汛期防治巡查排查工作奠定基础。六是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醒目处增设警示牌17块,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周边环境变化,确保人身安全。七是指导双湾镇、宁远堡镇开展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30余条,有效的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避灾的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一是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经费不足,应急装备物资缺乏;二是乡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人民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比较淡薄;三是缺乏地质灾害应急方面的技术支撑,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人员培训方面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四是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重,工作紧,工作人员少,造成工作落实不够。

下一步,一是持续做好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汛期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巡查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苗头,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处置;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补齐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缺口;三是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及防灾避灾宣传力度,努力提升乡镇政府对地灾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人民群众防御地质灾害的能力。四是继续做好值日值班工作,保障汛期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抗旱工作总结 篇8

今年是我市抗旱救灾的关键性xx年,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高度重视,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市委、市的统一安排,认真开展了全市旱前动员和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抗旱救灾工作在防旱救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取得了较大成绩。

一、

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旱前动员和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市委会议精神,我局专门召开了全市旱前动员、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我市旱前动员、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并就此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还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组员包各科室负责人和各乡镇的主要领导。明确了全市旱前动员、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并将全市旱前动员工作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科室、单位,落实到各村、各企事业部门。市委、市分管领导、各乡镇也分别与各村、各企事业部门签订了《农村水库、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书》。

二、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自救能力

三、

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到人

为使全市水库安全度汛,切实保障我市水库和地质灾害安全,确保我市水库安全度汛,我局在汛前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我市的水库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了认真的排查、治理。在汛期来临前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水库现有的设备、水库、地质灾害等,做到有备无患,真正把水库安全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来抓,确保我市全市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局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防汛工作大检查,对全市的水库存在的隐患、薄弱环节,进行全面的排查,并针对查出的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整改,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水库安全运行,确保我市的水库安全度汛

抗旱工作总结 篇9

20xx年汛期,我省先后遭受干旱、洪涝及台风暴雨等多种自然灾害。按照国家防总及流域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防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两个转变”,统一指挥,科学调度,解放军、武警及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确保了大江、大河、各类水库、重要防洪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确保了城镇供水和人畜饮用水安全,保障了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据分析测算,今年防汛抗旱减灾效益达2xx亿元。

一、雨水情及其特点

20xx年5~9月份,全省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前期降雨少,后期降雨多;北部降雨多,南部降雨少。5~6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4~6成,其中郎溪、屯溪偏少7成,新安江流域6月份降雨量仅为54毫米,为有资料记录以来最低值,全省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7~9月份全省降雨增多,7月份淮河流域、8月上旬淮北地区和9月上旬大别山区分别遭受历史罕见强暴雨。

受强降雨影响,我省淮河流域、大别山区和滁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新汴河、奎濉河和淠河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淮河和滁河发生了一次较大洪水。全省共有16条河流超警戒水位,其中淮河、洪河和滁河部分河段超保证水位,淮河干流王家坝站四次超警戒水位。淮河、滁河分别有9个和2个行蓄洪区超行蓄洪控制水位。全省9座大型、50多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董铺、黄栗树和沙河集等大型水库均相继泄洪。

汛期雨水情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1、入梅偏晚,梅雨量不明显。我省南部6月25日入梅,比常年偏晚9天。7月16日出梅,比常年晚6天。由于梅雨期没有形成明显的降雨带,我省南部梅雨期降雨量不明显。

2、降雨集中,强度大。7月4~10日,淮河流域暴雨中心蒙城县坛城站626毫米,涡阳、蒙城及蒙城县坛城站7天累计降雨量达到或超过100年一遇。8月1~2日,沿淮淮北地区暴雨中心蒙城县顺河集站24小时降雨258毫米,为建站以来第一位,超过100年一遇;奎濉河、新汴河8月1日面平均降雨量149毫米,居有资料记录以来第二位,其中夹沟、时村等站日降雨量为有记录以来第一位,点暴雨量重现期超50年一遇。9月2~3日,响洪甸站24小时降雨量达558毫米,是我省有记录以来点暴雨量第二位、大别山区第一位;响洪甸水库面平均降雨量24小时329毫米,两天面平均降雨量417毫米,均创记录;最大24小时降雨岳西毛尖山站544毫米、霍山佛子岭380毫米、含山东山278毫米,均超过100年一遇。

3、降雨突发性强,时空分布不均。正常年份我省主要降雨发生在6月到7月。而20xx年汛期大部分地区前期干旱少雨,后期雨水充沛,尤其是5~6月降雨均偏少,7~9月份降雨明显偏多。三次主要降雨均是突发性致灾性暴雨,7月上旬沿淮淮北地区特别是蒙城、涡阳等县(区)的强降雨形成旱涝急转、北涝南旱的严峻形势。另外,正常年份江淮地区在9月份后汛期,发生日雨量超过200毫米的特大暴雨可能性极小,而9月初13号台风形成的暴雨及洪水,在其量级和发生时间上为历史同期少见。

4、台风活动频繁,破坏性大。今年影响我省的台风或热带风暴有4个,分别是第5号台风“海棠”、第9号台风“麦莎”、第13号台风“泰利”和第15号台风“卡努”。尤其是第13号台风“泰利”形成的暴雨来势猛,强度大,致使淮河、淠河和滁河发生大洪水,大别山区五大水库水位迅猛上涨。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性灾害,破坏性极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5、洪水水位高,流量大。7月份受上游降雨影响,淮河干流王家坝站出现最高水位29.14米,超过保证水位0.14米,为建国以来第九位。受13号台风暴雨影响,大别山区水库在超前预泄和紧急泄洪的情况下,佛、梅、响、磨四大水库日涨幅分别达6.22米、4.29米、3.34米、5.93米,其中佛、磨两库最大1小时分别上涨0.95米、1.46米。佛、磨、梅、响水库最高超汛限水位分别为9.38米、17.45米、4.64米、5.43米,最高水位和最大入库流量均居历史同期第一位。淠河横排头站最高水位55.82米,流量5600立方米每秒,水位和流量分别居历史第二和第三位。滁河襄河口站最高水位13.66米,超保证水位0.16米

二、工情及灾情

(一)工情

长江、淮河干支流堤防共发生各类险情323处,其中长江干堤7处(均为崩岸),淮河干流堤防及蒙洼圈堤19处,其余险情均发生在洪河、西淝河、颍河、淠河、滁河等支流堤防及部分行洪区堤防。所有险情中,较大险情3处,即阜南县老观乡下河段蒙洼圈堤管涌险情、淮南市石姚湾行洪堤管涌险情和天长市高邮湖大堤部分堤段迎水坡严重毁损。全省共溃破圩口86个,淹没面积36.5万亩,受灾人口40.5万人。其中万亩以上圩口7个,面积22.3万亩,受灾人口26.9万。溃破圩口主要涉及六安、安庆、巢湖、蚌埠、淮南、滁州等六市,分布在淠河、汲河、清溪河、皖河、淮河等沿岸。六安市共溃破圩口65个,约占全省溃破圩口总面积的88%。

(二)灾情

洪涝灾害。今年台风及洪涝灾害致使全省81个县(市、区)的917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973万人,受灾面积2608万亩、绝收面积670.4万亩,倒塌房屋17.2万间,因灾死亡86人(其中山区滑坡、泥石流灾害死亡54人),直接经济损失143.6亿元,其中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18.53亿元。其中三次洪涝灾情最为严重。一是7月淮河洪水灾情。亳州、阜阳、蚌埠、淮南、六安等市的36个县(区)受灾,受灾人口824.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55万亩、绝收293万亩,倒塌房屋2.9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约29.5亿元。二是8月淮北地区涝情。短历时强降雨造成淮北中北部的濉河、新汴河、浍河、沱河等支流水位迅猛上涨,沿淮淮北洼地涝水难以外排,发生了严重的涝灾。三是13号台风“泰利”灾情。六安、安庆、巢湖等7市27个县(区)受灾,受灾人口达677万人,因灾死亡81人,倒塌房屋8.7万间,损坏房屋17.7万间;农作物受灾698万亩、绝收182万亩,基础设施水毁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2.1亿元,金寨、岳西、含山、霍山、裕安、潜山等6个县(区)受灾最重。

干旱灾害。今年3—7月上旬,我省降雨偏少,特别是5—6月,旱情急剧发展。全省17个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滁州、宣城、黄山等地旱灾最为严重。据统计,全省年累计受旱面积达2330万亩,其中成灾493.5万亩,一度有148万亩水田缺水、95万亩旱地缺墒难以适时栽插播种,9.3万人、9.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用水困难。

三、防汛抗旱主要措施

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考验了政府应对突发性灾害的能力,各项防灾抗灾措施有力、有效,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

(一)领导重视,部署周密,各类责任制落实到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先后召开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全省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抗洪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防指先后七次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全面部署安排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在抗洪排涝和防御台风灾害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及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号召受灾地区积极迎战淮河洪水和台风灾害。省委书记郭金龙两次坐镇省防指,指挥淮河抗洪和防御台风工作,省长王金山多次亲临省防指部署防汛抗灾工作。郭金龙、王金山、王明方、任海深、赵树丛等省领导身先士卒,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汛前,明确省领导及省直有关部门防汛分工,省防指落实重要防洪工程和行蓄洪区防汛行政、技术责任人,调整省防指机构及其组成人员,修订印发省防指成员单位职责。各地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为重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以防为主,突出重点,防汛抗旱工作准备充分

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抗灾工作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狠抓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为迎战水旱灾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省防指2月份就发出《关于开展20xx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汛前准备工作,并先后派出30多个技术检查组,对各地落实防汛措施、重要工程度汛准备、违章设障清除等进行检查、抽查,督促限期解决度汛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各地抓住汛前有利时机,及时消除工程度汛隐患,长江、淮河干支流上50多处主要险工险段,在主汛期前得到有效处理或落实度汛;主要堤防上在建的78座开口工程,6月底前均具备正常防洪条件。制定了《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了《茨淮新河控制运用办法》、淮河行蓄洪区运用,调整了王家坝站防汛特征水位;编制全省抗旱预案和淠史杭等大型灌区供水方案。省级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沿江市县补充防汛物资。按照《安徽省长江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巡逻查险规定》,各地落实了417万人的民工防汛抢险队伍。各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开展防汛抢险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三)广泛动员,合理调度,全力抢排涝水

7至8月发生的三次强降雨过程,致使沿淮淮北和沿江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初的强降雨,形成了沿淮淮北地区旱涝急转的严峻局面。省政府、省防指见事早、行动快,要求受灾地区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措施,应对洪涝灾害。省防指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开启淮河、涡河、颍河、怀洪新河、茨淮新河、新汴河、奎濉河等河道上节制闸提前大流量预泄,降低河道水位,为加快内水外排创造条件。为抗御淮河流域第一场洪涝灾害,在淮河上游洪水到来前,蚌埠闸提前预泄洪水16亿立方米。随着上游洪水下泄,河道水位上涨,涵闸无自排条件后,省防指果断要求各类泵站开足马力排水,并同有关部门及时下拨排涝经费和排涝用电指标,支持各地排涝抗灾。受灾地区广泛发动群众清沟沥水,拆除堵坝,架机排水。各类涵闸及泵站累计排涝水量46亿立方米,其中自排涝水量约占75%,大大减少了排涝成本。由于排水及时,为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生活生产和补种晚秋作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通过工程调度,提前下泄涡河、颍河、洪河污水,洪水到来后,加大泄量,加快污水下泄,避免了污染水体集中下泄对淮干水质造成大的影响。

(四)加强会商,优化调度,实现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化

省防指办与气象、水文部门密切联系,加强会商,滚动预报天气情况和洪水演进过程,为科学调度提供技术支撑。7月12日18时淮干王家坝站达到保证水位并继续上涨,国家防总、淮河防总、省防指通过异地会商,在分析水情、工情及未来几天流域上游无大的降雨的情况下,慎重作出不运用蒙洼等6个行蓄洪区的决定,避免31.5万亩农田受淹。

在淮河第三次洪水尚未消退的情况下,13号台风“泰利”带来历史罕见暴雨,引发大别山区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大别山区水库及淮河、长江部分支流水位暴涨,淮河第四次洪水接踵而至,防汛抗洪形势极为严峻。省防指审时度势,科学判断,慎重决策,作出了以保障水库安全为重点、加强水库调度、启用分洪河道分洪、兼顾淠河和史河防守、加强滁河及巢湖流域防汛指导、实现防洪工程抗灾减灾效益最大化的防洪调度原则。在第13号台风影响程度尚不确定的情况下,省防指超前调度佛、磨、梅、响四大水库提前预泄,腾出防洪库容,牢牢把握防洪主动权。同时充分利用大别山四大水库联网调度系统,实时监测水库库区降雨、水位变化,综合分析各类防洪因素,联合运行,增强水库调度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9月2日至5日,调度大别山水库从泄洪、控制泄洪到再泄洪,有效地应对了突发性特大暴雨灾害。据测算,五大水库共拦蓄洪量达11.34亿立方米,削减洪峰60%—89%,不仅确保水库自身安全,也最大限度地减轻淠河、史河防洪压力,避免了干支流洪水叠加。为进一步缓解淮干防洪压力,省防指在调度水库错峰、蚌埠闸敞泄的基础上,于9月4日凌晨,关闭阜阳闸,启用茨淮新河分洪。为控制滁河水位迅猛上涨,省防指要求所有沿滁控制闸和驷马山分洪道全力泄洪,打开襄河口船闸辅助泄洪,加快滁河洪水下泄速度,减轻滁河防洪压力。淮河干流邱家湖、姜家湖、唐垛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荆山湖、洛河洼9个行洪区,滁河流域荒草二圩、荒草三圩2个蓄洪区超过规定行洪水位,在适度承担风险决策思路的指导下,均未启用,避免了40多万亩农田受淹。据初步统计,今年防洪除涝减灾直接经济效益为141亿元。

(五)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省防指始终将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防汛抗洪的首位,及时转移危险区域内群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预测淮河蒙洼等行蓄洪区超规定运用水位的情况下,为确保万无一失,及时转移区内低洼区临时居住群众;在抗御沿淮淮北地区涝灾期间,及时转移被水围困的群众和排出684个村庄内积水;大别山区四大水库在泄洪前,省防指要求四大水库下游有关县(区)、乡(镇)做好沿河洼地人员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第9、13、15号台风来临前,省政府、省防指及时作出部署,要求各地采取紧急措施,转移受地质灾害威胁、低洼地、危旧房、高空作业等危险区域的人员。省防办在电视台、电台播发《防台风十二招》,告之群众防御台风灾害知识;利用媒体宣传山区防御地质灾害要决,并将宣传材料发放到山区乡镇、村、村民组及群众手中,提高群众自救意识,主动防灾、避灾。各地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7.5万人,同时全力搜救失踪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特别是在防御13号台风暴雨灾害中,没有出现群死群伤现象,在人员转移和抗洪抢险过程中没有死人。

(六)万众一心,全面防御,奋力抗洪抢险救灾

为有效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省政府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Ⅱ级响应,省防指先后启动防汛应急预案Ⅱ、Ⅲ级响应,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全面落实各项抗灾救灾措施。7月4~10日,受上游来水和区间降雨共同影响,淮干水位迅猛上涨,预计第一次洪峰将于12日夜到达我省,王家坝站水位将超过保证水位,蚌埠以上河段将全线超警戒水位。同时亳州、阜阳、蚌埠、淮南等市受涝面积已达960万亩。防洪排涝形势十分严峻。7月12日上午,省防指下达启动《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Ⅱ级响应命令。9月1~4日,受第13号台风“泰利”影响,淮河干流全境超警戒水位,润河集以下河段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水位,邱家湖等9个行洪区超行洪水位,滁河、淠河、巢湖、皖河全线超警水位,滁河襄河口闸超过保证水位。9月3日上午,省防指下达启动《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命令。应急预案的适时启动,及时强化了防汛抗洪及救灾各项措施。

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各级紧急动员干部2.5万名,抗洪救灾群众100多万人,日夜巡堤查险,及时处置险情。各级投入编织袋、麻袋、草袋687万条、木材6696立方米、块石4.3万立方米、土工布及防浪布14.7万平方米,运送抢险土方156万立方米。国家、省级下拨抗洪抢险经费7150万元,省防指调拨编织袋、麻袋、草袋71万条、土工布及防浪布3.7万平方米、砂石料5530吨、橡皮船20艘、救生衣4000件等抢险物资,支持各地抗洪抢险救灾。省防指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全力做好工作。民政部门发放帐篷、食品等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卫生部门及时启动治病防病预案,派出数百支医疗防疫小分队,发放药品,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公安部门加强灾区社会治安管理,保障社会稳定;省直工委、省民政厅紧急部署开展抗洪救灾捐助活动。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保障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医,抗洪救灾工作有序进行,灾区人心稳定。

(七)广辟水源,优化配置,全力保障各类供水安全

今年入汛后至7月上旬,我省大部分地区持续晴热高温,降雨普遍偏少,蓄水严重不足,相继发生严重的干旱。旱情发生之初,省政府相继召开抗旱工作专题会议和全省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抓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动员部署抗旱工作,并下达省长预备费、特大抗旱经费1689万元,农业抗灾用电指标2.17亿千瓦时,支持各地抗旱。省防指适时分析雨水情、旱情发展态势,对各地抗旱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先后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重旱区检查指导抗旱工作。省防办抓住淮河上游来水时机,将蚌埠闸上水位控制在18.4米左右,为沿淮地区引水创造条件。淠史杭灌区适时调引水15.8亿立方米,保证了近900万亩水稻栽插、灌溉用水。上桥、驷马山适时开机提水,提引淮河、长江水2.8亿立方米,保证灌区内310万亩农田适时栽秧和灌溉用水。巢湖市相继打开裕溪闸、凤凰颈排灌站引水闸,引长江水5亿立方米。沿淮、沿江河道湖泊共自流引水达14亿立方米。通过闸站调控和抢引过境水,有效地增加了抗旱水源。全省最高发动435万人,开动近5500处泵站、动用74万台套机动设备投入抗旱,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7亿元、用电2.6亿度、用油2.5万吨,各类水利工程累计提供夏种用水85亿立方米,累计浇灌面积达2500万亩。抗旱挽回粮食损失292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27亿元。

四、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

为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确保明年度汛安全,在淮河、滁河洪水尚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下,省防指、省水利厅提前谋划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确立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先急后缓、人水和谐;强化领导,明确责任;集中财力,保证重点”的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指导原则。省水利厅成立专门班子,具体负责堵口排水和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确定相关部门联系定点县(区),分类、分片指导。要求各地水毁修复工作由各县人民政府负责,受灾严重的市、县、乡人民政府成立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的`组织发动、制订、技术审查、资金筹集及组织实施工作。突出抓好堵口复堤、影响明年度汛的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人饮工程修复三类重点项目,确保今年年底完成80%,明年汛前全面完成。各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多方筹措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开展水毁修复工作。省补助水毁修复资金2570万元。截至12月16日,三类重点水毁工程已修复完成1801处,占的56%;完成土石方840万立方米,占计划的55%。

五、经验与启示

20xx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和省防指的科学调度,得益于全省广大军民的奋力拼搏,尤其是成功防御第13号台风“泰利”和抗御淮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带给我们的主要经验与启示是:

(一)基层组织抓措施落实是防灾抗灾的关键。在防御台风“泰利”特大暴雨灾害中,大别山区金寨县响齐办事处集中干部70余人,采取“分片包组、查户盯人、先人后物”等措施,克服道路不通、通信中断等困难,逐家逐户紧急转移群众2030人,全办事处无一人在洪灾中死亡。乡、村基层组织是落实各项部署的最终主体,只有做到快速反应、组织有力,迅速将各项具体防御措施落实到千家万户,才能有效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发挥防指整体效能是取得抗灾成效的保证。今年我省多灾并发、灾情持续时间长,防汛抗旱形势严峻。防汛、民政、国土等部门相继启动本部门专业应急预案,省防指所有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了整体应急管理效能,保证了防灾抗灾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汛抗旱抗灾工作涉及面广,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独立完成,各成员单位必须在防指的统一指挥下,按既定的工作部署,主动配合,高效完成本部门的任务,才能发挥应急管理的整体效能。

(三)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科学调度的重要技术支撑。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信息采集系统、异地会商系统、重要水文和雨量站点遥测系统的建设并投入使用,省防指能及时掌握各类信息,与国家防总、淮河防总、王家坝现场和各市防指适时远程会商,开展模拟调度,科学选比调度方案,使防洪调度决策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必须加快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调度决策体系。针对今年防御台风暴雨工作的实际,吸取9月3日上午大别山库区有线、无线通信全部中断的教训,借鉴沿海省份防台风经验,加强台风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逐步建成山区、库区雨水情站点自动测报系统,进一步完善山区防洪工程通信手段。

(四)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是变水患为水利的根本出路。今年的洪涝灾害特别是台风“泰利”暴雨所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再次说明了洪水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必须把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落实到水利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人、水、地之间的关系,注重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依法坚决制止湖泊围垦、毁林开荒、切坡建房等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尽快对淠河、史河、皖水、潜水等淮河、长江重要一级支流进行治理,逐步提高沿河县城和重要集镇防洪能力,加大山洪、泥石流等地质性灾害的治理力度,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抗旱工作总结 篇10

进入xx月以来,我县气温偏高,降水分布不均,从xx月xx日至xx月xx出现伏旱,旱段30天。据气象部门统计,xx月份全县平均气温24。6℃,比历年同期平均偏高1。8℃。高温天气频繁出现,xx至xx月最高气温≥33。0℃的高温天气出现了13天,xx月xx日最高气温达到37。8℃;xx月降水量为98。3毫米,历年同期平均偏多29%。进入xx月以来,我县局部出现小雨天气,但由于时间短,降雨量少,对旱情缓解作用不明显。根据对全县xx区旱象明显的xx镇流域11个监测点土壤墒情监测表明:xx镇各监测点为轻旱,旱情主要表现在玉米、马铃薯、辣椒等作物上。当前,辣椒处于果实转红期,此时轻微程度干旱利于辣椒转红,但持续干旱就会造成落果干果的现象;玉米正值乳熟期,旱情已对露地玉米、地膜玉米生长产生轻微影响;马铃薯生长影响不明显。截止目前:全县农作物受灾8。3万亩,其中:玉米4。12万亩、马铃薯2。88万亩、小杂粮0。6万亩、蔬菜0。7万亩,预计玉米减产2230吨、马铃薯减产697吨、小杂粮减产51吨、蔬菜减产1400吨,经济损失1117。78万元。主要集中在xx镇、大石镇等北部山区。针对以上灾情,县农业农村局反应迅速,做到了一下几点防范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部署。全省农业抗旱减灾电视电话会议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全县农业抗旱减灾工作会议,分析研判当前全县农业抗旱减灾形势,对全县农业抗旱减灾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县农业农村局制定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成立了防灾减灾保丰收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由科级干部带队,抽调1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乡镇开展调查旱情灾情,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措施,抓好灾情应对。

二、加强监测预警,强化指导服务。加强与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准确分析研判气象和灾害发生趋势,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加强应急值守,及时报送信息,快速反映情况,做到防早防小,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损失。加密土壤墒情、农作物病虫害情调查力度,准确掌握墒情和作物长势情况,全面掌握全县农作物受灾情况,做好灾前防范准备,发布土壤墒情、病虫情报6期。县农业农村局分作物制定农业防灾减灾预案,指导乡村做好减灾工作,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措施,切实抓好灾情应对。在重点乡镇围绕秋粮作物旱情应对和病虫害防控举办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资料4000余份。

三、加强沟通协调,强化措施落实。针对当前旱情初显的实际情况,与发改、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资金物资支持,协调供销等部门做好种子、肥料、农膜等农业救灾物资的调剂调运,助力群众抗灾减灾生产。县农业农村局及时召开保险机构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督促各保险公司根据区域开展核查定损,加强对旱情的检测力度,对绝收的农作物加快赔付进度,务必与xx月底完成赔付,对没有绝收的农作物加强防灾抗旱技术指导,对没有参加保险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补办保险,等到成熟时根据实际受灾情况进行赔付。加强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防控。马铃薯晚疫病防控资金采购农药1084。9公斤发放各乡镇,正在招标采购地膜,做好防灾减灾物资贮备。

四、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氛围。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组织人员结合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5批次40人开展农资市场执法行动,检查农资经营门店80个,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安全有序。各乡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业防灾减灾知识和技术措施,防止媒体过度炒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抗旱工作总结 篇11

由于我县地形、地貌特殊、气候异常,加之我县水利设施相对滞后,全县能正常供水的(小一)型水库仅有一座,且基本无灌溉水源可引,境内虽有青龙河、起河、沙河、星干河、都源河五大河系,但水低田高,利用非常困难,据现在的状况和财力几乎不能引用。去冬今春虽有少量降水,但大都历时短、强度小,形不成地表径流,种种因素导致我县干旱面较广,程度较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在旱期我县各级各部门采取多种有利措施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旱情及抗旱救灾情况

年初以来,我县气温持续增高,造成全县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其中:江边河谷、低海拔地区受旱较重。由于受干旱灾害的影响,我县总体上水资源较为短缺。据调查大部分泉水比常年出水量减40%,加上今年出现历史以来的春、夏、秋降雨偏少,气温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土壤含水较少。

截止到2017年9月27日,我县10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到旱灾的影响,受灾最为严重的是水田、三桃、高田、旧城、庙沟等乡镇。因旱灾造成9.2万人、3.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受旱作物达

9.83千公顷,其中成灾7.72千公顷,干枯2.11千公顷。造成经济损失达3091万元。

旱灾发生以来,××县委、政府及县水务局领导高度重视,及

时组织工作组赶赴各受灾较重乡镇,调查了解受灾情况,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抗旱救灾。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同时要求县级各机关单位、乡级人民政府认真分析现有水资源条件和用水需求,细化供水计划,制定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精心调配水利设施投入抗旱,全方位满足抗旱要求。

一是千方百计抓好灌溉。利用有限的水库、坝塘的蓄水,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同时灌溉保苗,合理调配水量用于农业生产。制定了“以节水灌溉为重点,多方挖掘水源潜力,强化用水管理,优质服务农户”的抗旱方针,牢牢把握了抗旱主动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抗旱效益。

二是增加投入,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为了提高今年的抗旱能力,我县组织群众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复水毁工程,对现有河渠进行清淤,因地制宜修建了各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抗旱应急设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去冬今春,累计投入劳动工日13.75万个,投资1021万元。完成土石方25.5万米3,新增蓄水能力0.107万米3,治理水土流失28.5平方公里,新建蓄水池54个,增加灌溉面积0.16万亩,增加旱涝保收面积0.0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0.0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1万。 三是落实应急措施,解决好群众的饮水困难。2017年度××县饮水安全建设指标为6.6万人。截至9月10日,共安装各型管道366公里,完成总投资2067万元,解决了4.1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强抗旱设备管理,提高抗旱效益。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县已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抗旱服务网络。在县、乡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及水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抗旱服务队发挥“抗旱生力军”的作用,走乡串户,活跃在田间地头抗旱浇地,加强技术指导,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了抗旱减灾的作用。

三是制定和全面实施抗旱预案。按照市防办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抗旱预案。面对旱情,我县及时启动抗旱预案,针对不同水源和不同工程条件,采取不同的抗旱措施,使抗旱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发动群众做好各项抗旱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抗旱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靠天等雨思想。

二是田间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全,造成一定程度的水源浪费。 三是抗旱服务组织不健全,抗旱服务设备较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是抗旱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缺乏,筹集难度大,影响了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是县防汛抗旱办公室固定人员少,难以满足抗旱减灾工作的需要。

三、下步抗旱对策

(一)积极搞好配套抗旱设施。因地制宜地增建各种抗旱应急设

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提高抗旱能力;

(二)牢固树立长期防旱抗旱思想。一是密切注视天气形势,做到旱情早发现、早汇报,抗旱早安排、早行动,争取主动。二是做好旱情及抗旱动态的信息统计和上报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科学分析预测抗旱形势,准确把握抗旱工作的规律性。进一步完善抗旱预案,做到防控有方,使抗旱预案更好的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宏观和微观的统一,夯实抗旱工作基础。

在下一步的抗旱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长期抗旱、科学抗旱思想,不断的完善和严格执行抗旱预案制度,加强抗旱工程体系建设,搞好水源统一管理、科学调度、优化配置与节约保护,强化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满足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要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抗旱年终个人履职总结 [篇2]

2017年,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深入细致、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出色地完成了防洪抗旱工作,保障了我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现将村2017年度防汛防旱工作总结予以上报。

一、汛情和灾情

今年汛期,我市雨水比较均衡,总体平稳。无旱灾和其它洪涝灾害发生,也无因灾直接人员伤亡和水工程安全事故发生。

1、雨情、台情。汛期降雨量接近常年略偏少。

2、水情。汛期内因降雨比较均匀,全县江河水位一般处于汛限水位以下,农作物受灾面积较大。

二、防汛防旱工作

今年,我村总体上能比较平安度汛,没有出现直接因灾人员伤亡和水工程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总损失也降到最低限度。这,一方面与我村部署到位,抢险措施得力有关;另一方面,更与我村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防汛防旱各项准备工作分不开。我村重点开展了以下防汛准备工作:

1、开展防汛检查,摸清工程状况。经镇和村两级联动,通过自查、抽查和复查等一系列动作, 到3月中旬基本结束。通过汛前防汛大检查,摸清了水利工程安全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度汛方案、明确整改意见打下基础。

2、加强工程管理,落实度汛措施。前几年,我村建立了人员、制

度、经费三落实的巡查管理制度。为切实提高工程管理员业务技能,规范工程管理,对巡查员进行了集中培训。

3、健全防汛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全我村成立防汛防旱领导小组。

4、加强防汛宣传,确保汛情畅通。入汛后,加强防汛昼夜值班,严阵以待,密切关注汛情,及时做好汛情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通过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我村已把洪旱带来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夺取全年度防汛防旱工作的全面胜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抗旱工作总结 篇12

我镇在县防汛指挥部的正确领导和县防汛抗洪指挥部的具体指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县防指指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体防汛,以为指导,按照“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要求,坚持科学防汛,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防汛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现将我镇xx年防汛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镇、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把防汛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部署防汛工作。一是成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中华共和国防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状况,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各村(社区)主任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结合我镇的实际,制定了《xx年防汛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村(社区)的防汛工作指导思想、重点工作任务、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等。领导小组下设了防汛办公室,由专人具体负责日常的防汛工作,并设专人对防汛值班和制度,要求全镇防大汛、抢大险。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各村(社区)利用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防汛知识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防汛宣传氛围。并利用各种会议进行防汛知识宣传,全面提高群众防汛意识和能力,确保我镇安全度汛。三是加强值班。汛期来临之际,镇防汛办公室人员坚守岗位,及时传达上级防汛指令,掌握防汛重点部位,并做好值班记录。全镇各村(社区)均安排值班,做好汛期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四是做好应急准备。汛期来临之际,镇防汛办公室全天在镇门口值班,做好防洪防汛各项准备工作。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村(社区)防汛指挥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长、副镇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全镇防汛工作,为了加强领导,落实工作,镇防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日常的防汛工作。

三、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xx月xx日,由镇防汛指挥部主要领导组织,镇防办值班,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要领导及各村(社区)主任具体负责日常的防汛工作。各村(社区)均安排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和工具,做好值班工作,并将值班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做好值班记录。

1、镇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领导小组,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防汛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的防汛工作。各村(社区)均安排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和工具,做到了日日有人员、月月有工作、周周有重点、月月有总结。

四、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为了使防汛工作深入人心,增强防汛知识,提高防汛工作效率,镇防办利用广播、标语、板报、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和防洪工作的紧迫性。同时在全镇掀起了“防汛知识进万家”的热潮,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增强了全体职工的防汛知识,营造了防汛工作氛围。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镇充分认识到了“防汛知识进万家,安全第一”的活动主题。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防汛意识,掌握了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识。通过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的防汛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防汛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