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11篇文章,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中华文化传承读后感,欢迎查看!
我爱那汹涌奔腾的黄河,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高大挺拔的喜马拉雅山,更爱“九死不悔”的屈原,“心昭天日”的岳飞,“铮铮铁骨”的文天祥┅我为祖国的美丽而骄傲,为先祖的坚贞不屈,英勇顽强而自豪,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牢记先烈的丰功伟绩,让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记得国歌上有这样的一句话:“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是啊,当日本帝国主义在祖国的土地上胡作非为,大肆掠杀时,无数英雄为了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前线,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用自己宝贵的血肉筑成了一道又一道牢不可破的新长城,染成了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保卫祖国的疆土,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不禁让我想起英雄邱少云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保卫祖国,保护自己的战友,活活地在烈火中烧死了,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嫩江,松花江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在大堤决口处,战士用自己的.肩膀组成铁的运输线,搬沙袋堵决口,在滔滔洪水中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了一道道拦洪大坝,有多少战士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一位英雄倒下了,千万个英雄站起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洪峰,终于控制了洪灾,保卫了祖国,保护了人民的安全,看到这些报道,我们无人不被他们的视死如归,舍身忘己的大无畏气概而感动,天地为之动容,世人为之赞叹。
我们要牢记他们,学习他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奋勇拼搏的精神。让这种精神永远伴随中华民族而腾飞,激励着人民不断前进,让中华大地谱写出一部部崭新的历史篇章。
“家和万事兴,只有家里和和气气的,我们的大家,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楼街道联合金色朝阳培训学校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家风抵万金”的讲座,辖区百余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什么是家风?家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好的品德,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就成为了我们家族的风气。家风好,这个地区的民风就好,国家就好。就像诗经中的《国风》和《雅颂》在唱歌的过程中就把这个地区的纯朴善良的民风表现出来了。讲座中,金色朝阳培训学校的王虹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家风的含义。
随后,她讲道:家风家训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每个家庭教育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重要教诲。家庭成就孩子的教养,品格来自家庭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宝,我们要一起学习。”
“我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见一个父亲领着10岁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这个父亲接了个电话,他马上说,这事我帮不了你,我现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听了王虹老师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师总结说:“教育孩子从小就要让他学会诚实,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王虹老师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对家风、家训的感悟,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为大家讲解了《庭训格言》部分内容,列举了诚以及美国第一任华裔内阁赵小兰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们如何培养子女、孙子、孙女,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家风、家训。有的居民拿出笔记本做着记录,有的居民用手机记录下讲课场景,现场热情火爆,响起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居民李华感慨颇深,分享了听课后的感受,她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或作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规、家教、家风,成为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声的动力、无言的激励,它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街道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教育活动,我们非常喜欢,提醒我们这些老人不要溺爱孩子,引导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树立家风家规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和谐建设。”
千年的风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冲走了千年的记忆。但历史的印记,文化的传统,却注定要烙在中华民族的生命里。
从数千年前江心渔船上越女的歌声,到水之湄《诗三百》的婉转悠扬;从唯美的楚辞规整的汉赋,到唐朝多姿的诗歌,再到江南女子执红牙响板轻歌曼舞摇曳出的宋词;从南山下草长莺飞的桃花源,到西湖蒙蒙烟雨中的一把油纸伞。
飞雪洪泥映时光,历史满沧桑,一曲悲歌诉衷肠,春秋歌未央。
你是否知道,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件羽衣叫霓裳;你是否知道,有一个朝代叫汉唐,有一条河流叫长江?
当你沉迷于紫薇的那一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于君绝。”你是否知道乐府里那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你口口声声喊着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汉书》中的“修身好古,实事求是;”当你“哈韩”“哈日,”迷恋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你是否知道《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知道昆曲的历史,知道十二木卡姆的声音……
传统文化的美,在于它的历史,它是先人们的精神积淀,是千百年来的传承。
而在今日,在这个充满利益、热闹繁华的时代,歌声里的故乡却在渐渐远去。我们像迷路的孩子,回头张望,却找不到回家的路。那个,氤氲着水墨香的故乡,那个,我们的精神家园,如今又何在?
在今日,君不见元宵灯节淡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不再欣赏“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我们只从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东风破》里才蓦然感受到古典的美。
古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忘记了过去,会怎么样?它该如何向前,如何大踏步地走在世界前面。身为祖国的未来,如果我们不珍惜,不继承,它们将如何保全自我?未来,不论多么发达的高科技,都难以替代历史的一抔黄土,无论我们在这颗星球上能走多远,总归有一点东西,铭记于心。
先人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们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礼记》中说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天下平。”清代学者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让我们左手紧握“且教世界换了人间的”壮志豪情,右手秉持义不容辞勇于担当的道义,为传统文化开创一片天。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或者社会都要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个准则。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用这个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保障社会的安定。家规就是家风,可家风是什么呢?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尊老爱幼、孝老爱亲、勤俭节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良好的家风家规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
我的父母都是乡下人,父亲75岁,母亲74岁,他们没有上过一天学,虽然他们不善言辞,但是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优良传统,如勤俭持家、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等。其中与人为善是我感受最深刻的。在我印象中,我的大伯母是那么尖酸刻薄,我们没有看过她的一次笑脸,没有听过她一句温暖的话,更不要谈关爱了。对于我们来说,她完全就是陌生的。爷爷的晚年几乎是在我家度过的,吃喝拉撒她从不过问,死后却哭得比谁都悲痛欲绝,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她有多孝顺呢?殊不知这些只不过是做戏罢了。虽然我不信什么善有善报,但是事情却就偏这么邪门,晚年的大伯母居然瘫痪。在外人看来,这是罪有应得,可是母亲表现的大度却让我由衷佩服,在堂哥一家没有时间照顾大伯母时,母亲经常给她送饭,这让年幼的我们十分不解,不过当我为人父母时我明白了。母亲是在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对他人要有包容之心。
母亲和邻里的关系十分融洽。正因为如此,每天晚上我们家屋子里总是坐满人,邻居喜欢来我家喝茶,聊天,感觉他们和邻里有说不完的话。对待那些子女放弃不管的老人,母亲对他们更是格外照顾。虽然母亲年纪大,可总是心系他人。20xx年腊月二十八那天,我回到母亲那里帮忙做豆腐。一个70岁左右的邻居来串门,这是一个无人照管的老人,儿女与他已是形同陌路,他已经独自一人生活6年了。在他脸上写满了孤独无助。母亲留他在家中吃饭后,还送了一些豆腐给他过年,出门时还反复叮嘱。我把这一幕看在眼里,鼻子不禁一酸,父母独自在乡下,本身就需要子女关爱,可是他们却十分体贴我们,从不抱怨。他们在尽量照顾好自己的同时,还不忘乐于助人。向他们这样的农村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现在的我已是一个17岁孩子的母亲,我始终牢记父母教给我的优良家风,并且把这些也传承给我的孩子。孩子的表现让我十分欣慰。在他的身上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时刻展现。记得小学三年级的一天他在外面玩耍,回家来对我说:妈妈,我把今天的零用钱送给奶奶了。接着他告诉了我真相,原来他在路上玩耍,看到奶奶步行去姑姑家,他就把零用钱送给奶奶做车费了。我听了后给予他高度赞扬,并且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现在的他和身边的朋友相处也十分和谐,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家风对他的影响吧!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家风是每家每户的座右铭。有了它,小家才能够和谐;有了它,由千千万万小家汇集的大家才能够安定;有了它,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够自立,才能让自己做得更好,走得更远!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家风,我们的人生的步伐才能够更坚定!
今天,我认真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其中,尊师爱亲这一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一个故事《颜回煮饭敬师》。
故事主要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一连好几天都没吃上饭。大弟子颜回看见老师很饿,于是向人乞讨。等他回来做完饭时,孔子也刚好睡觉醒来,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便跨出房门。只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见了又高兴又生气。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着一大碗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做好了,请老师进食。”这时,孔子说:“我在梦中见到了去世的父亲,我要用它来祭奠他老人家。”颜回把米饭夺去,说道:“不行!这米饭不干净,刚才煮饭时不小心把炭灰掉在上面。后来,我把沾有炭灰的米饭抓着吃了。”孔子听了这番话,深感颜回是个贤德之人。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尊师爱亲”四个字萦绕心头,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给我讲的远房小表舅的故事。
小表舅的母亲有点智障。每天只要小表舅一上学,母亲就会在后面远远地跟着,上课时,一直站在校门口扒着铁栅栏向里面张望。小表舅从来不出教室玩儿,因为一到下课,同学们就会对着母亲说说笑笑,虽然很远,可是小表舅总能清晰地听到大家的小声议论。
一天,老师把小表舅叫到一边,问:“为什么最近闷闷不乐?”小表舅说出了实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没有母亲就没有孩子,没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你还记得吗?有一次,别人送给你的妈妈一根冰棍,她舍不得吃,跑回家里递给你吃。你应该为有个好妈妈而骄傲。”
老师的话深深触动了小表舅的心,从此他帮助母亲干活了,扫院子、喂鸡,还给母亲扎了一个小辫子,母亲睡觉的时候都舍不得解下辫子上的橡皮筋。而小表舅学习更加努力了,他不仅要感谢母亲,也要感谢老师的理解和开导。
生活是一片草原,“尊师爱亲”是草原上成片的美丽花朵,有同学们向老师敬礼问好的礼仪之花,有儿孙给爷爷奶奶打洗脚水的.孝亲之花,有父亲为病重孩子捐献器官的慈爱之花,更有广大人民为贫困家庭捐款的博爱之花……想着想着,我的内心力量变得无比强大。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我激动万分,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礼仪之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个暑假,除了在西安感受了中国历史之美,也去延安走了一趟红色之旅。在陕北,安塞腰鼓是一大特色,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枣园,有一个自发的民间团队为游客们表演陕北信天游和安塞腰鼓,高亢响亮的歌声和豪迈粗犷、刚劲奔放的安塞腰鼓是一种听觉的满足和一场视觉盛宴。
在黄土高原上想起一句句信天游也不足为奇,但对于我们含蓄的南方人而言,那是闻所未闻。“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失的岁月……”这一句句简单的词唱成歌,还真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追逐岁月,去完成那些梦想,陕北信天游唱出了陕北劳动人民的精神、思想与情感,简单易懂,表达陕北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听完信天游,便是那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伴随着鼓声,打鼓者时如蜻蜓点水,时如野马奔腾,时如猛虎生威……舞动着的红绸缎就如火光一般燃烧着陕北人民的.热情豪迈。虽然只有几个人表演,但已经可以想象到几百人一起打鼓的壮观场面,整个黄土高原回想着鼓声,燃烧着每个人的激情。
安塞腰鼓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它的浑厚雄壮、威猛刚烈、粗犷豪放让它成为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虽然它被称为“天下第一鼓”,但它仍需要我们去传承这些特色文化,让更多人看到,而不是只能在视频里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安塞腰鼓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陕北汉子粗犷豪迈的体现,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有让我们传承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的每一种文化都独具魅力,我们要继承那种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而光辉的文明历程。自古以来传统文化就是一本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百科全书。
在我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就发了一本漂亮而精致的书——《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写成的。开始时,我只是随随便便地读一下,但是,在每日的经典诵读中,我渐渐发现文中内容虽短小,但展示的是千年文明的先贤风范,一个个小故事生动演绎着小学生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并且我还发现原来身边就有这样良好品质的人。
记得一个星期天,我去奶奶家玩。到了奶奶家,我飞快地向奶奶打个招呼,就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边啃面包边看电视,一不小心手上的面包突然掉到地上,我看了看,捡起面包,飞快地跑向垃圾桶,正准备往里扔的时候,奶奶连忙按住我的手,说:“文闻,这并不脏,只要吹一吹,就可以吃了。”说完,奶奶就把面包递给了我。我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嫌弃地看了面包一眼,再也没有吃。
开始吃饭了,我像厨房奔去,这时,爸爸叫住了我,说:“吃饭前要洗手,不然会生病的!”尽管我恨不得快些吃到饭,但我还是更怕生病。于是,我连忙跑到水龙头旁。就在我正要开水龙头时,奶奶又连忙叫住我,说:“水盆里有水呢,不要开水龙头!”我听了心里怒气冲冲地想:这根本就是不让我用水龙头里的水呀,真是个小气的'奶奶!”爸爸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对我说:“这并不是奶奶小气,而是奶奶很节省。再说那面包还可以吃呀,水盆里的水不是和水龙头里的水一样吗……总之你是误会奶奶了!”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弟子规》中的话语忽然浮现在我脑海,对饮食不挑剔,知道自己过错就欣然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不越来越喜欢和我们亲近。《生活俭朴的尧》这则故事里,尧用土碗盛着野菜汤招待大家,津津有味地谈天下事,各部落首领再也不讲排场了。今天,爸爸、奶奶不正用他们的言行告诉我,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我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鼓起勇气,站在奶奶面前,说:“奶奶,对不起,我不应该误会您。”
传承中华文化,守护精神家园。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在绵延万里的文化之河上泛起一叶文化扁舟。
寒假前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好书《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我,忍不住一页又一页往后翻着看。很快,这本书被我看完了,合上书,不禁思绪万千。
原来中华文化是那么博大精深。它似乎使我穿越到五千年前,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血脉源远流长。
在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始创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在古代尊奉为“天纵之圣”被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的思想中最辉煌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反映了人民群众地位的重视,他主张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体现了最早的人道精神。
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报负,“位卑末敢忘忧国”笱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明代爱国英雄戚继光、郑成功收复台湾、文成公主入藏、大禹治水、范仲淹勤奋读书……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觉醒,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德必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海纳百川走向世界”如张骞通西域,唐玄奘西域取经;郑和七下西洋等,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中华文化的相互包容,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以及避风的港湾。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才能更好地塑造一个人。善恶在任何时候都不如家庭的感染力,家庭的榜样力量更加强大。“齐家”是维系“修身”与“治国”的精神纽带,居家正方能居官正。
通过查处的'一些贪官案件可以看出,很多都是一大家,根本原因正是败坏的家风所致。这些反面的例子都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更关系到能否守住一个人一家人清廉。只有清廉从政,才是给家人最好的馈赠。不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不能让亲情凌驾于原则之上,这样不仅是害了自己更是害了家人。
所以我们要重视廉洁家风、家庭的建设,只有家庭的熏陶和培养,才更有利于个人的清廉成长,也才有益于国家,家风正则作风淳,家风不正则容易导致为官不廉。
好的家风就有好的社会风气,好的社会风气才会有一个国家的强盛。家风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存亡问题,家风正则国风正,国风正则家风亦正。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础,以五十余年的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中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之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胜数,例如:中国陶瓷、四大发明、文房四宝、皮影等。今天,我们就着重说一说文房四宝,所谓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笔:因为王羲之的缘故,名声大振;墨: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纸: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铅造纸的状况,并对四纸做了说明,给予很高的评价;砚:墨子的金星砚和婺源的龙尾砚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中,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发展,才能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可现在在“洋节”风靡,而传统文化却逐渐被人们淡忘。清明节还有谁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只是去坟前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谁会安静地在家包粽子呢?中秋月圆之夜,又有谁和家人一起惬意地坐在院子中,吃着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传统文化慢慢被人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社会中日益冷清,这些现象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重视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无形的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因子,这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文化讲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整个民族不断弃旧图新,不断改革创新,文化传统在不同的时代延续,变化和发展。中华文化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中绽放出夺目的绚丽光彩。
在科技条件下,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蕴含着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阳光照透每一颗尘埃,耳边却传来了来自千年前的呼唤。是谁在吟诵:床前明月光的故乡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肠断白濒洲的思念之情;蝶恋花的爱慕之情。
破茅草屋前的杜甫含泪辛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汩罗江前的屈原“半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郁郁寡欢壮志难酬的心情。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乏优秀的:鞭跶黑暗,它刀刀带血;憧憬光明,它声声不倦;刻画人生,它句句有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薪火相传。
文化是民族的,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家庭。让我们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到世界上,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代代相传,保卫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家园!
最近,老师让我们品读了《传承中国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后,我被当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并且使我受益匪浅。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颜回煮饭敬师》这篇文章了。
《颜回煮饭敬师》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孔子带领学生们周游列国,一连几天都没有吃饭。孔子的一名学生颜回便向别人讨了一些米,做成了白米饭,打算给他的师傅孔子吃。但炭灰却落在了米饭上,颜回便将展粘有炭灰的那一部分米饭给吃了,然后端给孔子。孔子看了,他一开始认为是颜回偷吃了米饭,但颜回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孔子后,他非但没有批评颜回,反而表扬了他。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颜回是个尊重老师、关心他人的人。可是,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人的素质和道德却降低了。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尊重长辈,懂得礼义廉耻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许多的不雅行为和种种陋习。在我身边就出现了这种事情:一天,我在乘坐公交车时看到一位年轻人坐在座位上,这时上来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奶奶,因为老奶奶的身体有些不舒服,他就将身作文子靠到了年轻人座位上,但由于车子颠簸,老奶奶的身体一不小心碰到了那个年轻人,那位年轻人非但没有让座,反而还用一些恶毒的语言来侮辱、指责她。
我看到了这一幕既生气又感到惋惜,因为我们中国是个泱泱大国,还是礼仪之邦,素以优秀的品质、道德和礼仪著称。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传承、发扬着中国的美好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可难道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就可以不传承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了吗?不是!我们应该要让这种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继续激励着下一代人。如果不传承这种传统美德,每个人都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我们的民族还会富强,还会安康吗?所以我们作为小学生应该以那些伟人为榜样,努力学习。在生活中,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互帮互助,热心公益。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长治久安,人民就能幸福生活、安居乐业。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美德传承下去,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