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游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者玄奘读后感 篇1

“一个人,天地间,于茫茫无垠中摸索前行;一个人,山水间,于海枯石烂中抛去悲喜;天地寂静,山水悄然,他一人上下求索。”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看完,像是在历史长河中畅游了一遍,做了一回历史的旁观者、感悟者。

佛罗伦萨的辉煌里,伴随着美第奇家族的兴衰;罗马古城的岁月静好,是历史沉淀下来的魅力;威尼斯水道的浮沉,是名利与生态的难以平衡……

余秋雨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装饰,有的只是直白强烈的表达,缓缓讲述着那段历史。他说他想做历史的旁观者去感受、感悟,我读着他的文字,像是在历史里走了一遭,跟着他看了回欧洲历史的跌宕起伏。从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笑容与昂扬、冷清与孤寂,听到了历史的悲泣与孤鸣、细语与欢笑。

常云: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在书中,能看见的不仅是余秋雨先生看待历史的视角,更有他个人对历史的想法,也激发我们对历史的探究欲与思考。美第奇家族的故事我尤为印象深刻。从罗伦佐·美第奇的“灼灼岁序,恰似晨露,今日欢愉,明日何处”中,我看到了一个家族的思想、他们的盛衰。作为一个对文艺复兴有着强有力支持的家族,他们的衰败令人惋惜,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亦是人民思想崛起的结果。美第奇用他们最辉煌的时刻铸就了佛罗伦萨乃至整个罗马的辉煌,正如诗中一般用最好的青春铸就美好。这也激励我们要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而余先生在书中展示的并不仅仅是对欧洲辉煌历史的记录。他对欧洲历史的考察,那字里行间里,透露出了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忧虑、对探索中华文化发展道路的急切。他在寻找中华文化的.出路、世界文学的走向,乃至世界现代发展的方向。这也警醒我们:若不想我们的文化像庞贝古城那般消失,就应该采取行动,保护、发展我们的文化。

阅读时,历史的一幕幕如电影画面般一帧帧闪过。阅读完后,内心更是被那优美而不失质朴的语言轰动,让我也想去做一名“行者”:有孙行者的灵动、有余行者的思想。

这思想,于我而言正是: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必须立根于本国文明而着眼于世界,在探讨交流中共同进步。我们要学习他国文化中存在的优秀的精华,也要警惕其存在的弊病,正如古人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行者玄奘读后感 篇2

《行者无疆》这部书主要以欧洲各国的历史文化为线索,穿插进去许多古建筑、古城堡、古文化遗址、杰出人物、艺术、饮食等实实在在的文华的载体,有令人震撼的庞贝古城,文艺复兴时期以弗洛伦萨为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奇家族为中心的米开朗奇罗、达。芬奇、拉斐尔、伽利略等杰出人物,有法国的饮食,瑞士的钟表,西班牙的斗牛场等等。然后,作者在赞叹惋惜,羡慕哀伤过后,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暗暗地进行冷静的比较,在比较中进行反思,反思我国现有的文化为什么与西方存在那么大的差距,我国文化为什么不被西方文化所容纳、所理解。

这部书的结语,作者这样说:“结语不是结论,任何真正的旅途都不会有结论”。他讲完路上的种种见闻后,只是一声轻轻的苦笑。他说:“一连讲了那么多地方,一定夹杂着太多的错,但即便把所有的错加起来,也抵不过一个事实:我们对欧洲的了解,远远超过欧洲对于中国。”

接着讲了许多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一个中国学生在欧洲某个国家留学,一天新来的教授扫视过教室的各国学生,独独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的盘问。这位学生艰难地回答了一半显然被广泛误解了的问题,然后说:“另一些问题不是误解,随着中国的富强将会逐步解决的”“那么,什么是你们富强的标志呢?”教授紧追不放。学生突然觉得有点心酸,说:“我不是政府官员,回答不了这么大的问题,只想到一个最起码的标志,到了那时,中国留学生将不会在教室被单独挑出来,接受那么多盘问。”

作者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文华的隔膜。然而,这个隔膜的“死点”不在古典学理的译介,不在陶瓷、丝绸的喜好,也不在社会数据的把握,在中国人的群体心理结构所衍生的个人日常情感方式。因为它既是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又是中国文化的创造基座,既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血色,又带来了耻辱和尊严。

我没有余秋雨的深度与广度,不懂得中西文化上的事情,但他那种对中国文化前景的焦虑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而我现阶段唯一能做的只有读书。

希望所有热爱我们这个专业、喜爱文学的朋友翻翻这本书,翻翻我们的历史文化。

行者玄奘读后感 篇3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的是一个神魔时代,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去西天取经,最后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过程。

故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最喜欢孙悟空他降妖除魔神、通广大能、72变,唐僧是一个心底善良,坚守自己的目标努力去实现的人。八戒虽贪财好,但他也法力高强,猪八戒虽说是孙悟空的反面,但是少了他也就不完美了。沙僧则是一个忠厚老实,安排好所有后勤工作的人。取经绝非易事,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其中也有很多经典故事,例如三借芭蕉扇、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像恶势力低头正义终将打败邪恶,还告诉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文中描写生动形象,落笔栩栩如生宣活的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并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一定要坚持,什么都打不过我们。

行者玄奘读后感 篇4

相信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这本书记载了唐僧四师徒上西天取经的过程,内容生动有趣,十分引人入胜,令人百看不厌。

很久以前,海外东胜神洲有个傲来小国,海中屹立着一座花果山,山顶上那一块巨大的仙石千百年来吸收日月精华,渐渐有了灵气。有一天,山顶上发出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石头裂开了,蹦出一只石猴,它向菩提老祖学了许多本领,并取名孙悟空。之后,孙悟空遇见唐三藏,三藏收留了他,接续收留了猪八戒、沙悟净和西海龙王三太子。取经路途遥远、魔障重重,但师徒四人团结互助,并肩作战,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灵山,修成正果。

西天之路,长途漫漫。要的是那份执着,要的是那份勇敢,要的是那份团结。我反复诵读着《西游记》,忽然,几年前的一件小事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七岁时,妈妈教我做饭。起初,我连靠近锅子的胆子都没有,在妈妈的耐心辅导下,我终于做出了第一道菜,却是糊的。妈妈鼓励我不要放弃,我鼓起勇气又试着炒了几次,但还是失败了。这时,我失去了信心,对妈妈说:“妈妈,我是炒不好饭了,我们别学了。”妈妈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对我说:“你怎么能遇到这么小的困难就放弃了呢?你不是经常看西游记的吗?唐僧四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都没有放弃去西天取经,难道你才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放弃、退缩了吗?你看了许多次西游记,却没有学习到唐僧四师徒知难而进的精神。”听完妈妈的话,我茅塞顿开,认真地重新再炒了一遍菜,果然,菜没有糊掉,我和妈妈开心地笑了起来。确实,比起唐僧四师徒,我不得不低下头来。《西游记》不仅是一本闻名中外的名著,还是一本教育之书。说起西游记,就不得不提起那个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美猴王孙悟空。他每天手不离那根万能的如意金箍棒;他一个跟斗就是十万八千里;他吹一根毫毛能变成千上万只猴子……在西游记里,他享尽了威风,显尽了英姿,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今,在现实生活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一点也不逊色于孙悟空的百变神通,它们造福了人民,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现在,我们的思想不应该再停留在《西游记》精彩的故事中,停留在猴王的百般神奇中,而是应该努力学习,为社会作贡献。因为,这个世界才是我们发展的方向,才是我们的梦想!

行者玄奘读后感 篇5

放假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看一本书《行者无疆》,要写读后感。实际上,《行者无疆》这本书我已经读完好久,但一直都没来得及写读后感,可能是最近太懒惰的原因,一直很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文章,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受良多,明白了原来欧洲是这样的美,她的文化并不是我们国人所了解的那样的简单。当国人沉浸在日韩的流行文化当中时,沉浸在自己的各类选秀活动中时,欧洲已经开始反醒自己,反醒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欧洲走向一体,走向成熟。

很多时候国人在急功尽力的做各类事情的时候反而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是最为经典的格言,这本书从南欧入手写到北欧结束,总结了欧洲最为主要的城市及他们的文化与历史,和最值得看的东西,当你在阅读时就好像是走在欧洲的大街上,体会着由于不同历史时期遗迹所产生的惶如隔世的感觉,非常舒服,这才是真正的美。

可能我也没资格评论这些,只是说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最大的体会就是欧洲的高贵与平凡并存,伟大与平庸并存,绅士与野蛮并存,骑士与现代并存。这四个并存是我自己总结的,虽然欧洲人不多,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和智慧。

依然在不断的创造着奇迹,其实现代的欧洲人已经不再完全守护于传统,而是以更为现代的生活方式存在,但是他们保留了自己的传统,自己最为核心的东西;我并不是在这里做卫道士,只是觉得我们应该珍惜真正经典的东西。

行者玄奘读后感 篇6

断断续续读完余秋雨先生所著的《行者无疆》这本书,仿佛是一次奇妙的游历,心境豁然。立于书页指间,书中美轮美奂的世界令人陶醉,风景触手可及。一行字母、一条小巷、一片墓地、一份图表、一座城堡、一群闲人、一块巨石、一面蓝旗。古老而神秘的欧洲,厚重而丰盈的疆土,在余秋雨先生的笔下,充实而释然的拉开帷幕。

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废墟,大海,流浪,历史常常从这里出发。第二卷:森林,山丘,古堡,历史常常在这里隐蔽。第三卷:热闹,精致,张扬,历史常常在这里转折。第四卷:苍凉,寂寞,执着,历史常常在这里凝冻。四卷分别记述了他在南欧,中欧,西欧和北欧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描绘了四地区的沧桑巨变和人文风情。

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余秋雨先生的欧行漫记,他与同行者一道远行,前往欧洲进行社会考察和采访。从南欧一角踏上欧洲大陆开始,由南至北,一路前行,带领读者走遍欧洲九十六座城市。无论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并不止于眼前的风景,总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废墟,是大自然以火山的威力,瞬间凝固了一座鲜活的城市。可以想象,站在发掘出的废墟面前,人类群体在毫无预告的情况下集体死亡,霎时毁灭,是何等震撼,以至于作者在文中频频使用“劳累”和“心累”的词语。知道罗马,是缘于美丽绝伦,风华绝代的奥黛丽赫本的电影《罗马假日》,唯美暖心的爱情故事外,罗马的伟大与厚重,从每一扇旧窗、每一块旧砖、每一道雕纹、每一处老藤溢出,独具匠心的设计,意气昂扬的姿态,无不彰显出一种伟大和典范。作者笔下的罗马假日,空静之境,它不仅是一部影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北欧童话,一步跨进北欧,立即天高地阔。奥登塞,安徒生的家乡,他出生的那间红顶房,房间非常狭小,但却凝聚了世界各国孩子们的目光,很少悬挂国旗的丹麦,把一面国旗端端正正地升起在那幢红顶房上。一个不太在乎标志的国家,终于找到了国家标志。这是所有的童话集合而成的一个童话。

仍是那条小巷,却空无一人,抬起头,月色已高挂,路灯闪烁着昏暗的光芒,暗淡中流露着寂静。路旁有一扇质朴的暗红色门,刚要轻叩,却又被这门的色彩所吸引。时浅时浓的红辅满每一处,因为经受岁月的洗礼,油漆已失去了当年的耀眼,沧桑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再有轻叩之念,却又缓缓放下悬着的手,门里的人是不是已经进入了梦乡了呢?在这样的环境中睡眠也是非常甜美的吧。转过身,白天摆出的几张桌椅已经收了回去,只有一抹淡雅的月色投置于地上,盛开的几株花儿也仿佛陷入梦境,低低地垂着蕊儿,空荡荡的小巷别有一番韵味。

读着美妙的文字,心思徜徉。在作者博大精深的文字里跋涉,移步换景,仿佛角角落落都新奇,又仿佛每一处景致都熟悉,熟悉到可以透过文字,触摸异国他乡的微笑,触碰无可奈何的叹息。在有力度的温暖和沉思中,静静体味,默默动容,就像作者在结语中写到:“结语不是结论,任何真正的旅行都不会有结论”。他讲完路上的种种见闻后,只是一声轻轻的苦笑。他说:“一连讲了那么多地方,一定夹杂着太多的错,但是即便把所有的错加起来,也抵不过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对欧洲的了解,远远超过欧洲对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