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如果你对“关于孔子的名言”感兴趣本站能为你提供相关资料,以下是一些能为您带来帮助的信息句子。名言警句可以让我们在人生路上更加坚定,名人格言呈现出知识才华智慧和经验有着极高的启迪性。

关于孔子的名言(篇1)

1、“学而时习之”,出自《论语·学而篇》,意思是说学习知识后要不断地去实践、反思、总结,使自己不断地提高,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的重要观念之一。

2、古代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珍惜自然资源的传统美德,崇尚勤俭节约,反对暴殄天物。孔子坚持“节用爱人”,并这样要求自己。此句意思是孔子主张断绝自私、自利、固执和自我的行为,不奢侈浪费,这对现代的生态保护同样有着深刻的启示。

3、好民之好,恶民之恶。

4、它是对师长、进师问道的尊敬和信徒的精神追求的体现。

5、秀才下定决心上路,却羞于衣衫褴褛和饮食不佳,不够和议论。说明:书生向往追求真理,以衣冠不雅为耻,那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6、你若说正经话,就必照你祖宗所说的去行。

7、和当然是和和气气,和和乐乐的意思,贵当然是说最重要的意思,也就是说,人和人相处,首先要考虑到和和气气,和和乐乐,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和气,就会心情不好,生气是一把双刃剑,再说了,所有的事情,只要计较,就会生气,但是如果不计较,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此,和为贵,有和才能贵。

8、意思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够自立于道,四十岁能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9、病从口入,饮食不调是致病一大因素,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以粗米杂粮为主食,营养反而得以保存,配菜不讲究精致,更容易消化吸收。

10、“(孔子的学生)有子说:礼的应用,和谐最为珍贵。古代君王的治国之道,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1、\敬师者,明道之基;爱师者,德行之源。\这是一句流传很久的名言,它强调了尊师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一直是十分重要的价值观。尊师不仅仅是社会道德准则,更是一种修养,一种自我要求。只有懂得尊重老师,才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成就人生。在经济、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尊师仍然应该是我们年轻人的信仰和追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老师的教诲,珍惜老师的付出,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12、孔子“仁”学思想的提出在哲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理论贡献的创新。他是第一个将“仁”提到哲学高度的人,他把“仁”这一概念提炼为最高伦理范畴,赋予广泛的意义,并把它同“礼”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他庞大思想体系的核心。

13、尊师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许多名言表达了这一价值观。

14、儒家认为,人类社会天然地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大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的一切原料无不来自于自然界,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15、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出处:《论语·学而》——战国·孔子

16、孔子的仁是亲和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孔子明确提出:仁者,爱人。儒家认为应当用“仁”来处理伦理社会关系,主张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助和友善。

17、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最大原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与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18、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9、骄傲自满只会使自已摔跟头,唯有低调处世,才可能受益匪浅,体味百味人生。

20、起初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曾经那么要好的朋友突然就变成了陌生人。后来随着自己慢慢成熟,我发现自己还是愿意和老朋友们保持联系,但也做好了随时被任何人中断联系的准备。

21、生而为学,亦安之;学无止境,学无止境;困了就学习,然后也。又累又不学,人为下矣!说明:天生知才是最好的人;只有通过学习才知道什么是下等人;遇到困难要学习的是二等人;那些在困境中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糟糕的!

关于孔子的名言(篇2)

22、发愤图强,追求进步,此乃君子所为。正如站在奥运赛场上的选手们,正是通过刻苦的训练,永不言弃的意志力,咬紧牙关顽强拼搏,方能赛出风采,赛出水平,展示祖国运动健儿的良好风貌。一个人若能做到严以律己,自尊自强,前路自然光明。

2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

2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25、教育者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敬爱他们。

26、提倡“大丈夫”精神的一位先秦思想家是(D)

27、那在地的高处不怀恶念的,就能在那高处除灭,在那高处矫正。

28、《孔子过泰山侧》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29、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意是: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

30、(《论语·子路》)”和而不同”又成为人们处理一切事物都应该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后来的儒家提出“中和”的概念:“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1、①哀矜:哀怜,怜悯。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33、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到孝顺。

34、儒家思想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留给我们丰富的德育思想文化,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仁政思想,同时他将“性善论”、“民本思想”融入孔子的理论,并对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做了补充,形成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影响深远,它的真知灼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5、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6、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37、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的意思还是:用、拿。全句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严格,用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律己宽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一个人具有很高素养的标志。《增广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意思是说,以严格要求别人的态度要求自己,以宽容自己的态度宽容别人。中国还有一句谚语“人和万事兴,大度聚群朋”,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齐心协力,事事就兴旺发达,心胸开阔、豁达的人,才能广交朋友。

38、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39、(《国语·郑语》)贾谊说:“刚柔得道谓之和”

40、一个和谐的家庭可以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幸福、健康、智慧和力量,特别是为孩子们更快乐更好地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41、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仁,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42、中华民族素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即便现在有部分人鼓吹“读书无用论”,也影响不了学习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位置。

关于孔子的名言(篇3)

43、所以,父母在世的时候,多陪父母,因为父母是最大度的人,他们不会计较子女的付出,只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我们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老了需要帮忙照顾的时候,不要有怨言,因为当我们是孩提时,不会自理能力时是父母一遍一遍的教我们,喂养我们不耐其烦

44、但凡遇到这样的人,我都会想到孔夫子的话“道不同,不相为谋”,用来安慰自己。既然对方已经那样想、那样做了,我虽有些伤心,但收拾好心情,还要继续走自己的路,没必要再勉强做朋友。

45、任何事情都要站在两面的角度去考虑,也就是同理心的重要性。这个事情自己会不会做、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不愿意,又如何强加给别人呢

46、其次,孔子“仁者人也”的命题表现出强烈主体意识,与当时主张人的本质乃是神的创造和赐予的希腊、印度文化作横向比较,无疑是最现实、最进步的。它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揭示了人伦关系的法则。因此,我们今天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个人的人格,这无疑十分正确。而一味突出个人意志,搞“个人本位”则是行不通的。因为个人的一切都得在社会的网络中才能完成,人必须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受社会政治、文化、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的制约,这正是孔子“仁”的真谛。

47、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认为水像真君子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48、多为他人着想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49、你能说法语而不懂吗?使它昂贵。用手说话的人是无言的。说明:正确的话,不能听吗?我们必须谨慎地改正错误,才能有价值。难道就不能服从吗?

50、阳春有脚还复来,今年花谢明年开。

5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释子贡问孔子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那就是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

52、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53、为了人民的利益,难道你不也利益而不付出代价吗?

54、孔子君子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

55、虽然因为战乱,他没能去成。但由此可以看出,一旦听说有人请他做官,孔子所有的坚持都可以为之退避了,这是很荒唐的,与他自己的理论背道而驰。

56、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幸福的家庭,也不愿用几船家具来组织一个无聊的家庭。-(De)海涅。

57、在这章经文中,明确地记述了孔子一生所谨慎的三件事。战争和疾病是偶然的事件,唯有斋戒之事,是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会遇到的。对这件事,孔子一生也是非常的谨慎。《论语》一书中就有记载孔子慎重对待斋戒的经文。

58、“仁”在《论语》中出现过109次。孔子对“仁”主要有这样一些解释:1.“仁者人也”;2.“仁者爱人”;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克己复礼为仁”;5.“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6.“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7.“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8.“刚毅、木讷近仁”;9.“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仁”的涵义十分广泛,但最主要、最核心的是对人肯定的“人”及其“爱人”,以及同“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道德规范。

59、三连,必有我严老师。选择好的,然后跟随它;选择坏的,然后改变它。解释: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个一定是我的老师。我们应该选择自己的优点去学习,注意改正自己的缺点。

60、意思是说只用一个钩而不用多钩的渔竿钓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的鸟。孔子提出的“不一网打尽、不倾巢尽剿”的主张表明,自然界中有其生存繁衍的规则,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应顺应规则,既要考虑眼前,又要兼顾长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因此在人类活动中要防止猎尽捕绝,影响生物繁衍,违背规则,避免对自然的过分干预,否则会破坏生态平衡,危及自身的生存。

61、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62、可见,做人光明磊落,方有清正之誉,因此包拯流芳百世,成为大家心中清官好官的代表人物。

63、夫兰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关于孔子的名言(篇4)

6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2、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佚名3、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佚名4、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笛卡尔5、要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佚名6、尊重别人的人不应该谈自己。――高尔基7、要不得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佚名8、尊重自己最好的方法是尊重他人。――佚名

65、第一句“为天地立心”。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第二句“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

66、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

67、孔子所谨慎的是:斋戒、战争、疾病。

68、孔子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69、《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述了孟子游说各诸侯国的言行和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70、人无阶级之分。说明:我不分青红皂白地教所有来学习的。

71、白天忘记吃饭,夜晚忘记睡觉。

72、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失范,人欲横流。孔子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危机,与弟子们一起研究救世良方,终于在借鉴西周周公思想的基础上创建了以“仁”为核心,包括“仁、义、礼、知、信”等在内的一整套封建伦理道德,并且一生都在为维护、宣传及实践这套伦理道德而努力。

73、眼睛是心中的浮子,言语是行动的方向。

74、谦让仁者风,君子以此为常。

75、不要在父母年迈的时候,想着还有大把的时间在他们的生命里,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到孝顺,时间会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遗憾。所以我们把想给父母做的事一定要提前去做,不要把遗憾留给自己。

76、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坛存在着浮夸主义的作品、风格等现象,鲁迅提出了反对浮夸的口号并反复强调,从文章到讲演,呼吁文艺界运动改变浮夸现象,提倡现实主义文艺。

77、意思是:以和谐为贵。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注释:

78、岁月老了冷,才知松柏凋零后也。说明: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树是不落叶的。穷人怎样认识公义,他也照样认识忠信的人。

7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80、以和为贵的意思是以和气为最主要的才能一起发财,这里的河指的是和气和睦的意思,贵指的是富贵。发财的意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要动不动就吵架,打架闹矛盾,人以和为贵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和和气气的,相互之间。相处和睦,才能一起发财,才能够一起赚钱。

81、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82、它知道自己有多蠢,就有多蠢。解释:他聪明可以学,他装傻别人追不上。

83、何九华大杀四方以和为贵这个梗,是他身上的两个纹身,左臂纹着大杀四方,右臂纹着以和为贵

84、而孔子则进一步阐述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关于孔子的名言(篇5)

85、这首诗也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文化名言。

86、——對每個人,欲望伴隨終生,顯然比祭祀鬼神更重要。

87、这三个词语结合在一起,通常都是用来形容君子风度的。

88、孔子慎重对待第二件事是战争。春秋末期正处于诸侯争霸时期,诸侯们不顾人民的死活,不断的发动战争,谁的军事实力强,谁称王,谁的势力大,谁称霸,称王称霸的诸侯,尽管得到了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但给普通百姓,带来了很大灾难,不少人有家不能归,不得不流离失所,四处奔波。面对战乱不休的时局,孔子多希望诸侯们都放下屠刀,不再杀伐,实行仁政!可孔子的这个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主张,诸侯们能采纳吗?恐怕没有一个人采纳!

89、孔子说做好事并不一定需要报酬

90、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91、译文: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指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

92、孟子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传承人。在孔子主张恢复周王朝礼制治国的基础上孟子主张义。仁义仁政。还主张以民为本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还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被后世子孙称为亚圣。

9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4、你好,孔子没有说过“做好事需要报酬”的原句。相反,他强调了无私奉献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意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这表明了孔子的道德观念,即要待人以诚、做人以德。

95、同时,其他名言也表达了尊师重道的精神,如“三年看厨师,十年看师父”,“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96、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97、五、谱牒家规,正所以别外孔而亲一体。子孙勿得互相誉换,以混来历宗枝;

98、”明确表示了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尊重他人的知识和经验。

99、所有的医生。崔朱造反,陈文子捐了四十匹马。

100、出处:鲁迅《彷徨·离婚》:“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

101、道听道说,德也弃。解释:急于传播流言蜚语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叛。

102、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圣人之于民,亦类也”,为普通人成为圣人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孟子还总结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大丈夫”人格: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103、五千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出了富有内涵的思想文化。以和为贵的故事来源很多,比如隋朝时期的田镇,田庆,田广三兄弟分家,还有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等等。和为贵的和,有和气,和谐,和睦的解释,和是中国民族人民至始至终的做人处事原则,和气生财,只有和家才会兴,国才会旺。

104、这些名言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中应该延续和弘扬的理念。

105、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是我们一辈子都还不完的恩情,父母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有父母在,就有家。

关于孔子的名言(篇6)

106、孔子三慎之一是慎战。对于战争,孔子更加慎重,并且拒绝谈论战事,曾经卫灵公问孔子打仗的事,孔子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卫灵公想要发动战争,这与孔子周游列国的初衷相悖,于是孔子第二天便离开了卫国。

107、【译文】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就一定会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108、——贪欲是魔鬼,会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即使平常食欲,如不控制,也会损害健康。

109、从古至今,梅花一直是文人心中高风亮节的象征,歌颂梅花的诗歌数不胜数,佳作更是不少,王冕的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

110、至於菊,素隐高阳,似与道相得。君子以宽柔、以正德、以方正。”其中“梅兰竹菊”是描述四种植物,而“君子气忍和谦让仁者风”则是对君子的品行进行评价。

111、出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

112、一川含绿草方长,满地落红春已归。

113、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114、当然,并不是说孔子对其他事情不谨慎,而是说,这3件事,比普通的事情更加谨慎。

115、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内涵主要有:第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它强调了“仁、义、礼”,即人要真正成为一个大丈夫,做大事成大业,首先要学会以“仁、义、礼”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举止,这是培养“大丈夫”人格的前提;第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大丈夫”人格必须从立志开始,独立的道德意志是其主要构成要素,要心藏凛然正气才能形成完美理想人格的道德精神;第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大丈夫”人格的实践形式,“大丈夫”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独立人格,无论富贵、贫穷,还是权势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

116、尧舜者是为仁,商汤周文为仁。士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终生不忘“克己复礼,仁在其中”(《论语·颜渊》)。论语说仁,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孔子安于仁德,亦将体悟播散给弟子。他爱憎分明,情浓意烈。阳光照射于他,脸影亦是正气昂然,昂首挺肩。孔子者,义也

117、“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118、“和为贵”,最早出自《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也。”意思是:

119、花言巧语,点出小行和笃行,难以善举。

120、孔子之三慎:斋、战、疾。

121、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而慎独说到底其实就贵在这三个如一。

12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123、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孔子认为,过去的明君圣王,在调正人和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能使人们之间能够根据礼的要求,作到和谐。

124、【道理】做人要发自内心的诚实,不能有半点虚伪,因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编辑本段]《中庸》中的慎独

12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Isitnotapleasuretolearnandpracticewhatyouhavelearned?)

126、战,即战争,关乎国家存亡,自然是大事,《孙子兵法》开篇即是:“兵者,国之大事也,死之生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孔子所处春秋时代,正是流行兼并战争的时代,大小战役不计其数,但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战争太可怕了,不可不慎!当年林肯签字决定和南方开战,结果战争的惨烈和代价的惨重,让林肯后悔不已。

相信《关于孔子的名言通用126句》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迷你句子网”是您了解名人名言,节日祝福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jzd3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孔子名言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