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设计(篇1)

1、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2、以上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坏事。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

1、研读做好事板块:

⑴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⑵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2、研读做坏事板块:

⑴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⑵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⑶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1、课前把要写的生字贴在苹果纸上,并藏在学生的桌子里面。

2、告诉学生,在你们的桌子里有几个可爱的红苹果,请找一找。

3、找到苹果的同学上台告诉大家,这个苹果的名字叫什么。

4、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1、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2、向老师请教最难写的字,老师范写指导。

同桌互相听写,再检查是否正确。

教学方案设计(篇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 8 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 2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笔画:弯钩。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1.教法选择: A 、指导看图,训练观察。 B 、启发想象,训练思维。 C 、引导赏析儿歌,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2.学法引导: A 、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B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 C 、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培养热爱生活的意识。

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对“祖国”的了解和对生活的观察),激趣生情。

5.教具媒体组合应用:教学光盘、生字卡片、祖国风光图片和 VCD 《娃哈哈》。

( 一 ) 提出学习目标。 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出示挂图)

( 二 ) 复习检查。 上节课学习的字词还记得吗?依次出现:蓝天、祖国、泥土、大家,齐读两遍。

( 三 ) 读词贴图,整体感知。

1.黑板上还有几个词,谁想上来把它们翻过来,读一读?(课前将“白云、种子、鱼儿、小鸟”四个词做成小房子形状贴在黑板上) 请大家认真听,他读对了,咱们跟他读一遍;如果读得不对,请你举手告诉他。

2.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请大家翻开书本第 83 页,找一找哪几行诗告诉我们它们的家在哪儿。

师: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 指名四人上台把词语卡片贴到挂图中的相应位置。 ) 〔“读词贴图”这一环节既在游戏中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过的字词,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落实《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3.大家都知道:蓝天是……树林是……小河是……泥土是……(引读前四行诗)

( 四 ) 精读训练。

1.这四行诗你最喜欢哪一行?请你把它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启发想象,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组织点评。

( 1 )要让学生知道:一边读一边想象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大家在读书时可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3.四行诗写得多美啊!咱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吧。(注意停顿和连贯,提醒读书姿势。)

4.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自己的家,咱们大家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在哪儿呢?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行诗。读完以后想一想,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关于祖国,你还知道什么?

( 1 )讨论交流。

( 2 )欣赏祖国风光图片。看后简单交流感受。

( 3 )听歌表演 有一首唱出了我们生长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快乐。(播放 VCD 《娃哈哈》)同学们可以坐在座位上唱,也可以站起来表演,有没有同学想上台来表演的?(鼓励大胆展示自我的孩子。)

( 4 )指导朗读最后两行诗。

5.朗读整首诗。

( 五 ) 指导背诵。

1.试试看,能不能不看书,把这首诗背给你的同桌听?

2.边欣赏画面边背诵,会背的同学大声背,不会背的同学跟着背。

3.请大家站起来,配上动作再背一遍。

( 六 ) 总结全文,扩展练习。

2.学做小诗人 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搜集有关“家”的资料,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每人说一句话,小组作出一首诗。

3.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以后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个诗句。组织进行简单评议。 ( 七 ) 总结,布置作业。 回家把你们小组作的诗句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请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再作一首这样的诗,好吗?

1.翻到书本 84 页,昨天我们练习写了前五个生字,剩下三个生字,请一个同学把它们读出来。

2.先学“土”字。仔细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利用课件演示“土”字笔顺,师范写,生描红。

4.同法学习“种”“子”,注意“种”的第四笔是“点”,“子”的最后一笔“横”要长些。

6.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写字作业,师生评价。

1.诗中“祖国”是一个抽象的词,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尤其不容易理解。卢老师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汇报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祖国”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的意识。

2.课中设计游戏环节“学做小诗人”,以课文为凭借,把语文课的视野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不仅巧妙地进行语言训练,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体现大语文观教学,培养他们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

3.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卢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写字教学,且扎实有效,同时重视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教学方案设计(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播放课件,给小学以感官刺激。

2、感受文本:从变化多和变化快两方面分析课文内容,评析课文内容,评析语言。

3、写作训练:完成本课所学,展开想像,进行写作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学生谈看图片后的感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1) 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2)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三、抓住特点,品读想像。

过渡:这一烧,天空中就发生了许多变化,火烧云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板书:变化)

1、默读第二段。

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板书:颜色形状)

2、教学第三自然段。

出示: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__________ __________

茄子紫__________ __________

3、教学第46自然段。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那么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1)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感情朗读。

(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b、马是怎样变化?c、又是如何消失的?

(3)学生引读火烧云变成狗和狮子。

(4)学生根据画面配音,说出火烧云变化的形状。

(样子、变化 的顺序说说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形状。

四、着力铺垫,巧设悬念。

1、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首先提出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再通过读、划、思议学习,印象会更深刻。

五|、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是啊,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六、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收集到的火烧云图片,并用语言描绘。

教学方案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内涵。

2、通过指导重点句子的朗读,使学生领悟朗读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今天校园年级弟弟妹妹好奇

2、再出示几个生字进行书写。

今校级弟妹奇

(1)组词。

(2)讲讲识记要领。

(3)老师范字。

(4)学生书写。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1)出示以下句子,要求讲出相应的小节。

①开学第一天见到许多小弟弟小妹妹。第一节

②开学第一天我们升入二年级。第二节

③开学第一天我们很高兴。第三节

④开学第一天我们向小弟弟小妹妹点头微笑。第四节

(2)选出自己读得最好的小节,读给同桌听。

2、选几个喜欢读的同学示范朗读。

3、边评价边进行朗读教学。

(1)指名学生读第一节。

①评价他是否读出以下几点:

a.正确、流利。

b.读出第一天见面的高兴。

c.读出天气与花朵的美好。

②请喜欢读第一节的同学一起示范读。

③全班齐读。

④讲“格外”、“分外”的意思。

a.格外、分外与十分、非常、特别意思相近。

b.进行换词朗读。

(十分)

今天的阳光(非常)灿烂。

(特别)

⑤表演读第3、4句。

(要求读的同学会笑脸相迎,会高兴地握手等)

(2)指名学生读第二节。

①评价朗读。

a.读出升入二年级的喜悦。

b.读出开始新学年的快乐。

②学生示范读后全班齐读。

③重点讲3、4句。jzD365.coM

a.出示船扬帆出海的课件。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就像出海的小船,扬起新的.风帆。

我要开始新的学习。

c.认识第一句比第二句好,用了比喻句,把刚升入二年级的同学比作出海的小船,请大家用自豪的语言读第3、4句。

(3)请学生读第三节。

①出示教学挂图,找找哪几个是小弟弟小妹妹。

②讲讲“好奇兴奋”的原因。

③请几个同学齐读后全班跟班。(要求读出小弟弟小妹妹刚刚入学的兴奋好奇。)

(4)请学生读第四节。

①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a.为什么说我仿佛突然长高了?

(因为看到比自己矮小的同学,感觉到自己长高长大了。)

b.怎样给一年级小同学“送去大同学的温暖”?

②表演。

(要求展开想像,打打招呼,微微笑一笑)。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节。

(要求边朗读边微笑。)

(三)朗读全文。

(要求读出开学的幸福快乐)

(四)小结

新的学年又开始了,我从今天开始,希望大家如诗中所说的幸福、快乐、和善。

(五)作业

你已经升入二年级了,经过一年的校园生活,你一定非常熟悉自己的学校,请你当一回小导游,向一年级的新同学介绍你可爱的学校,并热情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教学方案设计(篇5)

(一)引入

1、放映观潮时“人山人海”的镜头。师述:同学们,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都要到我们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观赏“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板书:观潮)

2、提问。(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

3、这节课我们要重点领略钱江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描写潮来时景象的段落(第2、3自然段)。

2、大家打算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两个自然段呢?(指名学生说说方法,如果学生不会说,就用提建议的方式提出要求,如果学生能说,就引导到用“读”的方法)我有一个建议,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个自然段,然后把自已特别喜欢的语句反复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得有气势些,再读给大家听,并且说说理由,怎么样?

3、学生自学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后再齐读。

在交流中随机抽出3个句子进行重点指导:(指名读后,让学生评价是否读得有气势,改进并提建议后再读,教师相机指导)

①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②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想象一下“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再看录像感受)

指导朗读: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指导背诵。

①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投影出示句子(括号内的词供参考,不出示):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②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

投影句子(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④划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⑤现在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A、教师启发:刚才学的这两个自然段中很多词语用得十分精彩,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老师投影出示词义,学生知道的就站起来说该词语。

1、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人声鼎沸)

2、有风浪,水面很平静。(风平浪静)

3、形容声音很响。(山崩地裂)

4、面与天际会合,指地平线。(水天相接)

5、从这岸到那岸在江面上横着接通。(横贯)

6、分先后地一起前进或同时前进。(齐头并进)

7、形容水势很大。(浩浩荡荡)

B、(用投影出示一段话)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联系整篇课文,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把它说完整,说清楚。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潮来时(浩浩荡荡),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声鼎沸),但是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前后讨论后交流,出示答案后再把这一段话连起来说一遍。

(四)质疑,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观潮》,你有什么想法?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阅读有关课外书,进一步了解大自然。

(五)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题、第6题

教学方案设计(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则谜语组成,谜底分别是人的两种器官:眼睛和耳朵。本课要求学会请和棵、颗。

二、教学目标:

耳朵的一些特点,知道这两则谜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掌握猜谜的方法。

间、颗、黑、猜、瞧等反犬旁两个偏旁,分清猜、请和棵、颗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课激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谜语》这篇课文,一起读课题。

2、学习语字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语字?(语文书上、课程表上、作业本上、磁带上等)

用手在课桌上写写这个字。

二、初读谜语、学习生字

1、读读谜语

过了这么久,这个谜语着急了,它想和小朋友见见面,我们一起见见它吧!喜欢这个谜语吗?赶紧读一读吧。自读谜语。指名读谜语,读后纠正字音。

2、学习生字

⑴、谜语会读了,躲在谜语里的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生字词(中间猜不着请你瞧一瞧一片一颗黑葡萄)请小老师领读,齐读,开小火车读。

⑵、分清颗和棵(出示棵颗)

谜语里的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一棵树的棵,有什么不同?(偏旁不同)教学页字旁。

口头填空:一颗()一棵()

三、再读谜语、试猜谜语

⑴、认识了躲在谜语里的'生字词,相信小朋友能把谜语读得更好了。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谜语。

⑵、交流猜谜的方法

你知道谜底了吗?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来学习生字语引导学生把生活和课堂结合起来,体现了大语文观。

课文插图知道谜底,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眼睛想到的,读懂谜语的每一句话才猜出来的,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请你对我瞧一瞧受到启发)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有那么多猜谜的方法。老师也有一种猜谜的方法,那就是画一画。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每个小朋友拿出白纸,按照谜语所说的画一画。画后讲评(通过交流讲评,让学生理解中间、黑葡萄、上边毛、下边毛所包含的意思)

⑶、理解最后一句话

其实这则谜语中的一句话,已经告诉我们谜底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一起读读这句话。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表演瞧一瞧的动作,从中明白瞧用的是眼睛。

比较猜和请字形的不同,教学反犬旁。

比较句子:猜不着,你就对我瞧一瞧。

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

哪句比较好,为什么?(第二句用了请字显得很有礼貌)读出有礼貌的语气。

四、朗读谜语,背诵谜语

⑴、学了谜语后你可以给别人去猜,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别人喜欢你的谜语?(为了使别人喜欢你的谜语,在猜谜语时,可以加上表情,加上动作。)自己准备一下,争取把谜语说得好一些。

⑵、创设语境,练习交际口语

假如,你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你的阿姨,你能给她猜猜我们今天学得谜语吗?(提醒小朋友碰到阿姨应主动打招呼;跟阿姨说话时,要有礼貌;跟阿姨分别时,要说再见)

老师演阿姨,小朋友给阿姨猜谜语。

小朋友之间互猜谜语。

五、拓展阅读、编编谜语

⑴、老师找了几个有趣的谜语,你们想不想见见他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几个谜语。(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猜不着,你在听我说一遍。等几个谜底是人的器官的谜语)

⑵、今天,我们学的谜语,谜底都是人的器官。你能照着这几个谜语,编一个谜底是鼻子的谜语吗?(左边一个洞,右边一个洞,是香还是臭,问它它都懂。)

教学方案设计(篇7)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写猫的古怪性格。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分段,读课文,了解内容,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背诵第二段。

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可爱。

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第一段,回忆课文内容。(要求边读边思考)

#1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怪”是形容猫的性格特别,很难捉摸。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的性格有些古怪:

[1]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2]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不理不睬,一声不坑;

[3]猫即胆小,又勇猛。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

#3学习第二段:思考完成。

[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2]抓词语说理解,谈体会。方法:读句子,话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

[4]再读课文,用串连各段段意义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

~~~ 老实、贪玩、尽职 ~~~

|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一 性格古怪 |胆小,勇猛 喜

――――――― ―――――― 爱

| 耍个没完 之

二 淘气―― |摔疼了也不哭 ――天真可爱 情

|摔交打秋千

作业:

一组词

1形近字组词

性( ) 忧( ) 职( ) 凝( )

姓( ) 优( ) 织( ) 疑( )

痒( ) 稿( ) 淘( ) 耍( )

样( ) 搞( ) 掏( ) 要( )

跌( ) 辟( ) 跤( ) 凭( )

秩( ) 僻( ) 校( ) 算( )

2多音字组词:

的折

二填空组成词语

无( )无( ) 生气( )( ) 性格( )( ) 闭息( )( ) 变化( )( ) ( )( )可亲

三造句

教学方案设计(篇8)

教学内容:

《悯农》这首诗语言简洁通俗,琅琅上口,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炎炎夏日看到农民在田地里辛勤劳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目标:

午、汗、粒、辛五个生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古诗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诱发动机。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一个学生饶有兴趣的诗歌,引出课题,进而极大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感染。

3、品读感悟,读有感情。现在孩子过于娇惯,很多孩子挑食,饭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闹,不想吃就扔掉,浪费现象日益严重。对于这首诗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诗的魅力,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是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学生,而是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句,从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去细细感悟,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

那咱们赶紧去听一听吧!(课件播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音乐。)听了以后觉得怎么样?好不好听?

揭示课题,认识生字农,(出示农的带拼音生字卡片),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范读古诗,激情。

老师描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是唐朝的一位诗人李绅写的。李绅呀是当时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地里干活,不由得随口吟诵

2、播放课件:配乐朗读古诗。

三、初读古诗,识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古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要求会认的生字做上记号。

3、小组同学合作读生字。

4、反馈识字。

(齐读。

(2)去掉拼音帽子认读生字,齐读。

(3)现在该把它们送回家了。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

四、逐行读诗,品味。

2行。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这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老师相机根据学生的回答播放课件范读)你们愿意像这样读吗?赶紧练一练吧。(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刚刚我们大家都读得很不错,为了表扬和鼓励大家,播放一段小故事给大家看好吧?好!

(2)请同学说说刚刚乐乐和他的爸爸说了些什么?

(4句。

(6)指名仿课件读。

(7)读了这两行诗后,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好!我们一起来看乐乐和爸爸对话的插图。

(乐乐的爸爸也告诉了我们大家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5、全班跟音乐齐读。

五、诵读比赛,展示。

1、分小组演读。

2、师生评议,鼓励表扬。

六、课外延伸,小结。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悯农》还有另外一首诗,同学们课外时间去读一读,学一学。

悯 农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籽。

教学方案设计(篇9)

一、导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我们地形的多样性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形成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知道我们的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

分界线;

3、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导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地图了解我们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及不同的自然景观。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

3、运用地图、降水柱状图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的气候及气候对周围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

导学重点:

我国的季风气候及其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导学难点:

气温和降水量图的判读和分析;

导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请同学们说说淳安地区冬季和夏季在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教师引入:形成这种特点是由于季风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风的影响。

教师板书:

二、季风的影响

1、中国的气候类型

学生探宪活动:学生看图5—18 中国的气候类型,分组讨论我国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各

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学生讲述:介绍各地的气候特点及其生产和生活方式。

导学设疑:我国各地什么气候影响最大?不同地区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季风气候影响最大,受季风的影响)

导学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我国的季风。

教师板书:2、我国的季风

学生分组探究活动:看图5—19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及季风的活动和历史与社会图册第26页《 中国的地形图》

思考分组活动:①我国的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从什么地方来?

②我国的夏季风和冬季风各有什么特点?

③季风主要影响到我国的什么地区?

④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什么为界,界线是什么?

⑤请同学们在中国地形图上描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学生回答:略

师生归纳:

设疑过渡:那么季风对我国的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教师板书:3、季风的影响

学生活动:看图5-19季风的功劳和P14相关的文字。分组讨论季风的有利与不利及季风的性质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

1、对比图5—20和3—4,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①学生先找到广州和利雅得这两个城市,比较它们在位置上的相同点

②从图上读出广州和利雅得这两个城市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③如果叫你选,你是广州呢还是喜欢利雅得,请说明原因?

教师引导:介绍看气温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点红线为各月气温曲线,蓝色柱状为各月降水量,一般以1月代表冬季,7月代表夏季。

学生回答:略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季风区适合人类生存;对比两个城市可以看出夏季风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此时又正值我国气温较高的时候,形成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学生阅读:“阅读卡”,从文字上进一步感受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设问转折:季风给我国带来的都是好处吗?

学生回答:略

教学过渡: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季风的“过”。

学生活动:看图片5—21和图5—22,图5-23说说季风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什么?为什么会产

生这些不利影响?。

学生回答:略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中的提问。

课堂小结、整理知识:

夏季风:偏南风,温暖湿润,

风向冬季风:偏北风,寒冷干燥

的降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导学促进:

1、造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地()

A、受夏季风影响的强弱和长短不一 B、地形类型不一 C受冬季风影响的强弱和长短不一 D、气温高低变化不一

2.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 )A、从南到北逐渐减少B、从东到西逐渐减少

C、从西到东逐渐减少D、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

3.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 B、江淮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4.生活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人们,生活习惯上有明显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植被

4.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高山气候D、季风气候

导学探究题: 对照图5-6看看有哪些省级行政区位于非季风区. 长江以南地区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影响

教学方案设计(篇10)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标出诗歌共有几节,了解每节的意思。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实际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大家心里有什么话要说?讲一讲。

2、从挂图引入课文。

师:大家对开学第一天的感受很多,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过开学第一天的。

(二)分自然读课文

1、要求圈出生字,认真读一读。

2、讲讲诗歌一共有几节。

3、讲讲每一节讲了什么内容。

(三)学生汇报

1、诗歌一共4节。

同学们见面,十分高兴。

第二节讲我们升入二年级。

第三节讲学校里来了许多小弟弟小妹妹。

第四节讲我向小弟弟小妹妹点头微笑。

(以上内容可以用原诗中的一两句回答)。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1)读对的卡片放一边,折去拼音测读。

(2)读得不准确的贴黑板,予以重点教学。

(3)注意点:

①分清“f”“h”:分(fēn)数(shù)帆(fān)船(chuán)仿(fǎng)佛(fú)

②读好“ai”“ei”音:妹(mèi)妹(mèi)背(bèi)起(qǐ)迈(mài)步

③读好前鼻韵母:灿(càn)烂(làn)鲜艳(yàn)分(fēn)开帆(fān)船

④读好翘舌音:开始(shǐ)睁(zhēng)开

⑤其他:突(tū)然格(gé)外相(xiāng)信

⑥读好多音字:

xiāng相信fēn分数bēi背着

相分背

xiàng相片fèn分外bèi背书

(4)出示句子测读

(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六个。

今校级弟妹奇

(2)组词。

(3)讲识记要记。

独体字弟(八部)

左右结构纟+及→级

女+未→妹

上下结构木+交→校

大+可→奇

(五)作业

抄写生字。

教学方案设计(篇11)

教学方案设计精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

投影: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于成都。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因在《星星》诗刊上发表具有广泛影响的散文诗《草木篇》(五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长期搁笔。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诗情勃发,创作走向成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出版20种。

流沙河诗歌的突出特色在于:

1、感情真挚而深厚。他的一些成功之作几乎都从个人的亲身感受出发写成的,包孕着诗人的兴际遭遇,如《妻颂》《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等。

2、学识同诗情相结合,科学性同幻想相结合,构思奇巧,富于浪漫色彩。在当代诗坛上颇显特色,如受到普遍赞扬的《太阳》。

3、注重吸收古典诗词、民歌和新诗的特点,追求诗的民族化和群众化。从形式上看,流沙河的诗作无一定之规,有的异常规整,是标准的新格律诗;有的长短句相间,颇有词牌、小令之风;有的`则行段很不整齐,是标准的自由诗体。

三、反复诵读,感知诗歌

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2、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四、合作探究,解读诗歌1~7节内容

方式一:四人一组合作,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

方式二:

1、学生个别朗读1~7节,教师出示思考题:

⑴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⑵ 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⑶ 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⑷ 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⑸ 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⑹ 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⑺ 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2、学生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小结:诗歌的2、3两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五、话说理想,拓展延伸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教师示例: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个浪都打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 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望着海洋。

1、这首诗最恰当的题目是( )

A、海浪 B、海岸 C、礁石 D、坚强者

2、诗中的空缺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

A、风掠过 B、水蚀过 C、刀砍过 D、雕刻过

3、对诗中它的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孤独者的形象 B、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

C、一个坚强革命者的形象 D、中华民族的形象

4、这首诗赞美的精神是( )

A、敢于劈波斩浪的进取精神

B、威武不屈,立场坚定,不可屈服的精神

C、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D、不经磨砺不能成名的启示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七、布置作业

1、朗读体会诗作8~12节的思想感情。

2、搜集、整理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做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作业,引导学生养成摘录、积累的阅读习惯

请学生在班上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展示制作精美的卡片,引导学生养成摘录、积累的阅读习惯。

二、分析、解读诗歌的8~12节

方式一:四人一组合作,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

方式二:

1、学生个别朗读8~12节,教师出示思考题:

⑴ 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⑵ 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⑶ 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⑷ 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⑸ 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小结:诗歌8、9、10、11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2、学生集体诵读全诗。

3、仿照例句,完成句子。

例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完成: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 ;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 。

例2: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完成:时间既是 ,时间又是 。

三、对比延伸

请学生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找出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教师明确: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发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四、课堂练习

投影:

阅读诗歌《母亲对儿子说》,完成题目:

母亲对儿子说喔,孩子,我要告诉你生活对我并不是一架水晶梯它上面有钉子有碎片有裂板那儿的地上没有地毯──是光秃秃的但是所有的时刻我都在向上攀登在到达楼梯平台前要绕过许多拐角有时在黑暗中摸索那儿没有一丝光线孩子,你千万不要后退不要因为前面有艰险便停步不前现在你不要跌落下去因为我还前进,宝贝我还在攀登生活对我并不是一架水晶梯思考:这首诗意在表现 ,作者以母亲细致地讲述 为表现形式,告诉我们 的道理。

【参考答案】

母亲对儿子即将踏上人生旅途的关照

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生活充满艰辛和困苦,要不断地努力和奋斗,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滞不前

五、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

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六、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教学方案设计(篇12)

引言:

教学方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详细介绍英语教学方案设计模板,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

1.1 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内容,例如:单词、语法、阅读理解、听力等。

1.2 教学目标

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

-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并能正确运用它们进行口语表达;

-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一定的语法规则进行句子构造;

- 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英语文章,并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 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英语对话,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回答。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2.1 教学大纲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包含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安排等。

2.2 课堂教学

根据教学大纲,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

- 课前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和技能;

- 练习训练: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练习;

-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 拓展延伸: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部分: 教学评估

3.1 评估方式

确定教学评估的方式,例如口头测试、笔试、听力测试、观察记录等。

3.2 评估内容

评估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运用、语言理解等方面的水平。

3.3 评估结果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第四部分: 教学资源与评价

4.1 教学资源

列举所需的教学资源,例如教材、音频、视频、软件、网站等。

4.2 教学评价

评价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结语:

本文介绍了英语教学方案设计模板,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教学评估以及教学资源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这个模板,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