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与“天那边观后感”相关的完整信息,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观后感呢?观后感的撰写也可以增加我们人生的阅历,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您继续向下阅读!

天那边观后感 篇1

《天那边》观后感

看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天那边》,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是一个“山那边”的故事,讲的是一个隐落在群山中的村子,一个在村子里成长的孩子,从小站在家门口,望着那一山又是一山的绵延群山,问他的父亲:“父亲,山那边是什么?”他的父亲蹲在门槛上,抽一口草烟,面前的大山在他眼里变得混沌,嘶哑的回答他的孩子:

“山那边是另一个世界。”孩子沉默,他仍然每天站在门前望着大山。后来,孩子爱上了文学。文学使他了解了山那边的世界。他开始创作,作品把他带到了山那边的世界

而《天那边》,两个惯于丰衣足食还有足够物质精神生活的都市小年轻,一个为了理想,一个为了爱情,从现代化的都市走向了落后的山村,开始了理想与爱情的考验,一次理想与现实的较量,一次爱情与信念的赌注。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支教现象和中国许多落后农村地区的落后教育。它赞扬了那些愿意献身的年轻人,也显示了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剧情不算新颖,甚至有点俗套。但这样一部没有突出特点的电影也平庸,看起来并不枯燥。

看这部片子时,我想起了另一部关于支教的影片《美丽的大脚》:一位都市女教师、一位北大荒农村教师和一群贫困孩子之间的支教故事,至今倪萍那句“千里迢迢”还在我脑中留有很深的印象。还有一部电影部记得名字了。一个被拐卖到山区的年轻城市女孩从人贩子手中逃到了一个落后的小山村,成了小山村的一名教师。后来,她离开了村子。

这虽然不是像《天那边》和《美丽的大脚》一样的支教,但也给了我不少感触。这些在当时都给了我不小的触动和感动。现在想来,在那些贫困的山区,能留住几位支教的老师,这确是个令人心酸的严肃问题。

我们在杂志上、报纸上、电影上、电视上看到过的那些颂歌,在生活中的现实实例又有多少?!

我们在歌颂这些支教事迹的同时,毫无疑问也在向世人展示那些偏远山区的贫困处境,那些资源缺乏的孩子的困境,这在那些孩子的眼里看来,不知又是何种滋味,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这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只能让他们增加自卑感。处于生活优势的人,总是想靠着给予那些生活劣势的人各种帮助来展示他们的无私,歌颂他们的奉献,却不曾考虑那些他们给予的对象,只觉得授予已经是伟大,却不知那是另一种伤害。

王家卫说过,天空还是天空,但同一天空下的土地是不同的世界,贫富差距,阶级水平和圈子水平,这些都能与我们的努力融为一体,真正成为同一天吗?

天那边观后感 篇2

他们,将青春作为一把弓,蓄一身之势将孩子们射出大山。

————题记

当城市与乡村相遇,当智慧与无知相遇,它们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我想,我在影片《天那边》中找到了答案。

影片主要讲述了城市校花徐晓萌和男朋友江可可为了保证爱情,到农村小学教书3个月的故事。在水沟噜小学,他们遇到了这里的校长和老师罗先生。在相处过程中,他们消除了对罗先生的误解,慢慢接受了他。途中,江可可因为受不了农村环境而离开。

只剩下了徐晓萌。故事的结尾悲伤而美丽:罗老师因上山背泥土盖教室,遭遇泥石流而去世,徐晓萌从城市回到了乡村,代替了死去的罗老师。

电影从头到尾都很简单,没有华丽的修辞,没有华丽的场景,但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蓝天,青山,广袤的土地,淳朴的人民,一切都那么美好。

就在我还为这里的方言而大笑时,故事就从江可可的不辞而别中突然蒙上了一层悲伤的感情。看到结尾,我不由的已泪流满面,为罗老师的离世而感到悲伤,为徐晓萌的接替而感到欣慰,但我更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罗老师和徐晓萌的身上有一种共同具有的精神品质,那就是执着与奉献,他们甘愿忍受乡村的艰苦环境,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他们的付出是如此的不易,在金钱的**下,他们的坚持是如此的珍贵,即使在群山环绕的大山中,他们的精神也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芒,照亮那一片小小的天地,照亮孩子们的心房。

在三个月的相处中,不仅仅是徐晓萌被罗老师对孩子们的责任和爱所感动,隔着一张玻璃的我也不由得敬佩。

在孩子们的面前,他是“全能”的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他早已成为了他们的爸爸。所以,孩子们亲切的称他为“破罗”。为了当好这一个爸爸,他还未来得及结婚。

他将这栋破旧的土屋当成家,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孩子。他是如此的伟大!不过,他也一直困惑和失败——他只是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

他一直梦想着去当兵,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落选。但他就这样自暴自弃了,从此堕落了吗?不,他没有!

他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看到这些,我不禁感到羞愧。和他相比,我遭受的挫折是什么?但是每次遇到挫折的打击后,我没有想到去吸取经验,而是去怨天尤人,去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多么愚蠢的方式!梦想破灭后,罗先生还能微笑着面对生活。我怎能轻易地说放弃,向命运低头?罗先生可以自己完成高中课程。我现在怎么能不完成作业和课本呢?

在我的心里,一种信心油然而生。

罗先生用生命写了一首感人的歌。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却永存。徐晓萌继承了自己的信仰、梦想和愿望。在影片的最后一幕里,我想在孩子们和徐晓萌的**里,我一定拍到了罗先生的身影,希望能在他们手中传下去,永不停歇!

其实,不止是罗老师和徐晓萌,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有那么多的人在用他们生命发出光芒,照亮人间。他们也许平凡,但他们已经用自己的平凡换来了无数人的伟大。他们怎么能不让我们尊重他们呢?他们用他们的“angel’sheart”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篇章,震撼了无数人的铁石心肠,鼓励了无数人坚定他们奉献的步伐。

在他们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下,我的心里也早已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未来的种子,我想,在我数年后,它也会长成一棵大树,使我迈开执着的步伐,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做出贡献,用我平凡的生命去发出光芒!

——谨以此文献给无数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

天那边观后感 篇3

观看一部电影,给人的第一印象的自然是影片名。《天那边》是个好题目。天者,苍穹也!一开始就让人有了神圣的、宽广的、浩瀚的、清新的感觉。而为什么是“那边”呢?相信每个人初见这个名称时都会出现和我一样的疑问,从而能够打着疑问看影片,在影片中不断思考寻找答案。所以,《天那边》这个影片名称时十分成功的。

影片开始,画面中出现一对在嘈杂的空荡的火车厢里放开嗓门打电话的俊男美女,男的长的高达帅气,剑眉英目高挺鼻,还有那唏嘘的胡茬子,带着淡淡忧郁的眼神……不禁让人想起古代江湖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剑客,放佛这世间绝没有一个英雄能够经得起他轻轻一剑,也绝没有一个少女能够经得住他微微一笑.女的长得清新秀丽,温柔婉约,高挑的1:0.618的身材,长长的扎成马尾辫的头发……让所有男生对影片的兴趣猛然提升.很显然,他们是一对情侣,从他们的对话知道了他们是一对正在前往边远地区支教的情侣,而且影片的主要戏份应该在女主角身上。

镜头转移,两位来到了支教地点,村干的出场是在让人印象深刻——典型的农村村干形象,在俯拍村干头部特写镜头和一连串带着浓重地方方言的雷人话连番轰炸下,我们的面部肌肉不禁笑得有些酸痛。后来出场的乡村老师和学生也以他们滑稽的行为和动作语言为影片的喜剧性添砖加瓦。

但是,在令人捧腹的场景背后,影片更暴露出了很多让人思考的问题。乡村教育理念的落后与教学设施的简陋、教师文化素养的匮乏与教学水平的低下……

这些都不禁让我们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怎样改变这些现象?

很显然,片中的女主角也同样在思考这些问题.她年轻,有知识和能力,有信心和抱负,有毅力和信念,但却涉世未深.她虽然生在城市长在城市,但在物质条件相当落后的农村缺也从来没有过退缩的想法.她看到了落后的教育实际,看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与老师教授能力的不足,于是作为志愿者的她在村干和老师的再三善意地阻挠下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这一切.正如前一篇文章所说的那样,每个人的经历都足够写成一本书,乡村的孩子们同样如此.在她通过和孩子们的交往认识到这一点后,她不但没有放弃,还尽力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给予他们关心和爱.做到了一个老师该做的和能做的,也体现了一个志愿者真正的价值.她是伟大的.

片中男主角很显然来自一个物质很充裕的环境,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他却是一个养尊处优惯了的人,缺少拼搏精神,缺少关爱,缺少毅力,直接导致他最后抛下自己女朋友离去.女生们应该小心这样徒有其表的男生。

影片最后,乡村教师不幸遇难,女主角毅然决定辞去报酬优厚的工作,继续给乡村孩子进行教育。这是本片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总的说来,《天那边》是一部好电影,对男女生来说,是一部恋爱教材;对老师来说,是一部教学教材;对志愿者来说,是一部教我们实现志愿者价值的教材。不同的人可以从影片中学到不同的东西。

天那边观后感 篇4

《天那边》观后感

看了《天那边》这部电影之后心理一直感触挺多的,电影前面一部分给人的感觉,用两个字来说应该是搞笑,特别是村长带着女主角刚刚进村时候那一段,面对摄像机的近距离问候特写,一种无厘头的感觉。然而,他在背后却无法微笑,甚至感到悲伤。虽然江可可选择离开,但许萌萌坚持留下来三个月。其实我还蛮佩服和感动的,一个大学生放弃很多来到这个偏远的山区支教,一般人也许能做到去山村支教一个月、三个月或者半年,但也仅仅只能做到这样,可是许萌萌她却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大山,献给了那群可爱的孩子;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的伟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可是她做到了。

另外罗老师及村长的“不信任”而不给他们课教,是怕孩子们受伤。罗先生可以和江可可争一只鸡,因为那些家畜是孩子们的希望。而让他们不信任的原因是之前有老师去支教过,却没能坚持到最后,孩子们一个一个的换老师让孩子们总是在想念老师,试想,当孩子们刚刚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且接受了一个陌生人,而这个已注入孩子们心里的陌生人又要走了,对很多不懂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而这种打击又是接二连三的,这又何尝不残忍呢?而很多志愿者来到这个教育的初衷和许小萌一样,都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为了自己的课题进行实验和实践。所以,为了要保护自己,就有排斥,因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在这里待上一代农村教师,把知识带给孩子,一直陪伴孩子,派出一批大学生教师。

我们会在远离亲人和以前生活圈子的农村度过一生吗?这种“排外”,导致了孩子们同样不能接受到丰富的知识,不能受到正规的教育,就这样一直落后着,有差距着,走出大山的欲望也将受阻且淡去。这也让我们有了反思。现在,大学生是否支持教育只是说说而已。能够行动并且愿意的人并不多。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明运。所以,国家招考一批教师是很明智的做法。只要我们尽力做到最好,就不会失去来这里的意义和志愿者的三个字。

天那边观后感 篇5

农村教育有感

该电影围绕一个农村支教的话题展开,刚刚大学毕业的许晓萌和男友江可可一起来到湖南边远山区“咕噜小学”当三个月的支教老师。在这里,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农村教育的落后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看了这部电影,感触最深的是农村教育的不公平。

从硬件设备来看,学校应该有教室、桌子、凳子、黑板,这些都是最低限度的教育设施。然而,现在部分农村地区,连这些设备也出现完善的困难。教学楼简单,存在安全隐患;黑板粗糙,木板暗;桌子长。

与城市教学设备齐全的教室相比,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从师资力量看;农村小学,存在相对过剩的教师人数,但有某学科缺乏专业对口的教师。所以一个学校有两个老师管一个班,甚至一个老师管几个班的现象。在农村里,除英语以外的文科教师较多,而理科教师较为欠缺。

这种情形,学校一般把专业对口教学的教师安排之后,剩下的教师在其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也去“胜任”非专业的欠缺科目教师教学。这是教育教学部的张冠李。因此,这些老师只能敷衍教学。

从教师待遇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教师的原则,但在市场经济大环境里,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的薪酬较为低少,还最严重的是同一地区城市与乡村教师待遇上的不公,更影响了农村教师的稀缺。

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乡村教育将会翻看新的篇章。在师范学校,我们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和生活观,积极参与农村教育。用热诚收获微笑和浇灌渴望知识的花朵。

天那边观后感 篇6

天那边的观后感范文800字

许小萌的男友江可可的行为我可以理解,自小就在国外长大的他,不属于乡下,不属于乡下的孩子们,不属于整天吃蔬菜的人。他有他的人生理想,虽然他去支教是打着爱情的幌子,但他真正教学起来,又很活跃,很现代化,只是他的思想不属于这。然而,我相信他爱过,而且很爱很爱许小萌,只是这份爱情已经有些变味,有些让他承担较多的心理压力。

罗老师及村长的“不信任”而不给他们课教,是怕孩子们受伤。罗老师能为了一只鸡要跟江可可拼命,因为那些家畜都是孩子们的希望。

当许小萌问学校惟一一位罗老师为什么不跟她讲学生们的家庭生活情况时,罗老师的话语让我似乎有所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而不是在支教的学校。“我怕我讲了,对你讲也是个麻烦。其实,我也是有一点私心的,你们的水平太高了,教的也太好了,将来小屁股们的水平也太高了,我对付不了啊。上回支教那个的白老师,又是美式教育,又是英式教育,还有社会主义特色教育,搞的好好,小屁股们欢喜的不得了,二个月就走了 ,到现在,小屁股们想起来还哭。你们来,我不是不欢迎的,只是三个月、半年,你不能待一辈子啊。你了解再透的情况,到时候你走的.时候,你心理不会痛快,小屁股们的心里也不舒服…”我的教育水平非常有限,并没有剧中本家许小萌那么优秀,但我也是有信心教好他们。试想,当孩子们刚刚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且接受了一个陌生人,而这个已注入孩子们心里的陌生人又要走了,对很多不懂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的打击呢?而这种打击又是接二连三的,这又何尝不残忍呢?而很多志愿者来这支教的初衷就同许小萌一样,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为了自己课题的实验和实践。所以,导致为了不得不要自我保护时就产生了排斥行为,因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在这里待一辈的乡村教师,能给孩子们带来知识,一直陪伴孩子们,送出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的老师。而我们会在远离亲人、远离以前的生活圈的乡下待一辈子吗?这种“排外”,导致了孩子们同样不能接受到丰富的知识,不能受到正规的教育,就这样一直落后着,有差距着,走出大山的欲望也将受阻且淡去。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的明天,教育的好坏就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我们只要尽己所能做到最好,不求回报的付出,那么我们也不会失去来这的意义。

我们始终是自己,要做自己,怀着当初的那份热情,继续寻求新路,做好我们自己,尽己所能,给这里带来美好。这种待遇,谁说不是对我们人生的考验和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