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1】

数学日记:四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奇遇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次令我难忘的数学日记。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和同学们踏着清爽的晨风来到了数学课堂。我们的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趣的老师,他总是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有趣且生动的故事。


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他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小明有5个橙子,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大家都很积极地举起手来回答,有的同学说是3个,有的说是4个,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投票,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答案是3个。


老师告诉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画了一个由5个小圆圈组成的图形,并表示出小明已经吃掉了2个,然后让我们数一数剩下了几个。我仔细数了数,发现只剩下3个小圆圈。原来,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表示问题,然后通过简单的数数运算就可以得到答案。


看到我对这个方法很感兴趣,老师决定给我一个更复杂的问题。这次问题是这样的:小王有7颗糖果,他分给小明3颗,还剩下几颗?我心里想,这次应该更难了。但是,我决定积极地去面对挑战。


我用老师刚才教的方法,画了一个由7个小圆圈组成的图形,并圈住了其中3个来表示小王分给小明的糖果。接着,我非常认真地数了数,发现剩下了4个小圆圈。我兴奋地告诉老师答案是4。


老师夸奖了我一番,并鼓励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勇敢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看着老师鼓励的眼神,我觉得数学变得越来越有趣了。


接下来的几节课,老师教给我们了更多的数学知识。我们学会了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比如买水果、分糖果等。每次上课,我都积极参与,因为我发现,数学不再是一件难懂的事情,而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有用工具。


我还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购物。我看到一件喜欢的玩具,但是不知道价格是多少。于是,我便开始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用加法和减法计算出了价格。我非常开心地告诉妈妈,我们现在可以买这个玩具了。


通过数学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计算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日记成为了我课后最喜欢写的内容,每次写完都会让我更加喜欢这个学科。


在这篇数学日记中,我向大家分享了我在四年级学习数学的经历。通过老师的生动课堂和有趣的故事,我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发现了数学的魅力,它不仅能帮助我解决问题,还能够让我更加自信、独立和热爱学习。


数学,从四年级开始,就成为了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期待着未来的数学冒险,希望能够面对更多的数学难题,挑战自我,不断成长。数学,让我的世界变得更加精彩!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2】

在数学王国里,约等于和小数点是堂兄弟,约等于是堂哥,小数点是堂弟,由于有了小数点,约等于便很少用了,所以,约等于便嫉妒起小数点,并把小数点绑架了。由于小数点不见了,数学王国便乱套了,比如,3.4变成了34,1.0001变成了10001!,人们也纷纷向数学王国投诉,说:“面包由3.41元变成了341元,打印从0.31元变成了31元……”,这时,约等于便自告奋勇地跑到国王前,说让充当小数点的位置,国王采纳了这个建议,但约等于上任后不久,又有人来投诉了:“有个国王要打某个敌人目标,距离是1345.63千米,用约等于算就是1346千米,不但没打中,目标反被对方击中了,要在床上养伤一个月!,所以国王便把约等于辞掉了。约等于看自己不但没”有把事情办好,反而办砸了。便把小数点放了出来,小数点便去国王那告状,国王便把约等于送入了监牢,约等于在监牢里感叹到:“叹,真是自食其果呀!”其实约等于并不是没有用,约等于也可以补上小数点不足的地方呀,比如:0.31可以约等于0.3元,没有了那一分钱,人们就好给钱,好找钱了,所以小数点和约等于同样重要,都是缺一不可的。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3】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写数学作业的'时候,做到“小试身手”时看见了两道计算题,分别是:3×999+3+8×99+8+10×99+10+2×9999+2=?和333×334+222×999=?。我做了一会,还是做不出来。我连忙叫妈妈教教我,妈妈过来后看了看说:“这两个题目能用到你学的乘法运算律,你都学习了什么乘法的运算律?”我回答说:“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率。”妈妈满意的点点头,就耐心的给我讲解起来。

妈妈说:“3×999+3=3×999+3×1=3×(999+1)=3×1000=3000,这里用到了乘法分配率,下来的你自己算算看?”我想了想,兴奋的说:“我会了我会了!8×99+8=8×99+8×1=8×(99+1)=8×100=800;10×99+10=10×99+10×1=10×(99+1)=10×100=1000;2×9999+2=2×9999+2×1=2×(9999+1)=2×10000=20000;最后,再用加法就得出了最后得数,就是:3000+800+1000+20000=24800。”妈妈满意的点点头说:“不错啊,儿子的水平真高啊!”

第二道题目妈妈提示了我一下,妈妈说:“999=333×3,你好好想一想应该怎么做?”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妈妈又说:“其实,333×334+222×999=333×334+222×333×3=333×334+333×(222×3)=333×334+333×666”,这时候,我就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我就接着说:“就等于333×(334+666)=333×1000=333000”。 我觉得很有趣,就哈哈大笑起来。

妈妈接着问:“这两道题目都用到了什么乘法运算律?”我回答说:“有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还有乘法分配率,总而言之,所有的乘法运算律全部用上了。”通过妈妈的讲解,我又学会了更多的知识,通过运算律能够使复杂的计算题简便化。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4】

今天,我正在复习数学,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你复习的怎么样了?”我回答说:“没问题。”妈妈接着问:“那我考考你行吗?”“当然可以了。”我跃跃欲试的回答。妈妈马上说:“你能用三角板画出一个135°的角吗?”我心想,我会用量角器画角,但是让我用三角板画,我还真没画过。妈妈见我没出声,就说:“你好好想想吧!”突然我脑子里一亮,我想到,等腰三角板的一个角是45°,在找一个直角拼在一起不就是135°了吗。我马上动手画,妈妈一见说:“嗯!做得很对,你还能画出75°、105°、0°、150°的角吗?”我自信的说:“没问题。”接着我又利用两个三角板的90°、60°、45°、30°分别把这几个角画出来了。妈妈见我都画对了,夸奖我说:“看来你这部分的知识学得很好,知道灵活运用。今天,过关了!”我高兴的跳起来说:“噢!可以出去玩啦!”我高兴之余想,幸亏我想起了运用三角板的各个角,否则今天就完了,以后遇到题还要再多动动脑子,才可以。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5】

数学试卷分析:四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难度不大,题目类型多样,各种知识的比例合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一份不错的期中测试卷,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试卷内容来看,试卷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三部分组成。主要有计算、填空、判断、选择、作图、解决问题等题型。

1、计算:大部分学生做的都不错,只有个别学生有丢分现象。

2、填空题:这一大题共11个小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大数的认识、面积单位换算、角的认识和分类的掌握情况。大多数学生完成的较好,失分主要是一些中差生。

3、判断题。此题共有5小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容易产生混淆或产生错误的相关、相近、相似的问题。但有些学生认识不够清楚,造成失分。

4、选择题。第4、6小题出现失分的同学较多,尤其是中差生同学。

5、动手操作。这一大题共2个小题。用量角器画角多数同学答得较好,得分最多;画平行线,因为讲课时没有讲到,学生不会画。

6、解决问题。此题共6小题,失分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一部分学生是审题较为马虎,计算失误,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是不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存在问题: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6】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7】

符号王国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

地点:符号王国

人物;=、÷、×、+、-、()

=:我叫等于号,你看我把两条辫子梳得多整齐啊!

÷:我叫除号,虽然我长得不怎么好看,可是我的用处可大了!

×:我叫乘号,我的`样子很想错,可千万不要把我写错了!

+:我叫加号,我的样子很象十,可我不是十,所以要把我和十分清楚哦!

-:我叫减号,跟一一样,多美,多整齐!

一天,符号姑娘们在符号王国吵闹着。

书:我给你们出1道题,你们把你们应该坐的座位坐好。题目是这样的:

3333=6

符号们都站好了,而且也没有站错!

():幸好,没有那个难看的东西÷号,不然我们整齐的队列,被÷号一乱,就都变成丑小鸭了。

÷号听了()的话,低下了头。

÷:难道我的两个黑球就这么讨厌吗?

书:+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呢,大家都是好朋友,一定要相互帮助!

符号们很惭愧,又重新让÷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小朋友们你知道他们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吗?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8】

今天,我和爷爷去广场游玩,走了一圈后,爷爷突然问我;'你知道广场的面积吗?'我摇摇头。“开普勒是伟大的数学家,就是他,发明了圆形面积公式。开普勒也仿照切西瓜的方法,把圆分割成许多小扇形;不同的是,他一开始就把圆分成无穷多个小扇形。圆面积等于无穷多个小扇形面积的和,所以在最后一个式子中,各段小弧相加就是圆的周长2πR,所以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圆面积公式。”在爷爷交完我一些简单的圆面积公式后,我们就回家了。

到家后,我算了一下,操场的半径大约是47米,照公式算面积的话,就是;

S=πrr=3。14x47x47=147。58X47=6936。26

大约就是7000平方米,我感叹了,原来广场这么大,看来工人们要花上不少心思啊。在这次的游玩中,不仅玩了,还学到不少知识,这是今天最大的收获。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9】

有趣的数学题可以锻炼小朋友的大脑,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四年级小学生数学日记,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最近,我们科学课学了“快与慢”一课,这课这课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知道小汽车是自行车和摩托车中行驶速度最快的'一种,它10秒钟可以行驶米(2千米或公里),而摩托车只能行驶1000米(1千米或公里),自行车就只能行驶100米。我们学校操场跑道有200米,如果小汽车跑的话:2000÷200=10(圈)相当于1秒一圈,如果摩托车行驶的话:1000÷200=5(圈)等于两秒一圈,而自行车行驶的话:100÷200=0.5(圈)得20秒才能跑完一圈(好象有点不可能)。小汽车行驶的真快,不过,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比小汽车行驶速度更快、更有用、更安全的车诞生的!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四年级小学生数学日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10】

一天,有一位教师想测试一下他的学生数学学的怎么样。于是,他便在一次上数学课时说:“我给你们每人一张纸,在上面写任意的4个数,我敢说每人写的数中有两个数的差可被3整除!”同学们不信,于是教师便发纸。不一会儿,大家都写好了。

当同学们一个个念所写的数时,教师都能找出差能被3整除的两个数。没有一个同学例外!如:1963、1765、1736、1376……两数之差都可以被3整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任意一个自然数被3除,余数只能有3种可能,即余0、1、2、假如把自然数按被3除后的余数分类,只能分为3类。

而教师让同学们写的是4个数,那么必然有两个数的余数相同。余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大数减小数),所得的差,当然能被3整除了!同学们明白后纷纷向教师投去钦佩的目光。同学们,你们不想试一试吗?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11】

今天早上在特味包子店吃包子,那里的包子实在是好吃,吃得人满嘴都是陷。

这时,爸爸问了我一个问题:“爸爸和儿子同时开始吃包子,儿子吃掉一个半包子,爸爸吃掉六个包子,如果儿子吃了三个包子,爸爸能吃几个包子?”题目一出,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从他们所吃的个数和来判断的,即:用一个半加六个是七个半,七个半减三个是四个半。爸爸说不对。于是,我转而考虑爸爸和儿子吃包子的个数差,还是不对。这时的我是真正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会错。

爸爸提醒我道:“从时间关系入手。”还巧妙地将这道题变了形,这一变,变得我恍然大悟,重新计算了起来:儿子吃一个半包子的时间父亲可吃六个包子,儿子吃三个包子的时间——这一变通思路一下出来了吃三个包子的时间是吃一个半包子时间的两倍,所以爸爸吃的包子个数也是六的两倍即十二个。通过这个可以求出爸爸的吃包子速度是儿子的四倍。算到这儿,爸爸突然冷不丁出来一句:“这显示的可是我们父子吃东西的速度啊!”全家哈哈大笑。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12】

你们知道算式:91+92+93+94+95+96+97有几种解法吗?也许你会认为只有一种或两种,那让我告诉你们这题有三种解法。

第一种:这几个数是公差为1的可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直接计算。

(91+97)*7/2=188*7/2=658

第二种:因这几个,都很接近100,我们把这7个数看成100相加,这样多加了9+8+7+6+5+4+3,最后用700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即可。

91+92+93+94+95+96+97=100*7-(9+8+7+6+5+4+3)=700-42=658

第三种:这7个连续的自然数中,94在最中间,第一个数91比最后一个数97少6,再把6平分给91,使91与97变成2个94,同样,92与96,93与95都可变成94,这样7个数就变成了7个94,原题变成:

91+92+93+94+95+96+97=94*7=658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13】

xx月x日 星期x天晴

今天,我要做两个实体图形,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我先准备工具,一个萝卜,一个土豆,一把刀和一个菜板。

我先用尺子在萝卜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在用刀沿着边切成长方体,按照这个程序我用土豆做出了一个正方体。

长方体的前面的长是:4cm, 宽是:3cm,面积是:3X4=12(平方厘米),上面的长是:3,宽是:2,面积是:3X2=6(平方厘米),左面长是:4cm,宽是:2cm,它的面积是:4X2=8(平方厘米)。长方体对面两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所以,它们的面积分别是:12,6,8平方厘米。正方体的边长是:2cm,它的面积是:2X2=4(平方厘米)。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都是相等的,所以,它们的面积都是4平方厘米。

通过这次动手实践,我了解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篇14】

数学日记---贪心的商人

从前,有一个贪心的商人,整天都想发财。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魔术师。魔术师说:“我这里有一个神奇的盒子,只要把金币放到这个盒子里以后从一数到十,金币就会翻倍。但每次你要付给我80个金币作为盒子的使用费。”商人听后,心里发财的机会到手了。于是他与魔术师约定:每变一次,商人都付给魔术师80个金币作为盒子的使用费。

于是,商人将口袋里所有的金币全部放进魔术师的盒子里,从一数到十,打开盒子一看,哇!钱真的翻了一倍,商人十分高兴,取出钱,并付给魔术师80个金币。然后商人将其余的金币又都放进魔术师的盒子里,商人的钱又翻倍了,魔术师又得到了80个金币。接着商人又放入第三笔钱,钱又加倍了。但此时的商人付给魔术师80个金币后,他自己已是分文不剩了。小朋友请你算一算,这个贪心的商人原来有多少个金币呢?

解答:我们可以倒过来看这个问题。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变了后,付出80个金币,商人没有金币了,说明变之前的金币是80÷2=40个金币(因为每变一次翻倍,所以要除以2)第三次变之前是40个金币,加上付出的80个金币,说明第二次变出来的是80+40=120个金币,那么第二次变之前是120÷2=60个金币,第二次变之前是60个金币,加付出的80个金币,说明第一次变出来是60+80=140个金币,那么第一次变之前的是140÷2=70个金币,也就是说贪心的商人原来有70个金币。

小朋友们,你们听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