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生活,明白生活的道理,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收获到许多。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中心点在哪里?迷你句子网的编辑为您推荐了一些关于“生本教育读后感”的好文章。

生本教育读后感 篇1

在参加工作之前就听说过“生本教育”,只是从字面将其理解为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并没有真正了解过。自从参加工作之后,我对生本教育逐渐有了更多的理解,一方面是因为我校自建校以来,就一直大力提倡和践行生本教育,我多次观摩过富含生本味道的课堂,对生本教育的课堂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有幸读了郭思乐先生创作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我谈一谈我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收获和感受。

从“以师为本”的教育走向“以生为本”的教育,这不仅仅是教育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郭教授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而且以生动的例子来阐述观点,这是一部有理论高度而又生动活泼的著作。在书的开始部分,郭教授举了一个有趣但又富含哲理的例子,那就是“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意思就是我们提供给儿童的教育,就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脚需要合适的鞋,儿童需要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那就是生本教育。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儿童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地学习,当学习成为一件开心的活动时,学习变得容易了,学习也会变成学生自己内在的需要。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理念,提倡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其目的是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而非被动的高分低能者。学生可以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小老师”,而非一味服从老师的组织和安排;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生本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这里表面上看不过是句序的颠倒,实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先“主导”后“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先“主体”后“主导”,学生则处于主动激活状态,即在学习一节新的内容之前,教师会本着“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设计课前小研究,先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提前操作、观察、认识、学习、研究和思考,然后将自己课前研究的结果带到课堂,再与小组学生乃至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和点拨,最后达到解疑、解惑的目的。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

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接触到这样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且还能够有机会将其付诸于自己的.课堂,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我们应该尽快树立起生本教育的观念,逐渐在自己的课堂当中实践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牵制和干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去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带来的喜悦。如果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探索和钻研的意识和习惯,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孩子一旦喜欢上学习,乐于学习,那学生收获一定是丰硕的。

如果要想在上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学习,那教师在备课时,也要秉持“生本”的态度来备教材,备学生,就像郭教授说的要“为学生的好学设计,而不是为教师的好教设计”。上课时要以“生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要呵护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同样要以“生本”的态度去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以及存在问题,还可以采取访谈的形式,当面问清楚学生当时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指引和指导。在布置作业时,也要以“生本”的原则去设计作业,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搜集资料等途径,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久而久之就能够挖掘学生的更大的潜力。

教育要走向生,教师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信儿童的独立性。这些最基本的理念蕴含着深厚的内涵,需要在实际中不断摸索与实践。我也会继续学习与领悟生本教育的真谛与内涵,不断在自己的课堂中践行生本教育,能够看到学生快乐地学习,忘我地学习,期盼看到学生的成长,看到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生本教育读后感 篇2

首先,用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来开启我的读书报告: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好书能使人审视自己,好书能使人反思自己,好书能使人改进自己。郭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无疑引起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郭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有关生本教育,我有几点想法。

学习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之后,我才对这个陌生的词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谓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让生命扬起风帆。所谓教学,应该是教师支持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我们现在的教学用个词来描述就是“师本教育”,而更让我感慨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似乎已经满足不了科技、信息时代孩子们的好奇心,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意识到了,开始迈出了课改的步伐。

我相信,刚接触生本教育的老师肯定都有这样的困惑,尤其要说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在我还没接触“生本教育”之前,我对“素质教育”这个词可不陌生,可是如果让我说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我还真说不准确,但是读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之后,我认为,“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增添了不少活跃的课外活动,也常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而生本教育以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郭思乐教授的书中给我们列举了几个实例,二年级的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竟然比初中生的文章词汇量还多,看起来很成熟。看完后我想,究竟怎样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又是如何完成的呢?在郭教授的这本书中,关于儿童观是这样说的:我们老师许多时候在做什么事情?我们在教本能!比如,作文的能力,犹如叙述说话的能力,其实是最贴近于本能的,然而,我们满怀热情的教,年复一年,花费了许多精力,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是啊,关于作文,明明是说话的本能,我们不应代替它,而是增强和重视这种本能,应该教会孩子写出自己风格。我见一些老教师对于低年级看图写话的处理很是细致,就是不敢撒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把写话的内容一字一句的抄到黑板上,满满一大黑板,让孩子都抄下来,要求如果遇到类似的图画,就要这样写。老师抄的很辛苦,学生背的也很辛苦。毕竟不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加入下次孩子在写话的时候有一句想不起来,他的小作文就进行不下去了。并且一个班的孩子写出来都一个样,老师给抄写的范文,一定不会跑题,但是新颖二字就无从谈起了。从一开始写作,孩子写什么都要被老师规范的很细致,那么孩子就限制住了思路,渐渐的就会形成“千篇一律”的文章。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笨得可以”,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孩子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这学期,我们学校举行了校级优质课评选活动。我参加了这次活动,所讲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8》。主要内容是讲形声字,教给孩子识字。

由于是第一次讲校级优质课,全校的语文老师都来听课,我十分的紧张。备课就已经让我很头疼了,反复试课、改进。更加担心的是新老师在处理课堂突发状况的方面经验还十分不足,我们有几个喜欢说话的学生到时候会扰乱课堂纪律,我不知道会如何应对。二年级的孩子不会装,即使是你课前嘱咐他们遵守课堂纪律,也有把持不住的孩子。然而真到那节课的时候,我发现那几个学生并没乱说话,而是认认真真的听完了整堂课。这一个小细节给我的触动很大,下了课,我就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思来想去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平时的课堂上孩子爱说话是因为我的课堂对他的吸引力不够,他觉得没事可干,他就有小差可开。而优质课那节,讲课的方式有所改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分小组进行讨论、汇报。孩子觉得新鲜、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性、主动性都被调动了起来也没工夫乱说话了。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当然是能自主学习、积极活跃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是对郭教授生本教育思想的一点反思。

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这是郭思乐教授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刻思考和研究实验总结出来的,与“师本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对“师本教育”全方位、多方面的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蕴育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举步维艰,但绝不是梦想。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的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展示,甚至主动评价。课堂上应该尽量讲得少些,引导孩子发现的尽量多些。作为刚参加工作的我,实在感到遗憾,很少想到学生是一个生命个体,真的。站在讲堂上,我只觉得他们是一个个缺少知识,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下子都告诉他们,所以课堂上基本是我讲的。考试来临时,我只觉得他们是有待验证的教育产品,不停地打磨补缺。学生违纪时,我只觉得他们是行为失调的高等生命个体,强行校正。很多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内心中潜藏着人类数万年的.经验积累。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何尝不是在开放我们自己的潜能呢?

在每一次备课时,我都要上网找材料,准备很多素材,好像不这么做就不是个优秀的老师,课堂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成了我展示材料与学识的舞台,我的潜能被激发了,而学生呢?连查个资料都要反复问老师:哪里有啊?能不能你帮我们做些现成的吧!这样的结果与其说是在教学生,不如说实在宠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学生学不懂的地方,惯常的做法就是讲,反复讲,练,大量练。这种形式训练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听烦了,练倦了。成绩又怎能提高。殊不知智慧的获得不是练,而是感悟、顿悟。从举三反一,到以点见面。为何学生不懂感悟,因为我们都太急功近利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必然是把学生当做产品,以为由外而内的琢磨几下就行了,却不知,能力的提高最终还是由内而外变化的。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提倡孩子多读书。书中有我们课堂上所不能讲的知识,是课堂很好的补充。爱读书的孩子不仅识的字多,懂的知识多,而且在说话、写话等方面都表现的很不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有一单元的主题是写人物的。其中有一课是《朱德的扁担》,再读完课题后我就问学生,是否知道朱德?绝大部分孩子都摇头说不知道,有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把手举得很高,他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他说的是:朱德是xx的同志。我以为他会说朱德是领导,会打仗之类的。这个同志的回答让我着实眼前一亮。我问他你知道xx?他说知道,xx是中国的第一任主席。我说你从哪里知道的?他清脆的声音响起:从书上看的。真是语出惊人啊,其他的孩子就像听天书一样看着他。那节课,我狠狠的表扬了那个同学,正好借此机会教育孩子们要多读书。相信多读书的优势会一点一点显现出来,鼓励孩子多读书,在书中,去感悟,总结,最后学会运用,把知识成为他自己的部分。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来说,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作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的一生打下了一个怎样的基础,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点拨了我们,给我们指出了方向。教育应遵循孩子自身的素质发展,不要代替它的本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让教育以生命为本,激扬出灿烂的火花。

生本教育读后感 篇3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瑕、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虽然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这句话,但当我真正地接触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之后,才顿时感觉眼前豁然开朗。

那什么是生本教育呢?简单来说,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就课堂来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区别于为教教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生本,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为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它提出的“不做纤夫,只做牧者”为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就整体来说,生本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

就原理来说,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以”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向”不教而教“迈进,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教师从”苦教“,学生从”苦学“状态下解放出来,因此生本教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就操作来说,生本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郭思乐教授说:”身为教师,我们用语言来影响学生,用环境来助育学生,用活动来培养学生,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随意对其进行剪裁、修剪、打磨。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由此可见对师者的要求可不能停留在教学层面上的传道、解惑,而是要对学生作更具深远意义的创新意识的挖掘。

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同时生本教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操作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提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通常在先学布置之后,个人课前先学习,课上小组早交流,班级交流,多次反复。评研。它体现了三大步。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收获学习。而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与郭教授提出的生本教学理念也正相吻合。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使用我们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结合我现在正在使用的导学案及升本教育的理念,我感觉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营造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是让赏识教育深入教学。

我们要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优点,同时我们一定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懂得及时的鼓励,要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内心是极其敏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在最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将赏识教育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让没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平等,自信的环境中学习。

三是要释放个性,满足不同需要。

人是教育的主体,个人发展水平和个性的差异决定了人需要的多样性。仍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现代教学,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条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应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选择合作伙伴……数学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才能使人人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们都是小步子,分层次的设计教和学的思路,其中拓展延伸环节,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要,使他们自始至终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四是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亲近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要改变呈现方式,要注重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相联系。

如在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课时,我们不是盲目的告学生测量公式,而是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分组测量,并对小组间的测量方案进行对比,这样的上法不但使学生上的开心,达到预期目标,而且通过小组测量增进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通过比较也引进了竞争意识,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更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是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不是以教师教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学为中心。要转变老师的角色,要让老师从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释放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融为一体,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恰当地应用生本教育的模式、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导学案为载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评价,从而最终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成功者总是在寻找方法,失败者总是在寻找理由。学习着生本,思考着生本,实践着生本,享受着生本,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来尊重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生本教育读后感 篇4

与新课程改革精神相适应的教育专著

湖滨九年制学校单宗平

近期,有幸拜读了“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华南师大教授,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本教育实验负责人郭思乐所著《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收获颇多。本书结合作者所开展的从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直到生本教育的实验研究,对生本教育的意义、概念、产生背景、哲学思考、主要观念和操作体系等进行行了全面的概述。作者对生本教育体系与师本教育体系做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心理年,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有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下面就书中论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些观点方法简述如下:

一、“高度尊重学生”与“高度依靠学生”。

为什么我们要高度尊重学生,能够衡量和尊重学生?作者有如下几点理由:

1、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2、儿童人人可以创新

3、儿童潜能无穷

4、儿童具有独立性

从作者所开具的理论依据及事实依据看,“高度尊重学生”确实是可行的、必要的。由此,我想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师生平等”的命题。尊重意味着平等,可见郭教授的观点与新课改精神是暗合的,我们应该大胆而积极地将“尊重落到实处。

首先,学生也是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态度。他们的人格尊严和各项权利受先受到法律的保护;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应该完全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我们一定要从“师道尊严”“教师中心”的桎梏中挣脱出来,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自由”。

其次是方法上尊重。这与“全面依靠学生”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分尊重它,我们才能完全依靠它。 同时,这是充分尊重的具体体现。

“全面依靠学生”说得多么深刻,又多么富于现实意义!过去,我们在包办代替的思维和行为定式上走得太久,结果使自己的教学生涯黯淡无光,走不出“教书匠”的轨迹。今后,我将牢记这六个字,在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中,努力依靠学生。

二、“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生本教育读后感 篇5

李旭亮利用假期时间,我认真地读了“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我学习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的相关材料,了解了“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郭思乐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给生本教育下的定义:

所谓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与师本教育相比较,支撑生本教育体系的有三个基本理念: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这与当前我们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小组合作等教育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

学生本位教育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尊重学生是学生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生本教育中老师的教不能定位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应该起着学习引路(提出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的,确立学习方向)、学习帮助(提供学习模式,组织学习活动,解答疑难问题)、学习的激励(对学习评估,鞭策、鼓励、表扬)的作用。

但教师要退却,其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他应该是一只最合脚的鞋子。

”郭思乐教授说,“他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

我以前一贯认为,作为教师,自己付出努力就是对得起学生了,自己做得多一些,就是在提高教育质量,还认为这就是在延续教育的优良传统,是积极、认真地服务与学生的充分体现。但没想到自己其实是犯了“汗水主义”思想,带着“插秧越密越好”的“教师苦做”思想,却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生长空间,更破坏了他们自由生长的规律,使得学生被传统束缚无法自由施展。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并不可取。

既然“抛秧式”教育不仅能减少劳动量,还能给学生带来自由生长的快乐,且效益高,那我们又何乐不为呢?

通过学习后对比上学期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生本教育,可以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只能捕获到一些生本的影子和模式,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还需对学生不断放手。英语生本教学的路还很长,还要在实践中选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探索学习,希望自己的生本之路会在摸索中越走越好。

201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