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收集优秀的作品读后感范文吗?而作者写的作品,其内容更是需要我们仔细消化咀嚼。每个人在阅读过后会产生不一样的读后感,如果您想成功实践“理想读后感”这篇文章必看,如果这个网站对你有所帮助请务必动手收藏一下!

理想读后感 篇1

在肖川老师《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他用精辟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教育与教学的意蕴与重要性,向我们展示了他那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我相信每一个读完这本书的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将受益良多。

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创造文明,富强的社会环境的前提,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所谓“人才”是从社会的需要的角度来对人的要求,是从人的有用性来定义的。个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是良好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古人云,“天生我才必有用”,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发挥个人特长。但是,正如肖川老师说的,我们的教育很多却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社会的规范、纪律的约束和强求一律的认同。孩子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很多成了只会背标准答案的,个性谨小慎微的乖学生,而那些个性较强、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学生却往往被我们一竿子打入“坏学生”的行列。

当前,我们的社会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可是社会却仍严重缺乏创新人才与高尖端科技人才。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磨灭了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以致我们培养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平庸之才。那些成绩优秀的乖学生在社会中往往只能当别人的追随者,却很能成为担当大人的领导者。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新观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在社会上最充分地实现他们的价值。其次,转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观念。“教师中心”的观念,实际是对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践踏,它贬低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低估了学生自我管理和制定规则的能力。只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才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活动,自由自在的学习和探索。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明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向肖川老师学习,更全面地关注我的学生,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想读后感 篇2

读《理想的三重境界》有感

每个老师都在脑海中描绘了自己理想的教室。虽然他们对理想课堂的描述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在大多数老师的眼里,理想课堂的特点是:

真实、和谐、朴素、智慧、高效(高效)、灵活、人文、充满爱心、诗意、创意,让我们跟随新教育的步伐,共同追求我们理想的课堂。

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究竟为哪三重?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这可以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干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知识——真理”,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即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

这和目前很多有识的教育专家、学者呼吁的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实施生命化教育应该是相通的。

干老师他证实了这样一个真理:只要用心体察,任何一个汉字,任何一个词语,任何一篇普通平凡的课文,因为系前人匠心所运,所以,都并非是平淡无奇的一堆文字,而是心灵的一次次运筹,是思维的一次次锤炼,是漫长字词史的一次独特运用。我们必须认识到,课堂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更是情感和精神的过程。学习知识就是学习生活,创造知识就是创造我们自己。

理想课堂,就像地平线一样,它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也许永远也未必能达到。因此,我认为“构筑理想课堂”体现的应是我们的一种追求。要改变现有课堂上,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理想读后感 篇3

谈无眠夜的知在十一国庆长假期间我偶读一文《鸟儿中的理想主义》。虽说是偶读,但是这篇文章却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好吧!先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吧!

书中一共讲了三种鸟面对厄运的不同态度。他们分别是:

第一种鸟:不幸被捕获,刚入囚笼都是拼命扑翼。难以接受现实场景。一段时间后,便慢慢地静了下来,对于主人的喂食也都亲近了,慢慢的靠近了食盘渐渐的用一种怡然的姿态享用。“这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鸟!”

第二种鸟:不同于第一种鸟,行为,态度与第一种鸟完全相反。初入回笼,一样扑翼挣扎、惊恐的,焦灼不安的,企图逃离厄运的,拒绝承认现实的,由于主人対此毫不在乎,面对主人的漠视,他们却与主人打起了“冷战”对主人给的小碗小碟水米,满不在乎看也不看一眼,他们心中只有绝望,只求速死。“他们是一种适应力极差的鸟,这大抵是鸟类中的古典主义者或理想主义者!”

第三种鸟:初进鸟笼,与前两者无异,但是日后的行为却极为反常,主动进食,并且在吃饱喝足后,能够主动站在鸟笼底眼睛闭上一会儿。然后扑翼,几乎一垂直路线,升到鸟笼后被鸟笼撞倒然后又在四周盘旋。“虽然这样很不洒脱,很不悦目,但他毕竟在飞,尽可能地保持飞翔的本能!”

此上俱为书中的大概内容。我读后,心里顿生感慨。我必将会与这位作者成为一对畅己。因此我欲作者最认可第三种鸟的精神:虽然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但展望蓝天的梦想永不改变!天天坚持试飞永远对飞出鸟笼充满信心!再联系到新中国建国之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暴风雪,用鲜血和热情换来了朗朗新乾坤。大脑多次浮想起,伟大的革命先驱为新中国的成立努力,奋斗的情景:面对敌人的铁镣,火辣辣疼痛的荆鞭等酷刑丝毫不动摇自己対党的忠诚;新中国必能开辟出来的信念绝不动摇;外敌定会被赶出中国的信决心绝不改变;当必胜的信心毫不动摇……不正是第三种鸟儿的精神吗?身处险境,却能不改变自己的初衷间和自己的信念不就是永远不放弃“重返蓝天”的梦想吗?

想到这里,我只想更大家说: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只要我们坚持初衷那么宿命或与有所改变!

理想读后感 篇4

《小狗的理想》这本书是本童话故事,它不仅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而且还传达了关于理想的主题,有启发性和寓意。这个故事是关于一只可爱的小狗的,它的名字是布鲁诺。虽然它只是一只小狗,但是它有着很高的理想和追求。

在故事中,布鲁诺一开始是一个快乐的小狗,但是当它看到了自己崇拜的大狗贝利时,它认为自己太小了,就感到沮丧和无助。然而,经过了一番思考和接受其他小动物的鼓励,布鲁诺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实现自己的理想。从此以后,它开始不断地努力学习和锻炼自己,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了一只强壮且快乐的小狗。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并为实现这些理想而不断努力。无论你是一只小狗还是一位人类,只要你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你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实现你想要的一切。就像布鲁诺一样,虽然它是一只小小的小狗,但它仍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成为了一个强壮和快乐的小狗。正是这种对自己的信仰和对自己梦想的执着追求,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变得更好,实现我们的梦想。

此外,故事还告诉我们,即使我们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就像小狗一样,我们应该接受挑战并坚持不懈,因为这些挑战会让我们成长和变得更强大。只有通过不断地面对挑战和克服挫折,我们才能变得更加优秀和出色。

总之,这个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美妙童话故事。它不仅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许多有启发性的寓言和寓意。通过这个故事,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克服挑战,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优秀和成功的人。

理想读后感 篇5

本学期品读了新教育专家干国祥的著作《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感受颇深:作为新教育学派的教育者,甘老师的教学思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诠释了语文的含义,教学的真谛。我阅读着甘老师的文章,似乎是踏上了一次陌生的旅程,旅途中见到的,听到的都是那些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声音,但是却能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

首先,我意识到文本解读和教科书解读不是一回事。文本的解读重在解决“讲什么”,教材解读重在解决“教什么”;文本解读要求全面、深刻,需要老师有更广博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入,教材解读则需要适宜、贴切、恰当。文本解读和教科书解读都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

无论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多么完善和详细,都不能取代教师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实践专业发展,注重专业读写。

其次,认识到新教育的三个目标不同于新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两者是从不同的层面,提出的不同概念。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类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强调每一个目标的独特性,可以更好地实施。

最影响我的是“左手教,右手学”的教学板块,真正体现了课堂大容量、小步子、快节奏的特点,使我们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有计划、有目的。尤其是右手拦的学生学***,改变了以往教案只写教师教的部分,让每个教师在思考教学的时候,去思考明确学生的学习,确保在教学中每个学生拥有足够的、完整的、有序的训练,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思想。

以前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马上举手如林,发言争先恐后,一个学生提出意见后,马上有许多小手举起来,对之补充或评价。这样的课堂更像是学生才艺的展示会。

授课者对这样的课堂满意:讲的学生都听懂了,评课者对这样的课堂满意:师生配合的真好,学生也对这样的课堂满意:

老师的提问我都会了。然后我们可以问:这样的教室是理想的教室吗?

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最终是否能够获得我们满意的结果?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这种儿童中心主义的失败,或者说是主观性的神话,已经被太多的事实证明了。对于这种课堂教学虚假主体性的拨乱反正,新教育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事实上也可以视为是向更为古老的人文主义致敬,或者说,是对因理解失误而导致方向失误的儿童中心课堂的反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以高超的反应组织课堂教学,而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课堂上没有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没有参与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对话,那么无论是个体学生与知识的对话,还是学生群体之间的对话,都有可能停留于肤浅的层次,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当然,这里所说的人与他者的对话,严格地说,还不仅是教师,更应该是学生之间的学***。

教师是山,学生是水。山光水色,相互映照。师生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真情。

我知道在成长的路上没有魔毯。你的脚必须一步一步地踩在地上。我会欣赏语文教师在风风雨雨中的价值。只有懂得付出,才能有所收获,我的心才会荡漾着幸福。但愿这样的幸福不断充盈着我的教育生活。

理想读后感 篇6

今天有幸聆听了谢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一课,让我们领略了他潇洒大方的风采,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那慢条斯理的谈吐,以及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这一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就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谢老师的这节课上,我们不难看出,他根据学生的特点,立足教材实际,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和感悟中,体验人物角色,把握课文主题。

一、开头用林肯的一段话来切入课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因为这段话正是林肯伟大人格的充分体现,学生在朗读这段话的同时在心中产生了疑问:林肯真的如同他自己说得一样那么宽大、仁爱、正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心中初步树立了林肯的伟大形象。

二、在重点段教学中,谢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参议员态度发生变化的词句,这个问题的设计覆盖面大,穿透力强,导出参议员同由“尴尬――羞辱――静默――赞叹”这一心态变化的线索,拎出了课文的隐线,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铺开教学。其实文章还有一条主线那就是林肯的三段话,参议员的态度的变化是在林肯的每段话之后表现出来的,用隐线来衬托林肯的伟大人格魅力。

三、学习林肯的三段话,谢老师也有所侧重,不是千篇 一律的教法。他侧重于第一段话的教学,因为这段话最能体现林肯人格魅力的核心要素――宽容。新课标中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个性化解读中尤为重要。这一部分也是师生、生生及文本对话的重要环节。对话是否成功,关键看教师本身对文本细读后会抛出怎样的话题。谢老师在这一环中的设计很精当:扣住“鞋匠的儿子”与“总统”、议员的“忠告”与“羞辱”“大笑”、林肯的三个“永远”,突显矛盾的基点,直接让焦点明朗化。再从文字的层面出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悄然地潜入字里行间的灵魂处。学生在读读议议间水到渠成地复活了“议员”与“林肯”的形象。

四、当林肯受到参议员的羞辱时,谢老师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假如此时站在演讲台上受到如此羞辱的人是你,你可能会怎么做?(可能针锋相对,严词反驳;可能恼羞成怒,出言不逊;也有可能面红耳赤,无言以对……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充分地发言)现在听听林肯先生是怎么应对的?这一环节使学生进入角色,进行体验: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再现生活情境,与林肯的举动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感悟林肯非凡的智慧、出类拔萃的才华。

五、首尾呼应。主要环节教学结束后,谢老师再出示林肯的那段话,此时我想学生心中的林肯的形象会更加丰满起来!一气呵成,自成一体。

六、教学环节紧密,善于设疑导思,质疑问难,适度发展。我们小学的阅读教学,特别是高年段的语文教学,的确应该把写作方法指导适应渗透,既要让学生知道文章主要写什么,还要明确文章是怎么写的。谢老师很善于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内心和言行,让学生整体读,去解读林肯人物人格魅力。

七、拓展延伸恰好。在完全理解课文后,谢老师便出示一些伟人的名言,在他们的眼中林肯是什么样的?读后让学生对林肯的形象会上升到一个高度。

我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1、谢老师,有些环节处理,不够细致,有点草率。比如:一段话出示出来,学生还没读呢,就让学生去说。

2、在教学第六节时,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说说你对林肯说得那两句话的理解,必要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因为这是让林肯的形象更加丰满指处。可能因为时间的原因有点草草收兵之嫌!

理想读后感 篇7

读《理想课堂有哪三重境界》有感

半坡店乡第一初中秦超

作为一名教师,他不希望自己的教学像流水一样,达到理想状态。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习如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而干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就为理想课堂作了一个全新的解释……

理想课堂还有三个境界:一是实实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为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思”。

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即从存在意义的角度理解课堂,要求课堂。

落实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是综合多门学科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将最为重要的教学元素,经过反复的提炼、修改、实践确定出的一个“理想课堂教学基础模型”,它要实现的是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力。

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是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是真理和知识的呈现之时,是“问题-知识-真理”的反复的探索过程,如果没有这样的教学结果出现,单靠我们教师精彩的表演,或者是学生单方面的积极配合,所有的这些都是表面的,肤浅的,与新教育的真谛是相违背的。

知识、生活、生活的深刻共鸣,一维着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教学都集中在认知的维度上,我们的叶晨教授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批判。她还认为:

“我们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设自己理想的课堂呢?

理想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只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而不只是教师呼风唤雨的场地;理想课堂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理想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而给予火种的是一个个只有挑战性的问题。总之,理想的课堂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

理想读后感 篇8

读完《我的抱负》我不由得按着书中抱负老师的“规范”去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抱负的老师?我是一个勤奋和自我充实的老师吗?我是追求卓越、财富和创新的老师吗?

要想做一名抱负的老师,首位要做的即是要有丰盛的学识吧,这是从古到今不变的真谛。以前崇尚老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规范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

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己,使我们的知识海洋不断充实,永不枯竭,实自己不断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取得教育素养的主要路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从这本书中学习,所以我比较了《关注之书》中对有抱负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抱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襟怀抱负,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裕创新精神的老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老师。

这本书使我感触深刻,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随意地引入一些灵感。

理想读后感 篇9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是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写照。

以前总是感觉红军二万五干里长征离我们很远,读了《理想的足迹一党的故事青少年读本》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这长征一路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辛苦,红军战士们用自己的身躯为后人铺设了一条阳光大道。

在这本书里,讲述了许许多多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巧渡金沙河""飞越大渡河”、“马背上的小红军",,这些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无不诉说着长征途中的.艰难与不易。

今天的我们无法去体验红军当时长征的情景,也无法体会红军战士们的艰辛,但是,我们从那字里行间,便可感受到当时的场面。回想他们走过的一路,我无法用文字或者什么词语来形容他们一路遇到的种种困难,种种险恶,但有一点无法改变,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旗,闪闪的红星永远飘扬!

当今天的我们尽享幸福美好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这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有个共产党为我们铺设的道路,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读了《理想的足迹一党的故事青少年读本》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当年的红军战士为了祖国的解放过雪山草地,爬山涉水,我要学习他们这种吃苦耐劳、意志顽强的精神,有艰苦的奋斗、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意识,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脚踏实地,刻苦磨练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