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方案(篇1)

一、活动目标:

以“迎世博, 让绿色生活方式走进徐汇千万学子家庭”活动为契机,结合我校“科技建筑模型”特色,开展“绿色建筑,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活动阶段安排:

1、XX年年3月活动启动

2、XX年年3月——11月活动实施;

3、XX年年11月底活动总结。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结合课堂教学,发挥基础学科的先导作用,在各年级选择重点渗透的学科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拓展课,综合科学、地理、语文、生物、物理、政治等等,将人口与环境、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节约资源等环保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二、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活动一:让绿色走进校园(

办公环境。

2、进行绿色环保专题黑板报评比。

节电、护绿等环保标志设计与展示,增强师生们的节水、节电环保意识。

活动二:以“身边的绿色建筑”为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制作模型活动。

实践方案(篇2)

——《生命教育,我们不能再等了》

一、 方案名称:《生命教育,我们不能再等了》

二、 方案背景与目标:

“生命教育”一词原本是在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作为对社会中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对策而出现的。近年来,全国各地频频发生青少年自杀事件以及残忍的校园暴力事件,足以说明,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一直被“功利”所包围,生命教育反而成为教育的盲点。例如:

贵州毕节4兄妹在家服毒自杀,手段狠毒的校园暴力事件,4名男孩见同伴溺亡因害怕而撒谎等案例的频频发生,让我们更加明确,正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孩子才不知道生命的可贵,也不知道爱惜自觉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孩子是家庭的明天,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安全问题时刻牵动着各位家长和老师的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加强对儿童的生命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迫在眉睫。

鉴于这种现实,我们学校计划在校园内开展一项迫在眉睫的实践生活教育活动。

通过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消除生命的威胁。同时引导孩子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了解生命的**,生命的过程,生命的结束,从而明白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维护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救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活动对象与人数:

三——六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

5月——7月

五.方案主体:

1、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将以“普及生命的价值、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为主题,以各种资料了解和案例分析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警示全体同学都应该珍爱生命,珍惜生活,让悲剧在我们身边消失。为进一步开展好此次科技活动,学校首先以大队部为核心,由大队长提出了“珍爱生命,幸福生活”的倡议书,再由学生根据倡议书上的相关内容,自己去了解生命的**、价值、过程,经过指导教师的梳理,由大队委成员拟定出活动主题和具体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活动要求,并为各年级提供不同种类的主题来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各班的“小专家”及时对班级活动进行了解掌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将各班的活动资料进行整理,以便活动的组织者及时了解活动的发展情况,掌握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2.利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

① 单位:妇幼保健站、疗养院、医院、交警队、学校医务室等。

② 资料:各类**案例、近三年校内外伤害事故资料、我国生命教育现状分析等。

(一)知识收集阶段:

(1)以年级为单位上网搜集校园内外自杀、伤害事例的**资料及**资料,举行生命教育的知识讲座、演讲、辩论、办小报等宣传珍惜生命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2)启发学生对生活中对生命的**、认识知识进行了解关注,并开展相关的电脑绘画、手工绘画、手抄报等活动,收集**资料等。

(3)收集各种生命教育资料、**进行展示,请妇幼保健站的医生讲授生命的**及价值,使学生清楚生命的重要性,了解它们对维护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4)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生命的知识,分享所收集的资料,并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和研究。

(二)活动体验阶段:

(1)聘请心理医生到学校面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知识讲座。

(2) 举办主题小组会议,通过对校园内外各类伤害案例的分析,进一步阐明生命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3)在年级开展“生命教育,我们不再等待”学习活动,各班举行小组辩论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以“尊重和敬畏生命”为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调查各年级小学生对生命知识的了解及关注程度,查找校园学生心理存在问题以及学生间存在主要矛盾、问题以及分析统计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相关小**,研究解决对策。

(5) 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讨论和演示如何学会在发生危险时保护自己和他人。

(6) 教师和家长合作,引导孩子学习如何识别和保护自己;遇到危险大声呼救,不伤害同学,也要学会在同学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度过危险。

(三)活动感悟阶段

(1)组织学生成立“小记者”团,到医院听取一生对新生儿的介绍和太平间逝者的哀悼,撰写活动心得体会。

(2)了解我国人口出生的水平,以及生命救护的现状,体会我国在生命教育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和不同,增强学生对生命的了解和珍爱的意识。

(3)在班主任老师、家长的辅导下,由高年级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关于“如何对溺水同学进行合理、安全的救护”的辩论活动,提升学生的救护意识和救护能力。

(4)家长在孩子看课外书、电视、上网时,要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共同交流自己的看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生命教育。

(5)在微机教师指导下,制作完成“生命教育”的主题**。

(四)总结汇报阶段

各班成立“生命教育成果展示台”,展示学生搜集资料等。

(1) 以年级为单位,展示学生参与生命教育活动的过程,以及实地访谈和体验的经验交流。

(2)学生设计的“生命教育”的宣传口号、标语大比拼。

(3)生命小报、“珍爱生命”宣传资料作品展。

(4)撰写“生命教育”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和科学**。

(5)制作“生命教育”演示主题**。

4、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通过开展生命教育科技实践活动,我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并开展了多种深受师生喜爱的实践活动。在活动后期的成果展示会上,学生们将要展示丰富多彩的科技成果:有科技小**、生命知识小报、和家长老师们共同完成的生命教育主题**、调查报告、调查问卷、案例调查及学生上网收集的**资料、设计的宣传标语品等等。

这些成就不仅反映了学生知识的丰富,而且潜在地反映了他们精神世界得升华和完善。

5、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本次活动的开展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全面检验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收获和经验。

① 展示结果并评价学生的作品。

② 通过聘请校外科技顾问、家长、学校科技导师、学生代表等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

③进入社区宣传活动效果。

6、对青少年“益智、养德”“珍惜”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这些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能增强师生的生命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生命拥有责任感,培养他们预防身边的伤害事件和遇到危险进行科学的自救和救护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一是提高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收集和理解大量的信息。

第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科技实践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获得新知识的途径很多

如信息获取、网上查询、实地考察、专家访谈、教师访谈等。而这些活动,因为他们亲自参与其中,会有一定的了解和收获,能力也可以培养。

三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地采访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能通过讨论及查找资料、请教教育专家、同学们找到这些答案。对学生进行仪式和活动精神的培养,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培养。外出活动、课间讨论要交流;对别人的方案提意见要交流;采访对方,要与对方合作;制定方案要与小组同学合作;课堂上要与老师同学合作;课后要与同学、家长合作,几个月的活动下来,同学们的交流合作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实践方案(篇3)

【第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它的设置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以“劳而获,创而活”为宗旨,树立农村劳技教育新思维,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创造性为主,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劳技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劳技教育基地等资源优势,认真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1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要重点建设好包括劳动技术课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与以人为本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关系的研究,加强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新平台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

(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

(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

(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

(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7)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充分认识到农村这一广阔天地是大有作为的。

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载体

通过对课程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使全体教师充分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于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 (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教师不仅要成为高层次的课程实施者,而且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和开发者。

(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式、互动式”。

(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要努力抢抓课程改革契机,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力度,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示范辐射作用更为充分。

3、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如下:

1增强主人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1) 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2) 关心自然环境,独立**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 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初步形成环境保护能力;

2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了解,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 踏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实践方案(篇4)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意识,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从而达到珍惜和分享劳动成果的教育目的。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科学的分析问题、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种植实践能力。

4.通过蔬菜种植活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通过蔬菜种植活动,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感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6.围绕种植的蔬菜、花卉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长情况及栽培方法。

7.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亲历种植蔬菜、花卉的活动,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恩社会大众的劳动,珍惜和分享劳动果实,感悟大自然的奇妙,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是地球成员之一等观点。

1.班级种植活动以各班为单位,在每周的课外活动课或者科学课开展活动。包括种植、锄地、施肥、除虫、除草、记录和种植经验总结等。

2.如果天气条件许可、学校没有组织统一的大型活动,那么就由班主任或者科学教师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班学生到种植基地开展活动。

3.班主任是活动第一负责人,相应班级的课任老师应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参与种植活动的组织、指导。

4.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几个“护绿小组”,分工合作,每天对植物进行日常维护,并且真实记录其成长状态,认真填写观察记录表。

(1)规划设计:由政教处设计种植内容、活动时间、参与方法及评价办法;各班认领种植基地,进行初步整理。制订本班的种植计划,确定种植小组负责人名单,上交计划表。

(2)指导学生了解种植的基本方法,确定种植的种类(根据各班情况选择1-3种植物)。

(3)设计保护农作物的公益语言。

在这一时间段内种植、维护植物,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并撰写观察日记。

由基地种植人员对各班种植区域进行打分评比。

1.注意安全。安全第一,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各责任田的负责人负责本责任田的播种、管理及收割;

3.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注意不能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

4.统一分配播种品种,播种时间,播种区域。

实践方案(篇5)

暑假综合实践活动——家乡动植物

五年级 (2)班聂凤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发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暑假生活,引领学生走入社会、走入自然、走入生活,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内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二、主题的确定

暑假是自然界动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而将近两个月的假期也让孩子们有时间走进大自然,与动植物亲密接触,同时便于孩子们长时间地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为孩子们**周围的动植物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因此我和孩子们共同商讨,在暑假期间开展“走进家乡的动、植物调查查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孩子们在假期里选择一种动、植物或几种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兴趣,拓宽视野。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周围的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学习饲养或管理动植物的一些基本知识,感受动植物与人类及环境的密切联系。

2、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调查访问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归纳整理的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体验劳动的艰辛,接受热爱动植物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四、活动时间:暑假期间

五、活动实施主题及过程

——家乡鸟类知多少

1、搜集与鸟有关资料、**。

(1) 了解鸟类的过去和现在的数量、生存环境、生长特点和习性,并将调查结果填写在**中。

(2)调查方式:采取多人合作考察采访一个地点,要求做好考察采访记录。

(3) 调查地点:家庭、社区、公共场所、环保局。

2.思考:您通过采访发现了哪些问题?

3、根据调查结果讨论:

(1) 是什么原因导致鸟类越来越少?

(2) 为什么爱鸟就是爱我们自己?

4、画出心中的《人鸟乐园》图。

5给全县或全世界人民写一份保护鸟类的建议。

实践方案(篇6)

时间安排:1课时

一、课前调查反馈

1.通过课前调查,你们都了解到我们生活中有那些垃圾?(学生说,老师板书)

废布 易拉罐 旧书 废电池 塑料袋 塑料瓶 废纸 玻璃瓶 一次性纸杯(餐盒)废弃衣服 罐头盒 书包等等

2.垃圾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呢?(学生讨论)

总结:(1)污染大气 (2)污染水源 (3)污染土壤 (4)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

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1.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垃圾的分类回收工作,实现垃圾的循环利用。

2.分组讨论,说一说这些垃圾可怎样进行分类、回收和利用?

3.汇报

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

按“塑料、玻璃、废纸、和生活垃圾”分类。

废布:拼接后给娃娃做衣服,做玩具 。

废纸:回收重新造纸。

旧书:捐给贫困地区再次使用。

易拉罐:回收再制作铝制品,做玩具。

食品:做肥料。

废电池:回收。

塑料:回收再制作塑料制品。

玻璃:回收再制作玻璃制品。

师总结: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资源返还。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牙膏皮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4.观察一下我们身边,联系实际说一说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学生说一说学校、家里是怎样做的)

5.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实际上,垃圾分类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国外是怎样进行垃圾分类的:

日本:扔垃圾分日子

实践方案(篇7)

1、学科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运用数学知识这个中心,必须紧扣数学教材的内容;

2、实践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必须是学生的考察、参观、访问、制作、公益劳动等的实践活动;

3、全员参与的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应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决不是教师或个别学生演示,或部分学生操作,其他学生看热闹,只动口不动手的活动;

4、知识的应用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要

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探索创新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地实践活动,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教师不必多加限定,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大胆地进行尝试,努力有新发明、新创造地完成任务;

6、活动多样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包括活动场地的多样性: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活动方法的多样性:如参观、访问、思考、制作、观察、实验、调查、讨论、阅读、操作、竞赛、表演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

实践方案(篇8)

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解决制度缺失和制度障碍等问题,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一)注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紧密联系当前教育工作面临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善于总结经验、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解决教育工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积极探索和建立有利于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运用已有的调研成果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指导性、时效性,选择当前迫切需要而且实践基础较好的制度,抓紧时间,注重质量,成熟一个,出台一个。

(二)明确体制机制创新的内容。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科学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要大胆探索,又要严谨求实。各处室要对现有的各类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清理,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做好废、改、立工作。要力争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法、综治、维稳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重点修订完善学校制定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制度、办法以及有利于保障科学发展、符合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求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条件成熟的要及时转化为制度性文件。条件暂不具备、一时难以形成制度文件的,要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为今后决策提供参考。坚持进度服从质量,防止草率从事,确保政策、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有效性。

(三)体现科学性和政策性。体制机制创新要注意学习和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尊重规律,充分论证,规范操作。要坚持发扬民主,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注意听取利益相关群体和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造性。对于涉及重大管理制度和政策的改革调整,要积极向局有关部门提出。

实践方案(篇9)

中美合作公民教育项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云县爱华完小实施方案

一、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

“中美合作公民教育项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把在校学生培养成为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社会活动的经历、知识和技能,有法制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学生健康的融入社会打好基础。我校自2007年12月开始了“中美合作公民教育项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距今已四年。四年来,在市、县、校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我校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1年11月,我校在五年级继续开展这项活动,可能会遇到许多难以避免的困难。为此,我们将进一步详细完善计划,学校方面将积极帮助并促使各班以规范的形式、得力的手段开展活动,力求取得最大的效果。

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与各社区生活密切相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问题,组织学生走向社区、走向社会,通过观察、调查、分析、研究等方法,提出并制定解决这些公共问题的公共政策,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品尝进步、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时间

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该项目已按要求的程序进行了推广。

四、组织和领导

1、 成立“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领导小组

课题组长:熊炳洪

全面负责研究工作,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副组长:查映荣王咏梅刘子源

负责项目策划和宏观指导,对外沟通、沟通、协调和监督,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组员:(1)中层以上领导

负责项目过程监控、指导、总结和提炼项目活动结果,设计和实施项目评估。

(2)五年级九个班的教师

负责指导个班的科研工作

(3)美术教师

负责指导学生制作展板

项目实施分组

201队长:李志惠成员:胡庆兰

202组长:徐家亮组员:周日会

203组长:袁学翠组员:杨家梅

204组长:张美组员:潘建芬

205组长:张光艳组员:字向东

206组长:张丽云组员:何家尧

207组长:施丽萍组员:赵翠玲

208组长:毛湘云组员:郑绍祥

209组长:赵芳琴组员:张淑贤

5、 公民教育实践的内容与步骤

(1) 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11月)

1成立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制定学校的研究方案。

2、项目小组组员参加学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课题培训,

了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

(2) 宣传启动阶段(2011年11月下旬)

1、利用班会向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鼓励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这一活动中去。

2、课题组教师向学生全面介绍课题及方案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要求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进一步学习“公民教育”的相关知识,搞清“公民教育”、“公共政策”等概念。

3、邀请做过课题的六年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听证会现场展演,让参加实践活动的五年级师生具体体验该活动的实施办法。

4、学校的宣传栏、各班的主题班会、黑板报增加“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提高宣传力度,配合这一活动的开展。

(3) 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11月下旬至2012年5月下旬)

第一阶段:找出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2011年11月下旬)

这是公民教育实践的第一步。各班学生要在父母的指导下深入社区、街道、公共场所或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社会关系等,搜集所在生活区域内公共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环境方面的,可能是交通方面的,也可能是安全方面的。这样,就获得了初步的个人信息。

小组讨论是根据个人信息进行的。确定了一个讨论问题,并与全班同学分享了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各小组确定小组的代表性课题,初步论证课题的研究价值,为第二步活动做好准备。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小眼睛观察社会,发现社会生活中的公共政策问题。

第二阶段:选择课堂上要研究的问题。(2011年12月上旬)

通过一段时间的收集,学生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利用班会或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列出发现的问题。学生们会把各自的问题摆出来,可能会有雷同,分类整理后,确定问题个数。

但全班在近阶段研究解决的问题只能是一个。选择哪一个问题由全班同学投票决定。得票最多的问题是班级必须一起解决。

第三阶段:收集本班要研究的问题的相关资料。(2011年12月-2012年1月)

研究问题确定后,需要寻找待研究问题的相关信息。在老师指导下,要求学生主动深入社会,联系有关部门、机构、企业、团体、个人,尽最大可能地获取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资料。

学生应分工合作:小组进行问卷调查;有的小组做现场观察;有的小组则要上网寻找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第四阶段:编制班级行动方案。(2012年1月-2012年4月)

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在课题指导教师、班主任、相关专业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学生要进行分析研究,拿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和行动的方案,整理、汇编文献资料,制做演示展板。要求全班参与,分工到组、到人。

第五阶段:上报方案,接受听证。(2012年5月18)

2012年5月18日,学校将组织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开展听证会活动,要求各班学生完善方案。汇报时,由各班各小组分别汇报,如“我们的问题”、“我们的政策”、“我们的方案”、“我们的行动”。为了让报告更清楚,学生们用废纸制做演示板进行演示。

汇报时,现场询问,现场解决问题。

第六阶段:总结反思学习经验。(2012年5月下旬)

听证会结束,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们一定非常高兴。高兴之余,老师要组织学生就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回顾、总结、反思,在以上各环节中,还有哪些经验教训,通过这样的活动懂得了什么道理。

各班要就整个活动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写出总结报告,形成改进措施。

(4) 成果展示阶段(2011年5月下旬)

1、听证会展示。

2、展板展示。

3、听证会答辩。

4、听证会上汇报得好的班级及个人要在全校进行经验介绍,以利于全校其他班级今后活动开展。

5、教科室制定下一阶段“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计划,扩大活动班级范围。

六、活动有关说明

1各班于2011年11月以电子文件形式将活动计划上报教学部,教学部定期进行检查。

2、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问题的选择、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制订方案到举行听证演示,所有过程都由学生自主进行,但课题组教师、班主任、相关专业教师应予以指导、提示或帮助,学校各部门应予大力配合与协助。

三。活动的每各阶段都要由班主任负责管理。尤其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人身安全。

4、学生在与**部门、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进行联系时,学校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联系方便,并对学生的身份、行为提供证明或给予其它方面的帮助。

云县爱华完小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