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这片儿借来了大半年,一直躺在角落里。那时看《让子弹飞》对姜文的爷们味很是着迷,所以想看《芙蓉镇》这部老片,之后又总没冲动看。我对于人生的苦难史大致能避则避,战争,清洗,人在大环境下变成了不知何日死悲哀的蝼蚁,好好的人生受尽了摧残,让神经不够粗壮的我产生了一种不适感。
但并非所有这种题材都被我拒之门外,影片要表现什么旨意,用怎么样的拍摄手表现它,这其中的微妙属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时很难说清在别人眼中差不多同一类型的**,为何我一部爱之,一部避之。另外,因为是国内片,首先就不以为然。
不能怪我,国产电影的矫揉造作、庸俗、虚荣,形式大于内容,还是永远的民族主义乡土情结和小人物总是悲惨而沉重的生活。太不合口味了我不爱看。当然千里挑一还能挑出几部不错的。
但,经典的,有吗?
可是,上个周末把这部86年拍的《芙蓉镇》看完之后,我必须在这里唠叨几句,迄今为止,终于看到一部top1的国产经典片。25年之后看来心中满怀崇敬,是一部百年之后也不会逊色的影片,所谓经典,就是它的普世价值和艺术光辉要穿的透时光的隧道,温暖到后人的心中。
看《芙蓉镇》的时候,我想到了《活着》,为什么同样的题材,93年的《活着》成了不能公映的禁片,86年的《芙蓉镇》却是国内外获奖无数,我们是不是曾经有过一条通向光明的路,在少不更事的时候,曾经昙花一现有过一个自由而真诚的年代。《活着》我并不怎么喜欢说实话,《芙蓉镇》有一种美,而《活着》,没有。
《芙蓉镇》影片一开始就很美,我一开始就爱上它,刘玉音和她丈夫黎桂桂夜里磨着大米,一圈一圈,民谣歌儿凄凉的唱着一遍一遍,映着他们辛劳却对明天充满希望的年轻纯朴的脸蛋。
“(女)半升绿豆选豆种呐,我娘那个养女不择家呀。
妈妈呀害了我,妈妈呀害了我。
(男)碧水河水呀流不尽呀,郎心永在妹心呀头,哎哟,妹呀心头。
罗罗里,来来来,嗯。
(男女)半升绿豆选豆种,我娘那个养女不择家。
芙蓉镇位于湘鄂桂三省交界处,那里风光秀丽,芙蓉花开的季节里,争先斗艳一派,这里的人们和各地乡民们生活一样,淳朴,欢乐,有爱。然而记录这美好的湘西风情的小说《芙蓉镇》却是灰色的,不仅让人想一走古老的青石小路,一赏漫天的水芙蓉,更能引起人们对人性的思考。
古华把民俗风情寓于政治风雨中,描写了文化革命搅乱下的湘西乡村生活,让特定年代的人物变迁发生在这湘南小镇里,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
芙蓉镇里塑造了一个有一个典型人物,美丽善良而逐渐坚强的胡玉音,不忘良心恪守人性的谷燕山,阴险歹毒见风使舵的李国香,好吃懒做的王秋赦等,这些人性格鲜明突出,让人难忘。谷燕山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善良的,在文化革命之前,他与黎满庚一起帮助胡玉音开了胡记米豆腐坊,在胡玉英被划为右派时,他自己因为受到牵连而停职,在胡语音危难之际,所有人包括她的青梅竹马黎满庚都与他划清界线时,只有她还一如既往的照顾胡玉音,并且救了难产的胡玉音,他和胡玉音秦书田一样是光辉典范,是人性善的集中体现。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这是秦书田给绝望中的胡玉音说的话,胡玉音在和她丈夫黎桂桂文化革命中划为右派,黎桂桂受不了当时的压抑而上吊,房子也被没收,自己也在劳动改造,就在这毫无希望的绝境之中,她和外表自轻自贱其实内心纯洁正直的同为右派的当地歌舞剧团编导秦书田结为夫妇,被称为“黑色夫妻”,因此秦书田被判劳动该造,胡玉音3年因有身孕在狱外进行劳改。
这里面体现出的生命力的顽强,爱情的伟大,和现实的残酷都令人咂舌。“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是多少绝望中的人应有的信念啊
在这部小说中,人物对比是鲜明的。有善就有恶,李国香乃嫉妒心极强,心狠歹毒之徒,投机取巧,而王秋赦也是一个好吃懒做,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在1979年文化革命结束之后,李国香投机取巧,因为在文化革命后期被挂草鞋游街受辱而被认为是文化革命受害者,嫁给了一省里的干部,而王秋赦疯了,整天走在青石板路上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这部小说,就像是作者自己在自序中说的这是“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在这里有很多值得大家反省的事,经历过文化革命的人不由的回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不管是受害者还是文化革命执行者都会心痛万分,而没有经历文化革命的人也能在这些人物中找到自己的一点影子,读完之后,人不经想在危难的时侯,我们是否能恪守自己的人格底线,尊重自己的良心呢。
这是一部将湘南民俗风情寓于政治风云中的作品,整部作品成灰色基调,也正是因为这灰色,作品才呈现出无与伦比的优雅和美丽。
刚开始看书名《芙蓉镇》,本以为和沈从文的《边城》一般,娓娓道来是那淳朴至真的山水人情,令人无不向往的宁静致远的生活,读前一章前一节前一段,一览芙蓉镇风物,山水环绕,民生安定,人情味十足,正想细细品味这民俗情暖,却不想这风云万变,世事难料,是好是坏,是悲是喜,时代不同,人物不同,看法不同。芙蓉镇的风土人情一览而过,接着主要人物一一登场,在每一圩卖米豆腐的芙蓉姐子胡玉音,还有和她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们,镇粮站主任谷燕山,干哥黎满庚,“运动分子”王秋赦,“秦癫子”秦书田,女经理李国香。这几个人物的命运起起落落,跌宕起伏,是是是非,是善是恶,自知之明。
一部历史变迁和政治风云交集的著作,一点点风吹草动,也能牵扯着小小人物的性命安危。虽说不太倾心那个时代,什么五类分子,什么灭资兴无,什么革命,什么文化革命动荡,整得民不聊生,人防我,我防人,无人情,批判“人性论”,嬉笑怒骂,疯狂疯狂!但它也在历史长河里涌流,也是一个缩影,一个见证,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是真真切切存在了的!
其中,我最敬佩的人物是老谷,他原是北方大兵,随南下大军来到芙蓉镇,并扎下来做地方工作。他面相凶,却是一颗菩萨心,镇上的人们敬他爱他,心善人缘自然广。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好干部,却被诬陷,被冤枉,一个上过战场,英勇杀敌,玉音说:这个天下就是他们这些人流血流汗打出来的,难道他还会反这个天下?看到这里,不禁落泪,怎忍心看他落得如此田地!可悲可悲!令我欣慰的是,他的义气豪情始终如一,醉眼看世情便醉罢!
话说秦癫子,这可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啊!他原是剧团编导,不料反右斗争中,从剧团开除,被扣了个右派分子的帽子,后来他请求改成了坏分子帽子,还成了五类分子小头目,颇有些光荣之意,确是个乐天派!书中这样描写他:“当了五类分子,做了人下人,还总是那么快活,积极,好像他的黑鬼世界里就不存在着凄苦、凌辱、惨痛一样。游街示众他总是俨然走在前头。接受总是不等人吆喝、挥动拳脚,扑通一声先跪下,低垂下脑壳。人家打他的左边耳光,他就等着右边还有一下。 ”他明白:“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当他被罚扫青石板街,还讲究一点姿态步伐,合着拍子,像划桨一般,一摆一摆地挥洒自如,动作轻捷协调,这个场景让我实在佩服,他的个性我很是欣赏啊!
悲情的女人玉音,观音赐的玉女,也是作者一开始动笔的初衷,她有原型可追寻的。她朦胧羞涩的情窦初开,她安宁的小夫妻生活,还有她惊心动魄的爱情。和三个男人的恩怨情义,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社会,孕育什么的爱情果子。作者这样说道: 只有畸形的生活才有畸形的爱。
而李国香,王秋赦,他们一时的小人得志,结局如何,相信一句:因果报应。
一开始,进入书中,是期待,慢慢读下去,是揪心无奈,还生出些许厌恶,导致中间拖了几天,才看了屈指可数的页数,而后再看,却是入神入味,紧紧看着他们的命运,时而痛心,时而悲愤,时而拍手称快,时而因一线生机反而战战兢兢,世事变化太快了,这时痛痛快快,下一刻指不定被游街示众呢。
后记古华先生说《芙蓉镇》,他写作发端于一个寡妇平反昭雪的故事,之后具体设计四个年代,每个年代写一章,每一章写七节,每一节都集中写一个人物的表演。每一节,每个人物紧密相连,经纬编织。这种“土洋结合”的情节结构,我看的挺痛快,生活本来就不会一直那么平平淡淡的,历史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风水轮流转啊!
最后,古华先生还提到金圣叹在《水浒》悟出的有关小说创作的道理:“然而经营与心,久而成习,不比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盖薄暮篱落之下,五更卧被之中,垂首捻带、睇目观物之际,皆有所遇矣。”确实值得你我借鉴!
大家好,我今天来讲讲“芙蓉镇”。这本书是以“文化革命”为历史背景的,书中的女主人公胡玉音则是文化革命中饱受冤屈的一个典型。
胡玉音在芙蓉镇上开了一家米豆腐摊子,因她待客热情,米豆腐好吃,所以生意兴隆,于是遭到了另一家饮食店经理李国香的嫉恨。此时正值文化革命时期,李国香利用职务之便将胡玉音打成“反革命分子”,天天。但胡玉音并未屈服,她在心底常说的话就是“活下去,为了我们的后人,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胡玉音坚强地活了下来。文化革命终于结束,芙蓉镇又恢复了勃勃生机,胡玉音成为了街办米豆腐店的服务员。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感想。读芙蓉镇时,我既同情玉音,又十分敬佩她。这个相信勤劳致富的女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财富,赚了钱,盖起了新楼屋,本应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人富裕的,她被抄了家,成为“新富婆”。每当读到胡玉音被社会唾弃、遭到打骂的情节,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同情这个勤劳善良的女子,同时也气愤不已——-要是李国香之类的坏人不曾出现就好了。或许我还太小,始终无法理解当时的社会现象和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胡玉音勤劳能干,凭自己的力量发家致富,付出就有回报,这是理所应当的,怎么就成了犯罪呢?
从另一个角度看,胡玉音是坚强的,这点让我十分钦佩。面对挫折、坎坷,社会的种.种不公平,她没有丧失活下去的信心,她把痛苦埋在心底,顽强地等待着这一畸形时代的结束,永远积极、乐观、向上。十年大革命,多少人经不起挫折的打击,最终自杀。而常常挨斗埃打得玉音,始终相信混乱的社会终将过去,新的时代终将到来。
胡玉音能承受令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幸福时代的我们更不应屈服于小小的困难。想想胡玉音,我们有何理由不乐观、自信、坚强呢?
古华的《芙蓉镇》,是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虚构出来的湘西芙蓉镇为环境,以文化革命的萌芽、发展、结束为时间线索,以胡玉音等人的遭遇为代表,是一部时代特色鲜明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分四章,每章七节,每个章节都有标题,结构紧凑,框架鲜明,作者的逻辑性很强。优秀的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作者跟着作品走,或者作品跟着作者走。前者的优点是局部好看,但易输于整体;后者整体思想性强,但局部不够精彩。《芙蓉镇》属于第三种,即,全局上,作品跟着作者走,局部上,作者跟着作品走,所以,《芙蓉镇》在故事上文字上即清晰又精彩。大局是框架,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但若拘泥于规矩,文学作品就成了刻板的数学题,美的感受就成了公式。这一点上,古华先生跟路遥颇为相似。
《芙蓉镇》是以写时代为目的的小说,人物是古华先生表现时代的工具。或者说,芙蓉镇是浓缩了的文化革命背景下的中国,《芙蓉镇》上的人物,是文化革命背景下,国民的代表。基于此,读者会看到,古华先生在描写某个人物遭遇时,忽然笔锋一转,转向当时的中国有同样遭遇的那些同胞们。作者只是借题发挥,,《芙蓉镇》是古华先生抒发感伤的窗口。所以,虽然全书字数不多,人物不多,但是全书的表现力极强,读者仿佛能听到作者的心跳,与作品人物共同回到了那个疯狂的年代。
所谓阶级斗争,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谓革命,不过是人革人的命。在本书中,文化革命本身已经成为了书中人物打击报复的工具,提供了发泄的机会。这就使得这本书人性十足,一切故事,都是人事,文化革命造成的破坏,也是建立在人的劣根性这一基础之上的。《芙蓉镇》并没有简单的停留在对文化革命的批判,而是更深入的剖析被卷入文化革命的那些人物,使读者随作者一起反思人性。
文学作品不是胡侃。优秀的小说是来自作者灵魂深处的呐喊。一字一泪,一字一血。
“安安心心成个家,过过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和他们过不去”,这是小说最后秦书田告诫李国香的话。也许直到这时候,李国香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李国香,最初的饮食店经理,仗着自己在县委工作的舅舅的关系,在政治上得到很多优势。但此人虚荣心极强,看到胡玉英的生意如此红火,觉得抢了自己的风头,心里产生了嫉妒心理,再加上对于粮站主任谷燕山的示爱遭到拒绝,更是怀恨在心。于是,一系列的活动就此展开。
胡玉英夫妇靠辛勤劳动挣来的钱,在芙蓉镇盖起了新房,却被以李国香为首的所谓革命分子作为了斗争的对象。先是在“四清”运动中被划为富农,被迫撤掉豆腐摊子,丈夫也被逼自杀。与胡玉英有关的粮站主任谷燕山被停职反省,黎满庚在压力逼迫下交出了胡玉英代为保管的1500块钱,秦书田当众下跪。接下来“文化革命”胡玉英更是成为的对象,被要求与秦书田一起每天去扫大街。两个同命相连的人,在工作中相互照顾,渐渐产生了感情。当两人写申请结婚的时候却因为自己是“五类分子”而被无理的拒绝。
李国香一直单身,感情生活非常空虚,当听说胡玉英与秦书田要登记结婚的时候,嫉妒心理再次爆发,在其指示下,王秋赦将两人当众逮捕。在挂着“文化革命胜利果实”的条幅下,秦书田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胡玉英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这是一个人性扭曲的社会,正常人的正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正当的劳动得不到认可,反而成为被的活靶子。这是一个被少数人利用,以革命的名义来达到个人目的运动。胡玉英的悲剧正是李国香等一系列“政治闯将”一手策划的,是由于他们的嫉妒心理导致的。
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是秦书田。当他被划为右派遭斗争的时候,显示了他极大忍耐力,这样的人物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样的英雄能在各种环境下生活。在自己遭到胡玉英的指责时,他说“天一亮,鬼就出不来了”,这是怎样的一种乐观心态。在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时候,他告诫胡玉英“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这样的一种坚韧,只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胡玉英顽强地坚持到了最后。当他出狱后在回家的船上碰到往日自己的李国香,他不仅不计较往日的仇与恨,反而耐心地劝告“安安心心成个家,过过老百姓的日子”,这又是何等的大度。秦书田身上反映出来的坚韧、大度、忍耐、乐观,在日益浮躁的今天,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认真地学习。
小说整篇都是在一种压力的环境中进行,到处都是革命,到处都是错误,这也真正反映了共和国那段不寻常的经历。唯一使人感到一丝温暖的是在胡玉英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时候,因身怀有孕被批准监外执行,这多少也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
小说的结局很是发人深省。吊脚楼倒了,王秋赦疯了,黑暗的岁月结束了,秦书田从监狱回来了,李国香到省里去和一个离过婚的干部结婚了,胡玉英的豆腐店又开起来了,谷燕山官复原职了……所有的生活又都恢复了平静,共和国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胡玉英与秦书田辛勤劳动,一个善良卖力气,一个聪明有才智,我想他们也许会成为共和国首先富起来的人。李国香,秋后的黄花,尽管找到了最终的归宿,也许会很有钱,政治上也会如鱼得水,但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改革开放之后共和国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想如果写一部续集的话,还是有很多东西可写的,也许在暑假我就会去完成这个任务。
芙蓉镇位于湘鄂桂三省交界处,那里风光秀丽,芙蓉花开的季节里,争先斗艳一派,这里的人们和各地乡民们生活一样,淳朴,欢乐,有爱。然而记录这美好的湘西风情的小说《芙蓉镇》却是灰色的,不仅让人想一走古老的青石小路,一赏漫天的水芙蓉,更能引起人们对人性的思考。
古华把民俗风情寓于政治风雨中,描写了那个时期搅乱下的湘西乡村生活,让特定年代的人物变迁发生在这湘南小镇里,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
芙蓉镇里塑造了一个有一个典型人物,美丽善良而逐渐坚强的胡玉音,不忘良心恪守人性的谷燕山,阴险歹毒见风使舵的李国香,好吃懒做的王秋赦等,这些人性格鲜明突出,让人难忘。谷燕山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善良的,在那个时期之前,他与黎满庚一起帮助胡玉音开了胡记米豆腐坊,在胡玉英被划为右派时,他自己因为受到牵连而停职,在胡语音危难之际,所有人包括她的青梅竹马黎满庚都与他划清界线时,只有她还一如既往的'照顾胡玉音,并且救了难产的胡玉音,他和胡玉音秦书田一样。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这是秦书田给绝望中的胡玉音说的话,胡玉音在和她丈夫黎桂桂中划为右派,黎桂桂受不了当时的压抑而上吊,房子也被没收,自己也在劳动改造,就在这毫无希望的绝境之中,她和外表自轻自贱其实内心纯洁正直的同为右派的当地歌舞剧团编导秦书田结为夫妇,被称为黑色夫妻,因此秦书田被判劳动该造10年,胡玉音3年因有身孕在狱外进行劳改。
这里面体现出的生命力的顽强,爱情的伟大,和现实的残酷都令人咂舌。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是多少绝望中的人应有的信念啊!
在这部小说中,人物对比是鲜明的。有善就有恶,李国香乃嫉妒心极强,心狠歹毒之徒,投机取巧,而王秋赦也是一个好吃懒做,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在1979年那个时期结束之后,李国香投机取巧,因为在后期被挂草鞋游街受辱而被认为是受害者,嫁给了一省里的干部,而王秋赦疯了,整天走在青石板路上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这部小说,就像是作者自己在自序中说的这是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在这里有很多值得大家反省的事,经历过的人不由的回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不管是受害者还是执行者都会心痛万分,而没有经历的人也能在这些人物中找到自己的一点影子,读完之后,人不经想在危难的时侯,我们是否能恪守自己的人格底线,尊重自己的良心呢。
这是一部将湘南民俗风情寓于政治风云中的作品,整部作品成灰色基调,也正是因为这灰色,作品才呈现出无与伦比的优雅和美丽。
古华的中篇**《芙蓉镇》描写了1963年到1979年中国南方农村的风土人情,给我们叙述了那个动荡年代的故事。
**开篇就介绍了芙蓉镇的地理方位,坐落于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峡谷平坝里,是个四通八达、花柳繁华之所;这里的人邻里和睦、十分讲人缘,民风淳朴;一到圩日,万头攒动,各家客商在此云集,好不热闹。胡玉音的米豆腐摊也因为这个繁华的小镇而繁荣起来。后面的故事也和这个米豆腐摊息息相关。
而这部电影中的人物和他们的遭遇,我陷入了深思。
胡玉音和她的丈夫黎桂桂是老实本分的小商贩,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的经营着属于夫妻两的米豆腐摊。就像胡玉音自己说的“抓死抓活,推米浆磨把子都捏小了,做米豆腐锅底都抓穿了,手指头都抓短了”才换来自己的一幢新房子,可总会有些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国营商店的女经理李国香便是那其中的代表,而所谓的“运动根子”王秋赦,便是跟在她后面为虎作伥,仗势欺人的狗腿子,除以上的几人,在这小小的芙蓉镇,粮站主任谷燕山、大队支书黎满庚、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似乎也在暗中支配和影响着芙蓉镇上空的风云变幻,他们与那个特殊时期的风潮合力把芙蓉镇搅得风卷云涌。
胡玉音,一个勤劳能干、贤良和蔼、温顺本分的女人形象,她待人温和,不势力,不刻薄,绝不会轻易与人争执,更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害人,不过她身上也有传统农村女性的愚昧思想存在,她信命,她认为自己没有孩子是因为算命的说她不主子,后来她的丈夫黎桂桂自杀,觉得原因也出在自己身上,因为她克夫;但她也不信命,在她的心被秦书田暖活了之后,她觉得自己的人生除了批斗带来的凄苦、**、惨痛之外,还有对爱情和生的渴望。在黑暗的环境中,她顽强地忍受着屈辱,只为孩子和秦书田的释放。她曾经也是个把所谓名声看得重于性命的人,她在挨斗挨打、游街示众后,总是冒出轻生的念头,就算寻死也是想找一种死得体面一点的方法;但她也是个视名声为无物的人,在她有了属于她和秦书田的孩子之后,她敢于对不公正的对待提出自己的**,她敢于直面李国香的淫威,即使被押上审判台,也没有低头,没有落泪,为的就是向芙蓉镇的人和李国香们展示她和秦书田的婚姻并没有违反哪条法,哪条律,她和秦书田的婚姻的存在是正确的,她的孩子存在也是正确的。
其实也可以这样说,胡玉音这个人,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和秦书田相爱前,她保守本分认命信命;和秦书田相爱后,她为自己的正当利益奋起反抗,敢爱敢恨。
黎桂桂,胡玉音的第一任丈夫,对胡玉音呵护有加,是个厚道老实的人,唯独胆子小。起初与胡玉音相识,胡玉音并不看好他,他却不在意,帮着胡玉音家干活,任劳任怨。进入胡玉音家后,他和胡玉音相依为命。
在被陷害之后,劝胡玉音去自己的远房亲戚家避风头,自己留下面对狂风暴雨。他的胆怯注定了他的结局。他没有等胡玉音回来。他没有等到雪结束他的生命。
秦书田,胡玉音的第二任丈夫。他原本是个吃快活饭的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因编研反动歌舞剧《喜歌堂》,被划成右派分子,开除回乡生产。他是个乐天派,从没有因为被批斗而哭哭啼啼,却因为识得几个字,颇有组织活动能力,当上了五类分子的头目,编一些如《五类分子歌》之类的歌谣,以表自己劳动改造,爱国护党的决心。
秦书田不像别的五类分子,大队干部们对他的要求能一分不差地完成。在一次批斗大会上,因为他写的一副对联,被李国香抓住把柄,被斗得更惨,戴上了铁帽右派这摘不下的黑称号,被罚扫街,也因此与胡玉音多了接触机会。他和胡玉音的相爱,看似偶然,然则必然,所谓同病相怜,他们处在同样的社会地位,他们被打压批斗,再加上朝夕相处,他们爱情的枯树开了瘦弱的花,结出了酸涩的果。
在面对李国香和王秋赦的施压,他第一次没有如往常一样跪下服罪,他当右派十多年来,第一次不肯低头,这也说明,就算他秦书田被斗油了,斗臭斗硬了,内心那杆秤没有因为领导的淫欲倾斜,他的这种胆大妄为是对政治身份,李国香们的公然挑战和反抗,最后也证明他这样做是对的。也许,《喜歌堂》唱的是秦书田和胡玉音的爱情,讽刺的是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对人性的禁锢。
在我看来,粮站站长谷燕山和大队支对立芒庚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例子。谷燕山虽长得一脸凶相,但为人善良热心肠,他是推翻的封建主义的战士,对国家和党十分拥护,在被停职软禁之后,他气过,骂过,他开始思考他是否就真的做了对不起党和革命的事,在他想到替老百姓讲话,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彭德怀也受了委屈,背了冤枉之后,他渐渐心平气静,百事不探,借酒消愁麻醉自己,醉眼看世情,不过问那个浊浪滔天的*****。颇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但他心里依然有一块属于道德和良心,正义和忠诚的位置。
他帮助胡玉音和秦书田为他们的婚姻作证。胡玉音临产时,帮着照顾产后的胡玉音。而黎满庚,说是与胡玉音青梅竹马,与胡玉音相爱,却能因为一顶乌纱帽放弃爱情,因为一顶乌纱帽,出卖胡玉音,在胡玉音划成新富农、黎桂桂自杀这冤案上,落井下石,火上浇油。一辈子受到良心的谴责,丢掉了自己的原则,违背的自己的盟誓,实是可怜又可恨。
李国香,王秋赦,典型的毒瘤。李国香与王秋赦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利用,制造各种冤案,扭曲事实,把芙蓉镇搅得乌烟瘴气。像李国香这样的领导人在中国随处可见,他们不会被分析。
王秋赦,小人得志,靠自己的一番嘴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混得风生水起,谋得一官半职,敢问又有多少王秋赦们在中国社会基层兴风作浪,使一方土地吏治腐败,民不聊生,鸡犬不宁。
很多人都说,《芙蓉镇》结局是好的,胡玉音一家平反,一家团聚,谷燕山升了官,李国香调离芙蓉镇,王秋赦也被撤职,芙蓉镇人的生活似乎又平定了下来。然而,那个年代在被批斗的人的身上留下的烙印就像芙蓉镇那条青石板街上的脚印一样,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抹不掉,也填不上了。
【《芙蓉镇》读后感一】
这个学期我看的**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古华先生的《芙蓉镇》了。这篇十六万字的长篇**,古华先生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创作完成,而我,也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看完了这部**,可见这部**的魅力之大,我也确确实实被它引人入胜的情节与生动的人物形象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谈到《芙蓉镇》,我们就先得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古华。古华先生出生于1942年。原名罗鸿宇,湖南嘉禾人。据资料记载:
古华先生的家乡是着名的民歌之乡,那些饱和着痛苦、忧伤、欢乐和憧憬的民歌,给了古华最初的艺术熏陶。从农业专科学校肄业后,作为农业工人和农村技术员,古华在五岭山区一小镇旁生活了十四年,劳动、求知、求食,并身不由己被卷进各种各样的运动洪流里,经历时代风云变幻、大地寒暑沧桑。偏远的山城古镇,莽莽林区四季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石板街,古老的樟树,高跷楼房,红白喜庆,鸡鸣狗叫。
中国古代有一种朴素的吸引力和历史的亲切感。与农民长期的共同生活,形成了古华创作的深厚根基,这也是他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古华阅读兴趣广泛,中外古今、文野雅俗,文史哲均在涉猎之中。
古华虽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学***,1962年开始发表短篇习作,但他创作的**时代却是在“三中全会”之后。他认为正是全会精神提高了他“认识生活的能力和剖析社会、人生的胆识”。《芙蓉镇》就在这个时期内创作的一部佳作,而他的创作成功也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是他曲折多彩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造就了他的作品。
《芙蓉镇》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湘南农村的社会风情: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农村经济刚刚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发了点儿“小财”,并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但却被被李国香和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桂桂*,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和得到了“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秦书田因此被判*,胡玉音管制劳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胡玉音、秦书田、李芒庚、谷燕山等人终于摘帽,生活重回正轨。而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芙蓉镇》情节曲折,矛盾突出,在丑陋中反射出人性的完美,并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
《芙蓉镇》的人物描写也相当成功,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勤劳美丽、热爱生活、渴望爱情的胡玉音,以“癫”狂方式对抗这个“癫”狂时代的秦书田,“政治闯将”、灵魂扭曲的女人李国香,无知无能,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品行恶劣的“运动根子”王秋赦等等,都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社会的变迁,并在大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芙蓉镇的小人物的典型故事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丑恶。
首先,人物是**的灵魂。芙蓉镇虽小,却是一个各种人物相聚的小社会。人物塑造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因此,每个人物的个性越突出,个性就越丰满,就越能广泛而深刻地再现社会的复杂面貌。古华先生将人物描写与整个时代的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人觉得描写得体,具有文体的社会内涵。其次,古华先生的取材也特别好。
《芙蓉镇》紧扣当时的时代主题,充分地反映了人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那场浩劫的态度。古月先生主要批评这段历史,但并不缺乏客观合理性。正如他在**中所说:
“中国大地上出现的这场现代迷信的洪水,是历史的产物,几千年封建愚昧的*、变种。不能简单地归责于某一位革命领袖。不要超越特定的历史环境去繁荣魏晋风格,大声说话。
我们需要的是深入、细致、冷静和客观的研究,找出疾病的根源。”除此之外,他的选材也是读者所感兴趣的、愿意接受的,不仅不向某些历史题材的**那样较之无味,而且还能让像我这样的90后觉得耐人寻味。当然,**之所以吸引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出色的写作技巧。
古华先生的语言生动、幽默、丰富、形象,在《芙蓉镇》中运用得恰到好处。“乌龟不笑鳖,都在泥里歇。都是一样落难,一样造孽。
”、“王支书,我们,我们总还算是人呀!再坏再黑也是个人……就算不是人,算鸡公、鸡婆,雄鹅、雌鹅,也不能禁我们婚配呀!”奉书田这些话,有着鲜明的个性,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一个备受磨难,混世、乐天,任打任罚,玩世不恭的小知识分子活生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他生成就不是个正经八板的作田佬,而生成是个跑公差吃活水饭的人。两三年下来,他田里草比禾深,土里藏得下鼠兔。后来他干脆把它当作一个球,门角的锄头和镰刀都生锈了。
”这生动的语言描写将王秋赦好吃懒做、不事农桑、坐吃山空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另外,像“挖挖你的思想根源”、“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这些那个时代的标语,运用在文章内,使读者不仅不就得“过时”,反倒是作者语言幽默的一种表现,让读者在笑过这些无知、愚昧的话后,更是笑这个时代的无知与愚昧,起到了很好的讽刺效果。
总之,《芙蓉镇》的风雨是一个历史缩影,无论是它的主题思想还是人物塑造、情节构思、语言描写都是值得称道的。正是这成功的情节刻画与人物描写,使得《芙蓉镇》不愧为一部文质兼美的**。
【《芙蓉镇》读后感二】
读完了《芙蓉镇》,那是一种沉重,一种悲哀!
古华手中那支散发着浓厚泥土气息的风俗画笔,为我们献上了一幅寓政治风云于世态民情的风俗画、一曲哀婉而又严酷的山乡民歌。我妈妈是最热情的白羊座。她每天都笑。爱吃东西的妈妈刚好跟不爱吃的我相反,妈妈希望我健康快长大,每次我拒吃东西时,都会好言相劝,拜托他多吃一点。
那一张张脸谱刻画得活灵活现——
辣而不泼的一个美丽村姑豆腐西施胡玉音;
八面玲珑而略带风*的李国香;
华而不实的混世魔王王秋赦;
刚正不阿的粮站站长谷燕山;
才华横溢而又委曲求全的秦书田
... 六七十年代,一幅简单而凄凉的南方农村生活画卷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不属于那个时代,但我深深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残酷和悲剧,不是吗?如果政权得不到监督,如果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成为主流,世界是多么可怕!
今天,我还是不能准确理解何为"左倾",何为“右倾”,我也不想去讨论,我只是想了解那时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那个时代的别样人生。
一切都成为了历史,尘封在我们的记忆!是对是错,早已给出了定论!
我们不能责怪,因为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因为所有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而中国人本身又有神话某件事物的传统,这是封建迷信的残余思想导致的不该发生的悲剧,所以不必纳闷为什么在温饱尚未解决是情况下,人们对于“阶级斗争”却依然热衷甚至狂热。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始终记得的,是这一句惊心动魄的话!是的,那是一个保全自己,出卖与背叛别人的时代,是一个九流三教疯狂践踏泯灭人性的时代,只能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我们必须歌颂我们的时代,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决定,它是正确的时情,因为它给我们一个美丽的情感和一个完整的人性!
今天,我们追求更豪的生活。我们在街上行走是快乐的,甚至是自豪的,因为我们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我们国家曲折前进,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那些悲伤已经成为历史。今天,我们更加团结一致地面对灾难和挑战
当我们看到国家领导人走向长江大堤,走进冰雪南方,走在**灾区的最前沿时,我们的时代是关注民生,我们的时代是尊重人性。
【 《芙蓉镇》读后感三】
古华的《芙蓉镇》,今天上午在数据课上刚刚看完,感觉还不错。
又是一部史书,讲述的是是粤湘桂交界处的一个小镇在中国60和70年代的故事。通过几个人物人生的沉浮经历,反映了*前后时期的中国的风云变幻的社会和不同的人物的命运以及百姓思想的变迁,同时这本书也挺红的,红军的红,一直歌颂我们共产党。读这本书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感觉跟《平凡的世界》挺像的。
但是跟《平凡的世界》不同的是,《芙蓉镇》的篇幅比较短,人物也比较少,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没出这个镇子,写这本书古华没把战线拉长。
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主人遭受批斗的时候,生活简直生不如死,但是最终活了下来,平反后获得了生命的重生。
最近看人朋友圈分享:考上*的一个跟我同在山东高考,同一届的大二在读学生王尧*了。平时,他喜欢写诗。他似乎看透了世界,不想忍受世界的污秽。
怎么说呢,我这位**的朋友,评论的很好,我也来引用一下:“诗是让生命更美好的延伸,而不是中断的借口”。
不少作家都是想不开,*身亡的。
惋惜啊,希望他们安息。
《芙蓉镇》的主人公生不如死地活着也未曾没考虑过*,但是他们最终的选择是“像牲口一样活着”,管什么所谓的尊严,就是要“死皮赖脸”地活着才有希望,生命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舍生取义是另一回事,这不能相提并论)我挺佩服老秦的那种潇洒的心境,每次被批斗游街都是昂首挺胸,“你们爱咋地咋地”。人们喜欢去动物园看猴子,但他们不知道其他猴子可能会看游客在动物园里玩耍
一种心态创造生活,一种生活创造命运。那个清秀的小镇上发生了太多只属于那个小镇的故事,也发生了太多影**千千万万人事属于所有人的故事。
那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年代,有像胡玉音一样自食其力、怀揣梦想向着美好未来奋进的阳光者,有像黎桂桂一样善良软弱却又有着“只要有你在身边,我就什么都不怕了”的勇气的泊雨者,有像李国香一样公报私仇、昏庸盲从的雾霾者,有像谷燕山一样孑然独立的正直的炸雷者,有像王秋赦一样好吃懒做、损人利己的酸雨者,有像黎满庚一样自私虚伪而又自剖自悔的冻雪者,还有像秦书田一样乐观积极、坚强隐忍的白露者……
但是却硬要用大雾遮蔽蓝天,用冻雪冰封大地,让肮脏的酸雨瓢泼人世!但是,阳光总是能突破雾霾和酸雨的侵蚀展露锋芒,大雨宁愿倾尽生命的力量洗刷下一个天亮,一声响雷兀自在天空劈响了,惊醒了无数生灵,漫天遍野的白雪下畏缩着瑟瑟发抖的灵魂,还有一丛丛晶莹的白露肆意爬上早已干枯的狗尾,点缀了整个本是萧条的清秋……
他,秦书田,就是这样一丛任性的白霜,就是这样一条倔强的狗尾巴。他多才多艺,热爱生活,对自己所从事的文艺事业充满激情,但却因为在五七年搜集流行于湘西民间的风俗歌舞《喜满堂》,确定它的反封建主题而被打成“右派分子”,被遣送回原籍交当地群众监督劳动,成了“罪行严重的右派坏分子”。
然而,在这样的地位和生活条件下,他并没有沉沦和堕落,而是乐观和坚强地活了下来。仿佛他有着与生俱来的快乐的气质,有着狗尾一样柔韧的性格,狗尾一样诙谐的智慧。给“小地主”折纸鹤、积极的集合“五类分子”、连写大字标语都仿佛是一种审美享受……一提起他的名字,我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他顶着一头蓬乱的却又是茂密的头发,微微佝偻着的脊背的形象,当集合“五类分子”的时候,叫一声“坏分子秦书田”,就屈起小臂一路小跑的跑到队伍前,立正喊一声“到!
”,仿佛这是最光荣领奖似的,令人啼笑皆非。
但是,他的确是聪明的,简直是可以说是智慧的,这难道不是一种最有力的自保吗?就像太极拳的原理一样,当最强大的攻击力以最灵活的方式被击溃时,谁会认真对抗小丑呢?小丑自己或许对自己都是不认真的,所以生活中那些认真的困难都变成了玩笑似的,要让别人放过自己的话,首先自己放过自己吧!
秦书田,他真的太聪明。用拳头用力去攻击一支狗尾草的话,恐怕这个人也会成为一个小丑的,在那个人的本质都成了小丑的年代里,也是没有人愿意当小丑的。
狗尾的本身是有一种最亲民的气质的,他简直是以见缝插针的态势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田间地头,花坛屋檐,他长在**,便能活出**的兴味。就像他在玉音重病绝望的时候安慰她“这时候只有我们自己看重自己了”,扫街的时候教胡玉音边扫街边跳舞……他善待自己,有着对生命的渴望和爱惜,也有着爱人如爱己的温柔。
他在为自己写了白对子:“两个狗男女,一对黑夫妻”后,还喜颠颠的开导玉音:“有时候呀,这个上级的意图你得深刻充分地去体会,人家不是说一对黑夫妻嘛,不管是黑夫妻,红夫妻,白夫妻的,总归是夫妻吧。
大队的这副对联,其实是在公开场合宣布我们是夫妻。”,其实,稍聪明的人,譬如谷燕山,就看的出来这样豁达的乐观。这样苦中作乐的情绪,真是让人酸辛落泪之余又忍俊不禁。
他永久的带着小狗摇尾巴一样的可爱,亲切的,温和的,幽默的。他的幽默却包含着一种犀利的攻击性,潜藏在柔弱的穗子后的强硬,狂风也是永远吹不断他的!当胡玉音问秦书田:
“你是人是鬼?”的时候,秦很随意的说:“这怎么说呢,有时候是人,有时候也是鬼。
”自嘲中讽刺却带着箭似的射进人的心房,什么才算是人呢?
我遇人为人,遇鬼也只能装作鬼来保住性命,是人是鬼,批判的是不正是那些把人变成“鬼”还要给他们贴上符咒、打下地狱、再踩上一万脚的真正的“鬼”么!在扫街的时候秦叹息:“天一亮,鬼就出不来了”,看似是贬自己,劝胡玉音快扫地,其实却是说“天一亮,‘鬼’就出来了”,藏都藏不住的嘲讽像泉水一样溢出来,灌满了人们的心湖。
终于,春天到了。爱情比春天更能滋润人的心灵,胡秦的幸福刚刚起步,但是因为这对“黑夫妻”因为让真正的“狗男女”吃了苦头,再次成为运动的活靶子,成为“反革命犯罪典型”。秦某被判10年,胡某被判3年,因怀孕,监外执行。
临行前,他对胡玉音留下:“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的箴言,这是爱的誓言,生命的呐喊,是狗尾汲取一切苦痛的养料歇斯底里生长的生命的真谛!
是一种放低一切是为了更高的伫立的智慧,一种无畏所以坦然的坚强!他一定是最聪明的哲学家,最强壮的狗尾巴!
1979年,故事终于到了尽头,秦书田平反回乡,途中江边遇到一度把他逼上绝境的李国香,他对她说:“安安静静成个家,学着过点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跟他们过不去。他们的日子,也容易,也不容易啊。
”……最终,这株坚强聪慧的狗尾草,在经历了秋的萧瑟,冬的严寒,霾的腐蚀,雨的冲刷,也受了阳光的温暖,春雷的召唤之后,终于可以自由的,有尊严的去享受属于他的葱茏的春天了。
古华的中篇小说《芙蓉镇》描写了1963年到1979年中国南方农村的风土人情,给我们叙述了那个动荡年代的故事。
小说开篇就介绍了芙蓉镇的地理方位,坐落于湘、粤、桂三省交界的峡谷平坝里,是个四通八达、花柳繁华之所;这里的人邻里和睦、十分讲人缘,民风淳朴;一到圩日,万头攒动,各家客商在此云集,好不热闹。胡玉音的米豆腐摊,也因这繁华的小镇得以生意兴隆。后面的故事也和这个米豆腐摊息息相关。而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和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是我陷入了沉思。
胡玉音和她的丈夫黎桂桂是老实本分的小商贩,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的经营着属于夫妻两的米豆腐摊。就像胡玉音自己说的“抓死抓活,推米浆磨把子都捏小了,做米豆腐锅底都抓穿了,手指头都抓短了”才换来自己的一幢新房子,可总会有些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国营商店的女经理李国香便是那其中的代表,而所谓的“运动根子”王秋赦,便是跟在她后面为虎作伥,仗势欺人的狗腿子,除以上的几人,在这小小的芙蓉镇,粮站主任谷燕山、大队支书黎满庚、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似乎也在暗中支配和影响着芙蓉镇上空的风云变幻,他们与那个特殊时期的风潮合力把芙蓉镇搅得风卷云涌。
胡玉音,一个勤劳能干、贤良和蔼、温顺本分的女人形象,她待人温和,不势力,不刻薄,绝不会轻易与人争执,更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害人,不过她身上也有传统农村女性的愚昧思想存在,她信命,她认为自己没有孩子是因为算命的说她不主子,后来她的丈夫黎桂桂自杀,觉得原因也出在自己身上,因为她克夫;但她也不信命,在她的心被秦书田暖活了之后,她觉得自己的人生除了带来的凄苦、凌辱、惨痛之外,还有对爱情和生的渴望。在黑暗的环境,她倔强的、忍辱负重的活着,只为了她孩子和秦书田的刑满释放。她曾经也是个把所谓名声看得重于性命的人,她在挨斗挨打、游街示众后,总是冒出轻生的念头,就算寻死也是想找一种死得体面一点的方法;但她也是个视名声为无物的人,在她有了属于她和秦书田的孩子之后,她敢于对不公正的对待提出自己的抗议,她敢于直面李国香的淫威,即使被押上审判台,也没有低头,没有落泪,为的就是向芙蓉镇的人和李国香们展示她和秦书田的婚姻并没有违反哪条法,哪条律,她和秦书田的婚姻的存在是正确的,她的孩子存在也是正确的。其实也可以这样说,胡玉音这个人,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和秦书田相爱前,她保守本分认命信命;和秦书田相爱后,她为自己的正当利益奋起反抗,敢爱敢恨。
黎桂桂,胡玉音的第一任丈夫,对胡玉音呵护有加,是个厚道老实的人,唯独胆子小。起初与胡玉音相识,胡玉音并不看好他,他却不在意,帮着胡玉音家干活,任劳任怨。入赘胡玉音家之后,与胡玉音厮亲厮敬、相敬如宾。在被陷害之后,劝胡玉音去自己的远房亲戚家避风头,自己留下面对狂风暴雨。他的胆小注定了他的结局,他没有等到胡玉音的回来,没有等到沉冤得雪就结束了生命。
秦书田,胡玉音的第二任丈夫。他原本是个吃快活饭的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因编研反动歌舞剧《喜歌堂》,被划成右派分子,开除回乡生产。他是个乐天派,从没有因为被而哭哭啼啼,却因为识得几个字,颇有组织活动能力,当上了五类分子的头目,编一些如《五类分子歌》之类的歌谣,以表自己劳动改造,爱国护党的决心。秦书田不像别的五类分子,大队干部们对他的要求能一分不差地完成。在一次大会上,因为他写的一副对联,被李国香抓住把柄,被斗得更惨,戴上了铁帽右派这摘不下的黑称号,被罚扫街,也因此与胡玉音多了接触机会。他和胡玉音的相爱,看似偶然,然则必然,所谓同病相怜,他们处在同样的社会地位,他们被打压,再加上朝夕相处,他们爱情的枯树开了瘦弱的花,结出了酸涩的果。在面对李国香和王秋赦的施压,他第一次没有如往常一样跪下服罪,他当右派十多年来,第一次不肯低头,这也说明,就算他秦书田被斗油了,斗臭斗硬了,内心那杆秤没有因为领导的淫欲倾斜,他的这种胆大妄为是对政治身份,李国香们的公然挑战和反抗,最后也证明他这样做是对的。也许,《喜歌堂》唱的是秦书田和胡玉音的爱情,讽刺的是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对人性的禁锢。
在我看来,粮站主任谷燕山,大队支书黎满庚是两个对立的例子。谷燕山虽长得一脸凶相,但为人善良热心肠,他是推翻的封建主义的战士,对国家和党十分拥护,在被停职软禁之后,他气过,骂过,他开始思考他是否就真的做了对不起党和革命的事,在他想到替老百姓讲话,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彭德怀也受了委屈,背了冤枉之后,他渐渐心平气静,百事不探,借酒消愁麻醉自己,醉眼看世情,不过问那个浊浪滔天的____。颇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但他心里依然有一块属于道德和良心,正义和忠诚的位置。他帮胡玉音和秦书田证婚,在胡玉音难产时施援手,照顾产后的胡玉音。而黎满庚,说是与胡玉音青梅竹马,与胡玉音相爱,却能因为一顶乌纱帽放弃爱情,因为一顶乌纱帽,出卖胡玉音,在胡玉音划成新富农、黎桂桂自杀这冤案上,落井下石,火上浇油。一辈子受到良心的谴责,丢掉了自己的原则,违背的自己的盟誓,实是可怜又可恨。
李国香,王秋赦,典型的毒瘤。李国香与王秋赦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利用,制造各种冤案,扭曲事实,把芙蓉镇搅得乌烟瘴气。李国香一类的领导,中国大地随处可见,不予分析。王秋赦,小人得志,靠自己的一番嘴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混得风生水起,谋得一官半职,敢问又有多少王秋赦们在中国社会基层兴风作浪,使一方土地吏治腐败,民不聊生,鸡犬不宁。
很多人都说,《芙蓉镇》结局是好的,胡玉音一家平反,一家团聚,谷燕山升了官,李国香调离芙蓉镇,王秋赦也被撤职,芙蓉镇人的生活似乎又平定了下来。然而,那个年代在被的人的身上留下的烙印就像芙蓉镇那条青石板街上的脚印一样,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抹不掉,也填不上了。
胡玉音的遭难来自于当时政治环境对商业的压制,勤劳致富在这个赤运漩涡的国度显得危险无知。无赖流氓的穷困窘迫与其说获得抄家干部的同情,不如说是给出一个架起刑具的支点,得益于大时代的革命恩典,能在一段不短的时间里呼风唤雨,叫日月换新颜。
李国香或许不善经营米油杂货,但整人功夫了得,在今日也是个行政小霸王。她的刻薄寡恩熟悉得像茶水间那些久经沙场的大婶,只是脂粉拉皮不如后者厉害。绝对说不上毒辣,她的行事只在组织授意下的框架范围内,一不通敌二不__,路线上不犯错,道德上自然不受质疑。她的咄咄逼人更多只是种语句上的刨根问底,谷燕山脱了裤子表明清白她也便罢手,这种罢手更多出自惊讶后的呆滞与退却,而非得意的注目。政治生涯暂时的低谷里,慌张失措与心急辩白证明其是个到达绝境的正常人,而没有政治老手所需要的变态隐忍与城府。封人家宅,碍人婚姻,在她一类人看来只是工作份内,即使掺杂了嫉妒的私心也于心无愧,因为专政的意义已经与私仇的快慰合为一体。私密的卧房里,王秋赦一表人才面目大新,政治合作发生在饭案床头不免为作者有所讥讽。默契递过来的洗脚布,两人渐渐亲密到可以相拥动情的地步,“这一切财物权力都为你置备,这是片安全的港湾”。小圈子里的同样熟悉那套官方话语的两口子,反映的是政敌或盟友的惺惺相惜,暗中感觉到对方与自己如镜像契合。在影片后面,王秋赦被踢出权力圈,毕竟大老粗只知道整运动,已经不适合政权的基层运作需要。李国香继续在官场如鱼得水,明显比二流子老练的嗅觉造就她能在以后姓资姓社上站对右边。然而,她在祥和的江面上那个恻隐,将是她走向巅峰前最后的人性,还只是直到死亡过程中间某刻软弱的心虚。
秦书田与桂桂谁成功站到最后,也许应了血统优势家族荫护树大根深。秦的多才多艺不仅救了自己更给死难的小镇带来亮色,如同明灯。得益于好的家庭底子,油滑与苟全怎样拿捏已经成竹在他的胸中,那点政治玩意也不会阻碍住求生的光辉动力。私心犹存,爱我恒心,秦与雨音从苦难里爬出,怀着新希望的胎儿。他们重建家园,即使秋赦的幽魂破锣还在作响,我也不相信会再次敲到他俩头上。
服从,但是不屈服
天蒙蒙亮的时候,在静谧的石板路上窸窸窣窣响起的,是胡玉音跟秦书田扫大街的声音。
他们,在黑暗里互相拥抱。
他们,在晨光熹微中互相鼓励。
他们,在阳光下互相扶持。
我仿佛迎着湖边吹来的芙蓉香气,看见他们的泪水,还有欢笑,心下戚然。试问在那些黑暗的年月里,到底有多少人,遭受了这样的不堪的经历,被成就了这样的悲剧。
觉得令人心疼的人,是胡玉音。作为一个女人,她善良,勤奋,热情,善良。可因为勤劳致富反而遭受责难和批斗,丈夫还因此丢了性命,她不恨制度,不恨运动,不恨李国香,从骨子里,单单恨着自己一个人。
还记得那个相命的说过,她命大,命独,不主子,她以为这全是她的过错。从亲戚家回来找桂桂的时候,她冲着秦书田又哭又叫着,“天杀的……富农婆……姓秦的,都是你,都是你!我招亲的那晚上,你和那一大班妖精来反封建,坐喜歌堂……败了我的彩头,喜歌堂,发灾堂,害人堂……呜呜呜,呜呜呜,你何苦收集那些歌?
何苦反封建?你害了自己一世还不够,还害了桂桂,还害了我……。”那声音里的怨愤和愁苦,在乱坟岗上飘飘扬扬,是那样的令人动容。
她很迷信,但除了迷信,在那个时代,她还能依靠什么正确的信仰呢?哪怕是谷燕山这个共产党的老干部,都难免无奈地想到:“共产党员去坐共产党的牢,天底下真会有这等怪事!
”在被罚扫大街那几年里,她和秦书田的情感发生了变化,甚至发展出了一段“畸形”的恋爱,结为了“黑鬼夫妻”。其实读到这里,心里是为她暗自高兴了的。日子那么难过,漫长的批斗生涯似乎了无止境,每每被打被骂,回到空荡荡的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的身子,仿佛被抽空了一般地倒在了床上。
以为可以这样就死去。安静地。
我以为她再没有了勇气,活下去。兴许她会去寻短见,像我的姑奶奶一样。
“最好是投水。人家会打捞上来,会放得规规整整,干干净净。就像睡着了一样摆在块门板上,头发都不大乱。
只有脸白得像张纸,还有点蓝,有点肿。胡玉音曾经是一个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女孩。她死后应该是个女孩。变了鬼,都不会难看、吓人。
”而秦书田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像是冬日里的那一束暖阳,穿透云层越过高山洒进叶缝毫不吝啬地照耀在她的身上,让她找回了做人的感觉。因为,她已经没有把自己当人看了。
“天,这算哪样一回事呀?都当了反革命,沦为人下人,难道还能谈恋爱,还可以有人的正常感情?不行,不行,不行……”
因着经历的匮乏,难以与她感同身受。只是试想她那么多年的委屈和折磨,便觉得人世间,悲剧是如此显而易见而且数量惊人。
幸好她活了下来,和秦书田生了个孩子。
而命运往往不愿意让人轻易快乐,甚至如此卑微。
我不禁试问,人,是否应该在生活中,告诉自己,不要贪恋,那些以为可以信手拈来的东西。
孩子出生前,秦书田被判刑**,十年后,胡玉音被监管。
十年。这个用一秒就可以读完的词语,要用上多少的泪水和煎熬,才能度过。
怀孕的胡玉音,却没有黎桂桂死后那样无助。仿佛因为坚持的理由和勇气,她变得格外坚强和执着。
天亮前她还起床扫街、挑水、劈柴、照顾自己、给秦书田写信、照顾肚子里的孩子。
分娩当晚,谷燕山忠诚的老党员把她送到医院,给孩子取名谷军。在新生命诞生的喜悦面前,似乎所有的苦难都可以一笔勾销。
她依旧一个人,用一个人的口粮,养活孩子和自己,继续扫大街,继续写信。
小心地希望在沼泽地的心脏,生根、发芽、拔节、长成树,盖住苦难,堵住燃烧的流言蜚语,只有这样,心脏,才能变得坚强。
然而,突如其来的平定和反叛使她无法平静下来。
苦难在被赋予理所当然的名义的时候,因为理所当然,所以不敢埋怨。然而,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却只能如此轻易地被冲销。
这是多么大的一个玩笑。
“还我男人!还我男人!还我男人!”当胡玉音凄厉的叫声冲出了她的喉咙,冲出了破旧的乡政府,冲出了安静的芙蓉镇的时候,我们能够弥补的,只是将**了九年的秦书田,送回到她的身边。
那个死去了的黎桂桂,却再也回不来了。
电影《芙蓉镇》是根据同名小说《芙蓉镇》改编的,讲述了在南方社会受左倾思想迫害的农民生活。故事发生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芙蓉镇,本部影片主人公是一个叫胡玉音的女子,她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胡玉音美丽大方、待客热情,她的丈夫黎桂桂老实敦厚,在两人的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的经营下,小摊子生意兴隆,再加上她与丈夫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很快二人便盖起了新楼,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可这一切却被国营女干部李国香看在眼里嫉妒在心里,再加上她自己本身一直得不到爱情,而胡玉音已经有家室了但周围人缘极好,许多男人都围着她转,这让李国香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久,浩浩荡荡的“四清运动”开始了,李国香成了工作组组长,她和一直垂涎胡玉音美色的王秋赦一起狼狈为奸以怀疑胡玉音财产来历不明为由,查封了她家的新房,也逼得黎桂桂自杀,黎满庚因为自幼与胡玉音青梅竹马,早年为服从组织要求而与胡玉音分手,这时被认定为阶级界线不清而降职。而谷燕山的问题则是因为曾卖给胡玉音无用的碎米,因而被撤职了。胡玉音被划成了富农阶级,一切来的那么快,街头再没有了人们欢乐的笑声,和芙蓉嫂开朗的叫卖声,看不到尽头的黑暗又伴随着__大革命的到来继续加深,这一次“二流子”王秋赦又成了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而李国香却被赶下台,昔日以打击别人为乐的她脖子上挂了破鞋游街,也尝到了受侮辱的滋味。芙蓉镇笼罩在恐怖当中。
这边胡玉音被罚和右派分子秦书田给她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两人逐渐产生感情,并不顾一切地相爱了。此时李国香的问题忽然得到解决,她身兼数职,威风显赫。不久后胡玉音发现自己怀孕后,于是秦书田请求王秋赦批准他们登记结婚,不料因此惹怒了心仪胡玉音的王秋赦,二人大祸临头,秦书田被判十年徒刑,胡玉音被判三年徒刑,因怀孕在身,监外执行。
接二连三的变故并没有打垮这个坚强的女人,胡玉音忍受屈辱,挣扎求生。分娩时无人照顾,多亏谷燕山及时发现拦住一辆军车,将她送进解放军医院,才救了母子性命。乌云遮天终又散了,芙蓉花谢重又开,胡玉音终于盼到了秦书田的归来。米豆腐摊热闹如初,而专吃“运动饭”的王秋赦住的吊脚楼也坍了,人也疯了,他敲着破锣,嘶哑地叫嚷着“运动了,运动了”……
这部电影被视作谢晋的“巅峰之作”,也可视作他的集大成之作。影片围绕芙蓉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__”前后十几年命运的升沉变迁,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反思民族的历史。它以一个狭小的农村空间为背景,对__的荒谬黑暗、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以及人心叵测、人性尽失等历史真实作出了极为深刻的揭示。
该片故事情节连续,演员演技生动,配以不同阶段对芙蓉镇景象不同的意象镜头,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叹不已。
《芙蓉镇》作为第三代导演谢晋的反思三部曲中的巅峰之作,其批判力度犹如摧枯拉朽之势,深度也远远超于政治触及人性。而这部片子和同类反思__时期的电影来比,他的特点是主要利用人性和爱情来反讽__,而第五代导演和其他__电影则多用人物形象直接体现出__时期的丑恶与混乱。片中首先利用胡玉音、桂桂、满庚以及谷燕山这几人的关系变化体现四清运动下人性的转化。满庚对胡玉音的两次抛弃,桂桂为胡玉音不同寻常的大胆行为,谷燕山对胡玉音的不背叛和坚守自己等,都体现了四清运动的腐败落后以及大环境下人物选择的是非美丑,各个人物设定也相继建立起来。电影的高潮在后半段,人性与政治政治也都在后半段完整的体现出来。片中不可多得的直接描写__的镜头中,有一组让我印象深刻,就是__初期时,导演将淡入淡出镜头与人完美的契合在一起,那特别时期人的表现和大字报批斗语联系起来,确实是讽刺意味强大。人性与政治在胡玉音与秦书田的爱情和李国香与王秋赦的欲望对比中体现的含蓄而又沉痛。胡玉音和秦书田的爱情萌生于__时期的青砖瓦缝,生长于__时期的暮色清晨,激烈于__时期的特立独行,最后归于__结束时的止水等待。他俩爱情的趋向正好被__影响受__体现,在动荡时期,那样光明正大无谓外界声音的爱情,是人心不死;在是非颠倒时期,谷燕山在清晨完了没完的一遍遍责问,是人心不死;在众人皆醉我独醒时期,红烛对酒后老谷与他二人的知心话,是人心不死。而相对的李国香和张秋赦则是不满足于现状嫉妒心强烈的异化,两人对真实想要却又得不到的东西转化成对权力的追捧对政治的扭曲过热,而两人相拥时则是对彼此的一种满足,是爱情和政治的双向满足。两人的心有灵犀,王秋赦的打扮和李国香的没洗脖子的袒露,则又将人性的弱点赤裸裸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两个表里不一将自己的人性底牌展现出来时,这一拥抱又有了些人性化色彩,但同时他的猥琐成分也在其中。这部电影将人性与政治通过爱情和欲望来体现出来,这又不得不涉及到尺度的把握和体裁的选取,影片中的含蓄和隐喻镜头也让我们心照不宣的理解谢晋导演在拍这部电影时的阻力有多大,在当时还不算开放的年代和各个部门的压制,谢晋导演能拍出这等佳作实属不易,而谢晋导演又是真切体会过__的人,这让我想起他说过:在经历了那么多风雨后,我现在不在乎获奖。我在乎片子是否能留存下去。因为,最后的审片者是历史、时间、人民。即使《芙蓉镇》屡屡被禁但它在中国还是一等一的好片,而历史时间人民也为之动容。
放假期间,我阅读了一篇长篇小说《芙蓉镇》,作者是古华。这部小说是对历史进行深切的反思,对极“左”路线破坏下的中国农村生活进行了深刻描绘的作品。这部小说,就像是作者说的,是唱了一曲严酷的乡村之歌。然而,在这部作品之中,严酷之中见深情,但它同时又是一曲来之不易的新生活的赞歌,倾注着作者对党的三中全会路线和政策的由衷热爱。
在这部小说里有不少的声色并作的风俗画面。那夹岸长满木芙蓉的一河碧波,那边远山镇青石板街上的鸡鸣犬吠,那五岭山脉腹地里悠扬的民歌,多么令人神往,引人遐思。在那里民风淳朴,人们有互赠吃食的乡情,每逢赶圩,更是繁华热闹。
这部小说也描绘了这样一段历史。刚开始芙蓉姐的米豆腐摊子交了好运,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可是好景不长,行情又变。到了十年浩劫,芙蓉镇“街容”大变,变成一条红彤彤的“语录街”“标语街”“对联街”。“检举揭发箱”赫然在目,王秋赫的民兵小方队四处警戒。不要说“资本主义的浮鱼们”不敢在圩场露面,就是狗、鸭、鸡、兔、蜂这类小动物,也在“四不养”的条款下销声匿迹了。此时正如小民们的一首口诀所说,“死懒乱跳,政府依靠,努力生产,政府不管,有余有赚,政府批判”。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微妙:当年是互赠互吃,如今是互不窜门,原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此刻是“阶级阵线分明”。大家都有自知之明,“仅有十几岁的娃娃不知厉害,不肯就范,但经过几回鼻青脸肿的教训之后,才不做超越父母社会级别的轻举妄动,小小年纪就晓得唉声叹气……
这些真实的生活画面,虽写风俗的变异,实是写社会的变易,蕴含着令人咀嚼不尽的社会资料和人生真谛。如今,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周年,拔地而起的座座高楼,现代化的大型企业,时尚发展的人民生活。社会鼓励劳动,进取扶持个体,大家互帮互助,和谐和睦。如果芙蓉姐能够看到今日,该是怎样的心境。历史总爱开些玩笑,非典的肆虐,但中国人民心中始终有着和芙蓉姐一样完美的愿望,不屈抗争,执着追求,再大的困境逆境我们也走了出来。了解过去,更让我倍加珍惜此刻的生活;感怀历史,此刻更有沉甸甸的职责感去创造历史。“小社会”的动新社会的飞速发展,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豪情满怀建设一个更为强大的中国!
《芙蓉镇》文章讲述了在湘西芙蓉镇上勤劳美丽的少妇胡玉音摆了个米豆腐摊子并攒钱盖了新房子,被大龄剩女国营饮食店经理李国香嫉妒坑害,后被化成富农备受欺凌,与五类分子秦书田在绝境中相互扶持,后被平反。透过小社会来写大社会,来写整个走动着的大的时代。那个时代真像是一场梦,是勤劳、自由、热爱生活的人的一场惊悚的噩梦,是是虚伪、善妒、好吃懒做的人的一场黄粱美梦。
胡玉音,秦书田和谷燕山在这样一个荒谬不堪,见缝插针的时代里还能保持自己良心里的善实属难得,王秋赦和李国香我只能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其实满庚应该是那个时代下很多人的缩影,没有勇气保持正义的内心去被批判,只能收起良心敢怒不敢言的在夹缝中生活,背叛的侥幸和良心的谴责不断的在心里打架,懊恼忏悔又无可奈何。
最喜欢文中的秦书田,我想被批斗的五类分子应该像玉音最开始的状态,痛不欲生,坚强点的可能会为了生存麻木些。可是我们书田哥,却让我看到了希望和“和谐相处”的反抗,众目睽睽下收放自如的黑鬼舞,扫大街时“华尔兹”般脚步的优雅……不断被他的魅力折服。他用他的乐天和他的达观演绎了那个年代的生死价值观。仿佛是他诠释了“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这句话,那绝对不是对生活的妥协,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算那个颠倒黑白的时代过去了,再次给邓小平爷爷点个赞,给改革开放点个赞。感谢古华的《芙蓉镇》让我了解一段历史,珍惜美好生活。
知道《芙蓉镇》是因为它经常和萧红的《呼兰河传》,沈从文的《边城》等作品并列出现在各种“描写小镇风光”的书单中。读后我觉得这些书单有失偏颇,因为与其说芙蓉镇写的是地域,毋宁说是年代。
这本书的腰封上写着,同名电影由刘晓庆,姜文主演。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分别饰演的书中哪个角色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了对本书的阅读,很快便确定了刘晓庆饰演的是本书的女主角胡玉音。但是姜文究竟饰演的谁则困扰了我很久,因为书中在介绍过胡玉音后,谷燕山、黎满庚、黎桂桂、秦书田、王秋赦等几位主要男性角色粉墨登场,作者的笔墨却也几乎平均分配,无论戏份、与女主角的关系、人物形象等哪个方面,都难以找到男主角的决定性证据。
这种找不到男主角的阅读体验,像极了读《双城记》时的感觉,念及此,我独辟蹊径,大胆设想,是不是本书中哪个男性角色和《双城记》的男主角卡顿最像,谁就是《芙蓉镇》的男主角呢?当我读到“秦书田就圩圩都在圩场上露个面,有人讲他打草鞋卖,有人讲他捡地下的烟屁股吃。人人都喊他‘秦癫子’”,时,心里有三分确定。当我读到他甘作五类分子头目,被打成右派也仍有一套自欺欺人的理论时,心中确定了五分。而在坟场与胡玉音的相遇,将两人的交集极度扩大则也让我心中的确信涨到了八分,直到读到他跳“黑鬼舞”,我终于有十足把握确定这个卡顿式的男人,这个颓废、乐观、机智、勇敢,在女主角面前有担当的男人便是本书的主角,而对照姜文给人的痞子性情和疯狂举止,这个主角的饰演者也是非他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