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句子网的编辑今天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与“金刚川观后感”有关的资料。如何真实地表达作品名称中的感悟呢?好电影带给人们良好的心情和有益的收获,相信大家一定也获得了很多。这时候,我们可以将观影时内心涌动的诸多想法写成观后感,一篇好的观后感需要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你的具体感受。欢迎大家将这篇文章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和学员,以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

金刚川观后感 篇1

今天晚上看了电影《金刚川》,感触颇深,因为这种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在今年的国际形势背景下,更易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工作共鸣。

主要有这么几点感触吧。

1、向英雄致敬。电影中的桥一次次被炸毁,又一次次被修好,最后搭成了“人桥”,完成了任务。志愿军这种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让人致敬。张译饰演的炮兵排长用最后一颗炮弹打掉敌人飞机的时刻,让我热泪盈眶。英雄先辈面对敌人敢于亮剑、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让人致敬。向常年在祖国边境,战斗一线的英雄们致敬。

2、忘战必危。在一个环境中待久了,很容易让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觉得什么都是应该这样的,习惯别人对自己的好,那自己就错了。人其实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温水煮青蛙都煮熟了都不知道。不要忘记历史,更不要让英雄的血白流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3、珍惜当下。30年时光太快了,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对对错错……到了30岁,终于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我们现在拥有的都是上一辈打下来的,那我们是不是也要为我们的下一代去拼一拼,给自己再多给一些可能性,把自己活成自己所期望的样子,珍惜时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生活。

金刚川观后感 篇2

今天在中心的组织下,我观看了《金刚川》这部电影,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战士与敌人殊死对决,一次又一次用血肉、用生命架起被炸毁的桥梁,挺起中华民族脊梁的故事。

坚定目标,化不可能为最强武器。

“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从接到命令的那天起,志愿军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通过那座桥”,坚守着“保家卫国”的初心、担负着“保证完成任务”使命,正是因为他们始终目标统一、信念坚定,才能化不可能为最强武器。如今新时代的号角早已吹响,我们生逢其时、我们重任在肩!我们必须要接过时代“接力棒”,点燃新时代的“精神火炬”,坚定目标,学习志愿军战士们永不言败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不畏牺牲,生命掩护残肢射高炮。

电影中张飞拖着残肢断臂一面脚蹬踏板连续发炮,一面唱起了,“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人!”的情景瞬间让我泪目。一名初显懦弱的战士,为了战友遗志,为了守卫家乡,终于成长为一名金刚川前无畏护桥的勇士。我想单位组织我们观看这部电影就是要让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以升华,用实际行动让爱国旗帜底色鲜亮,奉献热潮昂扬澎湃,在抗美援朝精神之光的引领下砥砺奋进。

钢铁意志,血肉之躯筑成新长城。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创造了神迹。”志愿军战士用钢铁般的意志架起的人桥挺起了中国的脊梁,不仅振奋了国人,更震撼了敌人!不问万古流芳,但求此心勇往。他们用血肉生命诠释了战士的意志,他们用铮铮铁骨创造了战争的奇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无法像前辈们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但他们身上伟大的革命精神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弘扬。

融世代血肉金刚,换当下风平浪静。时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作为一名铁路职工,我们要从电影中汲取志愿军战士的无畏精神,凝聚磅礴的时代力量,努力以“逢山开道、遇水塔桥”的智慧、“燃灯探路、举火而行”的勇气,为担负起“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创造出不负先辈牺牲、不负国家栽培、不负伟大新时代的青春业绩!

金刚川观后感 篇3

李艳琪

今天观看了《金刚川》这部电影,以至于到现在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复,这无疑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英雄们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另一个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抛洒热血,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保卫国家,保卫人民。

那一刻我脑海里响起那一段激昂的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就仿佛将我带回到那个炮火硝烟的战场,那个英雄先烈抛洒热血的年代。对于那段历史而言,或许更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教科书上寥寥几个字的英雄事迹,我们只记得他们都拥有同一个名字,“最可爱的人”。然而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才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换来了祖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换来了今天中华民族山河无恙。

这部影片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着眼于战争即将胜利前的战地一隅,以三连协作架桥为切入点,从中折射出了战争的艰辛与残酷,歌颂英雄先烈精神的同时,向牺牲的英雄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影片是从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场金城战役之前,渡金刚川、修金刚川桥为主线故事展开。金刚川战斗规模虽小,却关系着着金城战役主战场的整体局势。当时后勤运输线要保证物资供给,而金刚川则是运送至前线的必经之地。它位于金城前线附近,最宽处达60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桥梁根本无法通行。为保障燕山部队主力能在大决战打响之前顺利渡河,负责掩护的炮兵连与负责修桥的工兵连在金刚川上与敌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其中工兵、炮兵、步兵三连协作,工兵连修桥,炮兵连反击,步兵连掩护,凭借着“石榴籽”一样的团队精神紧紧“抱”在一起,才终于在每天落300多发的岩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桥梁,更筑起了我们英雄的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整个过程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桥,无时无刻都是生与死的较量。一个战士倒下去,就有千百个战士站起来,最终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军魂之桥。“那一年,我们都才十七八岁,唯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俺们这些人,真的没一个怕死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旁白,没有艺术的杜撰,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和保家卫国的信念,是志愿军战士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中国军人力量的体现,是老一辈革命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愿军在金刚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桥,影片在观众心里搭了一座触动心灵之桥。经历过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贵;经历战争的人,方知和平珍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世界从没有一刻真正的远离战争。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今天我们应该无比庆幸,不用担忧头顶上飞机轰炸,不用担心流弹、炮弹在耳边轰鸣,不用睁开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场面和无尽的厮杀,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惧之中。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感叹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给了我们内心安宁的底气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脱离祖国而单独存在,我们有今天这样的生活环境,要感谢伟大的祖国。要知道,这个国家也曾伤痕累累,如今日新月异的面貌,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换来的。而今天身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积极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当中,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夺得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成果。

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现在幸福安宁的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正视历史,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先烈最诚挚的尊重。就是把珍惜两个字放在心里,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和美好的今天。

金刚川观后感 篇4

钟诗婷

在2021年12月8日这晚,外语外贸学院学生党支部带领我们观看了《金刚川》红色电影,看完电影我感触颇深。革命先烈坚持不懈,血肉筑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爱国情怀生生不息,革命精神慷慨激昂,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年学习发扬。

《金刚川》的故事是发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当时为了争取谈判主动权,志愿军发动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是本次战役中重要的军事通道,搭载着的岩里桥却被敌方损毁。为了抢占军事先机,我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抢修战斗,却因为敌方的顽强抗击,一次又一次的。敌方轰炸机在两个多小时内向桥梁扔下数以千计的炸弹,而我方不惧牺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复战略通道,直至战斗胜利。彰显中国人民解放军斗志昂扬的志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那是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幸福!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位于金刚川的这座桥。每当桥被美军炸毁,工兵连的战士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将桥修好,1953年11月12日凌晨,美军派出了八架大型轰炸机将木板桥完全摧毁。即便是这样,志愿军仍然没有屈服,他们最终靠着团结过了河。从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声威,血肉堆砌的战场换来和平,来之不易,世人将永远铭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朝鲜战场上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决战前夕发生在一座桥上的战役,影片分别通过步兵、炮兵、美军、旁白四个视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整个影片节奏感很强,面对美军一次次紧密的轰炸,我军战士不畏危险随时准备牺牲,为了人民的安定生活付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砥砺前行,努力学习,积极向前。

今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更不应该忘记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最可敬的人——志愿军们,是他们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是他们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让中国人民免遭外国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长的我们应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以他们为榜样,时刻以祖国的强盛为己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强勇敢,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为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作出自己的贡献。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饶和美丽。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学党史、悟思想,积极学习党的知识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精神,提升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整理的《金刚川》优秀观后感精选4篇,仅供参考。

金刚川观后感 篇5

平时并没有怎么写过观后感,因为觉得自己一般不会看电影,尤其是没有什么质量,也不值得我看的电影。

今年还是第一次看电影,已经很久没去影院了。一来是因为疫情原因,二来也确实没有让我能提的起兴趣,也就是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意义的电影。

不过,最近,偶然看到了这部《金刚川》,因为正值抗美援朝战争七十周年纪念,还有一个原因,我之前参加的一个为志愿军烈士整理资料的志愿者小组,又开始新一轮的整理工作了,我有幸,在前两周的时间里,受命整理了两百位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的烈士名单。一路整理下来,内心也是各种感慨,也很沉重。每当一位烈士只剩下一个名字,无论查遍了百度,名单都遍查不到他们的具体身份信息之时,心里就会特别难受,因为这就意味着,这位烈士有可能,真的永远找不到自己的亲人找不到家了。即使心里很想很想为他们找到更多一点的资料,却不得不只能颤抖着双手,为他们在键盘上敲下无信息几个字。不甘心,却没办法。

于是,在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上映,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购买。

这是一部发生在抗美援朝中最后一场决战,金城战役前夕的故事。

在板门店谈判的决定时刻,李承晚突然跳了出来,坚决不同意停战,于是,我军急需要这最后的这一场决战,来彻底打击敌人的气焰。因此,志愿军大部队集中开往金城,准备与敌人打响最后这一场决战。

而金刚川,就位于志愿军大部队开往金城的路上,这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江,江上没有任何桥梁和足够船只,只能靠工兵们用有限的工具和双手赶着搭建一座桥梁,供大部队通过,而美军的侦察机时刻在天上盘旋,时不时丢下炸弹搞破坏。

第二天一早六点,就要发起最后的总攻,时间刻不容缓。

两个高炮班,负责掩护工兵修桥和大部队通过。

只是,他们也没有多少弹药。为了掩护战友们,也为了与敌军周旋,在缺少弹药的情况下,究竟该执行上级的命令,还是牺牲自己,掩护战友。他们都选择了后者,高炮班,全军覆没,在血与火之中,就算喷洒尽自己最后一点热血,也要与敌斗到底。

敌军轰炸机一次次来袭,炸弹燃烧弹轮番上阵,辛辛苦苦搭建好的桥梁,一次又一次被摧毁,却又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被修好,连美国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更不相信,为什么这一次一次的轰炸,就是炸不毁呢?每一次的轰炸过后,总会有前赴后继的战士们,不顾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拼命抢修桥梁,一批一批的战士倒下了,又有一批战士顶上,最终被气疯了的美军飞行员疯狂投下燃烧弹,以为,这次志愿军绝对再也修不好这座桥,渡不了江了,可当他再一次执行侦查任务时,却再一次震惊甚至是震撼的看到一个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场景。在滔滔江水之上,竟然搭建起了一座人桥,无数的战士们在水里用自己的身体扛起了桥板,就这样,大部队按照既定计划,从河上源源通过,而美军飞行员此时已经震惊了,无力得塔台报告“我们是无法阻止他们的”。也许,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这群志愿军战士真的是不要命了吗?是的,他们也许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起,就没有想过会生还。

《金刚川》只是一部电影,讲述的只是其中一个故事,尚且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而真实的历史,比这还要残酷,还要悲壮得多。多少志愿军烈士,在朝鲜这片土地上,撒下了自己的热血,他们的故事,惊天动地,比电影还要可歌可泣。

还记得,长津湖之战吗?那一场战役,因为突然由秋入冬,气温瞬间下降几十度,而我军尚未换下秋衣,那一场战役,我军冻死冻伤的战士不计其数。而最著名最催人泪下的,就是“冰雕连”的故事了,受到上级的指示,他们将要在美军经过的路上,打一场伏击,可是,那天夜里,气温突然就下降几十度。可,没有一个战士临阵脱逃,直到等到第二天,指定的时间,阵地上却没有任何的动静。上级派人去到阵地查看(也有一说,是美军发现的)却发现,整个阵地,所有的战士,都保持着匍匐的姿势,手指还放在枪上,只是,却再也不能动了。他们都被冰雪冻成了一座座冰雕。

除此之外,还有为了不让战友被暴露,宁愿被烈火焚烧至最后一刻的邱少云烈士。

为了保证战友们冲锋,以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敌人枪口的黄继光烈士。

抱着炸药包,奋不顾身冲向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烈士(应该也就是电影《英雄儿女》里面那位“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双手紧握爆破筒跳进敌群的英雄王成的原型)。

还有,还有,许许多多的志愿军烈士。他们都还那么年轻,却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

金刚川观后感 篇6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如果我们不多拍一些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这个世界没有人拍,“敌人”不会拍,“战友”也不会拍。说些题外话,我2014年夏天曾经去过一次朝鲜,很幸运,我们在平壤参观了胜利纪念馆,据说不怎么给普通游客看的。和妙香山有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来瞻仰的朝鲜人不同,胜利纪念馆冷清到诡异,没一个朝鲜人来参观。那么巨大的胜利纪念馆,里面只有两个展室是关于志愿军的。

我还看过一本朝鲜官方出版的中文简体版的《金日成同志的革命历史》,两厘米厚,其中有一章提到了,在中国内战的时候朝鲜共产党帮助兄弟党的记录,说他们给了东北联军大概10万多支步枪和弹药,组建了炮兵团和工兵团到了中国战场,同时让山东的解放军通借路朝鲜到东北战场,这都是内战当中朝鲜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书中提到“参加东北解放作战的朝鲜人部队,作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同蒋介石国民党部队不怕牺牲的战斗,从长春、吉林、四平、锦州的解放战役中,朝鲜人民捐出了宝贵生命,越过万里长城到长江到海南岛,在征途上英勇作战,出色的履行了作为国际战士光荣使命和任务,为中国全国解放和中国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曾经多次说过,中国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共产主义者的鲜血。”

这书里面提到抗美援朝就一句话:“这时期中国党和政府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下,由自己优秀的儿女组建成志愿军派到这里”。

金刚川观后感 篇7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学习爱国主义红色精神,近日我前往电影院观看了《金刚川》这是以个渡江的故事,不同于飞夺泸定桥那样惊心动魄,金刚川下的那条大江表面平静,但内里暗流涌动,就像是抢修渡桥的工作,当敌机袭来时,才会掀起波澜,其他时刻,每个人就是江底的暗流,挟卷着彼此,推动整个工程的前进。

电影从几个不同的视角讲述了这个故事,最让我难忘的是炮兵班的老关和张翼德。两人是师徒,在战场上两个男人虽不善言语表达,但对对方的关心都体现在一举一动之中。为了掩护过桥大军,两个人坚守的炮位都选择暴露自己,在血肉横飞之中用尽最后力气将敌机击落。他们在炮弹中死去,在烈火中永生。

电影最后一幕的人桥,不仅让当时大的敌军飞行员永生难忘,更是让我迟迟不能从震撼之中脱离。即便水没过了头顶,即使双眼已失去光明,即使全身伤痕累累,即使大批炮弹在耳边炸开,那些撑起这座桥的人们,冲向对岸的人们仍不为所动。

让我难以忘怀的,永远都是中国人那一颗颗赤诚的爱国心,是面对灾难毫不退缩的勇敢,是面对死亡毫不犹豫的牺牲。《金刚川》以其全面的视角以及独特的拍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纷争的残酷,更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的勇敢无畏。

金刚川观后感 篇8

当“喀秋莎”一次次划过天际,精准打击了敌人的大本营,我不禁领略到了“科技强军”的现实意义,对国家整治某云某宝等事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湘渝盐化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更应该放眼长远,以实干兴国为己任,通过升级改造、技术革新等不断创新求发展,为科技兴国贡献力量。该片要求演员们都讲方言,力求呈现更加真实的效果,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同,但他们目标一致,就是保住木桥,让大部队在第二天5点前完成渡河。虽然分工不同,虽然心有不甘,但军令如山,形势所需,他们不计较生命,一次又一次,将炸毁的木桥在短时间内恢复,甚至搭建起了人桥,让“不可能”成为优点。整部片子让人觉得揪心又震撼!希望有一天,公司来自五湖四海的干部职工能继承革命先辈们“舍身忘我、保家卫国”的精神,搞好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将企业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国企,为祖国的强盛添砖加瓦!

金刚川观后感 篇9

朱涵妹

“轰轰轰”战机投下了密集的炸弹在战士们身边爆炸,于是在金刚川上,这座承载大部队过江任务的桥刚修好了又被敌人炸毁,炸了又再修,最后一个个英雄用他们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让战士们过江。

高炮班的关班长被炸得尸骨无存的时候,我为敌人的侵略行为感到愤怒;张排长被燃烧弹烧成一尊雕塑时,我为志愿军队伍保家保国做出的悲壮牺牲感到心痛,看到这些画面时,我的眼泪不经意掉了下来。

在整个抗美援朝中,很多烈士都没有留下照片。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们的形象,更多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伟大的人。

敌人的枪林弹雨,飞机的狂轰滥炸,武装悬殊的情况下,战士们一次次冒死修桥。

每当回想起战士们的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英勇前进的画面,我就感到十分惭愧,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难题我总是容易退缩,喜欢偷懒,并且缺乏纪律,易犯小毛病,电影电视中他们是英雄,是优秀的战士,而我离一名合格的小学生都还有点差距。

努力学习,祝愿我们国家越来越强,繁荣昌盛。

金刚川观后感 篇10

金刚川,看到有些人说不及预期,特别是故事单薄了些。我倒是觉得这种类型的电影很好。从一件事的不同角度不同场景去呈现战争中人性伟大的一面,同时也让观众感受了战争的极端残酷。

两个月能拍出这个水平的电影已经相当不错了。

如果一部电影的制作速度都可以在两个月内完成而且保持这个水平,那么电影公司的盈利水平将大大提升。

当然,也许是因为抗美援朝是一个特殊的主旋律题材,所以关注度高,对票房的贡献应该有这方面的因素。

而另一方面,当红实力派导演,加上实力派演员,又是票房的保证。这个配置本身就相当有市场。

那些说有点不及预期的观众,我是想是他们预期太高了。似乎这么多年来,大多数观众对一部电影的预期就是爆款。这个现象说明我们其实还没有养成去电影院观影的习惯。电影的类型很多,如果不是老少皆宜的电影,票房差一些很正常。但是如果一部电影能保持10亿以上的票房,收回投资还有所盈利是没问题的。从这个角度说,其实我们还是需要时间养成观影的习惯,并对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预期,而不是希望每部都是爆款。

回到电影讲述的故事,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自然当感叹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当好好珍惜。

只是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战争“。这两年懂王搞得世界不和平,中国的很多企业也受打压。而另一方面国内内卷,特别是在职场打拼的白领们,如果人到中年没有一定的财富积累,996各种加班、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上待太多年之后,那么往往越努力越觉得无力改变现状。因为技能远远不够让自己跳出恶性循环的圈子。这大概是很多人焦虑的原因。

不管什么年代,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只是50年代,人们说的还是生存的问题。现在则是如何健康地并能持续循环向上地生活。

内循环当然很重要,但是外循环也得保持。如果没有新的形式出现,广大普通中青年还是996的话,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普通人的机会则越来越少。

过去的很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引来了很多的外资,人力密集型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有了工作,过上小康生活。现在人口红利消失,而新的经济形式并没有那么明显地出现,虽然我们在转型的路上,但还远远算不上转型成功。

遥想朝鲜战争的时候韩国刚成立不久,而现在韩国已经是发达国家。论发展的速度并不比我们差。当然,你可以说,人家是小国,发展起来容易些。但我总觉得这种对比该带给们一些思考。

比如韩国的电影,往往深刻反应社会问题,甚至影响社会。m.jZD365.Com

而我们的电影,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是”可选消费“的一种,而不是刚需之类的精神食粮。

这些年虽然审查方面比以前开放很多,但开放的力度显然还不够大。以至于很多人还是追美剧、看韩国电影看好莱坞电影。显然我们的影视文化还比不上国外的。

金刚川里面开轰炸机的两个美国兵,一个只想完成任务早点回家,另一个死磕我们的高炮,最终机毁人亡。

我们和人家打战是为了保生存让人民群众过上和平的好日子,而他们打仗则是为了利益,虽然很大部分也有意识形态对抗的因素。

但对于参战双方的士兵来说,前者是集体主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后者更像是个人的一份工作而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个国家当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中国正在从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的路上,基本的物质需求显然已经不是这个阶段的重点,精神需求才是。

希望除了主旋律之外,也能有越来越多的其他类型的好电影。但这需要观众、监管部门和从业者一起努力。

金刚川观后感 篇11

《金刚川》这部影片很有感觉,就像把现实砸在你的脸上,让你去体验了整个金刚川。从某种角度来说,相较于那些手撕鬼子的抗战片,各种飞天遁地的抗日奇侠团灭鬼子总部,金刚川给我一种无力的感觉。整个影片敌我两方对比鲜明,我军上百的人在干造桥——护桥——修桥,掩护后方大军通过金刚川。而敌方美军就几架侦察机和几个人。冷冰冰的现实就这样砸下来——“打不到那么高”,“丧门神来了”,如果是现在的我,我根本想象不到,我是否会有那样的勇气和坚决去冲在前面。而更为惊诧的是,那个名为Hill的飞行员,在美国人眼里就像一个贯彻着美国英雄主义的西部牛仔英雄那样,他开着飞机冲来,这样的人物,也倒在更为英勇的人民志愿军的炮火下。我难以想象,是因为不敢痛心去想,抗美援朝,那时候的中国,到底是用着怎样的毅力来打赢这一场奇迹。有句话说,中国一直被人民所深爱,在中国最危急的时候,永远有那些最有勇气和热血的人去保护它。现在的中国,也需要这些人,更需要这些人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壮大,也许就像是电影最后提到的,为了后代人吧。

最后,还是记起张飞的那首,“长板坡前救赵云,喝退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