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丑》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一去无迹。
为问家何在?
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坠处遗香泽,乱点桃蹊,
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
向人攲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
何由见得?
赏析:
本词虽也是伤春之作,可能也寄托一些身世感受,但主要的还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抒写了悼惜春残花落的伤感。上片起写客中伤春。由春归到花谢,钗钿、香泽,以惨死美人喻名花摧折,哀艳凄绝。乱点、轻翻,泛写春花飘零,为谁追惜?痛发一慨,蜂、蝶旁衬,赋物以情,借表悼惜。过片转入一己低徊东园,绕花丛凭吊落英。故惹、牵衣,构思婉妙,残英强簪,终不及名花盛时,然而落红凋零,无可逆挽,但愿不随潮远逝,尚或有残迹可寻。诗思精微,惜花情深,由己爱花惜美,想象花亦含思恋人,以人喻花,将花人格化,妙想联翩。花人合一,缠绵婉转,令人动容。
《边城思》
作者:何逊
柳黄未吐叶,
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
客思故乡来。
赏析: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婀娜多姿的杨柳和离情相思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名的《诗经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人借道中所见,以言行役之久,寄托离情乡愁。到汉代,折柳赠别更蔚成风气。可怜灞桥柳,愁煞离别人。人们把杨柳和离别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因为那长长的柳丝最容易引起绵绵离情的缘故吧。可是对于多情善感的诗人来讲,在那杨柳尚未垂下万条绿丝绦之时,他已敏锐地察觉到春天的来临,从而触动了他的乡愁。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写的正是早春景象。柳色黄而已,尚未吐出细叶;水色绿而已,苔衣尚未长成。这正是冬尽春来的一、二月之际,春意萌动,春色逗露之时。杜审言说得好: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飘泊边城的游子,对时令和景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忽见边城杨柳色,已觉春色动地来。一个动字,把萌动的春意写得活泼泼地。而这种敏感,正是由客居异地而产生的刻骨的乡愁催发的。元稹诗云:何处生春早,春生客思中。(《生春二十首》其十九)赵嘏诗云:何事最能悲少妇,夜来依约落边城。(《新月》)而当边城春色动的时候,客居边城的游子也就格外思乡念家了。为什么春色最能撩拨人的乡思呢?王维的这首诗可以算一个让人满意的答复: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归江东》)
《咏早梅》
作者: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注释:
1、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标:标志。物序:时序,时节变换。这两句是说,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2、拟:比,对着。这两句是说,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3、却月观、凌风台:可能都是扬州的台观名。这两句是说,梅花在台观周围开得很盛。
4、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司马相如为她写过一篇《长门赋》。临邛:汉县名,司马相如曾在临邛饮酒,结识了卓文君。这两句是说,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5、上春:即孟春正月。这两句是说,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赏析:
公元507年(梁武帝天监六年)旧历四月,抚军将军建安王萧伟出为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扬州刺史,何逊迁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深得萧伟信任,日与游宴,不离左右。这首诗即写于第二年早春,诗题一作《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因杜甫在《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中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此诗遂引人注目,广为流传。并由此引起许多纠葛。因有些研究者疏于地理,错把诗中的扬州当作今天的扬州,就断言《梁书何逊传》不见扬州事。(《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二十四引旧注)甚至附会出何逊在扬州为广陵记室(广陵即今扬州市)的说法(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卷二十五)。其实,诗中的扬州,治所即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对这一点,宋人张邦基说得很清楚:余后见别本逊文集,乃有此诗,而集首有梁王僧儒所作序,乃云:时南平王殿下(即萧伟)为中权将军、扬州刺史,望高右戚,实曰贤主。拥彗分庭,爱客接士,东阁一开,竞收扬马,左席暂起,争趋邹枚。君以词艺早闻,故深亲礼,引为水部行参军事,仍掌文记室,云云。乃知逊尝在扬州也。然东晋、宋、齐、梁、陈皆以建业为扬州,则逊之所在扬州,乃建业耳,非今之广陵也。隋以后始以广陵名州。(《墨庄漫录》卷一)建业即今南京。东阁一开,竞收扬马云云,正是杜诗东阁官梅动诗兴的注脚。
兔园,汉文帝次子梁孝王刘武所建,亦称梁苑、梁园,《史记》称东苑,在今河南商丘市东。逊时在扬州,为何诗一开头就标出兔园呢?这是因为建安王萧伟与梁孝王刘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史记粱孝王世家》云: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而建安王萧伟呢?《梁书》本传云: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齐世,青溪宫改为芳林苑。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建安王萧伟的芳林苑,恰似梁孝王刘武的兔园。诗中的兔园,意即指芳林苑。园中百卉,为何独咏梅花呢?这是因为梅花自有它独特的标格。正当冰封大地、万木萧疏之时,梅花已预报了春天的来临,所以说惊时最是梅。惊字用拟人笔法,突出梅花对节令转换的特殊敏感,尤为醒目。接着衔霜当路发四句,则具体地描绘梅花的高标逸韵。它不畏严寒,凌霜傲雪,嫣然开放。正因梅花盛开,霜落其上,故曰衔。正因梅花盛开,千娇百媚,与白雪相映成趣,故曰映。却月观,凌风台,想必是园中的主要景点,自然梅花更盛。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其一)一个横字,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的高贵品格;一个绕字,写尽了梅花俏丽报春的妩媚情态。从语法上讲,衔霜、映雪是动宾结构,枝横、花绕是主谓结构,这样就错落有致地写出了满园梅花盛开、光彩照眼的动人情景。
满园梅花动诗兴。诗人不禁由花事联想到人事,想起了人世间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汉武帝的陈皇后,擅宠骄贵,终因骄妒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遂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为作《长门赋》,中云: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纵横。舒息悒而增欷兮,屣履起而彷徨。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故诗曰:朝洒长门泣。《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文君之父卓王孙开始反对两人的婚事,后经劝说,不得已而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后汉武帝命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和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故诗曰:夕驻临邛杯。朝洒二句,一悲一喜,一离一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两事都与司马相如有关。写兔园之梅,为何联想到司马相如呢?因为司马相如和梁孝王还有一段因缘。梁孝王到首都长安,带来邹阳、枚乘、庄忌等一批文士,相如见而悦之,遂借口有病而辞官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一住几年,乃着《子虚赋》(见《史记司马相如传》)。诗人是将建安王比作梁孝王,将芳林苑比作兔园,而将自己比作司马相如。有人说:长门借喻闺妇,临邛借喻游子,意谓闺妇方见梅伤春时,而游子亦罢饮思家也。(何融《何水部诗注》)这种理解似失之于浅俗,与整首诗的基调亦不尽吻合。建安王萧伟爱客接士,何逊以卓越的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遂引为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日与游宴,深被恩礼。何逊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似不应有消极悲愁之叹。最后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二句,寓有人生有限,应当及早建功立业的思想。整首诗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作者是以司马相如自喻,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陆时雍所说:何逊好梅,梅诗绝未见佳,其所好在形骸之外。(《古诗镜》卷二十二)尚属皮相之见。
《丑奴儿》
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
2、层楼:高楼。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绝句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
作者:杜甫
原文:
糁径杨花铺白毡,
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
沙上凫雏傍母眠。
翻译: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
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
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
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兰陵王》
张元幹
卷珠箔,
朝雨轻阴乍阁。
阑干外、烟柳弄晴,
芳草侵阶映红药。
东风妒花恶,
吹落梢头嫩萼。
屏山掩、沉水倦熏,
中酒心情怯杯勺。
寻思旧京洛,
正年少疏狂,
歌笑迷着。
障泥油壁催梳掠。
曾驰道同载,
上林携手,
灯夜初过早共约,
又争言飘泊?
寂寞念行乐。
甚粉淡衣襟,
音断弦索,
琼枝璧月春如昨。
怅别后华表,
那回双鹤。
相思除是,
向醉里、暂忘却。
赏析:
此词为触景伤春,怅望京都之作。上片写病酒伤春。卷珠箔四句由远及近,从上到下,层层展开地写词人病酒楼阁所见春景:轻雾蒸腾,柳条随风轻拂,仿佛在欢喜新晴;俯首又见芳草与红芍药相映成趣。东风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写暮春的东风挟着妒忌和嫌恶的情绪摧花落蕊。中片怀思京都。词人经历了靖康国难,又遭秦桧打击而弃置江南,对旧京洛,即北宋故都的怀念情绪更加强烈。正年少六句追忆早年汴京的浪漫生活:纵情欢乐狂放尽兴,曾迷恋于歌舞名妓:催促美人快些打扮,携手在上林苑里并肩而行;元宵刚过,又早早约定再次重逢。又争信一句顿折,以飘泊二字暗寓了词人羁旅漂泊的悲惨遭际。下片写别后的寂寞与相思。以寂寞二字总上挽下,逐层展开。相思二句点明眷恋故国的相思之深,别恨之重,除非醉里才能忘却,而从中酒添愁,怯于杯勺,更知词人思深恨重,求醉不得的隐痛。这首抒发爱国意念的词作,写得情韵兼胜,寓别恨之情于清旷的境界之中,使蕴藉的词境显得既沉郁又婉丽。
《诗经:六月》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
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玁狁孔炽,我是用急。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
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
薄伐玁狁,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
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
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
四牡既佶,既佶且闲。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
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注释:
1、栖栖:忙碌紧急的样子。
2、饬:整顿,整理。
3、骙骙:马很强壮的样子。
4、常服:军服。
5、孔:很。炽:势盛。
6、是用:是以,因此。
7、匡:扶助。
8、比物:把力气和毛色一致的马套在一起。
9、闲:训练。则:法则。
10、于:往。三十里:古代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11、颙:大头大脑的样子。
12、奏:建立。肤功:大功。
13、严:威严。翼:整齐。
14、共:通恭,严肃地对待。武之服:打仗的事。
15、匪:同非。茹:柔弱。
16、焦获:泽名,在今陕西泾阳县北。
17、镐:地名,通鄗,不是周朝的都城镐京。方:地名。
18、织文鸟章:指绘有凤鸟图案的旗帜。
19、央央:鲜明的样子。
20、元戎:大的战车。
21、轾轩:车身前俯后仰。
22、佶:整齐。
23、闲:驯服的样子。
24、大原:即太原,地名,与今山西太原无关。
25、宪:榜样。
26、祉:福。
27、御:进献。
28、炰:蒸煮。脍鲤:切成细条的鲤鱼。
29、侯:语助词。
30、张仲:周宣王卿士。
译文:
六月出兵紧急,兵车已经备齐。
马匹强壮威武,人人穿起军衣。
玁狁来势凶猛,我方边境告急。
周王命我出征,保卫国家莫辞。
四匹黑马配好,进退训练有素。
正值盛夏六月,做成我军军服。
我军军服已成,行军一舍有余。
周王命我出征,辅佐天子稳固。
公马四匹高大,宽头大耳威风。
只为讨伐玁狁,建立无上功勋。
严整肃穆小心,认真对待敌军。
认真对待敌军,使我国家安定。
玁狁来势不弱,占据焦获驻防。
又犯我镐与方,不久就到泾阳。
织有凤鸟纹样,白色大旗明亮。
我军兵车十乘,先行冲锋扫荡。
兵车已经驶稳,前后俯仰操纵。
公马四匹整齐,整齐而且从容。
只为讨伐玁狁,进军太原猛攻。
文武双全吉甫,国家榜样英雄。
吉甫宴饮欢喜,接受许多赏赐。
从那镐京归来,走了许多日子。
设席招待朋友,蒸鳖脍鲤美食。
哪些朋友参加,忠孝张仲在此。
赏析:
《六月》一记叙的是周宣王北伐玁狁的事,但其目的是通过对这次战争胜利的描写,赞美宣王时的中兴功臣也即这次战争的主帅尹吉甫文韬武略、指挥若定的出众才能,和堪为万邦之宪的风范。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此篇则系吉甫有功而归,燕饮诸友,诗人美之而作也。
全诗六章,前四章主要叙说这次战争的起因、时间,以及周军在主帅指挥下所做的迅速勇猛的应急反应。诗一开首,作者就以追述的口吻,铺写在忙于农事的六月里战报传来时,刀出鞘、箭上弦、人喊马嘶的紧急气氛柄栖、孔炽、用急、。二、三章作者转向对周军训练有素、应变迅速的赞叹。以四骊之维则、修广、其大有颙的强健,以我服既成的及时,有严有翼,共武之服的严明及以奏肤功的雄心,从侧面烘托出主将的治军有方。第四章作者以对比之法,先写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的凶猛来势;次写车坚马快、旌旗招展的周军先头部队元戎十乘,以先启行的军威。一场恶战即将开始,至此,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峰。第五章作者并没有被时空逻辑的局限所束缚,凌空纵笔,接连使用了三个既字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描写己方军队以无坚不克之凛然气势将来犯之敌击退至靠近边界的太原。很自然地从战果辉煌的喜悦之中流露出对主帅的赞美和叹服。从紧张的战斗过渡到享受胜利的平和喜悦,文势为之一变,如飞瀑落山,又如河过险滩,浩荡而雄阔。最末一章,作者由对记忆的描画转向眼前共庆凯旋的欢宴。来归自镐是将记忆与眼前之事联系起来,而我行永久说明作者也曾随军远征,定国安邦,与有荣焉。然而自己的光荣之获得,又与主帅的领导有关,可谓自豪与赞扬俱在其中。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云:通篇俱摹写文武二字,至末始行点出。吉甫燕喜以下,余霞成绮,变卓荦为纡徐。末赞张仲,正为吉甫添豪。分析可谓鞭辟入里。
从审美的角度统观全诗,这种以追忆开始,以现实作结的方法,使得原本平淡的描写平添了几分回味和余韵。同时,此诗在行文的节奏上,一、二、三章铺垫蓄势,第四章拔至高潮,第五章舒放通畅,第六章归于宁静祥和,也使诗歌产生了丰富变化的节奏感、灵动感。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2、使:到某地;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5、浥:(y):湿润。
6、客舍:旅店。
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8、君:指元二。
9、更:再。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1、故人:老朋友。
12、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
唐代大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感谢您阅读“迷你句子网”的《彭元逊:六丑·杨花》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丑小鸭优美句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