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
2、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3、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4、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5、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6、纵使:即使。
7、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8、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9、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10、顾:看。
11、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12、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13、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
14、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
15、肠断:一做断肠。
翻译: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正在山东密州做官,这一年也正是爱妻王氏谢世的第十年。正月二十日夜,词人梦见亡妻,醒来后便写下了这首词。上片写死别之苦,思忆之深。词人含泪向亡妻诉说心中的思念与悲伤:十年来生死相隔,天上人间两茫茫,不需要刻意追思怀想,自然而然地萦绕心头难相忘,你孤零零的坟墓在那千里远的地方,我无处倾诉满腹凄苦悲凉。上片末三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透露了词人凄凉困顿的身世之感。下片写梦游故乡与王氏重逢的情景,似真似幻,温馨而又迷离。小轩窗四句,白描乍逢场景,意幻情真,虚中带实。料得写梦后设想对方怀念自己,年年肠断,柔情绵绵无尽,令人酸楚。以词悼亡,苏轼首创。这首词之所以写得如此凄婉动人,除了词人所怀有的那一腔缠绵真挚的爱情之外,还得力于生死和幽梦这两大因素形成和产生的距离感,而距离感又产生和加强了审美感。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作者:欧阳炯
原文:
晚日金陵岸草平,
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释:
1、金陵:今江苏南京。
2、落霞:晚霞。
3、六代: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金陵。
4、暗逐逝波声:默默地随江水东流的声音消逝了。
5、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6、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江城:指金陵,古属吴地。
赏析: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词。凭吊的是六代繁华的消逝,寄寓的则是现实感慨。开头三句点出凭吊之地金陵和当地物色: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大处落墨,展现出日暮时分在浩荡东去的大江,鲜艳明丽的落霞映衬下,金陵古城的全景;岸草平显出江面的空阔,也暗示时节正值江南草长的暮春;落霞明衬出天宇的辽阔,也渲染出暮春的绚丽。整个境界,空阔而略带寂寥,绚丽而略具苍茫。很容易引动人们今昔兴衰之感。所以第三句由眼前滔滔东去的江水兴感,直接导入怀古;水无情三字,是全篇的枢纽,也是全篇的主句,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它不但直启繁华暗逐逝波,而且对上文的岸草平、落霞明和下文的姑苏台上月等景物描写中所暗寓的历史沧桑之感起着点醒的作用。这里的水已在词人的意念中成为滚滚而去的历史长河的一种象征。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三字一顿,句句用韵,显得感慨深沉,声情顿挫。接下来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两句是水无情的具体发挥。词人慨叹繁华的消逝,似乎多少领悟到某中不以人的主观一直转移的力量在暗暗起作用这样一个事实。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作者特意把姑苏西子联系起来,表达更深一层的意蕴。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作者:苏轼
原文: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
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
堕泪羊公却姓杨。
注释:
1、杨元素:即杨绘,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七月接替陈襄为杭州知州,九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府,杨再为饯别于西湖上,唱和此词。
2、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余杭:杭州。
3、醉笑句:唐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此化用其意。
4、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宋时为繁荣之区。
5、堕泪句:《晋书羊祜传》:羊祜为荆州督。其后襄阳百姓于祜在岘山游息之处建庙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这里以杨绘比羊祜,羊杨音近。
翻译:
东武和余杭两地相望,但见远隔天涯云海茫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
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今夜拿着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见落泪如羊祜的却是你杨元素啊。
赏析:
东武是密州,余杭是杭州。此词前两句表达别后思念之情。接下来两句却让人看尽世人的悲哀。为什么有思念,为什么有无可奈何,为什么有离殇有堕泪,原来只为心中还存了一点功名的热望,总想现在的劳累奔波,或许有个指望,可能有些许盼头。何日功成名遂了,到时还乡,这和衣锦还乡是一个道理的。背井离乡,亲朋相识却不得见数载经年,一切的一切求一个功成名遂再还乡,然后好好坐下,酒到杯干,细数这些年来的如意不如意,陪公三万场,将缺失的岁月再补回,再重拾,再追忆。
不用诉离殇,作者对给他饯行的杨绘说,痛饮从来别有肠。是豪迈还是离愁百转千回,完全不必费神分辨。离殇从来是不用诉,诉不出的。痛哭也好微笑也罢,不同的人的表露方式从来都是不一样的。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送归图,灯火已残,斯人独行月下。这是七月的事情了,那时的河塘边当有蛙鸣声做伴。苏轼擅书画,赫赫有名的宋四家居首,才华横溢,可是官海沉浮,身不由己。一把辛酸泪,到底难以掩饰,痛饮到了最后,也没能硬生生逼住眼底的热气。堕泪羊公却姓杨,则是以杨绘比羊祜了,表达出对友人的赞赏,反映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
《州桥》
作者:范成大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
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注释:
1、朱雀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的正南门。宣德楼:宫城的正门楼。
2、州桥:也在汉桥,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横跨汴河。
3、天街:京城的街道叫天街,这里说州桥南北街,是指当年北宋皇帝车驾行经的御道。
4、父老:指汴梁的百姓。等驾回:盼望宋朝皇帝回去。驾,皇帝乘的车子。
5、失声:哭不成声。询:探问、打听。
6、六军:古时规定,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王者有六军。这里说的是宋朝官军。
翻译:
州桥南北,天街之上,
父老伫足,盼望王师,
丧国的痛楚,
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
令人苦不欲生。
盼啊盼,盼了几十年,
忽然见到宋朝使者,
一时间该有多少话要说,
有多少泪欲流啊!
可他们强行忍住,
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
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
赏析:
孝宗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将沿途所见所感写成72首绝句,《州桥》是其中一首。作者以白描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心情,隐晦地流露了作者对议和不战政策的不满。
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唯妙唯肖的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作者:苏轼
原文: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
1、原题: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2、泗州:安徽泗县。
3、南山:在泗州附近,淮河南岸。
4、洛:安徽洛河。
5、蓼茸:蓼菜嫩芽。
6、试春盘:旧俗立春日馈赠亲友,以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谓春盘。因时近立春,故此云试。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小词。上片写山行俯瞰所见,其人在山中,自不待言。下片言午餐,雪沫乳花,蓼茸蒿笋,山野风味盎然。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首纪游词,是神宗元丰七年(1084),苏轼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入淮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词中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物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感谢您阅读“迷你句子网”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给闺密说说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