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那么大家知道应急预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口腔科应急预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1、背景
牙科诊所是医疗机构的一种,虽然其规模相对较小,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单位,也需要制定消防应急预案以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预案目标
牙科诊所消防应急预案的目标是确保诊所内的人员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并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预案还包括应对各种火灾风险的措施,以及预防火灾事故发生的措施。
3、预案内容
3.1消防设施
牙科诊所需要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控制室等。
灭火器要进行定期检查,并在明显位置标注使用方法。
消防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要向所有员工进行培训。
3.2火灾预防
牙科诊所要进行定期的火灾隐患检查,并及时整改。
对于易燃物品,要采取适当的储存和使用措施,避免火灾的发生。
定期清理电器设备和线路,避免过载和短路。
3.3火灾报警与应急通道
牙科诊所要配备火灾报警器,并进行定期测试和维护。
安装适当数量的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确保员工和患者能够快速找到应急通道。
应急通道要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
3.4火灾应急指挥与撤离
每位员工都要参与火灾应急培训,并熟悉应急疏散计划。
发生火灾时,牙科诊所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定专人担任火灾应急指挥员。
指挥员要按照预案组织人员撤离,并确保所有人员都安全撤离到安全地点。
紧急情况下,应立即拨打当地火警电话,并及时通知相关救援部门。
3.5灾后处理与逃生演练
发生火灾后,要及时联系保险公司和相关部门,共同处理灾后事宜,并提交正式报告。
定期组织逃生演练,提高员工和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
4、应急预案的执行
牙科诊所需要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预案的执行情况要进行记录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预案的`不足之处。
预案要随时提醒和告知所有员工,确保每位员工都熟悉预案内容。
5、总结
牙科诊所消防应急预案是确保诊所内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关键措施。诊所应制定详细的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员工和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同时,要加强对消防设施和火灾隐患的管理,以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保护好诊所内的人员和财产。
一、血压突然升高应急预案
一血压:
1、正常情况下,收缩压<
18.6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当收缩压≥18.6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12.0kPa90mmHg称为高血压。
2、高血压主要见于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亦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颅内压增高等,称继发性高血压。
3、血压低于
12.0/8.0kPa90/60mmHg时,称为低血压,常见于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也可见于极度衰弱者。血压为重要的生命体征,在拔牙及手术过程中,应随时监测血压变化,维持血压平衡。
二病因:
1、精神心理因素:如恐惧、紧张、忧虑等。
2、不良刺激:如疼痛、器械响声、出血等。
3、其他:如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颅内压增高、体弱疲劳者等。
三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头昏、头胀、胸闷、心悸症状。严重时可有头痛、恶心、想吐、手足发麻等症状。
四预防: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并监测患者血压,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如血压高于18.6/12.0kPa140/90mmHg时,应先行内科治疗待血压接近正常或稳定后再拔牙或手术。若血压正常可以手术,术前应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在术前1小时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如口服安定药片一次2.5--5mg,一天3次。术中保证无痛,局麻药选用利多卡因为宜,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及局部止血。术后继续服用降压药物。有明显症状或合并心、脑、肾等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应禁忌拔牙。
五处理:
1。一旦出现高血压症状,应立即停止麻醉注射或手术。
2。迅速放平椅位,让患者平卧休息。
3。给患者以安慰,消除顾虑,往往能迅速好转。
4。根据病情给患者服用适量的降压药:舌下含服卡托普利一次
12.5--25mg一天3次或舌下含硝苯地平一次5--10mg一天2--3次。
5。给药
5分钟后监测血压到正常范围,若经安静环境休息15分钟血压仍在140/90mmHg以上者,经治医师应及时拨打120转院进一步处理。
二、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一休克:
1、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全身微循环障碍,组织和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进而引起代谢障碍,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害等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症。
2、休克按病因分为低血容量性、心源性、感染性,过敏性休克等,而口腔诊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过敏性休克。
二病因:麻药过敏性反应
三临床表现:胸闷、全身或手发麻、发痒、皮疹、寒颤;甚至突然出现惊厥、昏迷、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反应。
四预防:
1、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2、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可改用利多卡因,使用前也应做过敏试验。由于同类药物中交叉现象,普鲁卡因过敏者,也不能使用丁卡因。
3、麻醉前先用抗组胺药如盐酸苯海拉明口服一次
25--50mg,一天2--3次;或者盐酸异丙嗪口服一次12.5--25mg,一天2-3次或镇静药如安定口服一次2.5-5mg,一天2-3次对防止或者减轻过敏反应有一定效果。
4、对过敏试验阴性者,也要提高警惕,在注射时仍然不可麻痹大意。
5、随时做好抗过敏性休克抢救准备
五处理:
1、一旦出现休克现象,应立即停止注射麻药
2、迅速平放椅位,患者于头低位
3、给患者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患者保暖
4、立即给
1:1000肾上腺素0.5--1ml静脉注射,症状不缓解可间隔20-30分钟经肌内注射或皮下重复注射1ml。
5、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立即进行抢救,同时拨打
120转院进一步处理,如出现心脏骤停应由首诊医生组织有关人员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的抢救。
三、拔牙后创口出血不止应急预案
拔牙后一般情况:正常情况下,拔牙15分钟左右创口内形成血凝块,即不再出血。如在
(一)术后30分钟去除敷料,创口仍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时称为原发性出血;术后48小时以上创口感染、血凝块分解后发生的出血称为继发性出血。
原因:
1、急性炎症期拔牙;
2、牙龈及骨膜撕裂未行缝合或缝合不当;
3、牙槽窝内残
(二)留炎性肉芽组织;
4、牙槽内小血管破裂;
5、手术创伤大,牙槽骨折裂未行复位;
6、创口护理不当,如术后反复漱口、吐唾、吮吸、近过热过硬的食物、剧烈活动等;
7、局麻药中肾上腺素含量过高或术中用肾上腺棉球压迫止血,引起的血管扩张;
8、全身因素所引起的出血如高血压、血液疾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出血时间及血块收缩时间也延长等、肝脏疾病等。
(三)临床表现:
患者情绪紧张、焦虑、恐慌、面色苍白,严重的这可有血压降低,甚至虚脱。局部检查,可见血凝块高出创缘表面
之上,在血凝块下有血液不断渗出。
预防:
1、术前询问病史并做必要检查及准备。
2、术中应减少损伤。
3、术后应妥善处
(四)理好拔牙创口。
4、拔牙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止血药物。
处理:
1、注意患者的全身状况,询问出血情况,估计出血量。应注意脉搏与血压的变
(五)化。
2、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
3、去除血凝块,仔细查明出血原因和部位
4、针对不同的出血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a、轻微出血,可填塞碘仿海绵后压迫止血;
b、牙槽窝内的出血,在局麻下切除刮除不良的血凝块或者残留的炎性肉芽组织及骨碎片,用碘仿纱条填塞止血;
c、牙龈及粘骨膜撕裂后的出血,应予以缝合止血。
不论何种因素引起的出血,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宜观察患者半小时。待其完全不出血后
(1)方能离去。
对疑有全身出血性疾病、严重的难以查明原因而又反复出血的患者,在局部处理同时
(2)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止血药物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应及时拨打120送往医院住院治疗或转科处理。
四、下牙槽神经组阻滞麻醉引起的损伤应急预案
下牙槽神经阻滞: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剂注射于翼下颌间隙内下颌肢内侧的下牙槽
(一)
神经沟周围,麻醉剂顺沟流入下颌孔而麻醉下牙槽神经,使该神经分布的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原因:下颌磨牙特别是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根尖与下颌管邻近,在分牙或断根是容易
(二)损伤下牙槽神经,或将牙根推入下颌管,使神经受压。
临床表现:下唇长期麻木或感觉异常。
(三) 四预防:
1、阻生牙拔除前应射X线片了解牙根于下颌管的关系,避免术中损伤。
2、如断根已经入下颌管,应扩大牙槽窝后取出,不可盲目用器械强取。
五处理:
1、如神经已受损伤,术后应给予预防水肿及减压药物;地塞 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每次
2--20mg;静脉注射时,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地巴唑片:口服一次5--10mg,每次3次。
2、给予促进神经恢复的药物,如维生素B1口服一次5--10mg,一日3次B6口服一次10--20mg,一日3次、B12一般每片25mg--100mg分3次口服片等。
3、如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拔牙创出血,还应以明胶海绵、碘仿纱条等填塞压迫止血。
本预案旨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诊所内消防安全引发的突发事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正常就诊秩序。
一、消防制度
1.严格执行消防安全法规,落实各项防火措施。
2.消防器材位置明显,标识清楚,不得随意更换存放地点。
3.设定安全撤离和疏散路线,标识清晰。
4.定期参加消防安全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5.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6.保障消防设施功能完好,及时更换或送修故障设备。
7.严禁吸烟,禁止将火种带入药房和库房。
8.中药库房禁止使用临时电线,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9.消防安全与岗位责任制相结合。
二、职责分工
1.诊所负责人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诊所消防安全工作。
2.每位在岗员工均为消防安全直接责任人,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
三、消防器材
1.配备消防栓、灭火器,中药煎煮区和中药房安装烟感报警器。
2.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消防设备。
四、消防培训
1.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普及消防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掌握逃生和扑救方法。
2.加强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
五、通道畅通
1.保持通道畅通,不堆放杂物。
六、应急预案
1.报警程序:火灾发生时,立即组织疏散人员,拨打消防中心电话,待对方挂断后再挂机。组织相关人员扑救火灾。
2.派出人员引导消防车辆,组织人员救助、扑救。
3.实施原则:“先救人,后救物”,迅速组织人员逃生。
4.参加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均有义务参与扑救。
5.扑救方法:根据火源性质选择合适灭火器具,注意保护人员安全。
本预案旨在确保诊所消防安全,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保障患者和员工的生命安全。所有人员应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共同维护诊所的正常运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发展公司成立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应急方案,明确各操作环节上的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及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等疫情知识的教育,加强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要求员工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注意个人的健康防护。对于患有传染病的员工,及时发现并建议其及时诊断出病因,进行休息治疗,痊愈后再上班工作。公司所有办公场所,按照领导小组和卫生防疫部门公布的有关预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项卫生防疫。
二、公司各单位、各部门职责
1、综合管理部:做好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2、安全运行部等各部门:保护易感人群,协调公司综合管理部等各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使卫生防病和医学救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做好各分公司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根据发展公司发布的信息,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三、公司各单位、各部门要将预防可能出现的疫情作为的工作重点,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通风工作:每天上、下午上班时,必须打开全部门、窗通风;尽量不使用空调,确要使用空调的,必须定期换气。
2、消毒工作:除加强日常卫生保洁工作外,员工个人要注重个人卫生。
四、应急对策
1、疫情一旦发生,员工马上上报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小组及时向卫生部门汇报单位出现的疫情,并部署开展疫情处理和进一步防治工作。
2、应急小组要及时把发生病情的员工送卫生部门进行救治,根据防疫部门的部署开展疫情的控制工作。
3、对发生疫情的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并根据疫情的情况建议或强制发生病情员工接触到的员工到医院等卫生部门进行检查,避免疫情的扩大。
4、疫情发生时,公司要以疫情的防治做为工作的重点,安全运行部作为安全归口部门,要认真协调应急小组做好消毒等病原体的消除工作,综合管理部要做好疫情防治的后勤保障工作。
5、疫情发生时应急小组要成立专人小组和工会部门一起做好员工的教育和消除心理压力及正确引导性工作,确保疫情期的尽早过去。外部以及内部各部门联系电话报警服务:110急救中心:120总经理办公室:工程部办公室:
为进一步做好汛期灾害防御和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在灾情发生后,医院急救和应急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制定我院洪涝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一、医院高度重视防汛安全工作,完善抗洪救灾组织机构:
(一)成立灾害事故应急小组:
总指挥: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与卫生局、所属各相关部门及医院内各科间的关系,负责组织医疗救援工作所需的人员、医疗救援设备、救援药品、医疗器械,负责指挥抗洪救灾医疗工作。
(二)成立医疗救护队:
一队:队长:
队员:
二队:队长:
队员:
医疗救援工作队负责为需要救援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保障医疗救援绿色通道的畅通。
(三)成立防灾抢险队:
队长:
队员:
防灾抢险队成员负责医疗救援设备、救援药品、医疗器械的保障。
医疗及抢险队成员须服从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服从医务科、医院总值班的紧急调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二、医院各科提高防灾救灾的警惕
做到防灾救灾救护队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做到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人员相对固定,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能力。
三、总务科、财务科、设备科、药剂科、供应室、手术室等有关科室
作好物资、资金、设备、药品、器械、车辆、通讯等准备工作,确保抗灾抢险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四、根据抢险工作情况
随时组队变更出发队员,各科室负责人和抽调人员必须按指令派出人员,并安排候补人员接替其院内工作。
五、凡参加抢险人员
均须将联络电话,统一登记交医务科备查。院总值班、救护车班,总机班必须严守工作岗位,保证通讯畅通。紧急情况立即报告院领导。
六、应急物资
1、配备急救车2辆。
2、急救包:存放于急诊科。
3、急救药品:存放于门诊药房。
4、抢险人员装备包(包括:电筒、电池、雨衣、毛巾、被子、雨靴、蚊帐、水壶)。存放地点:物资库房。
七、应急通讯
1、应急人员应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2、急救车辆配备“120”电台及GPS卫星定位系统。
3、车班值班人员配备电话1台。
4、院内程控交换机配备应急电源,可保证30分钟院内通话。
一旦发生洪涝灾情、险情,立即启动预案,全力做好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第一章 编制目的、依据及工作原则
一、快速救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受伤的人员,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东《临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费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保障预案》等,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生命第一。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有序开展工作。
(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般或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在镇政府领导下由探沂中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在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
(三)响应及时,就近教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立即组织医疗救治组成员迅速开展先期医疗救援,同时向县疾控中心、县卫健局和当地政府报告。
(四)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参与救援的部门、单位和工作人员,应按照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落实工作措施。明确工作程序。
(五)加强协作,公众参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协作,发动群众参与,迅速形成现场医疗应急救援机制,加快抢救进程。
第二章 医疗救援组织
一、组织机构及职贵
(一)成立医疗救援领导小组。
成立隶属于探沂中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探沂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教援工作,由探沂中心卫生院院长裴景华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武继青副院长任副组长、内科主任外科主任等中层干部为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设在应急办,由陈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办公。
(二)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在县卫健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医疗救援行动。负责统等和调动全片区医疗救援应急资源,参与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按照医疗救援应急处置要求,指挥、协调现场救援专业组实施医疗救援措施,组织全片区医疗救援演练,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医疗救援工作,完成上级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应急联动机制
探沂镇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根据医疗救援要求,确定医疗救援场所,提供医疗救援必须的条件,立即派出医疗救援队,先期展开医疗救治工作。同时向县卫健局报告。
第三章 预测预警与行动
一、预测与报告
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的信息监测。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具体情况,迅速向县卫健局报告。全片区医疗机构在接到医疗救援请求后,在实施医疗救援的同时,要及时向医疗救援领导小组上报有关信息,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综合分析、风险评价和分级,并将结果上报县卫健局。
医疗救援预警分为四级,分别为V(蓝色)级医疗救援预警。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存在1-2例。Ⅲ(黄色)级医疗救援预警,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3-4例。Ⅱ(橙色)级医疗救援预警,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5-9例,但无造成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I(红色)级医疗救援预警,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100人以上,且死亡和危重病例达到10例以上或者核事故、突发放射事故。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并可能造成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预警发布
(一)医行救援预警由县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发布。
(二)探沂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上级部门发布的医疗救援预警后,应及时通知全片区涉及的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随时将现场发展变化情况及时上报,以便上级部门根据变化适时调整预警等级。
三、预警行动
医疗救援预警发布后,片区医疗救援机构应当在30分钟内作好先期救援队以及第二和后续救援队的应急响应准备,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第四章 应急响应
一、救援分级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医疗救援分为一般事件(IV级)医疗救援、大事件(级)医疗救援、重大事件(11级)医疗救援和特别重大事件(1级)医疗救援四个级别。
(一)一般事件(IV级)医疗救援
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在1-2例的在乡(镇)人民政府、县卫健局指挥下,开展医疗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二)较大事件(级)医疗救援
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34例;在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医疗救援工作的突发公共事件。
(三)重大事件(II级)医疗救援
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5-9例,但无造成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涉及范围广,达两个或以上乡镇较大恐怖和生物灾害事故;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救援工作的重大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
(四)特别重大事件(I级)医疗救援
一次事件中伤亡人数在100人以上,且死亡和危重病例达到10例以上或者核事故。突发放射事故、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并可能造成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跨县(区)的突发公共事件:重大恐怖和生物灾害事件;市人民政府和市卫健局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二、救援责任
(一)一般事件(IV级)医疗救援责任
由事件发生地探沂镇人民政府领导、县卫健局指挥,探沂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片区相关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救援工作。
(二)较大事件(级)的医疗救援责任
由事件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直接指挥和领导,县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协调,X片区医疗救援系统负责医疗救援处置,县级医疗救援系统给予支援和指导。
(三)重大事件(II级)的医疗救援责任
由县医疗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县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直接指挥,由事件发生地探沂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配合,片区医疗救援系统负责医疗救援处置,县级医疗救援系统负责支援和指导。
(四)特别重大事件(I级)的医疗救援责任
由县人民政府应急委领导,县级医疗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县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直接参与市卫健局专家组负责业务指导,片区医疗救援系统负责先期医疗救援处置,县级医疗救援系统负责处置。
三、信息收集与报送
先期医疗救援队在到达现场I小时内,向医疗救援指挥物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先期救援情况和后续救援需求,以后每6小时报告进展情况。同时向县卫健局和县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种类;伤员主要的伤情,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急需解决的医疗卫生问题:、卫生系统受损情况。
四、响应措施和要求
(一)响应时间
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时,接到指令、指示,要求、请求的医疗救援后,均应当在30分钟内
派出先期医疗救援队,并做好1小时内派出第二医疗救援队,3小时派出后续医疗救援队的准备。
(二)响应程度
1.一般事件(V)医疗救援应急响应后,事件发生地派出的先期医疗救援队,应有足够处置1--2名重伤人员的医护人员和相应的医疗器材和药品。
2、较大事件(Ⅲ)医疗救援应急响应后,事件发生地进行先期医疗救援处置,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30分钟内,派出足够处置34名重伤员的医护人员和相应器械与药品的医疗救援队,并在1小时内作好2、3梯次医救援队准备和派出工作。医疗救援系统应派出相应医疗救援业务指导工作队。
3、重大事件(Ⅱ)医疗救援应急响应后,X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派出足够医务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医疗救援处置;县级医疗救援系统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派出足够处置5名以上10名以下重伤人员的医护人员和相应医疗器械、药品的先期医疗救援队,做好三梯次医疗救援队准备工作,按照县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派出后续增援医疗救援队。
4、特别重大事件(I)医疗救援应急响应后,X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派出足够医务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医疗救援处置:县级医疗救援系统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派出足够处置10名以上重伤人员的医护人员和相应医疗器械、药品的先期医疗救援队,并做好三梯次医疗救援队准备工作,按照县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要求派出后续增援医疗救援队。
五、现场处置原则
(一)服从现场指挥,有序开展救援
在事件发生当地政府领导和X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指挥下,有序、快速、高效的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二)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
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对受伤人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腕带对轻、中、重、死亡做出明确标志,同时填写伤员情况单一式二份,将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好,一份置伤员衣袋内为后续治疗提供提示,一份由政府医疗救援指挥部保存。
(三)有序救治伤员,注意人员安全
现场医疗救援要做到紧张有序、处置得当、措施果断,同时,注意保护伤员和救援人员的安全及时撤离危险地带,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的发生。
(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扩大救助力量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突然,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先期医疗救援队到达现场后在开展伤员救治的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扩大救助力量,使伤员尽快脱离危险地带,为医疗救治提供支持。
(五)快速转送伤员全程医行监护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尽快转运伤员、脱离危险地带。转运中采取正确方式,避免二次损伤;转运中必须有医护人员进行全程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转运车辆应配备必须的应急处置设备;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要在伤员情况单上认真填写转运中伤员病情变化情况,为后续治疗和情况汇报提供必要信息:转运伤员要根据现场检伤分类、处置情况,合理分流或送往指定医院,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诊和拒收
六、后方治疗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X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相应医疗机构为后方治疗医院:接到指令的医疗机构应在2小时内做好救治伤员的准备工作。接收伤员后应立即进行医疗救治同时按规定报告救治情况。
七、新闻发布
一般事件(V)和较大事件(Ⅲ)医疗救援的新闻发布权为事件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重大事件(Ⅱ)和特别重大事件()医疗救援的新闻发布由县卫健局在县应急委的授权下进行。
八、应急响应终止
(一)一般事件(V)和较大事件()医疗救援由X片区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事件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终止应急响应建议,乡(镇)人民政府根据综合评估作出应急响应终止决定。
(二)重大事件(Ⅱ)和特别重大事件()由县人民政府应急委作出应急响应终止决定。
第五章 后期处置
一、医疗救援的后期处置
(一)医疗救援现场处置结束后,进入规范治疗阶段。
(二)伤员的医疗管理应区别于日常住院病人的管理,治疗进展情况要每日向县应急委办公室报告。
(三)医疗救援、后续治疗及药械产生的费用,必须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进行。
(四)重大事件(Ⅱ)和特别重大事件(1)中的受伤人员伤残鉴定,由法定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授权下按有关法规要求进行。
二、善后处理
(一)医疗救援、后续治疗及药械产生的费用的补偿。原则上实行谁造成谁补偿,由事件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追收。
(二)发生无责任人或责任人无法补偿的突发公共事件情况时,原则上由事件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重大事件(Ⅱ)和特别重大事件的补偿。事件发生地探沂镇人民政府有困难的由县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人员保障
加强救援机构建设和建立完善救援队伍,片区医疗救援系统组建5人以上应急医疗救援队应急办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做好应急处置医疗救援准备工作。
二、技术保障
加强救援机构建设和建立完善救援队伍,片区医疗救援系统组建5人以上应急医疗救援队,急办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做好应急处置医疗救援准备工作。
三、技术保障
加强救援监测,掌握动态情况,实现快速响应;追踪先进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熟练急救技术;开展综合演练,强化技术练兵,提高救援效率。建立信息平台。实现资源联网,增强联动效应。
四、物资保障
(一)X卫生院要配备医疗救援急救车,确保医疗救援行动的快速反应。
(二)各医疗机构要储备足够的突发公共事件所需医疗救援药品、器械及个人防护的用品和设施。
四、资金保障
医院预留一定金额的专项资金,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采购所需物质。
五、总结与奖惩
医疗救援处置结束后,应急办要对处置过程中的数据、资料、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和上报,对在医疗救援处置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失职、读职的有关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 宣传、培训和演练
一、宣传教育
利用广播、电视、专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卫生应急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卫生防护和自救能力。
二、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利用广播、电视、专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卫生应急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卫生防护和自救能力。
三、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每年组织一次医疗救援人员开展医疗救援相关知识培训,使医疗救援人员熟练掌握救援技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应急演练
每年开展一次疾控、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等专业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的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综合应对能力。
为认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卫生健康领域的头等大事来抓。现就做好当前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我院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启动应急机制,制订完善应急预案
我院于20xx年1月17日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急预案,并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成立医疗骨干力量组成的医疗救护小组和应急机动队,随时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
三、落实应急值守,确保信息报送通畅
我院加强24小时卫生应急值守,提前安排好春节期间的值班值守工作,并于1月20日前报送委办公室和疾控中心备案。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点独立配备医务人员值班,救护车随时待命,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及应急机动队成员须保证电话24小时畅通,保证随叫随到,休假需要登记,在春节期间不得离县(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县,应向院领导申请登记,并向县卫计委报备)。
四、加强部门沟通,开展联防联控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主动加强与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镇政府、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部门的沟通,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及时通报有关信息。
五、做好病例筛查,强化医疗救治工作
一是严格病例诊断。首例病例的认定必须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的确诊病例定义,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疫情领导小组下设的诊断组评估确认后,由省卫健委公布,医务人员不得自行确诊本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并对外公布。
二是强化早期识别,做好病例报告。设置发热门诊,做好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登记、报告工作,特备要注意询问发热病人有无两周内流行病学史,认真做好病例排查工作,及时识别可疑病例。一旦发生疑似病例,受限要实行隔离措施,相关密切接触者要追踪到位。
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例报告制度,同时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要求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确保信息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来自有不明原因发热、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规范治疗无效的患者,对于疑似病例,要安排救护车和医务人员送至定点救治医院进行隔离诊治。
三是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发现发热病人及时转至发热门诊进行检查治疗,并筛查登记。加强发热门诊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预检分诊制度等要求。做好病例的隔离观察、治疗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切实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严防出现院内聚集性病例。
六、启动零报告制度,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从1月17日开始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全面收集发热病人信息,每日下午4点半之前报告至县卫健委,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疫情发生后,迅速落实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等各项措施,防治疫情蔓延。
七、突出培训重点,提高早期识别能力
组织全院职工及辖区内所有乡村医生,迅速开展广泛、全面的培训,切实提高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早期识别、诊断、诊疗能力,提高一线医务人员的敏感性,做好疾病筛查诊断工作。
八、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卫生防疫水平
根据本地疫情形势,有针对性的制订宣传教育方案,充分利用多重媒介,广泛深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及流感等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教。特别要针对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大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切实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九、加强督查指导,确保防控措施到位
督促辖区内卫生室落实防控工作措施,确保各卫生室的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十、加强信息管理,正确引导社会舆情
正确引导舆情,及时准确客观的发布疫情和防治工作信息,加强对传染病相关舆情的收集和回应,及时澄清不实传言,避免群众恐慌情绪,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严格信息管理。不得隐瞒疫情,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等病例要第一时间向县疾控中心报告,任何人员不得把病例或疫情信息向社会以任何形式进行发布或传播,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为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后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伤亡,以及疾病的传播,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管理。
成立医疗废物意外泄露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小组职责:
院长作为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院长作为医疗废物管理具体负责人,负责对事故处理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后勤管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保卫科负责组织对泄露现场进行消毒、封锁现场,疏散受威胁区内的人员等处理工作;医务部、护理部负责对现场伤亡人员进行医疗救援和医护人员调配;各部门密切配合,各自履行相应的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二、报告程序
1、各科室或个人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及时上报后勤管理部,非上班班时间报医院总值班;后勤管理部接到通知后,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保卫科等相关科室及部门。
2、后勤管理部接到报告后,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必要时启动应急领导小组,并在48小时内向桂林市卫生局、环境保护局报告。
3、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后勤管理部应当在1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环境保护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4、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后勤管理部应当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环境保护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5、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由预防保健科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现场处置
1、医院发生突发医疗废物事件情况后,由后勤管理部迅速组织相关人员确定发生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3、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4、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方可进行工作;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可能污染身体时,应穿隔离衣。
5、对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置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四、后续处理
1、现场事故妥善处置后,后勤管理部及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及时进行现场评估,对封锁区域确认已安全、无害后,方可开放。
2、处置工作结束后,后勤管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事件起因、防范措施、处理意见等进行调查、评估,写出调查报告并向院领导报告或全院通报,以防今后类似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