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4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二、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俘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的或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俘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三、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2024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基本知识,关注周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本期任教五年级三个班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诚实守信,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三、教材分析

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材是从20xx年秋期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四个单元的主题教育依次分别是:基本文明素养教育、规则和民主法治教育、国家主权和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册内容体现了由远及近的生活领域,即从世界——国家——社区(家乡)——学校——家庭——个人。整册教材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计了七大主题教育: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文明素养教育、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教育、爱国爱党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自然(生态伦 理)教育、国家领土和主权教育(国情教育)、开放的'国际视野教育。

每篇课文由正文、活动园、相关链接和阅读角四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有各部分的功能。正文的功能主要是:引入学习情境、活动的导入、活动之间的连接、过渡与转换、客观知识或事实的描述、思想观点的陈述。活动园的类型多样,活动范围包括课堂、家庭和社区;活动主体可以是个人、小组或班级;活动形式可以是动手参与活动或反思交流活动。

四、教学目标及措施

1.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如何正确的安排课余生活,合理规划课余生活,遇到问题,能真诚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远离烟酒,拒绝毒品,提高防范意识。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

4.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

5.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6.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7.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8.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

9.知道班级和学校中的有关规则,并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10.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1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1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13.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4.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关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15.知道我国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16.观看一些反映我国历重大发明或重要文化遗产的影视片;或收集有关资料,举行报告会。或讲述体现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的故事。

2024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

二、小组讨论,并用气泡图等各种形式记录,小组派代表发言,各组参与讨论。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

2024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 篇4

在本学期工作中,我全面贯彻学校的教学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成绩,坚持依法执教,因学论教,充分利用本学科的优势,突出学科的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一、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自己对社会应负的职责,增强职责意识,做一个负职责的公民。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了解我们伟的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进而增进对祖国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忙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制度和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有关资料,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4、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

二、学情分析:

1、由于是新接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特征不够了解。

2、学校刚实施教学,这届学生已经开始了一学期,对于学生的合作潜力,交往潜力,自学潜力有待于进一步了解。

三、采取的措施: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条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爱护和培养好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发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性品质,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忙学生自主学习、立思考,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按照课程标准,做好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教学,抓好常规教学。

1、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不够全面,我进一步加强了将基础知识转变为基本技能这一环节,加强了综合知识的训练。

2、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低,学习劲头差,所以进一步进行发学习本学科兴趣的教育。

3、加强学习态度、目的的教育工作者,使学生明白本学科的重要性。

4、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加辅导力度,辅导优生体现拔高,辅导差生突出双基,各有所获。

6、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一节课。在第一周就把本学期的所有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按照目标进行自学一周,然后,在按照章节进行讲解。

7、认真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024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 篇5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浓浓乡土情》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三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由于受不同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方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都各不相同,都各具特色。

通过考察和探索家乡文化生活、老房子和饮食习俗等,学生逐步具备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家乡的热情。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能够参与活动,对家乡已经有了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学生的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且对于家乡的认识还不能从文化层面上去认识家乡的文化生活、饮食习俗等是受地理环境影响,不能很好的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所以,本次课程我将通过让学生考察和探究,以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历史的、地理的视角去了解和认识家乡。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能力与方法目标】

考察和探索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

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特点,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

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特点,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难点】

考察和探索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活动教学法、探究法、情景体验法、谈话法、讲授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新课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谈话导入法,具体做法如下: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我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文化都是由各个地方的人用智慧创造出来的。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发现各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发现家乡的足迹《浓浓的乡土情》。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家乡文化采风

在上课之初,我将组织学生举办家乡文化节,让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文化风采。先让学生用自己的家乡话跟大家问好;其次,组织学生用家乡话介绍家乡的民俗活动并翻译成普通话;然后,表演或展示家乡的歌舞、戏曲或手工艺术品等;最后,比较自己家乡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异同,并归纳特点,用竞猜的形式初步感受家乡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通过网上或文献查阅资料、采访家人或一些老人收集家乡文化,如家乡话、歌曲或戏曲、手工艺品、民俗活动等。

第一轮:学生用家乡话问好。学生可能会用东北话、粤语、客家话、闽南语等向同学问好,由于地方特色,可能也会产生一些笑话,这时我会适时引导学生,家乡话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有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语言,要尊重文化特色。

第二轮:介绍民俗活动。我会预设学生作如下介绍,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的介绍并结合学生的介绍做相应的补充。

A:我是云南彝族人,我的家乡每年都会过火把节(又叫东方的狂欢节),每年到这一天晚上,村里的人都会聚在一起载歌载舞。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每年七、八月份牲畜肥壮的季节都会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来庆祝一年的丰收。

……

第三轮:介绍著名的文艺节目或手工艺品。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能举的例子可能并不多,我会结合学生所在的家乡做相应的补充,比如:

A:我的家乡在黑龙江哈尔滨,所以,我想给大家展示冰雕艺术的图片,……

B:我家在东北,我给大家展示的是二人转《小拜年》。

C:我家是天津的,我给大家带来了杨柳青年画。

……

(如:皮影戏、杂技、安塞腰鼓、脸谱、刺绣、雕刻、陶瓷、戏剧、山歌等;剪纸、泥塑、中国结等)

学生通过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一方面,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其他地方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家乡丰富的文化底蕴,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多彩,萌发对家乡文化的喜爱之情和好奇心。

2.家乡的老街和老屋

活动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为了适应不同的地形、气候和文化,在居住上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北京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房屋和院子都是对称的。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形成一个口字形,中间是一个中心庭院。

客家土楼:福建西部客家人住的土楼别有一番风趣。它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多呈圆形。当地人称之为远楼或圆寨。这种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种既有利于家庭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自卫式居住样式。它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吊脚楼:贵州等地的苗家人住的吊脚楼,它通常依山而建。一般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最下层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中间一层是人们起居之处。竹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

江南水乡的民居:这里的民居沿河而建。为了涮洗方便,家家户户都在临水的一面建成石阶,作为水河桥,既简单,又实用。

陕西窑洞:大多数窑洞依山而建,它们是直接在黄土陡壁或山腰上挖土而成的。窑洞里冬暖夏凉,别有一番感受。

我将组织学生5人为一组,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与组内同学交流,如家乡老屋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介绍自己家乡的民居建筑风格以及形成原因;根据同学的介绍,自己比较不同地区房屋建筑的不同特点以及家乡老房子与现在房屋建筑的不同特点,并在小组和班上交流。学生考察和探究的过程可能会局限于家乡某个省,甚至是某个小地方的老房子的介绍,可能缺乏地域代表性,如江南一带地方的学生。因此,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注意归纳该学生所在地域的住房建筑特点。

学生通过对家乡老房子的了解以及其他同学对家乡老房子的'介绍,明白家乡人的过去以及过去与现在人们生活的联系,理解它与家乡的地形、气候、历史以及人们的愿望和创造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懂得爱护家乡的文化遗产。

活动二:

通过刚刚的介绍,学生已经知道家乡的老房子都代表当地的特色,都记载着一代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故事;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老屋外面的老街它又向我们述说什么样的故事呢?

我将组织和引导学生从当地标志物、语言、历史三个侧面,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有趣的地名、街名。学生自己查阅资料,选取自己最喜欢或最有趣的地名、街名进行调查,寻找这些地名或街名的名字来源。

如:

A:我要介绍的是重庆,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B:我介绍的是北京的南锣鼓巷,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改名南锣鼓巷。

C:我想介绍张自忠路,为纪念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天津曾把沿海河西岸的马路定名为“张自忠路”。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班级介绍自己家乡的具有特色的地名或街名,也了解到其他地方的有趣的地名和街名,使其产生探索家乡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亲近感。

3.家乡的美食佳肴

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不仅影响着当地的文化生活和当地的民居风格,还影响着当地的饮食习惯,所以,我会提问学生:在你的家乡,人们喜欢吃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饮食文化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组织学生做一个游戏“舌尖上的家乡”,我将学生所在家乡分为东部沿海、南方、西北、北方四个小组,每组轮流排除代表去采访其他小组的家乡特色饮食,留在组内的同学负责给前来采访的同学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饮食。

A:我们四川人爱吃酸辣粉。

B:这是我们云南的过桥米线

C:我们南京盐水鸭

D:东北人喜欢吃小炖蘑菇

E:沿海地区的人喜欢吃海鲜。

F:我们重庆喜欢吃火锅,人们常年在水边操作,潮湿侵骨,所以好食辣椒、花椒、胡椒,借以祛风除湿。

我从学生对美食的追求的心理出发,设置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舌尖上的家乡”类似于“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充满趣味的活动,在采访中发现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不同,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自己家乡饮食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对其他家乡的饮食特色也有所认识。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巩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概括自己家乡文化特色,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一条宣传语,并写在一张卡片上,制作成一张城市名片。

如:

A:爽爽的贵阳(贵阳)

B:东方古都,长城故乡(北京)

C: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桂林)

D:七彩云南,梦幻丽江(云南丽江)

E:人间仙境,梦幻烟台(山东烟台市)

……

环节四:小结作业

为促进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搜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制作成一张城市宣传海报,并在全班举办宣传家乡的海报展。

七、板书设计

一副漂亮的板书,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给人没的陶冶、美的享受。所以,我的板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课文内容与对家乡热爱之情通过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2024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 篇6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新学期伊始,为了开展好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任务,提高教学成绩,特制订以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学校工作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教学工作。教学要充分体现课程性质,能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一般现象,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课程分为四个单元,共十课。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分为两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以积极的入世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价值。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学生深入了解网络怎样从日常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改变了人类社会,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问题。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分为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社会规则的意义和价值,知道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学习维护和改进社会规则。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分为两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和积极奉献社会,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意义,增强责任感和责任心。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共分为两课,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建设美好祖国,教学重点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肩负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

三、学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女同学爱学上进,但部分男同学虽很聪明,但学习劲头不足,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基础知识及书写方面对他们来说是弱项,原因是认识不到位,这还有待于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八年级学生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学习态度及氛围都比较好,学以致用恰恰是他们的弱点,这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单需要记忆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对个别的学生不是十分了解,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与日常交往中,进一步了解、分析、及时发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丰富的社会生活

2、网络生活新空间

3、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4、社会生活讲道德

5、做守法的公民

6、责任与角色同在

7、积极奉献社会

难点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做守法的公民

3、责任与角色同在

4、积极奉献社会

5、国家利益至上

6、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7、建设美好祖国

五、教学措施方法

备课是教学工作展开的基础,所以备课尤为重要。备课先备教材,对教材的总体布局要了解,做到掌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的地位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授课班级学生学习特点对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合理的设计教学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上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方式,在教学中要营建温馨,积极的学习氛围。以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宗旨,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作业是反馈学生课堂效果好坏的途径之一,所以作业布置要精不要贪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布置,布置的时候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批改的方式不同起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在作业批改中一定要注意全面,不仅要批对错,也要注意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中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从而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再者还要用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

辅导是提优补差的一种有效手段。后进生一直是需要关注的重点,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没有动力。所以对于后进生要多给予关注,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赏识和鼓励,对于不良的学习行为要给予监督并督促其改正。对于后进生,在每周对他们要尽量做到一次课后的辅导,及时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不要减少对优等生的关注,要认真分析每个人的差异即学习能力进行辅导还有的同学则在分析问题的方面还是不到位,都需要在学习方法的适当引导。

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听课,不但要多听本学科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总而言之,本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中将继续践行和探究生本理念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技巧,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增色添彩,为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铺路搭桥。

2024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学科科研力度,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1)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垮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单元目标分析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使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孜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孜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五、教学方法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2024五年级道法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2.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

情感:

1.喜爱花草树木。

2.愿意爱护花草树木,以爱护花草树木为荣。

行为:

爱护花草树木,做到:

(1)不摘花;

(2)不踏草坪;

(3)不折树枝,不摇小树。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公德”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蕴含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内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保护大自然即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负有共同的责任。

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当前为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世界各国都十分注意在城市中保存适当的绿地面积,我国城市建设也开始注意安排绿地,种花、种草、种树。城市绿地的.保护,要靠每一位市民参与。城市绿地的保护情况,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社会公德水平的标志。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十分重要。

小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花草树木,家居附近有绿地,学校美化校园种了花、草、树木,街道公共场所有花、草、树木,家长带他们去公园更是寻求在有花、有草、有树木的优美环境里休息、游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已经知道一些花草树木对人们的好处,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感受,加深他们的认识,使他们懂得花草树木是供大家欣赏的,对大家有好处,人人都要爱护。使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要克服只为自己不顾大家,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

教法建议:

1.本课属于遵守公德教育,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在活动中既要突出花草树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对大家的好处,还要突出体现出自己要为大家约束自己。列举的花草树木应是公共场所的,如:街心花园、学校花园、街道两旁、公园等,不宜涉及自己家种的花、树。

2.讲“花草树木是大家的好朋友”时,不必涉及过多过宽,否则容易脱离公德教育的主题。

3.为了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事先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把有针对性的内容安排进去,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应与迎接奥运、绿色奥运相联系。m.Jzd365.COm

4.本课是活动课,应把每一个活动组织好,对活动意图要清楚,在活动中要体现教育意图,活动后要有小结,切实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