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劳动社团特色活动 篇1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为进一步落实20xx年xx区教育和体育局“劳动助成长”项目进程,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要求,切实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围绕“参加校内劳动”、“参与校外劳动”、“承担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开发劳动资源”、“落实劳动评价”等方面,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进一步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活动主题

劳动助成长,为幸福生活奠基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幸福生活的能力,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坚持统筹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探索劳动研学教育,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理念。

3、坚持实践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安全。

四、工作任务

(一)结合“劳动助成长”项目,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实效,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在“劳动资源开发、家务劳动、校外劳动、校内劳动和劳动教育课程”方面有序推进、整体构建,探索形成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机制健全的学校劳动教育育人体系。

在学校,立足校内,组织开展好常规校内劳动,将每天的.卫生值日、每周扫除和午餐服务作为校内劳动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关注岗位体验,使校内劳动常态化。

在家庭,结合“家校合作相伴成长”家校工作,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家务劳动实践作业,让学生自主参与家庭劳动,使家庭劳动经常化。

在校外,利用xx市中学生学农实践基地等劳动教育资源和场所,结合团队活动,探索劳动实践研学活动,鼓励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指导下,参与校外实践劳动以及公益性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热爱劳动、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使校外劳动多样化。

(二)开展“劳动实践周”活动,推进重点项目工作进程。

1、进行集中启动。学校将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节日契机,充分利用xx月xx日(星期一)的升旗仪式集中启动“劳动实践周”,并根据《xx区中小学生劳动成长指南》(附件3),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补充和细化,通过各类形式进行发布。

2、丰富活动形式。加强校内统筹,整合统筹各类社会资源,从“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三个层面,通过实践、体验、服务、竞赛、讲座等不同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提升劳动实践活动的实效。

(三)完善工作举措,做好劳动教育机制保障。

1、关注评价激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利用好《中学生素质报告册》,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劳动体验的快乐,从而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评价全覆盖。

2、加强宣传引导。及时传递劳动信息、劳动技能等知识理念,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利用报纸、电视、微信等载体,加强对劳动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营造全面参与的社会氛围。

2024劳动社团特色活动 篇2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X中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7—9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己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活动形式

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集体合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5、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6、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己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五、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技术课专用教室;建设足够的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在职培训等措施,建立一支能胜任教学的劳技课专职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劳技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专职劳动技术课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新课程强调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技术观念、劳动技术态度、劳动技术习惯的养成。劳动技术课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劳动技术即体力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即德育”等观念,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为“教育劳动技术”。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课程资源

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建设。学校要管理好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劳动技术课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技术园地、种植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四)教育管理

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在制作方面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模仿独立劳动技术熟练劳动技术创造劳动技术”的顺序发展的。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可在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可用现场实例促进操作的成功。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具体措施

1、每学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养成教育必须有计划、有总结、有活动记录。

2、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养成教育。

3、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两次。争取一周一次。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尽可能不占用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时间。

4、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卫生和校园美化相结合。实行楼道、院区等公共区域各班大包干。明确班级及个人职责。

5、组织职责。德育处负责活动安排,标准制定,目标检测考评,违纪情况统计通报,劳动技术指导;总务处负责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年级组负责督促、协助各班按要求开展好劳动教育课,对年级各班劳动情况评估并记入班级考评,组织好本年级科任教师按要求参加劳动课的组织指导;班主任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

2024劳动社团特色活动 篇3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我校四从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要求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从孩子入学起,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还要具备整理家务的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才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从入学背书包整理书包,摆放学具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3、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4、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5、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6、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7、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8、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9、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和家庭、社会结合。

2、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放性原则

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四、活动时间

20xx年2月—20xx年x月

五、活动内容

1、利用国旗下讲话,举行四从劳动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进行动员与部署。

2、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利用宣传窗,对外显示屏、小广播、信息化载体等,向家长、学生宣传四从劳动活动意义,形成人人参与,扩大“四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

3、把“四从劳动”教育贯穿于整理书包、家务劳动、卫生扫除、快乐小农夫等社会实践活动中。

2024劳动社团特色活动 篇4

我校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是一所区属小学,下设六个年级,23个班级,共计学生973人,有62名教师,其中兼职体育教师3人。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工作的通知》精神,推动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也为了借助这一契机推进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丰富以现代体育为特征的我校“足球文化”的内涵,全面推进我校的普及足球工作和素质教育,特制定海石湾第一小学足球特色学校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为宗旨,全面落实阳光体育活动计划,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我校足球联赛,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方针

依托上级部门的有力领导,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作用,积极创造必要条件,加大资金投入,营造适宜校园足球发展的氛围,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为足球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三年规划

第一年:积极营造适宜校园足球发展的氛围。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全校普及足球运动,提高自觉主动训练意识,增强进取心和自信心,了解足球运动发展简史,学习掌握足球基本技术。开展与足球有关的知识讲座和宣传,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动员全体学生保证每人一球,成立班级男、女足球队,开展校级足球比赛。

第二年:进一步营造适宜校园足球发展的氛围,加强与其他学校足球队的合作,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作用,积极创造必要条件,加大资金投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足球基本技术动作,加强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提高灵活控球的'能力,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树立竞争意识。使校级联赛趋于正规。校级联赛水平得到提高。

第三年: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资金投入,聘请高水平教练,提高学生技、战术能力,巩固提高足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培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增强协同配合能力,能将所学技术灵活用于比赛中,学习简单战术,增强团队意识,为参加区、市级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四、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校园足球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体育组组长。

成员:体育教师。

宣传:各班班主任、少先队。

实施小组:各班主任负责策划、筹备足球节各项活动与内容、足球节经费审核、协调全校师生足球节活动开展等。

后勤保障组组长:负责整个足球节横幅悬挂、开幕式主席台摆放、物品采购。

医务组:负责整个足球节学生意外伤害的救护。

五、具体措施

1、搞好校园足球的普及。

体育课加大足球教学的比例把足球运动作为课程纳入校本课程,全校每班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课开展兴趣足球课,聘请专业教练或体育教师任教。除此之外,体育老师在基本保证原有体育课程实施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通过体育课渗透足球教学或专题足球课等方式,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进行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

2、开展相关系列活动。

如足球活动课时间遇天雨、或平时利用部分班队会、十分钟队会等时间,各班可在教室内开展与足球有关的系列活动。如:传球、颠球单项比赛、观足球比赛或讲座、裁判知识的学习、侃足球、说球星以及其他与足球结合的游戏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爱好。此项工作由体育组、德育组协调,班主任落实。

3、提高校园足球的比赛水平。

①学校足球队的训练将校级男子足球队,分为A、B、C、D三个梯队,进行有针对性的的足球训练。我校体育教师一起星期三第二课堂带队训练,常年坚持。足球教练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长期的青少年训练经验,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保证我校足球训练的高质量,做到不走弯路,科学有效。

②建立班级足球队并搞好训练,全校所有一至六年级的班级,由班主任负责,成立班级男、女足球队。班主任教师要注意安全教育与防范。通过班级的内部训练比赛,为年级联赛运行的和学校足球队后备人才的组建打下基础。

③加强校园足球活动交流走出去、请进来。派出校足球队到其他优秀学校参加足球交流活动

4、校园足球的联赛组织。

①积极参加校级以上联赛根据我校现在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市区各级足球比赛,结合比赛加强反思、训练,逐步提高比赛成绩。

②认真组织校内足球联赛班级间足球联赛是推进我校校园足球活动的良好途径,也是我校的传统比赛。学校一至六年级每学年都开展同年级的班级间足球联赛。在整个学年度中,我校足球联赛将在两个学期分为2个阶段进行。第一学期进行“校长杯”足球联赛,学校1—6年级各班都组队参加。第二学期进行“超级杯”足球联赛,各自年级、男女组别在决出16年级学生在各自组成男子、女子年级队参加年级之间的“超级杯”足球联赛。5、6年级男子组各班再进行交叉混合足球比赛。最后决出男子、女子“超级杯”的总冠军。整个班级间“校长杯”足球联赛将历时长达三个月,比赛期间力争全校每一个学生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其中,比赛队员、队伍各班学生组成的拉拉队、还有家长亲友团等。

同时,从各班选出热爱足球的学生进行裁判培训,在整个足球联赛期间当小裁判。使“校长杯”足球联赛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节日。通过这些活动初步形成“人人有足球,班班有球队,周周上足球课,年年搞足球比赛,人人都参与”的校园足球活动新局面。

2024劳动社团特色活动 篇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北京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弘扬劳动精神,以劳动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和成才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助力“绿色校园”建设。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自觉参与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三、基本原则

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设置及认定坚持注重劳动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实践创新性、课程灵活性。

四、具体内容

(一)生活劳动提升实践

每年5月和11月为学校“劳动月”。各学院可举办形式多样的“宿舍文化节”,学院将文明宿舍创建等生活劳动作为劳动教育实践环节的有效载体,每学期应开展不少于2次的宿舍卫生评比;学校将“寓”见美丽法大主题活动作为劳动教育实践环节的有力宣传,对优秀宿舍进行宣传表彰,树立典型。

(二)生产劳动体验实践

学校和学院应积极推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育人功能,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劳动实践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打造法大品牌的劳动成果,提升广大学生生产劳动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三)校园先锋劳动实践

学校开辟劳动教育校内实践基地,通过在后勤、安保一线岗位等相关服务活动中,开放部分劳动岗位,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各部门教育管理的劳动工作,发挥朋辈教育管理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强化奉献精神。

(四)“专业+劳动”主题实践

各学院可围绕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推出“专业+劳动”特色育人活动,建设持续时间久、参与面广、影响力高的劳动教育特色品牌。

五、评价与认定

1.劳动教育2学分,为必修课程,共32学时,包括理论课程16学时,实践课程16学时。

2.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与认定:60分钟认定1个学时,本科生在校期间修满16学时方可认定为及格,修满17-20学时认定为中等,21-24学时认定为良好,25学时(含)以上认定为优秀。其中,生活劳动提升实践(宿舍卫生评比)固定为12学时;其余劳动实践应不少于4学时。

3.生活劳动提升实践学时认定:在宿舍卫生评比中,每次评出的合格宿舍,学生可认定劳动实践1学时。

4.生产劳动体验实践及“专业+劳动”主题实践学时认定:每次可根据实际劳动时长认定对应时长的劳动实践。

5.校园先锋劳动实践学时认定:每次可根据实际劳动时长认定对应时长的劳动实践,由学生处发布招募通知并出具相关时长证明,或由学院直接认定。

6.劳动教育实践学时和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学时及第二课堂学时等不可重复认定。

7.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学时均由学院进行认定。学院统一填写《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认定名单》,并导入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系统进行记录。

8.学生参加劳动教育实践的考核成绩应在学生毕业前由学院录入教学管理系统,成绩合格即可获得教学计划规定的相应学分。

2024劳动社团特色活动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全国青少年校园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和人格素养的总目标、总要求,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奠定中国足球发展的人才基础。结合我校“追求卓越,和雅育人”的办学理念,创办以“足球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以创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契机,特制定三年工作计划。

二、发展目标

以校园足球为载体,以足球文化为主体,初步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加强对对学校足球特色发展的领导,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开发足球校本课程,形成课程体系,并逐步完善。加强学校足球社团建设,提升社团品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完善校内足球联赛机制,积极参加各类比赛,让比赛成绩有新突破,力争在本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形成以“足球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学校特色,争创足球特色学校,促进学生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三、近三年工作目标

20xx年度发展目标:

(1)制定学校足球特色发展三年规划,并得到有效实施。

(2)完善《足球特色学校》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学校《足球校本课程实施考核评价制度》。

(4)完善学校“卓雅足球社团建设,建成甲乙两级校级足球社团,三六年级建立班级足球队。

(5)初步形成以“足球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

(6)搞好校级联赛,提高足球竞赛成绩,参加区级比赛确保前三名。

20xx年度发展目标:

(1)通过足球特色学校验收。形成比较鲜明的学校足球特色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发展。

(2)形成比较完善的足球校本课程体系。

(3)完成“足球社团”的规范化建设,提高社团品质。

(4)校足球队确保在市级比赛中获得前三名。

20xx年度发展目标:

(1)总结提炼出学校足球特色发展的经验材料。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

(2)学校足球队竞赛成绩稳步提升,在市级比赛中实现保二争一。

(3)在省级比赛中争取获得好名次。

2024劳动社团特色活动 篇7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公益劳动,怎样正确对待公益劳动,从而进一步培育学生为人民服务、热爱公益事业、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切的劳动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培育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二、会前打算:

歌曲《劳动最光荣》。

三、活动过程:

引言:

达·芬奇曾经说过:劳动一日可得一天的安眠,劳动一世可得华蜜的长眠。的确,只有亲自参与劳动的人,才能敬重劳动人民,才会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会懂得华蜜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建。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就更应当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呢?“五一”是国际劳动节,那让我们为这个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唱出劳动的赞歌吧。

全班齐声合

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学生讲话助人为乐的故事。

1、请同学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2、表扬部分同学

2024劳动社团特色活动 篇8

一、活动背景:

在现在的生活中,垃圾分类处理很重要,但我们农场的孩子,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他们只能做到垃圾入桶,还不能做到垃圾分类,为了让学生们知道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标准,保护好我们身边的环境,为了大家都能拥有一个清洁、美好的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活动目的:

了解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都包括哪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在日后生活中能够分类投放各类垃圾的好习惯。

1、知道垃圾的分类,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认识垃圾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3、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做好垃圾的分类。

三、活动重难点:

1、学会正确地分类垃圾,合理地处理垃圾。

2、从自我做起,带动身边的人正确地分类垃圾。

四、活动流程:

我们国家一天就产生大约4亿千克的垃圾,一年全国就会产生2亿吨的垃圾,全世界每年约产生垃圾450亿吨,这么多的垃圾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严重地影响到我们这个美丽的生活环境,那么用什么方法处理这些垃圾更好呢?(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垃圾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垃圾分类。

(二)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第一:生活垃圾分几类,它们是哪几类,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垃圾分类的好处。

第三:各种垃圾桶的颜色和标志。

第四: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要使垃圾变为宝,分类回收不可少。世界变成大花园,垃圾分类是关键!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同呵护绿色家园。众人一条分类心,垃圾也能变成金!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利国利民。垃圾有家我送它,保护环境你我他。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

(三)问题探究

第一大题:探究题

同学们,相信你们听了大家的介绍,对垃圾的知识已了解不少,下面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问答竞赛,比一比,看哪个同学记得牢。

第1题:我国城市一般把垃圾分成几类,它们分别是什么?(4类,可回收物、餐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

第2题:四种垃圾分别应该投放到什么颜色的垃圾桶。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余垃圾、其他垃圾

第3题:请列举2种餐余垃圾?

第4题:请列举2种可回收物的名称。

第5题:请列举2种有害垃圾的名称。

第二大题:抢答题

看来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认识可真不少。

1、西瓜皮是哪一种垃圾?

2、旧衣服属于哪一种垃圾?

3、纸巾属于哪一种垃圾?

4、电池、打印墨盒、废旧灯管属于哪一种垃圾?

5、易拉罐、罐头盒对属于什么垃圾?

第三大题:判断题

1、生活垃圾分四类,它们是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2、报纸、书刊属于其他垃圾。

3、废弃衣服属于可回收物。

4、菜叶菜根属于其他垃圾。

5、果皮属于厨余垃圾。

宣布获得胜利的小组。

(四)小组讨论,商量进行垃圾分类的好点子。

同学们,我们已掌握了不少垃圾分类的知识,让我们都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你们有什么好的点子呢?先进行小组讨论,后汇报。

五、活动评价与收获:

2024劳动社团特色活动 篇9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市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高中一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高中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贯穿高中三个年级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利用我校现有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食堂、宾馆每学年开展学生帮厨活动;我校的农场,每学年安排学生实践体验。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我们将其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卫生保洁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复兴社区参加公益性劳动,将复兴社区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公益服务工作。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5.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6.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8.开展评选“劳动能手”等活动。

2024劳动社团特色活动 篇10

根据省市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和《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通知》要求,我校设立“劳动月”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学校劳动育人特色体系。特制定淄川区实验小学松龄路分校“劳动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在学校日常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组织校外劳动,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每个年级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积极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劳动。通过一系列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加强思想引领。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发挥以劳树德的功能,塑造和涵养学生社会主义劳动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强化有机融入。全面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确保开齐、开足,倡导整合学科资源,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三)注重实践体验。定期举行“劳动教育月”活动。通过家庭劳动实践,常态化校园劳动,校内外劳动基地实践,日常生活技能比拼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园内积极营造“劳动美”“劳动光荣”的劳动氛围。

(四)坚持科学适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如低年级的学生,宜通过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启蒙劳动意识;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家务劳动、种植等生产活动,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劳动技能。

三、活动时间

5月1日--5月31日

四、实施策略

(一)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学校因地制宜构建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劳动课程,选择搞卫生、除草、清理街道等简明扼要的安全活动,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劳动活动。应注重学生日常生活劳动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及长辈工作的艰辛和不易。比如低年级开展以自理为主的劳动,中年级开展以家务为主的劳动,高年级开展有一定技巧的劳动。

(二)劳动过程要让学生出力流汗,磨练意志

劳动教育不仅要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规定,不能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要让学生真劳动,在参与过程中有真正的劳动体验,只有让学生出力流汗,让学生体验劳其筋骨并空乏其身,然后才能体会到劳动成果的不易,才能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在劳动实践中要给每个学生安排和分配一定量的任务,将任务完成的情况作为劳动考核的指标,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以日常管理为切入点,室内外分担区要求早午晚三次清扫并随时维护。在劳动中,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更加懂得了尊重劳动成果、保护环境的重要;同时加强劳动服务检查和评比,每周评比流动红旗,形成班班争夺“流动红旗”的局面,人人争做服务小标兵的良好氛围。

(三)劳动教育要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学校劳动教育要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学科,达到五育并举,全面落实,而且还要融入家庭和社会,做到协同推进。劳动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做到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教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全学期的劳动实践做出具体安排。利用黑板报、升旗仪式、学校公众号等各种载体,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宣传,结合校情编撰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读本。

(四)劳动教育的评价要注重多元化、多样化

劳动教育的评价要注重多元化、多样化,用评价促进劳动教育走深走实,用劳动评价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学生心中的价值追求和行为的判断标准。学校要注重劳动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将参与劳动过程、体验和评价及时进行记录,家校共建确保记录真实可靠。劳动评价方式除了常规评价外,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的方式进行,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的展示和劳动竞赛等方式进行,还可以通过评选劳动之星、劳动能手等方式进行。

(五)营造热爱劳动的校园学习氛围

为更好地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劳动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计划。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在班级教学中为学生呈现热爱劳动的经典故事,使学生在心理上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识。还可以在校园范围内做好教学宣传工作,组织各班级学生了解、学习,以此形成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劳动教育的力量,鼓舞学生养成积极进取、不惧艰难的品质。

(六)以身作则,树立劳动榜样

学校要及时对近期在劳动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劳动思想观念不同,因此在教学规划中要正确地看待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布置相关的劳动作业。在劳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师还要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出发进行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受教学价值,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品德,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品质,以便有效地将劳动教育与知识理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2024劳动社团特色活动 篇1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一、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务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日记,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2024劳动社团特色活动 篇12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为此,我校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小培养劳动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实施步骤和策略

1.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通过班会课(劳技课)、少先队活动课、家长会、家访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如: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

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校会、班级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热爱劳动的环境

(1)开展校内劳动

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浸入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对种植花草树木区域,让班级、学生认领责任区域,予以精心呵护。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进行班务整理、书包整理、班级教室装饰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2)组织校外劳动

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服务业实习、道路两旁垃圾清理

等劳动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

(3)鼓励家务劳动

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各班应安排学生适量的家务劳动、有关劳动的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择菜、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以少先队活动课为抓手,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与训练。每学期的劳动训练有图片、简报、总结。

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劳动习惯,我们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监督岗制度),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除了每天轮流的常规值日外,学校组织周四下午为固定的校外大扫除时间,每到这一天,老师们精心组织,学生全员参与,促进和强化学生将养成的劳动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