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1

通过这次咨询实验课的老师的讲解和小组成员的角色扮演,我较为深入的了解初次接待来访者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和技巧,也练习了倾听的技巧。这次实验模拟训练让我更好的内化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深刻体会到咨询过程中常见的细节性的问题。

在初次接待来访者的练习中,我了解到了对心理咨询预约的一般程序,即包括填写评估表、填写预约登记卡以及知情同意书的签订等环节。此外,了解了定期回访和咨访双方的相互选择权的等。

初次会谈,来访者往往会紧张,咨询师要向来访者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例如:"您好,这里是咨询室,请进。我是今天的咨询员某某某。"并以间接的方式进行询问与引导。如:"你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的帮助呢?"不可直接逼问。如:"你有什么问题,说吧""出什么事啦,说吧"。在简短的互动后,可以允许有短暂的沉默,以缓解其紧张感。一般用起身、打招呼、倒水让座等,表示适当的热情,给来访来访者整理思绪的时间。对来访者要耐心,装束整洁得体,行为举止落落大方,交谈时注意语气、语速和人际距离的灵活把握。热情友好和开放理解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支持和安慰,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其焦虑水平。

咨询师可以就咨询的性质、限度、角色、目标以及特殊关系等向对方作出解释。解释的内容包括时间的限制、会谈的次数、保密性、正常的期望等。在初次会谈中,有必要澄清保密性的问题:对咨询过程中必要的记录给予说明,对所谈内容和隐私权的保密与尊重作出肯定性承诺,以此消除来访者的戒备心理。但当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意识到来访者自己或其他人的生命、安全或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如自杀违法等,可以适当打破保密原则。

另外,预约时,可以提醒来访者咨询方案所包含的内容:咨询方法的目标、实施要求以及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告诉来访者必须对心理咨询的过程抱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但咨询员不能对心理咨询的效果做出绝对有效的保证或者类似的承诺,为以后的心理咨询效果留下回旋的余地。

在此基础上,咨询员可以进行对来访者基本资料的获取和把握。可以通过会谈、观察、倾听、心理测验等方式,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心理问题。

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可通过填写《个体心理咨询来访者情况评估量表》以快速的获取。接待员可以为来访者解释相关问题,说明填写资料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保密性,鼓励其如实填写,但不强迫其填写,咨询员应注意自己的语言措辞,特殊情况下可以由来访者口述、咨询员代为填写。

一般的,初步判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弄清心理问题的性质、持续时间及产生原因,有时方便为来访者推荐合适的咨询师。

此外,预约的取消等环节的注意事项,我也了解学习了一些。

关于倾听的技巧的感悟有以下几点体会:

(1)明确把握来访者的来访动机。咨询者要在来访者描述的事件中找到线索,并确认来访者是否适宜做心理咨询。辨别来访者是否是主动求助和对现实的自知能力。

(2)不是在特殊情况下不应打断来访者的谈话。及时把握来访者想要表达的迫切的、现实的应激时间,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即使咨询员已经看到问题的本质根源,不能心急而直接快速的进入问题的探讨,避免给予其直接的价值判断、意见指导等,仔细耐心的倾听。

(3)提问时,不宜连续发问,不给对方以思考的余地,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当咨询员被来访者问及私人问题时,要避免简单的回答,例如:"你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有的来访者会问"你结过婚了吗?""你有小孩了吗?"之类的问题,其实他们这么问是想来为其配偶、孩子做咨询,或者想让咨询师能为他推荐咨询师,或者寻求相应的心理安慰。咨询员不要简单的将其视为对自己隐私的侵犯或来访者的无意的询问。

(4)避免随便的解释、推测,轻率的断语。要适当的解释、重述来访者的话,用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表示理解和倾听。

咨询师的要做到真正的倾听,还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1、开放而又微微前倾的身体姿势。这很容易使来访者受到感动,更愿意开放自己、剖析内心。

2、角度适中的咨访座位。咨询师师最好和来访学生成90°的角度设置座位,中间设一张大小适中的茶几。借着茶几的缓冲,可以给当事人一个安全的人际空间,在这样的位置中谈话,彼此能比较容易地接收到对方脸部与肢体的讯息。

3、适当的视线接触。

4、轻松自然的脸部表情。

5、表示鼓励与专注的点头动作。点头不一定表示对来访者的同意,它可以鼓励来访者继续诉说。

6、传递倾听意愿的口语引导。例如:①你可以告诉我事情进展得怎样了吗?②你今天想从哪儿开始谈?③再多说一些好吗?我很想多知道一点。④多谈谈你的感受,我很想多了解一点。

对《个体咨询来访者情况评估量表》的评价:

1、可以设置一项问题:询问来访者是否在之前做过心理咨询,若有,效果进展如何以及对其认识评价等。

对于没有做过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咨询员可以询问其心里想象中的咨询是什么样的,有必要详细的对来访者说明咨询情景中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的性质、步骤、方式以及咨询员的角色与职业伦理规范等,包括各个环节中须知的一些细节。这样可以较为快速的判断接待和开展咨询的进度等,适当的节省时间和较好的系统全面的把握来访者心理发展动态。

2、评估表中,在了解来访者既往的重大经历和创伤体验的部分,可以按阶段稍微详细的做一下划分,比如童年,青少年初期,成年等阶段,这样会有助于来访着做出详细的回忆,也方便填写,有时还可以适当的将有些问题设置成选项和判断的形式,但不否定开放性问题的优势。还可以增加重要他人的一栏,这样会有助于咨询师把握问题的重要有效的线索和切入点。

高中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2

近年来,职业学校普遍存在招生、管理两大难的问题。职校学生大多数源于初中学习、纪律双落后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厌学、逆反心理重,部分职校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更缺少吃苦、合作精神,面对这个由“问题学生”构成的“问题群体”,职校教师不仅心知肚明,更有艰辛努力后的苦衷与无奈。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一些职校生就会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和以后的工作,甚至酿成社会问题。因此,职高教育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政治课教师,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浅谈笔者的体会:

一、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政治学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崭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课堂教学是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一样,要不断地渗透和融合到整个政治教学的全过程,这是政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最基本的途径之一。特别是要做好与新课程的结合,因为新的课程标准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空前提高,新教材、新教法、新的评价方法都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具体实施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教师积极采取和谐、兴趣、成功等原则,创设学生乐学、好学的环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要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敢于向书本、向权威挑战,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新的摇篮。以教师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运用激励的手段,创设真实的环境,采用直接的感受,通过真诚的交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引导学生学会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构建和谐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把影响行为产生和变化的特定环境条件称为情境。情境可以分为客观情境(如:物理空间的布置、陈设)和心理情境(如:群体的心理气氛)。客观情境因学校办学条件、班主任的特点等因素而异,但无论怎样,教室布置明亮、舒适,让学生有集体归属感这些方面是相同的。为了使政治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结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变动学生座位的安排,例如:围成圆桌式、小组式,也可以模仿电视论坛节目的形式等。这些方式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想象能力、协作能力的训练,也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多向交往拉近距离,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客观情境是外显的,心理情境则是内隐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大量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创意无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心理情境的重要性,学生在一定环境中生活、学习,就会受到环境风气的熏陶,产生一种自然接受心理,久而久之会被同化。在政治课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生气勃勃的良好环境,创设一种给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气氛,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营造积极、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师生心理相容,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身心愉悦,也许会出现“不说而教”的效果。

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只要潜心钻研,一定能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知识教学与情感化的统一,从而教会学生掌握心理调节艺术,避免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自行消除心理障碍,进而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和谐统一合力的作用下,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高中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3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严重地呈现于我们的面前,解决学生在校其间的心理困扰,帮助其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性格,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同样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分。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现我把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做一个小结。

一、开展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针对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通过讲座、观看心理学影片及心理测试等形式多样、内容多采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倡导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达到“健康、快乐、成功”的目的。

二、重视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在政教处的统一安排下,领导小组对高一新生入学开展了“走进新学校”的讲座。这次讲座对帮助高一新生如何认识高中生活、更好地开始高中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班主任和老师已成为学生们解惑、倾诉烦恼的心理老师。有的刚开始从拘束、害羞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有的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

四、注重理论学习和总结实践经验。

在工作中,我们还很注重理论学习和总结实践经验,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1、坚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以科研带动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更高一层的台阶。

2、继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方面的探索研究,力争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面创出一片新的天地,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增添新的内容。

3、要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对个别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的个别辅导,争取积累更多的经验。

4、应加大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力度和深度,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促使家校合一,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气,但更需要有行动的决心,在行动中不断创新、改善。对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径、内容与模式,我们还将进一步摸索和研究,我们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以及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搞好这项工作,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实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高中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4

本学期开学不久,班里一位成绩挺好的女生在周记中对我说,自从进入高三年级之后,每天的学习让她压力很大,加上家长的期望值太高,让她整天心情郁闷,现在天天有厌学情绪。这篇周记引起了我的关注,我所带的班级已进入高三年级,各种学习和生活压力让他们产生了复杂的心理问题,这使我这个班主任顿时感觉心理辅导的任务之重、责任之大。经过多次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后,现在那个学生的状态好多了,家里的气氛也比以前轻松多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对高中毕业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却成了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一个很紧迫的课题,让我不得不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其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我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高中学生的心理具有流动性和无节制的特点,他们的自我心理意识没有充分发展,所以班主任要运用科学知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针对他们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给以释疑解惑,提供正确的实施方法,使他们取得心理上的平衡,让他们在智力、情感、性格、能力、品质等方面和谐发展。

据调查,目前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特点:强迫、人际敏感、偏执等,且女生比例高于男生。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信赖的班主任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言传身教,寓身教重于言教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具备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又应具备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班主任的品德、能力、兴趣、心态、情绪、情感、气质、心理健康状况等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对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模仿对象,其榜样作用、示范作用、楷模作用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教师的心理健康为基础,用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在课堂上一定要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民主平等、宽容大度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正确的动机、积极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去影响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使这些学生的学生在模仿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因此,班主任尤其要注意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树立可望而又可及的模范榜样。

二、潜移默化,树立良好班风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班风是班集体在情感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然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教育实践表明,正确的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要比教师个人的力量要强大和有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良好的班风有助于使学生的学生形成自制、守纪律、坚强、勇敢、奉献精神等良好心理特征,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心理品质,开展班队活动

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这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从这一观点出发,班主任就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班级专题性活动具有较强导向意识,目的明确,是学生心理品质养成的必经途径。班级合作游戏活动,是培育学生同情心与合群心理的最好途径,由于合作游戏贴近学生的生活,这种情景下的心理品质养成痕迹淡化了,心灵却被深深感化了。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体育锻炼活动、自我服务劳动等都是进行健康教育理想场合。

四、矫正自卑心理,排除心理障碍

作为学生心理辅导主力军的班主任来说,仅仅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还是不够的,还需了解心理异常的各种表现形式,这样才能在日常班级教育中,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

五、构建班级心理宣传网络,及时提供心理辅导。

从班级中挑选心理健康、有影响力、乐观热心的同学担任班级心理宣传员并进行相关培训,班级心理宣传员在接受上任培训后,他们应关注本班同学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协助学校心理沟通室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并反映班级学生心理动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向心理老师反映学生思想动态;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协助学校心理沟通室和心理老师对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跟踪和监控工作,将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深入到班级,落实到每一位同学。

六、建立老师、家庭定期沟通制度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少,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也会比较片面,当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往往着急烦躁,缺乏方法和沟通,产生过激语言和行动,而这些又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逆反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的心理负担更重。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存在问题,互相配合,形成共识,为科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更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总之,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最易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也是最有利于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终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代新人。

高中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5

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高中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6

9月21日,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精心安排下,20xx江宁区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第二次培训在江宁实验小学顺利展开,300余名学员有幸聆听了南京晓庄学院的陶勑恒教授及金陵中学的苏华特级教师的两场精彩讲座。

上午,陶勑恒教授就《如何建立良好关系与谈话、沟通技巧》为主题,结合自己数十年的工作经历,对学生的心理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整个讲座在极其独特、轻松的谈话形式中娓娓道来。陶教授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是产生效能的前提,而良好关系需具备真心、爱心、虚心和平常心。早就耳闻“陶老师”,有幸目睹其真面目,被他诙谐幽默却又饱含睿智的教育思想所感染、折服。他能够将哲理性的话语通过轻松、幽默的话语惹得大家会心一笑,笑后留下更多的则是对自己教育工作的思考。

下午,特级教师苏华作了题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辅导》的讲座。苏老师语言温婉,极具亲和力,在细致的讲座内容中穿插着与学员间的互动活动,运用心理测试、提问、表演等多种形式将学员们引入情境进行换位思考,在讲座中整合了大量工作案例,将心理学理论结合工作实践,使概念化的理论更易被吸收、消化,聆听之时亦能与自身实践相联系,边学习边进行反思。

此次培训使我们学员收获颇丰,作为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我们对孩子的内心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这给我们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搭建了一条心灵的纽带。通过培训,我们将会把学习所得科学、合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更好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发展。

高中心理课的心得体会 篇7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细节。脑机能定位尝试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心理活动产生及发展的分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