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5 健康教育标语 与前任断绝关系的说说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展——从学会学习开始
这学期学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感觉从中受益匪浅。的确,从自我认知到与人交往再到融入集体,我对事物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在学习方面我得到了最大的收益。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这句话在很早以前我就有所耳闻,这很鲜明的体现了一部分大学学生的学习观念。其实这种观念并没有什么错误,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大学生活,当然他也要为自己大学四年的所作所为买单。我只能说这不是我的观念,我觉得初等教育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成为了考试的奴隶,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目光短浅的学习知识是现在教育的弊病。而到了大学,我们也难以摆脱这种思想,说明这种思想已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
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就是因此而来。其实到了大学我们可以学习的知识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对于学习模式的转变,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而不是一再的只完成课内的内容,这种学习理念算是比较符合大学生活的了。当然,如果选择玩过四年也未尝不可,因为选择是人拥有的最基本的人权,只是四年以后,我们会激昂的回想着我们的大学生活,说一句“我爱我的青春,我从不后悔”就是最完美的结局了。上完心理课后,我不断思考,思考我和学习的关系,所以我总结了我对大学学习生活的见解就是两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学什么?
这个问题萦绕了我很久,与其说是不知道学什么,不如说是选择什么。因为大学里可以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面对要花缭乱的课余生活,我们没有时间把所有的东西都尝试一遍,只能有所取舍,于是,选择什么就成了最纠结的问题。北京体育大学与其他大学有所区别,这是一所体育院校,所以有很多东西是别的学校所没有的。比如说我们有棒球社,橄榄球社,武术协会等等等等,看上去所有的社团都是那么吸引人,所以我曾经就纠结于选择哪个社团这个问题。但是结合自己课程紧而且要有自己的时间学习别的东西,所以我选择了一个社团,即使这样还是有些不甘心。
还有一点就是书本以外的知识。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在学生会里,我不仅认识了朋友,还学会了一些书上没有的东西。比如说与人交际方面的.经验,我想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生活里面到处都要与人交际,而要做到愉快的与人交流并且了解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并不容易,这就需要学会倾听,并且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讨论。还有一些礼貌的做法都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学习方法
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就剩下付出努力完成目标了。但是要是学习的时候不注意方法反而会耽误很多时间。上大学后因为时间比较宽裕,所以大大小小的讲座我倒是听过不少,其中不乏一些学习经验交流会。一些好的经验我就会拿来借鉴。比如在学长说过要提高学习效率,集中精力放在当前做的事情上。还有英语学习方面,要多重复,比如单词,单词量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我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背的单词第二天忘记了一半,这无疑是个难点,更是对自信心的巨大打击,于是学长就教我们如何背单词,在如何复习,反复看,这些经验让我在英语学习方面少走了许多弯路。
同时,挑选自己的擅长也是学习方面的难点。面对纷纷扰扰的大学生活,选择最适合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观念也是“怎么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是指导大学生活的标准。但我们累了倦了,想想自己的目标,这时就会精神百倍;当我们迷茫了,想想自己的目标,这这时我们就会信心百倍。我想我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就是想出国。这样我就要保证我在成绩方面有一个好看的GPA,每科都取得一个较高的分数,同时托福成绩和GRE成绩也要考得很好才能去一个好的大学。
每当我抗不住的时候,我总会想想自己的目标,想到了达成目标后的喜悦和热泪盈眶的激动,总是会重整旗鼓投入到学习中去。我想着就是学习方面最大的收获了,学习怎么学习应该也是大学四年最应该弄懂的事情了。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你的目标一直努力下去,而且还要在失败中不断总结教训,找到一个完全符合自己的方法来指导、鞭策自己的生活,我想,在面对一切困难时,我都不会轻易地被打败。再想想心理书上的话:发展,从学习开始。
学习使人一辈子的事,不管自己的地位学识有多高,人需要的也还是不断学习。我很喜欢的学者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学识方面,他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人,通晓古今,文学造诣极其高深,但是他却是个低调的人。一生都在学习中渡过,从不炫耀自己的学识。七十五岁高龄还奋斗在文学界的一线,出版书籍。钱老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中渡过,直到八十八岁钱老去世,在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这样的文豪况且如此爱学,我们反而就应该更加努力了。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我将不断鞭策自己的学习生活。
摘要: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健全人格
一、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及原因。
在学校里,有许多小学生与常人大不一样,他们表面自尊但内心自卑;愿意进取但畏惧困难;有参与意识但参与能力低下;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欲望但消极的自我实现方式。这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孤僻、冷漠、妒忌、不满、不思进取、破罐子摔碎等严重的逆反心理。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生活环境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家长过分溺爱。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这种学生,在学校自理能力差,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差;喜欢表扬,但对批评却接受不了,甚至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厌倦学习,厌倦学校。
二是平时的高压教育。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的心理负担愈加沉重,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学生除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众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外语班等学习,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心理疲惫,压力很大。从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学校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
三是缺少爱。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小孩遭受父母离异,心理受到打击,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觉得不如别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伤,产生妒忌、不满、不公平等心理。
四是自身缺陷。有个别学生长相不好看或身体残疾,别人讽刺、挖苦,使他们心理受到伤害,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五是缺乏生存教育。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认识不清,产生错位。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使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二、关心爱护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多数与关爱、理解、信任等缺乏有关。因此,要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师必须对孩子充满爱心,对学生抱以保护、爱抚、友善、关心、热情的态度,用关爱的精神去教育心理不平衡、心理被扭曲受伤害的学生,通过心理的安慰、心理引导和心理咨询给以安抚和解脱。而不能搞成思想品德般的说教或者心理卫生知识的讲解。那么,老师如何有效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呢?
1、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
教师和家长在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帮教和矫正其心理失衡时,应首先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心理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捕捉教育时机,为他们选择和提供一些可读性强,又适合其年龄特征,内容健康的课外书籍,结合重大节日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平时组织学生观看健康的影像,组织参观烈士纪念馆,革命先烈纪念地,举行歌咏会、朗诵会等等,以此来分散和转移社会不良影响对他们心理的刺激。教师和家长应该放下架子,同学生交朋友谈思想,摸清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矫正他们的.不良心理才会见成效。针对这些情况,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
一是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通过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
二是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采用启发式和快乐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同时,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其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三是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利用主题队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影视片,讲故事,谈理想,说未来,选取一些社会角色作模拟表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远大的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渐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个性。
2、关注差异,用爱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它更多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极个别的,由于多种原因长期造成的。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必须认真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有关情况,通过日常的观察,初步确定出重点的教育对象,在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后,再制定出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和疏导。
结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现在,农村小学并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主要是班主任与家长及各科任老师共同配合,处处留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展开帮教,用爱温暖他们,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新鲜血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身心健康是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现在学校的“蛋奶工程”使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现在学校的教育为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经常忽视了体育课的重要性,甚至出现抢占体育课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任务重,缺少锻炼时间,致使青少年各项体能指标持续下将,调查表明城市中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认真研究教材、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注重学生的终身体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打破传统的偏重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模式,多补充一些大众化的体育内容,如健美操、广场舞、太极拳等项目,因地制宜开发一些当地的特色体育。为学生灌输终身受益的体育知识,注重对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的培养,总之,教材的内容要与时俱进,教法要不断创新改进,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三、要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
受遗传以及后天的营养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体质不同,具有个体的差异性。而我们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平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具有体育的实践能力、娱乐能力和观赏能力,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地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一个适当的机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提高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四、让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健康的生活
体育教学提倡的口号是“我运动,我快乐”。只有学生对体育锻炼充满了兴趣,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我们的体育教学才会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快乐体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体验到运动中的快乐,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使学生在欢乐中获得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塑造个性。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形成正确生活意识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主要时期。而体育运动正是一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一种的生活方式,因此体育教育是重中之重。
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
现代生活中受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值得我们关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多关注问题学生,给予爱的关怀,多鼓励、少批评,找到其闪光点,帮助其树立简单的目标,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自信心,慢慢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积极向上,不断发展。总之,健康教育是中学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积极全面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认真落实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给祖国的未来一片温暖的阳光。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逐渐打破了单一的知识传递、能力训练与文化渗透的模式,并给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更高的关注,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社会发展多元的背景下,小学生在心理环境塑造中会受到社会、家庭、网络、校园暴力等多方面的冲击,这对其未来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深厚的人文价值使得其与心理教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面对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做好心理辅导,以帮助小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极有必要,对于有效应对当前小学生所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共情能力不足等心理问题不可或缺。教师应根据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转变教育理念,创造心理健康教育条件;明确教育目的,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抓住教育要领,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
一、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自卑、焦虑、抑郁、耐挫力差、以自我为中心,共情能力不足等种种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小学生在外在行为上表现出孤僻、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暴躁、偷窃、逃学、甚至校园暴力等行为,这些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通常会被打上“差生”的标签,但是“贴标签”并不能帮助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从心理角度出发,对小学生的诸多不良行为进行分析,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能够在心理健康发展上给予其支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丰富人文情感的学科,诸多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感刻画为我们探索心理问题提供了路径。在小学阶段,基于课程目标,许多教师都将语文课程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学科,而忽略了其中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能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让学生在文字的带领下认识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让学生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中,学会总结、反思,强化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最后,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涵,让语文学科突破文化知识的限制,从人文角度实现情感挖掘,进而拓宽学生的语文视角。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呢?接下来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简要探析。
(一)转变教育理念,创造心理健康教育条件
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首先,教师应注重师生关系的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中,师生关系的隔阂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求助,更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用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给予帮助;其次,树立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从时间上对教育进行重新定义,明确当前某些不当的教育行为会对学生造成的心理阴影,并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构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最后,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在基本的语文教学素养前提下广泛涉猎心理学知识,从而为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的融合做好准备。
(二)明确教育目的,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与个体的思维发展与意志品质塑造密切相关。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深入挖掘语文学科中的情感资源,为学生的思维培养与意志品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结合文学阅读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我价值,避免因为一时的失败否定自我,提高其抗击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思维是心理活动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以促进学生对自我心理问题的思考、分析与解决。
(三)抓住教育要领,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心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并在语文教学中加以体现。首先,教师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整合语文教学目标,这其中不仅包括学生智力的发展、文化素养的提升,更包括心理、情感体验;其次,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及时反思自我,并获得有效的心理指导,如在《窗前的气球》《假如》等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构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并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最后,打破单纯的语言讲解,将学生带领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在亲自动手、认真观察、合作互动的过程中改善心理环境,并提高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
总之,从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来看,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培养局限在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训练上,而是应该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挖掘学科中的教育资源,在小学生心理环境构建的初级阶段,引导学生逐渐突破心理困境,更加从容地面对社会、面对他人、面对自己,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亚文.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学周刊,2016(7).
[2]任耀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华夏教师,2017(5).
[3]韩玉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4]邹紫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7).
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人的心理素质,会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开发都十分重视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实,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面对挑战勇敢、坚强,出现问题沉着冷静,成绩面前不骄不躁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校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1、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恐惧是学生成长发育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怕回答问题、怕表演、怕展示自我、怕考试等等,老师要耐心地加以引导,不然的话,学生将来会成为—个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一事无成的人。老师可以针对形成孩子恐惧的原因进行分析教育。例如:怕回答问题的同学,老师可以多叫他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他觉得习以为常了,也就不会再有害怕心里。怕表演、怕展示自我的同学,老师可以告诉他,其他同学的表现和他差不多,只是表现的次数多了,动作熟练些,感觉就比他优秀一点,如果他努力,同样会表现得很优秀,这是给他自信心。考试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它只是检测我们平时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如同平时做作业,不要担心什么,考得好坏都没关系,只要你曾经努力过,
2、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
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对喜欢做的事,往往抱有浓厚的情趣和自我陶醉、欣赏,当他自己干成一件事时,在我们老师和大人的眼里可能是不值得一提,但在学生眼里,也许会欢喜若狂、手舞足蹈;也许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伟大;也许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大人的夸赞和鼓励。如果我们老师和大人对他们的付出,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甚至还无端地让他们遭到训斥与冷落,这样,就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伤害他们自尊心,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失去感受的能力和表达的欲望,做任何事情都会变得缩手缩脚,失去信心,甚至对性格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使他们变得孤僻、忧郁、呆板和多疑。
作为老师,应该很乐意享受学生成功的喜悦。学生有了成绩和进步,哪怕是写好一个字,画好一幅面,或随手检起一张废纸等事情,老师都要适当地夸奖和鼓励,这样,他们的信心足了,心情好了,就会乐于接受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学生对某件事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兴趣会使他去探求、发现,深入钻研,当老师看到学生的这些优势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3、正确纠正学生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由于自己和别人比较,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比较严重时,会形成一种极想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的憎恨感情。嫉妒心理的消极作用很大,它能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自私而缺乏关心别人的情感。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团结、还会孤立自己,更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4、从小培养学生的“肚量”。
老师应帮助学生克服气量小的毛病。因为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老师要耐心地给他们讲清对错标准,以便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明白哪是对,哪是错,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并能自我解脱出来。另外,学生往往看见自己的优点多,看见别人的缺点多,甚至用自己的优点跟别人的缺点去比。因此,老师还要通过具体事例来教育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心胸开阔、豁达乐观了。事实证明,鸡肠鼠肚的人往往是自寻烦恼,—点小事就钻进了“牛角尖”,给别人带来的是不痛快。
5、克服自卑感,培养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自以为不如别人的学生,他们总是向别人谈自己“怎么不行”,这将使一般的自责转变成“自我失败主义”心理,会严重压抑人的进取心和创造性。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受到父母和教师的谴责,同学的“白眼”,使他们对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的第一反应总是觉得自己“不敢”或“不是”,因此变得非常胆小,这也是造成学生自卑感和缺乏自信心的原因。要培养学生的`自信,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解放”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想、去说、去做,让他们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甚至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逐步使他们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识。
另一条是,对胆小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少批评、指责。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她不鼓励学生们做杂技式的冒险、不喜欢他们轻率、鲁莽,但要求他们大胆。大胆本身就表现一种自信。她在1911年去瑞典接受诺贝尔化学奖时,便把自己的长女伊雷娜带去参加了这次严肃的集会,使女儿增强成功的信心和意识。二十四年后,伊雷娜终于也在这里接受了这种奖项,不难看出,母亲给予的信心和智慧是女儿获得这巨大成功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新理念下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它能使学生的人生之路更加绚丽多彩。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开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那么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达。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那么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拟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开展的根底。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开展过程。教育提供应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开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开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剧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开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区分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假设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剧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时机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开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大。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开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开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假设具备了以上素质,那么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那么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一直以来,大学生都认为是受命运青睐的天之骄子,具备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质,是优秀的代名词。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潜伏着心理危机。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等等。
与众多大学生一样,我在这过去的一年里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刚刚考上大学,每一个大一新生都会有一种自豪感,我也一样。兴致勃勃的来到了自己考上的大学,对一切都感觉那么新奇,看着偌大的校园,不时发出“好大啊”的感叹,让那些路过的学长学姐们都笑了起来。
可现实却与理想完全是两回事,来到学校后,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有那么多,让自己感觉有点受挫。等到军训过后开始正式上课时,打击更大了,大学的教学方式与高中完全不同,在高中的优越感完全消失殆尽,加上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与学习时间的分配不合理,第一次考试就让我几近绝望,那一段时间实在非常痛苦。幸好,我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好,这和我的性格有关吧,高中也都是自己面对挫折,有什么事情不喜欢与人分享,也不会告诉家人,这不但没让我产生心理问题,却让我有了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
说到性格,高中的老师都会在我的评语中写上“不善言谈”,这一点让我的父母十分担心,担心我将来自己在大学,在社会上如何立足。其实,这一点我并不担心,因为不并不是想他们想的那样,我只是不喜欢和自己不熟悉的在一起交流。在高中时这还不算什么,因为高中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也没什么。
但来到大学后,接触的都是四面八方来到学生,生活习惯有许多差异,不知道与人交往就成为我最大的障碍,因此,我朋友特别少,但是,我有好朋友。我不需要那种见一次面就和你称兄道弟,当有困难时见不到人的“朋友”也不需要这边电话听着你的秘密,那边挂了电话就当笑话讲给别人听的“朋友”。也许我交朋友的要求太苛刻了吧,但是只要是我认定的朋友,我就会一心一意的对他们好。
感情方面,只遇到一次挫折,在我良好的自我调节下也没有影响我正常的生活,只有学习上的压力让我一直很苦恼,虽说压力可以成为动力,但是,我是一个不喜压力的人,只有自由的空间下才能让我很好的发挥,也许是我还没有调节好。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这些心理问题,我应该只有缺乏自信这条还需改进。
遇到挫折与问题一要学会改变,性格有时很难改变,但不是不可以改变,要学会尝试,学会自我调适。有时也可以通过改变情境来调节自己心情。设定确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努力实现,寻找成功的'感觉,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失败,要不断告知自己,经历就是财富。也可以尝试适当表达情绪,合理宣泄情绪。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前,不但要能理解别人,也要正确认识自己,能给自己合理定位。
二是学会学习。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在学习目标上,已从“为升入大学而奋斗”转变为“如何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学习要求上,再也不是局限在“所有课程得高分”上,考虑更多的是掌握专门知识与能力,培养高级全面素质;在学习的自主性上,中学生主要依靠教师安排学习活动,自主性很少,大学生则主要靠自己安排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范围大;从所学内容来看,中学少而浅,大学多而深;从学习方法来看,中学生自学时间少,大学生自学时间多;从思维方法来看,中学生多表现为模仿、记忆以及对知识的一般理解,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多,深层次理解多。新生学习应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此外,要有计划、有系统地阅读课外专业书,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学会撰写论文,甚至在高年级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向。
三是学会交往。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心理保健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学会与人交往。大学生在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时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如果一定要批评人,也应先表扬后批评或者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与人交谈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因为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种对他人的尊重,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自尊心的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大学生还应把握交往的度。
人际交往上的“度”是指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所需要把握的方向、深度、广度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交友一定要有原则,谁该深交,谁该浅交,谁该拒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大学生交友的广度也应适当。圈子太窄,疏远了可交的益友,有碍正常交往;范围太大,必将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学习。
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
这门课程帮助我规划人生,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人生的确需要规划,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准备做些什么样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踏实的人生目标靠近。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永远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有些时候,理想也等同于我们的目标,但只是有了理想却没有认真规划,在实现的路上歧路多多,看着是大道,走的是岔道,计划往往赶不上改变,到头来感叹行路难,安慰自己已经追求了过程就不要太再意结果。这是理想与现实出入太大不得不给自己的安慰。
而如果你的确认真规划了你的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标,如果过程出现了偏差就及时改正,始终让自己的目标在现实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紧咬目标,你会发现你有战无不胜的力量,而且会努力为自己的最终理想而奋斗不已。
目标清晰与昏昏噩噩根本就是两种不同人生的选择,规划好你的人生,你会奋不顾身地为理想而努力,而你行动的动力,也是你每一个阶段不同的规划目标。所以一个好的人生规划太重要了,而这门课就很好的帮助了我。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为我的未来照亮了道路。
最近,我看了许多的书,有歌颂母爱的,有歌颂友情的,还有歌颂亲情的……但是,在这些故事中,最令我感动的,还是《爱的教育》中的《感谢健康》这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有一天,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安利柯一同到畸形儿学校办事,但是,到了那里,母亲却不让他进去。安利柯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对他说:“因为把你这样健康的小孩子带到那些畸形儿的面前,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你的`健康会越发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幸。”接着,母亲又向他描述了他们的情形:“那个学校约有六十个小孩子,男孩女孩都有,有的骨骼不正,有的手脚歪斜,有的身体扭曲成一团……”听了母亲的话,安利柯恍然大牾。
读到这里,我也感慨万分,像我们这些健康的孩子,是很少知道感谢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的。相反,我们总是抱怨我们的父母不让我们看太多的电视,而不知道有的孩子因双目失明,连蓝天白云都从未见过;我们总是抱怨大人们老是唠叨,而不知道有的孩子因耳聋,连小鸟的叫声都听不到;我们还常常抱怨家长不让我们经常到外面玩,而不知道有的孩子因身体的残疾,从未迈出过一步……
其实,拥有健康才是最幸福的,我们不应该有太多的抱怨,乐观地面对生活,努力学习,拥有健康的身体,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就应该珍惜这份健康。感谢健康,感恩父母,快乐生活,长大成人!
健康生活的起点是什么时候?
高一的时候,有一次回家,得到一条消息:我叔叔住院了。当时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大事。直到有一天,得知舅舅被调到广州治疗,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在我妈发的'视频里,我看到我舅舅的黑发已经掉光了,身体瘦的跟木头一样,真的病了。后来舅舅回家休养。当时我以为回家意味着变好,没想到会变坏。几天后,我叔叔离开了我们。
家里有一种悲伤的气氛。爷爷奶奶送黑发白发的人,哭了好几次。姨妈几天没进米粒了;表兄弟姐妹不能天天哭,不应该哭。屋子里乱七八糟,哀嚎连连。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亡,我吓坏了。恍惚中,舅舅像往常一样站起来笑吟吟地对我笑;然后他脸色苍白,很伤心。停了一会儿,我打了个寒颤。我不敢相信我亲爱的大哥走了。我不想接受坏消息,但我必须接受现实。
大jiu只有45岁,正值壮年,又老又小,这样死去真可惜。
葬礼结束后,家人慢慢恢复理性,召开了家庭会议。奶奶说:“连铁打的都受不了。为了接账单,我每天喝白酒啤酒,一天喝两三顿饭,喝酒,喝胃出血,一年到头熬夜抽烟。毫不夸张地说,他不离嘴,不抽烟。”爷爷叹了口气:“唉,这就是他的命。不听劝告!”舅妈转头对几个孩子说:“你们要以父亲为戒,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再也没有你父亲了。我再也离不开你了。”话还没说,已经哭了。妈妈递给阿姨一张纸巾,劝她不要太难过。舅舅和小舅舅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