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亲爱的观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苦恋观后感 篇1

晚上无聊找电影看,列表里赫然一部“山楂树之恋”,虽然没什么大期待,但也不免俗地点击开看了看。故事很老套,甚至有些让人感觉无知,唯一动人的,只有那份真情。大部分影评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静秋”,其实,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个“老三”吧。

曾经也会有那么一个人,如此珍爱疼惜你,在他的眼中你是最美的,不论做什么都是可爱的。他恨不得把全世界最美好的.东西都送到你面前,他心中无时无刻都在挂念着你。那时候的天是湛蓝的,阳光是灿烂的,只要两个人相守,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互望,心中都是无比的甜蜜。青春总是如此简单、如此快乐,只可惜人总要在残酷的现实中长大,时间不会永远停留在幸福的时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分岔,让人远离那个看似近在咫尺的彼岸。“老三”如果不是得了绝症,电影中的故事也将只是平凡的生活,不会拥有如此凄美的色彩。现实生活总抵不过电影,生命的轨迹永远让人纠结。

“我等不了你一年零一个月,也等不到你二十五岁,但我会等你一辈子”,多么让人潸然泪下的话语,可现实中又有几个人能履行这“一辈子”的承诺?“我等你,一天,一年,一辈子”,永远都会记得这条短信,虽然从开始就知道只是个无法兑现的诺言,无论自己怎样固执地守在原地,别人总是要继续生活的。就让这份美好保留在心中吧,有些时候,相见不如怀念。ps:本来只是记事本上随手的感慨,杂乱却最最直接。结果本子意外泡水,很怕这些记忆随之消失,挪到这里当个备份吧。

苦恋观后感 篇2

这一阵子,被誉为史上最的爱情电影《山楂树之恋》成为了各大及群众口中争相讨论的对象。电影的导演是曾执导开幕式的大导演——张艺谋,在当今华语影坛,这个名字就引发的票召力自然就不用说了,但是电影的口碑还是掌握在了观众手里。电影表达的感情一定是很多人想拥有,但不曾拥有的,尽管在这个横流的,这种纯真的感情稍显,但是却在某种程度上阐述出了爱情最原始的特质。也许导演张艺谋就是想通过对爱情的化,而达到动情而不煽情的效果,作为九零后,我依旧愿意相信这种纯美的爱情。影片中对时代背景的复原相当考究,贫穷凋敝的农村生活,淳朴善良的人们,随处可见的和口,以及那种战天斗地的豪情,都还原了当时的背景。尤其是女主角静秋排舞的那段戏,对的热情和机械的之情跃然眼前。这样的场面给了我们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仿佛我们的思绪也被拉回到那个百感交集的年代。

从这强烈的时代背景上可以看出,导演张艺谋的目光不光是放在年轻一族,而能够和60、70后激起共鸣,一起回忆思忖怀念那个的年代,那段的恋情。年轻的.一代或许更愿意对照原著来讨论影片中的爱情是否“”。因此,看《山楂树之恋》要有一种特定的心情。相较于爱情影片的大尺度,静秋与老三的爱情单纯得让疼,两人之间那种若即若离、欲说还休的感觉,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具有真实性。这种感情在某种层度上有被导演故意化的感觉,但这种化仅仅是意境上的,在当时的这些都是真实的,都可以从上一代人的切身经历中得到验证。

在影片的结尾:老三得了白血病。在是之前静秋来看他,他所剩的意识只能盯着天花板上的那种和静秋合照的老相片。这一情节在今天完全很老套,可是正是这种老套的情节,完全凸显出了静秋和老三之间的爱情,是那样的真、那样的纯,让每一位观众都为之泣下。我愿意相信这种爱情,不带着任何的利益;我愿意相信这种爱情,还原了最美丽的情感;我愿意相信这种爱情,的只为彼此付出;我愿意相信这种爱情,带着最初的美好和单纯去爱,即使是离别,也收获了真情。

苦恋观后感 篇3

《山楂树之恋》改编自一篇畅销的长篇小说,令海内外亿万中国人沉醉痴迷;被张艺谋拍成一部115分钟的电影,荡漾着清新纯真之风,演绎了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年轻恋人之间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男女主人公的杯具结局让每一个观众唏嘘不已。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美丽,单纯,青涩,静好的女中学生静秋,第一次来到西坪村,第一次看见开英雄花的山楂树,第一次听见歌唱山楂树的苏联歌曲,第一次遇见人称老三的大男孩,就在老三伸开手掌递给你糖块的完美瞬间,你思无邪地喜欢上了英俊潇洒有着陽光般笑容的他。

情窦初开的少女,毕竟太年轻,对感情懵懵懂懂,何况是身处那个时代,家庭出身的不好,母亲的病,经济的拮据,使你的脸上忧愁笼罩。就像歌里唱的清风吹拂着山楂树啊,你为何那么忧伤清风一样的老三心疼着静秋,他给你带来关爱,带来欢乐,给你换灯泡,换钢笔,为你做菜,为你披上大衣,为你妈妈买冰糖买核桃,他的眼里仅有你,他的心里只装着你。啊,静秋,你感到他的爱了吗

静秋从心里爱着老三,可是她不明白如何去爱,时代造成的性压抑、性知识的缺乏使她害怕男女的任何身体接触。老三接静秋回村,在夜间走山路,要摸黑过一条溪流。老三来拉静秋的手,静秋羞涩地后退躲着不让老三碰,老三只好拣了一根树枝,一人拽着一头,之后老三变魔术一样抓住了静秋的手,此刻,她不再拒绝你伸过来的手,你越过她心里的河洲,两个人甜甜的笑意,宛如初尝感情的幸福苹果。

有一种感情叫心疼,有一种感情叫单纯。有一种感情叫忧伤,有一种感情叫成全。老三启蒙了静秋的爱,温暖了静秋的心,援手着静秋的每一次危难。可是他要先走了,他是多么的不舍啊。医院里无情的大门把一对恋人分开,他望着恋人的背影流下绝望无助的泪。唯一的独处一夜,当静秋为爱下决心献出自我,他却狠狠地压抑着情欲,死守着白血病的秘密,把无限的深情印在爱人的额头和脸颊。在芳草青青的河畔,伊人已在水一方,隔河相对,任凭泪眼相望,竟无语凝咽,从此陰陽永隔,生死诀别。他伸出手臂,做最终的拥抱,拥抱他心上最可爱的姑娘,拥抱世上最纯真的感情。如此凄美空灵的拥抱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姿势。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也许,没有爱过的人不相信世界上有感情,逢场作戏的人不相信感情能够永恒,为到达某种目的而爱的人不相信感情的纯真。而老三告诉我们:“有一个人,他就是死,也不会出尔反尔。”这是一个男子对感情忠贞不渝的誓言,“我能等,无论等多久。”他用年轻的生命信守他的承诺,“我等不了你一年零一月,也等不到你二十五岁,可是我能够等你一辈子。”这样的爱,早已超越生死。懂得爱,珍惜爱,敢于爱;钟情,多情,痴情,这样的老三拥有一种纯粹的美,什么比为了爱人将赴死的决心坚定如初更坦然的呢又有什么比为了爱人将来的幸福把自我的苦楚深深埋下更伟大的呢他有着最高贵的灵魂,在他的世界里,感情的最高境界就是为了深爱的人做一切自我能做到的事,倾尽所有在所不惜。

而美丽纯情的少女静秋,因为你太爱他,你对他朝思暮想一往情深,你把他的名字深深珍藏,直到最终也无法喊出他的名字,一声声“我是静秋”绝望而无助,如杜鹃泣血,片片化蝶,听着你的呼唤,老三眼角一滴晶莹的泪滚落,惊飞山楂花万朵无声坠地。静秋,世界上最疼你的那个人去了。你只道当时是寻常,却不知是这样的血肉相连,深入骨髓,只要你活着,他便不朽,因为这爱至真至纯而千古流芳。

正是一生一代一双人,爱了一场,等了一生,却什么也没有发生。他们和春天有个约定,来年五月时,一齐去看山楂花开,但红色的山楂树,始终没有在这对恋人面前真正的怒放一次,也许,这正昭示着这段苦恋最终令人扼腕的结局。愿望越是完美如花,凋零起来越是残酷伤人。影片以乐景写哀情,畅美的笑容与悲伤的眼泪叠映,哀婉到绝伦,凄美到极致。

影片拍得很内敛,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桥段,没有大开大阖的风云变幻,只是作为一种背景,像涂了一层底色,画布上是薄雾,云烟,山岚,清流,青草,树木,山村,小镇,是那种常绿常青的自然,是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如静静濡润的水墨画,给人清朗纯净的感觉。然而人物内蓄的青春活力暗流奔涌,纵无雷霆万钧也荡气回肠。

影片摒去一切芜杂枝桠,营造完美温馨的二人世界,那是两颗小星星的碰撞,两颗细心脏的跳动。他们相思着,相爱着,欢乐着,幸福着,爱是简简单单的,简简单单地爱着就好,骑自行车带人,塑料绳编金鱼,河边打水仗,是那个时代的人都做过的事情,真实如画,历历如在目前。

于是,有风吹过,有梦留痕,每个男人心里都有这样的静秋,每个女人心里都有这样的老三。像静秋那样单纯、清澈,像老三那样牺牲、执著,才算是真正的爱过。当下红尘滚滚,烟熏火燎,梦想与渴望被雪藏,银幕光影世界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影片还原人性最真实最纯真最干净的一面,纵然沧桑横绝,纵然沉郁失意,不要轻言放弃,相信未来,坚守住梦想,用爱点燃心中的期望。

苦恋观后感 篇4

漫漫寻子路,深爱一个孩子

“不管他在哪里,我必须找到他,”一位父亲坚定地说。看完电影《亲爱的》,我感受到了一种含蓄而深沉的父爱。

三年前,由于他的疏忽,儿子意外失踪,他踏上了寻找儿子的漫漫征途。然而,这条路充满坎坷和荆棘。多次被骗,一次又一次熄灭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外人的舆论,妻子的指责,尴尬的生活,心中无法抹去的愧疚,让他身心俱疲,曾经美好的回忆都成了虚幻。他摆摊上街乞讨,却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儿子,才在寻找儿子的路上有了希望和勇气。这不就是作为父亲最深最强的爱吗?

另一方面,父亲也是中国式的父亲:含蓄、隐忍、大方的爱。

我父亲不知道如何很好地表达爱。他只和我谈人生理想这种理性的东西。我在自行车上摔断了腿,妈妈冲上来问我疼不疼,爸爸只是站在旁边让我起来继续练;在生日聚会上,妈妈写,妈妈和我一起吹蜡烛,而爸爸只是默默地忙着做饭;在学校寄宿的'时候,有时候会给家里打电话,妈妈哭,爸爸只是默默听着。假期旅行,父亲精心安排,一边翻看照片,剩下的只有我和母亲的笑声,父亲几乎只有一个背影。父亲默默地小心翼翼地表达了他的爱。

我爷爷也是。我叔叔远在非洲。每次我们打视频电话的时候,我爷爷都尽量微笑,说他没事,但是我们不看的时候,他偷偷的转过身,抹眼泪。

也许中国父亲的每一个亲爱的孩子,都是那么隐忍地爱着。

《亲爱的》中的父亲愿意为儿子付出一切,可我们的父亲不是这样吗?我们很少听到他们说你冷不冷,学业上能吃吗?你有什么吃的吗?他们真的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爱,而是用实际行动把伟大博大的父爱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细节中。

扪心自问,你是否意识到父亲深沉含蓄的爱?

苦恋观后感 篇5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看到田文军夫妻找到孩子的瞬间,惹得眼泪打转,当听到孩子一直在叫别人妈妈,根本不认识自己父母,田文军站在台阶歇斯底里连声音都没有的哭泣。一路寻子路上,被骗过,被说是疯子,甚至到最后,觉得有人骗你,那竟也是一份希望,可怕的是连骗子都要放弃了。

倒垃圾也要扛着儿子一起去,这份“怕失去”的感情到底深到了哪里?田鹏第一次拉住妈妈的手,鲁晓娟难以抑制的热泪,种种画面没有刻意去催泪,却以深扎痛点,欲罢不能,难过的心情,从昨晚看完电影之后一直持续到今天。

也不知道自己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哭了几次,我只知道,我现在依旧难过。整个过程里,田鹏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到叫赵薇饰演的角色妈妈,再到重新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孩子如同换了一个人,懂了一点事的田鹏不愿再叫鲁晓娟妈妈,不与他们交流,只记得自己还有一个妹妹,看得太揪心,太难过。

时隔太久,或许很多很多被拐卖的孩子都没有回到自己父母身边……

李红琴的一根筋,无非是要完成她成为“母亲”的渴望,而且有着此类女人所特有的不择手段,她挪用了自己的身体,去与他人苟合,这才发现自己具备当母亲的资本。影片就此戛然而止。李红琴的悲怆在于,成为一个母亲,并不由她天然的生理结构所能决定。她掏心掏肺的寻亲之旅,变得虚妄、空洞、起码是无所适从。影片最后的镜头缓缓地拉开,李红琴被猝不及防的伤痛所笼罩,也就有了“一条道跑到黑”的`深深回味。

不光是李红琴,那些孩子和那些孩子的父母,以及未来的父母和将要出生的孩子。他们最基础的人伦变得模糊,无处安放的亲情在忙、盲兼备的现代化步伐中,一步步走向扭曲和变形。官僚机构的强硬作风,利欲熏心、软硬兼施的民间暴力,集团化的自我催眠,形成了当下中国,既人人自危,又不知该何去何从……

对人贩子的恨,实在太深。

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