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看电视节目的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综艺节目观后感 篇1

作为湖南卫视第四季度重头戏的《一年级》,在周五晚首播就凭宋佳、陈学冬两位老师的温柔贴心以及萌娃入学的情绪转变,吸引了众多关注。除了在同时段激烈竞争中斩获了全国网1.05/6.28,同时段排名第1的好成绩外,节目在微博上同样引发了热议,当晚1505.1万的阅读人数令其牢牢占据微博电视指数榜首,赶超排名第二的节目近300余万。而新入学的各种状况突发同样引起了网友们关于自己一年级的集体追忆,相关话题阅读人数竟达4.3亿之多,节目影响力可见一斑。

首播收视全国网破1夺冠制作水平直逼顶级真人秀

10月17日晚10点首播的湖南卫视“学童鲜师炼成记”《一年级》以原创的节目形式和真实记录学生老师生活的节目素材,迎来收视开门红。记者了解到,在当晚同时段激烈的竞争中,《一年级》是当晚所有上星频道收视率最高的季播节目!《一年级》首播成功,标志着中国原创真人秀新时代的到来,节目的创意、策划、制作、品质,均超过了韩国电视节目,直逼欧美顶级真人秀。

马爷放肆跑走红与陈老师同等微博热搜榜

都说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一年级》中的36个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精彩。大眼萌妹“小苹果”、混血俊颜西蒙子、捣蛋又倔强的马总、“发箍达人”小公主……其中名叫李昊煜的小萌童听到自己要去念小学一年级的一瞬间就惊呆了,随后就开始在妈妈怀里大哭,“妈妈,如果离开你,我该怎么活!”那股伤心劲儿可是每个上一年级小朋友都有过的回忆;而一头金发的中英混血小男神西蒙子因为总写不好自己的名字被妈妈责骂也委屈地大哭了起来,“你真的不是个好妈妈,我要逃到外星去,这样你就找不到我了。”这样一群机灵搞怪的小天使一出现,吸睛能力毫不比明星逊色。网友在感叹孩子世界“天马行空”的同时更是给出大拇指纷纷点赞。值得关注的是,马皓轩凭借在一年级中的“本色出场”瞬间俘获了大批观众的心,这名节目开始前还默默无闻的马总一夜之间登上了微博时事热搜榜第五名,紧随第三名的陈学冬之后。

寻宝任务笑料百出,创新植入体验式教学

开学第一天,爱争第一的马皓轩就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陈老师布置了校园“寻宝”任务,孩子们立马就开始满校园飞奔,结果跑太快跟自己的队伍走丢,但他仍然选择独立完成冒险,就算迷了路也坚持要把任务完成。微热的初秋天气,好胜的马皓轩害怕输给其他同学,在校园里跑来跑去但又不得章法,绕了不少错路,虎头虎脑的模样十分可爱,“我要放肆找,放肆找,放肆找”的碎碎念更是引得宋佳笑弯了腰。如今,这个一口长沙塑料普通话的马总已经带着他的经典名言深入人心,不少网友更是开始用“放肆的爱”为马皓轩喝彩!

综艺节目观后感 篇2

《一年级》是湖南卫视2014年重磅打造的大型校园纪实节目,节目于10月17日开播,播出时间为每周五晚22:00~24:00。《一年级》是一档纯原创节目,从创意,到人员、设备配置,到录制、剪辑,均是由湖南卫视自己的团队完成。第一次实现了中国电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一年级》是中国电视首次深入真实校园,对学童鲜师共同的成长进行全景记录。这是一个与众不同、趣味盎然的成长故事,36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各异的一年级新生,告别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告别父母的悉心呵护,独自在寄宿制小学学习生活。两位明星陈学冬、宋佳化身“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全程陪伴孩子们的一年级成长。

在节目定位上,《一年级》讲述的是一群一年级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的生活故事,从学生、老师、学校、家长多方互动中来探讨一年级启蒙教育这个严肃而又至关重要的命题。作为一档电视节目,明星元素的加入自然可以带来相应的关注度,但湖南卫视此次再度挑战这一定律,《一年级》中,性格各异的小学生才是绝对的焦点。

《一年级》是中国电视荧屏上第一次真实、全景展现小学一年级新生的校园生活,以”清新、明快、正能量”的调性,展现先进的基础教育理念,刻画教育战线的优秀精神风貌,提示全社会和家长共同帮孩子快乐成长、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我觉得《一年级》这个节目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年级》首先是一部新闻作品

毫无疑问,《一年级》好看,首先在于它的'新闻性。它是一部电视镜头直抵现场的新闻纪实作品。陈学冬、宋佳两个实习老师和一班36个娃,24小时的一举一动,除去一些隐私间隙,无遮掩无修饰地暴露在观众面前。没有情境虚拟,也没有台本编排,一切按时间程序走,按生活真节奏走。所以我们才看到了马皓轩等萌娃们不守规矩,把教室当成游乐场,各种捣乱,令人头疼。也看到了陈学冬、宋佳两个实习老师的囧和眼泪。

从前两期《一年级》节目播出来看,节目严格按照现实中的时间轴来进行拍摄,其实就是“报道”陈学冬、宋佳两个实习老师和36个娃身上的事。其过程里,有明星对实习老师的陌生与无措,压力重重,有一年级新生第一次离开父母,走入寄宿学校开始真正的学习生活,充满新鲜、恐惧。学童、鲜师生活在一起,许多真实细节带动真实情感。新闻的五个w要素,在《一年级》中都能找出来,加之“新闻内容”的鲜活,所以《一年级》一登场,就直吸引眼球,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

《一年级》是一个成果大总结

大师的高妙,就在于他看似轻描淡写的一笔,却暗藏禅机,有惊涛骇浪的能量。湖南卫视显然是中国电视业界的大师,上星这17年来,总是在不经意间,一个新剧新节目迅速抓住观众眼球,引导舆论的热点。它的创新词典上,还珠格格、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超级女声、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关键词构成了一个宏大而亮丽的电视风景,在中国电视史上浓墨重彩。而今,在这样一部厚重的历史面前,湖南卫视依然没有停步,依然石破天惊地推出了《一年级》,这一个作品,以其多样性,总结了以前,也颠覆了以前。

其实,在《一年级》里,我们能看到电视剧《还珠格格》里小燕子那样的闹,闹到头疼,36个萌娃,就是36个小燕子,叽叽渣渣,打打闹闹,所以小花(宋佳。)老师有时必须拿出容嬷嬷的本领来,否则她无法交差,陈学东则必须有皇阿玛的手段,否则无法驾驽。在《一年级》里,我们更能看到《超级女声》里的真人秀,《变形计》里的叛逆味道,以及,《爸爸去哪儿》里的温情……几乎湖南卫视一路以来的名牌节目和电视剧里的创新元素,这一次竟然奇妙地,完美地粘合在《一年级》里,让这档节目充满了大师的智慧,哲学的粼光。

《一年级》还是一个教育案例

很明显,《一年级》的意义里,亲子教育和学校教育是自然的话题。单从前两期节目来看,这档新节目就已经直击多层社会话题教育意义深刻。早前的《爸爸去哪儿》传递的是一份父子之间的情感和家庭温情价值观,更早前的《变形计》传递的是对叛逆阶段孩子的改造手段,而这一次,是在探索对现在的00后们究竟该如何教育和引导。这一做法,就是全景地,无掩饰地记录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学期一个只有真人没有秀的一年级生活,其中呈现的教育问题,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这一层次来说,湖南《一年级》,是湖南卫视发展到现阶段一档重要的电视产品,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媒体的责任担当。

对于节目的评价:

《一年级》开启“直白”类节目新时代

舆论评价是,《一年级》是湖南卫视打造的“青少年”节目产品线,从幼儿阶段的《爸爸去哪儿》、中学阶段有《变形计》、大学阶段有《快乐男声》及《快乐女声》,唯独小学阶段处于空缺状态。而此次定位为“学童鲜师炼成记”的《一年级》正好补足了小学阶段的缺口,让湖南卫视面向广大青少年观众的产品线更加丰富完整。但,这些都不是湖南卫视这档节目的意义所在。《一年级》对于湖南卫视最大的意义,是它继《超级女声》、《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现象级节目之后,摸索到的另一个崭新的,有可能再创电视业界“现象”的节目品牌:直白节目!。

人生与电视的“一年级”

这个节目鲜活生动,通过感性的、让人难以一句话说清的细节让人思考和探究,让中国的家长、学校、社会和孩子本身都有一个反观自己的真实的机会。这其实是“真人秀”节目的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的体现,那些生动的细节由于有了这种对于正确的教育观的追求和对于现实的反思力而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真人秀”绝不仅仅是娱乐,它受到欢迎和认可还来自生动性和严肃性的有机的结合。《一年级》是“真人秀”节目向上提升的标志性的作品。它的意义和价值会凸现出来。

综艺节目观后感 篇3

感动中国这一节目一直倍受我的关注。昨晚的“感动中国”已经是第十三年了。节目中的感动人物依然值得我们去赞美。

第一位:于敏。他是一位中科院院士,胸怀报国的梦想,在中国首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为了尽快研制出更先进的`氢弹,他隐名埋姓,深入大西北,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不怕苦,不怕累,与其它科技人员创造了仅用2年多时间就研制出氢弹的世界记录。向世界证明:中国强大起来了!当大家评价他为“氢弹之父”的时候,他非常谦虚的说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真是“报国心皎洁”。

第二位: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朱爷爷是一名外交官,孙奶奶是一名老师。他们退休后,仍不忘为祖国做点事情,于是便去偏远的贵州山区小学支教。他们离开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不畏艰苦,即使生病了仍一直坚持着,直到累倒讲台上。真不愧于“为霞尚满天”的称呼。

第三位:他化名“炎黄”。他本来事业有成,非常富有,更有着高贵的心灵。为了捐助敬老院、穷困山区……,他卖掉家产,使用化名,一捐就是几十年。他真名张纪清,自己却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若不是由于在银行办理捐款后晕倒,大家都不知道他的真名。以他为榜样的志愿者队伍有许多个了,真是“涓滴见沧海”。

其它的如陇海大院、师昌绪、中国援非医疗队等等,他们的所作所为突显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奉献、宽厚、爱国、博爱、互助的传统美德。他们是普通的个人,是不平凡的群体,他们的光辉照耀着中华大地,照耀着世界,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这就是感动中国!

综艺节目观后感 篇4

各行各业都存在很大的竞争,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律总是在各种时代、各种场合所适用。而今,电视行业的竞争可谓精彩而丰富,各大卫视争收视,为搏观众眼球想出了各式各样的节目形式,争奇斗艳!

而最近最火的一档节目中就有这样特别的一个,叫做《一年级》,顾名思义,真实再现了一群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所发生的故事。有所不同的是,这个由36名学生组成的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是"暖男"陈学冬,生活老师是"女神"宋佳,两位都是演员。当然,这是为了收视的问题,让明星来体验老师的日常可不是个新鲜的招数么!

巧的是,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一年,所带的正是一年级!和一般的观众一样,我也是看到孩子们的各种表现都会忍俊不禁,看到两位明星老师招架不住的时候也会为他们心急,但却不得不说,除此之外,我也多了一些"感同身受".

大家都明白,这毕竟是一个公开的节目,很多时候明星老师还会克制一下自己的言行,加上后期剪辑等等众多因素,节目播出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一年级难教是大家达成的共识,难教的.不是知识,而是"规矩".就像节目中那样,孩子们完全不在状态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孩子也曾经像节目中那些小孩子一样有过"想把学校一把火烧掉"这样的想法。

我总是觉得自己能在节目中孩子的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班上孩子的影子。看过节目的人肯定都认识马皓轩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小炮筒子",一急说话就结巴,我们班上赵文强就是完全一样的!我还记得一个孩子叫"李昊煜",节目中有一次上语文课,他老是在讲话,捣蛋!当时我立刻就想到了我们班上王辛培,长得都有点像,行为举止也像,总是有很多很多莫名其妙的问题。

还有生活老师宋佳,开始的时候都崩溃的哭了,也有家长因为孩子病了,就责怪她,这些都是真实而平常的。可以理解,谁家不宠孩子呢,遇到宠过头的就更麻烦了。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们学校食堂是用饭票吃饭的,曾经有个家长气势汹汹的来跟我说他们家孩子饭票没了,口气非常不好,意思是被班上其他小朋友偷了,结果是在他自己书包里找到的。

这个节目有血有肉,真实有趣,却有一点是没有体现出真实教育的,就是节目的重点放在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上,课堂上的表现却画面不是那么多的。而对于我们来说,学习可能才是更重要的,课堂上存在若干的状况都是令人着急的。

每周我们学校要开会,特地用专门的时间搞了一个"讲坛",让每位老师轮流讲讲教学的经验、感悟或趣事啥的。曾经就有一个老师在演讲中说"如果教育部门以及学校不要考试不要成绩的话,那我们肯定也是能更好地和学生和平相处的呀!"虽然好像是略带抱怨的一句玩笑话,但想一想哪里不是事实呢!

我时常走在学校里,会跟其他人说:"这些孩子一个个下课了看着都挺萌的,上课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忍不住想发火。"为什么?归根到底还不是因为成绩,还不是因为你想要他们认真听讲,而他们却完全坐不住,没一会儿就东摸摸西摸摸,讲话走神。

节目再逼真,终究也只是一部分,绝不会是全部。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也不断进步!

综艺节目观后感 篇5

近几年,从《朗读者》、《国家宝藏》一系列文化综艺节目,到以《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品质纪录片,央视一直在电视节目创作上打磨符合自己定位的“爆款”和“现象级”。越来越多的科技、公益、文化类的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真实记录”逐渐成为电视节目发展新趋势的今天,央视对优秀纪录片的集中发力将使其继续保持行业引领者的地位。

《创新中国》与其说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是一部带有教育意义的科教片,在大家埋头于自己领域的工作和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技术不停的更新换代的时候常常忽略了我们所经历的、正在经历的和未来即将经历的科技变迁。这部片子就是给了大家一个新的机会,审视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了解我们所在的国家所过的生活。

在第一集信息中,从一个总结性的`词汇中延伸出了关于信息的各个不同的领域,惊叹于物流无人机、无人驾驶的发展之快,也慢慢意识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笼罩在互联网之下成为物联网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感谢这个时代,感恩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科学家和创新者们。

这两年综艺节目大火,省级卫视纷纷推出种类繁多的同质类综艺娱乐节目,更催生了一大批流量明星,表面上一片繁荣。

但不知何时起,以央视为主导的一大批文化类综艺节目异军突起,赢得不少观众的心,曾经被视为曲高和寡的纪录片竟也受到小范围关注。

私以为正是因为观众从过度娱乐的虚无中幡然醒悟,才转而对一些致力于知识普及和宣扬传统文化的节目爱不释手。这是市场的检验,也是央视爸爸终究是你爸爸的最佳证明,因为他身上扛的是主流,是未来。

再从宏观上讲,其实我们真正缺少的正是这样的科普类节目,因为百花齐放才是最好的,而观众更是需要引导的。像美国,《新星》曾作为每天新闻前时段的PBS经典科普节目,探索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的非娱乐节目,依旧很受欢迎,所以特别希望《创新中国》这样的节目能被更多人知道。

从第一集开篇的成色来看,还是可以看出制作者的用心。他选择用领域来讲属于中国的创新故事,信息、制造、生命、空海不只是讲科学家的故事,还有企业、政府、甚至城市,基本可以了解到中国创新的新动态。虽然一集只有50分钟,但它是一扇窗,让你看到那伟岸蓝图的冰山一角,真心推荐小孩子们看看,因为创新真的要从娃娃抓起。

当下,这种节目注定不会像一般娱乐节目那么“热”,但我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毕竟中国智造,未来可期!!!

综艺节目观后感 篇6

华少的中国好舌头、何炅的超强控场能力、汪涵在《我是歌手》孙楠退赛后的临场反应、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出口成章一直是观众多年来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次央视《主持人大赛》中选手们的高能表现再次为主持人队伍增光添彩。在碎片化、娱乐化、真人秀大行其道的当下,经常会有主持人被边缘化这个时代还需要主持人吗这样的议题出现,《主持人大赛》告诉大家,需要。《主持人大赛》中的选手们用专业为自己的职业代言,找回了属于主持人的尊严。

被称为神仙打架的央视《主持人大赛》,让观众再次见识到了主持人让普通人颤抖的强大业务能力。10月26日开播的《主持人大赛》目前虽然仅仅播出了一期节目,但是在播出首日便喜提5个微博热搜话题,并且引起了大众的持续热议。

单是评审团已经让观众折服,现场点评人有董卿、康辉,专业评审团里有敬一丹、朱迅、鲁健、高博等17位主持领域的大咖,再加上主持人撒贝宁,《主持人大赛》的阵容属于一张海报里装不下的那种。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十分硬核。一期12位选手,6个文艺主持人,6个新闻主持人,每人有3分钟的自我展示和90秒的即兴主持。撒贝宁花5分钟介绍完节目规则之后直接比赛,没有寒暄过场,毫不拖泥带水,节奏快到让观众来不及发弹幕,全是干货干到让观众有点被噎,要求进点广告缓一缓。有网友表示,央视一出手就是来收观众膝盖的。

主持人的业务功底首先体现在发音上,《主持人大赛》称得上是大型声控福利现场。它让观众见识到了什么叫字正腔圆,什么叫口若吐莲,什么叫如沐春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发音也得到了纠正,褒义词的褒是一声,勿需的勿是二声,撒贝宁的撒是三声,主持人的基本修养让观众佩服。这些让普通人觉得已是了不起的选手,在点评人那里又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董卿在姚轶滨自我介绍完之后建议,由于观众对他比较陌生,在说到这就是我时,重音应该放在我上面进行突出强调。张安琪的表现获得了观众从容沉稳的好评,但是董卿却说,心如止水并不是最高境界,关键还要做到真。

最刺激紧张的是90秒即兴主持环节,这是主持人反应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的综合体现。读题时间短到只有大约三秒钟,可选手们几乎一出口就是满分作文的水平。有观众说,这个节目让他深深感受到了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差距,我连题目还没读完,人家已经把题做完了。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两张对比照片,选手在90秒的时间里已经谈到了教育资源下沉的深度,连敬一丹都在评审席上点头称赞。看完之后有的网友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我的脑子可能不是脑子,我的嘴巴可能不是嘴巴。

高速女收费员委屈哭泣后仍坚持微笑服务的新闻,撒贝宁在选手讲出了赞赏敬业精神的观点之后继续进行升华。他说自己感受到的是心酸,那一刻她真不想笑,撒贝宁认为,应当让服务成为艺术,而不仅是标准流程。总是在综艺节目里展示搞笑属性的段子高手撒贝宁,差点让观众忘了他主持人的老本行,而他正是央视第三届《主持人大赛》的金奖得主。

《主持人大赛》是央视的金字招牌,从1988年的首届大赛开始,在30多年的时间里已经举办过7届。这次的《主持人大赛》距离上一届已经过去了8年的时间,在这8年里,不论是主持人行业,还是电视行业,以至于媒体的大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受娱乐化、碎片化侵袭的传播环境里,有着专业素养的主持人却越来越难以握住话筒。2021年,华少曾经发表了两篇长文,一篇发问《主持人还有将来吗》,一篇发问《我能用主持人上岗证开优步吗》,表达了对主持人行业的忧虑和悲哀。他说,只要有名气或态度,似乎谁都可以成为主持人,有名气歌手可以,有态度的作家也可以。在他自己担任制片人的综艺节目里,华少甚至革了自己的命,请作家冯唐来做主持人。而现在,甚至智能机器人也可以来当主持人。

《主持人大赛》让观众感知到了专业主持人的力度、深度、态度和温度,也让大众看到了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年轻主持人,在为着自己的职业尊严而努力奋斗。

综艺节目观后感 篇7

观看了《创新中国》这部记录片,让我感触很深。纪录片共分六集纪录片分别是: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这部纪录片里都是拍摄了当今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涉及了大量最新的科研成就,比如高铁、大飞机项目、500吨级火箭发动机、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空间站计划、智能制造等。此外,还有一些人们知之不详的重大科技进步,比如世界最清洁的火力发电厂、神奇的基因编辑技术、能看清微观世界的上海光源、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术等。

我不仅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最新创新成果,我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的骄傲和自豪。这部记录表片中,在当今的中国,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中华民族拥有的底蕴与力量,看到了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的崛起所带来的影响,看到了那些学成归来,不忘祖国的科学家,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后的企业家们。

纪录片中的一项项核心技术的发明,一件件创新产品的出现,正在方便我们的生活、丰厚我们的财富、加速我们的发展。“创新”两字,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改变,也诠释着国家以及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创新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抢占高点,才能拥有未来。无论我们个人、企业或是整个国家。

作为个人,要学会创新。如果喜欢创新,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聪慧的,肯定是朝气蓬勃的,肯定是积极向上的。这个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几率必定远远高于其他人。当今世界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飞速变迁的时代,要和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一起,在为了伟大崇高,或简单执着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作为国家,要勇于创新。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曾经强大的国家都是勇于创新的国家,近代工业国家的`发展,都是伴随工业革命,生产科技的创新。英国是依靠蒸汽机的发明,推动工业革命,让国家工业化。成就了日不落帝国。一个勇于创新的国家迟早会屹立在世界强国的序列内。即使现在还不是,依靠创新的动力,必定会发展成为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一个国家,如果守旧不前,那么距离落后甚至亡国就为期不远了。大清帝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故步自封,无视社会科技进步,拒绝创新,措施发展机遇,导致国际贫弱,人民生活困苦,直至被推翻政权。

创新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所谓创新精神就是强烈进取的思维。其次,创新还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产生新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即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第三,要创新就必须认同两个基本观点,即创新的普遍性和创新的可开发性。创新的普遍性是指创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创新,是一种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多样的选择,也是一种开拓的精神。遇山开路、逢河搭桥,是一种创新。创新成功与否要靠常理去判断,要让时间来检验,要靠结果论英雄。就像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是不同的道路远近不一,往来成本就成为检验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选择最短、最安全的道路,这就是最佳的创新举措。

要创新、想创新、能创新。永远学习定是不变的真理。我们必须要终身学习,学习应该是一个习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变化的社会中一直抓住社会中最精华的东西。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提出新挑战,紧跟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在创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综艺节目观后感 篇8

看了几期《变形计》,我曾触动得热泪盈眶,也曾对此思虑良久,特别是我们中学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社会生活。

说起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还是叛逆,这很可能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关。你看大山里的孩子纯朴、善良、懂得分享,而且勇于承担,它在这里实属少见;再看看城里的少爷们,在校活泼可爱,与同学有说有笑,在家冷酷残暴,在家与父母冷战不断。当然,这也许是少数,但他们无不说明了一个道理:玩物丧志,多难兴邦。

玩物不但丧志,更是丧情。你看他们一旦沉迷于某物,就无心干其它事,变得玩世不恭,认为一切都无所谓了,从此便消了他的豪情,散了他的壮志,久而久之,对亲人也就冷漠了,只要说他一句或不顺他意,就觉得厌烦,甚至反抗。只要不能满足他的癖好,全身就痒痒起来,恨得咬牙切齿,甚至爆发起来,究其原因,大多是吃的苦少,从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为他们提供了温床,也成就了他们的懒惰。

这使他们早已习惯,对父母的爱也要求更高,以至于不能理解、忍受父母的爱。或许正是农村的贫苦使他们学会了珍惜,对此不敢有什么奢求,正是通过变形,他们完成了蜕变,实现了梦想,对未来再一次充满了强烈的期盼。

然而,如果有一天,“农村”在我国不存在了呢?可能这也正是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但随着我国经济等方面的提高,确信那一天不会远的,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变形不无法进行下去了吗?那时的.叛逆少年又该如何处理?由谁来拯救?

生在当年,我们不禁感到幸运,也不禁为后人感到担忧,同时我觉得,要解此题,还应积极搞好文化建设,使所有人深刻认识问题,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学习它的必要性。当然,读书掌握知识不只是为了赚钱、做官,那样未免庸俗,而应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标准与品味。

有一些人得到了物质财富,却忽略精神财富,最终后悔莫及;还有一些人重视精神财富,且轻视物质财富,却活得有滋有味。这并不是劝大家不要拼搏,而是劝大家在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要以精神财富为基础为核心,使生活更加美满。

综艺节目观后感 篇9

《论语》记载,子夏向孔子请教《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涵义,孔子从绘画角度将这句话解释为“绘事后素”,即先铺白底,再绘图画。子夏深受启发,继而进一步从修身的维度作出阐释:“礼后乎?”意即先修仁心、再学礼乐,赢得孔子的赞许。

对比诸子典籍不难发现,《论语》并非全是孔子一人之言。不少发人深省之言,往往出自弟子口中。正如上面这个故事,弟子之所以能在讨论中畅所欲言,与孔子教学中倡导的创新意识密不可分。他不止一次鼓励弟子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一旦有新观点涌现便大加赞赏。鼓励创新、肯定创新的导向,营造开放、平等的创新氛围,激荡许多启迪人心的思想。

教育离不开创新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又何尝不需要创新文化的滋养?20世纪初,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实现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创新可以促进发展,那么创新又靠谁来推动?某管理咨询公司曾对1000家创新公司做过长期调查,发现企业的财务业绩与创新投入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真正决定企业创新能力强弱的是软性因素,即企业自身是否拥有培育创新文化的土壤。实践证明,推动创新,关键在于以创新文化去激励企业与个人的创造活力。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不凡征程深刻地说明: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仅体现于经济发展不断创造奇迹,其本质乃是发展理念的嬗变、社会文化的跃迁。40年思想解放,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已经内蕴于国家的发展道路,正在释放着日益强劲的动能。

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大个头”也有“阿喀琉斯之踵”。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面对科技创新的'短板,亟待我们进一步培育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更好激发蕴藏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亿万人民之中的创新能量。展望未来,随着创新日益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迈出大力培育创新文化的坚实步伐。

文化的发展变迁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创新文化不是无根之木,它的成长,既需要涵养崇尚创新的“制度水源”,也需要充盈鼓励创新的“制度空气”,更需要打造支撑创新的环境载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把对创新文化的追求融入日常生活,将不利于创新的绊脚石一一搬走,孜孜以求、不懈奋斗,我们就能推动创新文化蔚然成风,以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铺展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综艺节目观后感 篇10

来自湖南广播电视台的李莎旻子,在三分钟的自我展示环节里,以饱满的情绪讲述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杨宇的故事,让观众感触颇深:“也许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但很少有人关注导演的曾经,但我真的觉得她说进了我的心里。”面对以“家乡的味道”为题材的90秒即兴考核,李莎旻子从家乡美食中延伸出思乡情,网友觉得她在讲述中谈到的“味道先行”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在国外留学往往想回家的时候,我都是说我想吃家里的什么什么菜了,就是这样会在不经意间透露家乡的味道。”

被称为理工科学霸的龚凡是首场比赛中少有的非科班出身的选手,在“三分钟自我展示”中,她用自己设计的程序为撒贝宁“作诗”,带动了现场的气氛。非典型的文艺主持形式证明了当“科技”遇上“主持”,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她的表现也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龚凡这位姐太大气了。选题是亮点,有梗有气氛,非科班出身的她在舞台上太独特了!”

此外,一出场就收获现场观众热烈掌声,与撒贝宁站在一起堪称代表“颜值与实力”的尹颂,用取名特点呈现社会变迁的付琰,巧解汉字“火”深刻的孙鹏飞,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迟茜,这些文艺类选手以各自不同的形式,用热情与活力点燃现场,引发网友点赞,“都是颜值与实力并存的神仙选手,个个谈吐不凡,思维有深度有广度,诗词歌赋张口就来,引用典故数不胜数,让我欣赏不已。”

综艺节目观后感 篇11

11月29日中午,深圳来青出差的谢先生将一只装有价值600万元的珠宝以及两万元现金的手提箱落在了一辆出租车上。事后他连忙赶到饭店外面,送他们来的出租车早已没了踪影。我当时急得不行了!谢先生向记者坦言,这批巨额珠宝如果找不回来,他回去根本无法向公司交代。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朋友建议他向青岛交通台求助。当天下午1时30分起,交通频道每隔30分钟,就播发一条寻物信息。遗憾的是,一点线索也没有。

为了帮谢先生找回失物,交通台从当天晚上6时开始,开辟专题节目,帮忙寻找装有巨额珠宝的'箱子。当天晚上七点多一名出租车司机行色匆匆地来到电台,他指着手中的灰黄色箱子询问电台工作人员:你们刚才在广播里寻找的是不是它?面对谢先生的20100元酬谢金,莫师傅总是婉言谢绝。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人家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在现场采访中,莫师傅一再回避记者的镜头。只告诉记者,他是益青出租车公司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号是鲁BT5180。在当天晚上的直播节目中,就有市民提出,不应该让莫师傅这种拾金不昧的城市精神一闪而过,而应该永弘宏扬下去,倡议所有赞同莫师傅举动以及愿意像莫师傅一样做文明市民的司机,都把自己的车系上红绸带。没想到,30日早晨,大街上就出现了许多系着红绸带的出租车。穿行在岛城的大街小巷,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