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迷你句子网的编辑从网络上认真筛选的优质“研讨课活动总结”文章,一篇好的范文应该怎么写呢?处理文档已成为建立高效工作流程的必要手段,优秀的范文会被很多人下载。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茅塞顿开,下列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应以实际为准!

研讨课活动总结 篇1

9月23日 ,我有幸能和同事参加xx“聚焦前沿、名师有约”第八届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小学数学专场)。此次活动在xx外国语学校进行,首先由名师展示了《圆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3的倍数的特征》、《小数的意义》四节课,接下来专家现场进行访谈、教学指导。

本次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第一就是xx外国语学校的孩子的精神风貌,每个孩子无论课前还是课上都能体现一种积极向上,乐于好学的状态。第二就是头发斑白的刘德武老师。刘老师的课简单有趣。

与孩子的对话妙趣横生,孩子在整个课堂上真的是“学中乐,乐中学”。孩子在刘德武老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在玩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刘德武老师的数学思想引导,无论是“抽象”还是“推理”,原来数学也可以上得如此有味道。

刘老师还很重于评价,他认为一位老师眼里有学生的什么,就能评价学生的什么,评价是老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碰撞。是啊,没有生硬的评价语言,也不要背诵“评语1000句”之类的。你的眼里看到了学生的什么优点,你自然就能评价孩子了。

师的,刘先生的话让我受益匪浅。

无论是什么教材,无论创作什么主题,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抓住重难点,这就足够了。此次活动,感受颇多,感触良深。

研讨课活动总结 篇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标准重视和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的科学、合理、公平的评价办法,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激发学生不断进步、实现终身发展。在这个前提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习习惯要趁早。

我们使用的是仁爱版英语教材《projectenglish》,教材针对中国大部分地区句型再现率特别高,使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知识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循环滚动,逐渐增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呈螺旋式逐步提高。虽然学生的英语能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培养到位的,可从七年级开始便着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由于教材好教易学,这使得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不太困难。如:要求学生把每天所学的单词、句型当天记好,第二天再进行听写,并及时批改。每学完一个单元进行一次测验,并及时批改和评讲。狠抓课堂、作业和测试,要求学生整理作业或测验中的错题,还要求他们在每次测验练习后写自我评价,总结其中的得与失。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紧张有序、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表现自己,听说读写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并对他们的课堂活动加与评价,适时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保持对英语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培养听说能力:⑴抓好早读,强调学生背诵重点的句型、对话和段落。⑵课堂上多创设让学生多听、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我们不仅经常收集一些相关的课外资料,图片或音像等,找一些适合他们的话题,让学生用英语聊天。而且特别关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鼓励他们用英语说话。

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大家知道,单单靠在复习阅读专题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足的。所以,我们从七年级下学期一开始便进行训练。到了九年级,我们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每周给学生几篇阅读文章,内容、题材多样,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而且富有时代性,目的是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九年级下学期,阅读训练的内容则紧扣中考,要求每周完成一定量的阅读材料,并对他们的答题情况进行检查。

开展写作的训练:从七年级开始,就强调学生用所学的句型结构来表达一下身边的事物。八年级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要求坚持写周记,内容与平时生活有关,全收全改,并进行点评。在九年级上学期,进行的是话题作文,给定一个与学生生活有关的话题,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下学期进行的是命题作文,涉及各类文体,并紧扣中考可能考到的文体或内容。

三、因材施教

细心做好培养尖子生的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从进入七年级下学期起,就非常关注“两头”的学生平时的作业和测验情况,把他们平时的错题都记录好,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找他们进行补差补缺,多关心、鼓励后进生。从课堂、作业、测验或其他方面注意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态度,鼓励他们树立起信心,努力克服困难,从不抛弃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学校老师与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们要在公开场合大力表扬;当他们退步时,我们要找个别来谈心,找出原因,指导他们解决。建立竞争机制,每次测验、考试后,都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上进的热情。老师在每次测验、考试前给每位学生都定出一个目标(即要达到的具体分数),鼓励他们向目标努力迈进,对于达到目标者,老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强他们的主动学习、获得成功的精神体验,使其更加努力学习。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教育教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研讨课活动总结 篇3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组举行这次研讨课活动,共对金艳、张倩、牛雅萍、徐林霞、唐映琼和王艳的六节音乐课进行了观摩研讨。现就整个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活动时间:(好句摘抄网 799918.com)

为期一天(12月2日)

二、活动对象:

所有上音乐课的教师(上课,吴梅老师除外)及综合组的学科组长(参与听评课)全程参与,另外还特别邀请了刘正祥校长和甘茂翠校长参与到我们的这次活动中,对我们的活动给以指导。

三、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主要以研讨的形式进行,以相互学习为主,找出自身的不足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上课教师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进行“1+1”评课,力求找出教师的亮点和不足,让亮点发扬光大,让不足销声匿迹。

四、活动流程:

首先金艳、张倩、牛雅萍、徐林霞、唐映琼和王艳六位老师分别先上一节观摩课,然后是下午第三节课集中进行评课,在评课过程中我们先让上课的教师说课,然后进行“1+1”模式的评课方法进行研讨,即:说一个亮点和一个不足,然后提出改进建议。在整个评课过程中教师们都认真进行了评课,老师们都找出了每位教师的闪光点及不足之处并给出了解决措施。

五、活动结果:

在所观摩的这六节课当中,每位老师都具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及不足,如:金艳老师的体态语言很到位、唐映琼副校长的多媒体教学、张倩老师新颖导入、牛雅萍老师的全面关注学生、徐林霞的欣赏课教学环节设计很合理、尤其王艳老师的这节课,整堂课从备课到上课、从上课到下课整节课都无可挑剔,她利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贯穿始终,设计很合理个教学环节到很到位,目标及重难点都得到解决及突破,教学方法比较得当,整堂课都活而不乱让孩子们学得非常轻松,真正达到了快乐学习!这是我们现在要大力提倡的学习模式,希望孩子们完完全全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

六、活动畅想

这次活动在评课这个环节还有待加强,准备在今后就针对同一节课进行评课专项活动,这样以达到评课的真正目的,提高教师们的评课水平。

研讨课活动总结 篇4

鉴于在上周的质量分析交流会上,大部分老师都认为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从最基础最简单方面入手,要在孩子的基础知识上下功夫,特别是培养孩子计算的技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更为重要。因此,本周我们的校本教研将集中在计算教学和学习的相关原则上。

在上周的研讨中,很多老师都认为想提高孩子计算的准确率,除了在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外,更多的应关注课堂,要多讲究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今天通过学习《笔算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这篇文章,我们知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重视复习铺垫。由于笔算知识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即几乎每一个例题的学习都有它的知识基础,每一个例题的掌握又为后面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环环相扣,系统性强,所以复习对笔算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认真复习旧知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遇到障碍,掌握新知识也不够牢固。

因此,在教学前,要认真分析新课学习的认知基础,设计相应的复习题,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实现正迁移。

2、重视情境为算理服务。教学中设计的情境不仅要注重生活,而且要使情境服务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因为懂得算理而轻松掌握算法。

三。要注意练习设计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单纯的计算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要重视练习的设计,最好遵循基础练习、专项练习和拓展练习来展开设计。

4我们应该重视基本的心算和技能的形成。许多学生犯错或计算缓慢,不是因为他们不懂算术算法,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算能力差。所以只有把口算的“地基”打扎实了,笔算才能得心应手。

因此,每周大量的写作练习有助于学生形成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应引起重视。我相信在老师的努力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

研讨课活动总结 篇5

刚才雷**、欧**、林**、翁**、吴**等几位老师分别对今天开课的老师的课进行详细点评,对于他们的评价我表示赞同,正如他们所说的,今天的研讨活动开展的比较成功,老师们成长的很快,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不像新老师。

但是,我们本次课堂变革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如何结合学习单开展小组合作和班级展示”,因此我们要站在学为中心的高度审视本次教研活动,如果这这个角度看本次活动,那么我们的课改任务相当严重,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学为中心”的思想体现的不够。首先,表现在教师讲的多,甚至满堂讲,有种非讲无以为“教”的感觉。我们要知道,教师的“讲”不等于学生的“学”,所以如何控制教师的“讲”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难题。

其次,表现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太少,尚且不谈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一个问题抛出去,最起码要留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间,否则叫学生怎么“学”,有些老师急着呈现答案,其实过程的展开和知识的形成远比答案的呈现重要的多。一味地呈现答案,导致有好几堂课有点拖课之嫌。再次,课堂上没有太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很少关注练习、思维、读写等过程,而是用个别学生的回答来代替整体学生的掌握情况,是不合理的。

二、对“合作学习”思考的不深。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如何结合学习单开展小组合作和班级展示”目的是想开课的老师们在这方面有些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然后通过教师的听评课取长补短,择其优点,改进不足,形成共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发展中心的老师给我们指导:

一是在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分为组长、记录员、演讲者、评价者等角色)和角色互换。二是分层次讲,弱者先讲,媒介要补充,优生学要总结。这一指导思想没有用于教学实践。

其实这种思想,我们之前的研讨活动中就有落实,如将学生进行1—5编号,然后根据题目的难度叫相应的学生回答。

三、教研氛围浓厚。本次教研活动,从头至尾,近乎每堂课都有十五六位老师参与听课,全校近四十位老师,除去12位有课的老师,将近所有的老师都参与听课,说明以“学习单”为抓手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改之路得到所有教师的认可和支持,如若坚持下去,我相信我们课堂变革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四、建议。多听课,多学习。就像翁**老师说的一样,有关课改,学校起大炉灶,教师自己要起小灶。

如果事事靠学校的行政力量助推,显然教师自身很难成长,课改很难出成果,听课也一样,若仅仅靠教育局规定的每学期15节的指标,为完成这个指标而听课,显然目的是不对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听课的目的是向同行借鉴,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值得借鉴,然而少部分老师的听课热情不是很高。

研讨课活动总结 篇6

为增强校本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益,有效构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促进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本期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按学校要求,认真进行了《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同课异构教学。这次同课异构教学,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追求异曲同工的境界。为了上好这两节课,我组教师反复钻研教材,认真设计好两种教学方案并实施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

按照数学教研组安排的三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教学时间和我们的教学进度,我组确定了教学内容为《找规律》。我们多次坐在一起仔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大家认为,学生在学这部分知识前,在二年级上册已学习了乘法的意义与乘法口诀,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就可以利用已有知识说明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算法。然后观察教材每组中的三个算式,找出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在仔细研读教材以后,我们提出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认真设计教学预案,实施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本次同课异构课,我组教师紧紧围绕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研究教法、学法,确定教学的异同点。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找出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掌握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方法上下功夫。每位教师在钻研好教材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再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各自确定一个教学预案。做好实施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星期五上午认真实施了课堂教学。课后教研会上,数学组的同仁们积极踊跃地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既肯定了两节课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提出了积极的改进建议。使我组教师受益匪浅。听课的老师们认为:两节课的相同之处是:

1、教学目标相同。

2、教学方法基本相同。都是先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再运用规律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3、在教学中都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4、都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两节课同中有异,切入点侧重点不同。不同之处是:

1、引入新课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一位老师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结合“”大地震创设献爱心捐书的情境,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将数学新知识巧妙地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另一位老师从复习已有知识引入课题。先让学生口算,说出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由复习引入新知,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2、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的方法不同。一位老师放手让学生找规律,另一位老师指导细一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观察找规律。

3、练习设计不同。一位老师注重分层练习,另一位老师注重基础练习。两节课异中有同,两节课都是为了让学生找出规律,理解和掌握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及时总结,深刻反思

在为期两周的同课异构课教学活动结束后,我组教师及时总结,有了的深刻反思。同课异构让我们都得到了进步,都从别人的课堂中学到了自己所没有的东西。都有了一种如果再来上,我会怎么上的共识。反思这两节课,成功之处是:

1、两位老师都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多种策略进行计算,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主动体验。

3、都采用了合作学习,独立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与人合作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大的提高。

研讨课活动总结 篇7

语文教研组于交流、研讨的线上平台,进而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一、活动概况

这次教研活动,全体语文组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教老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二、查找不足

1.课堂教学

研讨主题还给学生,但是有些学习材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迁移,需要选择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材料,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2.研讨

有个别教师的评价缺乏理论依据。在点评之前需要更多地了解该课例。

三、研讨反思:

每位教师就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线上反思和汇报,交流成果,资源共享。学校领导鼓励教师深刻反思,积累资料,多出成果,写好相关教学设计,评课稿,论文或案例,及时推荐参评或发表;并建议我们加强科技手段,把活动过程拍摄下来,以便反复研究。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实用有效的培训。

以钉钉为平台,通过这样循序渐近的,持续的主题教研,老师们都认为:“其实不是我们没有什么可研究,而是我们对许多研究点视若无睹,就在我们教学中,就蕴涵着无限丰富的研究对象,以前是我们缺乏一种敏感性 。”相信通过我们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主题教研将会更加出彩,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会更加出色!

研讨课活动总结 篇8

作为一名担任了数年教研组长的教师,首先应该感谢学校和组内老师对我的高度信任,但静下心来认真考虑自身所做的工作时,更多的是羞愧和不安。自己的能力水平实在非常有限,在教育形势日新月异的今天,时常觉得自身心有余而力缺乏。新课程改革越是一浪高过一浪,教研活动的地位越高,就越发显得没“底气”,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很多还停留在保守的应试教育阶段。所以这次反思,也可以说是关于今后工作的一些设想和计划,权当对自身和同行们的一种勉励吧。

一、加强教研组的思想和制度建设,充沛发挥其机制优势。

现在的“校本教研”十分强调“同伴互助”,教研组活动在这方面应该有其独到的优势。当然,假如缺乏一定的制度保证,那么教研组活动就难免成为同伴间随意性的“聊天会”,起不到任何“研”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学校在这方面要做的首先是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增强教师参与和开展教研的自觉性。同时,学校领导层对教研活动的重视不能停留在口头和口号上,要真正“沉下去”,与一线教师多交流多研讨,为他们提供教研所必需的条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时完善教研组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研组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使那些“不愿研”、“不会研”的教师最大限度地投入进来。

二、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的几点做法。

1、抓住一个“学”字。以“学”为本,保证教研活动中理论学习的时间非常必要。因为现在新课程的理念很多都是老师们不够熟悉的,要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必需对这些基本理念烂熟于心。再者,要搞课题研究,就必需对他人的研究效果有一定的了解,以防止重复性、没有价值的操作。学习的方式要注意多种多样,可以集体学,也可以个别学;可以对照书本学,也可以请有经验、有独特见解的老师指导大家学;可以在校内学,也可以走出校外学等等。

2、体现一个“导”字。一个教研组的老师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肯定是良莠不齐的,组长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发挥先进教师的作用,以协助那些教学中遇到困难的老师尽快提高。教研组长要经常性地组织老师们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对平时写的教学反思、笔记,要多进行交流。俗话说,“旁观者清”,就教研组工作自身而言也需要科学的指导,可以组织全校性或校际间的教研组活动观摩,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地去看一看,评一评、议一议,他人的教研活动内容、形式好不好、新不新,好在哪里新在哪里,以便借鉴和发展。目前网上关于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的经验还很少,这说明大家几乎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都处在革新、摸索的阶段。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3、突出一个“研”字。很多老师总说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搞教科研,而且现在集中活动改为两周一次后,许多老师对教研组安排的任务容易遗忘,从而降低了科研的自觉性。针对这种状况,我把教研任务逐步转化为每位教师的常规工作,规定每两周必需完成以下七个“一”;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老师们就不觉得研究是负担了。这七个“一”是:对上两周的教学进行一次教学反思;进行一个课例的研讨;提出一个教学问题;介绍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对下两周的教学工作作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在组内进行一次说课活动。为了使教师的负担不至于过重,这七个“一”都可以结合学校平时安排的任务,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自身的完成情况。例如,教学反思已经上传到学校网站的,可以口头讲述给同组教师听,课例和案例可以当作本学期的优秀论文或读书笔记,也可以在听课记录的评议中体现出来等。这样,每次集中活动时,老师们不再是“缄默寡言”、无话可说,而是争先恐后地把自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供大家讨论,既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内容,又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同时提高了教师的研讨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要想研得深、研得透,我个人认为还是得以一个好的课题牵头。有了一个好的课题,大家就有了一个一起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有了一个一起的事业。说到课题,数学组的教师年富力强,绝大多数都具备相当的研究能力,在这方面应该说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正在进行的“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就为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和平台。学校在这方面是不是能够做些工作,与上级有关部门和专家取得联系,使数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群体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不能总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短期任务而临时指定某个人干什么。我校中心课题组的课题应该以自愿参与为原则,可以“解放”一些老师,让他们去从事自身感兴趣和相对熟悉的课题。

4、做好一个“结”字。即检查总结工作。每学期、每学年的教研组活动千万不能草草收尾,一定要非常重视把平时研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起来,对教师们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缺乏进行明示。建议学校在素质评价中加大对老师参与教研的考查力度。

以上就是自己对如何开展好教研组活动的点滴体会,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