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感动中国》观后感”为我们收集整理,如果您喜欢我的建议请不要忘记将这篇文章收藏下来以备日后查看。好的电影总是会让我们印象深刻,直击人心的作品,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此时用文字表示自己的心情,写一篇观后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通过表达自己的具体感受可以更好地展现观后感的主旨。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2月8日晚20点整,中央电视台《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准时播出。自2002年起,《感动中国》每年都会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温暖着中国,感动着我们。

在本次颁奖盛典上获奖的除了伟大的科学家,还有几位普通人,他们的故事让我很受感动和教育。如三次奋不顾身冲入火海救人的河南小伙王锋,在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正是因为他的义无反顾才保证了20多位邻居无一人伤亡,然而他本人却因多脏器衰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让我们再次向这位平凡的英雄致敬!还有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已有6个年头的湖南大学生村官秦玥飞,他的故事同样十分感人和励志,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如今,他们的创客团队已经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了当地政府与村民的好评。最后我们要提到的是一位大国工匠,他叫李万君,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一名高级技师,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这种永不服输、不断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非常值得我们电力人学习,只有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挑战自我,永不满足,我们才能取得进步,我们的企业才能取得跨越发展。

颁奖盛典最后还特别向为国著功成的中国女排进行了致敬,整个节目虽然只有2个多小时,但说实话我真的很受教育,就让我们向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学习,一点点步,为了公司的三大创建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让我们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

读《感动中国》有感这几天我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受益匪浅。特别是霍金的故事激励我应该把磨难变成锻炼自己的好机会。这个故事是这样的:霍金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终身教授,可是,在他21岁的时候,患上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逐步丧失了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成了一个动不了,也不能说话的残疾人。但是霍金并不气馁,他凭着自身的努力,成功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认识到:生活中的不幸,是无法改变的,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同时也会使我们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小时受点儿苦,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正所谓“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曾经在课外读过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爱因斯坦九岁前说话困难,别人向他提问时,他要考虑很长时间才能回答,为此他父母曾担心他是否存在智力障碍。可是最后经过爱因斯坦不懈地努力,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读了这两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成就辉煌的人,他们走过的路无不伴随着一连串的挫折与坎坷,可他们勇敢地面对了挫折和失败,才有了最后的成功!

这几天我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受益匪浅。特别是霍金的故事激励我应该把磨难变成锻炼自己的好机会。这个故事是这样的:霍金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终身教授,可是,在他21岁的时候,患上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逐步丧失了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成了一个动不了,也不能说话的残疾人。但是霍金并不气馁,他凭着自身的努力,成功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认识到:生活中的不幸,是无法改变的,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同时也会使我们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小时受点儿苦,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正所谓“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曾经在课外读过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爱因斯坦九岁前说话困难,别人向他提问时,他要考虑很长时间才能回答,为此他父母曾担心他是否存在智力障碍。可是最后经过爱因斯坦不懈地努力,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读了这两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成就辉煌的人,他们走过的路无不伴随着一连串的挫折与坎坷,可他们勇敢地面对了挫折和失败,才有了最后的成功!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

这是一个在星期四看过的故事,班队课上心跳声停止了,呼吸也停止了,教室里很安静。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望向电视机屏幕,看那感人的一幕。 在播放的电视节目——感动中国。那里面播放着一位位英雄,让你佩服他们的……

这是一个在星期四看过的故事,班队课上心跳声停止了,呼吸也停止了,教室里很安静。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望向电视机屏幕,看那感人的一幕。

在播放的电视节目——感动中国。那里面播放着一位位英雄,让你佩服他们的勇敢。心也仿佛随着他们的动作,飞向了他身边。让我们发出一声声的掌声和敬佩的感情。

他就是丁晓滨,一位伟大的英雄,用左手敬礼的军人,他值得让我们为他骄傲!20xx年洪水爆发了,就是丁晓滨叔叔他奋力抗战,虽然房子被淹没了,许多孩子失去了亲人,但他还是拼了命救起了那些幸存下来的人,可能随时都会失去生命,但他还是不怕危险,继续奋战。今天丁晓滨叔叔来到了感动中国的直播现场,他说:“那时很多人给他写了信,表示对他的肯定,不过有一位大学生却表示怀疑,说:”现在这种事经常会发生,说不定哪天也会有人变成英雄,如果接下来这几年,这种事还发生在你身边,那时我就承认你是英雄。虽然,他的事迹被有些人质疑了,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丁晓滨叔叔的事迹会让所有的人都认可的!

他的生命只有18年,18岁对别人来好所,正是一个大好时光,但对他来说却是恶梦即将靠近。他没有朋友、母亲。但他有一个跟他相依为命的父亲,他跟父亲一路走到现在。在他生命的尽头,将要去做一件事,就是还恩情。怎么多来就是靠世间各地的好心人,他才能活到现在。从那以后他跟父亲黄水勇踏上了艰难的旅途。这为阳光少年就是——黄河。

感动中国,感动世间,让我们伴随着英雄的事迹,一路走下!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4

感动中国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之一,而今年我也准时收看了“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林俊德,是一位为国家、为核事业而奋战而付出一生的爆炸力学工程技术专家。在离开学校后在40多年中,他就在气温高达40℃的高温荒漠里作业,但他所做的一切对不是白费的!就在他的无数次不断的试爆后,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了!他是一个伟大而又不怕苦的人,但岁月不饶人,2012年5月4日,解放军总医院的检查结果证实林俊德罹患胆管癌晚期!但他坚决地拒绝接受手术。5月23日,他从北京转入西安唐都医院。入院的2天后,他就不顾医院医生的强烈反对,把电脑转到了病房里工作。

5月26日,病情突然恶化的林俊德被送入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坚决要求搬出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还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现在需要的是时间,在这里我无法工作,亲把我转会普通病房。”

5月29日。转回普通病房的林俊德出现完全肠梗阻,但他还是拒绝了医生们的建议,还坚决的说“我现在的时间不多了,我还有没做完的工作,你们让我继续”

5月31日。在工作了5小时后昏迷了,被医院众人抬上床休息。在晚上的8点15分,林俊德院士离开了人世…

林俊德院士,一位十分坚强、坚定而用信念而撑起生命尊严的烈士,还记的他说的话:“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那坚定而又简单的话语,塑造了一位军人为国家所付出了一生的永耀。让我们记得有这么一位坚决而又倔强的老人:林俊德院士。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纵死终令汗竹香

张丽莉,是一位最平凡中学教师,但是一个不一般最美女教师,是一个用生命捍卫学生的最美女教师!2012年5月8日对大家来说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对于她来说,也可以说是最痛苦的,但也可一说是最幸福的。就在那天的放学时间,一架失控的大巴撞在了正停在校门口的校巴,校巴正对着的就是张丽莉和2学生。在那一瞬间,张丽莉老师原可以退一步自救的,但她没有,她坚决的跨出一步,推开了在自己面前的2位学生,但自己却留在了车底…就这小小的举动,令上亿人深为感动!但不幸的是,她的花样年华就此断送。

2012年5月8日张丽莉因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

2012年5月12日张丽莉老师在上万人的拥护下、的鼓舞下,被用单价抬出了病房,不单只有为她鼓舞着,就在上高速时,上白台的士与私家车为她送行,祝愿她早日康复!转院后在的到医生们全力救治下在2012年5月15日最没教师张丽莉老师苏醒了!在苏醒后一就不忘自己的“宝贝们”

2012年5月15日3时10分,张丽莉被妥善安置在哈医大一院ICU隔离病房,进入正常的监护治疗状态。

2012年5月25日张丽莉老师因怕自己的“宝贝们”因自己而耽误了学业,就谢了封信给他们,信的内容我不多说,但有几句让我深深的感动了:“展雄风,恣奔腾,三班才子胜卧龙;夺金魁,勇无畏,三班佳人最珍贵;拼百天,赢明天,才子佳人创佳绩!”——还记得我们的百天誓言吗?很抱歉我食言了,,原本说好无论怎样我都会陪伴你们走到最后的,可如今我却只能遥想祝福了,原谅我的未信守承诺吧!

还是那句话,但我要重重的再说上一遍,让我们记住有一位这样的老师,一位舍生取义而又勇敢的美丽漂亮的女老师:张丽莉,让她的信念在我们心中扎下深根!让我们为她祈祷与祝福她能快乐幸福的走下去。记住她的一句话:“样他们从我身上感受温暖感受爱!”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冰雪为容玉作胎

在我们的一生中,能经历无数个令人感动的人,小到帮老人家开门,大到舍生取义,或许檫身而过,或许就在眼前。在我没说的8个人中,有坚持的、有温暖的、但也有悲伤的,还有爱的,有无数种传达的方式与方法,只是…我们未能感受、与接受到他们的实质存在的爱与温暖,我们只能盲目的去报人家而忽视了爱与温暖。

其实,感动就在我们身边,爱就在我们身边,感动就在我们身边……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在过去的2013年,我们有得有失,有迁。我不得不说,《感动中国》作为一个时代的特色,也确实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食粮。我想我们也应该把搬家当做衡量我们心的砝码。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

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去打动一群人的心。 只要一点点光,她就可以在山上照亮更多的灯。”

看完《感动中国》,我的眼眶湿润了,很敬佩,也很感动。其中,让我陷入深深思考的是

乡村女 教师

格桑吉的故事,为了她对教育的热爱。生长于**雪山悬崖的孩子,成为全村唯一的一名大学生,并且不忘家乡,毅然回到家乡,只为了不让这个村庄的梦跌入河里。是她用自己的执着与坚强把一个个孩子劝回

校园,把一批批孩子送出大山。如果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那么她就是把祖国的未来握在手里的人。

我相信在今天的中国,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他们用行动来解释自己对教育的深刻理解。记得小时候,我到外婆家读了两年书。在那种交通不便的大山里,每个人拼了命一样的往外砖,只要城里有亲戚的人家,一到孩子读书的年纪,便往外送,因为这里没有

老师愿意来。但总还是有那么一些孩子走不了,没有厉害的父母,没有撑腰的亲戚,他们只是跟着

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孤儿。国家也分配了不少

老师来了,就来了又走,没人愿意呆在这个封闭的山沟里。这时,一位女老师来了。她很年轻很漂亮。我们都叫她老师李婷。后来,我被爸妈接回了家。

直到前不久,我才知道李婷老师没走,她做了这个大山的媳妇,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小伙子。也成了这里永远的老师。我顿时觉得她很漂亮,和格桑一样漂亮。

有人问,就算她付出一生,这些山里的孩子也未必有前途,值得吗?我想,一个人的力量只是

星星之火,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希望之火就可以更猛烈地燃烧,照亮这些孩子的未来。

当这些孩子读不起书的时候,我们就把衣服伸出来张嘴。和这些小

与朋友相比,我们的生活实如此幸福。我们要珍惜现在,努力学习。并且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当我长大了,我也会像格桑吉一样,把我的生命绽放在每一个需要我的地方!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6

他们生活艰苦,但仍坚持教学,他们上课风趣,让人一下就能学会。朱敏才说,把孩子们培养成很有用的,对国家很有用的人才,那我觉得就很了不起,他们爱国爱学生,为祖国效力是他们的心愿。他们长期吃青菜,有时都没吃。一次一位叫杨华真的小女孩,家里贫穷,却把白菜叶带给朱敏才夫妇,感动至极。

在执教第五所小学时,朱敏才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送进医院抢救,脱离危险期,病倒后的他对学生仍是念念不忘,坚持抬起手,颤抖地写下:我想回去上课。仅仅一句话,我就震撼了,对教学的渴望,支持他的是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理想,他一直想当老师,毕业后义无返顾地和他的妻子一起为山区的贫困孩子教书。他们夫妇俩多么无私,多么可敬呀!

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驻足,你们打开一扇窗,让孩子们发现新的世界。用自己的心血教育孩子,用自己所能为孩子们开辟前程。你们敬业你们无私,你们是我们的典范。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用自己后生光阴诠释师德灵魂,孙丽娜说:执教十年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光。无论再艰苦也扛了下来,在他们心中虽苦但是幸福。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7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这句歌词充份体现了奉献的力量。只有给予他人关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作出贡献,才能造福社会,温暖世界,才会使人与人之间更加美好和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是看他奉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这句话充分地体现了奉献的作用和价值。

奉献。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做好自己的工作是对社会的贡献。在社会中,最值得我们尊重的便是那些马路上的清洁工。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在我们的睡梦中。他们总是早早的起了床。天刚放明,最先看到的便是他们双手拉着小车。手里拿着扫帚的背影。沿着道路认认真真的打扫。为大地修剪眉毛。也许你会说,他们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罢了。没错。他们是为了生计。但城市焕然一新的新面貌。怎会少了他们的功劳。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虽然他们的力量如此渺小,但在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既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又能让自己的时光更加充足。

如今的社会发展变快。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在金钱和名利的支持下,不可丧失人类纯真的心。不要被名利腐蚀了心灵。只要学会奉献。社会才变得更加美好。祖国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8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期间涌现出无数英雄和感人的事迹。有许多双百人物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规划我们今后的精彩人生。

翻开第一章,标题就镇住了我《认识自己=,为什么要认识自己呢?我带着疑问开始阅读了起来,第一位轮椅上的英模,她叫张海迪,她是位残疾人,但她却自己创作一些激励人心的作品,如《轮椅上的梦=.《向天空敞开窗口=等作品。

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残疾女孩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与向往。但是命运不止是让她永久在轮椅上度过终生,而且又换上了鼻梁基底细胞癌,被命运捉弄后的她先后动了六次手术,换做常人早已被命运摧残的没有斗志。文章结尾更是使我感动:

她的力量和战斗精神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钦佩。

我想大家都还记得200x年春晚那位带给我们无限震撼的聋哑姑娘邰丽华,她的那场千手观音可谓是震撼!震撼!震撼!

当我们在春晚舞台上看到她光鲜亮丽的一幕,也许我们会认为这没有什么,但大家知道她是位聋哑人,就会对她产生另一种看法。回过头来仔细想一下她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以及和舞台上其他人的配合,会想到她的不容易吗。她要比其他人付出的更多。

她虽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她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另眼看世界,觉得命运已经很眷恋他了,可以让他在全世界人面前展现自己最亮丽的一面。人不能没有梦想。我们需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目的,并一步一步地实现我们的梦想。老师曾经说过,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然后实现这些目标是很容易的。

看完这篇文章,我之前的问题似乎有了最真实、最生动的答案。当然这本书中有很多双百人物的典例,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发生一段感人的事件,他们有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品质。他们不愧是中国人。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到平常没有机会领悟到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命运的主人,不能被命运所拘束,我们要引领命运。学习书中的双百字,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9

今天,我们班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里面主要讲了张超、孙家栋、支月英、秦玥飞等人物的事迹。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火中救人英雄王锋。

2016年5月的某一天凌晨一点,王锋家楼下的自行车车库着火了。王锋一家是第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他先带着女儿逃离火海,之后又冲回火海把妻子和儿子救出,他对妻子说了一句“里面还有人”后,又一次冲进火海,挨家挨户的敲门示警。等他走出火海,整个人都是黑的,全身烧伤面积98%。在经过四次大手术后,终于度过了休克期,但生命还在鬼门关徘徊。于是政府决定包机送往首都北京治疗。几天后,王锋已经完成了植皮。当他朝大家挥手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会是他最后一次告别。第二天下午,经过130个小时候救治的王锋因器官衰竭而与世长辞。

过了几天,王锋的妻子被请到《感动中国》这个节目上来了,她为大家朗诵了她自己写得一首诗:你走了,在这个家里,再也找不到你的影子……“人民需要英雄,更需要王锋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英雄。”《感动中国》委员胡果为王锋致词。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这种伟大的精神,这种付出的行动,值得我学习。

当然,每个人物里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我要在它们身上找优点,集于一身,为社会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0

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单已经揭晓,那观后感怎么写?结尾又要怎么写?下面是网整理的2篇关于2016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窄条凳

自行车

沐雨栉风

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

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

刀剪越磨越亮

照见皱纹

照见你的梦

吆喝渐行渐远

范文一

一摞一摞硬币

带着汗水

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回到南通后,老人便把奖杯小心翼翼地锁进木箱,每天依然冒着严寒,骑着老旧的自行车,踏行几十公里,走街串巷磨菜刀、剪子。三块、四块地小心积攒着零钱,储存进他的慈善梦想中。

【磨刀老人吴锦泉】

微电影

87岁高龄的他以磨刀为生,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街串巷为人磨菜刀、剪刀,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磨刀老人”。他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一名老党员。

老人靠磨刀为生,生活俭朴,却乐善好施,常年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多次向灾区、残疾儿童及需要帮助的人捐款,至今已捐款4万多元。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捐款1000元;

2008年,向市儿童福利院捐款1316元;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捐款1000元;

2010年,甘肃泥石流捐款1000元;

2011年,向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困难者捐款300元;

2011年,向港闸区五星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款3000元;

2012年12月,向“磨刀老人”微基金捐款4210元;

2013年4月16日,捐款3000元定向用于中华慈善博物馆建设;

2013年,四川芦山捐款1966.2元……

太多的次数,太多的感动,

他的捐赠是一种信仰!

成立锦泉一元爱心社

2011年,吴锦泉倡导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爱心社成立以来,收到爱心居民和企业家的捐赠近20万元,帮扶困难群众近千人次。

南通市红十字会也申请注册了“磨刀老人”公益商标,并设立“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倡导“人人可为、力所能及”的微公益行动。

爱心从不会白付

2012年4月12日下午,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奖获得者磨刀老人吴锦泉从北京载誉归来。

2012年5月3日,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赵白鸽看望获得“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殊荣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2014年11月26日,首届中国公益年度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磨刀老人吴锦泉获得“中国公益良心奖”。

范文二

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

但我们存在的意义,

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

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文明进程……

但我们存在的意义,

不是被淹没,

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

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

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

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文明进程……

2月14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来自吉林通化的大爱夫妇张宝艳、秦艳友,与屠呦呦、阎肃、郎平、官东等10位人物以及抗战老兵、爱国侨胞这一群体,共同荣获“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吉林省通化市人,2007年4月30日,自费创办的“宝贝回家寻子网”,先后荣获“中国影响力100人”、“全国首届网媒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十大法治人物”等殊荣。

“儿子你知道我日夜在等你盼你想你吗,你十多年在外一切可好?我心在泣血你可知?但愿上天仁慈,我们一家相聚的日子能早日到来,在外一定要学会

照顾好自己……”在宝贝回家网站上,这样声声血、字字泪的呼唤有很多很多,留下这些字句的,都是被拐孩子的父母,从孩子被拐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踏上了一条

不知终点在何处的找寻之路,而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创办的宝贝回家网站,提供给他们的,不仅是一个情感发泄的通道,信息交流的平台,更是一盏照亮被拐宝贝回

家之路的明灯。

1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吉林省通化市和平路685号的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虽然不过8点,小小的一间办公室里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打电话核实情况,看群里的案例分析,刷新全国救助寻亲网上的信息……

“我和丈夫做宝贝回家网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帮助被拐的孩子回家。”衣着朴素留着短发的张宝艳说出的话和她的人一样,朴实无华却干脆利落。

“我们当初想的是,只要能找到一个孩子,网站就没白办。后来,目标水涨船高,一年找到一个,一月找到一个,一星期找到一个,一天找到一个。现在已经有

1384个孩子通过我们宝贝回家找到了家。”负责网站技术工作的秦艳友说,虽然现在网站规模大了,志愿者多达17万人,但他和妻子最大的心愿却是网站能够

早日关闭,“到那个时候,就是丢的孩子都找到了,没有新丢的孩子了,天下无拐了。”

一场虚惊 成就全国第一家公益寻子网站诞生

“我们也是普通人,普通人做点普通的事。”“给孩子创建安全的成长环境,是所有志愿者的最大愿望。”

“1992年,我儿子四岁,有一天,他跟姥姥逛街的时候走散了,我知道消息的时候,心里就一个念头,孩子是不是被拐了?如果孩子找不到,那我也

不活了。”说起创建宝贝回家网站的初衷,张宝艳说,那次儿子短暂的走散,给她和丈夫留下了太深的记忆,秦艳友就以这段经历写了一个剧本,在写的过程中,他

们开始接触到现实生活中那些被拐儿童的家长。“他们找孩子的方法就是印寻人启事,有的人家花了五六十万,在街上贴了又贴。”张宝艳说,还有一位家长曾无意

中跟她说起,在找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他找到了100多个被拐的孩子,但因为不知道怎么帮助这些孩子,只能不了了之。

这些寻子故事对张宝艳、秦艳友夫妇触动极大,“我爱人就是搞网络的`,我就和他商量,咱们能不能创办一个寻亲网站?把这些寻亲信息放在一起,这

样,至少寻亲的人之间还能互相帮助。”张宝艳将自己的想法一说,秦艳友当时就同意了,与几个同事学生组成了一个网站创建小团队,就这样2007年4月30

日,宝贝回家网正式开通,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面对被拐、流浪乞讨儿童的公益寻子网站。2008年1月18日,宝贝回家志愿者组织也在吉林省通化

市民政局成功注册。

寻亲的平台搭建起来了,怎么才能让大家知道和了解这个网站?“最开始,我们就是在网上、报纸上找那些寻人启事,可电话打过去,一说我们免费帮他

们找孩子,家长们根本不相信,有情绪激动的家长甚至把我们当骗子。”张宝艳说,那时候,不只丢失孩子的父母不信任他们,就连身边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在炒

作,“每天宣传网站,被从QQ群里踢出来过,邮箱被封过……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张宝艳说,那时候她在一家典当行当经理,为了把这个网建起来,干脆辞了

职。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天凌晨2点多,我接到一个失踪儿童父亲的电话。他在电话那边痛哭不止,说如果那天我不接他的电话,他很可能就会从楼上跳下去。”张宝艳说,这样的电话和来信,后来她接到了很多很多,这样的痛苦她感同身受,帮助他们的心愿,也越来越强烈。

2007年6月24日,内蒙古志愿者郭俊发现一老一小在公园乞讨,老人说男孩是他的孙子,但神情慌张。郭俊及时与秦艳友进行了沟通,在第一时间

找到警方。经查明,男孩是甘肃民勤县人,十几天前被乞丐老人拐骗出来乞讨的,内蒙古警方将被拐男孩送回甘肃。“消息传回来,我们心里有底了,”张宝艳说。

就这样,从成功解救第一名被拐儿童开始,宝贝回家网站从每天数十人次、数百人次的浏览量,逐渐增加到上万人次,高峰时间甚至达到了5万人次。网

站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注册登记的志愿者人数达17万余人,网站与腾讯网合作建立的各类QQ群就有一百多个,有寻家宝贝群,有家寻宝贝群,有公安部工作

群,有媒体群,每个省份也都有自己的寻亲群……

集思广益 志愿者的努力让失散20年的母子再次团圆

“我们就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没有志愿者们的付出,仅靠我们两个人能做成什么事……”

获评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却说,这个荣誉不属于他们俩,这个荣誉属于网站所有的志愿者,“我们就是搭建了一个平台,

没有志愿者们的付出,仅靠我们两个人能做成什么事?”秦艳友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家长及寻亲的孩子都不会上网,所以当他们登记了寻亲资料后,都

需要志愿者一对一地为他们进行寻亲指导及后期资料跟进。”特别是对寻亲的孩子来说,他们被拐走时年纪都很小,对家乡、父母的记忆很模糊。“我们登记的时

候,会问寻家宝贝,你有什么特征,很多人都会说没有特征,其实头发有几个旋,是不是左撇子,身上有没有胎记或是痣,这些都是寻亲时候很重要的特征,我们的

志愿者得启发他,反复询问。”张宝艳说,跟进志愿者会从气候、地理环境、家人姓名、成员、动植物、饮食习惯、方言等各方面启发寻亲孩子的记忆,缩小寻亲范

围。

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里,记者也看到了张宝艳的一组秘密武器——建国以来的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和部分省公路交通地图册,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途呢?

“像是1990年,五岁的罗刚被拐走,2012年他在网站登记了自己的信息,凭着自己儿时的记忆,画出了家乡的地形图,”张宝艳说,因为20年

间乡村变化很大,志愿者们特意从网上买来了1990年的交通地图,按照罗刚的记忆进行排查,经过180天的努力,终于帮他找到了家人。从志愿者拍摄的视频

里能看到,罗刚回家的那天,村子里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吃一碗妈妈煮的面,罗刚说,还是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大家都很熟悉的电影《失孤》,里面井柏然饰

演的曾帅,原型就是罗刚。”张宝艳说,没有志愿者集思广益,半年多的付出,仅凭一张记忆中的地形图,罗刚的寻亲之路还不知有多漫长。

科技引路 帮助更多宝贝寻亲 让更多家庭团圆

“一想到很多家长后半夜还守在网上,盼着下一条信息就是自己孩子的,就觉得这个网的责任很重。”

在秦艳友眼中,妻子张宝艳是个和工作拼命的人,“自从网站建立后,她就基本都是凌晨一两点钟才睡,早晨五六点钟就起来了,无论走到哪儿,手机不

能离,因为随时要关注寻亲的信息。缺觉让她在哪儿都能睡着,就这么说吧,我们一起出差坐飞机,飞机在跑道上加速她知道,因为那时候要关了手机,等到起飞她

就睡着了。”秦艳友说,每天催张宝艳多休息一会,已经成了他的重要工作。

2009年,张宝艳提出“建立打拐DNA数据库的建议”,被公安部采纳。全国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

支持。如今,在张宝艳的电脑上,点开“公安部工作群”,可以看到来自各地300余名打拐警察参与其中。张宝艳说:“公安打拐部门与‘宝贝回家’建立了绿色

打拐通道。”

2015年,“宝贝回家”又率先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寻亲领域。“我在网站上看到一位父亲写的诗,内容是思念被拐走的女儿艳艳和儿子健健,特别

感人。”张宝艳说,通过交谈,这位写诗的父亲告诉她,被拐走的健健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张宝艳立刻联系了警方,将健健弟弟的照片放到了人脸识别系统中进

行搜索,果然,在广东找出了一个相似度98%的孩子,DNA比对结果显示,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搜索出来的那个孩子就是1995年被拐的健健。

随着一个个被拐孩子回到父母身边,社会各界给予宝贝回家网站的支持也越来越多。2009年,公安部提供了10万元经费用于支付房租、购买设备;

通化市为“宝贝回家”解决了办公场所、车辆,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为网站设立了5个公益岗位;还有企业主动上门提供赞助。而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也一直恪守着

宝贝回家网站成立之初便立下的死规矩,就是无论成功与否,都不收寻亲者的钱。各项相关收支都在网站上公示。

“现在已经有1384个孩子通过我们宝贝回家找到了家,特别是2015年,宝贝回家登记失踪孩子892名,已找到405名,除去意外死亡、离家

出走、恶意登记的,未找到的孩子为105名,找到孩子的速度反超登记丢失的速度。”张宝艳说,其实,从2009年4月份起公安部开展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的专

项斗争,并规定儿童失踪报案即立案,且将操纵流浪乞讨儿童犯罪纳入打击的范围之后,拐卖儿童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扼制,这从最近几年网站的发帖情况就能看出

来,“现在我们处理的急件很少了,多数都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积案。”

张宝艳说,“其实找到1300多个孩子不是‘宝贝回家’的最大亮点,隐形的社会效应在于推动了公安部门打拐专项行动,普及了打拐知识,营造了打拐氛围,使社会上拐卖犯罪得到遏制,更多孩子避免丢失的伤害,更多家庭少了骨肉分离的痛苦。”

在宝贝回家网站首页,有这样一组数字,时刻提醒着张宝艳、秦艳友夫妇,目前还有家寻宝贝23912人,宝贝寻家18895人,“觉得肩上的担子

还是非常重,还有这么多人在寻找亲人,如果不抓紧时间,他们中很多人,可能再也见不到亲人的面了。”张宝艳说,他们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尽快帮助他们找

到家和家人,能尽早实现天下无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