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我的心里满是感动。 读后感不仅是对书中内容的回顾,更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和抒发,迷你句子网经过深入了解和细致分析为大家带来这篇“杜郎口旋风读后感”,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为您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杜郎口旋风读后感 篇1

《杜郎口旋风》一书,一口气读完,感受颇深。    杜郎口,去年10月份曾去参观过。现场参观,当然有真实性与情景性之长,但由于时间较短,难免平面性,走马观花。    看杜郎口旋风一书,有校长的理念誓言,有教师的转变过程,有改革的艰辛与丰富的课例,有教科研理论工作者的理性分析与总结提高,自然系统深刻,廓清了许多疑难与困惑,获益良多。   自己很幸运。有杜郎口中学的现场感受,有杜郎口旋风一书的理性思考,不禁产生一种冲动和想法:到学校去,亲自上课,亲自用杜郎口的方法试一试,创新,实在是太美妙了,不亲自尝试一下,自然体会不到其中的滋味。教研员,毕竟说的.多,上课少。   杜郎口经验,具有原创性。崔其升校长铲除讲台,创师生学习共同体平台;创0+45模式,走强力颠覆灌输教学之路;创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开民主、平等、高效学习局面。这三项举措,有其一项就已经很不简单了,何况三项?在我国长期受封建主义影响明哲保身的国度,尤其是经济还较为落后的农村实行新课改,杜郎口无疑乃陈胜吴广之举,升起了新课改一缕希望的霞光。    杜郎口,农村中学,贫穷,学校硬件落后,师资、生源都很一般,甚至较差,但人家成功了!为什么?在于有先进的理念!真是“观念一变,光辉灿烂,观念不变,一切枉然”,这是杜郎口真正可学的价值之处。无怪人们说,如果杜郎口不想学,那你干脆回家抱孩子。    但说实话,学习杜郎口,也挺不容易,难在关键要扑下身,而首先校长要扑下身,要义无返顾,要破釜沉舟,要背水一战,那就要看谁有这样大的决心与勇气了!    我们相信,有杜郎口这面旗帜,星火燎原,不会太远。

杜郎口旋风读后感 篇2

暑假里拜读了《杜郎口旋风》这本书,说实话,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杜郎口中学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条件艰苦,却创造了如此辉煌的奇迹,令人赞叹不已。杜郎口中学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学中许多特别的做法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而且我认为它是科学的、有效的,值得我们借鉴。

做法一:小手拉小手,互帮互助

为了带动学困生一起进步,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小组由班主任协同科任老师统一安排,固定人员,做到好差结合,一帮一结对子。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还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团队精神。

做法二: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在我们的教室里,一般来说,学习好的同学会被安排到前排,学习差的往往会被安排到无人关注的角落,但在杜郎口中学,课桌却如一个个小方阵,六张或八张小课桌一拼凑,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人员搭配也是优、中、差结合。预习新课时,小组成员一起研究分析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需要展示时,小组会选出各自的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解问题的答案和解题的思路。课堂重组,对部分教师心中传统的师道尊严带来了冲击,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融入到学生中去,起到引领的作用。这样的座位安排,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帮助学生相互沟通,很好地培养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做法三: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杜郎口中学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并且把自学提纲的内容及时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自己教自己,学生登上讲台讲自己的自学所得,互相交流,努力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的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确实是聪明之举、科学之道,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的体验与领悟要比教师讲授来得深刻,更易于理解。我们有许多老师喜欢把知识揉烂了、掰碎了喂给学生,实际效果却不然。所以我们要从学生长足发展的角度出发,有时候培养能力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杜郎口中学以人为本的做法令人称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尝试着把杜郎口中学的一些好的做法运用到课堂中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借鉴杜郎口中学的育人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杜郎口旋风读后感 篇3

作者:乔兴南

这两天,看了一本名叫《杜郎口旋风》的书,有不少心得体会,自己也都一一记录下来了。

这是一本记录杜郎口,这个来自农村的一所中学,教改成功,在全国一举成名的事例。体会颇多。

说道杜郎口,最早听说这个名词是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那时我刚从浙江临海一所私立学校辞职回来,我想看看书,准备今年县里招聘教师的考试。因为我姐姐今年要参加高考,我回来后就留在县里照顾她。之后不久便听说,县里推行教改了,改革的目标就是杜郎口的高效课堂,方式是照搬复制。

当时,我女朋友还在县城的一所小学实习。改革全面展开。虽然她是一名实习教师,但她也参与了改革。通过她的话,我了解到,教师改革引起的反响不是很好,大多数都是抱怨。因此,我对杜郎口的高效课堂的印象并不是太好,那时虽然有些好奇,但因为要备考,所以对杜郎口的进一步了解也就不了了之了。

就在前天,我去五河办点事,回来的途中经过了一家书店,一向喜欢买书的我,当然也不能放过这次机会,于是就径直的走了进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书。我是一名师范生,学习教育,所以我就直接去了书架上的教育话题。不经意间,发现了这本《杜郎口旋风》,这又激起了我一直以来藏在心底的那份好奇,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书,看了看目录,感觉写还不错,有研究的价值,于是就毫不犹豫的买下了。

迫于好奇心,回家后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是我从未有过的阅读经历。读完后,我感到震惊。因为我认为这是我一直期待的理想教育。没想到在杜灵口中学就被证实了。那种平等、民主、高效的课堂,以及它给孩子们带来的自信、自尊和自强,让我渴望与你们分享。

首先,从杜郎口课堂的“10+35”说起。这是崔其升校长开创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的“10+35”指的就是,一节课45分钟,老师讲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其余35分钟让学生说。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实现了真正课堂角色的转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性。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表演、组织、配合、合作等各种能力,真正的实现了素质教育。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认识到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成长成了一名自信、阳光、快乐的学生。根据作者的说法,在杜兰口的课堂上找不到一个不听课的学生,这不是奇迹吗?试问你见过这种课堂吗?

学生为什么那么的热爱学习呢?我想答案应该不言而喻了。学生在课堂上有事情可做,积极的参与进来,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能找到自信,找到成就感,能享受到快乐。

在这种课堂上,听不听都很难!所以,“10+35”模式是一种值得在全国广泛推广的一种模式。虽说,万事开头难,但为了孩子,为了中国的教育能够早日繁荣昌盛,做老师的还是应该有点无私奉献的精神,潜心研究一下这种模式,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其次,是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立体性、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

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个方面: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小组合作、展示改进、穿插巩固、标准评价。

1、 课堂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立体性、大容量、快节奏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产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多种课堂形式的展现,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倡导全体参与体验;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精心安排与师生、学生、学生的互动,紧跟目标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2、 自主学习的三个模块:预览、显示和反馈

就是说,把课堂分成预习、展示、反馈这三个环节,必须要严格按照这个程序来,预习包括知识构建、储备、收集信息及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三维目标,它是展示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对不能进行展示。所谓展示,就是学生根据提出的学习目标,在这个环节运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实现自己的目标。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和总结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感受。

这一环节主要突出的是“弱势群体”,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落实的情况,尽量达到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的战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

3、 课堂演示的六个方面: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小组合作、演示改进、穿插巩固、达标考核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交流学生预习情况,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即教师口头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给小组,一般每个小组只能完成一个项目;展示并改进。各小组根据小组讨论情况,对小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和分析;穿插合并,每组结合小组展示,对本组未能展示的任务进行整合;达标评测,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贯穿始终,构成了杜龙口中学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具体的还要结合教学**来体会、领悟。

第三,杜郎口中学的教室和校园的特殊布置。杜郎口中学的教室布置与我们现在的学校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教室全是用黑板装饰起来的,四面墙全是黑板,这些黑板的用途,用学校的话说是用来给学生“爬”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呢个可以把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展示的内容都写在黑板上,正是这些黑板在他们的学习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课桌排列成正方形,形成小组,方便学生交流、合作和互动。

正是独特的课堂布局,带给学生无穷的兴趣和动力;给他们带来了开放、自由与独立,使他们在这个独特的环境当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他们个个活泼开朗,机智聪明,勤奋好学,团结互助,富有创造力,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教育的成果,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最后,我想说,不管是现在正工作在一线的人民教师们还是即将要加入教育行业的准教师们,希望你们能够认真的研究一下关于杜郎口的高效课堂(在这里我要声明,我并不是在为杜郎口做广告,而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关注而郑重呼吁),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充分的实现高效课堂。好的教育模式可以改变教育落后的现状,杜郎口的培养目标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也是中国教育未来必将实现普及的培养目标,因为好的东西必将会顺应时代的潮流,所以早一天行动就多一天经验。中国的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在改革的潮流中,我们需要向崔其升这样的人才。

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在改革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它将被改革浪潮吞没。与其等待死亡,不如将死者抛在脑后,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做一些伟大的工作。我深信像崔其升这样的人才中国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蓄势待发的潜龙,必将有一日会一飞冲天,到那个时候定是中国教育走向兴盛之时。

写于2010年9月23日晚

杜郎口旋风读后感 篇4

让“杜郎口旋风”振兴回郭镇教育

回郭镇马口小学教师:魏利晓电话:***

掩卷《杜郎口“旋风”》,除了震撼,还是震撼,震撼于杜郎口的校长,震撼于杜郎口的教师,震撼于杜郎口的课堂……,太多太多的震撼,也许你会说这是盲目崇拜,但一条距离的鸿沟确实横亘在我们和杜郎口之间!

没有讲台;教室里除了一面墙是玻璃窗外,其余三面全是黑板;老师在课堂上只准讲十分钟,讲多一分钟都要挨罚;上课的时候,学生或坐或站,吵吵嚷嚷,像个集市;老师领着头,有人躺着学书中的人物,有人用笤帚当剑边舞边唱……

这就是杜郎口的课堂,有谁想象过这样的课堂?

但就是这样的一种课堂,让一个连续10年成绩全县倒数、濒临撤并的农村中学在去年的中考重点录取中报名268人考上了267人,也让一个个害羞内向的农村孩子在生活中大胆活泼而充满了无尽的活力。

杜郎口中学,这个偏居鲁西北山东省茌平县的一个普通农村中学,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似乎都让人很难相信它已经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偏僻闭塞,地处彻底的农村,周围都是大片的田地,连只砖片瓦都没有;设备简陋,不用说许多学校的基本配置——现代化的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视听教室等,就是像样的用来上公开交流课的音箱都没有;师资力量薄弱,学校老师正规师范本科毕业的很少,专科毕业的较多,甚至中师毕业的也占有相当可观的比例……

有两个事实可以说明改革之前的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状态”:初中三年级一个曾经有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了11名学生;全校一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仅是个位数。最重要的是,初中三年级每个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他们厌倦了认真学习,不时辍学。

新上任的校长崔其升对辍学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不是家庭经济困难,也不是家庭发生变故,而是他们感到学习困难,不愿在学校“活受罪”。一连许多天,崔其升拎着个板凳四下里听课。很快他就听出了“门道”:

许多老师上的课,学生很不爱听。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上起课来,状如树干,举止单一,话似白开水,枯燥乏味,课堂上,死气沉沉,表面上看起来秩序很好,实际上,学生的思想早开小差到了“爪哇国”,不是昏昏欲睡,就是桌底下你捣我一下,我踢你一脚,寻开心,闹着玩。一些学生家长更是告诉崔其升:

“孩子在学校混了3年,痛苦了3年!”

老师本来应该是受人尊重的传道者,现在竟然沦落到了“痛苦制造者”!家长的话深深地刺痛了崔其升的神经:“教师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灌装桶’,课堂由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像被驯服的小绵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这些究竟给教育带来了什么?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既然‘满堂灌’没有好的效果,我们能不能改?

我们该怎么改?”

1998年暑假后,都灵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拉开序幕。校长崔其生放火烧了前三起。崔其升的第一把火是量化指标。崔其升决定以课堂教学评价为改革的突破口,把好课的评价基点定位在学生的行动上。

为此,学校制定了三个量化指标:一是课堂气氛要温馨、和谐、民主,学生敢于问、敢于说、敢于爬黑板、敢于在桌上讨论,形成积极主动、求知欲强、生动活泼、有读有说的课堂学习环境,全程讨论、评估和谐作。二是课堂形式要多样。

采取各种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男女生之间的竞争、曲艺节目、讨论与辨析、作文表演、擂台比赛等都可以进入正式课堂。三是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这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学校通过比例量化考评成绩,以参与人数除以班级人数的比例高低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优劣。量化指标的评价触动了教师的灵魂,他们开始思考一个前所未有的行动——从最初关注教师的个别教学转向关注学生的自注学习。

崔其升的第二把火是上好“三课”。虽然有了量化指标的规定,但许多教师依然心存疑惑:我们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

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许多教师玩起了“捉迷藏”:不让明讲,就偷着讲;不在讲台讲,就在台下讲。

而且,对于杜兰口中学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新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幻觉。什么样的课程才是改革课程,如果没有指导和实践,恐怕老师们还是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此,崔其升通过上好示范课、过关课和跟踪课等“三课”,让全校教师一步一步向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逼近。

崔其升的第三把火:“一谈二警三停”。在上好“三课”的同时,“一谈二警三停”的相应惩戒措施也在实施。

所谓一谈,就是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崔其升先与其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所谓第二警察,就是第二次不达标的,要在纪律小组会议上予以警告。所谓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让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听优秀老师的课,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由业务主任作专题辅导等。

三年的改革尝试,不仅使学校走出了被撤并的困境,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2001年秋,一向在全县中考倒数第一的杜郎口中学,已经步至中游地带。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改革意识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扫除了过去的沉闷和单调,焕发出改革的生机和活力。

今天回到郭镇,与昨天的杜兰口非常相似——大批中学生外流,教育质量急剧下降。不同的是,都灵口偏僻封闭,而我们返回郭镇是一个经济强镇。今年是我们回郭镇的教育振兴年,镇政府出资2000多万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并面向全巩义市招聘两名中学优秀校长,旨在加强管理,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新官上任三把火,祝我们校长的三把火和崔其升校长的三把火一样,温暖了家长和村民们冰冷的心,打开了孩子们绚烂的笑容,明天回到郭镇接受辉煌的教育!

邯郸学步,固然可笑;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批驳“拿来主义”,但谁也不能否定取长可以补短。校长们,老师们,让我们走近杜郎口,让“杜郎口旋风”荡涤我们每个人的胸怀,让“杜郎口旋风”重振回郭镇教育的雄风!

2010年暑假“道德课堂教师读书”征文

让“杜郎口旋风”振兴回郭镇教育魏利

晓回郭镇马口小学

二零一零年八月

杜郎口旋风读后感 篇5

“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是杜郎口中学给我的最初印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发现了李炳亭老师写的《杜郎口旋风》这本书。它使我像一个无法走进杜郎口亲自参观调察的宝藏。

该书直观地描述了杜兰口市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操作思路和现实意义;对于一直关注杜龙口改革的教师来说,也带来了一个发展中的杜龙口和一个新的杜龙口。

回顾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追求入学率是所有学校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来自社会、家长等方面的压力,让学校和老师无所适从,只能转嫁到孩子身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几天前儿子告诉我,他的一位同学经常抱怨说“活着没意思”,因为他没有时间玩。这件事让我的心很疼,作为一名教师、一位妈妈,我深深的理解老师的和家长的用心良苦。但是孩子们明白这一切吗?我们真的明白孩子们需要什么吗?

通过书中的描述我们不难感受到杜郎口的课堂“乱”而且“活”,仿佛就像农村的集市,也有外地人把他们的课堂叫“教育超市”。这绝非我们通常所见的“热闹”课堂。孩子们在这种氛围中真正实现了“乐学、会学、主动学”,进而实现了“六无”与“零作业”。

更加让人佩服的是,他们在保持学生们学的快乐、学的积极、学的主动的同时,还能保证极高的升学率。杜郎口中学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解决了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发现并提出了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教学重在“学”,“教”应服从“学”。

“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自己动手的学生应该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这不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理念吗。杜兰口的成功在于他在学习过程中把师生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他们的学生一定不要感到累,他们的学生一定很快乐!

另外,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杜龙口中学的管理模式。“铁的管理制度”是杜郎口中学教改成功的有力保证。可能有人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是不讲人情,不能“以人为本”。

这就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以人为本”的内涵,**“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的关系,**“以人为本”与“严格管理”的关系。

如果一所学校没有具体的奖惩措施,没有有针对性的奖惩机制,其教学质量就不可能有大的飞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当优秀教师的老师就不是好教师。如果学校要产生更多的好教师, “实实在在的奖励”是最好的动力。

教师也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个普通人,完全杜绝“功利性”的心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校再穷,不能穷教师。如果一个学校连最起码的可信度、物质度都失去了,这个学校就什么都没有了,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障眼法”,经不起时间的考量,更经不起质量的检验。

“以师为本”全方位的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热情,消除紧张、焦虑、倦怠等消极情绪,也许是我们正在面对的最为紧迫的问题。

通过对这本书的浅读,我只是了解到了“杜郎口”成功的皮毛,这所学校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需要不断地研究、感悟,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的照搬“杜郎口模式”,我们的体制、我们的领导、教师、学生、环境等很多因素都与之不尽相同。我们需要做的是改进我们的思维,改变我们的意识,更新我们的观念。千万不要“画虎不成反类犬”。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畅游书海,将是我毕生的追求!

杜郎口旋风读后感 篇6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杜郎口旋风》这本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明白了杜郎口的成功经验,那就是把握真谛,让教育返璞归真;以学生为主体,认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把学习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在积极参与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提高自己;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现自己的价值。

有人戏称杜郎口的课堂是:“学生反了,课堂散了,老师也不管了,四周全是黑板了!”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我们一般人眼中“杂乱不堪”的课堂,却让一个曾经濒临撤并的农村中学转而创造出辉煌的奇迹。

原因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

在他们的课堂上,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而是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用民主开放的思想和行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课堂上,传统的教学不再有规章制度。相反,他们蹲在地上,站在座位和桌子上,有时

七、八个脑袋凑在一块,时而一哄而散的活泼局面。他们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学习,进入无私的学习境界,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和享受。

课堂因他们的互动而精彩。

为什么在课堂上有如此精彩的场景?我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

在杜灵口,他们的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高水平的老师,更不用说没完没了的讲解了。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和评价,教师完全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由前台退居到了幕后作为教师。

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真实的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独立学习。在都灵口学校的课堂上,从时间的角度看,教师的发言时间不超过10分钟,甚至一节课只有两句话;从空间上来看,学生在上课时可以走向教室的任何地方去学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座、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我为他们这样的课堂感动:

这里的教室是学生的舞台。这里的课堂充满了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热爱课堂、知识和学习!

2、 重视赏识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和学困生,为此课堂上它限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机会,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有了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由此,我联想到我的课堂教学,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特别是学困生,只是被动地听。这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懒惰心理。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

我将尝试着把杜郎口中学的一些好的做法运用到课堂中去,根据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借鉴杜郎口中学的育人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读《杜郎口旋风》有感

王会巧登封市送表矿区第三小学

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