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当我们看过作者写的作品,并获得了一些启发之后。 读后感是对所读内容的简要总结和自己的理解的体现,希望我们的网页能为您带来更多收益!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

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深深地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折服了,真的有些惭愧,以往认为自己参加工作也有段时日了,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得不错了,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够了解的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在许多方面所做的远远不够。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充满了教育智慧,生动的例子,精辟的分析,启发性。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好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本好书。

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它以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渗透着教育大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教育的现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苏霍姆林卓越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工作者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他用30多年的时间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他闪烁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灵!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思。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篇2】

三、注重维护自尊心

自尊乃人之天性。后进生同样有自己的自尊心,只不过后进生的缺点比较突出,往往是缺点掩盖了自尊心,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后进生没有自尊心,当后进生受到委屈时,同样会感到伤心流泪、甚至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这正是他们维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外在表现。因此,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得从他们的自尊出发,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核心。

为此,在教育学生时,我首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冷落歧视后进生,而是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一旦他们切实感到老师在真心诚意地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自觉接受帮助,从而达到转化目的。

在班级的苗圃里,不是每朵花都会如我所愿的那样开得灿烂,后进生就像需要特别的培育与爱护,也许我投入的真情、热情和爱还不够多,所以他们才会那般暗淡无光。我想只有用我宽容大量的爱用我赤诚的心去滋润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内心的希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的引导,以诚相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篇3】

最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学到了许多不同的教育观点。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

关于学生学***、学***。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朵娇嫩的花朵,千万根细小的根在潮湿的土壤中孜孜不倦地滋养着它。我们看不到这些根,但我们要小心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丽就会枯萎。”兴趣是学生学***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没有兴趣的引导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导致厌学。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趣,这样才能激发学***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

关于课堂提问。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

你应该试着让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和触摸他们不理解的东西,让他们在面前有问题。”教师要能“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

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课堂提问是一种引导。课堂提问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问要点要到位,为学生获取知识铺平道路。好的提问就像节奏鲜明、流畅优美的有节奏的韵动。想想自己的课堂上真正有效的问题有多少呢?想来觉得如芒在背!

关于学生注意力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生动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线。在带领孩子们上了一堂有趣的植物课之后,他写道:

“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拴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完全在于教师的引领与调控,教师要抓牢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才能确保高效课堂。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篇4】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有感觉,即学习时间越长,学习越难。我应该让他们有这种感觉。我已经有很多知识了。明天我会学到更多。我学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那么如何让他们有这种感觉呢?

一方面,教师自身的魅力。高尚的品格、积极向尚的智慧和优秀的教育艺术,可以吸引学生热爱本学科,从而促进他们对本学科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要求。真正理解已经学了的,将书本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拥有的;知道自己不明白的,并能主动寻求解决的,古人云,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只有勤思考才能学好书;有欲望主动自学的,这点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很难做到,但并不意味着无法做到。

每一个在奥运战场上作战的运动员,在完成预定目标后,都要一步一步地完成下一个目标。他练习得越多,就越努力。

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读书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吸取营养,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大脑,提高我们的素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篇5】

看见这本书的题目——《给老师的建议》,一瞥见作者又是苏联的教育家,心

中就不禁多了几分敬仰。苏联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教育领域有着独到

的见解和探索,很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赏析和学习。怀着这一份憧憬,抱着谦

虚的态度,认真的把这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读了个遍,觉得很有一些感悟。

一、认同的观点

一。学习的教育方面表现为:用形象的方式表达,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基础课学课程的有序乐团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和喜爱的乐器

旋律。如果一个学者不爱上一个特定的学科,一个特定的科学知识领域,那么就没有个体的智力充实和精神生活的丰富。

2。对资深同事的经验研究和观察越多,就越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三。教育学无论从教育的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充分重视人的个性,重视人的创造力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人的理想、兴趣和爱好的形成。如果说在对年幼儿童的教育上的缺点还不是特别的显眼,那么在对少年的

看法上,忽略人的个性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4、我们深信:如果学生在少年期没有遇到一位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指导者,那他就永远不能学会真正的思维。

二、联系实际

中职生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很潮流,但是他

他们的思想不是很稳定,他们想要进步,但是他们的毅力不够,他们有很多价值观

元化,但是理想信念淡化。

现在我们的身边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题是“学习上的后进生、

品德上的后进生和行为上的后进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

视的弱势群体。当他们原有的美妙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脱节,从而养育了

逆反心理。严重失落感,学习成绩差,家庭冷漠,加上缺乏

合理恰当的表演机会,使许多中职生试图突破叛逆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

从我的存在,我试图吸引别人对我的关注,从而获得异种不正常的自我满足感。

三、反思与重构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肩上担负的任务很重。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正

在青春叛逆时期,自力更生能力强,新生事物被迅速接受,但面对各种社会诱惑,缺乏理性的歧视,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学校旗帜

本文提出了从成人到成人的教育理念,有助于中职学生区分好坏。

《给老师的建议》一本书中,第27条说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的事”。就是让书籍填充学生的课余时间,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因此,一方面,我们在自我加压,不断更新和改变我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以及

一方面,我们也关心学生,让他们有所作为,在关爱中成长。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篇6】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

在你所教的科学领域,学校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科学基础知识应该知识你的入门常识。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教给学生的科本里的基础知识应该知识沧海一粟。在这个学期里,我在教学之余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

这本书充满了经验,涉及到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书很亲切,很有启发性。读这本书,就像一个智者站在你面前,指引我,驱散我的烦恼,指引我,就像一个和蔼可亲、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我,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篇文章都谈到一个问题,都有生动的实践案例和精彩的理论分析,其中很多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案例,可以开阔教师的实野,提高教师的水平。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在阅读了这100条建议后,我发现,虽然目前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苏霍姆林光辉的教育思想对于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并不是过时的。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我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第一、教师要爱自己所选的职业

在选择做一名教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首先确定自己真的热爱这个职业,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困难。

在给《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会。这位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际上相当年轻。她20岁开始工作,那时才45岁。

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这位女老师甚至不想再工作一天,就在她离开工作的那天,她在学校工作了25年。

她的告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她说:“亲爱的朋友们,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

我对这份工作不满意,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剧。每天我都盼望着下课。噪音很快就消失了。我可以一个人。

你很惊讶一位45岁的妇女辞职了,她的健康状况仍然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经受了内伤。受内伤是因为,工作没有给我乐趣。

我的心脏病很重。我建议你们,年轻人,为自己做个测试。如果工作不能给你带来快乐,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到一份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会使你们感到痛苦。

”思考一下这个悲伤的故事。健康、情感、充实的精神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乐趣、热爱事业的满足感都是密切相关和相互制约的。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

相反,如果一个热爱教育的老师在工作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价值,那么这辈子就永远不会像那个女老师那样悲伤。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听过的一首歌:因为爱,所以爱。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定的是热爱自己选择的职业,愿意为之奉献一生。

其次,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老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的教育往往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局面,有时非常激动人心,有时情绪受到抑制。因此,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是最必要的能力。碰到生气的事或突发的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一个消除激动和气愤的方法——幽默。

他说,如果你有幽默感,那么最紧张的情况,有时会引起很长时间的愤怒,就可以得到缓解。学生之所以喜欢和尊敬快乐、不气馁、不悲观的老师,是因为他们快乐,有幽默感。

他们会从每一举动中、每一生活现象中看出很小一点可笑的事。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是一个好教师和好的学生集体的重要特征。

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很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我们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不把他们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事实上,孩子有自尊,一点也不比成年人小。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教学才能成为教育。

第三、培养教师的语言素养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文中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语言是一种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专业语言。

如果老师的语言素养很好,那么他从一开始上课就很放松,学生也会很好地理解。课堂效率怎么可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首先,教师语言的纯洁性。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

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是指在使用语言时,要避免一切粗俗和低俗的下流行为。

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其次,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例如: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很关键。说什么?

怎么说?我有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在某节课上,有3个学生在底下作小动作。

我没有正面批评他们,因为我试过无数次,对这几位学生都没有用。于是,我就让他们主动站起来。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所有学生都以为我要批评他们了。

我相信那几位学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来。30秒之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了。我没有批评他,相反,我表扬了他的诚实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动作的坏***话将来一定能做大事。

我的话出乎学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没站起来的另两位学生的表情变化,一个脸已红得像红富士,另一个则低下了头。我的效果达到了,就继续上课。之后,这三位学生上课明显比以前认真了。

我想,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同样是教育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怎么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我那样说没有效果呢?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平时注意思考和积累的。

第四、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这个思想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他时刻提醒着我让赏识常驻心田。

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作为教师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教师要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学困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师还要善于给他们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所以赏识在转化学困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遭到失败时,当学生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学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时,教师要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你能做好,老师相信你……”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而当学生产生什么事都来做的想法时,当学生学会认识第一个汉语拼音“a”时;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劳动时;当学生有一次作业得“优”时,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师的不要吝惜表扬,应该由衷地肯定学生的行为。你可以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

马卡连柯说:“你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优点,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若我们不愿意表扬学生,缺乏欣赏学生的眼光,那么我们就会变得不会表场,就会使学生变得令我们无法赞美。

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舒畅,回归课堂,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成功,还给学生,赏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理解、关爱的心桥。

第五、教师要养成写教育日记的习惯

从事教学多半年来,我一直满足于做好教师的基本工作,对于学校要求的写教学总结,总是处于一种应付、畏难的状况。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我怎样写教育日记》的两条建议,对我触动很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建议每一个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

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作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科学**,而且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而我每个月完成两篇教育随笔、一个教学案例,有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没什么好写呀,写什么呢?

不就是每天上课、下课、处理些鸡毛蒜皮的事吗?同样是教师,我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说呢?

现在看完这两条建议后再想想: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可写的东西。有时候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一句话语和家长的一次交流,都可以点燃我们灵感的火花,只是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想写时已不留痕迹了。

再有我觉得善于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的问题:哪些课堂效果如何,哪个学生喜欢插嘴,哪个学生能回答比较有创意的问题。我时常看了别人写了以后才发觉,我也有这样的事呀,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写下来呢?

原来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观察,教育随笔就无从写起,所以我们要写好教育随笔必须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迹,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拥有很多的宝贵的财富。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篇7】

读给老师一百条的建议有感

《给老师的建议》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书中写的每一条建议,谈的每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着实让我收益匪浅。

他在《建议》的第22条中谈到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我被这一条深深地吸引。我想每个老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科。这不禁使我问自己,我的学生热爱我所教的学科吗?我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下面的这种现象,教学中往往有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这样渐渐的学生就开始不喜欢上数学课。那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吗?

借助生活情景,让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对一些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易懂,就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生活情景中帮助学生解决矛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的关系,我在教学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A同学和B同学是同位,假如没有A同学,你能说B同学是同位吗?同样的,没有B同学,你能孤立地说A同学是同位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一定要说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我想,如果老师在数学课上能够让学生们饶有兴致地去思考、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思考、成功的乐趣,那么,学生一定会喜欢这样的数学课,他们会乐此不疲!当然,我们也很清楚,并不是一个班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这样的,因此我们的数学课还应充分为这些学生着想,上课时老师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和教学活动,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人人都能有美妙的体验,让人人都尽可能地喜欢数学课。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与鼓励,这样学生就乐于上数学课了。

另外,要注意教学评价,不要把分数看的过重,应注意学生平时的表现,如:听课质量、作业习惯、发言次数与质量、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等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他们就能自觉地去学习、钻研、探索,就能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还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给孩子信心与勇气。有时候真的觉得心灵只有用心灵去碰撞,真情只有用真情去唤醒。虽然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但总会有各自的闪光点,我们老师应该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关怀。让他们喜欢上你这个老师,从而喜欢上你所教的学科。我想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做到这一点,引以为荣。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篇8】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感想一

这是一条多么重要的建议。要盖好房子,必须要打好地基!

今年,我突然接管了六年级的一个班。经过一周的接触,我发现许多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问题。为了每一个学生将前面五年所学的知识补回来。我们不得不在别人开展活动的时候,练习生字书写,为的是把字体变得更漂亮些,记住更多以前忽略的词语。

我们不得不在别人都在背诵的课文的时候,还在逐字逐句的读书,为的是把课文读的再流利些,再优美些。我们不得不在别人放声高歌的时候,认真的阅读课文,为的是能更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现在我们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离六年级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还很远,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毕竟,我们的地基上有裂缝。虽然补救有点晚,但我们仍然希望我们的知识殿堂能建的更高。

通过这些经历,我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敲响了警钟。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要注意提高基本的读写能力,读准拼音,写准拼音,这些最基本的工作,我们都做得很好,这样学生才能掌握中高年级以后的知识工具。此外,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都应该充满艺术色彩。如果枯燥的生词抄写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写作作业,更有利于孩子对生词的记忆。

班主任经过多年的工作,将形成自己独特的班级教育管理方法和技能。这些方法和技巧不能通过模仿发挥很大作用,这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篇9】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2篇)

最近,又轻轻翻了几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因为篇幅的短小精悍,直击要害,每每翻阅总是受益匪浅。

《给教师的建议》提到“学***是学生学***的重要动因”。对此,我深深理解,既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我们做为教师所做的事情应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换言之,我们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变化太大,做了很多作业和练习,应该为学生精心设计。

现在,读完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补充和做,不如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给教师的建议》中讲到, “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

我认为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乏味的老师吸引学生的可能也非常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乐人和动人都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呢?我个人认为,除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能最大程度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我们追求的终点。但这个终点不像一座山。如果我们一辈子或几辈子都爬不到顶峰。而且,个人的高峰并不等于整个社会的高峰。

就像在110米栏上,曾经有一个美国人阿兰·约翰逊,现在出了中国的刘翔,但是谁敢说刘翔会拿第一,明天不会是阿兰·约翰强还是刘翔?教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