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仔细挑选迷你句子网编辑认为“健康教育读后感”是最具价值的文章,阅读完之后请务必收藏下这篇文章以便今后观看。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读作者写的作品,涤荡了我们的心灵。 认真阅读文章,写出深入的读后感。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1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快乐的寒假生活。每天不断播报的新闻,不断变化着的数字,不断闪现的镜头,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我们的心。疫情的来临,导致延期开学,我们不能如期到校上课,儿童正处于特殊的年龄段,身心更易受影响,尤其是在春节寒假期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信念,保持和平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学生的心理防护,也是给学生一份特别的爱!下面谈谈为做好学生的心理防护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1.介绍钟南山院士。钟南山院士提醒我们:尽量做到不出门,出门必戴口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洗手的正确方法。2.在疫情压力下,同学们可能出现焦虑、恐慌、烦躁等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我们要坦然面对情绪的变化,不要过于敏感和紧张,积极调节。3.学会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也可以通过听音乐,谈话等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4.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在家也不要忘记锻炼身体,做广播体操、踢毽子、跳绳……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也可以促进大脑的活动。既健身又悦心。5.培养新的兴趣爱好。让生活变得丰富:比如画画、阅读、养植物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6.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做到合理有度,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学习时间,适应居家学习环境,布置学习桌,形成自己的学习小天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年的寒假很"宅",但只要规划好,依旧可以很精彩。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2

我在假期读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深有感触,特别是怎样真正的让学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已取得了大家的共识。但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让它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1、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同学们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这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3、 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办法,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3

加强家校联系,适时开展心理疏导。班主任教师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适时开展心理疏导,通过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引导教育家长合理安排学生生活起居,积极开展亲子游戏,引导教育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合理自学,适当开展室内体育锻炼,健康娱乐,放松自我。

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缓解舒压。教会孩子如何科学看待疫情,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合理安排居家活动。组织各年级开展了“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手抄报制作和“防疫小妙招”等活动,孩子们在写写画画中,心态更加平和乐观、信念更加坚定执着。班主任老师通过微信群和私聊的方式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尤其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儿童,更是送去无微不至地关怀,面对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身心,老师都给予全方位地关爱和引导。

通过各种媒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通过制作美篇、微信、钉钉等方式发布疫情防护知识、心理科普类文章等让学生正确认识疫情防控。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加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提高自身心理免疫力。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4

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我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比如:一位学生特别喜欢画画,可是处理不好学习与发展兴趣爱好的关系,教师不是扼杀他的爱好,而是进行家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还和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在教师的帮助下,这个学生不仅成绩优秀,当上“三好”学生。鉴于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还要想方设法地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指导他们做实验,搞调查,提高综合能力,等等。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高自信心,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二,是教学方法上的滲透。具体做法如下:

⒈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更不能体罚。一个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会影响他一辈子。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必要的时候,我采取“高高的举起你的左手”的教育策略,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⒉组织学生进行人格分析。

我经常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我分析,相互分析,从而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学生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讨论,统一认识,提高辨别能力。

⒊帮助学生完善健全人格。

在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又帮助学生进行了人格分析。那么,接下来,顺理成章地,我就与学生一道,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朝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样,人格教育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了。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之寒”,人格教育并非短期奏效,不会朝夕即获成功的。人格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工程,我要用自己一颗颗火热的心,去碰撞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直至生产灿烂的火花!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5

一、用成功唤起学困生的自信

学困生学***显著的特点是学***低落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不如别人,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对学困生我坚持做到勤诱导、勤沟通、勤发现、勤鼓励。当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好或肤浅时,我从不责怪他们。当他们回答问题时,我非常感激。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打开自信之门,让他们仰望学习。

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渴望表扬。表扬可以使他们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提高他们的学习精神,增强他们的信心。学困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老师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学困生基础知识较差。

有的学困生虽有学好的愿望,但学***差,往往老师讲课不能完全听懂,解题不会思考。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之外,还应依靠班集体的力量来缩小落后面,让学***与学困结对子,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穿插讨论、同桌交流,使中优生加深理解,并让学困生得到再学***会。更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要了解学困生并找出他们的闪光点

学困生由于学***,常常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厌弃和训斥,受到社会和同学的歧视,人们抹煞了他们的优点,只看到缺点,觉得他们一无是处。在班上他们抬不起头来,严重的自卑心理又滋长了他们对学***恶情绪。要改变这种局面,只能用教师真诚的爱,去温暖他们的心,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爱护,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理,使他们树立“我与其它同学一样能学好的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担任一些力所能及的职务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适时征求他们对教学的建议,让他们平等地与他人交流,让他们觉得自己和成绩好的同学是平等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于一个好老师来说,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有个性、有抱负、有志慧的完整人。

要想成为这样一个局面,教师只能用真挚的爱温暖自己的心,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消除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感,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平等地与他人交流,让他们觉得自己和成绩好的同学是平等的。

三、实行面批作业,尽量减轻作业负担

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和缺陷,进行面批作业。教师给以正确的指导是转变学困生的最好方法。例如:

教师对学困生一个个单独轮流面批作业,针对他们的错误给予指导纠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表扬,并在面批过程中帮助学困生建立适宜的期望目标。平时我经常教育学困生:“如果能够再进一步的认真学习,下次考试一定能进步等”,学困生有了适宜的期望目标,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进取心,从心里感到自己有了奔头,自己又不笨,老师又看得起。

这样,知识的火焰就会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心中点燃。努力验证实际的批作业,确立预期目标,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效果会更好。学困生最怕考试,一次次考试,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一次次的失败,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成功,逐渐丧失信心,因此,教师在课上采取设鼓励分的方法,对学困生答对的题优化打分,设鼓励分,为学困生的转化创设了条件,他们就会朝着成功的大道有信心地前进。过重的学***,过高的要求,会遏制和破坏学困生的学***,使学困生产生厌恶学***反心理,丧失学***,所以在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要求不应过高。

要坚持少学、精学,让学困生把精力先集中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上,对难度较大的知识则采取适当降低起点,减小坡度的方法。

总之,要认真做好平时经常性的改造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改改造方法,改变一些改造策略,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爱学困生,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多理解、关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多对他们渗透思想教育,使他们端正学***度,明确目的,学会学***,克服不良习惯,就能唤醒学困生,才能使他们由被动学***主动学习,达到转化他们的目的。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6

本次心理讲座主题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学生会心教部全体成员和各班心理委员参加了此次培训会。

此次培训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的内涵、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等方面内容。舒老师首先从“心理健康的标准”这一问题出发,引发同学们的思考,经过讨论互动和案例讲解让大家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同时,她引导心理委员学会如何精准判断同学们的心理问题,从而能充分发挥朋辈帮扶的力量,继而鼓励同学们正确面对心理问题,学会运用情绪调节技巧,营造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文化氛围。此外,大家还围绕心理危机的干预展开讨论,从理论和案例两个层面展开分析,提高自身对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能力。

此次培训的开展,为学院学生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有效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提高识别心理危机的能力。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7

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看,初中二年级是青少年思维发展和品德发展的质变期,是青少年心理品质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关键年龄,初中一年级正是这一质变的准备和过渡阶段。因此,能否有效地促进初中新生的心理能力的协调发展,帮助他们完成心理发展质变前的量变准备,推动他们的心理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是能否有效地防止出现过早过多的两极分化现象,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的成败关键。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紧紧抓住初中新生的这些特点,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努力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首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怀初中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怀他们心身的健康成长,注意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品质,既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又要不断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鼓起他们追求知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全面培养、发展他们的心理品质。学校的学生工作,团队工作,班主任的班级工作,课任老师的教学工作,都要以此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们的认识、情感、意志诸方面得到不断发展。

第三,注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学校生活,发展他们广泛而健康的情趣,在快乐的活动中,施以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和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第四,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生动活泼,因材施教,切合他们的实际接受能力,决不可不顾学生的心理水平,急功近利。教师不论在知识传授、教材处理还是在教法选择、课型设计等各方面,都要以学生的.心理水平和状况为依据,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为目标,逐渐引导他们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武装自己。最后,在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心理特征的个性差异,既要把握共性,又要研究个性,从而选择不同方式和方法做好每个学生的工作。

总之,帮助初中新生完成心理发展的过渡,促使其发生预期的质变是一项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只要我们的工作能像“园丁”一样辛勤的耕耘,打动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灵感,就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8

本学期,我阅读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慨良多。该书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孩子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它提倡以人为本,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采取相应教育对策为己任,加强学生的心理分析与疏导,让学生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质。该书为广大教师包括我们校医在做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时提供了良策。

整日面对学生,有时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会觉得很苦恼,虽然自己苦口婆心教导,不断地反复地进行教育,可是学生的行为表现没有改观,对于他们的教育“治标不治本”,很多情况下,有一种挫败感。

在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读到一篇文章《不妨多给孩子们贴一些美丽的标签》收获很大。

由此也想到一个故事: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让一批行为不良的人到前线去打仗。这些人纪律松懈,不听指挥,后来当局请来一些心理学家来管理他们。心理学家要他们每人每月都给家里写一封信,告诉亲人们自己在战场上作战很勇敢,能听从指挥,立了不少战功,每次的内容都基本一致。(由心理学家写好,他们只是照抄)半年以后,他们竟一个个变得像信中说的那样。是什么力量使他们都变好了呢?就是“勇敢”、“立战功”等标签的暗示作用。

“标签效应”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是经常可见的,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在学生的交往中被贴上“差标签”的.学生有时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容易消极悲观。这样的学生聚在一起,会相互影响,从而使他们缺乏信心,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泯灭了,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1、多贴正面签,禁贴反面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从在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发现并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孩子贴上正面签,正面说理,正面引导,启发自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要动辄讽刺、打击、挖苦孩子,造成孩子内心的被动、压抑,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有的孩子长期在被批评、被冷落中生活和学习,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2、多贴发展签,禁贴定论签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评价学生。如对智力较弱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较普通孩子差,我们可以通过帮助他认识自己的纵向发展来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多给学生贴发展签,以鼓舞学生信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提高,学习态度会得到改善,行为习惯也会有所好转,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多贴鼓励签,少贴训斥签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多说鼓励的话语,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就应给予鼓励、表扬,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师生气氛。家长、老师的微笑、赞许、象征性的小奖品会对那些后进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激励、促进作用。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对他们大声叱骂,不要以喝斥、讽刺、挖苦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9

读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务》这一本书之后,我有许多感悟。我认为这应该是一本面向全体教师的通识教育专著。这本书不仅有趣,而且对我有启发。

这本书从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开始,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再到学生在与人打交道时遇到的问题。由浅入深,使懂心理学的人产生共鸣,不懂心理学的人学习心理学。而每一章都有新鲜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很典型,让我瞬间了解到知识点的实用性。这让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重视学生心理训练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以前,我一直以为只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活跃的课堂氛围就是一个好老师。读完这本书,我认为一个好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又快又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一套教学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每个学生,所以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方案来教育我们的学生。

学生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每一位老师的关怀。在我们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的专职导师,我们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该参与学生的健康教育,共同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促进者。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呢?

通过阅读此书,我找到了一个法宝。

我们应该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得好不如学生自己想学,学习一定是一个痛苦而枯燥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高效地学习呢?即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让他们知道他们将从学习中学到什么,教他们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并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

正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个好老师不仅需要在知识方面引导学生,还要在为人处世方面教导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形象。

同时教师自身的健康心态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预防职业倦怠,切实维护自身的健康人格,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10

寒假抽空读了华东师大出版的《心理辅导》一书,初步了解了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原则、目标、内容和技术,包括小学生认知、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意志心理问题及其辅导,小学生品行问题、不良行为习惯、心理叛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和交流障碍的甄别与干预。

伴随当今社会的飞跃发展,儿童赖以生存的社会、家庭、学校环境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生活、工作方式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变化,学生升学的压力,离异家庭增多,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普遍接触到的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等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使得儿童心理问题纷至沓来,诸如厌学、孤僻、心理脆弱、敏感、不合群、缺乏独立能力、亲子冲突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其中,儿童的叛逆心理表现地较为明显。

通过阅读本书,总结出一些叛逆心理的解决方法:

1、教导儿童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耐心教育他们学会冷静思考,科学分析。提倡学生经常思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积极的状态和实际行动努力完善自己。比如特意选取一些错误观点在班会上让学生讨论并各抒己见,可以使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发挥逆向思维的积极意义。

2、在校园生活中,要强化校风建设。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体验和思考问题,努力对叛逆学生以诚相待并以身作则、宽容大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并爱护和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使双方建立充分信任的融洽关系,并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和合适的场合,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注意正面疏导和教育,坚决反对以简单粗暴的形式对待学生。

尤其是在德育工作中要耐心教育,对学生的叛逆言行要制怒,理智地冷处理,注意语言艺术和方式的运用,切忌空泛、唱高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小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有感、可亲、可信。

3、努力消除产生叛逆心理的社会因素。学校教育要立足于和家庭、社会方面力量的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把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消除社会上渗透到学校的各种不良精神污染,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

总之,教师、家长要互相配合,充分了解并分析儿童的叛逆心理,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掌握儿童叛逆心理的实质,了解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寻找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之一。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对学校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营造健全的社会舆论、风气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11

(一)

读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深有感触,特别是怎样真正的让学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已取得了大家的共识。但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让它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本书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 内容上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概述了小学生心理心理健康的理论,并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主线,介绍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情绪、个性、学习等内容。

第二, 第二,突出实践操作性。为克服心理学教科书理论性太强、太抽象等弊端,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选择小学生或者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的一些难题作为案例,使得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小学教师及普通家长,都可以将书中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直接用来分析与解决自己面临的小学生心理问题。讲述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活动特点,既可以帮助教师、家长更好地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可以使小学生增进对自身的认识,顺利度过人生的黄金时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俗话说得好:健康是名望、地位、家庭等等都是跟在“白的,还是一无所有。健康是拥有一切的前提,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健康对于我们而言有多重要,可是我们往往会让它在不经意间悄然溜走,留下一堆无所依附的“0”空悲泣。

读了《做自己的健康天使》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从理论上剖析了健康的重要性,更从实践指导我们如何在饮食、营养、运动、睡眠、穿戴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教会我们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不断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我们只有切实做好这些,才能成为自己和家庭健康的守护神。

首先,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是前提。健康是女性的美丽之源。拥有健康,女性才能充满活力、精神抖擞、端庄稳重、处事乐观,才能充分参与丰富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拥有健康才能有能力去实现美好的梦想,才能尽情享受梦想实现的幸福。试想一个失去健康,整天一副病态,没有生命活力,死气沉沉的人,即使她天生丽质,又有何美丽而言?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12

今日,我们学校在五楼的教室里观看了一部叫做《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养成》的电影。

看完这个电影,让我明白了:一位好的孩子,总会有一点小成绩,总会有一点小毛病,但是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开发孩子的潜力,并且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使每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那么我们的学校也会越来越好。

影片里,让我最深刻的是一个叫“小小小心愿”的小男孩在小学里发生的一件事。那一天,他一家去一家商店买东西,可是他的父亲因为车库的玻璃破碎而去世,家里的.重活不得不让他和母亲一起干活。

当时,还在家帮他缝补衣服,缝补衣服的时候,他还在家看电视,看了还不知道。后来,妈为了能让他上学,自己一个人到了城市里。他的爸爸也是一个小偷,家里穷,就用这个东西,偷别人的东西。但是他的妈妈还是不能容忍他,她把自己身上的钱,都给了那个小男孩,让他上学。

看完这个影片,让我明白了:要学会自己管自己的道理,不要再依赖家长,因为家长们都是为我们学习,不管是谁,如果你没有学会做一些小事,那么你也会失去上学的机会。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13

我在寒假期间读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深有感触,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上好,怎样真正的让学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共识。然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的实践性工作,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使我深受感动。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情感和意义,使之**于实践,应用于实践。

1、 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

提高学***;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点是活动中的体验。它不能是为了活动的目的。活动应该有主题和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3、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知。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同学们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握方法。

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 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时进行真诚的自我分析和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少自我防卫心理,真正表达自我,安全地探索自我。然而,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

(3) 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作,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验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发现自我、改变自我。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主体的能力,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及时利用课堂学习解决问题,从而不断调整自我、成长。

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人生观,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的朝阳年代,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失败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如何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正确的面对成功和失败,是我们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们班主任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以积极的行动来弥补我们在这一薄弱环节的不足之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本学期,我坚持读了学校定的杂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本刊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倡导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相应的教育对策为己任,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分析和疏导,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健康的心理素质。

整日面对智障儿童,有时在对他们的班级管理中会觉得很苦恼,虽然自己苦口婆心教导,也不断地用一些思想灌输反复教育,可是学生们的行为表现也是反复,对于他们的教育根本也就是“治标不治本”的,很多情况下,作为教师自己都有一种挫败感。有时也会觉得是不是这个孩子不能教育好了,他就是一个“坏孩子”?

在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12月一期,在刊首语读到一篇文章《不妨多给孩子们贴一些美丽的标签》收获很大。

由此也想到一个故事: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方让一批行为不良的人到前线去打仗。这些人纪律松懈,不听指挥。

后来当局请来一些心理学家来管理他们。心理学家要他们每人每月都给家里写一封信,告诉亲人们自己在战场上作战很勇敢,能听从指挥,立了不少战功。每次的内容都基本一致。

(心理学家写的,他们只是抄袭)半年后,一个接一个,他们变得像信上说的那样。是什么力量使他们都变好了呢?就是“勇敢”、“立战功”等标签的暗示作用。

“标签效应”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是经常可见的,它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但在学生的交往中被贴上“差标签”的学生有时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容易消极悲观。这样的学生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导致他们缺乏信心,对学习失去希望和兴趣,要求降低。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最后,标签的暗示作用也成为现实。

1、多贴正面签,禁贴反面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从开学第一天起,就要善于发现、巩固和发展孩子们的一切美好事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寻找孩子的亮点。多给孩子贴上正面签,正面说理,正面引导,启发自觉,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不要动辄就讽刺、打击、挖苦孩子,造成孩子内心的被动、压抑,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不会有良好的效果。有的孩子长期在被批评、被冷落中生活和学习,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2、多贴发展签,禁贴定论签

事情总是发展变化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从发展和变化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弱智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通过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纵向发展来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进步。应多给学生贴发展签,以鼓舞学生信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极性、增强学生学***机。

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学得更高、学得更好、行为也更好,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多贴鼓励签,少贴训斥签

多说鼓励的话,只要进展不大,就应该给予鼓励,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弱智学生特别喜欢听到父母或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经常得到家长的喜欢,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认可和学习。

家长和老师的微笑、赞许、象征性的小红花或纪念品对他们好的行为***成往往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时刻意识到学生与自己是完全平等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对他们大声叱骂。不要以打声喝斥使他们产生恐惧心理,“畏而不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当真正自己这样做,给孩子们贴上一些正面的标签,会发现,孩子们对于老师或者同学们发现的自己身上的优点都很是开心,自我也在鼓励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了。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14

第一章健康人格决定幸福人生

(一)教育荒废与新人才观

观点:对人格教育的忽视就是荒废了真正的教育。

1993年写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中国教育的一场大讨论。我发现日本从成年人到儿童都在工作,这是教育的结果。由此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结论是: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必须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

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让人放心的人,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辉煌,都可能随时崩溃。

著名教育专家吕型伟先生深刻地说:什么是人才?人才是有“人”和“才”两个字组成的。越是有才不是人的人,危害越大。所以人才先要**,其次才是成才。

建议作父母的不能只为孩子的学业乐此不疲地操劳,应该多多关心孩子的情绪,一个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化解一些不良的情绪,对他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二)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

我们今天的父母对孩子是充满“孝心”的,惟恐孩子吃不好,穿不好,玩不好。但是孩子们对父母和祖母孝顺吗?

观点:孩子的错是大人的错。孩子们的许多缺点是由我们作为父母的辛勤工作造成的。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和父母分享的习惯。建议广大的父母们,你在家里吃东西,不管什么好东西,最低原则是每人一份,要让孩子心里有别人,有好吃的要大家一块分享,从小让他有分额意识。这就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

培养一个习惯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培养孩子的孝心只要让他把好吃的先给奶奶爷爷送去一份,几个月过去,习惯就形成了,以后他就会把孝敬老人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正如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作者说60年代困难时期任何时候盛粥,都先盛一碗米最多的给妈妈吃,因为母亲是最辛苦的人,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孝敬父母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保持下来,所以说,明智的父母要藏起一半爱心。

对父母要永远保持一种愉悦的脸色、态度,这才是孝敬,把一碗饭“吃吧”,“啪”的一声放在父母面前,就象喂动物似的,这叫什么孝敬?

对孩子来说,没有孝心,就没有爱。

陈云庆的感受:在生活中我们也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吃,有时自己不吃,毕竟生活条件有限,我们不需要特别加餐,而孩子需要加营养,只好省给他吃,可是就怕以后培养出自私的家伙。

(三)诚信与做人

成功的第一因素是诚信。如国的国财务人员做了假帐,他们就再也不会做财务工作了。在德中国留学生考试存在信用危机,值得我们反思。

世界上一些大企业家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诚实。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基础的,诚信是沟通的原则。

诚实需要从小培养。我们应该一点一点地培养孩子们的诚实,培养他们的各种良好习惯和品质。要引导孩子:不要轻易答应别人的事,不要轻易地大包大揽、许诺,一旦答应的事,就要牢牢记住,努力去做。

观点:孩子们看着父母的背长大。

孩子们在模仿和观察中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大人树立榜样,孩子才能学好。**是儿童的榜样。事实上,你所做的比你所说的更重要。孩子们看着你长大。他们在观察学习。

在现实中,从家里出来的孩子,甚至走路说话都像。

(四)成长与责任

观点:儿童的责任感往往被成年人剥夺。中国父母有让孩子逃避责任的传统。孩子跌倒就去怪地、怪树,地有何罪?树有何罪?

中国父母习惯与保护孩子,承担责任,照顾一切。中国孩子闯了祸,是父母去反复赔礼,道歉,上医院,乱七八糟的事情都由自己扛着、忍着。但是,犯错的孩子只会轻声地说一声对不起,将来的孩子不会有责任感。

美国小学生每日家务时间1分2小时,韩国为0分7小时,日本为0

4小时,中国是11点3分2分钟。跟踪20年后发现,爱干家务活的和不爱干家务活的孩子失业率是1:

15岁。犯罪率是1:10,收入差距是20%。也有喜欢做家务的孩子。他们离婚率低,精神疾病也低。

建议:我们都在受苦。我们不能再让孩子们受苦了。让他们过上舒适的生活。这种观念对儿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要下狠心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体验到这个责任,比如上学迟到了是由于自己赖床,父母千万不要送,就让他迟到,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如果你伤害了别人的东西,你应该让他工作挣钱并交罚款。孩子是在经历中成长的。他们经历的越多,感受的就越深。

观点:孩子再远,大人再退,这叫成长。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大人尽量不要替他去做。

第二章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

(1) 给孩子们自由时间

案例:2001年3月,上海一名中年妇女被女儿用水果刀刺伤四处,其中一处仅1厘米离心脏。

女孩叫邓宇。她小时侯,母亲不允许她有自己的时间表。一切都由她母亲决定,她的行为也受到她母亲的密切监视。不许她和身边的朋友交往。这样一来,母亲不仅支配了女儿的所有时间,而且阻碍了女儿的童年和快乐,扭曲了她正常的世界观,至少扭曲了她的人生经历。

女儿工作后,她害怕自己会学坏,还对她实行经济垄断。她母亲每个月都会把她所有的工资拿走。此外,她每天上班时,父母都要带她去十字路口。父母的控制让她想到了逃跑,最后用水果刀捅向了母亲!

反思:如果父母能对孩子宽松一些,如果给孩子一些自己可以安排的时间,如果能让孩子有一些自己的朋友,如果能用一个普通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事情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结局。

如果您控制了孩子的所有的时间,也就意味着您控制了孩子的生活、快乐和意志,这样给孩子带来的必然是被剥夺自由的痛苦。不能指望被剥夺自由的人是独立的、有思想的和有创新精神的。

个性健康的人是自由的人。自由支配时间意味着孩子们有机会充满激情地实现自我,并以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己。剥夺儿童的自由时间实际上是剥夺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的独生子女,自信心更强,有更强的成功需要,能更多的发现生活的乐趣。

建议:1。每天给孩子们留出空闲时间。给孩子安排过多的学习活动,他会成一个机器人,在大人的紧张安排下会他失去自我,以致越来越懒散、麻木和消极。

2。学习时间和玩耍时间要分开,否则他会边学习边写边玩,养成磨蹭的坏习惯。

(二)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

观点:与其包办代替不如勇敢放手

学会解决冲突是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孩子之间有冲突。最好的办法是把解决冲突的责任和权利留给儿童,让他们自己解决冲突。父母不可能永远跟着他们的孩子。勇敢放手,让孩子尽早学会自己解决矛盾,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正是通过辩解、说理和争吵,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渐渐长大的,孩子在自己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也会学会进攻、忍让,学会怎么去面对胜利和失败。

建议:1.父母知道孩子遇到冲突以后,不要想着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委屈,也不要偏听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词。

2。把处理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当矛盾无法解决时,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指导。

三。教孩子们一些处理矛盾的聪明方法。如果孩子想发脾气,可以叫他用转移的方法,离开让他不开心的地方,以后在说。

当孩子觉得委屈时,可以让他运用释放法,到旷野里尽情地蹦跳,或大喊大叫。您还可以让您的孩子做使他开心的事情。

4.要及时制止伤害行为。如果冲突中发生打架,家长应尽快制止,以免意外伤害。

(三)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和家庭把主意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孩子的表现上,从而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而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智力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例如与人合作、自我激励、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等。

独生子女比以前有了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也带来了家庭和社会的纵容和放纵。一些基本的技能应该让孩子去完成,一些生活常识要教给他,让他去体验生活,比如别人交钱,你收时要数一下,不要过于相信别人;可以给孩子20元让他买菜、配菜、烧菜,让他学会人生规划。

光有好的学习成绩并不能证明这个人将来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设想:本周和孩子一起去买菜

建议: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

1.相信孩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关键是如何挖掘这些潜能。

2.对孩子大胆放手。教育家陈鹤琴说:“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说得是要对孩子放一只手,有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

3.教给孩子一些生活常识。

逃避不能帮助孩子真正长大。生活常识多了,胆子也就会大一些,能力也会有所增强。掌握生活常识是学会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学习。

(四)改变“标准”的评价体系

好奇心,想象力,挑战和冒险。

调查发现中国小学生冒险性弱,说明儿童对于那些打破常规、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行为心存疑虑,闯劲不足,缺乏进一步实践的勇气。胆小、不敢冒险已成为当今小学生最突出的缺点

21世纪是崇尚创新能力的社会,家庭和学校不仅要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还应该注意鼓励儿童具有创新的勇气和求新求异的实践探索。

通过对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心理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他们有以下共同特征:

(1) 对自然和科学现象的广泛而深刻的兴趣

(2) 我从小就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想象力

(3) 强烈的自我成长和成就动机

(4) 高度创新、独立、求异

(5) 反潮流精神,不追求物质利益

(6) 刻苦、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然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教育不提倡除以上第(6)点之外的任何东西。我们的传统文化鼓励服从而不是独立;鼓励中庸、随大流,而不鼓励竞争、冒尖;鼓励安全,而不是异想天开;鼓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鼓励个人的独特性;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兴趣当做自己的兴趣,而不去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和好奇心。

研究发现应试教育是导致中国儿童胆小的第一因素,只有彻底变为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给予激励,也许会解放孩子的想象力与幻想力,从而造出有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建议:1。提醒孩子们随时随地注意身边的事物。多带孩子游山玩水、听**、看画展,鼓励孩子和别的孩子一起做游戏。

2.引导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让孩子从“看”深入到“想”,如对于小闹钟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闹钟能走”等问题,拆开小闹钟,这样他就有机会观察到更丰富的内容,想象力也许由此得到引发。

三。告诉孩子们观察事物的正确步骤。

4.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不断地为孩子们提供熟悉事物的陌生用法。

5.培养想象的心态。

家长要学会培养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发展和接果的宽容、理解和接受。

第三章捍卫孩子的权利

(一)尊重儿童的权利

健康教育读后感 篇15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如人的生理健康标准的具体和客观性,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保护人们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意义。

通过本次观看直播,我深入了解了更多关于心理常见问题以及心理问题现象,发现很多人存在心理问题,其中绝大部分为亚健康状态——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对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不威胁人的生命,原则上可以通过虚弱显示出这种疾病的前症。我们一定要对心理问题充分重视、关注。

庄子言“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吕氏春秋·尽数》也道:”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同样,精神是人之根本,失其神则万事不便,不足长寿,极大影响了生活品质,人身健康。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大学生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我们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