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篇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相信绝大多数对《共产党宣言》有所耳闻。但我们也勿容讳言,相当多的人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并不十分熟悉,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为无论是发表的时间还是发表的地点,它似乎距离我们太“遥远”。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是伴随着它。西方有美好蓝图“乌托邦”,我们中国古代同样有“大同世界”的美妙愿景。正因为思考与行动,人类从远古走来。

正因为思考与行动,一切创举才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若干年后则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逐步确立了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全社会每个资本家都想尽可能地多赚钱,于是竭尽所能增加生产,然而分配给劳动者的消费资料占社会总产出比例过低,分配给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占社会总产出比例过高,这种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占比的绝对失衡导致生产能力越来越大、消费能力越来越小,最终引发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洪流,同时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征不可避免地破坏着原有社会财富分配关系,社会阶层和财富分化越演越烈,工人阶级持续赤贫化,整个社会财富源源不断向资产阶级集中,形成了广大无产阶级丧失所有财产,资本家拥有全部社会财富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工人阶级完全沦为了资本家的生产工具和雇佣劳动力。常言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整个社会由此逐步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阵营。

18世纪,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没有完全对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这种冲突和对立,也消除和解决了这种冲突。在此对立阵营中,资产阶级占有社会全部政治权力,无产阶级承担着社会全部政治义务,无产阶级越来越不满意这种权力义务的失衡,遂团结起来形成拥有共同利益诉求的群体组织,要求重新进行权力义务分工。《共产党宣言》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讲话,无疑是对新时期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一种警觉和鞭策。它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的初衷和根本。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促使我重新捧起了这本久违的小册子,认真进行通读、细读、研读,并引发了几点肤浅的体会:

“徘徊的幽灵”: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浪漫主义的风格,诗词一般语言,便是《共产党宣言》开篇之语,这似乎与政治意识十分浓厚的文体格格不入。然而,正是这个自贬为“幽灵”的“势力”向所有的“当权者”,向全世界阐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社会形态的不断更迭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制度本身的缺陷、自身无法调和的矛盾,必然导致其逐步走向消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终将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唯一选择。这种替代和胜利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实现。因此,《共产党宣言》在最后发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强劲,也是最通俗、最具号召力的呐喊: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毫不夸张地说这篇宏伟巨著、经世之作,是思想觉醒、理论成型,是共同纲领、行动指南。正是由于有了它的影响和指导,巴黎公社胜利了;正是由于有了它的影响和指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诞生了;正是由于有了它的影响和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正是由于有了它的影响和指导,由10多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

所有这些,充分彰显了《共产党宣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剖析和正确判断,有力指导和鼓舞了不同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反过来,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践又更加有力证明了《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理论,尤其是无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论述的正确性。因此,尽管《共产党宣言》发表了170年,但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认识和判断并没有过时,对指导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理论基础并没有过时,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目标并没有过时,仍然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思考和借鉴,进而进一步增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苏联解体:实现共同理想的曲折道路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的巨大变化,一些人动摇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迷失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这些事件确实对社会主义阵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我们对此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清醒的认识,毫无疑问,把原因归全部根于体制和制度显然是错误的,就因此而否定《共产党宣言》所提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更是错误的。

正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之所以出现局部的倒退和蜕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渗透破坏的外在因素,也有某些社会主义国家自身巩固不力的内在因素;既有理论与本国实际结合不紧的脱离实际因素,也有理论与时代结合不紧的脱离时代因素;既有在理论宣传引导坚守不够的**因素,也有领导人自身素质的个人因素。

但我们也要看到,它只是康庄时代大道上的一个小岔子,只是绿色理想树上的一片小黄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岔子最终会收敛,黄叶会掉下来。因此,不能以概而论,更不能盲目。要坚信:

《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理论原理没有过时,《共产党宣言》指导的革命实践没有失败,《共产党宣言》预示的理想社会终将实现。然后在思想上、理论上和实践上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信念,支持自己的方向,自觉校准自己的生活坐标,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辉煌的中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独特经验

回顾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在中国大地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着同样的理想和目标,从事着救国救民的事业。在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时,两个阶级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他们的矛盾如此尖锐,斗争如此激烈,书写了近半个世纪的20世纪中国历史。

《共产党宣言》流入中国的时间并不太久,但一旦流入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诞生了理论与实践最佳结合的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经验。何为正确理解和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我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给出了我们正确答案——从中国当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中国社会和改革实践,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它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在一起,诞生了毛泽东思想,经历28年的浴血奋战,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从此“站”了起来;它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在一起,诞生了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经历了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国从此“富”了起来;它与中国新时代的实践结合在一起,诞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十八大以来几年的飞速发展,实现了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使中国从此“强”了起来。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由于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使我们国家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发展奇迹,使我国在2010年成功的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生活和工作在新时代的中国人,作为正在学校的博士研究生,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应该需要在感到庆幸和幸福和同时,更应该激发我们的全部热情和斗志,把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目标、重点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完成自己的学业,努力投身与国家的科技事业中,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建设和发展我们的国家。从现在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强大的祖国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篇2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以《资本论》为例

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之一,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揭示了其内部规律,还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在读完《资本论》之后,我真正领悟到广义上讲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高深的学说,而不仅仅是某种泛泛而谈的“主义”。

首先,我被书中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深度剖析所震撼。马克思在书中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方式的组合,它包括财产私有制、商品经济、雇佣劳动等方面。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易的特点进行梳理,发现了“等价法则”的存在,即不同种类的商品可以通过一定的比例互换。而商品的价值则是通过劳动来决定的——劳动是商品的“母体”,和劳动量成比例。同时,马克思也揭示了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的剥削过程,强调了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这样的剖析,让我真正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骨骼”,以及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根源所在。

其次,我感受到了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早期探索。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阐述了合作社的特点,并且提出了共同所有制的主张。马克思认为,合作社可以减轻工人的负担,降低商品的价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抵制资本主义的能力。而共同所有制则是将生产资料完全归于全体成员的公共财产,消除私有制的剥削,实现自由个性发展。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萌芽,也了解到了马克思在早期思考社会主义问题时所付出的努力。

此外,我还发现《资本论》对于劳动价值论的深入剖析,让我对劳动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入。马克思阐述了“自由劳动”和“强迫劳动”这两种重要的概念,指出了社会使用价值的来源——劳动,以及由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在他看来,劳动力是一种“商品”,进入市场后会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而由此引发的劳资矛盾,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原因所在。本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应该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不断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的《资本论》既是一部经典的经济学著作,又是一部可读性较高的社会学著作。通过阅读它,我切身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对于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阅读马克思的著作,除了具有学术性质,还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篇3

第一类是从外延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列宁曾经从这个意义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他们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意和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国情的特点而创立的新理论。列宁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这个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二是从内涵的角度,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作出了不同的界定。第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世界观体系;第二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第三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第四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第五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应该说,五种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界定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本质,但是任何一种界定都是对另一种界定的否定,都带有片面性,从而也就难以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我个人同意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是一个整体,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部件是一整块钢。割断任何一部分都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

尽管人们对列宁的这一说法有一些不同看法,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内容的确还包含许多丰富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说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篇4

一、《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

1841年12月24日,普鲁士政府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用虚伪的自由主义词句掩盖其专制主义的出版政策,以取代威廉三世颁布于1819年10月18日的“旧”书报检查令。此“新”法令由于其字面上的保障言论、出版自由而迷惑了相当一部分人。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令”就是官方的批评,书报检查的标准就是批评的标准。书报检查令明显地印刻着“官方的容颜”,代表官方的立场。无论是这项法律本身还是执行它的检察官都不可避免的披着虚伪的面纱。检察机关“不仅调整个别公民的行为,而且调整社会精神的行为。”因此,国家的一切行为都在检察官的掌控下,公民得不到应有的自由权利。他进一步分析得出,检察官纵然是行使法律指令的工具,但法律本身存在更多的问题。检察官也就成了专制法律的牺牲品。而法律本身也在玩弄文字游戏。马克思辛辣地嘲弄道:“我是一个幽默家,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

从1835年到1842年是马克思从康德主义向黑格尔主义的转变时期。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法哲学观,即新理性自由主义法哲学观。在资产阶级激进政治的运动的发展,争取民主反对专制、崇尚理性摒弃神性、追求自由否定强权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抨击专制法律并深入分析了法与自由的关系。人类的各种自由从来就是存在的,只不过有时表现为普遍权利,有时表现为特权。马克思以其敏锐的眼光看到其专制,他强调人的自由,尤其是精神的自由,他认为人的精神存在的样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将这种自由的精神扼杀,最终只能滋长专制和愚昧,世界最终会变得黑暗。但是检查令却指定用一种形式、一种风格来表现精神,即严肃和谦逊的态度,这种规定本身就是对自由创作的一种抹杀和限制。

二、《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自由观的解读

在马克思看来,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因此新闻出版自由就同时是人的类本质的表现。这里实质上是采用黑格尔哲学的语言,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包含的观点推到了极点上。这里指出了新闻出版自由的重要性,新闻自由作为一种充分体现人类意志自由的自然权利,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强调与张扬。同时马克思提出了自由的整体性,个体自由与社会自由的关系。自由的每一种形式是相互制约的,新闻出版自由作为自由的一种重要形式,若其不能得以实现,就会影响和限制其它形式自由的实现。正如作者说没有新闻出版自由,其它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自由是普遍存在的,是整体存在的,马克思“所主张的自由,不是少数人的自由,而是人民的普遍自由;而自由的形式也应具有普遍性”。自由的每一种形式是相互制约的。人类自由的存在,强调个人在现实世界的独立地位和独立意识。柏林的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理论亦强调自由不受他人干预和限制,自由要自己依赖自己,自己决定自己,而新闻出版自由是个人独立地位、独立意识的集中体现,若其得不到真正实现,人类的其他自由就会成为泡影。

三、早期马克思法律思想自由观对黑格尔法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哲学思想受黑格尔的“理性说”的影响较深。黑格尔认为,国家是精神本质即理性的化身,是每个人的国家;人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和法律,而国家和法律都应保护全体人民的自由权利。马克思接受了这个理性说的基本观点,井作为其法律思想自由观的一个重要哲学思想基础。马克思从人的精神自由来考察出版自由。他认为,人的理性是自由的,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人类的本质。因此,出版自由本身就是人的思想的体现、理性的体现、道德本质的体现。马克思就是在以下这些方面接受了“理性说”,并拿起这个武器,猛烈地抨击封建社会的书报检查制度、努力地争取出版自由的。马克思认为,出版自由是一种伟大的天赋特权,是一种先验的存在,是人所固有的东西,是人的理性最美好的东西,而限制出版自由等是同人类的精神自由相对立、是对普遍理性和精神的压制与迫害。

然而,马克思又超越了黑格尔自由观的“理性说”。黑格尔的“理性说”,虽然有它的进步性,但是他认为,出版自由要以服从国家利益与政府的同意为前提,这实质上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拥护普鲁士的专制国家制度,结果只能是少数人的政府、官员的自由,而非一种普遍的自由。马克思认为,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精神的体现,是人类自由意志的体现,出版自由就是要废除书报检查制度,制定出版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使人民有真正而充分的自由。从这点上看,马克思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因为这个时期马克思不仅从理性的角度去争取个性自由、出版自由,马克思首次运用阶级分析法,对议会各等级代表对待出版自由问题采取不同态度进行了中肯的分析和评论,站在人民的角度,主张以出版法代替检查法。马克思的阶级观点和革命意识已初露端倪。“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篇5

你在寻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读后感受吗?接下来,我给大家带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读后感受。欢迎阅读和参考。我希望他们能帮助你。

150年前,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曾请教恩格斯“折旧”的问题。恩格斯说,工厂应对设备更新换代对利润的影响就是使设备(机器)在新一代设备(机器)面世前,折旧为零。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设备(机器)连续运转,以运行时间累计完成,而赶在设备更新所需要时间之前。

这就是“折旧”应对设备在未完成折旧之前,而出现新的设备带来“利润”影响的方法。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150年前“折旧”的对话,设备折旧与设备更新已经形成竞赛,一方面购入设备的工厂要赶在新设备面世前折旧完成,发挥设备100%的应有价值,连续不断地运行设备,以实现设备折旧的年限改为实现设备的“累计运行小时”,对“寿命”有了不同角度的重视,“流水线”应该与此有关(卓别林电影有了新认识)。

另一方面,“设备生产企业”也会竞赛“设备使用企业”,以保持“领先”,维持原有“使用年限”平衡,即加快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缩短新设备研发周期,在旧设备累计运行时间完成折旧前,推出新设备以促使使用企业购买效率更高的更新产品,产生“淘汰”旧设备,而不是“报废”旧设备。

设备使用与设备更新双方的“竞赛”促进了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解决“经济危机”的良药,是保持领先的前提。英特尔认同将“手机研发的最优秀人才吸引到企业”就知道了手机的未来。列宁说,赶超发达国家,首先要赶超人才。

无不表明“研发”新设备(机器)是产业链顶端。因此,当今世界的竞赛是“研发”的竞赛,是“人才吸纳”的竞赛……

马克思、恩格斯150年前“折旧”对话为我们提供了折旧影响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的基本原理。以下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和文章选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就是为广大研究生的需要而选编的。收入《选读》的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一些主要的著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则以收入《选读》的著述为主体,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及其相互结合上,作了一些必要的梳理和解说。

读了这本书,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点了解,真正感受到了他博大精深的思想。粗略纵览了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对现实更有了切实的体会。对于几个伟人,也深感佩服。

读了此书,我受益匪浅。让我且思且行。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的。我们必须真正地学习、理解和掌握本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我们逐渐认识到,学习儒学的作品不仅要用来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而且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工作。

因此,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必须把学习和考试统一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和境界,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一步指导中国建设,正是因为它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适用中国的国情,所以,学***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学***思主义,进而理解中国化理论成果,并用以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篇6

在老师的推荐下,好不容易在图书馆借来了一本厚厚的《马克思传》,准备好好地去了解一下伟人的传奇一生,想知道是什么成就了如此一伟人。然而,那种愉快的好奇心随着翻阅几页《马克思传》逐渐地消失,第一感觉是这种书有点枯燥和深奥。后来,慢慢地静下心来品读,逐渐的有点喜欢读《马克思传》了,从中也收获了不少。

从书中我了解到马克思的一生竟是那样的坎坷。想想自己碰到一些倒霉的事总是喜欢抱怨,觉得上帝不公平。然而,马克思在坎坷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的坚持不放弃的精神带给我心灵上震动。我以前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跟马克思一生的坎坷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自己实在是太幸福了。他的坚强,乐观深深地震撼了我。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是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段话是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的话,之所以引用这段话,是叹服17岁的马克思就有着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理想。而我们呢?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大学里就有如此多的自由安排时间,也不再像高中一样有老师、父母管着,不像高中那样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然而面对安逸的生活,自由的大学氛围,曾经满怀梦想的我们渐渐变得懒惰,早把曾经许下的理想抛到老远。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同时挺多人过得很茫然。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要是自己一直这样茫然的下去,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大学里混日子,那么四年后的自己将会是这么样呢?我不禁扪心自问起来。我也感觉到了危机,再不行动,再不努力奋斗,难以想象毕业后的情景。

“患难见真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让我很感动,同时也给让我很羡慕,在内心深处更加唤起了我对友谊的渴望。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难,要维持一段已有的友谊更加困难。朋友之间需要宽容。而如今,生活中的我们常会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争吵,甚至打架,最后变成了敌人,其实大学能成为同学已经是莫大的缘分了,能成为室友更是难得,来自各个地方的我们能够相聚在一起,要好好珍惜彼此之间的缘分,平时多谦让一点,收获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最美的友谊。

虽然没有全部读完《马克思传》,也没有透彻理解每一章每一节,也没有完全领悟到马克思一生中伟大的思想,但却也从中学会了一些东西,思想上得到了一点点升华,对生活多了一些思考。了解了马克思坎坷而又坚定的一生经历,让我多了一份勇气去面对困难。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篇7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下面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小编,供大家阅读后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些天读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这本书在培养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的基本原理。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正是由于马克思的主义的传播,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相继出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伟大举措。马克思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创立新哲学的过程中站在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上,坚持了彻底的辩证法,从而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给“批判“以正确的规定,说明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他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理论探索的一生就是反思的一生,他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新哲学过程中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主观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哲学以及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三次伟大的决裂。在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活动中,他对人类思想史上的杰出文化成就进行了两次伟大的综合。第一次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马克思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学过程中,创立了唯物史观;第二次是在马克思的晚年,马克思在研究认人类学的过程中,反思自己以往的理论,写下了大量的人类学笔记及有关论著,对唯物史观做出重大发展。

黑格尔在谈到如何研究哲学时有一个一场精彩的名言——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是因为,真理是过程,任何真理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从片面到比较全面,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相对真理到道绝对真理的渐进历史过程。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把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以前周的目标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现在我们应该为祖国的强盛而奋斗,我们可以说马克思是勤奋的天才,经常不分昼夜的工作,在动荡的日子里很多时候都是通宵达旦的工作,直到身体实在不能支撑的时候才停下来稍作休息,他对工作的热情与执着值得我们学习。

马克思的许多著作是思想史上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作为21世纪的**,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服从他,继续他的思想解放事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的基本原理。以下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和文章选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途径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就是为广大研究生的需要而选编的。收入《选读》的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一些主要的著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则以收入《选读》的著述为主体,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及其相互结合上,作了一些必要的梳理和解说。

读了这本书,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点了解,真正感受到了他博大精深的思想。粗略纵览了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对现实更有了切实的体会。对于几个伟人,也深感佩服。

读了此书,我受益匪浅。让我且思且行。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的。我们必须真正地学习、理解和掌握本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我们逐渐认识到,学习儒学的作品不仅要用来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而且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工作。

因此,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必须把学习和考试统一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和境界,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一步指导中国建设,正是因为它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适用中国的国情,所以,学***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学***思主义,进而理解中国化理论成果,并用以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篇8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的,必须真学真懂、掌握精髓,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不仅要用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还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工作。因此,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一定要把学习与思考统一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一步指导中国建设,正是因为它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适用中国的国情,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理解中国化理论成果,并用以指导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应该紧贴实际,要紧密结合单位和个人实际,以我们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就拿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地方,导致一些后果,带来一些弊端。譬如城市规划的随意性,导致城市建设中,拆了建,建了拆、马路拉链等不合理、违反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建设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很多珍贵的资产无法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社会发展不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低标准之一,我们不能孤立的、静止的看待问题;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导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现象频出,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着眼于从中汲取思想力量,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为目的,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提高,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