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革命者观后感”的内涵让我们了解更多有趣的事情。你有没有考虑过借鉴优质的作品名观后感呢?在观看完一部影片后,好的片段会一直在脑海中回放,观看完作品后,心中不禁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 我们应该将心中的感动深深地刻在纸上,观后感可以很好的锻炼我们的总结能力和思维能力,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

革命者观后感【篇1】

《革命者》讲述了1912年-1927年期间,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怀抱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启发民智,带领大家走上革命之路。下面是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的革命者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革命者观后感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电影《革命者》让屈辱的历史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中国孩子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用鲜血铸就祖国。整部电影以李大钊先生的革命历程为路线,引导我们深入了解黑暗时期。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先驱和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为了寻求拯救国家的道路,他独自去日本学习,遇到了张世钊、吴弱男等革命朋友;他走进底层群众,激发了工人阶级的抵抗精神;他在学校教书,点燃了学生们保卫祖国的热血之心。大钊的精神铸就了民族的灵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肩负道德,美妙的文章是大钊生活的辉煌写照。他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而且以无私、坚定、不屈、艰苦、简单、正直的品质为后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始终激励着学生。

如今,李大钊的精神已经成为积累的精神核心。许多学校开设大型活动,如学生业余党校、选拔大钊班、寻找大钊足迹、成立李大钊思想研究会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李大钊同志在中国革命史上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谱写的壮丽篇章,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不懈努力,永远推动前辈创造的伟大事业!让大钊的精神在我们身边闪闪发光!

革命者观后感

李大钊,这个名字对我们周围的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今天,我们陪同张浩佳阅读了《李大钊的故事》,这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灵感,鼓励我们树立努力工作、决心为国家服务的崇高目标。

为了寻找救国之路,他身前往日本留学,结识了章士钊、吴弱男等革命朋友,寻找救国之路,献出了他38岁的伟大生命。六年后,为了给李大钊烈士的葬墓,鲁迅、李田光等一百多个知名人士捐款在墓前立起墓碑,人民永远记着――这就是革命史上的丰碑。

我们在这幸福的今天,不愁吃穿,但是我们中间能有多少像李大钊烈士那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奋发图强。不应该浪费光阴。在我们身边,爱国也许不需要像李大钊烈士那样奉献一生,但我们勤奋学习,报效国家也是爱国行为呀。我们身边像这样的烈士很多,也有许多人不知道他(她)们的名字,也许没有多少人了解他(她)们的历史,但是,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活在我们的烈士丰碑上。爱国有很多表现方式,我们勤奋学习,奋发向上就是爱国。长大了,奉献我们的成绩,报效祖国也是爱国。也许你默默无闻,也许你没有什么功绩让人纪念,但是从现在开始,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敬仰的爱国之士。故事里,李大钊烈士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与热诚待人的优秀品德深深地感触着我们,是我们宝贵的精神粮食,他自幼父母双亡,在爷爷的抚养下成长,然而他并没有放纵自己,依然刻苦学习。在他四岁的时候就会认字写字了,而且学习非常认真,只要读起书来,最喜欢和他玩的猫也养成了即刻远离他的习惯,甚至有时连打架的麻雀坠落到窗前都没有发现。读到这里,我们教育张好家学习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最后是一种嗜好。俗话说,破万卷书,行千里路。只有书读的多了,且认真读了,方能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人生观与远大的人生抱负,才能为自己将来多彩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他大学时代“豪杰之士,肝胆照人”的高贵品质上。他待人热忱、不分贵贱,一年冬天他刚从报社领回一笔稿费以解夫人家用之急,不想路遇一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老人街中行乞,便不假思索的将所有稿费交给了老人,当时他只想到;老人再不吃点东西,很快就会死的。种种这些事,映射了他舍己为人,值得信赖的忠贞气节,为他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五四”运动,参加创立中国共产党等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虽不能像他那样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伟人,但我们总会成为当代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吧,加油……

革命者观后感

每每想到七月,总有一番独特的风景。江南,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南湖上的一叶小船,承载了一份特殊的使命。然而就在这烟雨江南,水波轻漾的南湖,12双手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它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中国人民前行的道路。

鲜红的旗帜上一把镰刀和铁锤似的图案——便是党的旗帜。它凝聚了多少人的鲜血与汗水,多少中国人民铿锵的誓言。

回眸党的历程,它是艰辛的,是坎坷不平的。同样是时光的道路,那段光阴却是洒满了鲜血。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铁索桥锁链支支吾吾的声响,言说着往日的艰辛;100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狰狞的面孔,寒光闪闪的刀,他坚毅地喊出:“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还有监狱中的叶挺,尽管敌人百般诱惑,他却轻蔑地说:“人的身躯怎么能从狗洞中爬出!”

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华夏儿女,为了争取民族的自由和人民的解放,抛却头颅,洒尽鲜血,奏响了一曲曲英雄凯歌!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那些峥嵘的记忆,怎么会忘怀,恍若已经深深的铭刻在脑海中,永不褪去。

有人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_年的浴血奋战,1949年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横空出世,东方的雄鸡,开始惊天震地。而今天,中华民族燃烧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复兴之梦,获得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20_年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到20_年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从20_年的奥运会,到20_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从20_年亚运会在中国举行,到20_年的天空一号发射成功……华夏儿女的成绩赫然可见。

而这一切,如果没有党的诞生,那么也就不会出现,甚至说,中国这颗明珠,还被层层烟雾所覆盖。

所以,请记住党的历程,将党铭记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在不久的将来,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革命者观后感【篇2】

在看完《革命者》这部电影后,我又进一步的了解到革命者在进行革命时,那种坚定自己的信仰,不畏牺牲的精神。同时也让我认知到革命者们其实不仅活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更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底深处,从未离开。

电影主要以冷色调为主,以突显形势的严峻程度,趋向黑暗,在这种氛围的笼罩之下,在上海,我们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率先提出反抗,事件的导火索是俄罗斯人在街头枪杀报童,李大钊先生痛心为之伸张正义,向人民痛斥帝国主义的恶行,最后将恶人绳之于法。同时李大钊先生与许多革命者也意识到了革命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保护我们民族的安全与利益。

毛主席曾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散落在各地的革命者和无产阶级工人就像星星之火这般汇聚起来,众志成城,一起罢工,一起彻底的向帝国主义反抗。事件的结果,伤亡惨烈,这时电影出现慢镜头,李大钊先生茫然的看着这一切,一种无奈又痛苦的心理油然而生。

《革命者》给我的启发:我始终相信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中的革命者们,我们应该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的精神,即时在这和平的新时代,我们也应该传承革命者们坚定自己信仰的精神,为革命奋斗终生的精神。毕竟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才能指导我们正确的言行。

革命者观后感【篇3】

今年是建党百年,因此涌现出了很多“主旋律”的影片。这些主旋律作品将镜头对准历史和伟人,从不同角度来展示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令许多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了教育性和观赏性统一的效果。

《革命者》讲述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积极探索、热忱追寻正确革命道路的故事。对于“李大钊”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当然,我也不例外,他可是中学历史课本里的“红人”,可是对李大钊了解多少,这确实让我羞于启齿,可能因为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环境中,对于革命人物总是抱着一种敬畏的态度,觉得他们离我们很远,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现在我对他的印象仍停留在中学课本里:一袭布衣长衫,留着两撇浓密的胡子,一双深邃的眼睛,配上一幅眼镜,正望向革命的前方,仅此而已。

近日,随着电影《1921》《革命者》的热映,观众对他们好评如潮。影片在淘票票、猫眼电影、豆瓣电影的评分分别高达9。5、9。4和7。5分,有人说:“在建党百年之际,观看这样的红色影片,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党史学习的好时机,在观影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党史,值得一看。”作为一名新人记者,我需要接受也应该接受这样的党史教育,因此怀揣着一探究竟的态度,我走进工人剧院。

旧时的中国有多黑暗,影片开头,给出了答案。李大钊对被剥削的工人们做过一番演讲,他说,骡马的工费,一天要五角,一个工人劳作一天,仅两角。死一匹骡马,赔偿百元,死一个工人,不过三十元。在资本家眼中,工人的生命尚不如骡马的生命。于是,在李大钊的号召下,工人们开始奋起反抗,这就是历史上震惊中外的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事件。当工人们手挽手并排躺在铁轨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火车那一幕,令人震惊。他们不怕死吗?当然不是。他们怕死,但是他们更怕活得还不如骡马。所以,他们选择了反抗,因为反抗是唯一的出路,斗争是唯一的出路,革命是唯一的出路。在这场革命里,李大钊充当了先锋,他说,我们的党,是人民群众的党,我要捍卫人民群众的权益。

当报童徐阿晨被俄国暴徒当街开枪打死,李大钊怒了,张学良怒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怒了,因为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命啊,尽管徐阿晨只是一个小报童,但是因为他是中国人,所以在俄国暴徒叫嚣“这里是租界,是我们的地盘,不要过来撒野!”李大钊予以还击:“租界是上海的,上海是中国的,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中国的!”这一幕,戳中了我的第一个泪点。是啊,即使过了很多年,看到那段历史,仍然无法遗忘,仍然会让每一个中国人血脉贲张、义愤填膺,这就是爱国情感,是每一个中国人身上流淌的情感。

影片在李大钊慷慨就义前的生命中最后38小时里,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立体多面丰富的人物性格。影片脱离抗战剧的俗套,并没有把革命人物神化,而是在展现李大钊英勇革命的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丈夫、父亲、老师、朋友、读书人等平凡人的一面。他在学生遭到迫害时会靠在妻子肩头上哭着说:“我们有主义,但也要有枪,他们手里都有枪”;他会带着妻子、女儿在草地上来一个下午茶,享受天伦之乐。和挚友陈独秀发生分歧时会吵架;和学生毛泽东吃火锅时会心疼饭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质朴的人,在面对剥削者的压迫时,却能不惧强权,奋起反抗。

在游行队伍前,面对俄国暴徒,“害怕吗?我也害怕。”是呢,面对死亡,又有谁不怕?但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摆脱被剥削的日子,他们依然坚定地用热血、用牺牲来唤醒麻木的人民群众。

被捕后在狱中,面对地下党员“庆子”的营救,李大钊明白“庆子”的意图之后,他说:“我不会跟你出去的。没有一场革命的胜利,不是用血换来的。如果我死了,能够唤醒那些麻木的人,能够让那些活着的人奋勇前进,我可以去死,我应该去死。”我们都知道他的伟大,但是当他对待死亡如此淡然之时,我才发现,依然低估了他的伟大。

被绞杀前,面对绞刑架,李大钊没有惧怕,年轻的革命者们没有惧怕,反而以谈笑风生的方式,在剃头时调侃“给我剪个五五分呗”“我下辈子还要找个媳妇儿呢”。我惊呆了,是怎样的勇敢,才能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无所畏惧,坦然面对死亡呢?我觉得,或许因为他们是中国人吧!

从游行队伍前的坚定不移,到狱中的从容不迫,再到绞刑架下的慷慨赴义,李大钊用自己的无畏带领无数工人阶级维护自身权益。因为他明白,在当时的社会里,与其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所以李大钊先生背黑暗而向光明,以己之身点亮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电影里还有一幕令我印象比较深刻,那就是李大钊先生的眼镜。影片对李大钊先生的眼镜有过几次特写,前几次眼镜掉落他都会很小心地戴好扶正,我想因为这个时候他的身份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宣传者、号召者,扶正眼镜代表正义。但在临刑前他却摘掉了眼镜,因为此时他什么也不怕了,他的身份化成了英勇就义慷慨赴死的革命烈士,所以他才会摘掉眼镜,等待绞杀。

“我从黑暗中反叛而来,却不属于未来的光明之地。我的脚踏在黑暗和光明的交锋处上,或许有一天黑暗会把我吞噬。可是为了人民,为了你们能走向光明、拥抱光明。我,我愿意去直面黑暗,因为我相信,终有一天阳光会普照整片中国大地,我坚信!”

今天,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环境中,这里不再有剥削,不再有压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现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想对李大钊先生说:“这盛世,如您所愿:如今,赤旗遍地,人民不再受压迫,您的理想早已达成。”

革命者观后感【篇4】

《革命者》这部影片更是让那段屈辱的历史再次重现在我们眼前,讲述了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怀抱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启发民智,带领大家走上革命道路,看到了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彻中国,为了新中国的胜利,李大钊先生献出了年仅38岁的宝贵而伟大的生命。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们为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党庆祝她100周岁的生日,7万名党员代表齐聚天安门广场,共同为党庆生,场面为世界、为国人所震撼,一个政党能够屹立百年正焕发着蓬勃生机,正带领着全国人民走在国泰民安、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大家都“有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愿山河无恙,祖国繁荣昌盛”的感慨,假如李大钊先生能够见证这一切,是多么的欣慰和自豪!

我们生活在和平而幸福的年代,我们不愁吃穿,生活幸福,却在浪费光阴、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享受,与我们的革命先辈们相比,不感到羞愧吗?幸福生活来之多么的不易,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少革命先烈守住了自己的信念,高唱着共产国际的歌,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是多么的可歌可泣,是多么的令人尊敬,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不断开创未来。

今天,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谢李大钊先生,谢谢无数革命先烈们。今天的中国已经站起来了,强起来了,你们期许的未来已来,你们期许的中国已经繁荣富强!

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着,一百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一百年后的今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今天,中国饱受欺凌;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之巅,一百年的变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和奋斗,离不开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斗,离不开革命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年前的中国,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现在的中国已实现小康;百年前的中国经济衰败,如今的中国可以在疫情期间实现经济正增长,如今的中国令人瞩目。这百年间的进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和奋斗。

今天,我们可以大声地告慰李大钊先生,您为之奋斗的党带领着英勇的中国人民,现在的国家经济腾飞,科技强国,日新月异,人民富足,安居乐业,全国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生活。如“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动车和谐号列车……这一切的一切,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我们的共产党,正是在她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才一步步地实现着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

革命者观后感【篇5】

7月3日,我参加了公司党组织开展的“接受红色洗礼,赓续精神血脉”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观看了电影《革命者》。

该片以年代顺序追溯和展示了李大钊同志三十八年的光辉人生路程。他为了救国救民,在旧中国那段最黑暗的时期寻求革命真理,传播和实践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英勇救义。

看完电影,难以平静。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李大钊同志,就是要认真学习李大钊那种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踏实工作、矢志不渝、英勇献身的共产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他用38个热血春秋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的黎明曲、摇篮曲!

先辈们虽然远离而去,正是有了他们的欲血奋战,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班组成员岗位出彩,争做“克难提效”升级版的主角,作出新业绩,告慰我们无比敬仰的革命先驱。

革命者观后感【篇6】

昏暗的灯光,照着一间黑暗的牢房,一个平头,戴着眼镜,长着八字胡的男人被铐在椅子上,浑身是伤,一言不发。这个人就是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的领导人,《革命者》就是讲述了他就义之前三十八小时历程。

当时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忘不了电影里老外下车的那一幕,他们在中国租借霸道地走来走去,还直接开枪射杀了一名中国报童。看着刚刚还活泼的报童死在自己眼前,李大钊站出来,跟老外理论;“这是中国人的地盘。”他们却无动于衷。

还记得那个场景:李大钊给了小男孩几块钱,后来他偷东西被抓住,失主当场鞭打他,他含泪说“我不是小偷,我妹妹病得很重,她需要我”。这句话顿时凸显了当时的社会,人们的迫不得已,甚至没有人的待遇,听着实在让人心酸。李大钊曾经说过“我们的革命是为了什么,为了我们孩子幸福的生活下去”。

回首党的百年历程,是一条洒满鲜血的路程,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平、安逸,是一批批党员同志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永远铭记在心!

革命者观后感【篇7】

电影的最后,是李大钊被行刑的镜头。旁边的人问他还有什么话想说,他只是嘴唇蠕动着,颤抖着,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他在说“我们要相信”,他在对当时至暗的中国说:“我依旧相信。”

这好像就是电影想向我们展现的李大钊,一个超越时代而存在的伟大革命者,更是千千万万单纯炽热地坚信自己信仰的初代共产党员。电影以一种倒叙的方式,从李大钊即将被行刑的38小时前的那一刻,将时钟拨回,讲述了他是如何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发动群众,又是如何为了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和中国更好的明天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

倒叙的方式其实很让人揪心,因为你能看到即将赴往刑场的李大钊曾是一个怎样意气风发的少年,他又是如何努力地组织起原本松散的工人,鼓舞了学生,如何赤诚真挚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而不迷失自我。他很鲜活,除了革命,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也是一个好老师。他对妻子和儿女极尽温柔,会教妻子弹国际歌,和儿女们放风筝;他组织学生运动时,因为军阀肆意开枪打死了学生而愧疚,会呆呆地靠在妻子身上呢喃“我们没有枪,他们有枪”,像孩子一样痛哭。因为鲜活,所以动人。因为鲜活,所以当倒叙结束,历史走入既定结局之时,我才会感到更加难过。因为先生是真真切切就这样结束了他生命的人啊,而那时又有多少这样的革命者就无声无息、无名无姓地离开了?

电影放片尾曲的时候,我欣慰地想起开头的场景。这盛世,李大钊先生的孩子们看到了,“赤旗的世界”的红,想必先生在天上看得清清楚楚。

想告诉先生,他的坚持没有错。这盛世,正如他所愿了。

革命者观后感【篇8】

影片以李大钊的生命倒计时为主线推进叙事焦点,讲述李大钊1916年从日本留学回国至1927年英勇就义这11年间唤醒民众、相约建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散点叙事,表现李大钊在不同阶层人民群众中身体力行地播撒革命火种,以此映照其作为革命先行者的负重前行和思想情怀。

1926年3月18日,为了反对《八国通牒》,群情激愤学生和市民走上街头游行,当他们来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时,受到了府卫队的迫害。李大钊与学生、市民挽手并排,向荷枪实弹的府卫队冲去,47名游行群众惨死街头。正如鲁迅所说,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惨案”反映了当时革命者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以及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信念。电影中的一段情节表现了李大钊对光明的追逐,他仰望着一束阳光,那束光在军警开枪镇压的黑色调中格外夺目耀眼,也印证了李大钊先生的名言:“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一个是暗无天日的旧世界,一个是温暖明亮的新世界,李大钊便是背黑暗而向光明的觉醒者。他团结上海各行业工会,为被枪杀的报童讨回公道,严惩俄国凶手。在开滦煤矿面对工人的演讲中,他指出工人的命还没有骡子值钱。李大钊的演讲一针见血、充满激情,在他的鼓舞下,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震惊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他一直在斗争,直到1927年4月28日惨遭反动军阀杀害。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激昂雄壮的《国际歌》贯穿整部电影,唱出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心声。我们看到在当时的封建旧制中,人民群众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生活困苦、尊严沦丧。带领人民“站起来”是革命者们一生追求的道路,是一条救中国的道路。

今天,我们观看《革命者》,不禁感慨万千。以身赴死的革命者,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伟大。革命先烈们的浴血奋斗,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美好生活。我们应该有理想,有激情,接过他们手中的火炬,赓续理想血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革命者观后感【篇9】

一座绞刑台,一根粗麻绳,一件旧棉衣……94年前,李大钊同志在这三件物品的陪伴下,英勇就义,享年38岁。纵使未来盛世将至,而他的生命却早已停驻在了那一刻。

近日,我班组织观看影片《革命者》。影片以高昂的革命热情与爱国情怀为基调,用高超的艺术水准把带我们回到那个黑暗但不失光明的峥嵘岁月。那些生命定格在革命年代的、用鲜血唤醒人们的知识分子的事迹令人动容。影片展示了这样一个场景: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李大钊带领学生抗议。手无寸铁的学生们被手持枪支的军警血腥镇压、暴力枪杀,李大钊先生也受了伤。在医院的走廊,先生靠在妻子肩头哭道:“为什么我们没有枪?为什么没有枪?”如果有枪,中国人的脊梁就能更直一点。但那个年代的革命者除了满腔热血一无所有。经历了这些,李大钊先生更加坚定了革命的决心。生逢乱世,必将要有人用血铺出一条充满走向光明的路。这条路,叫革命;那束光,叫中国共产党。先生就义时,面容平静,没有戴眼镜,神情泰然自若。《北京晨报》曾报道过当时的情况:计自二时至五时,二十人始处刑完毕首登绞刑台者,为李大钊闻李神色未变,从容就死。先生选择用鲜血唤醒中国人,舍一人而救千万人于水深火热,他虽死无悔。

百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百年后,华夏山河,繁荣昌盛。《革命者》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电影。更是在时时刻刻警醒我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愿吾辈青年如李大钊先生之念:“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

革命者观后感【篇10】

在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轨迹里,有一位这样的人,他率先在中国大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为广大人民指明了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了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他英勇献身。他就是李大钊,守常先生。

是他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了中国,是他为黑暗的旧中国寻找到了可以救中国的良方,是他指引无数有志青年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更是他为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爱国志士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上海街头,报童阿晨被俄罗斯恶徒当街射杀。他不顾危险,团结和号召各行业的穷苦工人,在街头展开了一场罢工,逼迫洋人高管交出凶手,为中国人伸张了正义。

在一个大年夜里,他与过去的导师分道扬镳沦落街头。在只收留乞丐的一个澡堂里,他把乞丐视作同路人毫不嫌弃,同吃同住,始终把自己视作一个普通中国人。

在接到刚刚出狱的陈独秀后,他提议让陈独秀南下并亲自护送。那天晚上大雪封路,两人架着马车,一路畅谈理想和未来,最终约定,南陈北李共同建党,一起为全民族谋幸福谋出路。

在监狱里,面对同志的援救,他毅然选择了拒绝。“如果革命一定要流血,那把我的血也流掉吧!”站在绞首架上,他毫不畏惧,带头唱起了“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为了革命,他无惧牺牲。

在景山上,他和毛泽东面对东升的旭日,奋力高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想说:守常先生,今日中国之盛世,如您所愿!革命者们于黑暗中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造了光明,今日之吾辈更应自强不息!

革命者观后感【篇11】

“我坚信那一天的到来,虽然我李大钊可能看不见,因为我只不过是个中间人,我从黑暗中反叛而来,却不属于未来的光明之地。我的脚踏在黑暗和光明的交锋处上,或许有一天黑暗会把我吞噬。可是为了人民,为了你们能走向光明,拥抱光明。我,我愿意去直面黑暗,因为我相信,终有一天阳光会普照整片中国大地,我坚信!”电影《革命者》在李大钊的独白中,拉下帷幕。

今天的我们替李大钊先生看到了他想看到的世界!

电影《革命者》是一部传记电影,主角是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作为今年一部重要的主旋律电影,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李大钊的生平,也没有用很长的时间跨度,去表现他探索改变中国、拯救民族的热血历程。故事通过张学良、庆子、陈独秀、蒋介石、毛泽东以及李大钊妻子,这几个人不同的视角,串联起李大钊先生从爱国者,到觉醒者,再到革命者的一生。

《革命者》围绕1912年至192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展开,国际歌作为背景音乐贯穿了电影,正片直接聚焦于李大钊生命最后的38小时,通过回忆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几个故事片段。每段故事从监狱开始,回到监狱,比如影片开始以李大钊坐在牢房里,看着窗外,嘴里哼唱着《国际歌》开始,最后一起被执行的革命者合唱《国际歌》为他送行结尾;再如共产党人庆子伪装医生为监狱里李大钊送饺子开始,最后他放弃被营救而让庆子平安离开回到现实狱中。闪回的几个片段,彼此关联,互相呼应。

影片开头李大钊深埋地下的墓碑重见天日,不是用纪录片风格的片段,而是用剧情片的风格拍摄,李大钊先生的三个儿子拨开碑上泥土并擦净,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将墓碑上的字重新描红,大雨落下,红色颜料混着雨水从墓碑流下,影片是悲伤的基调。

和观看《革命者》的观众一样,闪回的过程中我几次流泪。

影片具有年代感的画面使观众更能直接地、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气息,向往和平并为之努力的革命者们,为了人民觉醒而不停努力呐喊的李大钊,隔着银幕也能体会到他们的心酸和无奈。

李大钊先生视死如归走上绞刑架的过程,是影片的高潮部分,他与往常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是以往我们熟悉的形象。短发、两撇小胡子、戴着圆形无框眼镜,眼神中充满了坚毅。这天,他剃光了头发,摘掉了眼镜,坚定地直立着,面容平静,神态淡定。浑身上下,透露着一个共产主义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气概!看到这里,我的心猛然收缩,和平年代不再需要革命者牺牲自己唤醒麻木的劳苦大众联合起来反抗、斗争、革命,可依然有很多人像李大钊先生一样。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反复的今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19年那些赶往武汉的“最美逆行者”,他们像李大钊先生一样有坚定的信念,在人类与病毒的战斗里,他们是胜利者,他们的牺牲告诉我们平安健康的重要,活着是如此幸运。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回望这些年所走过的不平凡的扶贫路,他们的脱贫故事感人肺腑、动人心弦。扶贫干部们用自己默默的行动镌刻初心,帮助无数贫困户改变了生活的困境,走出贫困迎来了幸福的生活。我们替牺牲的英雄们看到了他们想看到的今天,祖国的人民是平安的,贫困户已经脱贫,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同胞遭受的苦难是无以言表的,人权更是一种奢侈。煤矿的劳工还不如一头骡子值钱,发生矿难更得不到该有的补偿,他告诉被欺压的民众,要学会反抗,斗争,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十来岁的报童阿晨当街被暴徒枪杀倒在血泊里,李大钊先生立即扑过去抱起孩子,呐喊着叫医生,他回忆起认识的点点滴滴,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他环视周围旁观者的无动于衷、麻木冷漠。他想唤醒那些麻木的人,他团结上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报童的死讨个说法。他带领大家要求租界交出暴徒绳之以法,当租界巡捕鸣枪示警时,他不怕死吗?怕,他怕会有更多的中国人不明不白的死去,他不许自己退缩,他不畏生死,做事不为一己之私。在白色恐怖的动荡年代,试问又有几人能做到?

电影里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1926年3月18日的游行,站在最中间的李大钊,带着学生、群众们冲向军警。电影中,在现场经历了惨案的李大钊,面对学生的求助和疑问,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李大钊在医院走廊的座位上,他靠着妻子哭着说,我们有主义,但他们手里有枪。在惨案面前,他认识到了枪杆子的重要性,从要爱国,到要用主义爱国,再到要用枪杆子支撑主义。《革命者》展现出了一个富有层次,一步步觉醒,最后无比从容而坚定的李大钊。

在那个会读书识字之人稀缺的年代,李大钊先生是北大的教授,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辑,是留洋回来的有志之士,他介绍自己时,谦虚地说喊我守常,丝毫没有傲慢之气,他给人的感觉总是温暖的。

妻子和孩子的回忆里,阳光明媚的天气,他们在郊外野餐,放风筝,孩子尽情玩耍,李大钊先生是温暖的。在一个大雨天,一个男人被当作小偷当街追打,倒在雨里哭诉着“我不是小偷,我妹妹真的病得很重……”李大钊先生不仅递过去抓药的钱,也给予他温暖。陈独秀的回忆里,李大钊先生冒着大雪,赶着马车亲自送他出京,一路上他哼着歌,并带给陈独秀北京小吃,那样的冬夜他是温暖的。

李大钊先生是爱书之人。书房的书堆得满满当当,当教授时,他的书房总是站满了看书的学生;吃早点时报童送书,他不许吃过油条的手碰书。看到此处,我羞愧难当,我的书房也是堆得满满当当,虽会时常搜罗新书,各平台推荐好书也会买回,但回来后更是束之高阁,有时上面已经落着些灰尘。边看书看吃东西更是家常便饭,看过的且没看完的书,几乎每本都是折得不像样子。

李大钊先生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带给人们希望,告诉青年们,为天下人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大事。影片中张学良和蒋介石出现的镜头部分都在黑暗的光线里,衬托出那束光并没有照亮他们心里的阴暗面。监狱中有一个镜头,在即将赴死的最后时刻,李大钊缓缓地转过身,昏暗的牢笼中打下一束光,落在李大钊先生身上,他举起手去触摸那道光束,光束中有一只手向他伸过来,紧紧和他握在一起,接受了先生的重托。李大钊先生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如果他的死可以唤醒更多的人站起来参加革命并取得胜利,那他愿意去死,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们生在和平年代,过着小康生活。这一切一切的美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坚定信仰,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