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后感(篇1)

篇一:《国富论》读后感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关于市场机制的论述已成为经济学的基石,在他去世的200多年间一直被视为“至圣先师”。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

但适才妄讨大价,己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只听隶卒又说道:“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

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道。试问哪个腹中无盘算,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谈了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

隶卒赌气,照数讨价,拿了一半货物。刚要举步,卖货人**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路旁路过两老翁,作好作歹,从公评定,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

茅于轼先生讲了这个故事后给了我们两个想法。第一,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矛盾,都是各方为了自身利益的偏袒造成的。因此,我们常常错误地认为,如果我们关心别人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辩论就不会发生。

而君子国里发生的事情,恰恰说明了把关心别人利益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同样会有争论。我们同样得不到一个和谐的社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真正的商业交易中,买卖双方最终会通过讨价还价达成协议。而在君子国这个人人为他的社会里,讨价还价根本不可能存在。**不得不借助两个过路老翁来调解矛盾。

这里包含着一个极为重要的道理:以自利为目的谈判双方同意的均衡点,而以利他为目的的谈判则不存在能使双方同意的均衡点。所以利己是可以达到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利他则是一个纠纷不断的社会。

从动态的变化来看,它最终必定转变为“小人国”。因为君子国是最适合于专门利己﹑毫不顾人的“小人”们生长繁殖的环境。当君子们吵得不可开交时,“小人”跑来用使君子吃亏自己得利的办法解决了矛盾。

长此以往,君子国将消失,被“小人”国替代。从这一点看,人是利己的生物实在是人类社会的大幸。

第二,只要交流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让自己更舒适体面,如果没有这样的动力,我们为什么要交流?我们有过交换经验的人都知道,交换的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产生了交换,而君子国有了市场,而通过市场的交换却是“利他”行为,这种动机显然是矛盾的。

以茅于轼先生为例,我们理解了为什么亚当·斯密的理论是建立在人性的私利之上的。只有人人都是利己的,交易双方才能有一个平衡点,构建和谐社会。

篇三:《国富论》读后感《国富论》是亚当。史密斯的著作中,他和我们分析了经济和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读完后,我觉得受益匪浅。

亚当·斯密在230年前就熟悉牛顿的思想,他还撰文赞扬过牛顿,后来他用牛顿的物理学原理作为经济体系,造出了一本掷地有声的《国富论》,后来西方就出现大量的所谓经济学名著。因此,世界就像开了一个经济文化赌场,所谓的经济学家就像看别人在赌场输赢的马匹,围绕着基于个人感受的博弈实体经济学理论进行投机,基于个人主观意志的盲目欣赏。但《国富论》里没有引入输赢与均衡的标准,没说怎样取胜,没有给出一个整体如何对大小的区分,没有开端,没有终结,也就是没有边界,都是一些宏观抽象的概念。

无论混沌和有序怎样互相转换,《国富论》中并没有给出任何博弈行为取胜的依据。全世界经过230多年的研究,没有发现什么有效可示范的依据。230年以来,无数人渴望从书中挖掘有用的东西,最终发现了一句话“看不见的手”,它在《国富论》中只出现过一次,众所周知,一篇巨著里一个词出现一次,最多只能称其为一个文化信息,一个词偶然地出现,这不是经济学思想,更不是理论,亚当·斯密也就没有定性解释过它的本质特性。

人们对它似懂非懂,几乎所有人的解释都是自圆其说,一传十,十传百,无限的放大,“看不见的手”就成了神话。

今日我们用《博弈圣经》实体与性质的观点解释“看不见的手”,它就是博弈实体法则的威力。博弈实体法则的瘾魂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其内在逻辑是道德与博弈的法则,市场经济就是根据一套“博弈法则”使资源配置通过道德协同与博弈协同得到调整,亚当·斯密的“自发秩序”和“看不见的手”都是在观察博弈实体时得到的感觉。他主张市场经济应该放任自由,追求一切事物的最大化。他旨在维持两个假设,一个是效率,另一个是穷人的生活。

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只有对那些追逐自我利益的人们才格外地积极,这会带来你死我活的竞争和掠夺。西方的经济学大师,今日的大政治家、博弈专家都明白,二人同性质的博弈对局不是博弈实体就不存在“看不见的手”,对个体疯狂的掠夺就无法干预。可以想象在230年前亚当·斯密已经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了博弈实体的威力,可惜他还没有认识到博弈实体的本质特性,他感觉到,“人类行为的结果是非存心出现的”,好像参与者带来的利益不是上帝,也不是**,都是吉祥慈善是“看不见的手”给予的,这是一个赌徒,对赌博结果的无奈,对博弈实体的无知才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我们从逻辑的哲学出发,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博弈实体战略,发现它的文化结构复杂而宏大,人们难以理解,语言也很难表达,它比《国富论》描写的“看不见的手”复杂得多。“看不见的手”只有简单的几个逻辑步骤就可以告成,特别对哲学素养准备不足的经济学家他首先感觉到“看不见的手”语言流畅,琅琅上口,还有一个“手”以稳固的形象在场景中的表现,它还抽象而高度概括了市场运行机制恰是“看不见的手”,人们就深信不疑,学者也相信它,传播它,把它神话了。

国富论读后感(篇2)

《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经济学专著。这本专著的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全书包括两卷共5部,在第一部的序言中,亚当·斯密对全书进行了概括描述,他认为国民财富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的技术、技巧和判断力,二是劳动力和总人口的比例,在这两个因素中,第一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国富论》一书技巧高超,文笔清晰,拥有广泛的读者。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预商业和商业事务,支持低关税和自由贸易,对政个19世纪的政府政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家财富的来源——劳动,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分工。因为分工而交换。它讨论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然后探讨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的组成部分——工资、地租和利润。第1卷,共11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力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分配的原则;第2卷,共5章,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的性质;第3卷,共4章,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原因;第4卷,共9章,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第5卷,共3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

首先给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劳动分工理论。一条汽车生产线有上千道工序。如果一个人造一辆车,工作量和产量是可以想象的,对工人素质的要求极高。这种分工在我们的生产中无处不在。流水线是个好名词。

分工过后每个人的劳动过程变得简单了。原来组装汽车的需要变成现在的需要,只需要油漆。林螺丝这么简单,但分工后的效果是企业效率的高提升,这是分工理念的神奇之处。分工使机器生产成为可能。机器可以大规模地代替人做简单的工作。

更加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率。

剩余价值论,亚当斯密是站在资本家的角度提出了利润从何而来,就是从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积累资本,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再生产,这样资本家们就会越来越富有,而资本主义国家也会因此而积累大量的财富而称霸世界。马克思从工人的角度出发,提出资本家利润的实质是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最终目的是让工人站起来,用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

阶级论,首次提出了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属于生产关系之间相互矛盾却又相互依赖的关系,地主为了取得高额利润而抬高地租,资产阶级又要为了减少成本和提高利润而与地主讨价还价和降低工人工资或提高工人劳动时间.而工人的目的就是少干点活以及提高自己的工资而与资本家进行交涉,甚至罢工与暴力革命。这生产关系的三环一环套一环,缺一不可。

而〈国富论〉当中最为重要,也最有意义的思想莫过于自由主义了,也是我们高中政治经常提到的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俗称“看不见的手”,在当时的世界局势当中,唯有英国敢于消除世界上任何的贸易壁垒而公开的和任何国家进行贸易合作,英国以自己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优惠来换取其他国家对自己的优惠。即使在英法战争中,英国也用自己的财富购买先进武器消灭法**队,而这些财富是通过出售法**队用来制做军服的棉布获得的。

当然,一味的自由主义虽然能使资本家取得高额的利润,可是另一方面却会使资本家过于的盲目对待市场,投资市场,为了高额的利润哄抬物价,结果会出现生产出大量的剩余产品,资本家为了不使物价下降,公然违背价值规律,宁可把商品扔掉也不降价卖给消费者。而消费者由于消费不起干脆不消费,甚至游行示威,这导致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资本家破产,国家的统治不牢固。于是在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诞生了凯恩斯主义,即我们今天说的国家宏观调控,俗称“看的见的手,看不见的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只凭市场调节,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只凭宏观调控,就会使市场失去自由与活力,止步不前

一般认为这部著作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后来的经济学家基本是沿着他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这部著作也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后来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自由经济自由竞争的理论;马克思则从中看出自由经济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提出用计划经济理论解决的思路;凯恩斯则提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宏观调节的方法。这本书仍然可以看作是用现代经济研究方法写成的第一部著作,在经济研究中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国富论读后感(篇3)

一继上一次的《新卖桔者言》,这次我选择了读《国富论》。和《新卖桔者言》不同,这本书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句话可以形容我刚开始看的感受:

“这些字分开来我都认识,可是组合起来我就不认识了。”所以,我不得不一边看,一边上网查阅这些内容的意思。

《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家财富的**——劳动,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分工。因为分工而交换。它讨论的是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然后是商品的**,以及**的组成部分——工资、租金和利润。我比较感兴趣的分工这部分。

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史密斯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最大提高,以及劳动的更熟练、更熟练和更具判断力的表现,似乎是分工的结果。这句话在《国富论》居于开篇之位,足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分工的重要性。

在书中,斯密为我们举了一个制针的例子:“一个工人,如果没有受过制针这种职业的相当训练,也不知道怎样使用它的机械,那么即使再努力工作,一天也许也造不出一枚针,当然更不可能造出20枚针了。但是现代商业已经使这种工作成为专门职业,并且将这种工作非为若干工序,其中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的职业。

……有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一日也能成针48000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4800枚。”

如果他们不分工合作,不由每个人专门操作某道工序,那么不论他们怎样努力,一天也不可能造出20枚针,说不定连一枚也造不出来。

凡是能够分工的工作,一旦使用分工制,就能够相应地增加劳动的生产力。福特公司创始人福特先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汽车生产车间的生产方式,使生产流程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战胜竞争对手,占领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以上的例子对我们来说是遥远的。我们自己不能体会分工的效果。就拿我们平时在家做饭来举个例吧。过节时家里都会做一顿丰盛的大餐,如果这个时候只由妈妈一个人负责煮饭做菜,那她大概就得从中午开始忙活,不然是不够时间煮大餐的,但是如果全家出动,妈妈负责炒菜,爸爸负责杀鸡,姐姐负责切菜,我负责洗菜,全家人分工合作,那么很快就可以煮出一顿美味的盛宴,而且所需时间也不多,可能只需要妈妈一个人工作时的四分之一的时间。

这就是分工合作的高效率。

我们现在认识到,分工的重要性是前人留下的知识,而史密斯认识到,分工的重要性是他从生活中的工作中认真观察、分析和研究的。在《国富论》一书中,斯密充分的展示了他站在时代前端的对各种经济现象的发现和体会认识。

《国富论》这本书中值得好好品味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我现在只能看到很表面的一层。它不是我只读那么一遍就能深入了解的,在以后,我还会好好的再次研读这本书,希望有兴趣的各位同学,也去图书馆借来看看吧。

二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关于市场机制的论述已成为经济学的基石,在他去世的200多年间一直被视为“至圣先师”。然而,史密斯在天堂并不快乐。人们崇拜他,谈论他,却不了解他的思想实质,只是用他的一种思想为自己服务。《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

亚当·斯密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第五部分。亚当斯密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因缺乏资源、战争或中共的不良政策而组织,否则这四个阶段将继续下去。

这四个阶段是:狩猎的第一个“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个阶段、封建主义或庄园“农耕”的第三个阶段、商业相互依存的第四个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

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没有既定的行政长官或正式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社会组织形式也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形式,不仅有“可怕”的军队,还有不可或缺的法治堡垒。

史密思思想的核心是这一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而特权是自然法所不能维护的。他说,"文官**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

最后,史密斯将这一演变描述为一个从封建主义到需要一种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制度是由市场而不是行业协会决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由**限制的。这后来被称为自由放任自本主义,史密斯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

可见,在史密斯哲学史上,主要的驱动机制是“人性”,是由自我完善的欲望驱动和理性引导的。

斯密死后,人们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他关于利己的人受“看不见的手”引导增进了社会利益的思想,作为市场经济千古不变的基本原则,却把《道德情操论》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市场经济缺少了道德,引发了许多罪恶,在个别地方甚至成为灾难。

《国富论》,顾名思义,就是要研究什么是财富和如何增加财富的,即如何“富国裕民”的。以后的经济学家把斯密的思想简单地概括为三点:第一,追求财富增加是每个人和社会的目标;第二,利己是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即人是经济人;第三,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把个人利己的行为引导向有利于整个社会,即经济中的自由放任。

这是现代人对史密斯的理解,也是从古典经济学发展而来的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历史上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市场经济,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不好的市场经济。原始资本积累时期的市场经济是掠夺式市场经济——靠对海外殖民地和国内劳动人民剥削和掠夺的市场经济;东南亚、拉美和东欧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权贵市场经济——少数人靠权力侵吞国有资产而致富,多数人堕落为赤贫者的市场经济;许多国家曾经或正在形成的贫富对立的市场经济——只注意效率而忽视公平,两极分化的市场经济;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污染性市场经济——以环境严重破坏和生态失衡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市场经济。当然还有各种半计划半市场的伪市场经济。

这些都不是斯密心中的好市场经济。

现代经济活动应追求斯密理想中的公平、有效的市场经济,这种经济可以在道德的既础上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但这条路并不笔直,这一过程中出现偏差也就不足为奇了。关键是要及时改正错误。比如,把gdp当作一切,用增长代替社会的全面发展。

其结果是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社会矛盾。这并不是说gdp不重要,而是gdp不是惟一的。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强调的财富增加不等于幸福增长就是这个意思。

市场经济济承认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又利用其发展经济。这就体现在社会与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上。但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还要人们建立起能克服自私的“道德情操”。

我们目睹了金钱欲爆发之后的种种罪恶,会感到斯密称《道德情操论》比《国富论》更基本的含义。市场经济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经济。没有诚信和同情心的基本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导致灾难。

道德的建立要靠法律和制度,也要靠教育。

三老子曾经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是一种放任无为的政治,最好的**(统治者)应是一个无为的**,老百姓知道他的存在就可以了。好**是很少发号施令的,但又能“功成事遂”。

今天说的并不是老子,而是有经济学之父誉称的亚当﹒斯密,他在经济学界有近乎神的地位。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说法,至少300年内,人们都将在市场经济中生活,不会有人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推翻牛顿力学那样推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不仅是一位经济理论学家,他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与准确的数字,确实做到了“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的治学态度,而这种治学态度正是大多数中国经济学家所缺少的态度。所以,熊彼得说亚当﹒斯密注重实际,将各种不同的数字与因素一并考虑,对以后作为抽象的理论奠立了基础。

《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交换时的经济行为,认为经济行为的出发点是利己心,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是人性的自然现象。茅于轼先生曾举《镜花园》里君子国里的故事加以说明人的利己行为,**第十一回里描写了君子国里一名隶卒买物的情况:隶卒﹒﹒﹒手中拿着货物道:

“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低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

”卖货人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己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

况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

”只听隶卒又说道:“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道。

试问哪个腹中无盘算,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谈了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隶卒赌气,照数讨价,拿了一半货物。

刚要举步,卖货人**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路旁路过两老翁,作好作歹,从公评定,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

茅于轼先生讲完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两点思考。第一,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都是各方偏袒自己利益引起的。因此,我们常常地错误认为,如果关心别人的利益胜过自己的利益,争论就不会发生。

而君子国里发生的事情,恰恰说明了把关心别人利益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同样会有争论。我们同样得不到一个和谐的社会。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现实的商业交换中,买方和卖方通过讨价还价,最终会达成协议。而在君子国这个人人为他的社会里,讨价还价根本不可能存在。**不得不借助两个过路老翁来调解矛盾。

这里包含着一个极为重要的道理:以自利为目的谈判双方同意的均衡点,而以利他为目的的谈判则不存在能使双方同意的均衡点。所以利己是可以达到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利他则是一个纠纷不断的社会。

从动态的变化来看,它最终必定转变为“小人国”。因为君子国是最适合于专门利己﹑毫不顾人的“小人”们生长繁殖的环境。当君子们吵得不可开交时,“小人”跑来用使君子吃亏自己得利的办法解决了矛盾。

长此以往,君子国将消失,被“小人”国替代。从这一点看,人是利己的生物实在是人类社会的大幸。

第二,只要是交换都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使自己活得更舒服体面,如果没有这点动机我们为何要交换?我们有过交换经验的人都知道,交换的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产生了交换,而君子国有了市场,而通过市场的交换却是“利他”行为,这种动机显然是矛盾的。

借用茅于轼先生有趣的例子,我们明白了亚当﹒斯密的理论为何是建立在人性自利的基础之上了,只有人人自利,交易双方才能有均衡点,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国富论》全书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篇1﹑2章,讲合作分工优点。斯密举了个制针工厂的例子,把制针这个职业分成大约18种不同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由专门人才从事。因此,一个10人的小工厂每天能制造48000枚针。

如果他们独立工作,不专门从事一种工序,他们谁都不会每天制造20枚针,也许连一枚都知道不出来。所以,凡是能采用分工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便能相应地增加劳动生产力。(《国富论》第八页)

第一篇5章,讲的是的劳动价值论。斯密说,劳动是商品的真实**,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因为金和银像其它商品一样,价值是变动的。

任何金银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数量,或所交换到的其它商品数量。取决于已知金银矿藏的丰富程度或稀缺程度﹒﹒﹒﹒作为衡量尺度,自身价值不断变化的商品,决不能成为其它商品价值的精确尺度。而同等数量的劳动,在所有时间和地点,可以说和劳动者具有同等价值。

按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和技能熟练程度,他必然总是牺牲相同份额的安逸﹑自由和幸福。无论他得到回报物品的数量如何,他所支付的**必然是相同的。诚然,这种劳动所买到的物品的数量有时多些,有时少些;然而,变动的是这些物品的价值,而不是用来购买它们的老动价值。

在任何地方,稀缺或是耗费许多劳动的物品**就昂贵,反之则低廉。因此,只有本身价值绝对不变的劳动,才是最终而真实的标准,一切商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可以用劳动来衡量和比较。(《国富》26页)

第二篇1章,讲的是资产的性质。斯密认为一个人的资产足够维持他生活几个月或几年,他自然希望用这笔资产中的大部分来获得收入。保留适当的部分维持生活外,可以将资产划分为两部分:

他所希望用来创造收入的部分被称为资本;另一部分被用来消费。

资本又有两种:第一,资本可被用来生产﹑制造或购买产品,然后将产品销售出去,取得利润﹒﹒﹒﹒﹒﹒此种资本被称为流动资本;第二,资本可以被用来改良土地,购买生产用的机器或工具,也就是来购买不需要改变所有者,或不需要再次流通,就可以创造利润的东西。这种资本被称为固定资本。

(《国富》205页)

第二篇3章,主要是论资本的积累。斯密说,有一种劳动投入到劳动对象上,能增加此物品的价值;另一种劳动却不能。前者因为可以生产价值,所以称为生产性劳动。

后者称为非生产性劳动。但有些非生产性劳动者又非常必要,例如:军队﹑律师﹑医生﹑牧师,等等。

如果要缺少这些非生产性人士,社会将不稳定﹒﹒﹒﹒与穷国比较,富国雇佣生产性劳动的**当然要大的多﹒﹒﹒(《国富》242-246页)

斯密认为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而不是勤劳。诚然,没有节俭以前必须先有勤劳,节俭所需的东西都是由勤劳得来。但只有勤劳,而没有节俭,有所得而无所留,资本则不能增加。

第三篇1章,论财富的自然增长。也是体现了合作分工精神。斯密认为城市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生活资料的再生产(实话实说,斯密这点可能有问题,但驴又不敢确定)。

所以,乡村向城市提供生活资料和加工原料,城市向乡村居民返回一部分加工产品作为回报﹒﹒﹒﹒两者的收益是共同和相互的,这里的劳动分工也和在其它场合一样,对从事分工中不同行业的所有不同人都有利﹒﹒﹒﹒城市为乡村的剩余产品提供市场;乡村用剩余产品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城市居民收入和人数越多,为乡村居民提供的市场也就越大;这种市场越大,对大多数人的好处越大。斯密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分工合作,然后交换,这样双方的财富都有所增加,这也就是他所谓的财富自然增长。

第三篇4章,斯密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逐渐建立了秩序和良好的**,进而在乡村居民中建立了个人自由和安全。因为,在一个没有商业与制造业的国家里,大地主的剩余产物没什么可以交换,他就会将其全部用在款待宾客上。斯密说,如果这种剩余产物足以维持一百或一千人之外,没有其它的用途。

因此会被许多人依附与围绕,只能靠地主的恩惠来生活,就必然服从他,如同士兵服从支付响银的君主一样﹒﹒﹒﹒因此,导致贵族势力的强大,上弱下强,国王无法约束大贵族的暴力行为﹒﹒﹒最终会导致一幅暴力﹑抢劫和混乱的画面。

但是,封建制度的所有强制力量绝对办不到的事情(阻止贵族势力与战争),却由对外商业和制造业做到了。它们渐渐为大地主提供了可以用自己剩余产物来交换的东西,他们自己可以消费这些东西,不必与其它人分享,一切都归自己所有,这在世界的每个时代似乎都是人类主子们的卑鄙格言﹒﹒﹒﹒因此,他就不再和他人分享了,自然而然地依附于地主生活的人员就会脱离他们,地主的势力也会被消弱,最终暴力﹑混乱也会停止。(《国富》297-299页)

第四篇,***经济学体系,这是全书最重要的一篇。斯密在第二篇说道,社会每一个人﹒﹒﹒﹒通常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而他管理产业的目的在于使其产品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所想到的也只有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他去尽力达到一个他并不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的促进社会利益。

(《国富》327页 )

关于把资本用在**能够生产出最有价值的产品这一问题,斯密认为,显然一个身临其境的人能做出比政治家或立法家更好的判断;

斯密在**方面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商业上的垄断与限制(包括退税与出口奖金).斯密认为,享有这种国内市场垄断权的各种产业,往往受到极大鼓励,并且使社会较大部分的劳动和资本转到这些产业上来。但这样做能否增进社会总产业,并引导其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也许并不十分明显。

由于垄断提高了商业利润率,从而妨碍了土地的改良。土地改良的利润,取决于土地的现实产量和投入一定资本后可能产量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提供的利润,大于等量资本从任何商业取得的利润,土地改良就能从商业抽取资本。

反之,商业从土地改良业抽取资本。无论什么原因提高了商业利润,都会减少土地改良相对高的利润。所以,垄断阻碍了土地改良﹒﹒﹒﹒﹒﹒

垄断确实提高了商业利润率,从而略微增加了商人的所得。但是由于阻止了资本的自然增加,不会增加国民资本利润总额,而是减少了这一总额。因为大资本小利润(薄利多销)比小资本大利润能提供更多的收入,垄断虽然提高了利润率,但肯定比没有垄断时候少。

由于垄断,所有收入的﹑劳动力的工资﹑土地的利润,都不如没有垄断时候那样充裕。所以,垄断是为了一个小阶层的利益,而伤害了其它所有阶层的利益。(《国富》442页)

所以,任何一种学说,如果试图通过特别的鼓励,违反自然趋势将更多的社会资本吸引到某一特定产业,或试图通过特别限制,将本来有可能投入某一特定产业的资本抽走,实际上都有悖于他要促进的主要目的。这将阻碍而不是加速社会真正富强的进程;降低而不是增加其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真正价值。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第一章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斯密认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主要分为四个不同的种类:1﹒是国防开支。

君主的首要职责在于保护社会不受其它独立的社会侵犯。只有依靠军队才能完成这一职责。2﹒是司法开支。

君主的第二个职责是尽可能保护社会成员不受其他成员的欺侮与压迫,即设立严正的司法机构。3﹒**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的开支。斯密认为,建立和维护某些对于一个大社会当然是有很大利益的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而这类机构和工程的属性在于,如果由少数人办理,他所得利润绝不能偿还其所支出费用,所以,这种事业要由**建立和维护,这也是**的义务。

(斯密的意思是,**所办的项事业和公共工程应是非赢利性项目)

斯密举例说,车辆通过公路或桥梁,船舶通过运河和港口,如果按照吨位比例交纳通行税。似乎这种方法是公平的。况且,这通行税虽然由承运人支付,他只不过是暂时的垫付,最终会转嫁的货物**上,由消费者承担。

同时有了这类公共工程,由于交通的便利,会使货物的运输费大大减少。消费者虽然支付了通行税使货物**抬高,但终究比不上运费低廉而降低的程度;斯密的意思是,由于交通便利,使运输效率的提高,虽然要交运输税,并且这运输税最终由消费者承担。但不会使货物**高过没有便利的交通设施的时候,并同时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是,斯密是反对由**管理收税道路,其理由有三:1﹒**出于利己之心,会把税费按照想象的急需程度而增加。这样会最终不利于商业发展。

2﹒按重量收取过路费,目的在于维护道路,这种税就公平。如果**要有别的目的,这种税费就不公平。况且这种税费是按货物重量比例交纳,而不是按货物价值比例交纳。

所以课这种税的最终承担人,不是价值高而重量轻商品的消费者,却是粗笨商品的消费者。因此,不论国家把这税收应付何种急需,其结果将是,提供这笔税金的人,不是富人而是穷人。3﹒假使**对道路疏于维护,我们将很难强制**划出一定比例的税费来维护道路。

斯密是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他认为,在文明商业社会,对普通人民的教育,比对有身份有财产的人更需要国家关注。因为,有钱人在年青的时候有时间﹑金钱来学习。此外,有身份与财产的人所从事的职业,用脑时候多,用手时候少,不至于使脑力变的迟钝。

而普通人由于生活压力,即缺少财产和时间,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用脑力会很少,所以穷人更需要国家教育资助﹒﹒﹒﹒因此,国家只需要以极少的费用,就能够使全体人民,甚至强制全体人民获得最基本的教育。并且,在普通人的孩子中,如学业优良者,国家应给予奖学金。

斯密认为,即使国家对下层人民的教育得不到任何利益,这种教育也是值得国家注意的。人民受了教育,国家会受益匪浅。在无知的国民之间,狂热和迷信往往会惹起最可怕的骚乱。

一般下层人民所受教育越多,愈不会手迷信和狂热的迷惑。另外,受教育及有知识的人都比无知识而愚笨的人更守礼仪和秩序,他们都会觉得自己人格高尚,自己更能得到法律的尊重,因而他们会更看中那些法律。﹒﹒﹒这样,反对**的文字或论调,就不能欺骗他们。。

这对**来说,更是一件好事。

《国富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亚当﹒斯密把人的自利心与公利心做了和谐的统一,让我们知道了自利与公利并不是彼此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整体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自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着人们做出有利于社会与个人的最佳选择,没有任何**与个人会代替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要取代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必会带来混乱。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呢?

斯密虽然没有直接表达,但是全书已经告诉我们,那之“看不见的手”正是人类的利己之心。

中国经历了计划经济的失败,已经回归了市场经济。但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充分,在诸多领域内还存在着垄断﹑不平等﹑欺骗﹑霸权,等现象,这些现象造成了社会的诸多不和谐。但这并不是市场经济的错,而是我们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充分,当中还存在着过多的**行为。

斯密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所应该做的是1﹒保护国家不受其它国家侵犯。2﹒维护司法的正义。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社会工程和公共制度。

即使**在履行这些职责时,**也要考虑引入竞争机制;在目前社会转轨其间,老百姓们切不要对市场经济失去信心,如果我们抛弃市场经济,我们将回到更坏的计划经济。**更不要自以为是,以为没了**,市场经济就会陷于混乱。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关心自己利益的人民来推动,而不在**。

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小**,大社会”,管理得少的**才是最好的**,就如同老子所说,“太上,下知有之。”**更要知道自己的界线在**,这样才是一个好**。

在文章最后,驴想起了一个故事:1956年10月是蒋介石的70大寿,当时蒋婉拒祝寿,但盼海内外同胞就国计民生问题直抒所见。《自由中国》杂志向胡适先生约稿,胡适先生有感而发,写就《述艾森毫**的两个故事给蒋**祝寿》。

胡适先生在结尾劝蒋说:“一国元首要努力做到‘三无’,就是要‘无智﹑无能﹑无为’;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无能,故能使众能也。

无为,故能使众为也,这是最明智的政治哲学。他希望蒋‘彻底思想这六字决’。努力做一个无智无能‘御众智’,无能无为而能‘御众能’的元首。”

国富论读后感(篇4)

国富论读后感

今天开会遇到中国地质大学的师弟,说是在关注我空间,关注学生的读后感,很有感触,看来,这些读书笔记提供了交流的素材,其实这一篇是小黄提交的第一篇,当时他没具名,就没有公布。

国富论读后感

记得第一次听说国富论是在高中的历史课上,当时其实很想看这本书,但是高中没有太多时间,记得还是在学***路的开辟那一章的时候第一次听老师讲到了亚当斯密与他的国富论。今年,当我还是一个大二的时候,我终于花了很长时间读那本书,我深深地感到。

开始读的时候,觉得让人真的很茫然,主要是太多了,密密麻麻的全是字,让人很无语,不过当我静下心来人人真真看的时候,不得不佩服亚当斯密的思想。尤其是在他那个时代,十八世纪的英国。一位经济学家提出劳动创造价值和社会分工理论,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我们当前的经济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实《国富论》中所表述的社会分工思想,它通俗易懂,是以pin为主题的生动例证。一个拉钢丝,一个拉直,一个切割,一个磨钢丝的一端,一个磨另一端以适应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

装圆头,刷白,甚至包装都是专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做出来的数量远远高于每个人单独做完全部工序的多的多。

亚当斯密在1773236年前系统地提出了分工的概念。事实上,在亚当·斯密提出分工概念之前,分工概念是无意识存在的,但没有系统的科学分工概念。现在在社会的各个组织普遍存在。

可以这么说,分工改变了世界。

实例表明,分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率,产生新的思想。以至现在的**机构科研机构企业团体军队系统教育机构都有各组织的分工,将来分工还要占有重要的统治地位。有了进步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自然就来了。

一个国家的强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更为重要。

这只是亚当斯密的思想的冰山一角而已,《国富论》篇章众多,除了上面浓墨重彩的社会分工理论外,亚当斯密斯密还谈到了货币、价值理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社会再生产以及自由**等学说。所有这些都有深远的影响,但最有影响的是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我想,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不仅是对他当时的思想惊叹,更是认识到了思想和哲学的重要性。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事实上,技术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经济基础。但是,思想的变革更需要有先行性。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思想放在第一位,就像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一样,对法国革命和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技术的发展,即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为我们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也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崛起的必要条件。新思想的出现和对人类精神的影响,我认为需要与技术的进步相匹配。如果我们没有先进思想的洗礼,那么我们和原始人又什么区别呢?即是技术进步,愚蠢的想法也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倒退

野蛮人又有什么区别。

目前,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们也正在为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思想和精神生活的改善。

我只是个学生。我甚至可能达不到未来影响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高度,但我认为这一思想应该继续下去。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缺失和精神世界畸形值得我们关注。即使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也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要组成部分。

我们有一个大的框架和大的方向,但我们需要从细节开始。意识形态和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察觉的。我们真的不应该强迫我们的青少年在大学里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说心里话我觉得这只能让学生更加抵制我们的思想理论建设。

从学生的角度看,有多少人在认真听讲?我觉得,我们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给我们去研究我们所感兴趣的。

总之,这就是《国富论》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东西,也许不足以介绍亚当·斯密思想的精髓,那些专家学者的观点比我的更为精辟。仅仅是个人的一点儿愚见。不过,最终,还是不得不感谢这位十八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为我们的社会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对他闪光的睿智的惊叹!

国富论读后感(篇5)

亚当.斯密,苏格兰经济学家和哲学家,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生产中技能、熟练性、判断性的完善看来都是分工的结果”。

分工是人类天性中的一种交换倾向的必然结果,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几乎时刻都需要同胞的帮助,但这种帮助不能总是建立在同胞的仁慈上。如果能通过激起他们的私心而博得他们的欢心,向他们表明满足他的需求实际上就是为了他们的利益,“你把我想要的东西给我,那么你就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一次交换的意义。

当分工完全确立后,一个人的产品只能满足自己的一部分需要。他会将自己劳动产品消费剩余部分用以交换自己需要的别人的劳动产物以满足自己的绝大部分的需要,这样所有人都依靠交换来生活,而社会本身也变成了支持交换的商业社会。

这种交换倾向是由私利所鼓励的,这导致了劳动分工。因为分工是由交换能力引起的,分工的程度必然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即市场的大小,。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交换价值的真正标准,支配着商品交换的原则。“每一样的东西的真实**就是任何一个想得到它的人所得到这件东西时所付出的劳动和艰辛”。

其中,**ith批驳了“财富就是权力”的说法,财富应是一定时期内所能支配的劳动产品以及劳动量。虽然劳动是衡量所有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正尺度,但商品的价值并不是用劳动来衡量的,因为劳动是难以衡量的。

因为商品大多是与商品交换的,那么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也是评价商品价值的自然工具。商品的劳动价值是其真实价值,商品的货币价值是其名义价值。但由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其名义**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获取某种的东西所需付出的劳动量和艰辛程度是不变的(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因此劳动是唯一通用的也是唯一准确的价值尺度。

亚当.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一般主要有工资、利润、地租三部分组成,“在每一个社会中,商品**最终都要分解成为三个部分中的这一个或那一个,或者全部”,工资、利润、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最初**。其中,全社会的年产值也作为劳动工资、资本利润或地租分配给不同的居民。

劳动工资是劳动者对使用其资本的主人的补偿。通常,工人的工资会被控制在一定的比率,以确保个人生活和维持家庭。

“一个人总是要靠它的劳动来生活,因而它的工资至少必须能维持其生活”。**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说法,劳动工资的增长是由国民财富的增长而不是由其现有的巨额财富引起的。由于国民财富的增加引起工资劳动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劳动工资的增加,反过来工资劳动量的增加也引起过国民财富的增加,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资本的利润是一种由运用资本而获得的一种补偿,是从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中扣除的那一部分,被资本家所得。它随着国民财富增加而减少随国民财富的减少而增加,资本的增长提高了工资就必然导致了利润的下降,当许多资本进入同一行业时,资本的竞争导致了利润的下降,当社会的所有资本进入不同的行业时同样的竞争必然会导致行业中同样的结果。

当一个国家的财富增加到一定程度,不能再增加时,其资本利润和工资就会很低。地租是作为使用土地而使用的**,是给予土地所有人的一种补偿,被看做为地主为改良土地所出资金的一个合理的利润或利息。亚当.

史密斯对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和地租的细致分析,实际上是他对三个阶级分配理论的诠释。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使财富成为必要。在原始社会,人们需要自己寻找东西,没有必要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前积累任何资产。

当社会分工建立起来后,人们需要通过物质的交换来维持生存,这就需要预存一定量的资产以满足自己的不时之需。

资产的积累,就其性质而言,必须在建立分工之前完成。提前积累的钱越多,分工就越细;分工越细,生产的资财也越多,两也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同时进行。根据第条,一个人的资产可以分为两部分:个人消费性资产和营利性资产。

资产按照使用方式的的不同用以赚取利润的资产又可分为流动性资产和固定性资产。维持和扩大可以储备下来用以直接消费的资产是流动性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唯一目的。

简单的说,就是资产或者资本是追逐利润的,这就是资本逐利的本性。但在不同的行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有很大的不同。

对小手工业者来说,资本大部分是流动资产和劳动力的投资,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投入;而在一些大工厂就需要设备投资和稳定的原材料、燃料等的**,可变资本相对于固定资本来说就要小得多,所以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资本配置比例,这对于研究资本的流动、合理配置资本的使用领域以达到社会资产最大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亚当·斯密主张建立完全自由的市场,主张自由竞争,反对人为干预经济市场。如果一个产业或一个分工对社会有利,那么竞争越自由、越普遍,对社会就越有利。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资本寻找最有利的投资方式,但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社会利益。

纵观《国富论》,斯密提倡的自由市场经济论述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原则,适应了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日后英国走向“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起了重要的作用。

国富论读后感(篇6)

人以及社会甚至世界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在“试错”中一步步成长,发展,变化,有个体劳作到分工协作,再到人机分工协作。我们感受得到这个旅程是艰难的。每个人智力,神经如果正常,在没做意见事都是其认为是对的才去做。分工就是每个工人以其所有的智力去想,为了自己可以省力点,每个老板或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财富固然会想方设法去做一些事来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

《国富论》篇章众多,除了上面浓墨重彩的分工理论,价值理论外,亚当斯密还谈到了阶级论、货币、分配、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社会再生产以及自由贸易等学说。这些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其中对世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利己主义,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受“利己心”支配,社会利益往往被抛在脑后。这从一开始的他对分工的讨论中就有此思想。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但利己,而且比一个人殚精竭虑、刻意追求公众利益时,更有利于社会。亚当斯密把这种机制,称作“看不见的手”。因此,斯密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认为与其让政府干预经济,还不如听任市场调节来得有效。政府的职能,只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建立严明的司法机构;适当兴办公共工程和公众事业,其他,则尽可无为而治之。亚当斯密一生性情平淡,可他对任何来自制度上的垄断,都深恶痛绝。他极力主张清除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撤消行会制度和专卖公司。

但是我们知道,一味的自由主义虽然能使资本家取得高额的利润,但另一方面却会是资本家过于盲目地对待市场,投资市场,为了高额的利润哄抬物价,结果会出现生产出大量的剩余产品,资本家为了不使物价下降,公然违背价值规律,宁可把商品扔掉也不降价卖给消费者。而消费者由于消费不起干脆不消费,甚至游行示威,这导致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资本家破产,国家的统治不牢固。这并不是设想,现实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胡佛时期的美国了。也正因为那次的经济危机,诞生了凯恩斯主义,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宏观调控。但是我们也不能只靠看得见的手。二战时期苏联的下场,就是因为单单依靠宏观调控导致的下场。所以说,不管是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两手都要抓。只凭市场调节,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只凭宏观调控,就会使市场失去自由与活力。

亚当斯密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上的巨人,不是没有道理。他,让我意识到了,原来经济理论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或许我的赞美不能为他的荣誉锦上添花,但是我还是要打心底说,他真的很伟大,而《国富论》,也应该是经济学著作中一部不朽的丰碑!

国富论读后感(篇7)

《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的圣经,大学期间未能一读,赶上吴晓波书友会每月同读,选编本主次清晰,读来容易,有种似曾相似的感觉,原来大学里的经济基础课都**于此书呢。

选编的《国富论》共五篇,第一篇讲劳动分工与劳动产品的分配,第二篇讲存货与资本,第三篇讲不同国家财富的增长过程,第四篇讲重商与重农两种政治经济体系,最后一篇讲整个国家的收入。前两篇是原著的重点,详细译出,几乎无删选,后三篇则只叙大概,阐明观点。

劳动分工是经济学的支柱,分工促进经济的增长**于三方面:每个劳动者熟练程度的提高;节约一种劳动向另一种劳动通常损失的时间;机器发明便利和简化了劳动,让一个人能身兼数职。

根据劳动分工,商品的**部分分为三个部分:劳动者的劳动工资、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和资本家的利润。产品越接近完工,工资和利润所占的比重就越大,也就是说,天然产品的**远远低于制成品。

在这种商品结构下,劳动产品在劳动者、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配是平衡的。

工人工资的**不取决于国民财富的实际规模,而取决于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近三十多年来,中国gdp始终未能超越美国,但劳动者工资的提升却高于美国,在于中国搭上全球化的快车,整个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

而资本家的利益也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经济越发达,资金越充裕,利润率越低。相比劳动者提升工资,资本家提升利润,更容易太高产品**,因为在于生产链条某一环节的提升,会引发整个链条的提升,进而产生复利效应,而工资的提升只是单利的。

与工人和资本家相比,土地所有者要求的土地租金受产品**的影响更大。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产品**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则是**高低的结果。产品**是高还是低。与生产这些产品所支付的工资、利润相比,工资、利润要高得多,少得多,也不高也不低,所支付的地租不是高就是低,甚至根本没有。

今天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恰恰表明了这一点。大城市是土地和**,而三、四线城市是空的。

与第一个相比,第二个给我的印象更深刻。亚当·斯密从微观个体出发,论述了整个经济的财富增长,这对个人财富积累也具有重要意义。

亚当·斯密只是认为,一个经济体的财富积累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节俭,而戏剧、舞蹈等一次性消费则是可有可无的。与佣人、服装装潢等非生产性劳动相比,将资金用于住房和扩大生产可以带来生产性劳动。财富的积累有相反的作用,后者更有利于公共财富的增长。

与个人财富规划相比,它是让消费带动生产劳动,让货币创造货币,增加资本品的消费,减少消费品的消费。如果一个国家缺乏资金,投资的顺序是农业、制造业和外国投资。与国家一样,人力资本也是有限的。对于个人来说,需要不断积累。他们一方面要在自己的收入中积累,另一方面要理性消费,通过两种方式增加财富。

最后三篇文章是选编出来的,综合性很强,但有些文章至今还比较理性和开放。

亚当斯密认为,城镇商业的发展,不但鼓励了农村的耕种和改良,还开发了大量未耕种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商业与制造业的发展逐步带来了秩序和良好**,进而给乡村居民带来更多的自由与个人安全,在商业未发展之前,乡村居民一般处于与邻人作战、对上级奴役依附的状态。

这一观点可以用世博会的广告词简单概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今,网络让信息传播变得更便利快捷。

一方面,它可以让你了解最前沿的技术和产品,感受到更加文明发达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剥去社会的阴暗面,展现在你面前。但大多数人明智地认识到,通过网络监督社会文明执法、保障社会公平,远比唾弃和排斥城市发展理性得多。毕竟,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阻挡、不可阻挡的。

读完《国富论》,不得不说,所谓经典,乃是经得起时间考验。240年过去了,世界风云变幻,革命浪潮不断,科技飞速发展,霸主几度更换,当年的亚当斯密很难**到今天的世界,但他的真知灼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依然适用于今天,时常拿出来翻翻很有益处。

国富论读后感(篇8)

曾经有人说: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对方送去纽约,因为纽约是个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你把对方送去纽约,因为纽约是个地狱。同一个地方,用不同的生活方式,用不同的感触内心来展现人性的天性。这段话是我在百度看到的一篇文章,是作者在看完电影《交换人生》的观后感被我引用的一段,他认为这部电影说明了事物在你得到前或许很让你羡慕,但得到后却又没那么好,反倒开始留恋起原来的生活和自己。

而我们的主人公便是如此:主人公叫小谷,是一个刚满十八岁的男孩。他的妹妹、奶奶、父母一起陪伴着他,但他好像仍不满足。他喜欢一个女孩金好,他发现金好有一个男友了,他很不服,老天给了他一个机会,阴差阳错,他被金好男友开车撞了,掉下了大桥,可他非但没有死,反倒掉入了一个奇怪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小谷获得了一台许愿机,到家之后,小谷偷偷在被子里用了许愿机,他许愿变成金好的男友,结果就算怎么按,许愿机都没有反应,小谷也因太困睡着了,一觉醒来,小谷发现自己和金好男友仲达交换了身体,还误打误撞交换了家人。紧接着,小谷下了楼见到了他的家人,可他的样子已经变成了仲达,父子相见却难相认,实在好笑。于是乎,他被赶出了家门。

小谷一面想与金好约会,但又需毁坏仲达形象,树立自己形象,于是小谷就开启了六天奇妙旅程……

再来看仲达这边:他因为撞到了桥的护栏上,被送进了医院,然后小谷又使用了许愿机与他互换了身体,他又以小谷的身体出现在了医院中,小谷父母接到消息也是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将“小谷”接回了家。

仲达还有一个官司没打完,准确的来说是有一个假官司,有一个老人因为穿了名为“暖心鞋”的一个鞋产品而死亡,他的老伴儿请了律师仲达来替他打官司,被告呢则是三无产品“暖心鞋”的黑心老板。但是这个黑心老板花三百万私下买通了黑心律师仲达,也就是说只要仲达让原告老太太败诉,让“暖心鞋”躲过一劫,仲达就可以拿到三百万。

但是现在仲达和小谷互换了身体,可开庭在六天后的下午,要想变回来,必须要在开庭四小时后许愿,但许愿机被仲达骗走了,仲达的要求是小谷要用仲达的身体完成这次假官司,拿到三百万,仲达就把许愿机还给小谷,小谷答应了。

第二天开庭,小谷按仲达所说的上了法庭并按仲达所说的做了,再说最后一句就能使原告老太太败诉的时候,小谷的。良心发问了,他犹豫了,在失去良心与换回自己的身体之间,他犹豫了。在历经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后,他选择了舍己为人,放弃了换回自己身体的机会,帮助了原告老太太,揭穿了“暖心鞋”黑心老板的罪行,且证据充足,黑心老板得到了相应的惩罚。

虽然小谷帮助了老太太,但他违背了他与仲达的约定,仲达销毁了许愿机,小谷再也回不到那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了。

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事情似乎出现了转机,小谷再一次掉入了那个一开始拿到许愿机的奇怪空间,看到了自己和家人的点滴,在亲情的力量下,小谷变回了原来的自己,并与家人团聚。

影片的最后,小谷一家其乐融融、欢欢喜喜地谈了心,影片也是到达了尾声。

看完此片,我也是悟出了许多道理:

第一,人要为自己而活,自己内心所想固然自己说了算,但一定是个有自己决定的独一无二的人生,可以适当的模仿他人,但绝对不是嫁接,绝对不是临摹,要有自己的内心决定。

第二,认可剧中的一句话:幸福的一家人才是真正的远方,家人需要相互照亮。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人以及我们浓浓的年味。

我和我的家人在每个春节都会回到老家,陪伴家里老人过年。电影的素材灵感都来源于生活,《交换人生》中的小谷对应的便是远在他乡的父母和我,我的家乡在甘肃,离湖南十分遥远,见爷爷奶奶的机会比较少,陪他们的时间也很短,所以每次从甘肃回到湖南我都十分不舍。

今年我们一家又回到了甘肃,要说有什么“年味”的话,倒是有许多的。回到了老家后,姥姥姥爷也是第一时间蒸了“花馍馍”“包子”“过火”和很多很多好吃的“年味”食品,也就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年货”。“年货”出炉的当天,我清楚记得我吃了七个包子,三个“花馍馍”和两个“过火”。见到奶奶,我品尝了炸带鱼和溜肉段等美食,也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不光是在“吃”这方面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在“穿”这方面,家人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年味”。每年新年都有“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衣服鞋子也要参与其中,全都要换新,我也买了比较多的新衣服,我不追求多,只想着有点仪式,过年的仪式必须要有。

当然,我还与我的家人一起看了新年贺岁片:《流浪地球2》《交换人生》《无名》《满江红》,基本上受到大众好评的电影我们都看了,并且我、我哥和我爸分别写了《交换人生》《满江红》《流浪地球2》的影评,这应该也算我们家一种独特的“年味”吧!

这次的年和以往没什么不一样,唯一遗憾的就是爷爷走得太早,没有和我们一起过年,也许爷爷正在另一个地方过年,又或是在我们身边以另一种形式一直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好好活儿。爷爷变成了万家灯火,天上繁星,以后过的每个年,爷爷都能以繁星点点的姿态陪着奶奶和我们一大家子。

有亲人在,就是幸福的,那便是浓浓的“年味”!

国富论读后感(篇9)

146331612经管11班张峥

《国富论》,顾名思义,就是要研究什么是财富和如何增加财富的,即如何“富国裕民”的。以后的经济学家把斯密的思想简单地概括为三点:第一,追求财富增加是每个人和社会的目标;第二,利己是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即人是经济人;第三,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把个人利己的行为引导向有利于整个社会,即经济中的自由放任。

这是现代人对史密斯的理解,也是从古典经济学发展而来的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亚当提出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之前,始终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即充分运用市场自我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但严重的经济危机、“市场失灵”让人们对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发出了质疑。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用“看得见的手”干预市场经济理论开始受到西方国家**的热捧。

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开始干预甚至主导经济。尽管它受到许多保守派人士的嘲笑,但事实最终证明了它的有效性。二战后,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与市,许多西方旧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改变**与市场的关系,走上**干预市场的道路,选择了强势市场强**的模式。例如日本走上了“**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制度”之路,这帮助其在二战后迅速恢复经济,并逐渐发展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又如德国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这也使其飞速脱离了二战阴影。

但好景不长,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滞胀”,使**这双“看得见的手”失去了力量,凯恩斯主义失灵,以及苏联计划经济这种弱市场—强**模式出现的种种弊端,使得人们不禁反省并认识到处理好“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这两只手的关系是使本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之一。

事实上,作为经济学大师,史密斯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并非完全放任。他在阐释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对客观世界也有着深刻的理解。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要在一种“社会秩序”特定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他强调了市场调节在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均衡发展,富国富民,必须充分发挥市场自发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斯密也不是彻底反对“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进行干预,非常重视**在市场经济中的自觉调节的辅助性作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是多样的,不仅是公共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而且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

**我们应该做的只是保持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作为市场经济的补充和调节者,应尽量减少干预。

斯密在《国富论》中讲到自利心是支配一切行为的根本动机:“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激发他们利他主义的话,我们说激发他们利己主义的话。

”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也提到了人是自利的:“像斯多葛学派的学者常说的那样,每个人首先和主要关心的是他自己。”“毫无疑问,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自己。

”“如果明天要失去一个小指,他今晚就会睡不着觉;但是,亿万人的毁灭同他自己微不足道的不幸相比,显然是更加无足轻重的事情。”人总是更关系和自己关系更密切的事情。利己主义是人性的一部分,是支配人类行为的重要力量。

忽视或者回避利己心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我国经济变革就体现了这一思想的价值。事实上,1949年以来中国走过的弯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从利他主义到利己主义的转变。

新中国的人民公社、公私合营等早期计划经济政策,大多引导人们放弃私有财产,将私有财产注入公有财产,献身于组织和国家的利益。但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经济改革的兴起的标志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出。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吃大锅饭”的传统劳作方式,把个人的劳动产出与个人的收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劳多得,处于利己心,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与农村类似,合同制、股份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管理层和职工的积极性。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股份制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在股份制下,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高管的收益也同样是于企业效益联系在一起的。

企业赋予员工和管理人员一部分公司股权,这样把公司的利益与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联系在一起。企业的生命力不断增强,这仍然是企业经营自利的体现。

允许一部分人在收入分配制度中先富起来的想法,也体现了利己的作用。邓小平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样一部分有能力的地区和人在利己心的驱动下,开始了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还开始着手于“经济体制改革”,并于2008年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即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在一起,给予了私人企业一定的自主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不断推出,企业的发展更好地体现了自身利益。

《国富论》——经济学领域永恒不变的经典著作,值得所有对经济有兴趣的人细细品读,定将受益匪浅。

国富论读后感(篇10)

虽然我是一名工科学生,但由于小时候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对经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踏入市场,有机会亲自应用和了解经济学。

现在,当我来到大学时,学业负担并没有高中时那么重。最后,我有机会尝试在我周围做一些小规模的商业活动,在实践中学习经济学,并真正应用我所学的知识。特别是选了“生活中的经济学”这门课之后,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经济学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感悟。下面就让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一年中我自己的“商业”经历以及从中感悟到的有关经济学的知识。

众所周知,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府,尤以军工类专业闻名。在这样一所学校中,男女比例也是严重失衡的,男生明显偏多,女生们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也变得性格男性化,热爱体育运动了。和平年代,运动场便是战场,是大家宣泄原始战斗欲望的最佳场所,而我们学校的运动氛围尤其浓厚,各类体育社团都有很高的人气,我们的各项运动的校队也在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北京理工大学的体育事业发展。

要运动,那么运动装备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就像战士手中的利剑和身上的铠甲,运动员在参加各类体育项目时都需要有良好的运动装备来冲锋陷阵、保驾护航。于是,经过分析之后我便选择了运动装备作为我进军商场的处子作,并且后续的事实也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现在非常流行“企业文化”这个词,大家都在说: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的确,它不仅是一个企业,而且是一个组织。要想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功,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精神,这是一种气质何一种信念!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既不高也不帅,也不富有,但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创业,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也希望像我这样的普通大学生也能对未来充满希望。虽然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但我们坚信,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动力所在!基于这个想法,我把我们这个组织的生日定为每年的11月11号,也就是俗称的“光棍节”,充分彰显我们从零做起的决心。

实事证明,我们的初衷事证确的,我们的口号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拥护和赞同。

作为学生,我们面临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同龄热爱体育的大学生。因此,我们必须在宣传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告诉他们我们是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做这样的事情。我们的东西很是和他们。

我们不能在各种媒体上做广告,也不能像大公司那样邀请一些大牌做代言人。一开始,我们的宣传主要是通过一些社交网络平台,比如人人网、qq空间等,但毕竟宣传范围太小了。每年的9月、10月是各类体育比赛举办最为频繁的,也是大家对体育装备需求最大的时候。

我们在这个时间节点还举办了一些体育赛事,并通过命名和赞助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其实现如今,体育商业化已经是一个十分成熟的模式,看一看美国的nba篮球联赛,欧洲顶级足球联赛甚至是奥运会等等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都通过商业运作让举办方、赞助商、运动员等取得了“多赢”的效果。虽然我们的比赛水平不高,但也很精彩。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穿着我们提供的运动器材,起到了代言人的作用。我们从小做起,把体育比赛和商品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信有一天,我们会成功的!

我想说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职业道德。其实不光光是从事商业活动,从事任何一个领域的工作都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要先做人再做事,一定要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自己的底线。

在经商的这一年,也有很多诱惑和挫折。然而,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的初衷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不仅是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培养你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你在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积累经验,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想清楚了这一层,在面临利益诱惑的时候我们才能把持住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贪婪的本性,就比方说,我把高仿的鞋当真鞋的价格卖会获得更加可观的收益,可是我不能这样做。因为来这里买东西的都是和我一样热爱运动和生活的兄弟,因为我忘不了自己的初衷和职业道德。

看看我们周围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取得成功的。只有这样得成功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让他们感到安全。一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利益都逃不开道德谴责和法律惩罚。

经济学可以慢慢学习和积累,但我们的道德底线决不能改变!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再加以努力,我们一定可以成功!

2012年11月30日

国富论读后感(篇11)

乘着20-年春节假期的预先只管,我读完了亚丹斯密的《国富论》。说起作者,很多菜,也很多产,他的另一部组作《道德起草论》也很初民。据说,本书是经济学的开山鼻祖,这也是我拜读此书的缘由。书中有大量的理论,显然不好理解。

本书分了五篇来叙述作者的观点,总结了各国在从事经济活动的经验,提出了很现代的经济观点,也批判了“重农主义”等迂腐落后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原因和论劳动生产物的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重点论述了劳动分工、货币、价格等经济元素,就商品价值的组成即地租、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展开分别论述;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累与使用》,分门别类的论述了货币、贷款、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消费财富的观点,说明了生产性劳动和自办积累的关系。第三篇承接了前两章的原理,论不同国家的财富展,如罗马帝国衰败以后,欧洲的农业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城市商业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详细阐述了重商主义,从两个限制输出,四个限制输入的政策解剖了重商主义要义。第五篇《论君主即国家的收入》,重点论述国家应当承担的三种开支,即司法费用、国防费用、基础设施费用,其次论述了人民应当付出国家的三种收入:国有资办的利润、地租、税赋,重点论述了各种税赋的原理和利弊,最后,总结了家借债的各种情形。

不难看出,作者是从商家咱们,赞成“重商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观点,但是作者也声明,提出“重商主义”的一定是生产者,因为整个学说都是再为生产者的利益考虑,本身也是一门有立场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