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弥补着现代精神世界的匮乏,读完作者写的作品,感觉里面的人物是活着的。你是否想要高你的读后感写作质量呢?迷你句子网编辑为您精选的这篇“走近陶行知读后感”文章是值得您一读的好文章。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自己走进了教育这个行业都xx年了,假期,我才开始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感觉相见恨晚。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在这本书中,有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和经典的用糖果教育学生的故事。每一篇文章虽然都不长,却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陶行知以毕生的精力,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拜读《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过程中,“教学做合一”思想紧紧地吸引着我,时而产生共鸣,时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重要的是学而内化之、学而思考如何运用伟人的思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另辟教学蹊径。
读了《走近陶行知——老师读本》一书,深深被陶行知先生的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先进的、具有生命力的。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襟怀,提倡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老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老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爱学生,爱学生,用热情、爱心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对待他们,让他们越来越接近自己。
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课堂情感的融合,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能。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漠不关心。这是优先权。偏好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
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相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爱,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老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老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当然,爱不是放荡,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极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简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心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老师更应如此。
教育家陶行知说,民主是创造的最好条件。民主教师必须思想开放、宽容,愿意与学生分享,向公众学习,向孩子学习,消除形式和教师架子,严格师生界线。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重视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使师生达到情感融合,对每个学生充满爱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课堂上,我用微笑、点头和鼓掌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这远比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有效。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观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差、纪律涣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气的时机,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取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责备、批评和抱怨变成激励、承认和鼓励,那将是另一种情况。
陶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个男孩用砖头砸同学,就拦住他,叫他到校长办公室。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直在那里等着。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
“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半信半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
“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尊重和理解孩子们的总结和归纳,这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应该铭记在心,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件小事上。在日常生活或处理突发事件时,千万不要因冲动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
教育是一种智慧,宽容是一把钥匙。让我们永远有一颗宽容的心,打开智慧教育的大门,走进孩子们的心。以适度宽容教育孩子是一门教育艺术。
当一个孩子无意中犯下一个错误或错误时,他的心会感到内疚、沮丧和痛苦。此时,最需要的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理解和信任。这种理解和信任是一种感化,是以情动情,是唤起孩子的良知,是对孩子改过自新、将功补过的愿望和积极性的启发、鼓舞、促进和强化,而不是无原则的纵容、将就、听任和姑息。雨果说:
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宽容是一种美妙的品质,是一颗高尚的心,宽容是课堂充满了宽松,宽容让学生展翅飞想的想象。学会宽容,因为宽容,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给学生一个非常广阔的精神成长空间。
学生是学***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在学习。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积极思考、独立实践、生动主动地开展。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生动、主动地发展自己,促进受教育者成为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有感-教育叙事-教育叙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是陶公职业理想,也是陶公的终身追求。他从投身教育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把教育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始终作为一项事业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但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只是把她当作了谋生的手段。所以,工作时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强大的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我们多教师都能像陶公那样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而且不是一时,而是永久有益于世的,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该是如何的一片灿烂呀!做教师的要有教育情怀。
“樱桃杨桃亦香甜,不如小陶乐开怀。学习行知好习惯,陶花朵朵沁心田。”读了《走近陶行知》,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对陶行知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著名教育家孟禄先生和杜威先生。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郭沫若说“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通过阅读、理解、思考,我了解到陶行知是一个爱国、爱满天下,求真、有思想的伟人。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为了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凭借着他爱满天下、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精神,怀抱着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接受到教育的梦想,毅然踏上了学习、实践的道路,创办了晓庄师范、育才学校等。
我们都知道陶行知是个爱国人士,除了将毕生心血致力于教育外,还大力支持革命。在一次与同学的谈话中,陶行知和他们谈起长大后有什么志向时,有人说“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到外国当教授”。陶行知听了很不快:“为什么你不回中国?”那人说因为中国太穷太乱了。当时,陶行知就怀有胸怀大志:将来学成之后,回国让每个人都受到教育。可见,一颗报效祖国、爱国的心灵从小就深深地扎在他的心中。年少的他是多希望人们能免受战乱的影响,过上富足的好日子。他要让人们从封建的社会中解脱出来!
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在与孩子的接触下,陶行知越来越爱孩子们,那无微不至的关爱包括对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有人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主人”,陶行知却说“孩子是现在祖国的主人,现在做不好主人,将来也做不好”。陶行知对孩子们的爱已经超越了对亲人的爱,对孩子的爱已经超越物质、精神了。一次,一个孩子做错事打人了,陶行知竟还给孩子四颗糖。第一颗糖是因为孩子准时来到;第二颗糖是因为他叫孩子住手那孩子就立即住手;第三颗糖是因为孩子之所以打人是因为打的那个人欺负女孩子;第四颗糖则因为那孩子主动认了错。相信我们不难发现陶行知对孩子和蔼可亲的爱,错了也不责怪他,而是鼓励孩子的正直善良,用亲切的话语来引导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行知正是如此爱满天下,教导亲切……
陶行知虽然离开我们60多年了,但他的身影高大永驻,精神光照千秋。轻轻地您走了,留给人们的却是那满满的爱,永不磨灭;轻轻地您倒了,树立起来的那份爱国情怀,坚韧不拔……
让我们走近陶行知,学做“小陶子”吧!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在陶行知爷爷光辉的一生中,有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使我启迪很深,有的深深地打动了我,还有的让我懂得了人世间的各种道理。虽然陶行知爷爷那深遂的文字我有些看不懂,但我依然能体会到陶行知爷爷那高尚、纯洁的品质和治学的艰辛。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的楷模。而最打动我的,是陶行知爷爷那勤俭节约的美德。
陶行知小时候很懂事,为了给家里省钱,就算母亲剃的头再不好,他还是顺从地让母亲给他剃。这把剃头刀,剃了陶行知家的三代头,因此,陶行知在《吾母所遗剃刀》这首诗中说道:这把刀,曾剃三代头。细数省下钱,换得两担油。读到这时,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浪费的行为。
以前,我很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金钱,认为家里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么事情都得听我的。看到路边摊上有好吃的,就认了命要买,说什么也不听,但买回家以后,又觉得不好吃,怕爸爸妈妈批评,便偷偷地仍了;有的时候,看到一些漂亮的东西就要买,但买回来后用也不用;还有的时候,看到超市里一箱箱美味的牛奶,就嚷着要爸爸妈妈买,不给买就撒娇,甚至哭闹,买了之后,一瓶没喝完就不想喝了,觉得不好喝,就一直搁在那儿,直到快要过期了,爸爸妈妈才赶紧喝,以免浪费。一次,我去鞋服店里买鞋子,家里已经有合脚的球鞋五六双,靴子也有两双,但我就是要买。看着这些琳琅满目、款式多样的鞋子,我恨不得全买下来,最后,我几乎把所有的鞋子都试穿了一遍,才找到了我最喜欢的。我赶紧叫爸爸来买,他不肯,还说这个价格太贵,而且家里已经有几双了,再买是浪费。我不要,我今天就买定它了!我肯定地说。经过我的一再要求,爸爸只好买下了这双鞋子。买完鞋我还不罢休,又要买衣服、裤子,而且一买就是两三件。回到家,我天天只穿新买的,以前旧的都不理不睬。长大了,以前的都穿不下了,那时妈妈就心疼地说:唉!买这么多鞋也不穿,还是挺新的呢!扔掉了可惜呀!当时听了没什么感觉的,但读了这本书后,心里觉得很愧疚,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用汗水换来的呀!他们工作是很辛苦的。陶行知爷爷从小就很懂事,很勤俭节约,而我就这样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真是不应该啊!
陶行知爷爷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他的每一句话都激励着我们。我不仅要学习陶行知爷爷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要学习他其他优秀的美德,争做新一代的更完美的小陶子。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初为人师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教师从事的是一项复杂的脑体复合劳动。为了上好那每一堂课,就需花费一倍、两倍、甚至数倍的时间来准备。上课时,我用最大的热情来带动孩子们的热情。几课下来,早已是身疲力尽,咽喉肿痛,但只要上课铃一响,又会以十足的劲头再次迈入课堂。因为在课堂上,我找到了那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因为当看到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想到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时,我惟有真心地去爱、无私地去奉献才对得起“教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我无怨,我无悔。
我国教育的发展确实需要教师的奉献,那教师应为教育奉献些什么?
一、奉献专业的知识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一桶水。”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跟一般的专家不一样,他需要的知识,并非某一个方面,而是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几乎无所不包的。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这样的教师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深受学生的爱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他们欢迎百科全书式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就像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香甜的蜂蜜。
当然,教师不仅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应该有经历有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要善于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总结,反思。当一节课讲完后自己考虑一下,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学生不好接受,以后怎么改进。这样做好反思,再进行第二次备课,这是一个教师完善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中都会碰到一些有价值的事,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那些实践中的火花,是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样做到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出现了一个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碰到了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就是提供给我们很多鲜活的材料和思路,指导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出真知”,不要小看了这些教学反思,知识经验都是靠点点滴滴积累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二、奉献“母亲”般的爱。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隋”。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诚然,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而是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例如:学校发了一张“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表”,共有十项,这十项达标就能评上“三好”学生,我班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放学后悄悄地来找我,红着脸低声说:“老师,我很想当一名三好学生。”原来这位同学劳动没达标,想找老师高抬贵手。我严肃地说:“不行。你其它方面都达标,而且做得很好,老师相信热爱劳动这一项你一定能行。”从此,他每次劳动都积极肯干,在家里也能主动做家务活。我激动地在热爱劳动这一项为他写上达标两字。他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2.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对学生要真诚,以自己的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一种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
3.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爱学生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转化“问题生”。“闪光点”即优点、长处。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问题生”绝不例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只要细心观察,最终都会淘尽黄沙始得金。转化“问题生”除了多观察外,还应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告状、少发火、不体罚、不放弃。孔子说“有教无类”,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生”是可以教好的。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为自己的学生奉献出无私的爱
三、奉献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这无不体现教师要甘于奉献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时时刻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1、思想品质修养
教师必备的首要条件是思想品质素质。从思想上来说,教师坚定的政治方向,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热爱,会影响到学生政治上的进取精神,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从工作上来说,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会感染学生,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形成顽强、刻苦的学习态度。教师应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德”为本以“德”为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地奉献,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2、行为规范修养
“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教师的劳动就是通过自身的各种行为来影响学生的过程。正是由于这种工作特性,使得教师的言行受到最广泛的注意,也最能够产生感染力。加里宁对此曾作过形象的比喻:“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良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注视着,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对年轻的心灵以如此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都要严肃认真,使自己的行为举止更加高尚纯洁,语言更加尽善尽美,真正显示出师表风范。实践证明:只有当教师自身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才能真正赢得学生及其家长乃至社会的尊重,从而得到最广泛的支持,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3、能力素质修养
教师是社会身先士卒的典范,具有让世人敬仰的品德,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社会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从工作特殊性上来看,班主任要完成教育任务,不仅要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交往,而且要与全社会不同岗位、不同家庭的家长们保持联系。另一方面,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行为方面有不稳定性,新情况层出不穷。班主任工作能力更显得迫切和重要。班主任对班级应实行多要素、多层次的管理,通过声音语言和行为语言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断提高在人文社会中的交流沟通能力等,构成班主任能力素质的具体元素。班主任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评价准确,与学生交流时用规范的言辞;风趣幽默的表情,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让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获得愉快的享受,在获得他人的帮助和为他人服务的交往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4、语言艺术修养
言传是教育的必要手段,在教育过程中,语言运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语言——这是触摸到人性最细微特点的最精致的工具,善于运用语言是一门伟大的艺术,语言可用来塑造心灵的美,也可以使人心灵丑陋不堪。让我们掌握好这把刀具吧!”作为班主任,应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正确、合理、恰当的语言影响与带动学生,在学生中建立良好的威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或含蓄或直露,力求切中要点。评价学生时多赞扬少批评,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手段,用不同的方式来宽容和安抚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活泼可爱的一面,让他们获得学校教育的快乐。
5、心理素质修养
素质教育指向每一个学生,要让每一个个体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犯错误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存在着心理、个性、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认知和行为发展水平的差异。因而,其错误行为的表现方式也不相同,有的一错再错,屡教不改。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显示出急躁的情绪,表现为缺乏细心、耐心和信心,轻则讥讽谩骂,重则罚站罚跑。殊不知,采用“硬碰硬”的教育方法很容易发生冲突,不但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还会恶化师生关系,影响班集体的健康发展。因此,当教师发脾气时,不妨先冷静下来,克制情绪,检讨一下自己的态度与方法,或多想些发怒的害处,借鉴前人的教训,使怒气烟消云散。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操之过急,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深入了解,透过事件的表面看到背后的原因,给学生多一份宽容,可以采取冷处理方法即等学生心情平静下来,再找他谈话或让他自己反思检查。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正确评价学生,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的价值取向,形成宽容的教学氛围,培养自信、乐观、豁达的情趣,升华自己的情感,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流平台。这样既能使学生心悦诚服,也能体现教育者的风范。
四、奉献青春和时间。
“一年之计莫如数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说明教育者要为教育付出毕生的精力,故教师只有甘于奉献青春和时间,全身心投入,坚持长期耐心细致的艰苦工作,我国的教育才能更辉煌。
新时代的人民教育者如果能秉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相信我国的教育将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样迈上一个新的领域。
20xx。5
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在陶行知爷爷光辉的一生中,有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使我启迪很深,有的深深地打动了我,还有的让我懂得了人世间的各种道理。体会到陶行知爷爷那高尚、纯洁的品质和治学的艰辛。而最打动我的,是陶行知爷爷那勤俭节约的美德。
陶行知小时候很懂事,为了给家里省钱,就算母亲剃的头再不好,他还是顺从地让母亲给他剃。这把剃头刀,剃了陶行知家的三代头,因此,陶行知在《吾母所遗剃刀》这首诗中说道:“这把刀,曾剃三代头。细数省下钱,换得两担油。”读到这时,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浪费的行为。
以前,我很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金钱,认为家里我是父母的独苗,什么事情都得听我的。看到路边摊上有好吃的,就认了命要买,说什么也不听,但买回家以后,又觉得不好吃,怕爸爸妈妈批评,便送给太太吃,家人还夸我懂事;有的时候,看到一些喜欢的玩具就要买,但买回来后又不玩了;还有的时候,看到超市里一个个好吃的,就嚷着要爸爸妈妈买,不给买就撒娇,甚至哭闹,买了之后,觉得不好吃,就一直搁在那儿。一次,我去鞋服店里买鞋子,家里已经有合脚的球鞋五六双,但我就是要买。看着这些琳琅满目、款式多样的鞋子,我恨不得全买下来,最后,我几乎把所有的鞋子都试穿了一遍,才找到了我最喜欢的。
我赶紧叫爸爸来买,他不肯,还说这个价格太贵,而且家里已经有几双了,再买是浪费。“我不要,我今天就买定它了!”我肯定地说。经过我的一再要求,爸爸只好买下了这双鞋子。买完鞋我还不罢休,又要买衣服、裤子,而且一买就是两三件。回到家,我天天只穿新买的,以前旧的都不理不睬。长大了,以前的都穿不下了,那时妈妈就心疼地说:“唉!买这么多鞋也不穿,还是挺新的呢!扔掉了可惜呀!”当时听了没什么感觉的,但读了这本书后,心里觉得很愧疚,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用汗水换来的呀!他们工作是很辛苦的。陶行知爷爷从小就很懂事,很勤俭节约,而我就这样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真是不应该啊!
陶行知爷爷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他的每一句话都激励着我们。我不仅要学习陶行知爷爷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要学习他其他优秀的美德,争做新一代的更完美的“小陶子”。
参加过多次论文比赛的我,从没参加过“行之杯”的比赛,这次偶然在苏州市教育学会的网站中发现有行之辈的比赛,我仔细的阅读了通知,论文选题范围及撰写要求度需要设计到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看到此通知,我比较惭愧,因为我只知道陶行知的名字缺不知道他的理论思想,于是我就决定买一本关于陶行知的书。
最近我读了《走进陶行知》的专题一:陶行知的教育人生后,感觉受益很多。“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他反对体罚、讽刺幼儿,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当代教师,我意识到要对幼儿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幼儿,幼儿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做教师要有一颗善待每个孩子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有时我们会对幼儿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以本着爱幼儿的心态来看待幼儿,想想这些幼儿或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教师爱幼儿,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幼儿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幼儿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幼儿的。对幼儿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就像我们学校的座右铭“爱可以创造一切”,热爱幼儿,喜欢幼儿,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步施教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如果缺少对幼儿的爱,那么教学也会缺少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幼儿的技巧。但是,若教师只爱一部分幼儿,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幼儿冷漠,这种爱是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真正的爱。所以,教师对幼儿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爱。教师爱幼儿,才有教育,幼儿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效果。
由此我认为,我们现代教师要做幼儿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不仅成为幼儿的知识传授者,更是成为幼儿心灵的慰藉者,成为幼儿的“心灵鸡汤”。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一个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他认为传统的传授方法有问题,要进行改革。他认为,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正是我们现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究,有学习的主动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和指导,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终身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