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真阅读和品味了作品这部作品后,不禁被他的主人公所感动。 透过文字记录下内心的感觉,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沉淀与反思,如果您对“奋斗读后感”感到好奇那么这篇文章一定适合您,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实用的案例和经验!
每看每一部电影或是电视剧,对我而言并非是消遣时间,而是我要从中悟出什么,感受到什么。这部33集的电视连续剧花了很长时间看。因为看到这个题目而买下了这个碟,回来看,却是从中领悟了很多。
青春励志剧《蚁族的奋斗》里面讲述了一群80后大学毕业后,满腔热血的走向社会大染缸,在北京朝着曾经的梦想目标“奔跑”;唐家岭、集体宿舍、挤公交,一群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来自农村、弱小群体的群居生活;可他们坚强不息的驻守着那片能让他们实现梦想的地方。
他们的故事经历了人生百态、找工作、失业、牢狱之灾、无情的疾病,面对现实社会他们的无奈;但同时也造就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虎一帆、张晓燕、赵荣生、宋楚楚、大宝……他们面对种种困难、种种人生坎坷,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真诚、友情、爱情、和对社会对家的那一份责任感,跨越和战胜一个又一个的阻碍堡垒;也正那一份份的四海友情、爱情把他们凝聚在一起;他们也有过失落、失意,也许也是一种疲惫吧;但他们从未放弃过他们想要的生活,对生活对爱的执着;也可以说是真爱无敌更为贴切,最终向着他们的信念走过千难万苦,到达属于他们理想的天堂。虽然结局不如童话般完美,但更适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值得我们回味、珍惜和拥有。
《蚁族的奋斗》,包含了对现实的理解,理想的阐述、追求的鼓励;剖析了自信、坚持、善良的重要性;还有更多的是对爱情、婚姻的领悟。!一帆和晓燕的坎坷经历兑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楚楚的最后不幸给荣生留下的不单单是爱还有一辈子的情。人的一生不管有多长但要有梦想和追求!
努力和奋斗是蚁族人筑造成功的秘密**。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几千年来中国最古老的封建陋习,曾经扼杀了多少有志女子的才气和灵性,使她们碌碌无为一生,平平淡淡一辈子。就是进入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一个想成才的女人要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事业,也是多么地不容易啊!
她要比男人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社会负担和家庭束缚。柯芳由“一个‘文-革’时期的初中生成长为一名大学生,由一个不懂事的乡村女孩子成长为一名党的新闻记者”,其间浸透了她的多少汗水和心血,当然也饱含着每一步微小成功里的欢欣与喜悦。她的成就是她人生价值的光辉体现,也为所有立志成功的年轻人树立了一面光荣的旗帜。
认识柯芳女士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自幼就喜欢涂涂写写。1988年初夏,师范毕业前夕,为了完成学校交办的社会调查任务,我到一个行政村采访村民抗洪抗涝事迹,第一次接触到新闻报道。
我把手稿送到县广播电台。当时,柯芳女士是编辑。手稿幼稚粗糙,所以没有在车站使用。但柯芳女士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满怀热情地给我这个新手写了一封信,指出了稿子中的不足,肯定了我的长处,并试图鼓励我持之以恒、有所收获。
人们的生活或多或少受到他人的影响。有时候一个人的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他未来的生活道路。这正是柯芳对我的影响。在她的鼓励下,我对新闻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东跑西溜,寻求新闻线索,挖掘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能蕴含新闻价值的细枝末节,不断向县台投稿,有时也寄去一些诗歌\散文,总共被台里采用了四五十篇,有一篇还上了省报。每取得一点成绩,柯芳女士总是不失时机地给我鼓励,告诫我不能自满。
“良师益友”,这个词语容易脱口而出,可这样的人却很难寻觅。幸运的是我碰到了。在柯芳女士的**集《新闻事业,我爱您!
》一书面世之际,我除了表示发自内心的祝贺外,还将以实际行动,追随柯芳女士那一个个坚实清晰的足迹,满怀信心地迈向希望无边的青春地平线!
姓名:王萌
学号:***
学院: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年级:2011级
指导教师:李元勋
作品简介
书名:《我的奋斗》
作者:(德)阿道夫·希特勒著;吴迟仁译页数:272
出版社:**自治区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
作者介绍: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政治家、战略家、演说家。奥德意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种族灭绝计划中的关键人物。
1889年生于奥地利布劳瑙,早年在维也纳学习绘画,被美术学院院长拒绝后参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巴伐利亚步兵队服役,赢得了第一个铁十字勋章。 德国在一战的失利,促使他决心投身政治。
1919年加入德国全国社会主义工人党,1921年人党魁。1923年,他死于啤酒馆起义德失败。出狱后,他得到了德国帝国主义、德国民族主义、雅利安种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和**等宣传手段和目的的支持。但实际上煽动民族主义最卖力的却是德国新兴的工商阶层及专业人员阶层。
比如在这方面影响力最大的“泛德意志同盟”,其成员多为大资本家、议员、律师、**老板和主笔、****、军官、牧师和教授等。1933年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任德国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把德国从一个民主共和国变成一个纳粹集中的帝国主义帝国。
1939年,他指挥德国入侵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以闪电战的形式迅速占领了整个欧洲,也占领了中东等地区。它于1941年6月22日进入苏联,但在斯大林格勒战败后转向战略防御。
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他们开始失败,并逐渐走向终点。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占柏林时,希特勒和他的妻子伊娃·布劳恩在掩体(一个隐蔽的低矮的炮火防御工事)中结婚后自杀。
《我的奋斗》简介:
《我的奋斗》是由希特勒口授,由同僚鲁道夫·赫斯执笔撰写的,在初稿时被希特勒取名为《四年来同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它影响着二战前以及二战时所有的德国年轻人,这是不仅因为它是纳粹首领希特勒的著作,更是纳粹主义的理论的最集中的体现,也是研究希特勒法西斯思想的必读之物。
《我的奋斗》系统地阐述了希特勒的“理想”:“创建第三帝国”。这本书充满了民族主义狂热和对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的仇恨。
他认为日耳曼人是上帝选定的“主宰民族”,宣称“新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
一、绪论
因为要写完成作业,所以抽空看了这本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但是读了第一章我就已经被希特勒的特殊思想给吸引了,以至于后来的阅读都很用心,其实有时候硬性要求也不一定是坏事,至少在读这本书上头一定是值得的,如果没有老师的要求,我可能就错过了这本好书。
说到"奋斗",以我的观念,它应该是一种在独特的价值观引领下,朝着确定的外部目标努力的一种行为。这种价值观由人生观、善恶标准、信仰、坚韧、忍耐力和牺牲构成。价值观的存在就是持续行动的动力。
简单来说,奋斗=目标+价值观+行动。如果我们把奋斗比作火车驶向终点站的过程,目标就是终点站,行动就是火车,价值观就是火车的动力。
客观地说,希特勒的写作显然是主观的。他从自己、德国人民和德国工人党的立场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书的第一部分是希特勒20多年的自传,其中穿插着对德国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思考。
希特勒是一个高傲的日耳曼人,他怀着对日耳曼民族高傲的自尊与自信,极力推崇着在欧洲大陆扩张日耳曼民族的领土,推崇压缩犹太人的生存空间,推崇建立****。
希特勒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他尊重民族的纯洁。在这个方面,他十分欣赏犹太人。在国家灭亡后的几千年里,犹太人一直保持着种族的纯洁,他们通过教育和财产继承,低调地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欧洲,犹太人没有独立的生活空间。他们生活在各个民族之中。所以他们一辈子为各族人民服务,同时也在吸收各族人民的资源。
希特勒认为,犹太人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净化了自己的种族。因此,希特勒主张净化日耳曼民族,排斥其他民族,主张扩大日耳曼民族在欧洲大陆的生存领土。希特勒认为殖民地道路被破坏了,过多的殖民地混入了当地的种族,破坏了殖民者的先进性。
他甚至主张与英国妥协,不干涉英国的殖民政策。作为一项交易,英国同意德国在欧洲大陆的扩张。这也许可以解释他之后对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侵略。
二、《我的奋斗》读后感
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有人称它是“当代蛊惑人心之杰作”,也有人说是“20世纪灭绝人性的罪行录”。但无论怎样争议,这中间所透射出的“超强意志力和奋斗精神”,你是无法回避与否认的。无论是好是坏,历史总能留有它借鉴与启示的地方。
希特勒是一个高傲的日耳曼人,他怀着对日耳曼民族高傲的自尊与自信,极力推崇着在欧洲大陆扩张日耳曼民族的领土,推崇压缩犹太人的生存空间,推崇建立****。希特勒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他尊重民族的纯洁。在这个方面,他十分欣赏犹太人。
在国家灭亡后的几千年里,犹太人一直保持着种族的纯洁,他们通过教育和财产继承,低调地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在欧洲,犹太人没有独立的生活空间。他们生活在各个民族之中。所以他们一辈子为各族人民服务,同时也在吸收各族人民的资源。
希特勒认为,犹太人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净化了自己的种族。因此,希特勒主张净化日耳曼民族,排斥其他民族,主张扩大日耳曼民族在欧洲大陆的生存领土。希特勒认为殖民地道路被破坏了,过多的殖民地混入了当地的种族,破坏了殖民者的先进性。
他甚至主张与英国妥协,不干涉英国的殖民政策。作为一项交易,英国同意德国在欧洲大陆的扩张。这也许可以解释他之后对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侵略。他对犹太人有很大的仇视,而这些仇视**于犹太人在欧洲的优势地位。
犹太人控制着当时的社会民主党,控制着**,控制着国家的经济,也控制着当时的议会**。也许是因为犹太人控制了维也纳的大部分社会资源,希特勒在维也纳情绪低落,所以他找到了千丝万缕的理由排斥当时在欧洲占优势的犹太人。犹太民族是德国民族复兴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所以他把德意志民族的复兴和对犹太人的排斥结合起来。
维也纳当时的议会**在政策方面的长议不决,在事态变化方面的反应缓慢让希特勒非常的不满。他认为英国议会不适合德国,德国需要一个强大的议会来实现德国的复兴。
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很难去理解希特勒的思想,不要说中国人,恐怕美国人未必能够理解,尽管美国人和德国人都属于西方人,我们受到的是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我们可以理解国与国的差别,可以宣传爱国主义,可是种族主义注定在中国没有生存的空间,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民族大融合打乱了种族与种族之间的差异,再加上宣扬这类的东西无异与搞**主义走到同一阵线上,这使得崇拜希特勒的人真的很难做人:如果说把希特勒的照搬,不但在国内没人支持,**也会严厉制裁这类人,如果说希特勒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何必又要崇拜他呢?希特勒是个奇迹人物。他从奥地利的一个流浪汉爬上了纳粹德国总理的宝座。
希特勒是一个勇敢无畏的士兵,他在“一战”中两次负伤并且荣获很少授予普通士兵的一级铁十字勋章。 希特勒是一个冒险家,他孤注一掷发动慕尼黑啤酒馆政变。 希特勒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靠两片嘴唇煽动起在“一战”后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德国人民心中复仇的火焰。
希特勒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在洞悉英法绥靖主义倾向之后武装占领莱茵兰。希特勒是个慈祥的“父亲”,没有后代的他亲切地对待身边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仆人。希特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为了保护动物,他甚至颁布了法令要求人道地杀死龙虾。
希特勒是战争魔王,他给欧洲古老的反犹传统画上了惊叹号。
希特勒是个在军事上过分自信的失败者,两条战线将他的帝国带入了坟墓。 第三帝国的子民称他为“我的元首”,在这之后,几乎所有人都称他为“二战元凶”。用一分为二的历史观来看,1939年9月之后希特勒绝对是罪恶的。
他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人类文明遭受重创。战争罪可以认为是战败的代价,但大**则是不可辩驳的滔天罪行。威廉二世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让人类文明遭受了重创。
为什么人们不说威廉二世是魔鬼呢?因为威廉二世没有**犹太人,而希特勒杀掉了世界上一半的犹太人。如果希特勒侵略波兰、法国和苏联等是国家利益矛盾冲突使然的话,那么残酷**犹太人就是不折不扣的罪恶。
但1939年9月之前阿道夫·希特勒却是辉煌的。他在14年内把一个不到100人的小党发展成德国第一大党。他通过44年的不懈奋斗,当上德国总理,一年后又成为元首,完成了对德国国家政权的绝对控制。
他重建德国的武装力量,振兴德国经济,让德国重新崛起,在军事和经济上再次位居世界前列。他运用国际政治机会,扩大了德意志帝国的版图。如果希特勒在1939年9月意外死亡,也许他将以伟人的身份载入世界史。
因为,德国的强大是人类的光荣,而绝非耻辱。
《我的奋斗》的第一部是希特勒1924年在狱中写成的,出狱后完成第二部,问世于1925年。该书日后就成了第三帝国的蓝图。后来,“啤酒馆政变”、九个月的刑期和《我的奋斗》也就成为希特勒的政治生涯的资本。
希特勒利用狱中的时间口述他的政治与精神宣言《我的奋斗》,也成为后面自己与一批人奋斗路上的方向。
各种社会条件逐渐成熟等种种都构成了“80后”在早年即成功的必要条件。80后伙伴有特立独行,有活力,从不畏惧失败,实现自我的渴望、独特性的需求、但是,方向是否明确,目标是否明确,价值观是否明确却是一个长线困扰奋斗的课题。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工厂,用来生产奋斗路上信心的力量,而生产这种力量的根本元素,却是你价值观中,对于生命意义上的使命与信念的思考。
而且写此文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当那些狂热的人们知道自己心目中的希特勒,与真正的希特勒的差别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完全走向反面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大惊失色,又是如何调节这混乱不堪的逻辑?我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并且是无法避免的。
竞争是人类的本性,使人与生俱来的,没有人可以逃脱。竞争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演化成战争。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了不同生活水平的人群的心理上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就是战争的根源。因为这根源永远无法被彻底消除,所以和平永远只能是一句空话。和平的现状是暂时的,战争才是永恒的。
人类社会就是在不停的战争与和平的循环中不断的前进。再说,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现有的国土无法满足自己的经济发展需要了,那么国家就会显露出具有人类本性的一面——要发展,就要对外扩张。对外扩张,就要战争。
所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战尚武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就必然要被那些有更加由于的思想的民族所灭。弱肉强食是自然的规律,简单而残酷。但是也有一点可以看到,希特勒对于人性的劣等部分有充分的认识,这倒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人类学家,就如同他的画作一样,希特勒的画我也看过,我觉得他成为一个建筑学家的可能性要远大于他成为画家的可能性。
当你把一个错误的人,放到一个错误的环境,给予一个错误的运气,那么二战的希特勒从此诞生了,你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格局,希特勒没有给他的优等民族带来复兴,反而被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分割,变成了傀儡国。现在的德国人鼓吹自由平等博爱的时候,要远比美国人还要激进,这使得很多愤青感叹:如今的德国人早已经不是铁与血的象征了,在美国**演讲的时候,时不时的还能听到“we people”这类的单词,但是在德国,你一说到“人民”,大家都很警惕,唯恐另外一个法西斯的复活。
读《我的奋斗》有感
关于一句话
《我的奋斗》作者—罗永浩,习惯性的被人们称为老罗。在读此书之前对他的了解仅限于老罗语录,犀利的文笔和苛刻的语言让我一度认为他又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哗众取宠的花旦。这种认识源于当今社会盛行的主流即自我炒作。
或许是看了太多大同小异的所谓“名人立志”,所以当这本书最初摆在面前时,我只是寥寥几眼,并无心阅读。而认真的琢磨这本书,或者说开始重新看待这个作者是因为偶尔翻阅时看到的一句话,他说“当我情绪消沉或者感觉人生虚无的时候,我会加倍努力去改变现实,因为我知道,正是每一个放弃了理想的人,使得别人的人生变得更加艰难,令人厌倦甚至是虚无了”。对于他的说法,我个人仅感慨于他的那种精神—挑战和坚持。
关于一本书
《我的奋斗》内容其实并不多,讲述了老罗从记事至今的历程,用他的话说,没有太多辉煌,有的只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在我看来有很多是值得学习和参考的。老罗高中毕业后退休,在家读了三年闲书,开始了所谓的独立经济活动。他当过工人,摆摊,开过一家二手书店。几乎所有看似与名人无关的交易都受到了挑战。他后来著名的推动力是他在新东方的几年教学生涯。那时,英语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盲点。
他用三个月来最艰苦、最好的时间背单词、教课、克服怯懦,成功进入新东方,开始了真正的教学生涯。五年后,他离开新东方,创办了自己的**和英语学校。正如他所说,他的牛博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广告和粗俗内容的**。当时,他的博客成为意见领袖的聚集地,一个独立、客观、闪耀智慧的意见平台。
这也使他成为影响中国互联网以及韩乔生和万峰的三大巨头之一。
关于一种精神
说其为一种精神,或许含盲目崇拜的嫌疑,但在通读此书之后,这种感觉却深深的植根心底。反思自己,我们正是因为缺少了一种可以坚持到底的信仰,才会被污浊的事实侵蚀。当困难来临时,正是缺乏这种宝贵的坚持,才会向困难低头,实现和平。
作为年轻人,我们需要做的是相信并坚持我们所献身的生活和信念。我们永远不应该平庸,拒绝无聊,用真善美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最后用老罗的话送给自己也送给年轻的朋友们“尝试改变点儿什么吧,这个社会需要改变”。
说到“奋斗”这个关键词,以我这种人的观念,它应该是一种在独特的价值观引领下,朝着确定的外部目标努力的一种行为。这种价值观是由人生观、善恶标准、信念、坚韧、忍耐和牺牲构成的。价值观的存在是持续行动的动力。
简而言之,奋斗=目标+价值观+行动。如果把奋斗比喻成一辆火车开往终点站的过程,目标就是终点站,行动就是火车,而价值观,就是给火车提供动力的燃料了。
我想起阿道夫·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有人称它是“当代蛊惑人心之杰作”,也有人说是“20世纪灭绝人性的罪行录”。但无论怎样争议,这中间所透射出的“超强意志力和奋斗精神”,你是无法回避与否认的。
不管是好是坏,历史总是有它的借鉴和启示
希特勒是个奇迹。他从奥地利的流浪汉爬上了纳粹德国总理的宝座。希特勒是一个勇敢无畏的士兵,他在“一战”中两次负伤并且荣获很少授予普通士兵的一级铁十字勋章。希特勒是个冒险家,他把所有的鸡蛋都投进了慕尼黑啤酒厂的政变中。
希特勒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靠两片嘴唇煽动起在“一战”后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德国人民心中复仇的火焰。希特勒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知道英法两国的绥靖倾向后,武装占领了莱茵兰。希特勒是个慈祥的“父亲”,没有后代的他亲切地对待身边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仆人。
希特勒是个素食主义者。为了保护动物,他甚至颁布法令,人道地杀死龙虾。希特勒是战争的恶魔。他对欧洲古老的反犹太主义传统大加赞赏。希特勒是军事过度自信的失败,两条战线使他的帝国走向灭亡。
第三帝国的子民称他为“我的元首”,在这之后,几乎所有人都称他为“二战元凶”。从历史一分为二的角度看,1939年9月以后希特勒是绝对有罪的。
他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文明饱受苦难。战争罪行可以看作是失败的代价,但重大罪行是不可辩驳的。当威廉二世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类文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为什么人们不说威廉二世是魔鬼?因为威廉二世不投票给犹太人,希特勒杀死了世界上一半的犹太人。如果希特勒入侵波兰、法国和苏联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那么残酷的犹太人就是绝对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