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1

14营销策划李星 ***

第一次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个**之后这么急切的想说一些话,因为这与我们的生活真是密切相关,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雾霾是这几年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常态正常吗?不正常,因为这是以我们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在十几年的时间发展的很快,但是发展得代价是我们的环境。

我们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拆毁房屋,盖房子,挖路,到处修路。到处都是裸露的土地和飞扬的灰尘。在路上行走,不敢呼吸,一定要捂住口鼻。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吸入大量的灰尘,这些都是诱发肺癌的因素。环境污染的程度与肺癌的发病率成正比,而且大多数受害者都是我们的孩子和父母。

每次阴霾发生时,我们都在祈求一阵风把阴霾吹走,但吹完之后还会有另一次。雾霾不是一个事件,它仍然会频繁发生,它仍然是一个开始。

雾霾是什么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霾是由空气中的粉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会造成视力损害。霾就是灰霾(烟霞)。

雾霾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建筑工地扬尘。

第二、汽车尾气排放。

三是冬季供暖,燃煤电站排放。

第四,靠近地面的湿度相对较高,空气中的颗粒物聚集并凝结。

第五、工业喷涂排放。

第六、部分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排放。

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不可能不改变自然条件,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所以每个企业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研发和销售中都把节能环保作为重要的产品标准来执行。也许我们的环境和空气质量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就像现在的中小型工业,重工业企业用的没有任何排放标准的小锅炉,如果是换成了我们以环保为主要性能的锅炉那我们的空气污染会不会有所改善?保护环境污染需要我们每个人,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转变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开放能源市场,打破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局面;二是提高汽柴油的国家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工厂、企业、个人进行严厉处罚,严格执法力度;三是向国外学***经验,对排放超标的单位进行技术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源;四是国家对安装清洁设备的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补助,并强化社会**的监督和举报力度。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2

刚花了点时间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内心很震撼。我是一个普通人,深深得知道作为一个普通人,对很多事情都是逆来顺受,思想很麻木,对很多事情都不会说不,捂着耳朵,闭着眼睛过着自己的生活。因此在佩服柴静的同时也觉得自己的可耻。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到,要治理雾霾,对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要去治理会牵动很多企业的神经,会同时带来社会上很多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天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政府,企业,大家都能行动起来并不是解决不了的。希望柴静辛辛苦苦做得这个片子并不是就热这么一阵子,时间一过,大家都忘记了,企业忘记了,政府忘记了。很期待后续能看到各种有职责的部门后续的action,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也会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持环保。我没有车,所以5公里以内不开车我算是做到了;以后去商店买东西,能不要塑料袋就不要;看到餐饮店很多烟雾,我希望我可以去拨打12369,最近12369有没有被打爆呢??

环保,从身边做起;有时候,不在乎你能起到什么作用,在乎你是否意识到了....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3

纪录片里边有些观点可能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晰,比如北上广深杭州之类的汽车限购,人均汽车保有量其实是远低于东京的。不过后边分析洛杉矶时特别讲了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是关键,而非汽车数量。

中国目前每10人才1、1辆汽车,其中北上广深总人口占全国6%,汽车占10%,大概5人1辆。欧美日澳每2人有汽车1辆以上,纪录片中提到的东京1200万人约800万辆车,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罗斯每4人1辆,印度40人才1辆,全球平均7人1辆。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日韩欧明显高于中国的139人/平方公里,与中国的可比性更强。

我想,柴静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唤起民众关注并用舆论向政府和排污企业施压,而非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这个目标肯定是很好地达成了。但套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纪录片除了唤醒民众关注污染,也应该重点分析污染原因和解决办法。比如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储量不低,她没有提到开采成本和技术。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领导说提标准会断供社会不稳定成本高,她可以对比下美国的油品和价格,很明显垄断导致的中国炼油水平低是关键。其实纪录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众看起来会觉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说解决方案和投资机会,清洁能源的推广肯定共识,其中包括能源结构的调整。但按盖茨在ted的演讲来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并彻底解决问题。

水和核电目前和未来应该都有很好的投资回报这已经是市场共识,风电目前回报最差,太阳能目前回报不错但未来有巨大的上网价格下调压力。火电虽然目前盈利状况很好但缺乏成长空间,煤炭我估计只有反弹而没有反转的机会。

垃圾发电现在的回报非常好,因为不但上网电价有收入,还有垃圾处理费收入,每吨收费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绝对是非常刚性的,这导致它不单盈利好而且现金流强劲。

过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调研走访了几十家节能环保企业,发现环保的社会需求和意识已经很明确,但赚钱特别是现金流好的企业很少,除了政府体制和各种利益的钳制外,主要还是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因为我也有碰到好几家盈利状况和现金流很好且发展潜力阳光的企业。

比如柴静的纪录片里提到的污染源在线监测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错的企业并且正准备投资它,它存在的意义类似于这个纪录片导致的舆论压力,让民众和政府能监督排污企业,并且是有客观标准的。

正如纪录片里的英国能源大臣所说,节能减排会让很多传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也能让更多的新企业成长,我想这里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大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不景气的长期趋势下,这个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4

从几年前柴静出版《看见》,字里行间领会了央视新闻记者的厉害,这次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继续了柴静一贯的犀利、理性、深入、克制。

简述一下纪录片的内容,这样比较有条理性,主要是为了没耐心看和看不懂的人。

一开始柴静描述了一个现象,就是雾霾现象和肺癌人群增多的现象。

那么可以提出第一个问题:

1.为什么肺癌会增多,肺癌和雾霾又有什么联系呢?

雾霾中有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导致了肺癌的增加,从而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雾霾对我们的身体有极大的损伤;第二,雾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2那么雾霾是怎么造成的呢?

①化石燃料的排放,主要是煤炭

②汽车尾气、飞机排放、靠岸的货轮

③餐饮行业油气排放

④工地沙尘

⑤其他

3环境部门在干什么?

环境部门对进城车辆进行检查,发现排放超标的车辆却拥有合格的手续,而且并未安装油气净化设备,原因是司机购买的汽车违规获得了合格的手续。难以进行惩罚。

污染最严重,燃烧煤炭最多的是河北省,也是北京雾霾的重要输入源,经济严重依赖钢铁行业,即使产能早已过剩,许多无牌照企业破罐子破摔,环保部门无法执法,因为事关十万人的就业。环保局吃地方政府的饭,不敢砸地方政府的饭碗。

环保局缺乏司法和行政的实际支持,没有执法能力,相对强势的政府和大企业显得无能为力。

4.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首先,中国的汽油标准远远低于国际标准,那么为什么不指定更高的标准呢?因为标准制定委员会是由石化企业构成的,提高标准意味着增加成本,他们不会拆自己的台。

然后,中国的煤炭使用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使用煤炭的总和,优质的煤炭不足,就使用劣质低质的煤炭,比如褐煤。哈尔滨供暖第一天空气质量爆表,因为其中燃烧了大量的褐煤。

褐煤不是不能用,德国也使用褐煤,但是会洗煤,使其变为洁净能源,但是中国并没有这样做,只有很少的部分经过了清洗。

5.雾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要求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矛盾。

是迫在眉睫的能源结构改革与能源行业垄断一家独大的现状的矛盾。

6.如何解决雾霾问题

①转变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进入早该进入的油气时代,开放能源市场,转变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局面。

②提高汽柴油的国家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工厂、企业、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加大执行力度。

③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对排放超标的单位进行改造,使用技术手段从源头解决污染排放问题,国家对清洁设备进行补助,各部门要配合给予监督和检查。

7.雾霾问题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吗?

可以,英国用了五十年时间,但是在最初的10年就下降了80%的排放。

美国最初改造也遭遇了重重阻力,但是都克服了。

最终他们都获得了蓝天。

8.治理雾霾会不会造成中国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

不会,英美德等国家的过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让市场参与进来,优胜劣汰,洁净能源终会替代污染能源,一个行业的消失就会有一个行业的兴起。

9.这个关于雾霾的片子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重视雾霾,发出我们的声音,抵制雾霾对我们的伤害,从自身做起减少对大气污染的排放,才能促使鼓励推动政府治理大气污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0.我们遇到污染问题应该去哪里举报呢?

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5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却看不清你”这并不是笑谈,而是我的切身经历。

曾经我误认为这江南水乡般的朦胧是我熟悉的"雾",曾经我误认为这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古典浪漫。曾经我误认为pm2.5离我很远,直到看了《穹顶之下》,pm2.5这个不知道被百度了无数遍的名词进入了我的世界。原来那不是雾,那也不是浪漫,那是霾,可怕的霾。

小时候,家里刚刚换了有天窗的车子,每到晚上,总缠着妈妈带我去兜风。不为别的,就为了躺在车里,伴着徐徐夜风,透过天窗看夜空中那繁星点点。

而今,记忆中的那片蓝天已渐渐离我远去,记忆中的那座小城市,也已然高楼林立。记忆中静谧的夜晚已变得车水马龙,我试图寻找寻找童年时那些会说话的星星,但是透过高楼的缝隙,厚重的雾霾压的我喘不过气来。

《穹顶之下》深深地刺痛了我,我已经没有和妈妈开车兜风的性质了,因为我知道汽车尾气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待在温暖的卧室中,我也不再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我知道取暖燃烧的没是造成雾霾的来源之一。

不要在沉迷不悟了,看清形势吧!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社会,伸出一双手!来保护环境,让晴空万里的蓝天重返我们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