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闲的时候看电影或电视剧是一种非常放松的活动,通常观看之后都会有很多体会和感悟。这部电影的主题让我深思,我想以观后感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品味影片中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撰写这部作品的观后感呢?我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告别观后感"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剖析。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将该页面加入您的收藏夹中!

告别观后感(篇1)

这本书是闺蜜介绍给我的,从去年看到今年,看开头分分钟想睡觉,有种看不下去的感觉,但还放不下,总是想翻翻,越到后面越有带入感。

作者被寓为医生中最会写作的人。这本书荣获20__年众多媒体大奖。在书名的下方有个副标题----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我们都去过医院,医生的能力会让你有一种安全感,但是作者却认为对于自我认识的威胁,最严重的莫过于解决不了病人的问题。

我们终将都要面对家人、朋友和自己的衰老与死亡,其实再高科技的医学也不能帮助人类长生不老,高额的医药费也并不能挽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

作者说他在医学院读书期间学到很多东西,但不包括死亡。在病人家属问到:“她要死吗?”他不知如何回答。其实家属言下之意是病人如!何!死!

这本书信息量好大,一个个真切的故事,囊括了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学的实证,归纳起来主要从三大话题展开:临终医疗、护理以及养老。

作者从不同身份的角度来阐述医学、疾病和老年。使我们能更明智地思考这些本就无法回避的问题,并且做好应对的准备。

思考死亡是为了活的更好。作者这句经典让我不再惧怕谈论死亡。

曾经在重阳节,陪女儿参加舞蹈学校的活动,去过养老院,走进去的那一刻我就想哭,那里的老人大部分是因为患病子女没时间照顾才不得己送去。我询问了好几位老人,他们的实际年龄都比我目测的至少老5-10岁,简陋的房间里只有床、床头柜、衣柜和坐便椅,每天基本只靠发呆来打发时间。这样只会加速他们病情加速。

那次在养老院只有短短1个小时的相处,我和孩子临走时老人那种不舍的眼神我都不敢正视,拉着的手不愿松开。

可见心理关怀是多么多么重要。书中也提到:修复健康,也需滋养心灵。孩童时代,父母甚至是祖父母对我们呵护备至,他们老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关爱有加。

“当我们无法准确知道还有多少时日时,当我们想象自己拥有的时间比当下拥有的时间多得多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冲动都是战斗,于是,死的时候,血管里留着化疗药物,喉头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我们无法选择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选择生命的宽度。

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快乐程度提高,会比年轻时更少焦虑、压抑和愤怒。但我想奉劝朋友们,在能够享受生活的同时对自己的身体保持高度的警觉。

最最让我想跟大家分享并且我们可以及时做到的就是书中P34----脚才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险,导致跌倒的三大主要危险因素是平衡能力差、服用超过4种处方药和肌肉乏力。没有这些风险因素的老年人一年有12%的机会跌倒,三个风险因素都占齐的老年人几乎100%会跌倒。

美国有专门的老年病医生,作者在跟着专家实习的时候,专家在聆听完老年病人的阐述后,观察他们从椅子上站起来是靠手推扶手还是轻松地自己站起来,然后都会仔细检查他们的脚。绝大部分老人暴露了问题:由于无法弯腰够到脚,所以不洗脚,不剪指甲,趾间有疮疡,脚球处有厚厚的老茧。

朋友们,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脚吧。减少服用处方药,增加平衡感和肌肉力量,把跌倒的概率降到最低。

告别观后感(篇2)

《告别微安》读书心得精选

能遇到一本好书实属不易,将对这本书的感情写出来,未尝不美。为您提供以下文章“《告别微安》读书心得”作为参考,希望这篇心得体会能帮助您找到更好的灵感。

《告别微安》读书心得精选(一)

给自已放满一屋子的音乐,打开我的文档。

第N遍看《告别薇安》,我静静地坐着,体会那样一种瞬间璀璨的心情。安妮的文字始终洁白如此,总是压抑地阴晦地渗透着某种缺憾,安妮总是喜欢用残忍而直接的方式结束生命。女孩苍白的手指缠绕着幸福模糊的曲线,天真而脆弱的笑容,温柔的嘴唇是黑夜里奋力燃烧的花瓣。

男人干净温和的棉布衬衫,英俊健康的脸上永远带着一抹孤独而华丽的微笑,他用KENZO青草味的古龙水,用蓝格子手绢,穿深褐色帆布鞋,安妮说过,不相信爱情的人不容易快乐。

是的,有些东西一旦承诺了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天气会变,心情会变,人会变,爱情也一样会变。没有永恒的感情也没有不变的心。我一直不懂,为什么安妮总要用如此辛厉的文字让她笔下的女子一个个支离破碎地消失?也许,也许连她自已也痛恨如此残害的方式吧!

看她的文字,看她笔下一个个灰暗的,阴郁的,孤独带着些自闭倾向的女子。我的灵魂里流转着另一种个性的液体,它灰色或深蓝色的,就像阳光下窥视自已在黑暗中蜷缩颤抖的影子!南生,未央,乔,vivian,blue......我常常想,也许她们中有一个就是我!

安妮只是以她习惯的方式诠释她眼中的誓言,宿命,人生与爱情。

碰巧那些是我所爱的文字。

《告别微安》读书心得精选(二)

在图书馆老师的推荐下,我借了这本书,盛情难却,而且安妮宝贝的大名很早以前就听过,但是书却是一直没有看过,很长时间没看小说了,趁着假期也看看这种据说很小资的文字。

这本书查了一下,是安妮宝贝的处女作,里面都是一些短篇。主人公的名字也大同小异,文字读来感觉很晦涩难懂,也许对于我——这种白天活动的,称不上小资的人来说难懂,黑夜的生活也过过一段时间,但是终究不太适应。黑夜尽管对于人的头脑来说是适合思考的好时间,但我还是喜欢白天,有些事我认为还是糊涂点好,不要思考得太细致,“难得糊涂”么。

有一些书评说是这本书适合30岁以上的人读,虽然依据市场细分的类型来说年龄是一个很好的细分要素,但是我却不太喜欢仅仅依托年龄来界定读者群的类型。看了本书感觉有些抑郁,她的文字始终游走在生命和爱情中,但是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是现代人所无法摆脱的',也许小资文字是凌驾于生活中的一种超脱想象吧,毕竟没听过有谁始终过着这种小资生活的。

小资这个词,从现在起我越来越不喜欢了,因为感觉标榜小资的周遭人越来越矫情了,也许人到最后还是应该回归现实吧。

《告别微安》读书心得精选(三)

他在网络中遇到了她,开始了理想中的完美游戏。

林的只剩下百分之十的爱情在与宁可生活在幻想中的薇安的一通电话后消失耗尽。薇安是一个同样喜欢阴暗,孤独的人,相似的性格,默契的聊天渐渐地在彼此之间产生了某种感情。

林,视爱情为游戏,在他的生活中与三个女性有着不同程度的感情纠缠。乔,林的肉体伴侣,对于她,林仅仅只为满足身体的需求,并无感情可言。然而,乔却在肉体的交流中有了孩子,并且陷入了对林的犹如咖啡般苦涩的单恋。林对她自然不领情,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这个破坏游戏规则的女人,致使乔悲惨自杀。Vivian,地铁遇见的女孩,林留恋着她指尖的肌肤。林甚至还渴望着在乔的自杀事件之后能和Vivian一起远走高飞。其实,Vivian也就一小三,只要能够保持一定的物质基础也就足够,不会做出什么更加疯狂的举动。自然也就不会同意林的一厢情愿的想法。剩下的女性,自然是我们的女主角,即使她一直没有出场的机会,但是,薇安作为女一号的地位是勿容置疑的。薇安,网络中的虚拟女性,却深深地渗透了林的灵魂。对上海和上海男性有着某种情结的她真正的和林玩了一场完美的游戏。虽然林表示很想在现实生活中见上一面,可是薇安还是坚守着游戏规则,让林无缘与之相见。

《告别薇安》是安妮宝贝的前期作品,安妮宝贝自己也坦述这一阶段的作品有充沛激情,却也有着情绪上的重复和放纵。这部关于情爱幻想的作品读起来的确会有一种不成熟的感觉,有点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做了一个情爱的百日梦。女性作家塑造的男性形象似乎太过于做作,就像是玻璃做的那样子,一碰就碎。林,讨厌光线,喜爱阴暗环境,过分寄托在虚拟环境,明显是个忧郁成疾的孩子,除了健康英俊的脸蛋,并无多大的吸引力了。

乔是悲剧的,喜欢上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但,也可以说自杀的悲剧是她咎由自取。明知道林和她之间只是肉体的满足,明知道林对她没有感情,明明口头上答应了林不制造出任何麻烦,却还是一意孤行有了孩子。也许,乔希望通过孩子能够撬动这个冷漠的英俊男子的感情。现实却是,乔的想法过于理想了,自私的林是不会对乔有过多的付出的。看完这个悲剧之后,作为读者,我的心中并无多少起伏,毕竟这是个注定的悲剧。如果乔没有破坏彼此的游戏规则,她还是可以继续她原有的生活轨道,只是她自己制造了意外,以致她的生活出了轨。

薇安,在无数的午夜,安慰了心灵孤单寂寞的林。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薇安只不过是林的倾诉对象而已。其中是否有爱情的存在是值得商榷的,至少我是觉得两人之间的感情并不是爱情,只是某种情感的交流罢了,就算有,也只是林对薇安的单恋。

林,全文的主角,一个不惹我喜欢但也不至于厌恶的角色。一个成年男性做到如此地步实在不该,毕竟乔也是因他而死,即使并不是他所希望的。但是,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男性是不应该把所有的错都让女性承担的,至少他可以阻止这个悲剧的发生。林本身喜欢阴暗的性格就不惹人喜欢,沉溺于虚拟网络哪里是大丈夫所为。我完全可以理解为林是在逃避现实世界的种种烦恼,这样的男人哪里值得乔为之付出。

我倒觉得安妮宝贝安排的结局挺不错的。以林离开上海,去薇安生活的城市告别薇安收尾,看似伤感的结局留给读者更多的是对于林的人性的深入思考。若你是林或是薇安那你又回如何结束这个游戏呢?想想也的确很有意思。

《告别微安》读书心得精选(四)

我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安妮宝贝的东西。前几天才好不容易在书店里翻来了一本她二零零零年出版的个人第一本书:《告别薇安》。

她说很多时候,自己是个四处飘荡的人。生活缺乏随性以及安全感。最终让自己长成了一棵狂野而寂寞的植物,扎进潮湿的泥土里面。

我想起自己也是个向往自由的人。向往一个人的生活。我憧憬过四处的旅行,我幻想过独自的前行。但我从不敢想象漂泊的生活。于我而言。我知道有很多人,他们漂泊过或正在很多城市漂泊。也许表面看来他们是敢于寻求自我的人,但其实呢,其实是他们曾经生活的姿势太陈旧,是他们的灵魂太起伏。他们也想找到一个喜欢的平静的地方留下来。就像她说的,我们的生命,就是以不断出发的姿势得到重生。为某些只有自己才能感知的来自内心的召唤,走在路上。无法停息。

有些人说她阴郁的文字令他们恐惧。无法平静。有些人又对她抱着好奇和想象。也许这两种人之中有重叠的部分。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打扮得精致,以为这样或许就会无懈可击。可现在有人跑出来揭穿了。那些故事就仿佛心里隐忍的和潜伏的暗流,暴烈地冲出了地面。就是安妮宝贝。

她对此只有一句话,如果心里藏着一些眼泪,又为什么不感觉一下它的流动呢。

是呵,不要让它最后在时光里干涸。

我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一段连续的时间,都沉浸在这一个个故事之中。她的主人公永远只是这几个名字唯美的人,安蓝,乔,林。连她自己也说,他们只是一些美丽而有缺陷的人。如同生命本质上的形式。有人问她,文字里经常出现的那个女孩是否就是她自己呢。我想,可能是的。而她说,她同时也是看到文字的每一个人。是阅读着的人,心里的阴影和伤口。

也许是这样的吧,也正因如此,它被一些我们这般孤独而脆弱的阅读的灵魂靠近并且拥抱。在那里,我们学会了沉默地倾诉。

摘除面具,敞开心扉。这样倾诉才能开始。然后卸下包袱,重新出发。

我甚至在想,是否在某一刻,我们会像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

我曾经也记得,像她这样游移不定的生活到头来可能是一无所有。人,应当有固定的工作,有稳定的生活。

而她说,一直都不想工作。却以此为目标始终在努力地工作。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曾有个人说过,一个人一直想自杀,因为这个明确的目标,他活了下去,并活了很久。这样看上去逻辑矛盾的一句话,却正中我的心坎。也许这世上想法相通的人真的很多,而真正能以此为目标努力的,又有多少呢。每个人好像都过得不容易。但回过来看,我们终究都是要过下去的,不管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每个人都试图在按照自以为是的目标和幸福标准生活下去。而这种感觉又很容易被吹散。jzD365.COm

也许这个时候该试着像她那样做,一个人趴在18层的阳台上往楼下看。会发现大街上的人车如蚁,高楼成了积木。然后高声地尖叫一声,宣泄完成了,声音也很快被呼啸的风带走。那里有我们很久没有看到的,空阔并且深蓝的天空。

我们可以选择百折不回地期待和尝试。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清醒而坚强地生活着。

告别观后感(篇3)

《告别与告白》读后感

《告别与告白》是作者顾漫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青春为主题,讲述了当代年轻人的成长与爱情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发展,作者深入探讨了告别和告白的意义,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故事以女主角顾漫的大学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她与家人、朋友、恋人之间的交流与矛盾,呈现了一个真实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成长故事。小说的标题“告别与告白”抓住了人们常常经历的各种情感的转折点,让读者产生了共鸣。

在小说中,顾漫告别了无忧无虑的中学生活,告别了逃避与责任无关的时光,迈入了大学生涯。她面对新环境、新朋友和新问题时,迎难而上,积极努力,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她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顾漫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告别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也是成长的标志。只有不停告别过去的自己,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与告别不同,告白是人们在感情方面经常面临的一个节点。在小说中,顾漫向自己的男友告白,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个告白不仅仅是告诉对方自己的情感,更是告诉了自己的内心。告白不仅是对他人的坦诚与真挚,也是对自己勇敢与坚持的体现。通过告白,顾漫获得了爱情的满足和成长的力量,也勇敢面对了爱情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告白教会了我们,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感情,勇敢表达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得到幸福和满足。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生动具体,人物形象鲜明。通过讲述顾漫与家人、朋友、恋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相互理解,作者巧妙地描绘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感问题和青春困惑。故事中涉及的大学生活、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都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思考和启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细腻而真实,他们的遭遇和成长过程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让人们在阅读中获取了情感的共鸣和智慧的启发。

通过读完《告别与告白》,我深刻体会到告别和告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告别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敢于面对变化和挑战;告白让我们真实,让我们懂得勇敢表达内心的感受。无论是告别还是告白,都需要我们勇敢面对,不断挑战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长为更加真实、坚强和勇敢的人。

《告别与告白》是一本优秀的小说,它通过真实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向读者展示了告别与告白的重要性。这本小说不仅让人们感受到青春的美好与挑战,更让人们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情感问题。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感告别和告白是一种勇气和智慧,只有敢于告别过去的局限和告白内心的真实,我们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感谢顾漫带给我们如此精彩的故事,让我们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告别观后感(篇4)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2000字!

漫长的告别——最后一句再见。

漂亮壳子里装着沉重的故事,如同上满实心弹的沉甸甸的弹夹,上面缀着繁复的迷人花纹。硬汉一捞手便把它从杀人的枪上卸下来,转身离去时的沉默背影潇洒极了。只是他离去时那么孤寂,孤寂地让人想要发火。我痛恨把一切本该重逾千斤的东西轻飘飘地列在段落里,我不喜欢人造大理石上渐远渐轻的脚步声,我恼怒他们不愿意把一切事情摆在陈列架上。门自己合上之前,离开的人衣摆掀起的风里好像带着一万个悬念。世上没多少人能把话说得既清晰又响亮。你很难在风度翩翩的人们聚集的地方找到几个义正词严的家伙来。

不管多落魄的人怎样跌进飞快旋转的幻影,他也总有办法能让自己承担上点什么,有时你很难说他是不是就靠着这点意义活着。说些偏执而又骄傲的话,眼角眉梢都挂着漠不关心和无所顾忌,这是这些家伙偶尔讨人喜欢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一切都有意义。一声比一声紧的锣鼓催促着搬道具的人准备过场,斑羚飞渡,你方唱罢我登场拯救了这些人的生命。下坠的人不需要考虑这些,如同坍缩的星子衰败了几十亿年,只为等一场虚无之中的爆炸,这之前这之后,什么都不需要考虑。亡命之徒,不吃惊的时候总带着一股狠劲。坐在一起喝几杯酒,聊两句闲话,这里那里漫无目的地闲逛,或许他会把他即将施展的整个计划全都抖落给你。

有时你会吃惊于破落户人家的礼节,就如同你不知道粗俗的人心底有多么坚忍。会说漂亮话的人大都长了一张刀枪不入的脸,僵硬地像乡间门户前摆放的石敢当。也有那样的人,他们不会为太多事烦恼,烦恼时不会大声喊叫,他们的柔软要整体亮上那么一个色调。这种人我们一般叫他酒鬼。彬彬有礼的酒鬼,斯文谦和的酒鬼,不会哭泣的酒鬼。他们不太清醒,所以他们活着。他们勾三搭四,所以他们活着。他们清醒的时候不会追问自己去过哪里、为何在此,所以他们还没有死掉,还会在第二天傍晚衣装笔挺,闪亮地出现在你面前,带着笑容向你问好,丝毫不提那些他已经不大想得起来的事。

满脸是疤的浪子跟抿着嘴唇的爷们在一起喝酒,前者的笑容里闪着迷蒙雾气,好像刚刚喝下一整桶硫酸。有时他会偷换概念,把谦和变成恭顺,把温柔拟作逢迎,随后一头倒在缎面垫子上,醒来时台阶下面站着一百个人供他使唤。他很有风格地出售自己的一部分,把剩下的那些部分装载到某台倒霉卫星上发射出去绕着地球转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砸到某个更倒霉的家伙的头上。世上最简单直白的谋杀。说是谋杀,其实是求救。他轻轻松松地来,到头来却要拖着些早已不属于他的名目往其他的什么地方去。平衡木上的人,眼睛里揉不得一粒沙子。这时橱窗里的光才照到他的白发。人一生的演出,原来只能有一次。从高空坠落的故事永远不会有续集,被思念的潮水推远的船只绝不能再靠岸,渐渐远去的脚步声不可以突然停下、回转过来。如果这一切有了例外,所有的事情都只会变得愈加不可追回。

你有时会问他,为何这样苍白,疲倦,又带着令人反感的欢愉。你问他为何日渐消瘦,为何例行公事般微笑,为何非要在这样的时刻喝上那么一杯酒。朋友,他不会回答你,他一开口,你的麻烦就来啦。有时你会觉得,他的厌恶很好地激起了你的厌恶,与此同时,他的喜悦亦很好地传达到了你的感觉神经之中。你无法理解他为何喜欢指责他所依附的一切,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有很多东西给人以干净的错觉,试营业的酒吧里还未经酒客吸啜的崭新杯子、盛夏街上撑开的裙摆一样的阳伞、庄园里被清扫地连一颗小石子都无处容身的车道。闪亮炫目的钻石戒指,外圈的铂金被擦拭地如镜面一样光洁,内里却攀附上一层又一层的油脂和灰迹。有时这种情况是反过来的,但那更说明不了什么好事。谁会没事把自己的戒指摘下来、任它在家中独自黯然地落灰呢。

他说他喜欢荒诞的日子,喜欢看大宅里二十四小时灯火长明,喜欢看盛装的人们滑稽地转圈,把醉醺醺的手和嘴相互之间杵来杵去。他说他不喜欢安静,他已经忘了安静是种什么东西,却执意要到傍晚时分、酒保以外别无他人的酒吧略坐一坐。他说话从来不会很大声。洁白可爱的房间里偏偏住着爱往墙上扔椅子的人,尽态极妍的女郎以赌场里荷官发牌般的速度换着舞伴,这样的事他从来搞不明白。他承认自己是堆垃圾,却死也不愿真正与那群臭虫共事。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值得我与他告别。

最后一次对感情的真实浪费是在一个燥热的早晨,有疲惫的人敲响我的房门。他坐在我的厨房里小口喝着咖啡,沉默明亮有如湖面上升起的雾。他的行李包里装满没有标签的事物,他在我的房子里走动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飞快的车轮穿过边境,飞机奔腾在跑道上留下茫茫烟尘,车窗里我眯起眼睛,发动引擎、倒车、掉头、从停车场上开过。起了很大的风,铁鸟在云中静静飞翔,滑向某个我也说不清楚的地点,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远在天际。然后我就离开了,仿佛没有来过,仿佛已经忘记为何身在此地。

后来我也许见过他,也许没有。冲浪板上的人跌进水里,再慢慢悠悠地爬上来,大海并不会记得。或许某天水面上分开一条通道,让受了重伤的人逃跑,那也不是因为恻隐抑或是虔诚,这不过是一件无外于告别的事。它沉痛、孤寂、不可追回、满载意义。漫漫长长,一生之中只有一次。在那之后,一切被重新合进信封、折进书页、放回到原本的架子上面。时间让一切变得低劣平庸、满目疮痍、伤痕累累,但记忆不会。告别的人,不会步下坠的人的后尘。别了,我的朋友,我这一辈子,只对你说一次再见。

这样写其实无用极了,只是我读了三遍漫长的告别,依然无法利索地组织起我的语言。风吹皱春水几许,当荡起悠悠波纹,却无法推动小船一丝一毫。如果你碰巧刷到这篇,也便当作图一乐吧。彼此告慰者拥抱、各怀默契者欢愉、相互告别者,大抵不落言荃,也再难相见。

告别观后感(篇5)

关于身后:人固有一死,但关于死后的事,我没有信仰。申先生跟我说百年之前要一起进他们申家祖坟,在潞城的一个小乡村,一块地里密密麻麻全是他家人,尸身直接土葬。听得我一阵鸡皮疙瘩。也许百年之后的事,已经由不得自己做主,也许是儿子或者什么后代安排,但如果我可以做主的话,请把我烧成灰,洒在土里,不要纪念我,因为记得的人会记得。

关于死亡:怕不怕死,自然是怕的,最怕是衰老和病痛一起袭来,没有悬念又痛苦不堪地滑向死亡。老爸走的时候是胰腺癌,从确诊到离世,不过短短几个月时候。刚开始人还是精神抖擞的,化疗以后,整个人消瘦得就脱了型,眼睛里已然没有了光。外婆的癌症也是这样。从确诊开始,就己经没什么希望,但抱着一丝侥幸和亲人的期待,只能拖着自己越来越疲惫的身躯走下去。死亡,一直是令人避讳的话题,况且在我国国情下,临终医疗所要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多是来自亲属的质疑。但医学不是万能的,每天有千千万万人因为无法治愈的病痛离世。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希望年老体弱之时不仅拥有专业的医疗治疗,也希望能保留相应的尊严和隐私。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临终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衰老:爷爷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已经有几年了,几个子女轮流照顾,姑妈还买了套隔壁的房子给他们住,可是终究还是不合适。去年爷爷奶奶一起搬进了五医院的老年病区,两人一间屋,有独立的卫生间和生活区域,就像是提供医疗服务的老年社区,有熟识的老年朋友一起打打麻将串串门,可以自己买菜做饭也可以叫食堂,子女们隔三差五过来送点好菜陪陪父母,一家人的独立性都得到了延伸,这样的距离刚刚好。但是更多的呢?就没有了,如果爷爷内科病情更加恶化下去,如果奶奶身体也不好了,那他们就必须请个护工、瘫在床上、靠人帮忙才能处理好排泄。

我们能做的是不是更多呢?想想自己,如果有一天衰老得无法照顾自己,那么我们愿意怎样活着呢?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思考思考,医疗的目的不仅是让人延长生命,也可能是让人更好地活着,更好地面对衰老、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