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電子信息時代,大家能很輕鬆地在線上觀影,欣賞完一部作品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寫觀後感就是要表達自己的見解,撰寫觀後感可以幫助我們把自己的想法更加清晰地表達出來。您是否對撰寫優秀的作品名觀後感依舊保持疑惑呢?小編為您整理的“牡丹观后感”或許能夠為您提供新的想法,要是還想知道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我們的網站!

牡丹观后感 篇1

1930年10月27日,泰雅人赛德克族(时称生番)马赫坡头目莫那鲁道联合雾社地区其他部落,于台湾神社祭典时,雾社举行运动会庆祝时“升国旗,奏国歌”为信号,发动起义,杀死日本人134人,史称雾社事件。本片讲的正是雾社事件。

在雾社事件中赛德克族损失壮丁644人,另外还有大量居民自杀、被杀。正如片里所说的:参加起义的有六个社,几乎被全部杀光,没被杀的也被族移到其他地区。而且,日本在与泰雅人交战时,违背国际法使用了杀伤力极大的“糜烂性炸弹”①。可以说这些日本人简直就是魔鬼。

日本人的强大,泰雅人并非不知道,那他们为什么要起义呢?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在清廷将台湾从《马关条约》割出后,在日本人统治下的泰雅人被日本人奴役、压迫。电影中有一个情节:一个日本警察找了个借口就将一个赛德克打了一顿,还说是“教育”,实际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而且日本在台北帝国大学设立了“土人研究所”,动不动就从部落里抓人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再受日本人压迫的泰雅人终于忍无可忍,发动了雾社事件。

这次雾社事件,尽管日本军队最后镇压成功,但他成功地点燃了台湾人民的熊熊大火,之后台湾起义此起彼伏,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牡丹观后感 篇2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

(七年级十六班张译文家长)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如同教育孩子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读后让人眼前豁然一亮的感觉。

所有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塑造人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父母更重要的老师了。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可持续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的一生负责(摘自原书)。

一、好习惯越早培养越好

因为是高龄产妇,再加上双方父母年事已高,所以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的抚养。从孩子出生到回到家的第一夜开始,她就一个人睡自己的婴儿床(至今孩子都习惯一人一屋一张床,根本就没出现其他家长说的分床难的问题)。转眼到了三岁的幼儿园年龄,便开始培养她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早晚刷牙、洗脸、洗脚、洗头。因为太小,当你开始洗头的时候,洗发水会刺激你的眼睛,痛苦。但一次、两次、三次,经过自己的摸索和家长的提醒,慢慢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老练。

通过这件事,我们让孩子懂得了做任何事情只要不胆怯、方法正确、坚持下去,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教育赢在细节

“教育孩子不是简单的说三道四。有时是需要给孩子灌输一种正确的理念并让它根植孩子的大脑中"(摘自原书)。幼儿园生活不仅是游戏的乐趣,更是启蒙知识的吸收。

为了将来为学校打好基础,她从幼儿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她完成幼儿园老师布置的所有小任务。孩子一开始也是坐不住,找各种理由起来活动,但当看到父母越来越严厉的态度后,慢慢的可以静下心来完成当天的各项学习任务。做完功课后的时光是她觉得最开心快乐的时候。

久而久之,这种贵在坚持的小细节,到今天都能始终如一。

三、艺术教育应该是甜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一个庄严的内在秩序。艺术是埋藏在每个生命中的自然之宝。学习艺术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使她生活得更优雅”(摘自原著)。

如果我们不能把艺术成功的宝棒上的璀璨明珠拿出来纯粹地玩,那也不是坏事,因为幸福是最大价值的收获。

文文从六岁开始学习拉丁舞、民间舞、绘画、写作、古筝。每一种艺术接触,在每个年龄段都会带给她不同的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她最终选择了古筝来陪伴自己的业余生活。

说实话,在这些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出现过从开始的好奇好玩到厌烦排斥到最后的理性选择和受益的喜悦,这个过程中就如同破茧成蝶。在她学习艺术的路上,作为父母,我们更懂得而不是强迫。无论孩子选择什么,都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幸福和幸福。记得升入初中后,临近考试的某天晚上,突然从孩子的房间传来了悠扬委婉的琴声,我当时并没有立刻推门而入质问她快考试了怎么还有时间和心情去弹琴,只是静静的欣赏着。第二天闲暇时,我试探性地问,没想到孩子会认真地告诉我:

“妈妈,你说的对。有个爱好陪着自己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这一段功课紧、作业多,考试压力大,昨天弹了会儿琴,立马觉得心里舒服多了,烦恼和压力一下释然了,感谢妈妈当初对我的的信任和理解,给了我选择自己喜欢的权利".

4、 有些知识不全在课堂和书本上

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为了开拓孩子的视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年的暑假都会安排孩子参加少儿夏令营,让她自己选择想去的地方,目的是让孩子把读书的领悟和亲身实践有效的相结合,在实践体验中提高自我的见识,再回到书本上升华,使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潜质。这几年孩子相继去了北京、大连、上海、山西、东北,不但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视野,更使孩子通过亲身经历,增长了知识,对课文中学过的知识更加深了理解和领悟。

每一次快乐的旅行都会使孩子们受益匪浅。通过集体生活,更让孩子学会了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处理意外应急事件、怎样更好的保护自己……这些收获是书本上抽象知识不能替代的。

最简单的路径,抵达最丰富的可能(摘自原书)。教育孩子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不要求我的孩子将来成为名人名家,我只希望她将来做个自食其力、身心健康、与人为善、不危害国家的人。我知道我的孩子不是天才、更不是学霸,但我可以自豪的告诉所有的人,我的孩子是个心地纯良、身心健康、阳光灿烂的孩子,她能自律、知道努力。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果将来成不了一颗大树,那就努力成为一颗茁壮成长的小草,如果不能像牡丹一样盛开,能成为如米一样努力开放的苔花也行。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牡丹观后感 篇3

《牡丹亭》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出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改编而成的戏曲。但由于年龄过小,一直未曾领略其精华。现在我是一个中学生,当我再次读这本书时,我有一种不同的感觉。

翻开已开始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语言细腻,文辞富丽。由于浏览了大量的现在言情**,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

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明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闭月羞花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的确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多么”,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氛围,几乎与世断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情不自禁,只好把火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睡眠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一个英俊的年轻人。他们有着长久的爱情和私生活。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这是文明行为,不是文明行为。最明显的是文明的爱。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时下流行的一句话:

实验中学恋爱的开始意味着分手的结束。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走进图书馆,借了《牡丹亭》,早就听说是一部将恋情写的不错的古代作品。我们且来看看它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称道。

《牡丹亭》中杜丽娘是一个知书答礼的富家小姐,而柳梦梅则是贫穷的文弱书生。文章虽然运用了极其荒诞的手法,让杜丽娘死而复生,取得了很好的故事效果。但我们应该看到,即使他们不是富家贵妇,也不是穷学子,他们对彼此的感情是真诚的,充满责任感。

本书单此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当代实验中学生坠入爱河,大多只是游戏,这让他们快乐了一段时间。实验中学里勤工俭学的学生还是很少的,大局部学生拿的都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钱花完了,伸手向家长要,钱便来了,根本是衣食无忧。那些“鸳鸯们”自然不会考虑到出了实验中学校门以后的情况,即便明知是分手的结局,也还是乐不可止。

培养出真感情的也不是没有,但结局既然是分手,又何苦要伤了这份感情,要知道,身体上的伤痛不算什么,心灵上的伤痛是无法补救的啊!

感情本就是让人难以推敲的东西,而感情中的恋情又是一种特例。那是因为责任的存在,如果没有弄分明这一点,就不要谈恋爱。也有人说:

感情是可以培养的。话是不错,但培养不是玩闹开心,培养的目标到最后是要负责任的。我说不分明,只道:

那是他人的事,我不论,看不惯也无权过问。中文写作能力差,也不考虑这些问题,我有一种潇洒的快乐。既然没有爱你就可以幸福,为什么要选择爱的幸福呢?

牡丹观后感 篇4

原创: 端儿

从中学时代就开始读”牡丹亭”,那是少有的特别让人喜欢的戏剧。杜丽娘在剧中的角色温柔美丽,才华横溢。最重要的是,她热情地追求浪漫爱情。读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时候,让人对她的爱情观心生向往。

纯粹的爱情碰撞出绚丽多姿的花火。在剧中,人们对杜丽娘这个角色有着完美的想象,一个女孩对爱情的勇敢追求。

当第一折游园惊梦开始的时候,饰演杜丽娘的演员婉转动人的唱腔把深闺少女怀春的情愫低回婉转,声声动人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温婉地让人心生怜爱。让观众以为她就是杜丽娘,很惊讶地欣赏到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戏。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让人能想象着春光乍泄的花园里那个美丽怀春少女娇羞难掩对爱情的向往之情。

这段咏叹调和人物形象完全把观众带到了牡丹亭的世界里,让观众沉浸在戏剧的场景中,不断为杜丽娘的心灵起伏。第一次观赏昆剧就能观赏到如此水准的表演,真的说明高超的艺术表演是与观众没有距离的,因为它能直击人心,让人共鸣,无论你是否真的内行。剧里生旦净末丑全齐,一起演绎了一场完美的牡丹亭。

在冥朝审判剧中,表现了法官对杜丽娘的惊异和爱戴,杜丽娘也通过细腻的歌声和表演,完美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并为之喝彩和感动。

汤显祖的伟大在于创造了一个充满情感和人性美的人物形象。读书的时候,就会去想象杜丽娘的像,既有女孩子的美丽柔媚娇羞,含情脉脉,然后还有难能可贵的勇敢。牡丹亭为啥得到那么多人喜爱,就应该是戏剧里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吧,纯粹的追求心中向往的爱情。

白先勇将牡丹亭如此完美地搬上舞台,是他的才华和用意。每一个字、牌和曲牌都精心设计,很唯美,只有好的剧本、好的编剧,给演员一个好的土壤,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计的表演特色,更好地贴近角色。一个好演员可以与角色融为一体,让人觉得她就是角色本身。

再与好的曲乐组合搭配才能让一部戏剧焕发出如此动人的魅力,得到那么多的赞誉,让观众都深深投入到戏剧里的情景,真正诠释了什么叫”美美与共”.

牡丹观后感 篇5

青春版牡丹亭观后感


近期,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舞剧《青春版牡丹亭》。这场演出以中国古典名剧《牡丹亭》为蓝本,融入了现代元素和青春元素,呈现了一场富有创意和灵感的艺术盛宴。


在剧院的黑暗中,一道柔和的灯光温柔地洒在舞台上。场景画面仿佛倾泻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山青水碧,花田鲜艳,宛如人间仙境。舞台布景简约而富有层次感,充分展现了原作中的清新与静谧。


舞剧中演员们的舞蹈表演令人惊叹,他们可以在狭小的舞台上尽显自己的才华。舞者们的安静与细腻是观众更易感受到的,他们用肢体的语言诠释出牡丹亭里唐令的悲欢离合。每一个人物的动作都饱含深情,他们张开双臂,跳跃高昂,身姿舒展,仿佛一只只自由翱翔的白鸽,令人陶醉其中。


此次舞剧青年化的改编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到这部古典名剧。舞台上的年轻演员们带给观众一种独特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情真实而灵动,舞蹈动作跳跃而富有活力,使整个剧情生动活泼了起来。


舞剧中的音乐演绎也是亮点之一。旋律美妙动听,扣人心弦。尤其是与戏剧剧情相融合的时候,音乐更是令观众产生无尽的遐想。悲伤的旋律在耳边回响,令人心生怜悯;欢快的曲调在耳畔环绕,令人心醉神迷。音乐将观众带入角色的心境之中,使观众更能感同身受。


整个舞剧情节安排合理,紧凑有度。故事情节情感丰富多变,观众在剧场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这不仅是因为舞蹈的精彩表演,更是因为戏剧中所蕴含的深意和价值观。舞剧展现出了“爱情与宿命”的主题,牡丹亭中唐伯虎与严嵩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引发了人们对于缘分和命运的思考。观众们在演出中不仅沉浸在美妙的画面中,更面对着人生智慧与哲学的深刻探讨。


《青春版牡丹亭》舞剧通过对经典名著的改编和演绎,成功地将经典文化和当代精神相结合。它不仅传承了古老传统的优秀文化,更突显了现代人对于青春与爱情的追求。这种融合不仅展示了舞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也为我们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观看《青春版牡丹亭》,我收获了很多。我被其中对于爱情和宿命的深层次思考所触动,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生命和情感的诠释。同时,我也意识到舞台艺术的美丽与力量。舞蹈动作、音乐演绎和故事情节的完美融合,使我感受到了舞剧艺术的魅力。这种对于舞台艺术的喜爱和推崇也促使我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


小编认为,《青春版牡丹亭》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舞剧演出。它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引发了观众对于命运和爱情的反思。通过精湛的表演和深刻的故事情节,剧作家成功地将经典引入到当代,让更多的年轻观众能够通过这场演出来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相信,《青春版牡丹亭》的精彩演出将为观众带来难以忘怀的记忆,也会对于舞台艺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牡丹观后感 篇6

216班朱苑盈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坦。”读懂《牡丹亭》,读懂汤显祖,更读懂了新旧时代的矛盾和斗争,新生力量反抗旧制度旧思想的坚强意志和渴望美满生活的热情。

这书,似乎更适合独坐清辉之下,在墨香萦绕的案几前,看窗外落花如雨,飞云过尽,为书中杜丽娘为情而死,又为情还魂复活的斗争的力量所震撼、感动。

在当时封建统治的严格控制下,杜丽娘在**机关住了三年,甚至从未去过后花园。唯一可以接触的男人是她的老师——年过六十,满脑仁义道德,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学究陈最良。

在《寻梦》一折中她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在一次偷去花园,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她的青春觉醒了。

她不愿做封建妇女的楷模,虽然憧憬着自己的理想,却找不到出路。于是她只好把自己的理想托付给那个碰巧出现在梦中,为他生病的学者,最后为他埋下了骨头。对杜丽娘来说,这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一场新的斗争的开始。

在摆脱了现实的约束之后,她果然找到了梦中的书生——忠于爱情、勇于进取的柳梦梅,主动向他表示了爱情,还还魂为夫妇。

汤显祖生活在清朝极端政治腐败的时代。像汤显祖这样有才华的学者是不愿意堕落和自我清洗的。因此受到**和打击。

这样的风骨和操守,让这位“清远道人”在《牡丹亭》中高举“情”大旗,以对抗“理”的束缚,宣扬为了情,生者可死,死者可以生,带有强烈的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

几百年后,难道我们不需要这种追求个人解放和自我理想的新观念吗?为了美好的自由的愿望,我们要勇于斗争、奋发进取,突破格律式的束缚,用生命的辉煌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