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影片观后感【篇1】

随着实习结束的临近,基本上已经没课了,除了做实习作业外,我下载了当下的热播的电影来看,其中《建党伟业》让我重温了下那个风雨飘摇时代的历史故事,感受党建立的来之不易。

要说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当属172位当红明星的倾情演出,这已经创下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尽管很多演员的出场时间很短,甚至有的只有几秒钟,但他们都非常敬业,不计酬劳,为拍摄好影片尽心尽力,片尾的字幕播放长达5分钟,可见演员阵容之强大,考虑到影片的时长和节奏的原因,很多演员戏份最后被删除,但他们都纷纷表示能够充分理解。

还有就是影片拍摄的很客观,充分尊重了历史,将当时的情形充分还原到观众面前,之前会担心那么多人物的出现会使影片说教化、脸谱化、格式化,但看完后感觉人物刻画很细腻、很真切,整部影片的历史讲述和人物刻画都很客观,展现出那个时期的状态和面貌。

整部影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几段爱情故事,使影片显现的更真实、更有人情味,这是以往历史性题材电影所缺少的,它们更突出的是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感,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蔡锷和小凤仙的故事都为此片增色不少。

红色影片观后感【篇2】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董存瑞》。它主要讲的是:16岁的董存瑞不想当见习八路了,想要参军。王政委和连长都说他年龄小了点,不可以参军,董存瑞一点也不死心,就跟他们蘑菇。后来,王政委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连长最后没办法了,终于答应让他参军了。

当八路军准备攻打隆化,解放热河。国民党军队又造了许多碉堡,来做掩护。想打这场仗,爆破队长很重要。到底给谁呢?领导们思考了半天,决定给董存瑞。由火力队来掩护爆破队,让爆破队去炸碉堡。其他的碉堡都被炸了,就剩下最后一个了,这是一座小桥,也是最难炸的一个。眼看上去了几批人都没有成功,董存瑞说:我来。他左闪右躲来到桥底下,怎么也没找到能放炸药包的地方,炸药架又用完了。怎么办呢?眼看着同志们一批一批的倒下,总攻时间就要到了。这时候董存瑞用自已的身体做支架,举起了炸药包喊道:为了新中国,前进!

难炸的碉堡终于炸掉了,战役最后胜利了,而董存瑞却永远地离开我们!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被董存瑞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了新中国而放弃自已生命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打动了。同时我也非常生气。我弄不懂蒋介石为什么要打内战,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难道有了国民党就不能有共产党吗?难道国共两党不能和平相处吗?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这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长大了以后,也要回报祖国!

红色影片观后感【篇3】

观《鸡毛信》有感

五(3)班向小丽

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海娃送信的爱国电影。他克服了许多困难,坚持不懈。最后,皇帝愿意帮助别人。鸡毛信来了。

海娃的父亲把鸡毛的信给了他,让他把信寄给八路军。海娃高兴地和父亲道别,赶着羊群踏上了送信的旅程。一路上,他激动地左蹦右跳,心想:

我这个小八路也可以帮八路军送信了,太开心了。羊群似乎也在为他高兴,发出“咩咩”声,好像一曲婉转的歌谣。

突然,一群日本鬼魂军出现在山谷间的小路上,一条狭窄的山路,蜿蜒在森林中。海娃惊慌失措,急忙把羊赶到山谷里。她躺在一块大石头后面,露出半个脑袋和眼睛,注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

一条条长长的日本军队仿佛是一条长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日本鬼魂不自觉地来到了海娃所在的石头前。他的心都提到了他的声音。我希望日本鬼魂不会找到他和羊。这个人不如上帝。一只羊从山谷里跑出来,被日本鬼魂打死了。羊群听到枪声吓得发出声音,挤来挤去,海娃知道他要大祸临头了。

一个鬼魂找到了海娃,逼他出去带路。他又聪明又机智,把日本军队都扔掉了。他高兴地摇了摇头上写着“鸡毛信”的衣服,把他扔在地上。海娃发现信不见了,吓了一大汗,赶紧回去找。

海娃把鸡毛信塞进羊的屁股里。羊被杀了很多。他很苦恼。最后,海娃逃了出来,把信寄给了八路军。日本鬼魂被打得粉碎,八路军获胜。

因为海娃的机智、勇敢才战胜了日军。因为有了执着,他才坚持把信送到了。俗话说:

有了执着,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着,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着,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园的鲜花。

我很佩服海娃机智勇敢的精神,他身为一个儿童,也懂得爱国报国,我也要以海娃为学***,热爱祖国,为祖国的昌盛强大贡献力量。

点评:通过**,被宠坏的小作者可以从海娃那里得到一些东西,这让我的心荡漾起来:战争中,小雨来了,小嘎子,小萝卜头

这些小英雄不都是孩子们学***榜样吗?看来,这些老故事的确丢不得,小作者故事叙述完整,跌宕起伏,富有情趣,若能再多些自己的感受,相信会更加出彩。

红色影片观后感【篇4】

潘冬子机智、勇敢、坚强。他母亲的牺牲并没有使他沮丧。为了给母亲报仇,他巧妙地换了一个字,致使胡汉山损失了几万斤大米。胡汉三封山时,他帮红军战士送粮食,送信。

寒冷的冬天,为了欺骗敌人,他把盐融入水中,倒在棉袄上,成功地避开了敌人的搜索。如此聪明的小英雄怎不令人敬佩呢?

潘冬子生活在这样一个艰苦卓绝的革命时代,但他有着为国家和人民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经过多次考验,他终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想想现在的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却不懂得珍惜。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生活中更是自私自利。潘冬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的缺点。

我要向潘冬子学习,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习,为祖国未来的建设作出贡献。

潘冬子——我心中的红星,你永远指引我前进!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三)

昨天,我虽然才刚看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但是直到现在我依然还是难以忘记。耳旁依然还回荡着“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豪迈而坚定的>口号。

电影主要讲的是:有一天,日本鬼子要横扫琅琊山一带,红军要保护村民。五壮士为了保护乡亲们,一路上战功赫赫,战场上冲锋陷阵,不顾生死,最后为了让主力部队转移,被逼上狼牙山顶,最后跳下悬崖,以身殉国。

看到这里,我不禁咬紧嘴唇,饱含热泪。他们在村里很难保护自己,但他们仍然处处为村民着想,坚决保护老百姓。令我深深地感动。

因为为了转移,我们不得不留下人来抓魔鬼,所以我们离开了六个班。但是六班只有五个人,怎么来拖住日寇的三千人马呀?我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心里也提到了嗓子眼,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活下来?

五壮士为了保护主力军,不惜生命危险将鬼子引到棋盘山决一死战。他们边打边往山上移动,丝毫不敢松懈。在魔鬼一次又一次的无情攻击下;在飞机和大炮的轰炸下;在关键时刻!

他们没有恐惧和害怕,更没有退缩和放弃!相反,我看到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保卫祖国、热爱和平、永不放弃的决心!当弹药和粮食耗尽时,他们像敌人一样扔石头,把鬼魂和汉奸打得粉碎。

每一扔,都注入了全部的力量。他们不仅投只是块,而且还投掷我们中国人民的愤怒和仇恨。最终,他们被逼上了顶峰,在跳下悬崖的同时还高呼“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大地似乎都为之震动!

天空也为之怒吼!在抗日战争中又添了鲜红而悲壮的一幕!

想一想,我们现在既幸福太平又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呀!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相比之下,我不禁惭愧:

平时劳动时偷懒,做作业拖拉,做体育运动时的害怕胆小等等。这些小事都无法坚持,怎么对得起革命先烈呀?从此以后,我一定以他们为榜样,不断进步。

五壮士们那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以后报效祖国,这样,才不辜负先烈们的付出与牺牲!

鸡毛信观后感(四)

昨天,我看了鸡毛信。讲的是放羊娃给八路军送信,在路上看见了鬼子,为了不让鬼子发现信,他把信放在了羊尾巴里。趁着夜里去送信,天亮才送到。

最后,八路军知道了消息,打败了鬼子。人们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今天,我看到我爱灰太狼2。据说灰太狼在路上遇到了寻找狼王石英的各种困难,但仍然找到了狼王石英并克服了困难。以后我也要学习灰太狼的优点。

雷锋做过很多好事,我知道其中三件。第一件是雷锋为战友的妈妈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的 20 元钱。第二件是大雨送娃娃回家。第三件是拆下备用胎安到爆胎的大巴车上去。

雷锋永远是为人民服务。

红色影片观后感【篇5】

近日,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正式登陆全国各大院线。据了解,这不仅是本月唯一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更是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巨制。这部电影吸引了不少中老年观众的喜爱与支持,不少头发斑白的观众观影后,还拿着手绢擦拭泪水,久久难以释怀。走出影院的观众们纷纷评价:“这部电影太真实了,好像跟着里面的影像重新回到那段艰苦奋斗的特殊时期,很有共鸣”,“周总理到了晚年还为国家为人民辛苦操劳、不遗余力,他值得所有的中国人永远怀念与感恩!”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从筹备、拍摄到上映,一直受到众多各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周恩来总理的侄女、中新社原副社长周秉德女士在观影结束后的采访中对影片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这个片子特别好,反映了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回延安的短暂22个小时里,他做了那么多与老百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就希望百姓生活得更好,这点特别动情!”jzd365.cOm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再现了一段从前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讲述了晚年的周恩来短暂22小时延安之行的见闻思感。这部电影的上映,使得许多极少出现在电影院的父母辈观众专程买票来支持他们心中的“偶像”周总理。观影结束后,不少中老年观众还在座位上流连,情绪起伏一时间难以平复。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影感受,“我从小就敬佩周总理,也知道总理的不少事迹。可这部电影还是给我上了一课,没想到晚年的周总理身患重病,还坚持连轴转地工作,这绝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真是太感人了”,“最感动我的地方是,周总理与延安群众们之间紧密的鱼水之情。都隔了20多年了,总理回到延安,还能叫出曾经的老邻居、老朋友的名字,还记得彼此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是一部看似质朴却饱含浓浓深情的的电影,影片全都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情感,就是这样反而最感人”。还有一位自己来看电影头发都白了的奶奶说:“这部电影让我忍不住哭了好几次,在我心中,周总理永远是我们新中国的好总理!”

5月13日下午,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在成都峨影1958举办首映式。导演兼周恩来扮演者刘劲,邓小平扮演者卢奇、贺龙扮演者黄鸿等演员,导演吴卫东、制片人黄金城现身仪式现场,与成都的观众交流分享了电影筹备与拍摄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据悉,这部由刘劲自导自演,唐国强、卢奇、黄薇等实力派戏骨倾情加盟的电影,将于5月15日正式登陆全国院线。

这次塑造“周总理”的角色与以往有何不同?刘劲表示,以往自己只是单纯用心于扮演好“周总理”的人物角色,其他问题不需要过多操心。可这次不同,在这部电影中,自己还同时担任了导演这一重要角色,需要考虑的问题则更加全面,肩上责任感与使命感让自己努力做好方方面面。刘劲还表示自己见到剧本是在四年前,剧本把周总理回延安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展现出来,他当时一看到就被打动了,马上请了编剧改编,历经四年,最后改成了这部电影,机缘巧合之下又成为了导演。

同时,谈到这部电影时,和刘劲联合执导的吴卫东表示与以往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着力刻画领袖群像相比,这部电影特殊之处在于是以周恩来总理个人视角及情感动线为情节推动力,以历史闪回、时空穿越的手法贯连了不同时期的延安发展状况与延安精神,并最终回归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整部影片以回顾历史,着眼当下,遥望未来的方式逐层推进,体现了党和人民共同筑就的大国崛起之路。

现场的观众率先欣赏了这部充满革命历史气息与领袖精神的“文化大餐”。影片放映中,不少观众都在低声抽泣,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有观众在观影结束后表示“这是一部温情而感人的献礼巨制”。据悉,该片历时四年制作,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巨制,聚焦周恩来总理晚年回到革命圣地延安的短暂22小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向观众们展示了身患重症的周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肩负使命和老一辈革命家对老区人民的情怀回到延安的种.种经历。以四个时空交错进行的艺术手法将历史与现实打通,巧妙地串联起延安人民、北京知青、身边工作人员等人物群像,再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峥嵘岁月。

5月15日,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延安首映礼在延安大剧院举行,延安120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了首映礼。

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在致辞中说,延安是周恩来总理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他最牵挂的地方。46年前,周总理回延安看望人民群众,46年来经过一代代共产党人和延安人民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延安一改往日旧景象,山绿城美百姓富,特别是2019年正式告别了绝对贫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据悉,该影片根据知名作家曹谷溪文学作品《周总理回延安》改编,讲述周恩来总理1973年回到革命圣地延安的短暂22小时,讴歌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血肉相连及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影片以四个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讲述了周恩来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串联起了延安人民、北京知青、身边工作人员等人物群像。

电影《周总理回延安》改编自作家曹谷溪的报告文学《周总理回延安》,讲述了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肩负深重的历史使命回到革命圣地延安,重温党的奋斗历程,铭记党的奋斗精神,提醒全党不要忘记延安这片土地上燎原的革命火种和延安人民对于中国革命的奉献。体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和砥砺前行、永远奋斗的信念。

六十年前,美国人斯诺说:“走进陕北,才看到一个真正的民族,才看到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 无论是体现我党历史还是伟人生平,“回延安”这段历史都是非常值得挖掘的。本部电影中讲述周总理1973年回到延安,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陕北延安,她是传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承载着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创造英雄史诗的光辉时代。

影片以周总理为核心人物,将延安人民群众、北京下乡知青、身边工作人员等串联起来,总理的初心不忘、延安人民的信任坚守、知青的青春奉献、基层干部的踏实奋进,共同谱写出一曲赞美人民、赞美党的乐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的历史使命、继续前进的赤子之心和永远奋斗的坚定信念,体现出共产党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周总理回延安》这部电影正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理想这一“初心”的追寻。影片连接民主革命时期的延安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延安建设,以现代人的视角去回顾和展现革命战争时期“延安精神”的形成、国内建设时期“延安精神”的延续,最终回归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回顾历史,着眼当下,遥望未来,体现在“延安精神”的引导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念的激励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中国人民共同筑就大国崛起之路。

红色影片观后感【篇6】

《理想照耀中国》刻画了李大钊、王尽美、蔡和森、向警予、恽代英、瞿秋白、刘伯坚、叶挺、时传祥、雷锋、王进喜、邓稼先、钱学森、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沈浩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形象,通过这些依理想而活、靠理想而行的一群人的故事,彰显了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他人,求解放”的精神和理想。探讨理想在当下是否仍具有意义。《理想照耀中国》以人带史,采用历史资料加人物访谈、实景拍摄加真实再现的纪录片语言,力求对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找到独特的解读视角。蔡和森与向警予的爱情,瞿秋白与鲁迅的友情,刘伯坚要子孙后代“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遗嘱等故事,通过“有温度的历史片段”,再现了共产党人敢想敢为的力量。“为信仰奔走,为信仰奋斗,为信仰牺牲一切”的人物,串起建党90年来的风雨历程,刻画了从李大钊、瞿秋白到雷锋、钱学森再到孔繁森、任长霞等共产党人的鲜活形象,讲述这些人的生动故事。 转载请注明

《理想照耀中国》以人带史,采用历史资料加人物访谈、实景拍摄加真实再现的纪录片语言,力求对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找到独特的解读视角。蔡和森与向警予的爱情,瞿秋白与鲁迅的友情,刘伯坚要子孙后代“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遗嘱等故事,通过“有温度的历史片段”,再现了共产党人敢想敢为的力量。

昨天观看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很认真,都被李大钊,王尽美等伟大的第一批共产党员的事迹。他们是让中国能像如今一样蓬勃发展,从闭塞落后的中国到如今的青春中国的奠基人。他们呼吁全中国的人民要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脱离封建,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中国的第一批共产党,使全中国都投入到为维护自己国家尊严的战斗中。

这部片子中介绍的这一批伟大的共产党员先驱们,他们为信仰奔走,为信仰奋斗,为信仰牺牲一切,不在乎自己个人的性命安慰,投身到中国抗战的战斗中去。他们是中国近代的思想领袖。是他们,从思想上,从根本真正的让中国活了起来,为古老陈旧而腐朽的中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我十分的敬佩他们。在短短了2个多小时中,我几乎无时不在感动,敬佩中。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再是动荡不堪了,我们的生活也比以前好了很多。而他们在作为共产党员先驱,作为中国人的精神领袖的时候,也就和我们差不多大,都是时代的青年。我们现在的青年们,大多都还没有投入到中华的建设中去,都没有忧患意识。我觉得,我们现在也是应该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事的时候了。不应该再像现在这样没有目标的生活。

现在的中国环境已经比以前好了许多,但是我们也遇到许多的问题。中国未来的发展就是靠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了。我们已经成为了中国的脊梁柱了。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的祖国的建设中去,让中国更好的发展起来。

理想照耀中国是我们不变的思想,我们要贯彻“为信仰奔走,为信仰奋斗,为信仰牺牲一切”的思想,用我们的理想去照耀中国!!!

红色影片观后感【篇7】

在风光秀丽的万泉河边,青山绿水中有一块绿草坪。恰似仙境般的人间佳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就是娘子军连的驻地,一群花样年华的红军女战士,就在这儿落脚。看了电视中把红军置入如此美丽的地方驻防,真令人羡慕,让人会萌生出去当一回党代表的想法。之后因驻地被南霸天查知,娘子军连再度转移,这一次所到之地更美,俨然一个天然渡假村,阳光、海浪、沙滩,还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姑娘。洪常青和吴琼花被姑娘们有意地掇合到沙滩上散步,那碧水云天,佳人作伴的场景,看了以后谁都会为之心动。

《历史的天空》中饰演东方闻樱的演员殷桃,在《红色娘子军》中出演主角吴琼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青春偶像版的红色经典新形象,与电影中的吴琼花有着不一样的气质,与样板戏中的吴清华则更是相去甚远,电视中的吴琼花总体表现得更是青春靓丽。

电视中新加入了一个主角,由南洋归来参加革命的姑娘,同伴们称她为南洋女。以我看,这个南洋女才是令人喜爱的主角。南洋女漂亮“洋气”见过世面,知书达礼,心胸宽阔,意志坚定,吃苦耐劳,懂得体贴,把整个娘子军连的姑娘们衬托得土气十足。她告诉姑娘们党代表常作的手势“v”代表着胜利,她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员教姑娘们识字;她的射击技术因以前在南洋常玩猎枪而技高一筹,她在南洋是游泳冠军,因此吴琼花与她比游泳技术时只得甘拜下风而“耍赖皮”。

南洋女在电视中虽然只是吴琼花的陪衬,但事实上更讨人喜爱,形象更为高大。当假特派员到来,派工作组把南洋女当作奸细抓了之后,她表现出的高风亮节实为一个女生很难做到的。之后被南霸天俘获,她与一同归来的未婚夫,在父老乡亲面前举行了一场类式于“刑场上的婚礼”而被杀害。南洋女的形象完整谢幕,令人唏嘘不已。

新版《红色娘子军》比以往的电影和样板戏好看,主要是摒弃了那种时代的“左”的影响。南霸天的主角也很丰满,以我看,如果说南霸天是一个开明绅士的话,则比以前所有影视作品的类似主角更饱满,一方面,他饱读诗书、举止风雅、仗义疏财,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另一方面,他财大势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不乏巧取豪夺,有着内心残忍和恶毒的一面,对其他乡绅势力也构成极大威胁。他为了笼络红军家属,施以怀柔政策,竟然能做到开仓放粮。电视中对南霸天的总体形象描述也显得极其自然,很少雕做的痕迹。吴琼花与南霸天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起因是南霸天的手下放火烧了吴琼花的家,事实上也是南霸天放任手下的所作所为,最终霸占了她家的地,欠下了烧死三个家人的血债。

吴琼花的形象,随剧情的进展,逐渐变得公式化了。开始阶段,她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反叛精神强烈,表现得极为突出,是一个可爱可敬的主角。按南霸天的说法,她“杀人放火,无所不作,十分历害”。之后,在娘子军连表现进步,虽有很多冲动出格之处,但逐渐成熟,“进步”很大,也就磨平了她性格中那种桀骜不驯的棱角,成长起来。但是,由于演员殷桃的长相气质,之后的成熟总觉得缺乏某种成熟的韵味,而更像是难以脱离青春偶像般的表演。

红色影片观后感【篇8】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部十分有意义的电影—《闪闪红星》。这部电影主要描写儿童团员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闪闪红星的照耀下,由一个儿童团员成为一个红军战士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感想很多,受到的教育也很大。潘冬子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那个小冬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1490年,小冬子的爸爸去参加解放军主力军,到很远的地方去打仗,1497年,小冬子参加了儿童团员。有一天,小冬子去抓地主,却把地主打晕了,但是小冬子并不害怕,还是和坏人周旋到底。1504年,小冬子的妈妈也参加了共产党,为了群众的安全掩护群众,最后被敌人用火把活活烧死了,所有的群众为此伤心难过愧疚!小冬子虽然失去了妈妈,但还是那么勇敢,那么聪明,不怕敌人,勇敢奋斗,和解放军一起抗日,一起打仗,真是好样的。小冬子一家三口人,很让我钦佩,我也要学习他们的勇敢和能干。

看了这部电影,我十分感动。更让我明白了我们生长在这个幸福的年代,更要好好学习,努力向上,将来成为祖国栋梁之材。

篇五:爱国影片读后感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电影,片名叫《邱少云》。这个故事我看了非常感动。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邱少云,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革命烈士”。重庆市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在朝鲜战争中阵亡。牺牲前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我的感想:他那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无私奉献精神。从50年代起就广为传扬,威振四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今天,邱少云烈士的舍小己顾大局、爱国爱民、舍己为人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邱少云烈士将永垂不朽!

红色影片观后感【篇9】

今日观看了《建党伟业》,觉得还不错,除了演员阵容十分强大之外,有些地方真的十分感人。在那里,说说我个人的感想。

此片吸引我的是剧本本身来源于真实的历史记录,其次就是178名来自两岸三地,国内外众多一线的明星们的加盟。

影片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以往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心底由然想起了那句话:“仅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这段的历史不可能不了解,可是看了片子之后,经过电影手法刻画的人物让我对此段历史又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认识。大家都明白的"历史"。可是影片既没有故意歌颂什么,也没有故意诋毁什么。

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此刻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仅有亲身经历过才明白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所以我们要珍惜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是由无数共产党用鲜血换来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靠的就是党。让我们张开翅膀,向广阔天空飞去,为未来打拼,为祖国争光!

红色影片观后感【篇10】

西安事变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其和平解决,成为中国由内战转向准备抗战的时局转换的枢纽。而贯穿西安事变的主线之一便非张学良莫属,其间每个举措,无不折射出当时张学良渴求全国一致对外抗日的心路历程。我试图梳理西安事变发生前后张学良对日、对蒋、对共的一系列举动,以及影响他决策的各种因素,来探索这位可以说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的思想实质。

在1928年前,张学良和蒋介石还处于敌对状态:蒋介石是国民党新军阀的代表,在英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团支持下,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张学良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当时奉系军阀的势力范围一度扩展到江浙一带。父亲张作霖、儿子张间琪的相继遇害,使张学良对日本深恶痛疾,再加上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极欲在东北扩张自己的权益,甚至要把满蒙从中国分离成为像朝鲜一样的附属国。背负着家仇国难的张学良十分清楚,只有联合南京国民政府,举国同心,才有可能击败疯狂而野心勃勃的日军。在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正式宣布易帜,在东北各地降下了五色旗,挂上了象征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张和他的东北军归服于南京国民政府,使中国南北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