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擅长撰写影片观后感?当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情绪下观看同一部影片时,会有不同的感受。观后感的关键在于先观看,只有经历了真实的观影过程,才能有真实的感受。撰写观后感需要调动我们的所有智力和思考能力。根据您的需求,我们为您整理了“大国的崛起观后感”,如需更多相关信息,请及时访问我们的网站!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 篇1

我观看了这期海洋科普课,从中了解了海洋是人类重要的生活环境和资源宝库。21世纪我为作为海洋世界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海洋科技的发展影响人类社我观看了这期海洋科普课,从中了解了海洋是人类重要的生活环境和资源宝库。21世纪我为作为海洋世界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海洋科技的发展影响人类社会变革和世界文明的更迭。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崛起的古往今朝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这次观看了解了我国近十年来在深海大洋科考的一些珍贵图片和视频的资料资料,从海洋大国的昨天到海洋大国的今天,重温中国的海洋发展历程。大航海时代到科学调查时代,认识世界海洋科技的变化与发展。从海洋资源开发、对气候变化两个重要问题,全球变暖及其影响、海洋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作用,阐释海洋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我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要好好学习爱护我们的海洋,让我们为实现海洋强国梦想砥砺前行,奉献青春与智慧。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会变革和世界文明的更迭。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崛起的古往今朝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这次观看了解了我国近十年来在深海大洋科考的一些珍贵图片和视频的资料资料,从海洋大国的昨天到海洋大国的今天,重温中国的海洋发展历程。大航海时代到科学调查时代,认识世界海洋科技的变化与发展。从海洋资源开发、对气候变化两个重要问题,全球变暖及其影响、海洋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作用,阐释海洋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我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要好好学习爱护我们的海洋,让我们为实现海洋强国梦想砥砺前行,奉献青春与智慧。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 篇2

------从文化现状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最近读了李洪峰先生出版的《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一书我在这里谈一谈我的看法

我们国家一直都是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毋庸置疑是辉煌伟大的也是让人注目的

但目前的情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在这里已不再被重视。

更讽刺的是,一些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造诣达到了一定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大多数人。

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中国被锁在旧纸堆里,却在日本、韩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热潮。反过来,外国人的学习热情刺激了中国人民,也让我们转过身来,重新发现我们遗忘的角落。

《围城》里有段描述很精彩:学文的不如学理的,学哲学的不如学外语。

钱钟书先生描写的是上世纪

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状况,然而这一可叹事实直至今日仍在国内有其市场。

走在街上,无数年轻时尚男女的生活、思想内容里除了一些国骂,其余已相当“西化”,可即便是他们,对西方文化又能了解多少呢?难道西方文化仅仅就意味着“星巴克”、宝马车和cd香水吗?他们能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又多深?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

就在我们很多人十分惬意地沉浸在“星巴克”、宝马车和cd香水营造的氛围中时,西方人不仅很好地继承并发展着自己的文化,更在积极努力地研究《孙子兵法》和《论语》的真谛。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马克思主义,应该从西方发展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 篇3

xx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庆庆典在北京天安门隆重举行.一流的组织领导,一流的**装备,一流的精神风貌,在这60周年国庆阅兵盛典上,全面展现了中国新时代的风采.

虽人北京,但因训练繁忙,没能亲眼目睹这样盛世空前的国庆阅兵仪式,有遗憾,却满怀欣慰与自豪.当礼炮的声响撕开寂静的大地,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自主研发的歼11战斗机飞过京城上空,巨大的轰鸣声让每个中国人热血沸腾.我们在电视机前,依然可以切身体会到首都北京喜迎国庆的浓烈气氛.

这就是我们的国家力量,这种震撼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强大. 观礼台上成千上万的各界精英和国际友人一同见证了整个阅兵仪式. 是的,一个占据世界人口1/5的国家,无论衰败和强大,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宏观发展.

记得在国庆晚会上,成龙大哥说了一句话,他说"在香港回归前,我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但我现在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是一名中国人!" 这种情感差落,民族情节,是多少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因为他们心里都怀揣着一颗中国心~

放眼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直背负着被西方列强欺凌的屈辱,中国一个泱泱大国从脆弱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安康,经历了无数英雄革命先者的生命为代价,才有了今天的辉煌与成就. 国庆60周年了,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新起点,在这伟大的日子里,我们为祖国干杯,为祖国继续繁荣昌盛加油~~~ 相信未来的中国会更加挺拔身姿,屹立在世界舞台的**...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 篇4

美国和唐朝崛起的共同之处

——读《大国崛起》后感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国崛起》图书,共40多万字,浓缩了世界大国崛起道路历史经验教训,探求它们兴盛的缘由和奥秘,着力寻找中国和平发展的未来战略,读后感触颇深。

在世界上,竞选者总是喜欢把自己比作北美独立战争后的13个州。13州从大英帝国下独立确是事实,但它们实现的理念,尤其是后来联邦宪法中体现出的理念,却是平等契约基础上的更强大、更具韧性的联合。

美国是一个开放的大国,其制度建设的经验影响了整个现代世界。美国宪法中没有排除性条款,虽然禁止动物奴役和种族平等的规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实现,但它们史遗种历史遗产,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永恒的自我反省的话题。进入21世纪以后,终于选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的非洲裔**。

许多其他国家或地区所着迷的,不过是一个利用山势、排斥他人的封闭社会。***的**下狱已足以暴露出他那帮人马的狭小心胸。个方面,针对内地的歧视条例,只能说明政策推手的态度是多么保守和危险。

以此等阴暗心理与独立战争时13州人民的胸襟相比岂非搞笑?

中国古代所谓“五胡乱华”的时期,各路英豪率部族进入中原,也都是通过近乎疯狂的宗教上、文化上和生活***的学习,才得以立脚。而每一次却又都是因为器量还不够大,甚至运气不够好而垮台,唯独到了唐朝,才在军政统

1、 在文化开放的基础上,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融合。唐太宗口口声声不搞华夷之辨,吸收各民族、各国精英做宰相、做将军,才把华夏文明推至顶峰。金庸说,有唐一代不满300年,就任用了23位“外国”宰相——且不说为数更多的非中原籍的文官武将。

大凡那些开创历史的势力,有些一开始从物质上看很弱小,但它们的领导者的视野和志向,却必定是很远大、很宽广的。而另外一些小团伙、小宗派,尽管逢人自夸前程无限,却永远也发展不起来,因为他们的心态太狭窄、太逼仄,容不下稍有不同的人们。

可以说,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和强国,都必须通过各种因素的相互批判、吸收和整合才能建立起来。这也是为什么一部伟大的历史往往同时沿着不同的线索展开;在历史学家的回顾中,可以总结出许多层面的意义。而无论曾经多么成功的国家或个人,一旦切断交往,甚至转而闭关锁国或埋头单干,也就很难再继续往日的辉煌了。

相比唐朝**的开放,宋朝体制一向保守,甚至一度连**籍贯都要有严格控制。这种管理似乎是当时国际关系紧张造成的,但结果是外国人才和服务日益短缺。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 篇5

喜欢看纪录片,尤其是历史的纪录片,而看《大国崛起》如此之好的**却缘之公司的任务布置,真是惭愧之极。后观同事写的读后感洋洋几千字,而至今却只字未写,又是惭愧。马上就要到交读后感的日子了,为了公司的任务,为了对得起这么好的**,不得不重新整理思绪....

回到那个大国纷争的年代。。。。

正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历史画卷为主线,以“和”为主旨,突现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儒家文化。如果我们把历史卷轴的轨迹定在公元1500年左右,那时候中国是在明朝统治之下的。永乐年间,郑和先后七次收留明朝皇帝施恩布,宣传皇帝的西行使命。几乎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边,岛国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在积极寻找东西方的新航线。不同的是,他们的任务是摆脱土耳其的控制,在东西方寻找新的路线,从而摆脱国内的困难。

或许正是这一不同使命的开始,揭开了未来500年全球新格局的帷幕。

随着世界风云变幻,各国间的航海运动、侵略和**,全球的文化和经济一体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和美国这9个大国,因势利导,相互领导,表现出大国风范。之后的500年,世界为他们所左右,列强们站在地图前,喝着香槟,用鹅毛笔瓜分着整个地球板块,影响至今。

而大国之谜一直在被后人所思考,怎样的国家才能被称之为大国?而究竟怎样才能成为大国?怎样才能让大国延续下去?

世界人类文明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历史的长廊里留下过很多的烙迹,四大古国的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还有曾经雄霸一方的古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以及成吉思汗帝国等等,都留给了后人很多的传奇,但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却是能在世界的角度上能对全球局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的一个国家,不一定是一种纯粹的军事强权所圈起来的版图大的帝国而已,是真正的是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探索,如荷兰就不是一个军事强国,但是他所建立起的商业体系,以及当时对世界**的控制权却是意义深远。也如最初的葡、西大国,他们的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殖民地的领土有多大,而在于在航海是事业上,以及对整个世界的探索和发现上、对个区域之间文化的交融有更大的促进。一个大国的崛起将对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纵观各国列强的发展史,都会在某个时刻,有一些人,用一些事件来迅速推动着该国发展的历史车轮,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航扩张,荷兰的海上**,英国的文艺复兴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的拿破仑和戴高乐时代,德国的统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苏联在特殊时期的计划经济,美国的西进运动和信息产业革命。正是这些国家在自身的文化底蕴之上,在寻求适合自己国家国情强国之路的同时,涌现出来一大批的优秀人物,如伊莎贝尔女王、恩里克王子、哥伦布、麦哲伦、巴伦支船长、莎士比亚、牛顿等等等。正是这些人让人们有无限的遐想,点燃他们的梦想。

时势造英雄,英雄涨时势。一个国家要成为大国,就必须有一批优秀的人才。只有在丰富的人类文化基础上,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发人类的新文明。在世界近代史之前,特别是在近代史之前,帝国的形成主要依靠军事力量的扩张。它占领别国领土,掠夺别国财产,奴役别国人民,实现了自己的大国梦。

在近现代,世界已成为一个统一体,不封闭新闻,不被信息封锁,不文明,已走向大同,是一个和平和谐的世界环境。要使自己的国家成为一个大国,必须的以人为本,发展科技,不断创新,构建和-谐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世界局势发生变幻时机,能够站住先机,占主导地位,从而脱颖而出成为世界性大国。

就像中国朝代更迭一样,大国沉沦比崛起更容易,而且沉寂。葡、西海上霸权的土崩瓦解,英国日不落帝国神话的破灭,荷兰海上马车的沉沦,苏联的解体等等,至今也就剩下个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辉煌让人荣耀,衰落让人寞落。如何让荣耀和荣誉继续下去,似乎是无数统治者和政治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人是社会的组织,人是社会和谐的反映。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人才。一个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有赖于人心。只有健全的国家制度、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才能不断为国家注入新的血液,保持国家的快速进步和发展。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当中国成吉思汗大炮横扫欧亚大陆时,欧洲列强仍生活在原始封建社会,陷入各部落内战。中国古代开辟丝绸之路时,欧洲列强都穿着野生动物的皮毛。但是就是在中国清朝享受着康乾盛世,披着长长的辫子接受各国朝拜,闭关守国的同时,欧洲列强已经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工业革命。

100多年后,中国的领图被列强瓜分,中国的国宝被列强陈列在巴黎博物馆。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的,也拉大了中国与其他大国的距离。又是200多过去了,世界不在是战火硝烟的时代,处处充满科技的智慧光芒,奋起的中国人在各个方面崭露头角,开始向世人展示了作为一个文化古国的底蕴,二战后成为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研发成功了两弹,改革开放高速发展被世界称为“金砖四国之首”,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再一次将中国的人文和科技向世人展示,神七的成功升-天,成为了第三个走向太空的国家等等,无一标志着中国想重回大国行列的迫切愿望,以及所作出的努力和成果。

《大国的崛起》是一部近代全球大国的一部发展史,读史读人,历史长卷缓缓展开:金戈铁马,战火硝烟,冲锋的战士,冷静的指挥家,睿智的领导者,钻研的科学家,激-情的演说家,忙碌的工人等等,仿佛是我们穿越时空,置身其地,聆听历史长河的变迁和前进。历史的长河还在缓缓流淌,路边的风景也在不断变化。

风景的好坏我们无法**,只有时间来欲与证实了。。。。。。。。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 篇6

欧洲西北部一个人口不足2000万、国土面积只有2.5平方米的小国北京,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小国是荷兰。

看完《小国家与大企业》这一集后,我对荷兰商业规则的一幕印象最深。1596至1598年,有一个有名的人叫巴伦支,他是一艘船的船长,他们运送货物的时候试图找到一条亚洲与荷兰的通道,在经过三文雅这个地处北极圈内的俄罗斯岛屿的时候被冰冻困住了,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季节,他们把帆船甲板全都拆下来燃烧取暖,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靠打猎提供仅有的食物和御寒的毛皮。就这样8个月过去了,但这几个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轰动欧洲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船上的货物,尽管货物中就有他们需要的食物和衣服。

当幸存下来的商人几乎完好无损地把货物带回荷兰并交给货主时,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坚守信仰,为后人创造了商法。正是荷兰人这样的付出赢话题了海上**的世界市场。逐渐成为“海上马车夫”。

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个曾经以捕鱼为生的小国已经发展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国家。它在远洋航行中逐渐从中间商变成了斗士,这与它良好的商业信誉密不可分。

荷兰的发展壮大和崛起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他们以捕捞鲱鱼起家的,凭借发明的特殊的鲱鱼保存和食用方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整个欧洲鲱鱼的第一**商,从事转口**。他们将船只建造成大货舱、小甲板的样式来应对欧洲各国按照甲板面积征税的制度,在海上**的竞争中形成了其自身的成本优势,他们还开发了很多新航线,垄断了当时的欧洲海上**,超越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成为海上**第一强国。他们将银行、交易所、信贷和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整合成一个相互联系的金融和商业体系,从而是现**式的财富增长。荷兰人是现代商品经济体系的创造者。

他们依靠自己的世践,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搬走发货人的货物。他们创造了世代相传的诚实守信的商业规则,赢得了世界海运市场。在这其中荷兰人体现出的机智聪慧、坚强辛劳、坚守信誉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我想,荷兰的成功也并不道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也实至名归。

没有强大的**集权,没有领土野心,只有商业领土。荷兰人的眼中似乎只有海洋和利润,利润就是一切,即使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当过一流强国,并且终被从一流富国中挤掉,依然不改的奉行着祖先的信条。而过度依赖外界和各行其是的地方政权使荷兰受制于人,这是其走向衰败的原因。

失败远比成功来得容易吧。但时至今日,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裕,荷兰人创造的商业规则仍然影响着世界。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这样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是不是更有发展壮大和崛起的资本呢?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 篇7

看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起了中国近代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中国传统的自闭,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在了强国的后面,而且是一溃千里。不由得让人想起汉武帝出兵讨伐匈奴,唐太宗兴兵击退突厥。在局限性和平的谎言下,国人的强国梦又被蒙蔽了。但这不电影是唤醒国人的一个起点。传统的居家过日子思想已经过时,势力的扩张才能换来强盛,这部呼唤扩张与竞争的影片,第一次给了帝国主义列强一个公正的定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而这部记录片恰恰又说明了文明的重要性,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思想的控制下,人民才能统一信仰,信仰决定了文明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国家通过输出自己的文明,从而决他奇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面积,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葡糖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在恩里克王子的率领下开辟了南美洲,而恩里克王子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从没有一次远洋的经历。

德国在公元180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使得铁血宰相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在攻陷法国首都巴黎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自豪的说道:“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苏联为了尽快成为世界强国,把重工业列为国家的首要发展目标,直到今天我们对俄罗斯的航母、潜艇、驱逐舰和先进的导弹都耳闻目染,但是在这个重工业发达的背后,充分暴露了轻工业的薄弱,使得现今的苏联加盟国都普遍缺乏生活日用品。这几天网上又盛传俄罗斯人口快速下降,2050年可能跌破1亿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我一个东北的朋友对我说过,俄罗斯并不是养人的地方,由于极度寒冷,北亚地带普遍生育率地下。另一个侧面因素,俄罗斯男人酗酒成性,使得很多俄罗斯妇女更喜欢嫁到中国。

上面三国家的进步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强国要崛起必须先唤醒整体国民的整体愿望。总而言之,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崛起不仅仅是休生养息,更学要高层决策者的思想一定不能落后。片子里这样强调过,二战前的强国,不论胜败,无论输赢,无论受到怎样的重创,战后依旧是这些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世界。德国与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他们早已有了先进的社会体制,所以在战后几十年又可以迅速恢复,依旧是世界强国。

中国一贯自称是不结盟国家,而这部记录片第一次首肯了结盟是强国之路必须走过的历程。阿盟、欧盟、非盟、东盟等一些联盟的建立,本来是视作小国联合对大国的惧怕,但实际上区域的一体化的形成,已经证明了结盟对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发展的巨大优势。令人兴奋的是中国已经看到这一点,虽然不能说有绝对的同盟,但局域上的联合已经体现出富国强兵的好处,上海合作组织也许就是战略结盟的开始。也许结盟战略是将来中国发展的更大优势,我们期待中国真正盟友得出现。

中国人迫切渴望能恢复的汉唐王朝时期的那种荣耀,前几年还只能是抱怨下岗,就业再就业问题,如今看了《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使我对现今中国的发展思路有了新的认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九个国家的强大无一例外都是依靠对外扩张而实现,而现今把这九个列强的发展告诉我们国人,便是要把中国从一个闷头固守的国家,变为一个扩张性的强国。增强国民意识,扩张国家实力的新强国思维已经在沉睡多年的中国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