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相信大家都知道,诗句是诗词的一部分,所以它们的特征是一样的。诗词起源久远,它起源于先秦,后鼎盛于唐代。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锻炼我们的想象力。那么,你所知道的诗句有哪些?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无名氏: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

作者:无名氏

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释:

1、萧萧:寒风之声。

2、胡地:古代胡人居北方,故后即用以代指北方。飙风:暴风。

3、修修:与翛翛通,鸟尾敝坏无润泽貌,这里借喻树木干枯如鸟尾。

4、思:悲。末二句是说难言的悲感回环在心里,好像车轮滚来滚去。

赏析:

读这首诗,容不得人情感上有所酝酿,劈头便为一派浓重的忧愁所笼盖一个苍莽悲凉的秋日,一场郁郁无欢的怅饮,本已令人愁闷难耐。何况还有那吹不尽的秋风,老是在帐外萧萧地响,更教人愁杀。秋风萧萧愁杀人,这一句突发的啸叹,正将主人公心头的万缕愁绪,化作烈烈秋风,苍茫而来,立时令人生出一种不可遏抑的困扰之感。出亦愁,入亦愁,则以细节刻画,抒写愁苦中人的坐立不安。不禁使人感到,那困扰着主人公的忧愁,竟怎样难以趋避、无可摆脱。受这困扰的,不止主人公一人:座中何人谁不怀忧?既称何人,又加谁不,这双重反问告诉人们:那忧愁正如病魔一样,已侵袭到所有在座者的心腑。使主人公所对无非忧者、所闻无非愁叹这样的日子,真能耗蚀人的青春,加速衰老之期的到来。难怪主人公要发出令我白头的幽幽哀叹了。

以上一节,一味写愁,使人来不及细想,先就浸染上了那摆脱不开的忧愁。读者不免要问:诗中主人公是谁?他究竟为什么如此忧愁?第二节诗,正为读者解开了疑团: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胡地,即塞外胡人居处之地。主人公既呼之为胡,可见他自己不是胡人。联系下文离家日趋远一句,可知主人公应是远离家乡、出塞戍守的汉卒。对于初到塞外的旅人来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异域风光,实在是新鲜而奇妙的。但作为戍卒而久居胡地,看惯了浩瀚的黄沙,见不到几多绿意。秋冬之际,唯有呼啸的飚风,时时摇撼着稀疏的高树。那滋味可就大不好受了。它们所能勾起的,只能是千重忧虑、万里思情。读到这里,读者便可恍然大悟:主人公之所以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之人之所以谁不怀忧,那都是心揣着有家难归的万里离思的缘故。在这样的断肠人眼中,无论是飚风,无论是修树,触目间全都化成了一片愁雾。故此二句看似写景,实亦写愁,正与上文秋风萧萧愁杀人相应,将满腹的忧愁外化了。

如果说,忧愁可以催人衰老,它首先带给人们的,则是憔悴和消瘦。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诗中的主人公,正因为飘泊异乡、离家日远,被愁思消磨得茕茕骨立了。但诗人却不肯明言,而是巧妙地运用衣带之日缓(松),以反衬主人公身躯的日见消瘦,写得含蕴不露而哀情深长。一位形销骨立的戍卒,就这样独伫于塞外荒漠,默默无语地遥望着万里乡关: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他不是无语可说,而是心中塞满了愁思,纵然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要描述这样一种痛苦之状,笔墨是难以胜任的。但人们在极度痛苦之中,想象力就往往特别活跃,笔底口中便常常跳出奇语。《卫风河广》的主人公,在眺望黄河彼岸的故国时,思归心切,就唱出了谁谓河广,一苇杭(渡)之的奇句。而这首歌的主人公,为抒写胸中难以排遣的痛苦,竟想出了肠中车轮转这一奇喻。用滚滚车轮在肠中的转动,写主人公无可言传的曲曲愁思,真是形象得教人吃惊。也正因为如此,戍卒那离家万里的痛苦怀思,才以更强的力度震荡了读者的心弦,使人不能不为之悚然动容。

有人认为,《古歌》所抒写的,是游子天涯之感,恐怕不确。从上文的分析可知,它应该就是胡地戍卒的思乡怀归之作。东汉曾多次对羌人用兵,战争均延续十数年之久。朝廷之将贪功而无能,至使离乡征戍之卒进不得力战,退不得温饱,大批丧生于胡地、边境。这正是《古歌》之类思乡之作产生的背景。这首歌熔抒情、写景于一炉,在秋风萧萧中抒写困扰戍卒的愁思;又将它融于异乡的修树、荒漠的飚风之中,变得更加蓬勃、纷扬;最后忽设奇喻,将其化为辘辘车轮,在肠中滚转不已。如此形象的情感抒写,显示出汉乐府民歌在抒情艺术上已有怎样长足的进步。能够与它比美的,在汉代,恐怕只有长于抒情的《古诗十九首》了。

jzD365.com更多精选诗句阅读

无名氏:吴孙皓初童谣


《吴孙皓初童谣》

作者:无名氏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赏析:

三国时期,地处东南的吴国是立国时间最长的国家。但在孙权病亡前后,统治集团内部在继承权问题上就乱开了。朝官分成拥嫡、拥庶两派,为废、立太子斗争非常尖锐。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内部矛盾很快表面化,宗室和大臣间彼此屠戮,长期进行争权夺势的斗争。孙权之后,由孙亮、孙休先后称帝,为时不长。公元264年,由孙皓执政。这个吴国的末代皇帝凶顽残暴,穷奢极侈。他用剥面皮、凿眼睛、灭三族等酷刑杀人。后宫已有数以千计的宫女,还在民间掠夺少女。甚至明令年年上报将吏家女的名册,女孩子一到十五、六岁就要简阅一番,供其挑选。暴虐的政治,苛酷的剥削,激起人民不断起义,终于将吴国推进覆灭的深渊。

在吴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事件。公元211年,孙权从吴迁都秣陵,并改名建业(即今南京),后来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孙权迁都鄂,改名武昌。229年,又还都建业。很有进取精神的孙权,十分重视这两个军事重镇,通过建都,使两地经济日臻繁荣;尤其是建业,成了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到孙皓时代,公元265年,他在西陵督阐的建议下,也来了一次迁都。什么原因呢?据说荆州有王气。而建业宫殿已破旧。这个贪欲无度的暴君但求享尽人间欢乐,于是吹吹打打地从建业搬到武昌,并下令扬州地区的人民远道从长江送去供享乐的一切耗资。沿江人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政事多谬,加上公私穷匮,虽然孙皓还在醉生梦生之中,可国政已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了。左丞相陆凯是孙权留下的旧臣,对孙权的治国之道有切身感受,对孙皓的腐配专横有冷静观察,算得是个统治集团中的清醒者。凭借旧臣身份,还敢于直言疏。《吴孙皓初童谣》就是陆凯在武昌劝孙皓时引用的一首童谣。陆凯在这个奏疏中,痛陈国衰民弱之现状,力劝孙皓省息百役,罢去苛扰,科出宫女,清选百官。孙皓当然十分不悦,只是慑于陆凯的宿望,才没有加害于他。

《吴孙皓初童谣》仅短短四句,却从中透露出了人民的苦难、怨恨和不平。尽管武昌有美鱼可烹食,有房屋可停居,但百姓宁愿到建业去,即使在那里只能饮水充饥,以至如履死地,也心甘情愿,在所不辞。为什么呢?就因为武昌为孙皓所居,人民苦于暴政久矣,已不能共存于一处。当然,这里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建业曾是孙权的古都,人民向往建业,实是怀念创业皇帝孙权。当时为了备战,孙权虽然也曾强赋厚税,然而他个人尚能自持节俭。在倡导发展农业生产时,他不但赞同陆凯开垦农田的命令,而且主动提出他和儿子们亲自受田耕种,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公元247年,建业宫年久失修,武昌宫已用了二十八年,这些材料不能再用,建议采伐新材以筑新宫。孙权不许。认为正是战争期间,百姓负担已重,如若再有通伐,就会妨损农桑。坚决让臣下搬来武昌宫材瓦改作太初宫。对比孙皓的暴虐贪残,人们能不痛恨万分吗?童谣正是通过向往建业、远避武昌这种直率的语言责孙皓。以宁死而不愿留居武昌的激愤之声,揭露了当时苛政猛虎的血淋淋社会现实,控诉了孙皓集团的滔天罪恶,抗议了他们的胡作非为。

当时永安山区的农民忍无可忍,在施但领导下发动了一场起义。初则数千人,发展到万余人,直杀至建业城里,给孙皓政权以极大威胁,就在这种怨人怒的境况下,孙皓不得已于266年冬天灰溜溜地还都建业,一方面血腥镇压施但义军,一方面以此平息朝野反抗。但是,他的骄奢淫欲并就此收敛。一到建业又耗费数以亿计的资财筑起了一座显明宫,大开园囿,土山楼观,穷极伎巧。陆凯也曾强劝,而孙皓至死不悟,终于弄到财竭国亡的地步。

这首歌谣为陆凯作为例证引用于奏疏中,但保留着民谣朴实生动的面貌。它用强烈对比的手法,从正反两方面突出反封建暴政的主题思想。相近的句式,相近的韵脚,成为在民间口相传、不胫而走的有利条件。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1、此诗为叙事体。歌行体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指草堂。

2、秋高:秋深。

3、怒号:大声吼叫。号(ho):号叫

4、三重(ch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5、挂罥(jun):挂着,挂住。罥,挂。

6、长(chng):高。

7、沉塘坳(o):沉到池塘水中。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

8、老无力:年老体弱。

9、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10、入竹去:进入竹林。

11、呼不得:喝止不住;大声呼喊,未能制止。

12、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13、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为押韵念h):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近。

14、布衾(qīn):棉被。衾:被子。

15、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16、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7、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18、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9、沾湿:潮湿不干。

20、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21、安得:如何能得到。

22、广厦(sh):宽敞的大屋。

23、大庇(b):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

24、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25、俱:都。

26、欢颜:喜笑颜开。

27、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28、突兀(w):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29、见(xin):通现,出现。

30、庐:茅房。

31、足:值得。

翻译: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渴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眠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但房顶雨漏像麻线一样密集并下个不停。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而他人却安然无恙)也心甘情愿!

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段中共有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段中共有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

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除此以外,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茅草,但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他的眼前做盗贼。但其实,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杜甫的《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因为他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走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他自己在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作者叹息的内容:1.自己的苦 2.周围人的苦 3.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第三段共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诗人自然不能入睡。长夜是作者由于自己屋漏因而更觉夜长,还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而觉得夜长。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也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俄国着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形容心情悲伤的诗句 秋风秋雨愁煞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秋风秋雨愁煞人!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辭強說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清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白:秋风词


《秋风词》

作者:李白

原文: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翻译:

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

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

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

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

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

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

在这秋风秋月的夜里,

想起来想真是情何以堪。

走入我相思之门,知晓相思之苦,

长远的相思是永远的回忆,

短暂的相思却无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

倒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赏析: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杜甫:绝句漫兴·眼见客愁愁不醒


《绝句漫兴眼见客愁愁不醒》

作者:杜甫

原文: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觉莺语太丁宁。

注释:

1、无赖:本指放刁、撤泼,这里引申为调皮、撩拨人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眼看着我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不能自拔,而无赖春色却故意来到江亭,撩逗人的愁绪。

赏析: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愁的诗句


愁的诗句

1、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2、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3、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

4、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7、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8、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项鸿祚《水龙吟》

9、留得悲秋残影在,分付旗亭。王鹏运《浪淘沙》

10、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11、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12、心事共疏檠,歌断谁听?墨痕和泪渍清水。

1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14、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15、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16、断魂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更苦。郑文焯《玉楼春》

17、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18、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

19、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枝误。王国维《蝶恋花》

20、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朱祖谋《声声慢》

21、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22、不堪重梦十年间。王国维《浣溪沙》

23、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24、千古盈亏休问。王沂孙《眉妩》

25、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

26、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27、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

28、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29、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辛弃疾《祝英台近》

30、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纳兰性德《采桑子》

31、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张炎《解连环》

3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33、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34、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元好问《迈陂塘》

35、人天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6、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37、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升。吴文英《风入松》

38、惆怅玉箫催别意,蕙些兰骚,未是伤心事。文廷式《蝶恋花》

39、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40、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41、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辛弃疾《念奴娇》

42、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

4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44、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45、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

46、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永遇乐》

47、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

48、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49、恨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50、乍似榆钱飞片片,湿尽烟花,珠泪无人见。

51、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52、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

53、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54、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55、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晁元礼《绿头鸭》

56、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57、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蒋春霖《柳梢青》

58、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59、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60、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61、纵行遍天涯,梦魂惯处,就恋旧亭榭。文廷式《摸鱼儿》

62、花月两模糊,隔帘看欲无。杨基《菩萨蛮》

6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64、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近》

65、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人月圆》

66、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67、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元好问《清平乐》

68、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6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70、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

7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72、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73、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

74、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75、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

76、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77、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王国维《虞美人》

78、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

79、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朱彝尊《解佩令》

80、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王恽《鹧鸪天》

8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82、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83、行人忍听啼乌怨,笛里关山落叶风。仇远《思佳客》

84、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8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86、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87、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朱彝尊《高阳台》

88、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89、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

90、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9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92、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文廷式《蝶恋花》

93、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94、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念奴娇》

95、雨洗秋浓人淡。厉鹗《谒金门》

96、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

97、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98、石倘能言,也应似我,望古增呜咽。王仁溥《念奴娇》

99、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10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01、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102、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103、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张翥《踏莎行》

104、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105、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黄庭坚《望江东》

106、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裘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

107、只有梦魂能再遇,堪嗟梦不由人做。陆游《蝶恋花》

108、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顾春《早春怨》

109、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朱淑真《清平乐》

110、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111、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112、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113、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114、兰闺人倦,多愁牵梦,难成易碎。赵南星《水龙吟》

115、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11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117、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118、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陈子龙《点绛唇》

119、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谭献《蝶恋花》

120、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121、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

122、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姜夔《疏影》

123、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124、湖水湖风凉不管,看汝梳头。龚自珍《浪淘沙》

125、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娥眉误。

126、人世事,几完缺。吴伟业《贺新郎》

127、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魂,目断青山阻。谁为我,唱金缕。叶梦得《贺新郎》

128、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129、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130、已过清明风未转,妾处春寒,郎处春应暖。屈大均《鹊踏枝》

131、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132、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王鹏运《点绛唇》

133、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段克己《蝶恋花》

134、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135、烛花红换人间世,山色青回梦里家。朱祖谋《鹧鸪天》

136、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137、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回到幽闺。刘基《眼儿媚》

138、断尽愁肠谁会得?哀燕声声。王鹏运《浪淘沙》

139、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王诜《忆故人》

140、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

141、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142、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143、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144、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谢逸《江神子》

145、陌上搂头,都向尘中老。王国维《蝶恋花》

146、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14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148、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萨都剌《小阑干》

149、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溢鲛绡透。陆游《钗头凤》

150、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金明池》

151、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152、愁望春归,春归更无绪。文廷式《祝英台近》

153、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54、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155、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完颜寿《朝中措》

156、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陈维崧《好事近》

157、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

158、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处凄凉否。顾贞观《金缕曲》

159、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160、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161、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柳如是《金明池》

162、怅秋风,憔悴天涯,美人芳草怨迟暮。吕碧城《绮罗香》

163、辛苦最怜天上月。纳兰性德《蝶恋花》

164、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165、嫩绿似罗裙,寸寸销魂。春心抽尽为王孙。不分东风吹渐老,色映黄昏。屈大均《浪淘沙》

166、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王夫之《更漏子》

167、酒省明月照窗纱。夏言《浣溪沙》

168、绿绮手中弹,挥弦白雪寒。陈洪绶《菩萨蛮》

169、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王国维《虞美人》

170、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171、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172、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

173、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

174、神魂荡漾,暗抛红泪。赵南星《水龙吟》

175、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辛弃疾《念奴娇》

176、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

177、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陈子龙《诉衷情》

178、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李之仪《踏莎行》

179、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周邦彦《满庭芳》

18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181、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

182、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

183、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184、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李鹿《品令》

185、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平乐》

186、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柳如是《金明池》

187、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188、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189、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剪剪风。杨慎《鹧鸪天》

190、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191、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

192、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193、叹好梦,一一无凭,怅掩金花坐凝目。晁元礼《雨霖铃》

194、对西风,谁与招魂。白朴《夺锦标》

195、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

196、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197、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198、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

19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00、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张惠言《木兰花慢》

201、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202、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20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204、谁知千夜里,各对一灯红。蒋士铨《水调歌头》

205、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

20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07、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绝连珠弄。王士稹《蝶恋花》

208、不怕银钢深秀户,只愁风断清衣渡。陆游《蝶恋花》

209、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210、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引》

作者:刘禹锡

原文: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

1、至:到。

2、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3、雁群:大雁的群体。

4、孤客:孤独的异乡人。

5、闻:听到。

翻译:

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

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

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

树叶瑟瑟。

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

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

来到耳边了,

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赏析: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意。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解释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刘彻:秋风辞


《秋风辞》

作者: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释:

1、兰、菊:比拟佳人。

2、秀:此指颜色。

3、芳:花的香气。

4、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

5、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

6、棹:船桨。这里代指船。

赏析: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第一层,点出季节时令特点,秋高气清,天上飘飞着几团白云,那一行行的大雁鸣叫着向南归去,大地上树叶凋落,草木枯黄,是深秋的时候了。这两句状物描景,有色彩形象,有流动感,念来自然平易,而句式结构又十分紧促干练,起、飞、落、归这几个动词的组合,直给人以物换星移的紧迫感。此后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和唐秋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等诸如此类的佳句,无不受到《秋风辞》的启示,而兀出一定的继承、借鉴关系。

三、四句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为第二层,是作者的因景联想和中心情思,兰草的秀丽,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兰秋菊自有盛时,作者观赏的情趣和心态可以相见。接着作者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起对佳人的怀念,这种由物到人的移情,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屈原《离骚》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怀佳人兮不能忘里的佳人不仅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洁一样。难怪沈德潜读后要批出《离骚》遗响的四个字来。

五、六、七句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为第三层,是泛舟中流的生动描绘。汉武帝与群臣祭祠后土之后,坐着楼船渡过汾河,但见河中心翻滚起白色的鳞鳞水波,这时楼船上宴饮正酣,箫鼓齐鸣,乐工歌伎们唱着舞着,与那艄公划船的声音上下相应和,不绝于耳。这一层每句均包含两个动词,依次泛、济、横、扬、鸣、发的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呼之欲出。

八、九句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为第四层,是作者本次行幸河东,乐极哀来的深沉感慨。过分的欢乐之后,又带给人哀怨的心绪,青春难再,老之将至,因而不得不及时行乐了。这一描状自然景物后的思想归结,仍没有摆脱了古代骚人墨客的低沉情调。正象汉武帝本人一样,既有平南越、斥匈奴、兴太学、崇儒术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请方士,因横征暴敛至使流民愈多,盗贼分行的过错(见《汉书》卷四十六《石庆传》),所以这首《秋风辞》既有不少自然流畅,使人成诵难忘的秀句,又有叹息人生短暂的虚无色彩。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愁乐事可复而盛年难在。武帝求长生而慕神仙,正为此一段苦处难谴耳。念及此而歌啸中流,顿觉兴尽,然自是绝妙好辞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刘禹锡:始闻秋风


《始闻秋风》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

1、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2、玄蝉:即秋蝉,黑褐色。我:秋风自称。

3、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飕飗(sōuli):风声。

4、颜状:容貌。

5、拳毛:攀曲的马毛。

6、雕:猛禽。眄(min):斜视,一作盼。

7、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8、扶病:带病。

翻译: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

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

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

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

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作者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诗句《无名氏: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迷你句子网”是专门为给您寻找诗句创建的网站。同时,jzd3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秋秋语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