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想必大家都用过一两句诗吧,诗句其实是诗词中的一句。在我们常见的诗词中,古诗词按照内容可分为九大类。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记住那些诗句的经典名句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带给大家。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生查子独游雨岩》

作者: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释:

1、雨岩:在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地方。这里的景色奇丽。作者在这里写了不少的词。

2、非鬼亦非仙:指岩石的形状奇特。泉水的声音也不同一般。作者在《水龙吟补陀大士虚空》词的小题中说:题雨岩。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句: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这里指的是泉水的声音。桃花水,二、三月的黄河水叫桃花水。但颜师古注《汉书沟洫志》时说: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花水。当以后者为是。

3、桃花水:《礼记月令》上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

翻译:

溪里的水清澈见底,我在溪边行走,

影子照在溪里。

青天落在水底下,天上的行云,

也落在溪里,我却像在云里行走。

风光这么美丽,使我兴奋,

我禁不住高声歌唱,但是有谁来和我呢?

只有空旷的山谷,发出清音来和我。

这个声音,不像鬼也不像仙,

原来是从桃花水里发出来的一曲歌声。

赏析:

这是辛弃疾作品中又一首即事叙景、寓情于事之作。此词作年虽然难以确考,不过可以肯定这是词人削职闲居、退居带湖期间,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鹧鸪天》)的情况下写作的。题目中的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据韩淲《涧泉集》卷十二一首题为《朱卿入雨岩,本约同游,一诗呈之》的诗中说:雨岩只在博山隈,往往能令俗驾回。挈杖失从贤者去,住庵应喜谪仙来。中林卧壑先藏野,盘石鸣泉上有梅由此可以想见当地风光之清幽。作者留连雨岩,填词赋诗,以抒发其情怀。

这首词是作者在游雨岩的时候写的。上片以溪为中心,用天、人、云来烘托出一幅色调清雅的图画。下片写自己的清傲孤独。高歌谁和余?这高歌不是一般的歌,是正义的,抗金的歌。和者是空谷清音起。从这里也看出作者寄情山水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倔强不渝的爱国决心,却从高歌中唱了出来。词调轻快清新,景色如画。

此词前二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从溪水倒影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溪中倒影不但有人,而且有天,天在溪底,把清溪之清写尽。溪水平明如镜,人影只是水镜中一点,其背景有广阔的天空,一齐照入溪水,从中使人得知溪面之大。但天空本是青冥无物,照入水底如何见出?于是借行云来点明。行云本在天,而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见,这是词人体物精到处。天上有行云句,如果理解为天上之天,就没有什么意义,这里说的是水底之天,它承上补足天在清溪底句,启下引出人在行云里句。这个人是遥应首句溪水中的照影,这才有在(水底天的)行云里的视觉感受。以上四句全从清溪倒影落墨,表现的是词人当时那种自觉行走于蓝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飘飘似仙的独特感受和恬静愉悦的心情。唐朝诗人贾岛在《送无可上人》中曾写过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感受,但又不如这首词来得清新自然,富于韵味。

接下来两句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作者又另辟新境。写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不闻有人和,只有空谷中响起清音,表达了作者心境之孤独。这种孤独感,恐怕不能只理解为没有旅游的伴侣,必须同词人当时特殊的处境联系起来理解。多少年来,作者力主抗金、和者甚寡,反而遭到排挤和打击,从句中可以看到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的有意无意的流露。后二句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写得极细腻。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句中,有句云: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词人在这里借用了非鬼亦非仙五字,表现的是他听到空谷清音起后的心理活动。

他高歌之后,在这空旷之地,听到空谷的清音,起初怀疑是鬼怪发出的,继又怀疑是神仙发出的,末了才又加以否定,得出非鬼亦非仙的结论。然而,究竟是什么发出的清音呢?原来是一曲桃花水。《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汉书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注引《月令》后解说: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一曲桃花水,潺潺长流,清音流转寄托了词人身处逆境,不改报国之志,而又孤独无援的忧郁之情。

此词上阕以写形为主,笔法自然平实,下阕以写声为主,笔法婉转曲折,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jzd365.Com更多诗句延伸阅读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

1、元夜:又称元夕,指农历正月十五夜,也称上元节。自唐代元夜张灯,故又称灯节。

2、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

3、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可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翻译:

去年元宵夜的时候,

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在明月登上柳梢头之时,

与佳人相约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的时候,

月光与灯光依旧明亮。

可是却已见不到去年的佳人,

相思之泪沾透了他年少时穿的衣服。

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辛弃疾:满江红·两峡崭岩


《满江红两峡崭岩》

作者:辛弃疾

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

两峡崭岩,

问谁占、清风旧筑?

更满眼、云来鸟去,

涧红山绿。

世上无人供笑傲,

门前有客休迎肃。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

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

诗句好,馀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

事如飞弹须圆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赏析:

据《铅山县志。选举志》记载:赵晋臣,名不迂,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清风峡在铅山(今属江西),峡东清风洞,是欧阳修录取的状元刘煇早年读书的地方。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以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为题,主要写赵晋臣,说清风峡的词句,也是从属于人物描写的。这首词用古今人物,一夔应足来称颂赵晋臣,难免失之过份,但从全篇的艺术构想来看,这又很有他的道理。赵晋臣既然是个如此出众的人物,为什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却被小人算计,赋闲在穷乡僻壤呢?其实,了解辛弃疾的人不难发现,他于绍熙五年(1194)从福建安抚使岗位上下来,退居铅山农村,长达10年之久。赵晋臣此时是从江西漕使岗位上被免职,也来到铅山居住。这时,他们两人都在铅山,遭遇极为相似,所以,作者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了解到这些写作背景之后,我们再仔细欣赏这首词,便不难感悟出作者的忧愤是何等痛切、真实。

起句写清风峡形势,接着便将笔锋转向赵晋臣。清风旧筑,指刘煇曾经读书其中的清风洞;如今归谁占领呢?不用说是和他同游的赵晋臣占领的。住在清风洞,既可眺望两峡崭岩,又可欣赏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但这里人迹罕至,岂不孤寂?以下数句,即回答这个问题。世上无人供笑傲,还不如住在这里领略自然风光,这是第一层。即使门前有客来访,也大抵是些俗物,还是休迎肃为好,这是第二层。如果因无人作伴而感到凄凉,也不必怕,多栽些竹子就是了。这是第三层。层层逼进,把赵晋臣超尘拔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片的风采妙,凝冰玉。歌颂赵晋臣冰清玉洁,乃是对上片的概括。诗句好,馀膏馥。则由颂扬人格进而赞美文采。《新唐书。杜甫传赞》云:他人不足,甫乃厌馀,残膏剩馥,沾丐后人。赵晋臣的诗馀膏馥,那也是可以沾丐后人的。进而用《韩非子。外储说》如夔者一而足矣的典故,把赵晋臣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须再说什么了。

于是换笔换意,由感慨人、事归到留连诗、酒。人,像秋天的鸿雁,今天落到这里,明天飞向那里,住无定所。我和你都是一样。事,像飞出的弹丸,应该圆熟些,处事何必那么固执。这次同游,你既陪酒、又陪歌,真是千载难逢的见面啊!以阳春曲收尾,紧承陪歌,指赵晋臣的原唱,自然也带出自己的和章。宋玉《对楚王问》云: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岑参《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结尾云: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是和赵晋臣的原唱的,赞原唱为《阳春曲》,则对自己的和词已含自谦之意,可谓一箭双雕。恰如其分地运用典故,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辛弃疾:鹧鸪天·游鹅湖


《鹧鸪天游鹅湖》

作者: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词的前两句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聊聊数笔,把一幅乡间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本词由荠菜开花而说春入,对平凡微贱的荠菜花寄予了极大的感情,又把群鸦写得充满生意,一点不像平时我们所见的那副使人讨厌的聒噪相。词人留意和刻画这些细物细事,可见其意态闲适。但是,接下来两句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情绪陡变,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见了,万种愁绪染白了的头发。词中说的是白发,实际上讲的是愁绪。多情白发春无奈,词人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这里多情二字写得诙谐,恰如其分地传递出词人那种带有苦味的诙谐。而在这诙谐中,又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愁绪。

面对如画的春色,词人的愁绪从何而来呢?这首词有一小序: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我们可以从这两句话中找到一定的线索。这时,正是词人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之时。这时他才四十二岁。他还有精力,足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怎能耐得住清闲无为的生活?所以词人游鹅湖,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

清人王夫之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这也是本词上阕的艺术手法。下阕写的是一幅农村景象: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与本词的开篇几句不同,下阕词人从近处落笔,一个闲字,一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词人越是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词人无一字写我,尽情描写客观景象,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词人采用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把烦乱复杂的失意之情在这闲适的氛围中突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人有会问:词人既然喜欢农村,喜欢农村古朴而又悠闲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借酒浇愁呢?这里,我们就必须结合词人当时的生活背景和他当时的处境去理解。我们知道,辛弃疾是一位很有抱负、正义,充满爱国心的词人,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有的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有的是夸夸其谈,食言而肥,词人对此看透了,厌烦了,所以他要远离城市的喧闹,他认为美好的春天在田野,在溪头,在那漫山遍野雪白的荠菜花中。如今,他虽置身于纯洁、清新的农村,却还有愁苦,那是因为他不能忘怀祖国万里江山。他要奔赴抗金疆场,去收复已夺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关心的事业,然而,他却被排挤到农村,过起闲意态的生活来,他怎能不愁苦呢?他不是不喜爱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

总之,这首词写了作者的苦闷,而在这苦闷中,表达了作者的追求,是一首难得的借景抒情的好词。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作者: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

1、庵:圆形草屋。

2、华:花白。

3、归来,指43岁免官归里。

翻译: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

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

狂风夹带着松涛,

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

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

糊窗纸被风撕裂,呼呼作响,

仿佛自说自话。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

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

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

突然惊醒,

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赏析:

不少专家都曾指出过辛词的多样性特点,肯定各种风格的作品往往又都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一旦我们细读了辛词,便会有极深的感受。就拿这阕《清平乐》来说,可以讲是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全词仅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眼前现实使他逆境益思奋勉,不坠壮志。全词因有这一句,思想境界顿然提高。

这首词用文字构筑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若改用线条和色彩是完全能够表达出来的,可见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所捕捉、表现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一件事物、一个景点,把它们拼接起来,居然连连接词都可以省略掉,因此自然就形成了这幅难得的风情画!通过画面,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作者那颗激烈跳动着的凄苦的心,那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执着的心!尽管作者有意要把它掩藏起来。

从词的格调看,近似田园派,或者归隐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远了,而且还算不上是代表作。不过,这首词别具一格同样带给了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从创作来说,作品总反映着作家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总反映着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个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从创作的角度讲,任何作家也总是从题材内容出发,去努力寻求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他们之间的区别权在于成就的高低而已。象作者这样,能够在断承、发展苏轼词风的基础上,成为豪放派大家,同时还能在闲淡、细腻、婉约等格调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学史上倒是不多见的。正如刘克庄在序《辛稼轩集》时所说:公所作,大声镗钅答小声铿金訇,钅答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博山,在江西永丰境内,古名通元峰,由于其形状象庐山香炉峰,所以改称博山。(博山炉是外表雕刻成重叠山形的香炉,见《西杂记》)。作者在上饶带湖闲居期间曾多次游览博山,并留有颇多的题咏。

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

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

名娃金屋,

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

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

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

倩五湖倦客,

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

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

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

秋与云平。

赏析:

本词是吴文英怀古名篇,奇情壮采,却又婉转低徊。上片写景吊古。渺空二句写登灵岩四望所见之长空浩渺,烟云远布景象,借空定实,映衬灵岩之高耸,想象灵岩乃自青天坠落的一颗长星,遂成此人间之奇境,添染了一层奇异色彩。幻苍崖七句以一幻字总领,由现实之奇想转入往古的幻象之境。下片抒情感慨。宫里三句以醉、醒二字跌宕生情,感慨吴王夫差沉醉自惑于西施之美貌而为越王勾践欺诳、颠灭,独有范蠡大夫能独醒自明,不迷权恋势,急流倦退。词人显然以倦客自况,笼罩了江山兴亡之恨,深寓了身世羁旅之感。问苍波二句词意跌进,词人怅然而悲:谁人是醒悟者而不蹈吴王覆辙呢?暗讽当世醉者众而醒者稀!水涵空四句以景结情,写出词人琴台远望之景。最后连呼酒二句复振势兴情,于凄绝之中透出词人豪旷气概,堪称奇情壮采,格高境远,沉郁而宏阔。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

作者:辛弃疾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

倒立江湖。

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

长空万里,

被西风、变灭须臾。

回首听、月明天籁,

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

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

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

岁月暮矣,

问何不鼓瑟吹竽。

君不见、王亭谢馆,

冷烟寒树啼乌。

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原作会稽蓬莱阁怀古。同调另有亭上秋风一首,题作会稽秋风亭观雨。唐圭璋先生谓,秋风亭观雨词中无雨中景象,而蓬莱阁怀古一首上片正写雨中景象,词题观雨与怀古前后颠倒,当系错简。说见《词学论丛读词续记》今据以订正词题。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据《宝庆会稽续志》,为六月十一日到任,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即奉召赴临安,次年春改知镇江府,故知登蓬莱阁之举,必在嘉泰三年的下半年,另据词中西风、冷烟寒树等语,可断定是作于晚秋。

清人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贵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为此,词家多刻意求其含蓄,而以词意太浅太露为大忌。这首词以自然喻人世,以历史比现实,托物言志,寄慨遥深。

词的上片,看似纯系写景,实则借景抒情。它不是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词人所登的蓬莱阁在浙江绍兴(即会稽),秦望山,一名会稽山,在会稽东南四十里处。他为何望此山?因为这里曾是秦始皇南巡时望大海、祭大禹之处。登此阁望此山,不禁会想起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和为民除害的大禹。这片词先以看领起,尽写秦望山头云雨苍茫的景象和乍雨还晴的自然变化。以倒立江湖喻暴风骤雨之貌,生动形象,大概是从苏轼《有美堂暴雨》诗天外黑风吹海立演化而来。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语出于《庄子天运》: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为字读去声。云层是为了降雨吗?降雨是为了云层吗?庄子设此一问,下文自作回答,说这是自然之理,云、雨两者,谁也不为了谁,各自这样运动着罢了,也没有别的意志力量施加影响要这样做。作者说不知,也的确是不知,不必多追究。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天色急转,词笔也急转,这是说云。苏轼《念奴娇中秋》词: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维摩经》: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云散了,雨当然也就收了。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这里又用《庄子》语。《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这就是天籁,自然界的音响。从暴风骤雨到云散雨收,月明风起,词人在大自然急剧的变化中似乎悟出一个哲理: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中,阴晦可以转为晴明,晴明又含着风起云涌的因素;失败可以转为胜利,胜利了又会起风波。上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为下片追怀以弱胜强、转败为胜、又功成身退的范蠡作了有力的烘托、铺垫。语言运用上,众采博兴,为己所用,这是辛词的长技。

下片怀古抒情,说古以道今,影射现实,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作者首先以诘问的语气讲述了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当年是谁到若耶溪上请西施西去吴国以此导致吴国灭亡呢?越地的人们至今还盼望着他能乘船归来呢!这当然是说范蠡,可是作者并不直说,而是引而不发,说谁倩。这样写更含蓄而且具有启发性。据史书记载,春秋末年越王勾践曾被吴国打败,蒙受奇耻大辱。谋臣范蠡苦身戮力,协助勾践进行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并将西施进献吴王,行美人计。吴王果贪于女色,荒废朝政。吴国谋臣伍子胥曾劝谏说: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后来越国终于灭了吴国,报了会稽之仇。

越国胜利后,范蠡认为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于是泛舟五湖而去。引人深思的是,词人面对秦望山、大禹陵和会稽古城怀念古人,占据他心灵的不是秦皇、大禹,也不是越王勾践,而竟是范蠡。这是因为范蠡忠一不二,精忠报国,具有文韬武略,曾提出许多报仇雪耻之策,同词人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十八记载:辛弃疾至临安见宋宁宗,言金国必乱必亡,愿付之元老大臣,务为仓猝可以应变之计,(韩)侂胄大喜。《庆元党禁》亦言嘉泰四年春正月,辛弃疾入见,陈用兵之利,乞付之元老大臣,另据程珌《丙子轮对札记》记辛弃疾这几年来屡次派遣谍报人员到金境侦察金兵虚实并欲在沿边界地区招募军士,可见作者这时正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力图恢复中原以雪靖康之耻,范蠡正是他仰慕和效法的榜样。表面看来,故国人望的是范蠡,其实,何尝不可以说也指他辛弃疾。在他晚年,经常怀念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战斗生涯,北方抗金义军也时时盼望他的归来。谢枋得在《祭辛稼轩先生墓记》中记载: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这一部分用典,不是仅仅说出某事,而是铺衍为数句,叙述出主要的情节,以表达思想感情,这是其用典的一个显着特点。

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在词的收尾部分,作者首先以设问的语气提出问题:一年将尽了,为什么不鼓瑟吹竽欢乐一番呢?《诗经》的《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又《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作者引《诗》说出了岁晚当及时行乐的意思,接着又以反问的语气作了回答: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旧时王、谢的亭馆已经荒芜,已无可行乐之处了。东晋时的王、谢与会稽的关系也很密切,王亭,指王羲之修禊所在的会稽山阴之兰亭;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有别墅。这些旧迹,现在是只有冷烟寒树啼乌点缀其间了。

从怀念范蠡到怀念王、谢,感情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怀念范蠡抒发了报国雪耻的积极思想;怀念王、谢不仅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而且明显地表现出消极悲观的情绪。作者面对自然的晴雨变化和历史的巨变,所激起的不仅是要效法古人、及时立功的慷慨壮怀,同时也有人世匆匆的暮年伤感。辛弃疾此时已经是六十四岁了。当作者想到那些曾经威震一方、显赫一时的风流人物无不成为历史陈迹的时候,内心充满了人生短暂、功名如浮云流水的悲叹。这末一韵就意境来说不是仅对王亭谢馆而发,而是关涉全篇,点明全词要旨。词人在这些历史人物事迹中寄托的不同感情,同他当时思想的矛盾是完全吻合的。

辛弃疾:喜迁莺


《喜迁莺》

作者:辛弃疾

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

用韵为谢。

暑风凉月。

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

拥出芙蓉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

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

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

心阻媒劳,交疏怨极,

恩不甚兮轻绝。

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年间(1200年),这一年,辛弃疾61岁,第二次被免官在家闲居。他的好友赵晋臣,各不迂,宋朝宗室成员,他曾经担任过直敷文阁学士,所以他又叫敷文,1200年,他也被罢官在家,这年夏天,赵晋臣作了一首芙蓉词给辛弃疾作寿,辛弃疾便以此词答谢。

这是一首咏物词,思路很清晰:上片以咏荷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抒情不离荷花,咏荷为抒情铺垫,和那种纯以状物工巧见长的咏物词有所不同。

上片赞赏荷花。首句点明时令,暑风凉月,正是荷花盛开的大好时光。以下用一爱字带出亭亭五句,正面描绘水上莲荷的美好仪态。满地莲叶,耸出水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似无数绿衣侍者持节而立。在这一群绿衣持者的簇拥下,千朵荷花,竞相怒放。她们或时隐时现,如含羞少女,犹抱绿叶半遮面;或参差错落,姿态万千,似各怀妒意而争美赛妍。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醉的水上绿叶红花图啊!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这两句用事。六郎,系指唐张昌宗。张昌宗、张易之都以姿容见幸于武后,贵震天下,时人号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貌比六郎,则用杨再思语。史称杨再思为人佞而智。张昌宗以姿貌幸,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其巧谀无耻类如此。(《新唐书杨再思传》)以清水芙蓉之质,竟为一宠妃作衬托的工具,岂不叫人痛心?以张昌宗辈无耻之尤,岂能与芙蓉相比洁白?所以,词人用堪恨、谁洁两组词语,一方面表示对潘、张之流的鄙弃,一方面也就突出了荷花的质洁品高。前五句写荷花的姿态美,这两句是写荷花的品格美。潘、张之流既不足道,那么,谁有资格能和芙蓉相提并论呢?唯有白鹭。白鹭浑身皆白,象征着纯洁无邪;一生往来水上,意味着超尘忘机。谢惠连有《白鹭赋》赞曰:表弗缁之素质,挺乐水之奇心。又因它风度翩翩,杜牧《晚晴赋》曰:白鹭潜来兮,邈风标之公子;窥此美人兮,如慕悦其容媚词中白鹭两句兼含二义而以后义为主。傍晚雨晴,有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侣,犹如公子佳人双双并肩而立。白鹭入图,平添出不少生机与美趣,真是妙笔生花。

下片抒情,多半采用楚辞诗句,而又一意贯之。

休说七句本来来自屈原《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和交不忠兮怨长等句。原意为到水中去采缘木而生的薜荔,到树梢去摘水上开花的芙蓉,岂能成功。

男女各怀心思,媒人来回折腾,也是徒劳无功,双方爱之不深,必然容易决裂。这是隐喻楚王听信谗言,亲佞远贤,使屈原有志难酬。千古两句采用《离骚》: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意谓屈原之世虽已去远,但其《离骚》却流传千古,至今犹自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词人赞美屈原有荷花那种出于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赞美他精神不朽,流芳百世。同情他君臣异心的不幸遭遇,和赍志以殁的悲剧结局。尤其令人愤慨不已的是,这一切居然自古而然!所以词人在下片一开头就用休说一词表现感情上的激愤,结拍又用都休问一句承转跌宕:一切都休再提说了吧,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唯求对花痛饮,一醉忘忧。殷英童《咏采莲》诗云: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这里的露荷翻叶,是借喻倾杯式的豪饮。词的结尾很是干净利索,既巧妙地紧扣咏荷题目,又将自身满腹牢骚不平之气一吐而尽。

好用事,是辛词的一大特色,人或讥其掉书袋,或褒其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楼敬思语。《词林纪事》引),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刘熙载《艺概》)。就这首词的用事来说,颇见特色。不仅多而奇,而且一意贯串,寄托遥深。上片用步衬潘娘、貌比六郎两个典故,下片大量运用楚辞入词,都是用得贴切而意深。潘张因为长得俊美而受君王宠爱,屈原却因品质高洁而被楚王流放,世上哪有这等道理!是以细读堪恨、谁洁、休说、休问诸句,但觉其中激荡着一股愤郁不平之气。辛弃疾生平以复国自许,文韬武略,集于一身,不想两次被免落职,赋闲田园,正所谓报国有志,请缨无门。因此,当他握笔作词时,常常借古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这也正是辛词好用事的缘故吧。

辛弃疾诗词


辛弃疾诗词

1、《破阵子》

菩萨丛中惠眼,硕人诗里娥眉。

天上人间真福相,画就描成好靥儿。

行时娇更迟。劝酒偏他最劣,

笑时犹有些痴。更着十年君看取,

两国夫人更是谁。殷勤秋水词。

2、《破阵子》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

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後歌。

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

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

天寒将息呵。

3、《减字木兰花》

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

却恨春风。勾引诗来恼杀翁。

狂歌未可。且把一尊料理我。

我到亡何。却听侬家陌上歌。

4、《减字木兰花》

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

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

水村山驿。日暮行云无气力。

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

5、《减字木兰花》

昨朝官告。一百五年村父老。

更莫惊疑。刚道人生七十稀。

使君喜见。恰限华堂开寿宴。

问寿如何。百代儿孙拥太婆。

6、《江城子》

留仙初试砑罗裙。小腰身。

可怜人。江国幽香,曾向雪中闻。

过尽东园桃与李,还见此,一枝春。

庾郎襟度最清真。挹芳尘。便情亲。

南馆花深,清夜驻行云。

拼却日高呼不起,灯半灭,酒微醺。

7、《金菊对芙蓉》

远水生光,遥山耸翠,霁烟深锁梧桐。

正零瀼玉露,淡荡金风。

东篱菊有黄花吐,对映水、几簇芙蓉。

重阳佳致,可堪此景,酒酽花浓。

追念景物无穷。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

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

除非腰佩黄金印,座中拥、红粉娇容。

此时方称情怀,尽拼一饮千锺。

8、《锦帐春》

春色难留,酒杯常浅。

把旧恨、新愁相间。

五更风,千里梦,看飞红几片。

这般庭院。几许风流,几般娇懒。

问相见、何如不见。燕飞忙,莺语乱。

恨重帘不卷。翠屏平远。

9、《酒泉子》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

断人肠。东风官柳舞雕墙。

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10、《兰陵王》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後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

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

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变,後期长绝。

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倾为石。

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

依然困斗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

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11、《兰陵王》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芗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

入江海曾约。遇合。事难托。

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着。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12、《浪淘沙》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

至今草木忆英雄。

唱着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

湘娥竹上泪痕浓。

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13、《浪淘沙》

金玉旧情怀。风月追陪。

扁舟千里兴佳哉。

不似子猷行半路,却棹船回。

来岁菊花开。记我清杯。

西风雁过瑱山台。

把似倩他书不到,好与同来。

14、《浪淘沙》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

15、《恋绣衾》

长夜偏冷添被儿。枕头儿、移了又移。

我自是笑别人底,却元来、当局者迷。

如今只恨因缘浅,也不曾、抵死恨伊。

合手下、安排了,那筵席、须有散时。

16、《柳梢青》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

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

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17、《柳梢青》

莫炼丹难。黄河可塞,金可成难。

休辟谷难。吸风饮露,长忍饥难。

劝君莫远游难。何处有、西王母难。

休采药难。人沈下土,我上天难。

18、《柳梢青》

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风愁。

解释春光,剩须破费,酒令诗筹。

玉肌红粉温柔。更染尽、天香未休。

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东头。

19、《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20、《清平乐十六首》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

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

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

21、《踏歌》

攧厥。看精神、压一庞儿劣。

更言语、一似春莺滑。

一团儿、美满香和雪。去也。

把春衫、换却同心结。

向人道、不怕轻离别。

问昨宵、因甚歌声咽。

秋被梦,春闺月。

旧家事、却对何人说。

告弟弟莫趁蜂和蝶。有春归花落时节。

22、《踏莎行》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

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

长沮粲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23、《鹊桥仙》

八旬庆会,人间盛事,齐劝一杯春酿。

胭脂小字点眉间,犹记得、旧时宫样。

彩衣更着,功名富贵,直过太公以上。

大家着意记新词,遇着个、十字便唱。

辛弃疾:沁园春


《沁园春》

作者:辛弃疾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

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

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人间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

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赏析:

辛弃疾的词,素以风格多样而着称。他的这首《沁园春》,以戒酒为题,便是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闲居瓢泉时。

题目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就颇新颖,似乎病酒不怪自己贪杯,倒怪酒杯紧跟自己,从而将酒杯人格化,为词安排了一主(即词中的我)一仆(杯)两个角色。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而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与自己心中的苦闷。

此词首句杯汝来前!从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开始,以汝呼杯,而自称老子(犹老夫),接着就郑重告知:今朝检查身体,发觉长年口渴,喉咙口干得似焦炙的铁釜;近来又嗜睡,睡中鼻息似雷鸣。要追问其中缘由。言外之意,即是因酒致病,故酒杯之罪责难逃。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夸张的手法极写病酒反应的严重,同时也说明主人一向酗酒,接着汝说三句,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

它说:酒徒就该像刘伶那样只管有酒即醉,死后不妨埋掉了事,才算是古今达者。这是不称杯说而称汝说,是主人复述杯的答话,其语气中,既惊讶于杯的冷酷无情,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故又叹息:汝于知己,真少恩哉!口气不但软了许多,反而承认了自己曾是酒杯的知己。

词的下片语气又转,似表明主人戒酒的决心。下片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弛一张之感。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过量伤身。古人又认为鸩鸟的羽毛置酒中可成毒酒。酒杯凭歌舞等媒介使人沉醉,正该以人间鸩毒视之。这等于说酒杯惯于媚附取容,软刀子杀人。如此罪名,岂不死有余辜?然而这里只说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倒底并未确认。接着又说:何况怨意不论大小,常由爱极而生;事物不论何等好,过了头就会成为灾害。实些话表面看来振振有词,实际上等于承认自己于酒是爱极生怨,酒于自己是美过成灾。这就为酒杯开脱不少罪责,故而从轻发落,只是遣之使勿近。处死而陈尸示众叫肆,吾力犹能肆汝杯,话很吓人,然而勿留亟(急)退的处分并不重,主人戒酒的决心可知矣!杯似乎看出了这一点,亦不再辩解,只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麾之即去没什么,招则须来则大可玩味,说得俏皮。总之,这首词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杯这样一个喜剧形象。它善于揣摸主人心理,能应对,知进退。在主人盛怒的情况下,它能通过辞令,化严重为轻松。当其被斥退时,还说麾之即去,招则须来,等于说主人还是离不开自己,自己准备随时听候召唤。作者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委婉地述说了自己长期壮志不展,积愤难平,故常借酒发泄,以至于拖垮了身体,而自己戒酒,实出于不得已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另外,词中大量采取散文句法以适应表现内容的需要,此即以文为词。与原有调式不同,又大量熔铸经史子集的用语,从而丰富了词意的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喜欢《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一文吗?“迷你句子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诗句,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游游语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