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大家上学的时候,背过很多的古诗词诗句吧。在我们常见的诗词中,古诗词按照内容可分为九大类。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那么,怎样诗句的句子才是最经典的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辛弃疾:满江红·两峡崭岩,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满江红两峡崭岩》

作者:辛弃疾

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

两峡崭岩,

问谁占、清风旧筑?

更满眼、云来鸟去,

涧红山绿。

世上无人供笑傲,

门前有客休迎肃。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

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

诗句好,馀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

事如飞弹须圆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赏析:

据《铅山县志。选举志》记载:赵晋臣,名不迂,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清风峡在铅山(今属江西),峡东清风洞,是欧阳修录取的状元刘煇早年读书的地方。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以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为题,主要写赵晋臣,说清风峡的词句,也是从属于人物描写的。这首词用古今人物,一夔应足来称颂赵晋臣,难免失之过份,但从全篇的艺术构想来看,这又很有他的道理。赵晋臣既然是个如此出众的人物,为什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却被小人算计,赋闲在穷乡僻壤呢?其实,了解辛弃疾的人不难发现,他于绍熙五年(1194)从福建安抚使岗位上下来,退居铅山农村,长达10年之久。赵晋臣此时是从江西漕使岗位上被免职,也来到铅山居住。这时,他们两人都在铅山,遭遇极为相似,所以,作者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了解到这些写作背景之后,我们再仔细欣赏这首词,便不难感悟出作者的忧愤是何等痛切、真实。

起句写清风峡形势,接着便将笔锋转向赵晋臣。清风旧筑,指刘煇曾经读书其中的清风洞;如今归谁占领呢?不用说是和他同游的赵晋臣占领的。住在清风洞,既可眺望两峡崭岩,又可欣赏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但这里人迹罕至,岂不孤寂?以下数句,即回答这个问题。世上无人供笑傲,还不如住在这里领略自然风光,这是第一层。即使门前有客来访,也大抵是些俗物,还是休迎肃为好,这是第二层。如果因无人作伴而感到凄凉,也不必怕,多栽些竹子就是了。这是第三层。层层逼进,把赵晋臣超尘拔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片的风采妙,凝冰玉。歌颂赵晋臣冰清玉洁,乃是对上片的概括。诗句好,馀膏馥。则由颂扬人格进而赞美文采。《新唐书。杜甫传赞》云:他人不足,甫乃厌馀,残膏剩馥,沾丐后人。赵晋臣的诗馀膏馥,那也是可以沾丐后人的。进而用《韩非子。外储说》如夔者一而足矣的典故,把赵晋臣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须再说什么了。

于是换笔换意,由感慨人、事归到留连诗、酒。人,像秋天的鸿雁,今天落到这里,明天飞向那里,住无定所。我和你都是一样。事,像飞出的弹丸,应该圆熟些,处事何必那么固执。这次同游,你既陪酒、又陪歌,真是千载难逢的见面啊!以阳春曲收尾,紧承陪歌,指赵晋臣的原唱,自然也带出自己的和章。宋玉《对楚王问》云: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岑参《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结尾云: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是和赵晋臣的原唱的,赞原唱为《阳春曲》,则对自己的和词已含自谦之意,可谓一箭双雕。恰如其分地运用典故,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jzd365.Com更多诗句延伸阅读

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


《满江红敲碎离愁》

作者:辛弃疾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

相思意,何时足?

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注释:

1、又一首闺中念远词。上篇因景抒情,此篇以情带景,熔情、景、事为一炉。敲碎,用词奇警。满眼联呈现时序之更迭与思绪之流动。换头承上文读字,芳草联承满眼两句而来,缘情而景,以景唤情,盼极怨极语。结处遥应倚楼人独,但已是月上黄昏之时,立尽二字老辣。

2、敲碎两句:言风摇翠竹,似敲碎满怀离愁,搅得人心烦躁不宁。

3、人去两句:言那人去后,箫声不复再闻,人惟独自倚楼。吹箫声断:暗用萧史弄玉事。见前《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注。此指意中人离去。

4、满眼两句:言人正不堪暮春,举眼但见千山浓绿,已是初夏季节。

5、但试两句:打开对方来信,再细细从头品读。

6、相思四句:言徒然满纸相思,难慰自身相思深情。

7、滴罗襟两句:满把泪珠滴湿了衣襟。盈掬:满捧,满把,极言泪水之多。

8、芳草两句:祈遍野芳草不迷他行客归路,恨缕缕垂柳遮住我望人视线。

9、最苦两句:言最苦伫立栏干曲处,直立到黄昏时分,明月初升。

赏析:

(一)

这首词从语气看像是出于女性所作,很有可能是作者设想中情人对自己的怀念。上阕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写昼长天暖之时,闺房内外,十分寂静,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的人,中断她的凝思,敲碎她的离愁。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敲碎既体现了静中之动,又以动衬静:离字点出了词中之情。

这两句景情结合,以景为主,虽是开头,但在全词中却写得最细腻。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所爱之人去了,自己孤独无伴,只好常常倚楼遥望,由于无人欣赏,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人去、人独,是倚楼、吹箫的原因。第一个人字是对方,是主人公想念的人;第二个人字是主人公本人。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承倚楼句,写登楼所见的风景,又点出了时令。千山绿虽然可爱,但三月暮却又意味着春光消逝、好花凋谢,对于爱惜青春的女性来说,便有满眼不堪之感。这表现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性格特点。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上面写的,是日常的一般生活;这两句写的是一个特殊的细节。主人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从头细读,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也开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这是通过行动来写情的,是事中之情。

上阕写景写事,没有直接抒情。下阕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情:情人寄来的信,满纸写着相思之字,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安慰、满足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没有机会向情人倾吐相思、取得补偿之意。

思念情人除了空读来信之外,还设法安慰自己,但仍不免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小珠般的点点眼泪,轻轻地、不断地滴在罗衣上,不但染衣,而且几乎盈掬。这两句再以事写情,体现了身份、性格特点,最可看出主人公是个女性。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又接着以景补充抒情。芳草句,意本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而又有发展。对比辛词《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或本作无归路,意同),则此说不迷者,便有盼望他能够回来和归程并不艰难的意思:垂杨句,指暮春杨柳长得浓密,却碍人眼界,使人不能远望。二句分写两边,而意自关联。因上句有盼望游人能归意,故倚楼望其或即翩然来归;但垂杨只碍离人目,只字有怪怨的感情色彩,怪垂杨别的作用不起,只起碍人望远的作用。两句将楼头思妇的细微感情,曲曲传出。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最后归结,仍从事中写情。第一句从早到晚,第二句呼应上阕的倚楼。垂杨遮眼,尽管望不到天涯行人的去处,但是仍然站在楼上阑杆旁边,直到黄昏月亮出来。因此用最苦两上字来充分地修饰,不仅详尽地表达了这两句,而且是详尽地表达了全词之情。

(二)

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抚时感事的爱国主义词章,以词风豪迈雄大着称于世,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在这些作妩媚语的作品中,也不乏优秀篇章,这篇《满江红》就属这类作品。

这是一首写离人痛苦的词。

起始三句,是纱窗外,风摇翠竹,敲碎离愁的倒装,把敲碎离愁写在首句,不仅是韵脚的需要,也起到开篇点明题旨,扣住读者心弦的作用。敲字使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灵受到撞击,碎是敲的结果。也就是说,主人公本来就因为与情人离别而忧愁的心绪,被风摇动翠竹的声音搅得更加烦乱了。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环境的静寂,也描绘出主人公在情人走后形只影单,独守空房,百无聊赖的情景。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暮春三月,已是落花时节,不堪似是伤春,实际上仍是思人,言思念之极,无法忍受;已觉千山绿,是说在忧愁苦闷中登山高楼,不知不觉中发现漫山遍野已经绿了。这两句承上启下,烘托气氛。闺中人因思念外出人而无精打彩的情景历历在目。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思念情人,不能见面,于是反复把他的来信阅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有的,词人把这种生活现象直接用白话写入词中,读来分外亲切。苏轼有一首《沁园春》,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这是说写信人估计收信人会时时开看;辛词则直接写收信人把不知读了多少遍的信从头读。两位词人描写的角度不同,但意境相,或者是两位巨匠的思路共通,不谋而合;或者是稼轩受东坡的影响。

下片继续写相思之苦。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阅读远方来信,表达相思之情的字盈幅,也就是现在口语说,写满了纸,但人却不能见面,那分离的痛苦仍旧不得解脱,终至是满把泪水,湿透罗襟。用足字说明离恨绵绵无期,用掬夸张地形容泪水之多,皆是传神之笔。以上几句极力渲染情人不能见面的痛苦。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芳草句很容易使人想起苏轼的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是说异地他乡的芳草,并不能使行客迷途忘返,言外之意说他终究是要归来的;后句说杨柳的枝条阻碍了视线(因此闺中人极目远望也无法看到自己的情人);这就形象地写出她盼望行人归来,望眼欲穿的情景。最苦是、立尽黄昏月,栏杆曲。结尾二句夸张地说因为天天等到月下黄昏,倚着栏杆翘首以望,以致把栏杆也压弯了,这当然让人最苦的。结尾与上片倚楼人独相呼应,照应题目,写尽离愁。

这篇抒写离情别绪而陷于苦闷的词作,无疑是南宋社会动荡中现实生活的反映。祖国南北分裂,无数家庭离散,备受亲人伤离的痛苦。辛弃疾本人也远离故乡,对这种现象也深刻了解,颇有体验,因此在他笔下才出现了这样抒写儿女之情,表达离人痛苦的词章。无须穿凿附会、望文生义地去寻找什么政治寄托,只就真实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来说,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文学价值。

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满江红点火樱桃》

作者:辛弃疾

点火樱桃,

照一架、荼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

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

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

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

家何在?

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

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

归难得。

赏析:

这首词的写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也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参阅,但从这首词的意境推测,可能是他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全词的中心是写词人因春归而想家的悲凉情绪,它以春景为媒介,充分体现了自家身世和国家命运都很悲惨的感叹,是一首饱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它之所以流传下来,为人所喜欢,不仅在于它饱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写词时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诉说,而在生动鲜活的意境描写中创造了幽远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即景伤春。词人的艺术触觉是十分敏锐的:他既欣赏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长。

在他的笔下,暮春的景致是何等地使人眼花了乱!点火樱桃,照一架、荼如雪二句,犹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园林之中灿烂的春色被推到读者的眼前。一株株樱桃,硕果累累,红得像着了火;一架荼正盛开着白雪般的花朵,与火焰般的樱桃交相辉映,整个园林红妆素裹,分外娇艳。春正好是一句简洁深情的赞语。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机勃勃。春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蓬勃地向上生长;春燕牵引着初产的幼雏,在缓缓地飞翔;流莺呼朋引伴,娇音恰恰,就像奏响了一首首春之抒情曲。可是好景不长,恰如前人的名句开到荼花事了所标示的,高潮一过,春姑娘就要回去了,想挽留也挽留不住。也许正是因为预感到春之短暂,乳燕才飞得没有兴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来;那些自在的流莺,也因此而歌声不畅,它们的啼音竟然使人有怯的感觉。燕之弱,莺之怯,其实都是词人感伤春天心理的外化。读者切莫责怪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怎么会沾染上小儿女的伤春感怀,辛弃疾这里别有满腹心事。对于一个政治理想落空、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的人来说,春归岂不是象征着希望破灭!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季节的无情推移,牵动了词人满怀的愁恨,于是他向春天发出了怨愤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这三句与作者的名篇《祝英台近。晚春》的结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用语和含义都很相似,只是这里语调更为急促,意思更为直截了当一些。作者似在对空呼喊道:千愁万恨,都是你春天给引出来的;如今你自个儿走得利索,却把愁留给人不管了,你可知我已经愁肠千结,无法解开!这一串怨春之语,无理之极,然而有情之极,肠千结三字,尤能夸张地表达出词人抑郁不堪的烦乱心绪。

词的下片,具体而细致地抒写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换头的四个三字句: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承肠千结一句而来,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这春山、这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接下来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二句,愁怀浩渺,语意悲怆,英雄的孤独感拂拂生于纸面。所谓古今遗恨,按字面之义自然是指从古至今的恨事,但怀古是为了伤今,因而这里的古今,偏重于指今。今之恨,莫过于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

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向人们说明:词人之恨的内容,决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风花雪月的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国大恨;而词人为雪此大恨而奋斗,响应都寥寥无几,此恨几乎无处可以倾诉,这又是自己满腔愁恨之更深一层者!紧接蝴蝶二句,化用唐人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一联而变其意。《庄子》上说,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来文人就将做梦称为蝴蝶梦。千里梦,指自己的想家梦。子规的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这两句,是就情造境的哀婉之笔,以深夜不寐的痛苦情景,来将上文所抒写的内容进一步向广阔的时空延伸。一个不传,一个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使得这两句比崔涂原诗更为凄切地表达出思家念远之悲。还须指出的是,从作者的生平、思想及上文的古今遗恨等来综合判断,这里的所谓思家,不是思念其江南地区的寓所,而是思念远在北方金人统治之下的山东济南老家。全阕的结拍云: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声声,承子规叫断而来,可谓善于呼应,构锁严密。劝人归,归难得二语,修辞学上称为顶真格,其作用在于文气贯通地倾泻自己的苦痛之怀。这里以情语结束,但由于与前面的形象描写相联系,并且语意真挚感人,所以这个结尾仍然富有韵味,令人对这位爱国志士有家难归的痛楚油然而生共鸣之感。

辛弃疾的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抒与曲达两种。所谓直抒,是指张口畅谈,议论之声滔滔不绝,悲壮之情,慷慨豪迈之志,全盘托出,没有半点含蓄,从不凭借外物,不依靠比兴等手法。

所谓曲达,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说的话,但考虑到自己处境险恶,不敢将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畅快淋漓地说出来,而是凭借花鸟山水来抒发自己的忧愤。本词就是属于后类。

辛弃疾:满江红·题冷泉亭


《满江红题冷泉亭》

作者:辛弃疾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注释:

1、冷泉亭:唐代建筑,在杭州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为西湖名胜之一。

2、直节:劲直挺拔貌,代指杉树。

3、冠缨:帽子与帽带,代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

4、拱立:拱手而立。

5、佩环声急:此言翠谷泉声优美,如仙女环佩丁冬。

6、天峰飞堕:传说东晋时,有天竺僧人慧理见此山,赞道: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临安志》引《舆地志》)

7、方壶: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在渤海之东。此云飞来峰是神仙用玉斧削就,可惜今已无人知晓了。

8、琅玕: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

9、危亭:高亭,指冷泉亭。

10、玉渊澄碧:潭水深绿清澈。

11、鸾凤:传说中的两种神鸟,常喻脱俗不凡之士。

12、浩歌:放声歌唱。

13、鱼龙泣:官水中怪兽为之动情。

14、风物本吾家:指冷泉亭景色与其家乡风光极为相似。按:作者老家济南素有泉城之称,且那时水光山色也堪与冷泉亭一带媲美。

翻译:

松竹夹道,劲直挺拔,

像衣冠整齐的官吏一样,拱手而立。

逐渐进入青翠的山谷,

泉水声像群仙乘风东下,

身上的佩环发出铮铮响声。

谁能相信耸立在西湖边的这座千丈山峰,

会是从天竺(印度)飞来的呢?

这飞来峰是当年仙人用玉斧从方壶山削下来的,

现在没人知道了。

泉水滋润了山间的草木,

浸湿了溪畔的美石。

跨过小桥,登上高亭,

俯视清澈碧绿的潭水。

乘醉起舞,摇动鸾凤似的身影;

放声高歌,莫要使潭底的鱼龙悲泣。

我的家乡济南的风光景物和这里一样美丽,

可恨现在被敌人占领,

使我客居江南,有家难归。

赏析:

作者在南归之后、隐居带湖之前,曾三度在临安做官,但时间都很短。乾道六年(1170)夏五月,作者三十一岁时,受命任司农寺主簿,乾道七年春山知滁州。这段时间是三次中较长的一次,本词可能就是这次在杭州作的。

冷泉亭在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下,为唐剌史元所建。白居易《冷泉亭记》说: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它不但靠近灵隐寺和飞来峰,而且就近登山,还有三天竺、韬光寺、北高峰诸名胜。词的上阕写冷泉亭附近的山林和冰来峰;下阕写游亭的活动及所感。

上阕自上而下,从附近的山林和流泉曲涧写起。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说山路两旁,整齐排列的高大的树木,象戴冠垂缨的官吏,气概堂堂地夹道拱立。这在修辞上是拟人手法;在句法上是形容句置在主句之前。直节堂堂,形容拱立的树木高大挺拔,倒戟而出,形成突兀雄伟的气势,并寄托了作者的志趣;第二句绾合上句,并形容树木枝叶的茂盛垂拂。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说两旁翠绿谿谷的流泉,渐次流下,声音琤琤琮琮,象神仙衣上的环佩叮当作响一样。其意本于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这也是拟人的写法。上一层以列队官吏拟路旁树木,有气势,但读者不易领会,稍嫌晦涩;这一层比拟,由粗入细,形象自然、优美,比较容易理解。辛词才气横溢,常不择粗细,信手拈来,但都能灵活驱使,此处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下面四句,集中写飞来峰,由谁信二字直领到底。飞来峰并不高,但是形势奇矫如灵鹫《淳佑临安志》引晏殊《舆地记》说:晋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兹山,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因挂锡造灵隐寺,号为飞来峰。岩有矫龙、奔象、伏虎、惊猿等名称,是因为远看有高峻之感。天峰飞堕地,状飞来:傍湖,指在西湖之滨:千丈,状高:青壁指山峰,承天峰堕地:开承飞字。谁信二句描写飞来峰,气势雄伟,但和起两句比较,则辞意细密,峭而不粗。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玉斧泛指仙人的神斧;方壶,《列子。汤问》所写的海上五个神山之一。句中意思是:飞来峰象是仙人用玉斧削成的神山一样,可惜时间一久,沧桑变幻,现在已无人能认识它当年的来历和面貌,以补充解释、描写飞来峰作结,调子转为舒。

下阕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写亭边的木石。琅玕,美石;琼珠,即秋露。因秋露结成琼珠般的水点下滴,所以木石都呈湿润。这四句形式平列,但前后有因果关系。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上句写游亭,下句写冷泉秋天流水澄清如碧玉。

以上几句,调子承上阕的歇拍,仍然舒和。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转写自己游亭活动,触动豪情和身世,调子又转为豪迈激昂。醉舞句写豪情,鸾凤自喻,浩歌句写感慨,鱼龙因泉水而联想。恨此中、风物本呈家,今为客。为什么醉舞还会发出悲痛的浩歌,怕歌声会使鱼龙感泣呢?这二句正可说明其内在的,复杂的原因。作者的家乡在历城(今济南),是山东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胜地,原有着名的七十二泉,其中也有叫冷泉的;那里大明湖、趵突泉附近有许多着名的亭子,如历下亭、水香亭、水西亭、观澜亭等,也有可观的美景风物本吾家,即谓冷泉亭周围景物,有和作者家乡相似的地方。为什么又会因此而产生恨呢?原因是作者南归之后,北方失地未能收复,不但素愿难酬,而且永难再回故乡。只能长期在南方作客,郁郁不得志,因而触景怀旧,便有了无限伤感。要想排遣这种伤感,只能通过醉中的歌舞,但事实上是排遣不了的。话说得平淡、含蓄,恨却是很深沉的。

这个恨,不仅是关系个人思乡之恨,而且是关系整个国家、民族命运之恨,自然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同情。这首词由西湖景物触动作者的思乡之情联想到国家民族的悲哀,表达含蓄悲愤深广;写景形容逼肖,而开阖自然。它并非是作者刻意经营的,但是能见出作者词作的风格特点和功力。

满江红的诗意


满江红的诗意

《满江红》

作者:岳飞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1、怒发冲冠:原指愤怒得都把帽子顶起来了,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

2、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邯郸磁县境内。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诗意: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

阵阵风雨刚刚停歇。

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

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

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

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口。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

吃敌人的肉。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

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绍兴十年(1140),岳飞挥师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他对部下说: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这是以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近人余嘉锡先生《四库全书提要辩证岳武穆遗文》考证出此词为明人所作而托名于岳飞。夏承焘先生进一步证成其说。但持异议者也不乏其人。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凶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岳飞:满江红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

凭阑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赏析:

这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驾长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饥餐、渴饮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相信《辛弃疾:满江红·两峡崭岩》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迷你句子网”是您了解诗句,节日祝福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jzd3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的说说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