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在写作文时,时常会在诗词中引用一句诗。在我们常见的诗词中,古诗词按照内容可分为九大类。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那么,怎样才能记住那些诗句的经典名句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作者: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

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

不至,飘然东归。

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

复欲追路。

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

不得前矣。

独饮方村,怅然久之,

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

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

闻邻笛悲甚,

为赋《贺新郎》以见意。

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

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

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

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

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赏析:

作者与陈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始终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和朱熹(字元晦,又号晦庵)在哲学观点上虽然不同,但彼此间的友谊却很深厚。公元1188年(淳熙十五年)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访问作者与他共商恢复大计;并寄信约朱熹到紫溪(江西铅山南)会面朱熹因事未能前去。作者与陈亮同游鹅湖寺(在铅山东北);后到紫溪等候朱熹,由于朱熹没有来,陈亮遂东归。作者于别后次日欲追赶陈亮回来,挽留他多住几天。到鹭鸶林(在上饶东)因雪深泥滑不能再进,只好怅然返回。那天夜里,作者在投宿处写了这首词。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上阕开头回叙在驿亭饮酒话别的场面。显然,当时双方都说了许多相互推许的话。作者在这里只举了自己对陈亮的称赞,说陈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潜,又象诸葛亮。因为陈亮长期住在家乡,没有作官,故以陶渊明、诸葛亮作此。这个评价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陈亮一生言谈、行事和学问的实际,并非夸大溢美。作者不仅理解自己的好友陈亮,而且把历史上两位着名的人物陶潜和诸葛亮(表面看,他们是多么不同!)联系在一起,一并谈论,这是极有见解的。写朱熹对陶潜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朱熹《清邃阁论诗》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来得不觉耳。后来,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就融合了作者和朱熹两人的见解。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这三句骤看起来像横空飞来,与上文毫不相干;细思便能理解:此乃词人挪开话题,把主题转到写个人和国家的命运。鹊踏松梢,雪落破帽(自东晋孟嘉龙山落帽传为美谈后,文人往往喜以破帽自诩),引发了对满头白发的联想。这时,这时与陈亮都近五十岁了。岁月蹉跎,报国无门怎能不触起他们无尽的感喟呢?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这几句表面写冬天的景色:水瘠山枯,四野凄凉;仅凭几枝稀疏的梅花妆点风光。暗里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肯锐意恢复中原,因此只能落水剩山残。疏梅,暗指力主抗金的志士。但他们犹如掠过长空的两三只雁儿,不成阵队,力量过于单薄,只能使人感到萧瑟。词中语意双关,景中藏情,以比兴见意,抒发出无穷感慨,蕴涵着深远的忧国情意。

下阕又回叙别情。佳人重约还轻别;佳人,指陈亮作者既推许他重约来晤,又微怨他急于告归(轻别)。这是全词主题,但点到即止。接下去便竭力地铺陈和渲染。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群来愁绝?清江,泛指今江西信江上游;时因天寒,水深冰合,行人已无法渡江。雪深泥滑,道路艰阻,车轮像长了角似地转动不了,语本于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诗句。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指出:这是写别后的景况,又是对眼前局势的影射。此地行人,即词人目谓。销骨,用孟郊《答韩愈李观因献张徐州》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诗意,极言离愁的销魂蚀骨。接着又以问谁使的设问句式,含而不露地道出友人陈亮(兼指自己)的极度愁怨。他们的愁怨,当然不仅是因朋友离别引起,而且更主要是由国家的危亡形势和他们在南宋朝廷里的不幸遭遇所促成。这样,最后几句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就不致使读者觉得词人在小题大做了。

最后几句,暗用了好几个典故。前两句用《资治通鉴》卷二六五载罗绍威的故事。罗绍威联合朱温击败田承嗣后,为供应朱温的需求,把积蓄都花光了。他后悔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两句用《太平广记》卷二○四所记独孤生的故事。唐代独孤生善吹笛,声发入云,及入破,笛遂败裂。又承接小序闻邻笛悲甚,用向秀《思旧赋》的典故。错,本指错刀,这里借指错误。料,作岂料解。诗人感叹说:哪里料到当初费尽九牛二虎的力量,竟铸成而今的相思错呢?这相思错,当然不仅限于指朋友间的思念;实际上也暗寓着为国家统一奋斗的想法。长夜一词显然是针对时局而发,非泛指冬夜之长而言。在那样一个长夜难明的年代里,如龙似虎的英雄人物如辛弃疾,陈亮等,哪能不声喷霜竹似地发出撕裂天地的叫喊呢?

全词感情浓郁,忧愤深广。典故虽略嫌过多且僻,此辛词之病。但大都能就景叙情,或即事写景,因此形象鲜明。王国维在谈到辛弃疾词的妙处时说: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人间词话》卷上),这首词就是这样。词前小序。记述辛、陈二人相会、同游和别后的情思。非常感人。

由此词倡始,词人和陈亮一连唱和了五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一桩盛事。

jzd365.Com更多诗句延伸阅读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

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啼处,

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

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

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

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

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

醉明月?

赏析:

这是一首很负盛名的送别词。辛茂嘉是作者族弟,他南归宋室本为北伐抗金,结果反被贬到更南的广西。本词非一般赠别,而是借题发挥,抒国家兴亡之感。此词开头由三种禽鸟悲啼,啼到春归花谢起兴,酝酿成一种悲恻气氛。未抵翻进一层,提出人间离别题旨。列举昭君出塞、陈皇后失宠幽居、庄姜送归妾、李陵诀别苏武、易水饯荆轲五事,佳人薄命,英雄末路,生离死别,哀凄悲壮,宣发尽人间别恨。啼鸟还知如许恨,挽结前文,回应开端,比较春恨与别恨,断言啼泪必将变为啼血,沉痛之至!谁共我,醉明月,一笔陡折,收归题旨。由春恨到别恨,归到如许恨,实际是在感叹人间恨。面对人生种种恨,亲人远离,哀伤可知。其中自当涵盖无限时代恨、家国愁。

苏轼:贺新郎


《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布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

芳意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赏析:

这首词咏人兼咏物。上片写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树阴影转移,天已到午后,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沐浴,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洁白如玉。她纯洁、贞静,形神俱美。她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甜。帘外是谁推响了彩绣的门户,惊散了她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下片写浓艳超群,不与浮花浪蕊为伍的榴花。取一枝秾艳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美人与榴花相映生辉,面对西风的萧飒,时光的迟暮,粉泪与花瓣不禁一同簌簌下落。以榴花衬映美人,美人艳如榴花,花着人之愁情,人具花之品格,是花是人,融合为一,共宣迟暮之感,同发身世之喟,寄托遥深,耐人寻味。

李玉:贺新郎


《贺新郎》

李玉

篆缕消金鼎。

醉沉沉、庭阴转午,

画堂人静。

芳草王孙知何处?

惟有杨花糁径。

渐玉枕、腾腾春醒,

帘外残红春已透,

镇无聊、殢酒厌厌病。

云鬓乱,

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

遍天涯寻消问息,

断鸿难倩。

月满西楼凭阑久,

依旧归期未定。

又只恐瓶沉金井。

嘶骑不来银烛暗,

枉教人立尽梧桐影。

谁伴我,

对鸾镜。

赏析:

此词为春闺寂寞、思妇怀人之作。上片写思妇画堂春睡午醒之状。篆缕三句写铜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盘旋缭绕似篆文,这时已经消散,庭院里树木的阴影转过了正午的位置,这是深锁闺房醉沉沉的人之所见。芳草二句以自言自语方式隐吐沉醉慵眠之原因和对恋人渴盼,却唯见柳絮飘散,添人怨绪。渐玉枕五句始点明病酒恹眠,朦胧春醒,终日无聊之情状,以残红春透衬映她芳华虚度,乃至云鬓蓬乱,无心梳妆,为伊消得人憔悴而不悔也。下片写思妇企盼恋人回来。一个遍字传达出思妇恨不得插翅飞向天涯追寻恋人的热切情怀。月满数句写思妇独自登上西楼,望着银白的月光洒满大地,痴痴地想着,依旧归期未定他现在大概正想着回来,只是日子还没有确定,所以鸿雁还没有传来书信吧。依旧、又恐、不来层层转进,层层深化地写出思妇相思入骨的希望、忧恐与幻灭。最后谁伴我,乃无人伴我也,晨起梳妆依旧是独对鸾镜,流露出对昔日与恋人双映鸾镜,画眉描容,燕婉欢爱的眷恋和今日独对鸾镜的悲怆。这位女主人公自始至终,没有一言一语埋怨对方,她和婉淳雅,在思妇的形象中独树一帜。

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作者:辛弃疾

细把君诗说:

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

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

乍一见、寒生毛发。

自昔佳人多薄命,

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

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

叹夷甫诸人清绝!

夜半狂歌悲风起,

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

赏析: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春,杜叔高从浙江金华到江西上饶探访作者,作者作此词送别。题云用前韵,乃用作者前不久寄陈亮同调词韵。杜叔高是一位很有才气的诗人,陈亮曾在《复杜仲高书》中称其诗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气,而左右发春妍以辉映于其间。只因鼓吹抗金,故遭到主和派的猜忌,虽有报国之心,但亦无请缨之路。作者爱其才华,更爱其人品,词中蕴含着的深情厚意即能反映出来。

上阕头句至毛发数句盛赞叔高诗作之奇美。

头句细把君诗说,足见非常爱重。因为爱之深,所以说之细。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言杜诗气势磅礴,读之恍如听到传说中天帝和黄帝的乐工们在广阔旷远的宇宙间演奏的乐章的余韵,动人心魂。

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乃熔裁唐人李咸用《览友生古风》诗一卷冰雪言,清泠泠心骨语意,言杜诗风骨清峻,读之宛若望见尘土都不到的高崖之上的冰雪,不禁毛发生寒。

如此说诗,不但说得很细,而且说得极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既富诗情,亦有画意。接下至调瑟数句哀叹叔高的萧索境况。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化用苏轼《薄命佳人》诗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二句,以古来美妇多遭遗弃隐喻才士常有沉沦:金屋冷,夜调瑟则借汉武帝陈皇后失宠,进一步渲染了被弃的凄苦。这里纯用比兴,虽为造境,却甚真切,艺术效果远胜于直言。

下阕写叔高之怀才不遇而转及其家门昔盛今衰。

去天尺五君家别乃隐括《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一语,谓长安杜氏本强宗大族,门望极其尊崇,但叔高一家却有异于此,是然足弟五人皆有才学,但只因不善钻营而都未有所成就。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则变化《易乾。九五》云从龙,风从虎之语,假托鱼龙纷扰、腾飞搏斗于风云开合之中的昏惨景象,暗喻朝中群小趋炎附势、为谋求权位而激烈竞争。一看字有冷眼旁观、不胜鄙薄之意。群小疯狂奔竞,反映了朝政的黑暗腐败。叔高兄弟不得进用,原因即在于此;北方失地不得收复,原因亦在于此。故接下乃兴起神陆沉的悲慨: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昔日衣冠相望的中原路上,如今唯见一片荒凉,纵横满地的战骨正在白日寒光中逐渐消损。然而当国者却只顾偏安享乐,对中原遗民早已一切不复关念(陈亮《上孝宗皇帝书》),许多官僚也微有西晋风,作王衍阿堵等语而讳言恢复(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三此宋孝宗赵语),借以掩饰其内心的怯懦和卑劣。叹夷甫诸人清绝即对此辈愤怒斥责。朝政如此腐败,士大夫如引腐朽,词人的爱国之心却仍在激烈搏动: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中原未复,愁思难眠,夜半狂歌,悲风惊起,听檐间铁片铮铮作响,宛如千万匹冲锋陷阵的战马疾驰而过。此时词人亦仿佛在挥戈跃马,率领锦突骑兵奔赴疆场,他满怀异常畅快的心情。但这只是暂时的幻觉,这幻觉一消失,那虚生的畅快也就随之消失了,代之而来的必然是加倍的痛苦。歇拍南共北,正分裂便是在幻觉消失后发出的惨痛呼号。

细读此词,乃于慰勉朋侣之中,融入忧伤时世之感,故虽为送别之作,但有悲壮之情。然而其运笔之妙,则在于如春云浮空,卷舒起灭,随所变态,无非可观(范开《稼轩词序》)。说诗思之深广,则钧天洞庭,浑涵悠远;言诗格之清峻,则阴崖冰雪,奇峭高寒;状境况之萧寥,则冷月哀弦,凄凉幽怨;刺群小之奔竞,则风云鱼龙,纷纷扰扰;悲神州之陆沉,则寒日残骸,惨不忍睹抒报国之激情,则神驰战阵,铁骑铮铮;痛山河之破碎,则声发穿云,肝胆欲裂。凡此皆有性情,有境界(《人间词话》),故独高格而不同凡响。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作者: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注释:

1、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2、孟公瓜葛:陈遵,字孟公。《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3、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4、汗血盐车:汗血,汗血马。《汉书武帝纪》应劭说:大宛归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骏马拉运盐的车子。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5、骏骨句:典出《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战国时,燕昭王要招揽贤才,郭隗喻以千金买骏骨的故事。后因以买骏骨指燕昭王用千金购千里马骨以求贤的故事,喻招揽人才。

6、我最怜君中宵舞句,《晋书祖邈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7、补天裂:女娲氏补天。《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于是地平天成,不改归物。

赏析:

本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着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着》)。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着》)。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这首词的上阕,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彻夜纵谈。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象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今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今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象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笔健境阔,格调高昂。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蒋捷:贺新郎


《贺新郎》

蒋捷

梦冷黄金屋,

叹秦筝斜鸿阵里,

素弦尘扑。

化作娇莺飞归去,

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

此恨难平君知否,

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

问芳踪何时再展,

翠钗难卜。

待把宫眉横云样,

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

彩扇红牙今都在,

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空掩袖,倚寒竹。

赏析:

本词借一位美人表达自己的亡国之恨,构思巧妙,辞意深曲。上片首句以黄金屋隐喻往日繁华,暗点女主人公的身份、经历。佳人梦萦神往,备觉凄冷。素弦蒙尘,无心弹奏。神魂幻化为娇莺,依然谙熟旧时绿窗。无奈冷雨潇潇、野果如豆棵,满目荒凉,怅触幽恨,弹棋局补足幽恨内容,感伤兴亡不定。瘦影怕烛,足见愁思凝重,无限顾影自伤之意。下片开头句写酒泻玉碎,喻指往日芳华风流云散,所思赏心乐事难以重温。旧日倩影纵然绘出也不合时宜。末因无人解听开元曲的失望,故唯有独守孤寒,自持晚节而已。表达了遗老孤臣幽独悲郁的情怀。辞丽情哀,隐曲深微。失落、孤寂、伤亡国、思往日,无限复杂情绪,全借失时佳人写出,耐人寻味。

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綀衣纨扇,

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

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

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

忆生平既纫兰佩,

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

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

料当年,

醉死差无苦聊一笑,

吊千古。

赏析:

此词为叙写端午民俗,凭吊屈原之作。上片写端午民俗。深院三句写红艳的榴花开放,突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春来了,如春的少男少女也出来了,以此点染节日喜庆气氛。清暑二字则又写出端午节暑而不热,暑而风清的气候特点。儿女三句写端午风俗以及端午节人们的装饰打扮。老大四句重点描述了年轻人龙舟竞渡的场景。灵均三句赞美屈原的高风亮节和超群脱俗的高尚品格。谁信三句辞意顿折,借谁信二字表达一种出乎意料,难以置信的惋叹。把似四句以谐谑方式,提出了词人一反民俗传统的看法,诗魂屈原今日醒来,定以为当年醉死会比今日少痛苦。词人在上片表现得心态平和,描述冷静,到了下片情绪急转直下,表达自己的愤怒心情。

叶梦得:贺新郎


《贺新郎》

叶梦得

睡起流莺语,

掩苍苔房栊向晚,

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

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

宝扇重寻明月影,

暗尘侵、上有乘鸾女。

惊旧恨,

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

浪粘天、葡萄涨绿,

半空烟雨。

无限楼前沧波意,

谁采频花寄取?

但怅望、兰舟容与,

万里云帆何时到?

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谁为我,

唱金缕。

赏析:

此为见故物怀恋人之作。上片由午睡后所见夏景写起,流莺、青苔、乱红,表明春尽夏来,引出宝扇,触发怀人暇思,抒寂寞凄清的离愁。初夏不见景,只写寻扇一细节,定在勾起对伊人的思念,更触发惊心动魄的回忆。残红、自舞云云,隐露寂落之感。下片由旧恨生出,追忆往事,江景恢阔空潆,撩起怅望期待情惊。云帆不到,山河阻隔,自然逼出一声喟叹,画龙点睛。以愁起,以恨终。有人评论说:一意一机,自语自话。章木花鸟字面选来,不见质实的确,是一种朦胧的寄愁。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贺新郎读史》

作者:毛泽东

原文: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注释:

1、只几个石头磨过:人类发展的旧石器时代。石头磨过,把石头磨成石器。石器时代是人类的小儿时节。

2、铜铁炉中翻火焰:指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青铜器和铁器都要用炉火来冶炼和翻铸。

3、不过几千寒热: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只经过几千年,和石器时代经过几十万年不同,说明人类的进化越来越快。

4、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唐朝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语出《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伤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有会挽雕弓如满月。

5、五帝三皇神圣事传说中国上古有三皇五帝,具体说法不一,总之都被认为的最高尚、最有才能的神圣人物。

6、盗跖(zh)、庄屩(juē):盗跖是春秋战国间的大盗;庄屩是战国楚人,《荀子不苟》称盗跖名声若日月,《荀子议兵》,庄屩起,楚分而为三四。屩为繁体字,有资料写作为庄硚(qio)。

7、陈王: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他进占陈县(今河南淮阳县),称王。

8、黄钺(yu):象征帝王权力的用黄金装饰的斧子。《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史记周本纪》里曾说周武王用黄钺斩商纣。

翻译:

与猿拱手作别进化到了原始社会人类犹如呱呱坠地,再经过磨石为工具的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少儿时期。炉中火焰翻滚,那是青铜时代,也经过了几千个春夏秋冬。纵观历史,也如人这一生多半忧愁少开怀。尽是征战杀伐弓箭疆场。这大好河山哪一处没有战争没有流血。

一部历史读罢,我已满头白发,我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暮年。回顾起来不过是那些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什么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有多少人为其白首执迷。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难道是真风流?我看不尽然。盗跖、庄蹻、陈胜、吴广这些敢于揭竿而起挑战统治者的权威的人,那才是真豪杰。

赏析:

我们都知道诗人一生酷爱读书,尤其是中国历史书,古典文学、哲学等,无不一一广博涉及。《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又是他百读不厌的着作。他不仅自己爱读书,也爱与别人谈书,叫其他高级干部也要多读书。

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曾对斯诺回忆说:我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着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引自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第120页)

毛主席有关读书的佳话及故事很多,有关他到底在读什么书已成为当时各级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极欲了解并仿效的头等大事情。我就曾在70年代末期,在广州一名高级干部家里目睹过这样的情形。他书房里的藏书几乎全是历史书,所读之书都是毛主席喜欢的书。而他的儿子,也是我的朋友,却偏爱读西洋文学。

上阕起笔就是人猿相揖别,说出人类刚诞生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但表面写来却是那么轻松,好像只是人与猿作了一个揖就从此分道扬镳了一般。这个揖别用得极为形象,而富有谐趣,但人猿却显得很巨大,富有深沉遥远的历史感,两个词汇一搭配,诗意立刻就产生了,读者的心也一下被震荡起来了。

接着是漫长的人类的蒙昧时代,几百万年就这么过去了,这就是人类发展最早的阶段石器时代。这个时代在诗人眼中不过是磨过的几个石头,仿佛只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时代。一个磨字让人顿生漫长而遥远之感,而小儿时节让人感到诗人对人类的把握是那么大气又那么亲切,这一句有居高临下之概,也有往事如烟之叹。

第四、五、六句,诗人仅用了三句就交待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了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铜铁炉中翻火焰一句写得既形象又浓缩,仅此一句就把火焰中青铜之光的象征意义写出来了,人类随着铜与铁步入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但若要问这一具体时间,却不易猜得确切,不过也就是几千年的春夏秋冬而已嘛。时光在飞逝,时光在诗人的眼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并不足道,仿佛眨一下眼就过去了。

人世难逢开口笑一句化用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中一句:尘世难逢开口笑。但诗人在这里化出了新意(此句本意是指人生欢喜少悲伤多,也就是哭多笑少,恨多爱少),在此句中注入了革命与阶级斗争的含意,正如诗人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所指出的: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面对如此严峻的斗争,人生当然难逢开口笑了。而且还不仅仅是难逢开口笑;还要在人生的战场上一决生死,剑拔弩张,这是指具体的生死存亡的阶级斗争,是指革命是暴动,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而结局呢?那自然会有牺牲,会有鲜血。人类的历史充满了血腥与残杀,诗人在此喟叹出二句:流遍了,郊原血。鲜血只能不断唤起革命者的斗争,革命者面对鲜血岂能笑得出声来。

下阕第一句非常富有诗意,用一句一篇读罢头飞雪就艺术性地浓缩了诗人自己一生读历史书的情形。诗人从少年到老年一直潜心读史,不知不觉一下就满头青丝变白雪了。这句诗也透露了诗人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慨,真是人生易老,一刹那青春即逝,转眼就是暮年。

那么对于中国浩瀚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能让人记得些什么呢?诗人仍从一贯的大象着眼,举重若轻,一笔带过。诗人道:只记得些斑斑点点,那也不过是几行陈年旧事而已,什么五帝三皇的神圣伟业,那不过是些骗人的东西,却还骗过了多少人世间匆匆的过客。其中到底有几个真风流人物呢?诗人虽用的问句,但意思却是所谓正统史书上所赞誉的风流人物都是伪风流人物。

在诗人的眼中,真正的风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谓历史斥骂的人物,如盗跖、庄蹻、陈胜,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他们揭竿而起,反抗剥削阶级,是赫赫有名的造反英雄。

最后二句,诗人沉浸在吟咏历史的情景中,歌声意犹未竟。当诗人终于拨开历史的迷雾,剔除了伪英雄,找到了真英雄时,不觉已是东方曙色初露了。这东方白一句,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诗人吟咏此诗直到天亮,犹如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诗中一句:吟诗一夜东方白。二是喻指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历史谱写了新篇章,犹如旭日东升,势必光华万丈。

毛泽东:贺新郎·别友


《贺新郎别友》

作者:毛泽东

原文: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注释:

1、去:离开。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2、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

3、书语:信中的话语。季世昌先生说他所见手迹:书语又作诗句,证明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误会由赠诗引起。

4、云雾:比喻前句的误会。

5、人有病,天知否:前版本为重感慨,泪如雨。(病:也指误会。)

6、东门路:古诗词中指离别之路,也指斗争之路。这里又双关通往长沙东门之小吴门火车站的道路。

7、横塘:长沙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唐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8、如许:这样。

9、凭:意思是借以,包含两方,非单请求彼方。

10、翥(zh):奋飞。最后两韵前版原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

赏析:

《贺新郎别友》一词从挥手告别踏上火车起笔,写到汽笛一声,把丰富的内容压缩到短暂的瞬间,又用很慢的镜头把这瞬间的丰富内容徐徐展现出来。

整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妻子的离别之情和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既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更有为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将青年毛泽东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描绘的淋漓尽致,整首诗巧妙的古诗词的或诗句或文意或意境,感情表达得情真意切,实属佳作。

词的上阕,首句挥手从兹去引用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诗句:挥手从兹去点化而成!这五个字,独成一句,不但总括全词,而且引出下文许多动人情节作者为读者展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惜别图。请看临别之前,夫妻情意绵绵跃然纸上: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形象地表达了这对为祖国献身、志同道合的夫妻,即将分别难于割舍离愁别绪之态。更那堪三个字,增强了爱侣内心悲戚苦痛之情。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情深意切,传神之笔!似恨从眼角眉梢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饱含着多少人间的爱侣柔情?热泪欲零情泪欲滴,是以何等的毅力强忍悲痛的心情,没有流下来。还住?不!泪向心里流,心在滴血!多么坚强的性格。善良的读者禁不住也会对这真情的伴侣潸潸泪下。此时读者会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句。与其意境、其境界之高远乃天壤之别。知误会前翻书语。书语书信中的话,作者知道从前写给夫人杨开慧的书信,产生了误会。为革命献出全部智慧、才能和精力的杨开慧,怎会区区计较呢?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过去的往事如云涛雾涌一件件从眼前而过,但算起来人间的知己惟有我和你,这是对杨开慧情深意切的安慰和崇高的评价。毛泽东在白色恐怖艰险的岁月,杨开慧全身心地支持他从事伟大事业,可谓难得的红颜知己,革命的伴侣!人有病,天知否?不仅把不忍离别炙热的情感推向高峰,而且暗喻对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劳苦大众疾苦关注。天知否?敢问苍天你知道吗?作者如伟大诗人屈原《离骚》、《天问》一样,向浩渺的苍穹发出警世的慨叹!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故而他义无反顾地要远离恩爱的妻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投入砸碎旧世界,建立新天地的革命洪流中。以设问句结束上阕,不但干净利落,而且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下阕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读者随着作者的笔触,如临其境:时间是清晨,地点是东门、横塘,环境半天残月霜重凄清。在送别的路上,这对患难与共的伴侣,足踏凝霜,头顶半天残月,穿过东门(吴门)外的清水塘,紧紧相依作者移情于景,描写与妻子分别时感人的情景。其情,其景,令人感慨万千。柳永《雨霖铃》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虽然与作者描绘的情景有相似之处,寓情于景,表达离别之情;但前者烘托了这对为革命献身于民众的分别依恋之情;而后者只不过是个人小天地罢了。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汽笛一声,恩爱夫妻分手,天涯孤旅,真叫人肝肠寸断!似乎唐代诗人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之句化作词人离别情思,令人伤痛!征途漫漫,黑暗必将过去,阳光一定普照人间。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如此恩爱的革命伴侣,要割断情意缠绵的愁思恨缕实为不易。为实现伟大事业要有昆仑崩绝壁台风扫环宇决心和气魄。同时也烘托了未来大革命的声威。重比翼,和云翥形象的比喻年轻伴侣像飞入云霄鸟儿比翼双飞,作者以戏剧大团圆手法作结尾,表达了期盼夫妻早日团圆美好的希望。此词,惜字如金,既刻画了人物表情,又表达了人物内心境界。将为祖国献身的决心与人间的缠绵的儿女柔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意境之深邃,其境界之高远,是亘古以来离别诗词之玫瑰,如爱情昆仑之峰巅。

《贺新郎别友》一词最后两句重比翼,和云翥是毛泽东给杨开慧的一句美好的承诺,他说等我和你在将来的革命斗争中会晤时再在云霄中比翼双飞,是一个充满革命人情味的希望。词以婉约收结,婉约中仍带有豪放。

感谢您阅读“迷你句子网”的《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合适的诗句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jzd3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贺涵语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