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一》
陈克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
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赏析:
这首词可以说是当时都市繁华景象的一个即景。上片写香街楼阁。赤阑桥二句以全城最着名的景物点明香街位置,继而摄取香街最具特征的细柳加以描摹。娇无力以拟人化方式写出细柳似妩媚佳人娇慵柔弱的情态。金碧二句则进一步将视线投向香街一座座高耸青空的金碧楼阁,楼阁前繁花映着晴空,楼阁帷帘里闪现着红影。下片写贵公子淫靡的生活和骄狂的形态。飞白马,可见其淫欲骄狂的气态;日日则从时间的无限重复上突现其饱食终日,沉湎于青楼妓馆,淫逸放荡,寻欢作乐。醉眼二句写黄衫纨袴从青楼出来醉眼迷离之状,令人想见其放荡狂欢之丑态。不逢人,须从反面见义,十里长街,花香柳媚,时当午刻,正是繁华热闹的时候,说不逢人,正是说他心目中无人,一切都不在乎。午香句则写正午宁静的香街随风吹散着花香、薰香乃至脂香,然而,黄衫白马飞过则使暗尘漫扬,将香气也搞得一片混浊!全词写景婉雅,摹态传神。词人之讽刺藏而不露,锋芒内敛。
《菩萨蛮黄鹤楼》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名。《菩萨蛮》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粤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成的,于佛教语中菩萨无关。另有一说,唐苏鹗《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850年前后)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此说不可信。据《教坊记》载,开元年间已有《菩萨蛮》曲名。上下片各四句。《词谱》定李白《菩萨蛮》词为正体。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2、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扩建后开放。《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曾骑黄鹄(即鹤,古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鹄矶。《太平寰宇记》说骑鹤仙人叫费文袆(huī灰),一作费祎(yī衣),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楼因此得名。许多文人曾题诗抒慨,唐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尤为历代传诵。作者借这个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3、茫茫:广大貌,远貌。
4、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所以称九派。鲍照《登黄鹤矶》诗:九派引沧流。
5、中国:就是国中。《孟子公孙丑下》: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赵岐注:王欲于国中而为孟子筑室。或径用通常意义来解释,亦通。那么,流中国,就是流于中国境内。
6、沉沉:也作沈沈。湛湛,深远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沈沈隐隐,李善注:沈沈,深貌也。
7、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一九五七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两条铁路已接通,改名京广铁路。
8、莽苍苍:莽苍,迷茫。莽苍苍,就是莽苍的长言,多出了一个音节。
9、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10、把酒酹滔滔: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滔滔,大水貌。《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此用作江水的代语
11、心潮: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翻译:
多少大河流贯中国,
而潜隐之一条铁路连接南北。
烟云细雨舒卷着迷茫,
龟山与蛇山紧锁着长江。
昔日的黄鹤已飞去了何方?
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
我将借酒浇江以表慷慨,
我的心之潮汐胜似滚滚长江的浪涛。
赏析:
上阙写景:登楼纵目,茫茫沉沉,莽莽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彩。一个锁字,连接双山大江,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崩云、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设象意中,而象在意外。蕴藉无穷,引人入胜。
下阙言情:倚危把酒,怀古思今,应物斯感,由境及心,豪放深沉。一个逐字,绾合心潮江浪,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设意象中,而意在象外。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1927年正值中国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正洋洋得意地初临王位。
可是整个中国的局面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扑朔迷离的烟云密布大地,是年毛泽东途经武汉,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一吐心曲。登高赋诗是历代文人抒情言志的习惯,毛泽东,这位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的一代诗人兼革命家以其独有的胸襟及气概表达了他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
全诗一开始从大处作眼,从远到近,层层展开,其中有精确的地理,这地理中暗示作者内心缜密的布局及经纬法度,这一切处理得干净简练,仅用九派流中国,一线穿南北,龟蛇锁大江这几个妙巧的对称,犹如围棋高手的布局显得严密而大度,同时也显示了对祖国的山川谙熟于胸。
接着下阕一转,又透出了诗人对于世事沧桑,雪泥鸿爪之感慨,一代又一代该过去的都过去,而今诗人又作游人的一员在此低回歌咏。最后二行诗人把酒酹江以抒壮志,涌动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涛,越来越感受到一种急迫地想立即置身于中心的强烈愿望(因当时共产党处境维艰,国民党占有上风),诗歌在此达到一个最后的高潮,以绵绵思绪和慷慨高歌抵达诗言志的核心,几乎直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确是正宗汉音,苍凉慨叹沉雄俊爽。
另外,黄鹤楼自古以来为诗人咏叹,自崔颢题诗之后,写黄鹤楼要不落前人窠臼,实属不易,而毛泽东凌云之笔一下就触击巅峰。
菩萨蛮大柏地的诗意
《菩萨蛮大柏地》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释:
1、全篇守谱押用四部韵,句句皆叶两句一换,两庆两平相问。具体地说,紫、舞相叶;阳、苍相叶;急、壁相叶;山、看相叶。其中紫、舞本不同部,盖用方音取叶。
大柏地:乡名,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区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门之称,319国道横贯南北,与宁都县、石城县相邻,是毛泽东等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
4、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5、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6、关山:泛指附近群山。
7、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
8、苍:青黑色。
9、鏖战:苦战。
10、急:激烈。
11、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
12、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13、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14、今朝:如今。
15、看:此处读平声。
诗意: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
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却更加鲜艳。
赏析:
此词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当年的激战如今已成为烟云,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但在诗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喜。就用这些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作者:温庭筠
原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1、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2、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3、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4、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5、罗襦:丝绸短袄。
6、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
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
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对了前镜,又对后镜,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穿上的绫罗裙襦,
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此词对后世颇有影响。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剧终曲曾采用此词原文为歌词,由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
《菩萨蛮大柏地》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释:
1、大柏地:乡名,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区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门之称,319国道横贯南北,与宁都县、石城县相邻,是毛泽东等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
4、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5、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6、关山:泛指附近群山。
7、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
8、苍:青黑色。
9、鏖战:苦战。
10、急:激烈。
11、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
12、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13、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14、今朝:如今。
15、看:此处读平声。
翻译: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
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却更加鲜艳。
赏析:
词的上阕,诗人主要写大柏地雨过天晴、鲜丽如画的景色,寓情于景物之中。美妙的想象,引人无限的遐想。下阙联想回忆当年大柏地的激烈战斗,由过去写到现实,由叙述转到抒情。全词语句跌宕优美,气势高远,意境深邃。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川风景才描绘,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胸襟。读者即在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气氛中受到熏陶,又在革命史诗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此词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当年的激战如今已成为烟云,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但在诗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喜。就用这些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诗人毛泽东在这里没有像写《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或那两首《渔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围剿那样以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壮怀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写诗斥敌;而是轻松地慢慢地驻足细看,留恋光景,回首当年。
古往今来,吟咏战地的诗文,不胜枚举。如唐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曹操的《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发出独怅然而涕下;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亦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等,无非是描绘战地凄惨景象,或抒发个人感慨,或表达惆怅心情。
诗人打破以往陈旧的模式和内容,以乐观豪迈的激情,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战地风景,歌颂革命根据地军民携手并肩,同仇敌忾战胜敌人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革命的英雄气概。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是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
2、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3、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4、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5、愁余:使我发愁。
6、无数山:很多座山。
7、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翻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赏析:
此词作于淳熙三年(1176),当时作者正在江西赣州任上,经行造口,作此书于壁。作者登台望远,在观山观水中,寄托忧时忧国之思。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兴亡之感。郁孤台为唐虔州剌史李勉所建,他曾登台西望长安。而自己哪有长安可望。当年金兵追隆佑太后,受难的百姓成千上万过赣江,伤心泪汇成无底的河,至今失地未收,实在可悲。西北二句,向西北遥望京都,可怜无数的青山将视线遮住。借叹息北望京城被阻隔,暗喻恢复无望。可叹中有无限悲愤。下片抒愁苦与不满之情。青山二句写眼前所见,大江滔滔向东流去,青山遮也遮不住。这里借水怨山有所暗喻:江水能冲破重重阻隔曲折而终于东去,而自己却无法挣脱羁留、冲破压抑而撇于一隅,岂不令人烦恼。江边暮色苍茫,鹧鸪声声,增添词人沮丧情绪,愁上加愁,益见词人爱国情怀。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作者:王安石
原文: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
1、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又有作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2、月偃:即偃月,半弦月。
赏析: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此时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词中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以此来抒发洒脱放达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词人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这画面中。全词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娴雅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作者:韦庄
原文: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
1、选自李一氓《花间集校》。
2、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3、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4、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5、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6、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翻译:
人人都说江南好,
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
还可以在彩绘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
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
卖酒时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在老之前不要回到故乡,
不然回到家乡后会因为家乡战乱而悔断肚肠。
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作者: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注释:
1、风柔:指春风和煦。
2、日薄:指日光淡薄。
3、乍着:刚刚穿上。
4、沉水:即沉香。香料名。
赏析: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着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相信《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迷你句子网”是您了解诗句,节日祝福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jzd3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管寄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