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
作者: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释:
1、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
译文: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
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
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
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
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赏析: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凉思》
作者: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注释:
1、永怀:长思。
2、倚立句: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
3、北斗:指客所在之地。
4、南陵:今安徽东南。
5、占梦:卜问梦境。
译文: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
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
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处象春天般遥远;
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
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赏析:
这是一首因时光流逝,对凉秋而怀旧的诗。流露作者盼望友人来信,却大失所望之心情,最终竟怀疑对方已有新交,唯恐为人所弃。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语言风格爽朗清淡,不雕饰,不造作。细细吟来,一种悲思绵绵的悲凉情味随之而生。或以为此诗是写女子怀念情人,并疑心他有了新欢,而把自己抛弃。此乃解人自解,不足为训。
《诗经:思齐》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
神罔时恫。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注释:
1、思:发语词,无义。齐:通斋,端庄貌。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2、媚:美好。周姜:即太姜。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之祖母。
3、京室:王室。
4、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嗣:继承,继续。徽音:美誉。
5、百斯男:众多男儿。百,虚指,泛言其多。斯,语助词,无义。
6、惠:孝敬。宗公:宗庙里的先公,即祖先。
7、神:此处指祖先之神。罔:无。时:所。
8、恫:哀痛。
9、刑:同型,典型,典范。寡妻:嫡妻。
10、御:治理。
11、雝雝:和洽貌。宫:家。
12、肃肃:恭敬貌。庙:宗庙。
13、不显:不明,幽隐之处。临:临视。
14、无射:即无斁,不厌倦。射为古斁字。保:保持。
15、肆:所以。戎疾:西戎之患。殄:残害,灭绝。
16、烈假:指害人的疾病。瑕,与殄义同。
17、式:适合。
18、入:接受,采纳。
19、小子:儿童。造:造就,培育。
20、古之人:指文王。无斁:无厌,无倦。
21、誉:美名,声誉。髦:俊,优秀。
译文:
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
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
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
祖宗神灵无所痛。
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
治理家国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
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
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
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赏析:
《思齐》全二十四句,毛传将其分为五章,前两章每章六句,后三章每章四句。郑玄作笺,将其改为四章,每章均为六句。相比较而言,毛传的划分更为合理,故后代大多从之。
首章六句,赞美了三位女性,即周室三母:文王祖母周姜太姜、文王生母大任太任、和文王妻子大姒太姒。但其叙说顺序却并非按世系进行,而是先母亲,再祖母,后妻子。孙鑛对此分析道:本重在太姒,却从太任发端,又逆推上及太姜,然后以嗣徽音实之,极有波折。若顺下,便味短。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说此章重在太姒似可商榷,但言其极有波折尚可一听。马瑞辰对此亦曰:按思齐四句平列。首二句言大任,次二句言大姜。末二句大姒嗣徽音,乃言大姒兼嗣大姜大任之德耳。古人行文自有错综,不必以思媚周姜为大任思爱大姜配大王之礼也。《毛诗传笺通释》
《毛诗序》谓此诗主旨是文王所以圣也,孔颖达疏曰:作《思齐》诗者,言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文王自天性当圣,圣亦由母大贤,故歌咏其母,言文王之圣有所以而然也。欧阳修亦曰:文王所以圣者,世有贤妃之助。《诗本义》、按此之意,文王是由于得到其母其妻之助而圣,所以此诗赞美文王所以圣即是赞美周室三母。但整首诗只有首章言及周室三母,其余四章片言未提,正如严粲所云:谓文王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止是首章之意耳。《诗缉》、毛传和郑笺是将首章之意作为全诗之旨了。其实此诗赞美的对象还是文王,赞美的是文王之圣,而非文王之所以圣。首章只是全诗的引子,全诗的发端,重心还在以下四章。
二章六句,包含两层意思。前三句承上而来,言文王孝敬祖先,故祖神无怨无痛,保佑文王。后三句言文王以身作则于妻子,使妻子也像自己那样为德所化;然后又作表率于兄弟,使兄弟也为德所化;最后再推及到家族邦国中去。这三句颇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味。毛传将此章第四句刑于寡妻的刑训作法,郑玄笺曰: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至于宗族。除此诗外,刑在《诗经》中还出现五次,共有两种解释:一为名词的法,一为动词的效法。此诗的刑是动词,所以还是解释效法为好,况且郑玄所说的礼法是后起的概念,恐非文王时就有。刑于寡妻即效法于寡妻,也就是被寡妻所效法,所以刑逐渐又引申为型,即典型、模范,此诗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从第三章开始,每章由六句转为四句。第三章的前两句承上章的后三句而来,以文王在家庭与在宗庙为典型环境,言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后两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进一步深化主题。不显一词在《诗经》中还有十一见,其中十处作丕显即很显明、解,唯有《大雅-抑》无日不显,莫予云觏作昏暗、不明亮解,意即:莫说因为这里光线昏暗而无人能看见我。朱熹《诗集传》释曰:无日此非显明之处,而莫予见也。当知鬼神之妙,无物不体,其至于是,有不可得而测者。此诗的不显亦是这个意思。《诗集传》释此句曰:不显,幽隐之处也文王、虽居幽隐,亦常若有临之者。也就是说此句意谓:文王即使身处幽隐之处,亦是小心翼翼,而不为所欲为,因为他觉得再幽隐的地方也有神灵的眼睛在注视着。此处甚有后代慎独的意味。第四句的无射在《诗经》中凡三见,其他二处均作无斁解,此处恐亦不例外。无斁是无厌不倦之意。无射亦保的保即《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保,全句谓文王孜孜不倦地保持美好的节操。
如果说第三章言文王修身的话,那么最后两章就是治国了,所以方玉润说:末二章承上家邦推广言之。《诗经原始》、第四章的前两句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谓文王好善修德,所以天下太平,外无西戎之患,内无病灾之忧。诸家有关瑕、殄二字的解释五花八门,繁不胜繁。其实这二字意义相近,《尚书-康诰》有不汝瑕殄,瑕殄并称,孔安国传曰:我不汝罪过,不绝亡汝。可见二字均有伤害、灭绝之义。第四章后两句不闻亦式,不谏亦入各家的解释亦是五花八门,越说越糊涂,还是《诗集传》说得最简单明了: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度。虽无谏诤之者,而亦未尝不入于善。
最后一章不难理解,主要讲文王勤于培养人才,只是最后一句誉髦斯士,稍有争议。高亨《诗经今注》说:誉髦斯士,当作誉斯髦士,斯髦二字传写误倒。《小雅-甫田》:燕我髦士。《大雅-棫朴》:髦士攸宜。都是髦士连文,可证。其实不必这样推断。誉是好的意思,髦是俊的意思,在此均用作动词,誉髦斯士就是以斯士为誉髦。
薛瑄说:《思齐》一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备焉。见《传说汇纂》、确实,它反映出传统道德在文王身上的完满体现。
《诗经:思文》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菲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无此疆尔界。
陈常于时夏。
注释:
1、文:文德,即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功德。后稷:周人始祖,姓姬氏,名弃,号后稷。舜时为农官。
2、克:能够。配:配享,即一同受祭祀。
3、立:通粒,米食。此处用如动词,养育的意思。烝民:众民。
4、极:极至,此指无量功德。
5、贻:遗留。来:小麦。牟:大麦。
6、率:用。
7、陈:遍布。常:常规,此指农政。时:此。夏:中国。
译文:
追思先祖后稷的功德,
丝毫无愧于配享上天。
养育了我们亿万民众,
无比恩惠谁不铭刻心田?
留给我们优良麦种,
天命用以保证百族绵延。
农耕不必分彼此疆界,
全国推广农政共建乐园。
赏析:
《维清》祭祀文王,只有短短五句;此篇祭祀后稷,也不过八句。究其原因,便是周朝历代先王的丰功伟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无须赘述。就此篇而论,后稷的传奇性经历和诞降嘉种、是获是亩赐民百谷的无量功德,在同属《经》的《生民》中便有详尽的叙说与颂扬。《生民》即使未能创作于《思文》之前,而它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内容则必然早就广泛流传于民间。
周颂(包括《思文》)都是西周早期的作品,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周代先王的颂扬尤为热烈。周武王以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在牧野伐灭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尚书-牧誓》)的纣王,建立起西周王朝,救万民于水火。王室为光宗耀祖,百姓为感激解放,这就造成了对新政权、自然也包括对新政权先王们热情讴歌的盛况。
或许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历代众多学者形成了《思文》为周公所作的强有力的共识。诗篇是盛朝的颂歌,作者是盛朝的大圣人,这一共识的形成也极自然。《诗经》中的多篇作者都归之于周公,此处不具论,而《思文》一篇却未必如是。
孔疏引用《国语》,说周文公(即周公旦)之为颂曰思文,其实不确。《国语-周语上》载芮良夫所说的一段话中,原文是: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并未言是周公所作。到了韦昭注中,才成为言周公思有文德者后稷,其功乃能配于天。但是韦注本意只是说《思文》的内容乃反映周公所思,并非即指为周公所作,应当不难分辨。看来,是孔疏将《国语》原文与注文误融为一体,牵涉周公,并认定《思文》出自周公之手。这一误认,影响大而深远,以致成为后世诸多学者的共识,虽无伤大雅,总不免让人感到一丝遗憾。说无伤大雅,是因为《思文》确实也体现了周公的思想。周公辅佐文王、武王、成王三世,于强国、灭商、平乱,功勋卓着,而重农保民又是其一贯坚持的政治原则。可见,就理解《思文》的意旨而言,确实可以、而且应该联系周公;但是,就此认定周公为作者,终究不可取。要确认周公为《思文》的作者,还必须有早于或至少与《国语》同时的确凿证据,因为现有的确认不过是基于《国语》的不可靠的误认。《诗经》中凡无确凿充分证据而定为周公所作者,均可作如是观。
据《毛诗序》所言,《思文》是后稷配天的乐歌。后稷之所以克配于天,在《生民》序中说得再明白不过: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也。后稷配天的祭祀称为郊,即祭上帝于南郊的祭典。古人祭天(亦即上帝)往往以先王配享,因为人王被视为天子,在配享中便实现了天人之间的沟通,王权乃天授进一步确认,于是原本空泛的祭天便有了巩固政权内容的具体落实,而成为具有重名篇赏析义的政治活动。这种天人沟通的努力,今天看来虽然过于原始、刻板,但在古代,尤其是政治相对清明、经济发展顺利的时期,其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试想,祭祀的程序随着乐歌(这里是《思文》)曲调缓缓进行(据王国维《说周颂》),简短的歌辞一再回环重复,气氛是何等庄严,人们会感觉置身于神奇力量的控制之中,参与盛典的自豪荣幸和肩负上天使命的虔诚在此间密切融合。
正因为如此,后稷开创农事、养育万民的功德也是在上帝授意下完成的:帝命率育。从创作结构上看,天、帝之间是一种紧扣和呼应;就创作意旨而言,又是天人沟通印象的有意识加深。在人定胜天观念形成之后,天人沟通、天人感应的思想仍然绵延不绝,并且时时占据着正统地位,何况在其形成之前。在《思文》产生的当时,天人沟通应该具有甚至不需要任何艺术手段(自然不是说《思文》毫无艺术性)就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量。
西周当时已经是君临天下的政权,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自然是这种权威的宣告,但又是秉承天命子育万民的一种怀柔。昌盛的、向上的政权不会在立威的同时忘记立德,西周政权也保持着这种明智。
《室思》
作者:徐干
(其一)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念与君生别,各在天一方。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湌食,慊慊常饥空。
端坐而无为,髣髴君容光。
(其二)
峩峩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其三)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
飘飖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其四)
惨惨时节尽,兰华凋复零。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
展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其五)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
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
诚心亮不遂,掻首立悁悁。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其六)
人摩不有初,想君能终之。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注释:
1、沉阴:形容忧伤的样子。
2、不聊:不是因为。聊,赖,因。飧(孙):熟食。慊慊(欠):空虚不满的样子。这二句是说,并不是缺少吃的东西,但自己时常感到空虚饥饿。这是用饥饿来比相思之情。
3、髣髴:迷离不清的样子,这里指想象。这二句是说,我坐着干不下别的事,想象着你的仪容。
4、郁结:沉郁纠结,指忧愁痛苦之深。
5、诵:忆念。鸿恩:大恩,厚意。贱躯:妇女自指。这二句是说,每当我想起你对我的深恩厚意,我就觉得自己吃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6、洋洋:舒卷自如的样子。通我辞:为我通辞,传话给远方的人。
7、徒倚:低徊流连的样子。徒:空自,白白地。
8、不治:不修整,这里指不揩拭。明镜不拭,积满尘土,亦犹《诗经伯兮》谁适为容之意。
9、惨惨:伤心的样子。时节:时令季节。兰华:即兰花。华字古义作花。
10、喟然:伤心的样子。期:读如其,恳请的语气。或曰君期慰我情,似应作期君慰我情。期,期待,盼望。
11、蹑履:穿鞋而不提后帮,即俗所谓趿拉。三星:即参星。《诗经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这原是一首描写结婚的诗。这里是说,妇女仰望三星,想到昔日结婚的情景,越发感到自己目前的孤独。
12、巾栉(节):手巾、篦子,泛指洗梳用具。益:增添。这二句是说,见到你昔日用的洗梳用具,更加增添我思念的苦痛。
13、觏(够):遇见。
14、亮:实在,诚然。不遂:不能如愿。悁悁:忧劳的样子。
15、故:从前。比目鱼:指鲽鱼和鲆鱼。鲽负的两眼都长在身体的右面,鲆鱼的两眼都长在身体的左面,两种鱼不合并不能游行。古人常以比目鱼来比喻恩爱夫妻。参辰:二星名,参在西方,辰在东方,两星出没互不相见。
16、人靡不有初二句:《诗经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人们办事情开头往往都不错(有初),但能够善始善终的却很少。这里反用其意说,我想你是能善始善终的。
17、期:期待,希望。以上二句是说,离别已经好几年了,旧日的恩情还能有希望保持吗?
18、尤讥:谴责,讥刺。尤,责怪。
19、须臾:片刻。
20、最后二句的意思是,当初既然那么感情深厚,现在想来也就不会淡薄了,估计你还是会时常想念我的。
赏析:
《室思》组诗共六章,写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各章之间并无贯串的故事情节。这里详析第三章和第六章。一则因为以这两章为主,连及其余,也就大致反映了全诗的面貌;二则因为这两章比较精采,也流传较广,在六章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
先讲诗的第三章,前面两章已经写过: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深沉的思念早已使她陷入难解难销的境地。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此刻,这位思妇望着那悠然自得的浮云,便想托它给远方的丈夫捎去几句心中的话儿,可是那浮云瞬息万变、飘渺幻化,不可能叫人放心寄语。她徘徊彷徨,坐立不安,只有徒然相思而已。这无法摆脱的悲哀,激起了她对生活不公的感慨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后一句是写实,前一句不无夸张,现实中当然未必是人离皆复会。但是这么一纵一擒,就更能反衬出感情上的痛苦。人们在极度悲痛时往往难免有这种过激的感情和语言,比如民莫不谷,我独不卒(《诗蓼莪》);又如《论语》中: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这一章十句,人离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因为无返期,才想到托云寄辞;因为无返期,所以思无尽时。妙在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之前,又插入一个回顾的细节:自你离家之后,我从不梳妆,那明亮的镜子虽然满是灰尘,也无心事去擦它。这个倒叙,造成回环往复的效果,也是她纷繁杂乱心绪的写照。如果单就自君之出矣四句而言,则前一句为因,后三句为果,简洁明快,而又包孕丰富。明镜暗不治,虽是写事、写物,却可见其貌;思君二句,又可察其情。此情,此貌,正传神地刻画出思妇的生活和心态。所以从南北朝到隋唐,仿作者甚多,且皆以自君之出矣为题作五言四句的小诗。它之所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除了上面讲的晓畅隽永之外,大概更主要的是因为它有清新自然之趣。正如钟嵘所说:吟咏性情,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诗品》)。朱弁也说过:诗人胜语,感得于自然,非资博古。若思君如流水之类,皆一时所见,发于言词,不必出于经史。拘挛补缀而露斧凿痕迹者,不可与论自然之妙也(《风月堂诗话》)。这些都是在称赞它的不假雕饰的自然之美。
再讲诗的第六章。诗的第四章写夜不能寐,触景生情,泪如泉涌;第五章写睹物怀人,更增思念之苦;意在将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得以具体充分地发挥。但是,思念无穷,诗终有结,第六章便是全诗的结尾。君无返期,音信不通,思亦无用,盼也是空,最后只剩下一个心愿:愿君莫忘旧情。这就很像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孟郊《古别离》)的意思,只是这位温柔细心的女子说得更为曲折委婉。《诗大雅荡》中有句诗叫做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里稍加改变,意思是说:人们做事情往往是有头无尾,不过我想你是能始终如一的。可是,想想分别多年,情况不明,世事难料,旧日的恩情还有保持的希望吗?但那种喜新厌旧,重新忘故的行为,毕竟是仁人君子所谴责、所讥刺的。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不着己,不着彼,语意盘空,笔势突兀,它的分量在于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正直的生活准则和为人之道,下面四句正是就此生发,所以前人曾评曰:以名义厚道束缚人,而语气特低婉(《古诗归》)。其低婉之处,首先表现在她先说自己,再说对方:你虽然寄身远方,我可没有片刻忘了你;既然过去那么恩爱情深,现在该不会变得情淡意薄,想你也是时时思念我的。先自处于厚,次则言君不薄,以己之情动彼之情,婉曲动人。其次,表现在虽不无怨艾之情,不安之意,却绝不露圭角,一再地说:想君能终之,想君时见思,总以忠厚诚挚之心,构想君之所为、所思,其良苦之用心,全在盼美好之未来。这,便是千思万念之归宿,也是通篇之结穴。这一章时而写己,时而写彼;时而泛言,时而切指;时而忧惧,时而自慰;局势变换,一步一折,终落在凭空设想之处,似尽不尽,真是一片真心,无限深情,这大概就是钟惺说它宛笃有十九首风骨(《古诗归》)的原因。
《边城思》
作者:何逊
柳黄未吐叶,
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
客思故乡来。
赏析: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婀娜多姿的杨柳和离情相思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名的《诗经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人借道中所见,以言行役之久,寄托离情乡愁。到汉代,折柳赠别更蔚成风气。可怜灞桥柳,愁煞离别人。人们把杨柳和离别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因为那长长的柳丝最容易引起绵绵离情的缘故吧。可是对于多情善感的诗人来讲,在那杨柳尚未垂下万条绿丝绦之时,他已敏锐地察觉到春天的来临,从而触动了他的乡愁。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写的正是早春景象。柳色黄而已,尚未吐出细叶;水色绿而已,苔衣尚未长成。这正是冬尽春来的一、二月之际,春意萌动,春色逗露之时。杜审言说得好: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飘泊边城的游子,对时令和景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忽见边城杨柳色,已觉春色动地来。一个动字,把萌动的春意写得活泼泼地。而这种敏感,正是由客居异地而产生的刻骨的乡愁催发的。元稹诗云:何处生春早,春生客思中。(《生春二十首》其十九)赵嘏诗云:何事最能悲少妇,夜来依约落边城。(《新月》)而当边城春色动的时候,客居边城的游子也就格外思乡念家了。为什么春色最能撩拨人的乡思呢?王维的这首诗可以算一个让人满意的答复: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归江东》)
相信《静夜思的诗意》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迷你句子网”是您了解诗句,节日祝福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jzd3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描写静夜的优美句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