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
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趣祝福 m.zfW152.CoM]
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好吧说实话,我也不记得了,只记得开学那时,我面带微笑问她:“我坐在哪里?”而她却面无表情地看了我一下,示意我自己找座位。这是第一次与她接触,并不是很令人愉快。
她,很唠叨,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在她的嘴边立马会成为一篇小型论文;她,很严厉,哪怕是桌子椅子稍微有点不对齐,也会受到她所谓“爱”的教育;她有点冷冷的,让人莫名其妙产生一种生疏感。我想我是不太喜欢她的吧……
不过,我渐渐地习惯了。
我渐渐习惯看到她在黑板前忙碌的身影;习惯了她讲课时美妙动听的声音;习惯了她讲课时不由自主的笑,就像十月的晚风,拂过我燥热的心灵;习惯了她讲课时和蔼可亲的笑,就像十月的润雨,滋润我干涸的心灵;习惯了她讲课时发自内心的笑,就像十月的月光,照亮我迷茫的心灵。
我喜欢她的唠叨,但再多的唠叨也表达不了她对我们的良苦用心;我喜欢她的严厉,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她的冷漠,在看我们时全部清除了,有的只有那温柔可人的眼晴,她那清激的'眸子里总是闪着光芒,那光芒是热情的,温暖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