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在过去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一定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总结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总结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践教学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计划的进度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大,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质。
第一,教师课前全面、认真地备课,课后能及时地反思,不断地进步,渐渐地开始读懂综合课的精髓,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二,学生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兴趣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发挥出各自的特长和发掘了自身的潜能。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其终身的发展。
虽然这一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并在这学期的教学中发现一些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罗列如下:
一、老师的理论和实操水平还是很有限,有时并不能完全的备到全部的知识和学生的各种情况以及提问。
二、有时很难控制好这些正处在好奇和好动年龄的初一学生的课堂纪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的是尽量的走出课堂,但40多个孩子的安全问题却阻碍了我们的课堂形式,把我们局限在课室了,没有达到课程的目的。
四、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不理想,因为不需要考试,所以根本不紧张,往往交一份作业要老师催几遍。
五、在评价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在基本上都是教师一个人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且不甚科学,需要改进和完善。
以上是在本学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些情况的总结,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绩,但起码我们进步了,相信凭着学生和老师们的努力
和不断的探索,这个课程会开展得越来越好。
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在这个学期我继续担任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课程标准,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我也爱学生,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管理起来也容易所以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使下学期学期的教学工作有的放矢,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反思总结: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我四年的学习引导与教育和指导,四年级的同学绝大部分同学各项行为习惯已形成,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但仍有个别学生因个性差异造成学习与理解的程度不同,与班级队伍有一定的差距,希望通过下学期努力工作使其尽量缩小差距,使班级总体成绩上一个新台阶。
二、全学期具体工作
我开学初制订了切合本班学生创新、发展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合理把握教学进度,因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也比较健康,见解阐述比较独特,都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而由于我课堂教学能力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
从本次期末成绩学生平时的月考成绩基本相同。优等生少中等占大多数。
三、重知识迁移重课内外结合
我关注的是课堂的实效性,我做的课实而不华,以课堂学习为核心,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才教会学生学习能动地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课堂,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有意让学生将课外学到的词语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行展示、交流,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为此我还特意和学生上了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知识。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打算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总结。
2、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中心地位,要切切实实夯实基础知识,增强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在细节上抓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应用。
3、教学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写作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进一步通过课题研究,通过专题指导,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努力钻研教学教法,使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数学老师,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也感到肩上重担的责任和压力。下面,我就根据切身体会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及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认知数学教育的重要
高中数学教育是一门基础性自然科学,在人生的知识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依教学大纲,科学制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好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三、实际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教学首先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成败的首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就是消除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建立友谊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第二、要真心关心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亲人般的温暖,改掉老师威严般的面孔,让学生更愿意接近老师,接近老师所教的学科;第三、对犯错的学生绝不姑息,但方法一定要合适,让学生感到你批评他是为他好,这样才乐于接受你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
2、教学要时刻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在入学之前,因各种不同的因素,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以及数学经验、志趣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我校生源的实际问题——个性突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担任班级的心理保健员之职。在过去的一年,我做了一些工作,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每一种工作都有让人值得回味和向往的理想境界,在我从事工作的一年中,我尝到了工作的艰辛,与此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保健员工作中的快乐与平凡。
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职责,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做一名合格的心理保健员心理保健员的职责是维护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每个心理保健员都应有充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工作努力的同时还要有敏锐的眼睛,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身边同学存在的问题,及时想办法,及时解决。
心理保健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1、宣传普及中学生心理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定期在班上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并作好相应的总结和记录,促进本班同学心理素质的提高。
2、宣传介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和心理咨询的相关建设。
3、负责收集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信息,每月向心理健康中心上交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汇报表。
4、努力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提高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认识,用相关知识帮助同学,用乐观心态引导同学。
5、工作遵循保密原则,维护同学的权益,不得随意泄露同学的隐私。
6、在培训期间要认真学上好心理保健员培训课,做好班级心理普查及相关测试。
7、配合心理咨询室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工作,积极参加心理保健员培训、专题学习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8、按照要求每学期写好工作总结,并上交心理发展部。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不断加强与同学的的交流,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
1、温馨教室建设,通过心理角、心理小游戏、心理书籍推荐与各种宣传活动等形式,侧重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班级软硬环境建设,为建立温馨教室服务。
2、心理保健员定期收集本班同学提出的一般性心理困惑问题,并及时反馈到院心理发展部,通过心理发展部联系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寻求专业解答
3、加强与其他班干部及宿舍长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善于帮助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同学,当发现个别同学有严重心理问题时,要及时报告辅导员和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并劝说其到辅导员或校心理健康中心处咨询。
4、所谓“谈心”,顾名思义,即为面对面,心对心地交谈。此活动的目的在于为同学提供一个倾诉心里话平台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同学之间友谊,同时还能够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如自杀等。
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有高度,更具有教育理念指导,我也在不断的学习,新的一年开始之时,我要用全新的视角去开展工作,在教育工作战线上做个有心人。希望心理保健员可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积极完成心理工作,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一学期的结束,代表着另一学期的开始,真理不用我重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超越过去的,还有现在的。
艺术实践是艺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艺术实践是艺术专业知识延展的最好方式,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精心组织艺术实践活动对促进艺术教学质量提高,培养学生艺术赏析水平相当重要。
一、明确艺术实践目的
艺术实践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练课堂所学基本知识。要搞好实践,应该有明确的实践目的,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首先,艺术实践是艺术专业知识的强化与补充,虽然各自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在培养学生对社会、对自然、对艺术的亲和度和敏锐洞察力上是一致的。其次,艺术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式,但这与专门的实践活动是有区别的,艺术实践是将课堂理论运用于具体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有较多的机会探索艺术规律,结合课堂理论知识,探寻表现方法和审美追求,对于学生来说,充分的实践训练是学生感受和体验大自然,
寻找生活与艺术的衔接点,培养高尚情操和检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
二、拓展艺术实践形式
艺术实践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实践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实践的意义在于学生参与艺术实践过程中艺术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与检验,通过艺术实践拓展学生艺术知识面,增加艺术知识的横向联系。具体来说,面授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尽可能借助艺术实例,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如:观看电视、录像,展示图片资料;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走出去”,观赏触摸社会生活中众多的、色彩缤纷的艺术作品,加强对各种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征的领悟;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每学期定期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书画家王延林老师来校作《如何欣赏书法与绘画艺术》的专题讲座,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卫平老师来校作关于电影欣赏的专题讲座,来提高学生的鉴赏层次。作为学生来说要重视艺术实践:结合学到的理论知识,学生要尽量多看多听,尽可能多观摩一些艺术汇展,多看一些影视、戏剧、舞蹈,多听一些音乐,来印证自己学到的知识;重视网上自主学习:本班自建资源上的教学要点、PPT课件、导学入门、补充资料等,是教材学习内容的补充;而市电大主持老师的导学辅导内容丰富多彩,更是吸引人,要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文字教材和形象直观的录象教材,进行自学。面授教师心得体会文章和参考书籍篇目,更是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天地的钥匙。
三、拟定艺术实践计划
艺术实践计划是指导和安排学生艺术实践的基本依据。系统性、目的性明确的实践计划,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艺术知识,有目的地进行艺术实践非常重要。科学的艺术实践计划是艺术实践教学的指南,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结合学校的资源优势,考虑教学进度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艺术实践教学计划,才是艺术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科学的艺术实践计划应该对学生和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艺术实践要实现的目的、时间内容和活动方式都是必须列入计划的内容。《艺术欣赏》与《艺术学概论》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具体要求,包括艺术实践教学的目的、时间、内容、教师的安排都在网上网下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中明确标示,使学生心中有数。而在《艺术欣赏》与《艺术学概论》实践教学计划中,也明确开列出开展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实践思路、实践引领、资源支助也有具体的说明。
四、探索艺术实践的方法
(一)、带任务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艺术实践活动进行前召开实践动员会,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针对不同的专业与年级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规定具体的作业量,任务中适当考虑一些文字性的感想、体会、日记、小型座谈会等内容,这样会对学生有较大帮助。比如,让学生参观了陆家咀东方明珠等五大建筑艺术或者世博会观摩回来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畅谈建筑艺术的魅力。
(二)、结合艺术实践要求配备相应教师艺术实践指导安排适合的指导教师十分关键。由于该课程的面授课教师不是艺术类院校毕业的,所以要上好这两门课,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为了提高艺术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特地邀请了华师大专职教授来学校为学生讲课,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妙趣横生的话语,体现艺术功力的现场示范(如王延林先生当场泼墨挥毫为学校书写条幅,陈卫平先生模仿电影中人物的对白等)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拓展了视野,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获益匪浅。许多学生说:学校这样的安排,就是好!
(三)、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艺术实践座谈会是总结实践经验,表达学生实践体会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展现学生实践成果的一个方面。通过总结座谈,了解学生参加实践的感想和对实践的要求,对教师进一步搞好实践指导,制定新的实践计划非常重要。实践座谈是学生与教师间建立的对话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座谈、对话、答疑等,对实践过程中的感想和体会进行梳理,不断改进艺术实践,提高艺术实践的质量。
我们的艺术实践活动还刚刚起步,艺术实践对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审美情趣、思维模式、创新意识以及人格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模式。我们应该着眼未来、切合实际,进一步探索艺术实践的方式方法,这也是《艺术欣赏》与《艺术学概论》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目标,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用心经营,激发“学趣”;用心创设,激活“学识”;用心发掘,激进“学技”,真正有效地“激”起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联系,从而走出封闭的个体学习行为,迈向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社会主体,使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而《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目标,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但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闹而开设的,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其目的也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机会,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具备着个人和社会两重意义,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境界。由此可见,有效性的教学正应该朝着学生们的“综合性学习”目标而迈进。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双边活动。数学新课程标准也较为明显地强调课堂中的教学应转变教师的角色,指出教师不但是综合性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也是活动的参与者。也强调了我们的综合性活动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获得对学数学的理解。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科综合性活动则是让学生回归生活的真正领域。所以,如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从而爱上了数学。这就是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会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但如何让教好学生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真正起到学以致用呢?从多年来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中,我们认为应该大胆创设出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让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用心经营,有效地“激”起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真正得以发展。
一、用心营造,激发“学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的,而是出自学生本身,要让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进行学习。而这一系列活动都源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故此,作为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经营者,我们更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学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用心营造有利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而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兴趣的培养,充分地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对于这些枯燥泛味的数学知识来说,我们更应创设一切实践时机,重视所有活动情境的创设,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都能发现问题并且乐于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主要是运用已有知识于活动中,没有统一的具体要求,没有统一的做法,其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结果都是开放的,不可预测的,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抛弃传授、讲解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必须放手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设计具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安排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感兴趣地参与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自主地探究,自由地选择,获得自己的成果。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教师可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套七巧板,自主的、有选择的选用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比比谁的图案最美丽”的系列活动;又如,六年级比例知识讲授完后,教师亦可结合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开拓了“争当小小设计师”的活动,画出自己家的平面图,或创设出理想的家园等实践活动。这学期,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教师用心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关于时间方面的信息。他们很感兴趣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到客运站收集关于汽车运行的时间;有的对校园内师生的作息、工作、学习方面的时间;有的去到商店门前等地方记录下关于时间的内容等等。然后,让他们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和探讨。最后,学生还很有兴趣地制作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从而培养了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的好习惯。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都不提具体要求,只提一般性要求,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并感受到自我成就的喜悦,从而激起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对数学的“学趣”,同时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再加上教师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活动的情趣及数学知识用处之大,让他们在创新运用中中培养审美情趣。
二、用心创设,激活“学识”
数学课内容的构建是专家在理论研究、实践基础上,按知识的生成体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的。而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则不同,它应融入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尽量保持日常生活的原形,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及实践空间。正如《大纲》中所指出:“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正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课独特的实践性。但对于这些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透化知识。同时教师还要用心创造,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首先,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年龄和知识特点用心引导,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题材,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知识,并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巧妙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实践情景,是日常中有效地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必要前提之一。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的设计实践活动的情景,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的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创设“配菜、配衣服”等生动形象的活动环节,更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真谛……通过教师的用心创设,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领悟到数学的用处及乐趣,从而提高了学数学的欲望。
三、用心发掘,激进“学技”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它充分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逐步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思想,教学中应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全过程。也明确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课程,活动中让学生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问题。
但由于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太注意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对数学应用的处理总是留有人为编造的痕迹,各类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多,即使有一些也比较牵强,综合运用就更谈不上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笔试、弱于创造的局面,农村小学生尤为突出。因此,作为数学综合性活动的指导者,更应用实践教学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生存,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倡导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从而真正地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实践证明,在开展学科综合性活动课程中,活动的方式可以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限制,他们可以标新立异,可以超越常规,各种潜在的创造欲望可以尽量的发挥,各种独具的才能可以充分的展示,这种教育环境十分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其综合性更高层次上明确了学生在进行活动中应用具备的多种能力:有获取直接知识前提的观察力,适应信息化网络时代的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交流思维的交流表达能力;还有大胆质疑尝试的质疑思考能力,自主研究学习的探究能力,以及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等,都是数学综合性活动课必备的能力所需。
而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一定程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高于学生的生活,甚至其他学科,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数学知识抽象性及教育环境等客观原因的局限,更造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知从何入手”、“不懂怎样实践”、“不会合作交流”等的不良现象。所以,我们用心地去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在活动中,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允许失败,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并把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应努力提供机会,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更应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全方位上教给学生实践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激进学生的“学习技能”,从而有效地综合再现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活学活用数学知识,发展学生各种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有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我们相信,只有用心去经营,全面去“激起”,我们的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其“活动”性——“活”而有效,“动”而有得!
学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后,在教学小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确定起跑线”时,教师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冬季运动会即将来临,体育教师正在忙着各项准备工作,教师与体育教师协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确定田径400米的起跑线,交接到任务后,老师在征求学生的意见时,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个个眼睛转悠、发亮,一种被学科知识束缚、压抑之后的大解放场景。教师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并安排学科组长为小组长,每个小组负责一圈跑道。任务下达后,各组争先恐后的到运动场上查看,并根据任务确定了所需工具,老师要求所需工具能小组内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实在没办法的再向老师请求。工具准备好后,各小组根据组员的个性、特长分工,有计算的、测量的、画线的,在活动中,学科知识基础差的同学不再是观众,热情洋溢的参与其中。教师在各组的邀请下,与组员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教室里因敬畏教师权威而不敢说、不敢做的现象消失了。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
这次活动课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一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三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一实践活动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
活动本身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教师更新观念、提高理论素养。教师由单一知识传授者成为问题解决的合作者,学习过程的分享者;由知识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由课程“消费者”变成课程“设计者”、“开发者”;由活动主宰者成为活动指导者和组织者。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教师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开发、生成新的、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综合课程体系。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教师形成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1)提高教师的活动规划、实施能力。
(2)增强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
(3)发展了教师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4)培养了教师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实践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书本知识的机械传授,要解放学生的手脑,甚至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充分与具体事物和大自然直接接触,培养他们兴趣。如:提出疑问,创造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分组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彻底解放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等。
总之,我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认识到:生活是知识的宝库,四季变换,万物兴衰,日月星辰,无不蕴含于生活之中。让综合实践活动面向生活,就能使活动如生活般充满情趣。绚烂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声、有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不竭之源,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延伸与发展。
这个学期,我代三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体验了从未有过的感受,就是有苦、有乐,苦乐相伴。苦在事事参与,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乐在跟学生时时交往,事事接触,看着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学生的能力在逐步地提高,我打心眼里感到欣慰,综合实践活动课真好。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对综合实践活动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小组合作学习,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交通安全伴我行》综合实践活动准备阶段,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组成合作小组,这样,满足了学生个人需求,他们能主动探究。在小组里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创造了空间。
2、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实践性、开放性的大课堂。
在《交通安全伴我行》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做了充分的准备,组成一个个合作小组进入社会、进入网络,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如翻阅书刊、采访、观摩、上网等搜集了有关资料,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了实践能力。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不断碰撞中学习,课堂上不要求学生步调一致;课程结束,也不要求问题都有答案,力求创造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为学生开辟广阔的空间。
3、注重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基于此,我在活动中强调全过程的开展,先是带着学生进入社会,指导学生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通过观察、发现、调查、访问来获取知识。再引导学生以网络为平台继续探究,在过程中注重收集、汇编资料等方法的指导。通过活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会了怎样去调查,去采访,去上网查资料,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实践中获得了亲身感受和直接的经验。
xx月29日晚上,在xx小学参加了“家长进课堂”的活动。我很荣幸的成为一名“临时教师”为孩子们讲课,同时深刻感受到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学习到课堂之外的知识,架一座家长与学生良好沟通的桥梁。在此,我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同时,谈谈我对“家长进课堂”后的切身感受与体会。
当我走上这三尺讲台,我的心情激动万分;而当我看到下面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时,内心澎拜。一开始讲课的时候,由于紧张,说话有点结巴。但是,当我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时,他们一个个积极的高举双手,并用热切的眼神望着我,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就平静下来。在每一位同学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望着那一双双明亮纯净的眼睛;就课堂知识一点一点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与他们一起探讨交流。同学们认真思考和积极参与的态度,真的很让我感动!以心切入到他们的心理,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想要干什么?这样才能让孩子们走进你,理解你!
今天,我圆了回儿时的梦想,当了回“老师”!课后,让我觉得“教师”真不是人人能够担任的“角色”,“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们的一切”,老师用她们实际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对教师一职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加充满了敬佩!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在于学校的教育,家长教育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希望作为家长的我们,都能参与其中!“角色”由“家长”转变为“老师”,由“教育一个孩子”变为“教育一群孩子”。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辛苦和平凡中的伟大!
最后,感谢学校和老师提供了本次机会,让我收获了新的体验!感恩!
经过一周的小学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感受也颇多。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心理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心理教育不是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因此,它主要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许多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师讲授的模式显然对心理教育是不恰当的。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而是要实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样的目的,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无法达到的。唯一的解决途径是:使教育内容尽可能直接地与受教育者的自身经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为此,利用活动教学的形式是必须的。可以通过班会课让学生讨论、表演、游戏、咨询等多种多样的具体方法,将生活中富于典型意义的情境引进课堂,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投入其中,并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接受相应的教育;通过讨论、交流、学习有关知识,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辩论、讨论、模拟,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等。
二、心理教育的内容应当以学生的特殊需求为主。
心理教育的内容应当是与受教育者现实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的,要从每个年龄段学生的特殊需求出发来选择、安排教育内容,建立自己的逻辑系统。这个逻辑系统所针对的是学生个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什么因素对于他们的心理状态最具影响力,就应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教育内容,而不应当是某种学科知识的体系。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了解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三、心理教育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
今天,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工作及思想的影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与学生成长密不可分的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是一片空白。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只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只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身体锻练轻心理保健的误区。个别家庭,不仅不能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需要,而且面对子女的反常行为往往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则在孩子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导致子女产生心理障碍。
当然,在教育工作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缺乏足够的耐心、情绪左右自己的言行、知识的贫乏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改正。
家长资源是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为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学到在学校内学不到的知识,我们班在学校的倡导下,积极组织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即每星期抽出一节课来由家长根据自身特长给孩子们上一堂别开生面的课。
这学期我们班共有五位家长走进了孩子们的课堂,王瑾瑄爸爸给孩子们讲《圣诞老人的故乡》,教孩子们制作精美的圣诞贺卡;陈柯冰爸爸让孩子们看到污染的危害,教给孩子要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胡若溪奶奶介绍小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燕雨晴爸爸把实验室搬进课堂,给孩子演示了《生活中的化学》;马浩涵爸爸带孩子看了各种各样的飞机。课堂上他们用亲切的话语,精美的课件,生动自然的例子,循循善诱的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让孩子们彻底大开眼界。我们班的妈妈们也是不甘落后的,这学期共有四名妈妈报名参加这项活动,因为孩子的知识结构、时间安排等原因,我们以后会逐渐安排这些妈妈们进入课堂。
家长进课堂,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新鲜的感受,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出乎意料的热情和专注,看得出孩子们对各种知识的渴望;参与课堂授课家长的孩子,因家长的到来,自信了很多;同学们知识面明显变开阔了,一些新鲜的词汇会时不时从他们嘴里说出,虽然还只是对某方面知识的一知半解,但毕竟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已经为新知识打开了一扇门。
通过这学期“家长进课堂”活动可以看出,我们班的家长们对这项活动非常支持。这项活动将陪伴孩子们一起走过六年的时光,我们会继续和各位家长沟通,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校为孩子们上课。
通过学习和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我偶有所得。
一、 扎扎实实打基础,抓好双基
双基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就当今高考而言,双基仍然是主要内容。但在实施双基时,绝不能机械记忆和简单重复,搞题海战术。要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利用双基解决具体问题,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还要揭示它的本质,让学生体会语文知识的发生、发展,掌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 以学生为本,注重其能力提高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数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永远是外因,学生才是内因。教师那里的知识再好,如果不能成为学生的,对学生来说,都是无用的!特别是当前的高考试题,灵活多变,所以更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把学生在例题和习题解题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来,长期以往,学生在这些经历中慢慢学会了思考,变得灵活机智。
三 、为了每一个学生,提高教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联系生活背景讲解语文;使学生感悟到语文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语文,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语文的实用性。
四、 突破思维定势,推进开放探究
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出现套路,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很大程度上的归纳和模仿练习造成的。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老师习惯把一些问题分类整理、归纳已介绍解题的一般方法,实际上这样学生是欢迎的,因为方法便于接受。效果也比较明显,但这样做容易产生思维定势,再加上经常性的模拟练习,对一些问题的解法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一旦题型变了,就束手无策。在教学中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要选遍一些因思维定势而出错的题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都能给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 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大胆创新
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课改培训,使我认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需求,新课程还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
20xx年11月15日,莒县初中物理学科“同课异构”高校课堂展示活动在店子集镇中心初中进行。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参加比赛而是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精进,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使得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同课异构”就是同一课本,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同样的课程标准,相同的重难点下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教学风格。要求教师要有创新,要有新思路,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本次活动课题为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而且可以很好的将书本与多媒体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自身的良好素质进行精彩的讲解和分析,将自己的特色很好的展现出来。
从教学过程来看,参赛教师都能以教学模式为基础,以自身的素质、学生学情为依据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不落下一个学生。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朴实”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由“不会”到“会”。由不会表述到准确概括的学习过程,每个参赛选手为我们呈现出来的真实的,有研究价值的课堂教学。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达成以下共识:
第一、认真研读课本,准确把握课标及教学重难点。
第二、充实自身,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重视教材,不过在充分理解分析教材的同时还要结合新知识、新信息,从而将教学融入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发挥,以导学案为依托,让学生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打造高校课堂。
我校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是在启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开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一本教材,没有教参,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在艰难中起步。现在回想期间艰难探索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的话,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专题讲座,站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课程,了解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鉴于此,上学期初,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学习讲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做了周密部署,使教师对本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此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学习其中的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二、结合校本,整合创新积极行动
(一)整合学校特色,创新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要有生命力,要凸显特色,就得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所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大特色是:制定凸显学校特色的活动设计方案。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我校教学特色。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两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电脑进教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如: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五年级学生正在教师引导下点击鼠标,进入《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站走进维也纳”。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配着优美清晰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了解奥地利风景如画的地理环境,欣赏连绵不绝的维也纳森林,风姿卓越的蓝色多瑙河;瞻仰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聆听着巴赫、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家的旷世杰作天籁之音;流连于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陶醉于气势磅礴高雅热烈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随后让学生们交流对这座音乐之都的总体印象。
四年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网上搜索,《走进菊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欣赏中国名菊的风姿绰约,品评菊花美名的诗情画意,感受给菊花命名的喜悦兴奋……
思维在点击中跳跃,情感在欣赏中升华,个性在交流中飞扬,无拘无束,跨越中外的网络课堂成了学生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乐园,放飞个性驰骋想象的天堂。
(二)结合校本教材,展示多彩活动
我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编写了《启蒙》系列校本教材。这六册校本教材选取了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让孩子在记忆的最佳年龄段积累这些古诗文,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领悟和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加厚和刷新人生的底色,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也围绕校本教材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三字经》诵读比赛”;二年级“小小成语摘录卡评比”;三年级“《弟子规》表演背”;四年级“趣游古诗园”;五年级“名言警句书签制作”;六年级“古诗新唱”等。在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读读,背背,画画,演演,写写,唱唱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从中积淀古文的形式,受到思想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学生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回忆七彩童年的一段经历。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令老师们刮目相看。
(三)围绕地方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我们在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等活动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月,为了让学生深切的体验母爱的伟大,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护蛋体验活动”。每个学生当一周“鸡妈妈”,写《护蛋日记》和《给妈妈的感恩信》,争当“护蛋英雄”,从护蛋体验中感受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懂得孝亲敬长的道理,从和母亲的互动交流中,促进沟通,学会感恩。
四月,为了配合校大队部“看家乡新貌、寻家乡名人、做校园小名人”方案的实施,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
1、参观家乡名企业江苏省名企业苏青集团;
2、瞻仰家乡名址张大烈纪念馆;
3、调查家乡名河富贝河;
4、访家乡名人“剪纸能人”钱仁祖老师;
5、做校园小名人我是河小“小明星”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深入探索,及时反思初显成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所以,获得了学生的喜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学生都从活动中收获颇丰。
本学期,有两个河小学生的命运紧紧牵动着全校师生的心。三月,钱甜甜同学患骨癌,四月,孟春亚同学右腿患恶性肿瘤,消息震惊了河小校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爱心捐款活动”。在《爱的奉献》序曲中,全校师生为她们倾情捐款,学生们经受了一番爱的洗礼,涌现出了大批“爱心小天使”,我们还带领学生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同学,给他们带去爱心,带去鼓励,带去希望;开展“小记者采访活动”,采访捐款最多的“爱心小天使”,把活动推向高潮。活动过后,学生们泪流满面,感慨万千。
庄小桐说,真没想到,两个星期前,还跟我们一起快乐地跳皮筋,顽皮地捉迷藏的钱甜甜突然患上这样可怕的疾病,看着她昔日漂亮的马尾辫现在变成了光头,我的心里难过极了……
袁烟灵说,孟春亚实在是太可怜了。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了,她是我们班最能干的劳动委员,每次劳动,她总是干得汗流浃背的,可是总不说声“苦”。今天,我们去看望她时,她虽然在对我们笑,可我们却都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从这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表白中,我们难道不能看到“综合实践活动” 已经散发出它的魅力,已经撞击到了学生的心灵?这样的活动效果,岂是我们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说教能媲美的?
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礼貌待人、学会分工合作、学会积累资料、学会调查研究,学习设计活动方案、学习记录活动资料、学习撰写调查报告、学习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常常体验着活动的快乐,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鼓励教师开研讨课、写典型案例、写经验总结,多组织评奖活动,适时给教师搭建展示成果、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举行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论文、案例等项目的评优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一线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推荐优秀案例、教学设计向上级部门参评、报刊杂志投稿。有一则案例获得江阴市“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三等奖,一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发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杂志。
四、主动参与,总结提高多元评价
我们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实践的开展,使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因此,我们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在实践中主要采用学生自我报告(问卷调查、考核、同辈评鉴),行动观察(轶事记录、角色扮演)等定性评价方法,做到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相结合。具体做法: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记录打分;根据评价指标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的实验、习题进行评价;老师的记录力求及时公正;运用传统的答卷形式考核学生知识技能,分为a、b、c三级。最后以手抄报、图画、调查表、表演吟唱等展现学生一学期的活动成果。根据表中各项内容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前后评价结果的比较反映学生和教师的进步情况。
回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我们算是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成绩告慰我们:汗水没有白流!但是我们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如:在活动中,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指导?如何保证全体学生有效地参与?……但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问题和困难会得到解决,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共同健康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当然,要在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用心性,务必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课程,因而,务必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用心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2、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完全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透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务必毫无保留地完全理解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潜力和建构潜力的作用。
3、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就应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超多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做得更好!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中小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的必修课程,成为新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将以一种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崭新课程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几年来,我校以“课程落实、机制保障、师资建设”为抓手,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走向“常态化”。
一、课程落实
我校根据《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和课程设置计划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到课程表中,3-6年级每班每周半天,1-2年级每班每周为一节课。3-6年级每周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一般我们都安排在下午进行,开始是一个年级段三个班级同时开展活动,后来,我们发现由于活动场地、小组指导教师和活动内容相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开展研究性调查,整个年级段安排在同一时间是不可科学的。至于整个年级段需要开展集体性活动,可以临时调课。1-2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段根据课程安排需要,有的班级安排在上午,有的班级安排在下午。平时不经教导处同意,课任教师不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改上其他课,也不能随意调课。该科的课任教师一般由班主任老师担任,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组织管理难度较大。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落实了,教师有了,那上什么内容呢?
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分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三级。每学期学校结合大队部活动和学校的教育需要开展2次以上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秋游”和“阳光体育”等。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根据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进行,如:“开展小制作竞赛”和参观“新农村建设”等。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研究性课题,每个班级每学期有一则课题;二是班队课;三是地方课程。三方面内容的课时数如何安排?开学初,学校就制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或出台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各年级段各类内容占综合实践活动周次数,如下表就是20xx学年第一学期各内容所占的周次数。活动内容年级动研究性一二年级课研究性三四年级课研究性五六年级课周周周周8种植周5班队活动周3-4周8会参观周2班队活动周5-6研究活间6人.自然.社时地方课间6班队活动时班队活动间3-4时各年级段和各班根据学校计划,结合年级段和班级实际安排学期活动计划,要求做到周周有内容,并将活动计划上传到教导处。教导处对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进行审查,并汇总,按照周次将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在学校周工作安排中展示,以便于教导处随堂听课和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到期末,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班级评比,评比结果对优秀班级和年级段进行奖励。通过评比和奖励进一步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规范、有序和扎实的开展,从而推经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制度保障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像数学、语文等课程一样成为“常态课”,光靠领导的良知,教师的责任感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长由学校的中层领导担任,主要协调全校课程安排。有一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负责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订。
(3)各班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分组指导教师。除综合实践活动科任教师外,学校为3-6年级各班配备了3名分组指导教师,学校规定分组指导教师的职责是活动前要指导小组学生的活动方案,实地勘察活动场地,活动时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并指导学生有序地开展活动,并出台了《综合实践活动分组指导教师规范指导意见》,对指导教师的职责任务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
(4)建立中层领导与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结对制。为了切实了解各班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并予以及时的指导和监督,学校为各年级段安排1个中层领导,做到每周要与本年级段的各个班级联系一次,如果本周某个班级的活动内容与计划不符,督促该班级课任教师及时更正。每位领导一学期须对联系的年级段中的各个班级听课3次以上。三到六年级的每位领导必须参加该年级段四个班级的课题开题课和课题结题课,中途须参加班级课题的交流课,此外,平时随时了解联系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任教师有无教案和有无在上其他课,做到课课落实,事事清楚。
(5)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考评制度。每学期,各班的研究性课题必须经历开题课、活动课和结题课三个阶段,缺一不可。每到期末,学校就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班级评比”活动:先是班内自评,即以班为单位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活动,组与组之间开展优秀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评比等活动,通过评比,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让每个小组感受到自己组的优点和缺陷。学生个人的考核结果直接记录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中。然后学校评,学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班级考核细则对3-6年级各班进行逐一的考核,根据得分多少来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班级,并与学校优秀班级的评比挂钩,对课任教师和小组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规范有效的进行。
三、力保学生全员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必修课,也就是每个学生必须参与的课,因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力保学生人人参与是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教学的一项主要指标。为保证学生能人人积极参与,几年来,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一些环节做了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自行组织研究性小组。根据研究课题相同组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一般分为6-8组不等,每组人数平均在7-10人。对于个别比较“弱势”的学生和组员过多的组,教师做好小组和“弱势”学生的思想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的小组中活动,每个小组有比较合理的人数。但对一、二年级外出活动,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考虑到年龄小,学生自主能力差,一般不分活动小组进行活动,由综合实践活动课任教师或班主任带领全班性开展活动,学校为每班配备1-2名跟班教师。
第二,学校为3-6年级各班配备四位教师作为小组活动指导教师。我们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是相应班级的指导教师,每学期都要跟班外出活动2次以上,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确保学生外出活动安排、有序、规范。
第三,三至六年级各班每学期必须有一个研究性课题,确定研究课题时,首先课题要由学生提出,再由全班讨论;筛选;多进行几轮选择;以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可行度。选题宜小不宜大。选题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能力。班级课题确定后,要分组切块研究,即把班级课题分成几个方面,让每各小组自己选定其中的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结题时,指导教师要精心布置,力保参与该课题研究的所有学生必须全部参与课题汇报。课题要由学生提出来,统一提交全班讨论,多进行几轮选择。
四、紧抓开题活动结题三个环节。
上好综合实践活动开题指导课是很重要的,这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步,是在选定课题后进行探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学校多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教研活动。
活动课是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开展的真实展现,我校十分重视对活动课的'监管,根据课程安排对各班进行随堂听课,及时了解各班研究课题的进行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每到期末,我校3-6年级各班都要上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汇报课,学校行政领导分别到指定的班级去听课,通过听、问、查,了解该班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评比出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班级。
五、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教研活动。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很多方面都没有现成可以操作的办法,尤其是在研究性课的开题、活动和结题的教学模式方面更是一头雾水,一些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为此,我校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教研活动,首现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我们利用周前会议时间和专用的教研时间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有关上级文件要求,并从网络上下载了许多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文章供教师们学习。其次我们多次组织教师看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改蝶片,通过课堂观摩,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校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优课评选活动。通过学、看、上,我校教师逐渐从模仿走向独立,从独立走向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生生、师生互动频繁,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几年来,由于我校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教研活动,产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规范有序地进行,教师们能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私自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情况基本杜绝。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结题课形式日趋多样灵活,内容日趋丰富。开题教学模式也日益完美,由过去的师生问答式逐渐形成为生生、师生多向参与式。
第三,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如几位学生想了解擦鞋民工生活和年收入方面的情况,他们事先设计好几个问题,可是访问几位擦鞋民工时碰了钉子,当学生说明来意,后来其他学生向他问问题后,他不再要钱了。这件事,给学生的感触较深,回来后,小组内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学生说:“没有金钱万万不能”,有学生说:“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连生计都成问题,哪能不要钱,可以理解”……通过参访,许多学生深感礼貌用语的重要,也熟悉了哪些容易接受参访的对象等。学生信息技能有了较大提高,他们网上信息搜索又快又准,结题汇报时,各小组能独立制作课件进行展示,汇报组织工作安排井然有序。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学校再多些时间让我们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深层次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究其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还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外出活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一旦出了事,那还是不开展活动的好;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学好语文、数学就行了,对综合实践或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第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积极探索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挂钩的考核机制。让教师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来。此外,进一步健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第一次参加心理健康领域的教学培训,通过此次的培训活动,我受益匪浅,总结如下:
我第一次在镇中心幼儿园给大班段孩子尝试上了一节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课《小黑鱼》,《小黑鱼》本是语言领域课程,通过我的改编,将目标涉及到了健康领域。但仍有很多不足,总结如下:
1、还是偏向语言领域的构造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整节课基本控制的比较好,幼儿从始至终注意力都比较集中,我想着可能源于孩子对于绘本故事的喜爱,也源于我对这节课融入了一定的兴趣点——游戏化为主。但我的目标毕竟是定位于心理健康,没有跳出语言领域的构造,对于孩子心理上的引导还过于欠缺,在感受小黑鱼情绪变化当中我是否可以适当引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自己的生活基础上感受小黑鱼的情绪变化。
2、关于团结合作的把握和延伸
活动中我以“团结合作”作为主目标,感受情绪变化为次目标。然而不管是时间上还是情感上,都有一种主次颠倒的感觉,所以对于目标的达成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在“团结合作”这一环节上显得过于仓促。但是我融入了游戏的环节,师生间有了很好的'互动,幼儿参与性有了提高,也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而且游戏与目标相呼应,稍微弥补了前面的不足之处。
此次的活动培训组织的非常丰富,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有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也感谢叶小琴老师贴心的安排,每次的培训课都能很好的将学员照顾妥当!